第一篇:行政领导学第三次形考任务指南
行政领导学第三次形考任务指南
一、任务总体要求
考核发布时间:需要学生在完成教材前九章教学任务之后完成此次阶段性考核。考核发布时间是在第十三周。
考核完成时间:布置作业后二周内。
考核内容:案例分析
考核形式:网上试卷
学生上网后,计算机提供一个案例,学生在线实时两小时内完成并提交,如果学生认为完成得不理想,可以重新考试,教师只评阅学生最后一次答卷并记录成绩。
二、任务完成程序
(一)阅读案例
案例自动生成,点击“保存”按钮后下次生成的案例不变。
(二)分析案例
案例可能涉及的分析原理包括:[第3次任务_001]领导选才的原则与方法p263、[第3次任务_002]领导授权p56、[第3次任务_003]领导决策的程序与方法p234。一般而言,一个案例选择一个原理进行分析,步骤为:
(1)首先全面、正确理解案例内容。案例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个方面的问题,或主要表明了哪个中心议题。要求能够准确地抓住案例内容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点。
(2)对案例内容是否熟悉或有较多的感想?能否针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要求对所选案例的内容有自己的独到观察角度和理解。这是能否顺利完成作业的重要基础。
(3)确定分析工具。也就是结合案例内容,选用合适的理论依据。对选用的分析工具(理论依据)作简要的介绍和说明。要求对所选用的理论依据有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介绍和说明要内容正确,并为案例分析作理论上的铺垫即与案例内容匹配。
(4)运用分析工具(理论依据)对案例内容进行具体的详细的分析。要抓住案例内容中每个可供分析的线索条分析。要求分析过程层次分明叙述合理,符合逻辑具有说服力。
(5)根据对案例内容的分析,概括出简要的分析结论。同时进行必要的引申推论。要求分析结论观点可信,结论的引申推论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这里特别强调分析结论在政治上的正确性,不允许有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言论出现)。
(三)写作案例分析报告
写作800-1500字的案例分析报告,包括三部分,小标题及内容要求如下:
一、理论工具综述(概述);
二、案例深入分析(详细分析:应注意掌握教材上的案例分析方法,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抓住重点,分析过程要逻辑一致,前后呼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三、思考与启示(概述)。
在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测评系统行政领导学课程第三次任务中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文本框,按内容分
段,无其他格式要求)。
例:[第3次任务_001] 县委常委在讨论一名副县长候选人。摆在常委面前的是以下两个人的基本情况:
(一)解某,48岁,初中文化程度,在本县工作已27年,现任经委主任,曾分别在地委胡副书记、地委宣传部长手下工作过,很受两位领导的器重。为人比较灵活,善于协调上下左右之间关系。经济上,曾有人反映,他在营建私房中向基层单位索要了大批原材料,还有人向组织、纪检部门揭发他有作风问题,但未查实。
(二)马某,41岁,大学毕业,工程师,1975年从外地调回本县工作,曾任县乳品厂厂长,任职期间,大搞技术改造,使该厂全脂奶粉两次获部优、省优产品奖。此后,被提拔为商业局副局长,县财贸副主任。因曾同前妻离婚,受到了一些非议。工作方面,曾有人反映他在乳品厂期间,虚报浮夸,骗取荣誉,但也未查实。
案例提问:
请根据上述案例,结合领导学的有关内容加以评述。
案例分析报告样文(本样文仅供结构参考,与样文内容相似率70%以上的回答不给分;原理见教材p234):
[第3次任务_002] 一年前,38岁的徐昊由原橡胶制品厂厂长提升为某市副局长,分工负责企业管理工作,成为该局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局长。徐昊深感领导的信任和组织的重托,就任副局长以来,他几乎将整个身心都投入了工作。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连节假日都不休息。下面是他一天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纪实。
7:30到办公室,开始批阅文件;8:25去市政府礼堂召开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10:00回办公室与干部处长讨论跃进化工厂厂长和党委书记的人选问题;10:50到光华化工厂检查安全生产;12:00用午餐,与光华厂负责同志商谈人才培养问题;13:10返回办公室,向宣传处负责同志布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14:00听取保卫处长关于第三橡胶制品厂溶液仓库失火处理意见;15:00
去医院探望因病住院的橡胶制品厂职工;16:00接待群众来访;17:00审批工会活动计划;18:00去宾馆参加化工局一家工厂与外商合资办企业的合同签字仪式,并参加晚宴;20:30回家,起草明天由他主持的局思想政治工作交流会的发言稿。徐昊的工作日程基本上天天如此,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工作越积越多,怎么干也干不完,而且工作绩效也不像在基层那样突出,为此徐昊感到很苦恼。
案例提问:
请根据徐昊的一天工作纪实,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3次任务_003]某县为了搞活经济,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寻找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该县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山地面积广阔,共有山地面积366万亩,占总面积的72%,而
