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8:3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欧洲笔记》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欧洲笔记》读后感》。

第一篇:《欧洲笔记》读后感

说《欧洲笔记》

《欧洲笔记》陆春涛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版

这是一本很“私人化”的书,作者陆春涛是知名画家,2005年,他三度赴欧洲举办个人画展,将旅欧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成就了这本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欧洲行之前,圈内好友友情提醒,你到了艺术的殿堂,一定要用心去捡起那些闪光的碎片;用心去记下那些震撼你心灵的难忘瞬间,这在你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将受用终生……每天深夜,端坐在客房的写字台前,凝视着镜子里自己的双眸。于是白天的经历在眼前频繁切换,于是眼睛看到的和心里感受到的就演绎成了方块汉字。”文字很朴实,因为朴实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真诚。

你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行走文学”,因为其中有参观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馆的感触;有对东西方艺术观念的比较;有徜徉在欧洲古老建筑中的浮想……你也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旅游指南”,因为其中有不少关于旅行的小贴士,如买了东西怎样退税,坐火车怎样买票比较合算,喝什么样的红酒才是性价比最高的……但与那些故作深沉的“行走文学”和天花乱坠的“旅游指南”相比,作者很“私人”的文字与感受却别有一番动人心处。他会写因为护照上的磁条脱落而被警告有可能被拒绝入境后,在飞机上如热锅上的蚂蚁的窘状;他会写在国外被人斩了一刀后那种又气愤又心疼的心情;他还会写在异国他乡画出得意之作时的“臭美”感觉……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封面是很典雅清淡的那种,内里却别具一格。因为是日记,所以每一页的边缘都被设计成日历的形式,日记中的这个日子用红圈标出,新颖又醒目。而作者的登机牌,日记的手迹,在欧洲拍摄的各种或记录生活或显露心情的照片散落在书的各个角落,透气又好看。而书的最后是作者欧洲写生的画作,作者在这里返回到他的本行,展示了他在绘画上的实力。

第二篇:《欧洲笔记》读后感

《欧洲笔记》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欧洲笔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欧洲笔记》读后感1

这是一本很“私人化”的书,作者陆春涛是知名画家,20xx年,他三度赴欧洲举办个人画展,将旅欧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成就了这本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欧洲行之前,圈内好友友情提醒,你到了艺术的殿堂,一定要用心去捡起那些闪光的碎片;用心去记下那些震撼你心灵的难忘瞬间,这在你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将受用终生……每天深夜,端坐在客房的写字台前,凝视着镜子里自己的双眸。于是白天的经历在眼前频繁切换,于是眼睛看到的和心里感受到的就演绎成了方块汉字。”文字很朴实,因为朴实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真诚。

你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行走文学”,因为其中有参观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馆的感触;有对东西方艺术观念的比较;有徜徉在欧洲古老建筑中的浮想……你也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旅游指南”,因为其中有不少关于旅行的小贴士,如买了东西怎样退税,坐火车怎样买票比较合算,喝什么样的红酒才是性价比最高的……但与那些故作深沉的“行走文学”和天花乱坠的“旅游指南”相比,作者很“私人”的文字与感受却别有一番动人心处。他会写因为护照上的磁条脱落而被警告有可能被拒绝入境后,在飞机上如热锅上的蚂蚁的窘状;他会写在国外被人斩了一刀后那种又气愤又心疼的心情;他还会写在异国他乡画出得意之作时的“臭美”感觉……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封面是很典雅清淡的那种,内里却别具一格。因为是日记,所以每一页的边缘都被设计成日历的形式,日记中的这个日子用红圈标出,新颖又醒目。而作者的登机牌,日记的手迹,在欧洲拍摄的'各种或记录生活或显露心情的照片散落在书的各个角落,透气又好看。而书的最后是作者欧洲写生的画作,作者在这里返回到他的本行,展示了他在绘画上的实力。

《欧洲笔记》读后感2

《欧洲笔记》陆春涛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xx年3月版 这是一本很“私人化”的书,作者陆春涛是知名画家,20xx年,他三度赴欧洲举办个人画展,将旅欧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成就了这本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欧洲行之前,圈内好友友情提醒,你到了艺术的殿堂,一定要用心去捡起那些闪光的碎片;用心去记下那些震撼你心灵的难忘瞬间,这在你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将受用终生……

每天深夜,端坐在客房的写字台前,凝视着镜子里自己的双眸。于是白天的经历在眼前频繁切换,于是眼睛看到的和心里感受到的就演绎成了方块汉字。”文字很朴实,因为朴实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真诚。你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行走文学”,因为其中有参观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馆的感触;有对东西方艺术观念的比较;有徜徉在欧洲古老建筑中的浮想……你也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旅游指南”,因为其中有不少关于旅行的小贴士,如买了东西怎样退税,坐火车怎样买票比较合算,喝什么样的红酒才是性价比最高的……

但与那些故作深沉的“行走文学”和天花乱坠的“旅游指南”相比,作者很“私人”的文字与感受却别有一番动人心处。他会写因为护照上的磁条脱落而被警告有可能被拒绝入境后,在飞机上如热锅上的蚂蚁的窘状;他会写在国外被人斩了一刀后那种又气愤又心疼的心情;他还会写在异国他乡画出得意之作时的“臭美”感觉……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封面是很典雅清淡的那种,内里却别具一格。因为是日记,所以每一页的边缘都被设计成日历的形式,日记中的这个日子用红圈标出,新颖又醒目。

而作者的登机牌,日记的手迹,在欧洲拍摄的各种或记录生活或显露心情的照片散落在书的各个角落,透气又好看。而书的最后是作者欧洲写生的画作,作者在这里返回到他的本行,展示了他在绘画上的实力。

《欧洲笔记》读后感3

说《欧洲笔记》 《欧洲笔记》陆春涛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xx年3月版 这是一本很“私人化”的书,作者陆春涛是知名画家,20xx年,他三度赴欧洲举办个人画展,将旅欧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成就了这本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欧洲行之前,圈内好友友情提醒,你到了艺术的殿堂,一定要用心去捡起那些闪光的碎片;用心去记下那些震撼你心灵的难忘瞬间,这在你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将受用终生……每天深夜,端坐在客房的写字台前,凝视着镜里自己的双眸。于是白天的经历在眼前频繁切换,于是眼睛看到的和心里感受到的就演绎成了方块汉字。”文字很朴实,因为朴实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真诚。你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行走文学”,因为其中有参观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馆的感触;有对东西方艺术观念的比较;有徜徉在欧洲古老建筑中的浮想……你也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旅游指南”,因为其中有不少关于旅行的小贴士,如买了东西怎样退税,坐火车怎样买票比较合算,喝什么样的红酒才是性价比最高的……但与那些故作深沉的“行走文学”和天花乱坠的“旅游指南”相比,作者很“私人”的文字与感受却别有一番动人心处。他会写因为护照上的磁条脱落而被警告有可能被拒绝入境后,在飞机上如热锅上的蚂蚁的窘状;他会写在国外被人斩了一刀后那种又气愤又心疼的心情;他还会写在异国他乡画出得意之作时的“臭美”感觉……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封面是很典雅清淡的那种,内里却别具一格。因为是日记,所以每一页的边缘都被设计成日历的形式,日记中的这个日子用红圈标出,新颖又醒目。而作者的登机牌,日记的手迹,在欧洲拍摄的各种或记录生活或显露心情的照片散落在书的各个角落,透气又好看。而书的最后是作者欧洲写生的画作,作者在这里返回到他的本行,展示了他在绘画上的实力。

第三篇:关于《欧洲笔记》的读后感

这是一本很“私人化”的书,作者陆春涛是知名画家,2005年,他三度赴欧洲举办个人画展,将旅欧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成就了这本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欧洲行之前,圈内好友友情提醒,你到了艺术的殿堂,一定要用心去捡起那些闪光的碎片;用心去记下那些震撼你心灵的难忘瞬间,这在你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将受用终生……每天深夜,端坐在客房的写字台前,凝视着镜子里自己的双眸。于是白天的经历在眼前频繁切换,于是眼睛看到的和心里感受到的就演绎成了方块汉字。”文字很朴实,因为朴实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真诚。