且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如果开发利用,办农业和多种经济基地,农村经济就会有一个大发展,这是农村经济一股潜在的强大劲流。在此基础上,他们召开了两个会:一是智囊研究人员、咨询参谋人员会;二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通过这两个会议,对全县农业企业的现状、山地开发的潜力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详细的分析论证。并组织专门班子,以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成果为依据,拟定几个开发山区的方案,供县委县政府选择。最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在综合比较各种方案的基础上,作出“开发山地资源,兴办农业企业,建立商品基地”的决策。同时组织专门班子制定出全县开发山地资源的总体规划,并且准备分阶段实施该规划。决策方案制定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将方案付诸实施。一方面多渠道筹措山地开发资金,并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组织专门人员具体管理山地开发工作。由于该县决策正确,措施得力,因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
案例提问: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县委县政府为什么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
案例分析报告样文(本样文仅供结构参考;原理见教材p234):
第二篇:行政领导学网考第二次任务指南
行政领导学网考第二次任务指南
一、任务总体要求
考核发布时间:需要学生在完成教材前六章教学任务之后完成此次阶段性考核。考核发布时间是在第九周。
考核完成时间:布置作业后三周内。
考核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探讨领导决策和用人等相关内容
考核形式: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左右的论文。要求学生用WORD修改功能,保持原始修改记录。任务查阅及提交:http://xk.open.edu.cn
二、任务完成程序
(一)确定小论文选题
结合自身工作与生活实际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以及教材领导决策(第7章第2、3、4节)和领导用人(第8章第3节)中的某一知识点确定小论文选题。
小论文写作材料收集:进入网上图书馆(http://lib.shtvu.edu.cn),点击“VPN校外访问系统”图标,进入后用网上课堂的用户名与密码登陆。第一次使用VPN校外访问系统浏览器会自动安装浏览插件(如弹出插件安装询问点击“是”)。
(二)写作小论文初稿
根据选题撰写一篇1500-2500字的论文,小论文结构包括三部分:
引言部分(写为1−2段,不单列一级标题),200字左右,一般应涵盖以下内容:
第一,概括介绍写作对象。需要注意的是,对写作对象的介绍应该详略恰当,紧扣论文写作方向选取有价值的情况进行介绍。
第二,解释文章标题涉及的相关概念。
第三,选题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主体部分(需分3-4个一级标题论述),1000字左右,一般应涵盖以下内容:
第一,现状分析。围绕主题客观描述分析现状(注意与第三部分的问题区分),有材料或数据支撑。第二,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从现状归纳问题、解释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对策建议。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提出自己的思考及建议(注意:对策建议是尚未做的事,而现状分析中描述的现状是已经做过的事)。
结论部分(一般写为1−2段,不单列一级标题),300字左右。结论部分内容要对论文观点进行总结,对相关问题发展的趋向进行展望。
(三)修改小论文
点击WORD菜单栏中的“修订”按键后,利用WORD修订功能对小论文初稿进行格式及内容方面的修改。
(四)提交小论文
在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测评系统行政领导学课程第二次任务中提交小论文,文本框(提交小论文修改后的终稿)、带格式word文档附件(提交使用WORD修订功能修改后的带格式word文档)各一份,word文档排版格式要求见《行政领导学网考任务文档基本规范》。
第三篇:行政领导学网考第三次任务作业1
一、理论工具综述
领导决策程序是决策规范化的关键,它可以帮助领导者使决策变得有序,而不至于产生混乱。它是把整个决策过程划分成若干前后衔接的基本步骤,也就是把决策行为阶段化、规范化、条理化,形成一整套严谨的科学步骤,避免因决策过程无序性而产生混乱,造成决策效能与决策成本的增加。科学决策程序主要包括6个环节,分别为:发现问题、确立目标、拟定方案、分析评估与优选、慎重实施、追踪决策。
科学的决策是领导决策的首要要求,它直接关系着领导决策的成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么积累了诸多的决策方法。这些方法对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艺术和决策水平具有许多有益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二、案例深入分析
县委县政府能制定出正确政策的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根据该县的优势和特色,运用哲学原理,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县委县政府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是因为他们在制定政策时,形成了一套严谨的科学决策步骤,从而决策有序,政策制定合理。