你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行走文学”,因为其中有参观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馆的感触;有对东西方艺术观念的比较;有徜徉在欧洲古老建筑中的浮想……你也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旅游指南”,因为其中有不少关于旅行的小贴士,如买了东西怎样退税,坐火车怎样买票比较合算,喝什么样的红酒才是性价比最高的……但与那些故作深沉的“行走文学”和天花乱坠的“旅游指南”相比,作者很“私人”的文字与感受却别有一番动人心处。他会写因为护照上的磁条脱落而被警告有可能被拒绝入境后,在飞机上如热锅上的蚂蚁的窘状;他会写在国外被人斩了一刀后那种又气愤又心疼的心情;他还会写在异国他乡画出得意之作时的“臭美”感觉……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封面是很典雅清淡的那种,内里却别具一格。因为是日记,所以每一页的边缘都被设计成日历的形式,日记中的这个日子用红圈标出,新颖又醒目。而作者的登机牌,日记的手迹,在欧洲拍摄的各种或记录生活或显露心情的照片散落在书的各个角落,透气又好看。而书的最后是作者欧洲写生的画作,作者在这里返回到他的本行,展示了他在绘画上的实力。

第四篇:欧洲启蒙运动笔记

欧洲启蒙运动笔记 04年6月7日

欧洲启蒙运动笔记

中古后期的法国:

15世纪中期,进入君主专制时代。传统大贵族(佩剑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穿袍贵族)构成了绝对王权的统治基础;16世纪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采用国债制和包税制,这与英国的圈地运动不同;在宗教改革方面,16世纪20年代,路德派传入法国,40年代加尔文宗传入,其教徒被称为胡格诺,1562~1594年爆发长达30年的胡格诺战争,双方妥协,1598年4月13日,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信仰自由。外交上,由于意大利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法国乘机发动战争对其侵略扩张,与西班牙发生冲突。有鉴于此,马基雅维利写出《君主论》。亨利四世之后是路易十三,再者是路易十四。一。18世纪的欧洲社会状况:

三级制度:教士阶级:用祈祷为上帝服务(宗教是中世纪人们的第一需要);贵族阶级:用剑为上帝服务; 第三等级:中产阶级(城市市民)和农民。

西欧英,法,荷三国中产阶级的发达:15世纪重商主义的盛行,城市市民通过经商活动发迹,而王权为了反对贵族分裂割据,与中产阶级勾联,中产阶级势力因此也得到王权的庇护。而在中东欧,如德国,奥地利等,中产阶级势力则不是很强大,主要是充任政府文官。具体说来:

在英国:社会等级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这是由她的历史所决定的,15世纪,爆发了红白玫瑰战争,这是一场贵族之间的冲突。到1485年,玫瑰战争结束,建立了都铎王朝。这时,大贵族势力已经削弱,而小贵族地产亦有限。而众所周知,军队是等级制度最为森严的堡垒。由于税收的困难,国家无法支撑庞大的常备军的开支费用,英国的国家机器在历史上也一度处于一种相当松散的状态,整个国家不太稳定,社会也比较缺少等级观念,其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较少受到国家与政府的干预或者鼓励,自由主义在这里兴起也并不是偶然的。同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上下层流动也比较顺畅,事业成功的平民可以通过购买骑士券而接受国王授封而进入贵族阶层。传统的土地贵族,在这时也逐渐改变生产和经营的方式,采用雇工剥削,生产则直接面向市场,他们慢慢地变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这部分人取得了政权,表现尚为保守。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渐开言路,实行议会改革,渐渐扩大选举权主体。

在荷兰:商业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选举权的获得依赖于相应的财产数额,统治的基础相对较为狭隘,封闭,属商业贵族统治。

在法国:旧贵族势力强大。正如马克思所看到的那样,法国在政治上具有典型性。从罗马帝国治下高卢典型的奴隶制度到后来典型的封建制度。贵族与资产阶级,农民的矛盾非常尖锐,而王权也受到贵族分裂势力的威胁,这样,贵族就成为社会斗争的焦点。

而在中欧,则一直存在着对国家的崇拜,注重对国家机器的建设,因为历史上的遭遇(匈奴,突厥,蒙古铁骑的席卷)比较悲惨,民生凋敝,德意志曾爆发过诸侯之间的三十年战争。普鲁士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为黑格尔所推崇,认为是理想的君主立宪制)。

欧洲农民状况:

英国:18世纪时候已经无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或者说小农。圈地运动导致小农阶层的消失。而欧洲大陆则还基本上是农村社会。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认为:状况已好的农民因为征税法案的改革而导致生活要变坏,从而爆发了大革命,而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农民走投无路,被逼上梁山所致。其实,整个十八世纪,1 欧洲启蒙运动笔记 04年6月7日