第二,首先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正确的行政目标: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第三,其次在确立目标后,又召开了各方面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反复分析和论证,分析和论证了实现上述目标的各种方案,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意识的能动作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四,最后,县委县政府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政策,而且立即组织实施,因此获得了成功。政府的宗旨与性质决定了成功。
三、思考与启示
农业稳定发展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业政策具有调节农村生产关系、自觉运用农业经济规律、维护农民整体的长远利益、促进科技发展等多重作用。当前,应当加强扩大农业规模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宏观调控、提高农民收入等政策研究,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第四篇:行政领导学形考二
行政领导学形考任务二
案例:某县为了搞活经济,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寻找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该县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山地面积广阔,共有山地面积366万亩,占总面积的72%,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如果开发利用,办农业和多种经济基地,农村经济就会有一个大发展,这是农村经济一股潜在的强大劲流。在此基础上,他们召开了两个会:一是智囊研究人员、咨询参谋人员会;二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通过这两个会议,对全县农业企业的现状、山地开发的潜力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详细的分析论证,并组织专门班子,以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成果为依据,拟定几个开发山区的方案,供县委县政府选择。最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在综合比较各种方案的基础上,作出“开发山地资源,兴办农业企业,建立商品基地”的决策。同时组织专门班子制定出全县开发山地资源的总体规划,并且准备分阶段实施该规划。决策方案制定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将方案付诸实施。一方面多渠道筹措山地开发资金,并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组织专门人员具体管理山地开发工作。由于该县决策正确,措施得力,因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
考核要求:如下三个问题均需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如果不能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最多只能得到60分。
请结合教材前八章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领导决策?领导决策的要素主要包括哪些?(20分)
答: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能。领导活动实际是领导者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诸多处理方案或方法的提出与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面对着各种影响决策的因素,他必须依靠自身的经验、思维等特质对它们进行筛选和运用。领导决策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势和决策后果五个要素组成。领导决策的要素主要包括: 1.决策者。决策者是决策活动的主体,是决策最基本的要素。决策者处在决策系统内外信息的枢纽地位,是决策系统中最积极能动的因素,是决策系统的驾驭者和操纵者。决策者的素质、能力、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决策活动的成败。决策者既包括个人,也包括领导集体。2.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指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决策目标的确立是科学决策的起点,它为决策指明了方向,为选择行动方案提供了衡量标准,也为决策实施的控制提供了依据。3.决策备选方案。领导决策实际是一种选择方案的活动。对于决策的备选方案,选择的目的是追求优化。由于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着决策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多样性,因此,对决策备选方案的选择就要进行比较、鉴别,选择出可行性方案。
4.决策情势。决策情势是指决策面临的时空状态,即决策环境。一个决策是否正确,能否顺利实施,它的影响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决策者和决策方案,而且直接取决于决策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5.决策后果。决策后果是指一项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一切决策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决策的结果。在作出最终决策之前,对每一备选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客观、公正的预测和评价,既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方案择优的最终依据之一。决策后果一般以语言、文字、图表、计算机软件等形式表现,这使得决策可以迅速、准确、顺利地实施。
二、行政领导在决策时需要考核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你认为决策的程序主要包括哪些环节?(30分)答:政领导在决策时需要考核的因素主要有:成员一致性,群体规模地位,与外部的关系,成员对群体的依赖,奖酬体制,群体的绩效信息沟通,领导方式,群体凝聚力和诱导共同影响生产率,高凝聚力比低凝聚力群体受诱导的影响程度更大.著名学者西蒙认为决策程序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情报活动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收集信息,找出差距,界定问题,确定决策目标。第二阶段是方案设计活动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提出各种各样的决策备选方案。第三阶段是选择方案阶段,也就是决策阶段。第四阶段是审查方案阶段,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和评价。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如下步骤:
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
一般来讲,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如下几种:(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
(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
(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
(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一种是为了落实组织发展的长远目标而制定的短期目标。另一种是针对组织目前存在的问题所确定的决策目标。
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
4、拟定决策方案。
拟定方案分两个阶段:粗拟阶段和精心设计阶段。
决策方案一般有四种:积极方案、临时方案、追踪方案和应变方案。
5、分析方案。
6、选择方案。
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
8、评估决策。
三、在上述案例中,县委县政府为什么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50分)
答:
1、县委县政府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是因为他们在制定政策时,进行了一套严谨的科学步骤,从而决策有序,政策制定合理;
2、首先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再此基础上确定了正确的行政目标;
3、其次在确立了正确的目标后,又召开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反复的分析和论证,分析和论证了实现上述目标的各种方案,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4、最后,县委县政府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政策,而且立即组织实施,因此获得了成功。
第五篇:行政领导学任务2
理论联系实际探讨领导决策和用人
组织集体决策是现代领导者的重要职能。一般而言,凡是涉及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方向和影响所有组织成员的切身利益的决策,都宜于采用集体决策。领导者要组织好集体决策,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必须对影响集体决策质量的各种心理因素保持清醒头脑,并且明确自己的领导责任。影响集体决策质量的心理因素 1.从众心理
在集体决策中普遍存在着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参与者不愿意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以免感到孤立,而当参与者的态度和见解与其他成员一致时,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或者是参与者对讨论的问题不了解,吃不准,心中无数,缺乏主见,因而在有人发言之后,不认真考虑也跟着附和;或者是参与者看见大多数人的意见都差不多,尽管自己有不同看法,可是担心讲出来不为大家接受,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干脆随大流,人云亦云。从众心理的负效应在于:一方面,当多数人的不正确认识误导集体决策时,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坚持真理;另一方面,如果有预谋的少数人抢先发言或拿出方案,会使不明真相的大多数人轻易赞同,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集体决策。2.群体压力
从众心理一般起源于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的行为具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得每个群体成员不得不顺从群体的行为。集体决策的顺利进行需要正式的群体规范如议事规则等约束参与者的言行,而由习惯、先例等构成的非正式群体规范也要影响参与者的行为反应。并且,非正式群体规范产生的群体压力常常更大。例如,一些集体讨论的发言顺序总是会按照职务等级要么自高而低,要么由下而上,这不是明文规定的要求,而是习惯造成的结果,谁不按惯例打乱顺序发言,马上就会感到群体压力迫使其回归原位。虽然群体压力没有强制执行的性质,但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往往难以违抗。这就使集体决策的参与者在与多数人发生意见分歧时,迫于强大的群体压力,容易选择沉默不语或放弃己见。在一边倒的情况下做出的集体决策,其正确性和可行性都将大打折扣。3.个人控制