欧洲大陆的经济发展还是很有成绩的,农村制造业得到发展,家庭小手工业使农业与制造业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贫困,中产阶级也得到壮大;同时注意殖民地对母国的作用(对英国尤其是如此),法国作为一个大陆民族,安土重迁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个世纪法国人口激增,殖民地并没有消化这么多的剩余人口,人们只是从农村涌向城市。

宗教方面,路易十四取消南特敕令被历史证明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这种宗教专制使得加尔文教所汇集的社会精英纷纷逃离法国。胡格诺认为:人只有事业有成,才能成为上帝的选民,这种新教伦理有利于技术和技艺的积累和发展(瑞士日内瓦钟表业的发展与此有关),清教徒所谓的“天职观念”。

二。政治体制

18世纪欧洲盛行绝对君主制。(Absolutist Monarchy)。绝对主义由十六世纪的让·博丹(J.Bodin)首先提出,主张君权神授,这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nation state)的兴起。民族国家的特点:1.世俗化,俗权至上,与中世纪神权至上大相径庭;2.政治上独立,不受外部政治势力干涉;3.统一,结束国内封建割据状态,消除了内战,有利于政治稳定,社会进步。

路易十四时代,重视艺术,特别是戏剧,创办法兰西学院。文艺复兴复古希腊之古,新古典主义复古罗马之古。新古典主义文学特点:1。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抨击和嘲讽腐朽愚昧的教会势力,如《伪君子》;2。标榜理性,认为情感要服从理性,爱情要服从政治;3。形式,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语言要纯正,主角一定要是贵族。新古典主义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三十年代,英雄主义,庄严而热烈的斗争激情。1。提倡庄严,重大的历史题材,将历史画奉为创作中心;2。忽视艺术家的主观感情,认为”美”的理想就是”理性”的理想;3。强调构图的完整性,反对片面的形式感4。重线条而轻色彩。关于绘画表现手法之线条与色彩的比较,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这样认为,事物的外形往往随地域的变化而变化。在干燥的地区(如普罗旺斯和翡冷翠),线条占据主要地位(安格尔为代表),这样的绘画近似于雕塑,使人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对理性的追求。而在潮湿的地方,如尼德兰,则注重色彩的美妙和细腻,在尼德兰,地平线上一无足观,空中永远飘着一层迷蒙的水汽,东西的轮廓被软化,经过晕染,显得模糊,在自然界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一块一块的体积(色块),这种体积感往往能够刺激人们的欲望(以鲁本斯为代表)。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 中世纪:贵族代表型的公共领域

与国家相对立的市民社会,(与民族利益无关),哈贝马斯认为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重商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积极干预(与凯恩斯主义相近,而与亚当斯密积极自由主义迥异)。

中产阶级商人对市场信息的迫切需要,信息成为一种商品——报纸的出版(法国人首办),读者群主要是有教养的阶层:军官,牧师,医生,教授等等,也有一些商人。通过阅读活动,构成新型的市民阶层(承担起社会政治文化的批判功能,此所以谓之”新”也。),讨论的问题是共同关心的公共话题(导致舆论的形成),构成公共权力,成为国家政府的抽象的对立面(哈贝马斯语)。这些人被称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倾向于否定传统的公共领域(是为其鲜明特点),不承认现存国家政权的公共性,认为国家只是特权阶层的利益代表。欧洲启蒙运动笔记 04年6月7日

新的公共领域,本身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所以是真正的公共领域,与古希腊人理解相同。(古希腊人积极参加城邦的公共生活,公民展示个人才干的活动场所),为启蒙运动提供重要的机构依托。特征:政治性强,用公开批判的手段进行政治讨论(史无前例)。

产生过程:最初主要是讨论文学问题(资产阶级上层和贵族参与的沙龙,一种游戏,受文艺复兴的影响,追求志趣高雅),后发展为政治公共领域,两种公共领域的合流,开始交往,(哈贝马斯认为不同阶层的交往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他的交往伦理学)。资产阶级先锋派从贵族阶层那里学到了公开批判的技巧。