如果决策集体被一个有才干的人所掌握,他可能是主要领导者,德高望重,可能是个性坚强者,很有个人魅力,可能是敢于说话者,能言善辩,总之,他可以左右整个决策集体,对其他人产生个人控制。这样一来,集体决策就会出现如下现象:谁职务高谁说了算,谁资格老谁说了算,谁敢抢先说谁说了算,谁霸道谁说了算。虽然个人控制者的特征没有一个是作出集体决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那些外在因素与集体决策质量本身没有必然联系,但却容易制人。而且,个人控制在集体决策中的负效应非常突出,会起到抑制集体讨论、降低其他成员的创造力和妨碍其他成员作出贡献的消极作用。4.小团体意识
小团体意识是指在集体决策过程中形成的不合理地、过分地追求一致的现象和倾向。一旦集体决策被小团体意识所支配,集体决策参与者们就会片面地不遗余力地追求一致而忽视集体决策的质量。他们为了保持一团和气,为了达成形式上的团结统一,有不同意见不愿说,怕伤害彼此和气,有问题不愿争论,怕影响彼此感情,强调大家抱团,什么都要一致,甚至在表面一致赞同的假象下强行通过不正确的集体决策方案。小团体意识最大的弊端是排斥不利于自己意见的信息,按照固定模式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听不进群众和智囊团的不同意见,因而导致阻断决策信息、压抑创造精神和破坏集体决策功能的后果。提高集体决策质量对领导者的要求 1.创造宽松心理气氛
集体决策的优势之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在尽可能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的决策。然而,要使集体决策的这个优势充分发挥,领导者必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集体决策的参与者们觉得不怕讲话,因而敢说真话,敢讲心里话,敢于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只有当参与者们能够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不同意见,集体决策才能汇聚最新知识、获取准确信息和掌握真实情况。创造宽松心理气氛不仅需要领导者经常公开号召大家打消顾虑、有啥说啥,也要求领导者通过改进信息联系方式、改善讨论会场布置等举措展示虚心听取意见的诚意,从而解除集体决策参与者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决策讨论,大胆直抒己见。
2.有效控制决策过程
耗时多是集体决策的一个弱点,而一些心理因素的干扰造成议而不决更会拖长集体决策的时间。例如,有的人在讨论问题时,持有不同见解,可是担心直截了当说出来会得罪人,于是就绕着圈子发表意见,说了半天可能还没有触及实质问题,时间却已经流逝。尤其是当研究重大问题时,许多人害怕说错话被人视为愚蠢或被人笑话,就保持沉默,不表态,不置可否,但当涉及到那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时,他们自信胸有成竹,发言热烈,海阔天空,可遗憾的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为了提高集体决策的效率,领导者应当有效控制决策过程,这不是要控制参与者的思想,而是要在决策过程中保证集体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重大问题上,始终紧扣和抓住核心问题讨论研究,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出决定。
3.灵敏捕捉闪光思想
真理有时候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这就要求领导者组织集体决策必须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更不能借多数人的意见压制少数人的意见。应当看到,好的决策方案总是由个别人先提出来。虽然个别人声音微弱,但有价值的思想是很有生命力的。任何高质量的集体决策都会充满每一个参与者的闪光思想,都要充分吸纳每一个参与者有价值的见解。因此,领导者能不能敏锐地意识到、捕捉住集体决策参与者们的闪光的思想火花,并将其融入最终的决策方案,对提高集体决策质量至关重要。这也就要求领导者时刻注意接受好思想,一发现某人有好的想法,就应让他详细陈述意见,然后再交大家讨论,集中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吸收、扩展、完善好的思想的过程。
4.开发利用不同观点
集体决策过程中出现不同观点交锋是正常现象,是优势所在,是大好事情。如果没有任何不同意见就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一定是好决策,过早一致达成的决策常常隐藏着重大灾难。高质量的集体决策离不开反向思维,欢迎不同意见的争论。为什么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许多重点项目决策的正确性经受住了历史考验?因为每个项目都是反复讨论的结果,要是没有不同意见,领导者要自己站在反面提意见讨论,要是提不出意见,先放一下,让大家再考虑,看能不能提出不同意见,经过反复考虑才最终拍板。《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这就是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组织对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时,必须高度重视不同意见,要积极开发利用不同观点,不能把不同观点视为麻烦,而是应该看成财富,要鼓励、启发人们提出更多的不同观点,以利于打开决策思路,扩展决策视野,防止决策疏漏,提高决策质量。
5.善于提炼归纳总结 提高集体决策质量要求领导者必须善于提炼、归纳、总结。如果有十个决策方案提交领导者选择,高明的领导者往往不会选定其中之一,而是提炼十个方案的精华,将每个方案的独到之处归纳起来,加以整合,再造一个高于原有十个方案的更为理想的决策方案。这样做既能够吸纳所有的好思想、好观点,使选定的决策方案真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又能够避免制订方案者因为落选而产生失败感、挫折感,让他们看到最后方案有自己的贡献而感到自己也是赢家。当然,这有利于集体决策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有利于集体决策更好地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