越来越精密的理性化的国家机器形成,形成对立,市民社会在中间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可参考任鸿隽对市民社会的研究)。贵族个人被抛离国家权力中心,聚集到中心城市阶层(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贵族乐不思蜀),构成势力的平衡。(香榭丽舍大道的亲和力,咖啡馆,沙龙,宴会等),贵族交往方式的遗产通过交谈对从宫廷的旧公共领域到新兴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过度提供桥梁,从而越来越政治化(法国尤甚)(参考《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7卷第4章《直观艺术与想象文学》)

德国17世纪学者宴会和语言协会的盛行。不同在于,德国人讨论的话题与政治距离较远。相同的,共济会在德法英三国皆很流行。共济会为一秘密维持的公共领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主要形态:

一.咖啡馆:咖啡作为饮料是阿拉伯人首先发现的,15世纪麦加就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妇女不被允许进入咖啡馆,气氛宽松,平等,是培养启蒙时代批判精神最初的学校。(北京的茶馆,莫谈国是)

二.沙龙(客厅,接待室),1601~1643路易十三时代初期开始,巴黎风气:贵妇人的客厅,评论文学新书,琢磨语言,鉴赏艺术,引为高级精神享受,文艺复兴遗风影响。

法国人特有的喜爱聚谈的民族性(伏尔泰认为是一种优点和乐趣)。丹纳认为,法国人善于交际,能够很自然地谈话,细腻,使智慧、自尊、愉悦的本性得以显现,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幸福”。娱己,同时娱人是法国人最大的乐趣。沙龙成为法国文化的特产。最重要的是讲究礼貌,civilization,中世纪贵族上层社会的一套礼仪规范被推广。

17世纪法国著名的沙龙有:朗布依埃侯爵夫人沙龙,苏德力夫人沙龙(女作家)。沙龙也致力于法语的优雅化(法语成为17世纪欧洲宫廷的通用语言。)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是贡拉尔沙龙(国王秘书)——可以说是法兰西学院的前身。

路易十四宵衣旰食,以勤政闻名,当时可谓“野无遗贤”。路易十四时代,许多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仍活跃在沙龙,如舍弗勒斯公爵沙龙(圣西门)等等。路易十五于18世纪上半叶统治法国。他曾说过,“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只知享乐,不重网罗知识分子(洛可可艺术的奢靡)。到了18世纪上叶,知识精英逐渐从政府流入民间。民间沙龙在这个时候蓬勃兴起,如莱斯比纳斯小姐沙龙,德芳夫人、若夫兰夫人和海尔维修夫人沙龙,霍尔巴赫也曾经主持过沙龙。

大革命后,沙龙荡然无存。这是因为革命时代,人们讲求平民化,公开性。沙龙被认为是贵族在私下搞阴谋活动。

沙龙的影响:

1.打破了特权等级对审美趣味的垄断,开始平民化,民主化,一般资产阶级获得文艺批评的权能,为更广泛的思想言论自由打开了大门。欧洲启蒙运动笔记 04年6月7日

2.启蒙哲人被推向思想界的权力中心。沙龙里出身门第差别很大,但都具有共同的志趣和所谓的“名士”风度。参与沙龙是法国文人成功的前提,得到资助、保护,登上法国学术界权力的最高峰——法兰西学院,如达朗贝尔成为院士。

3。接触贵族精神思想武装的同时,促进了启蒙思想传播。沙龙力贵族的玩世不恭,开政治的玩笑,形成这样一种气氛:政治失去了崇高感、神圣感,促进了自由讨论。

民间组织(NGO)与市民社会:

共济会(free-Masonry),可能是泛称。崇尚自由,宽容。或曰源于所罗门时代建圣殿的泥瓦匠s。一种比较被认同的、正统的说法是,共济会源于中世纪的泥瓦匠行会组织。会长称师傅,下面还有伙计、学徒等。会徽内容也与泥瓦匠有关。共济会作为合法组织,有自己的标识。成员间结成这样一种关系:扶危济困、同舟共济。然而组织性较差,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间甚或全国性总部,地域性很强。作为一个世界性组织,却没有总部,都自称支部,以支部为单位活动。

它的职能:讨论政治问题,非官方的文化团体,脱胎于泥瓦匠,重要是借重其在中世纪时组织的庞大;同时又具有秘密会社的性质:以打暗号来交流联系。是一种秘密形态的政治公共领域。

在英国,共济会的掌门人都是大贵族。(与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师傅经常继承王位。)思想特点有:1.反对无神论;2.提倡宗教宽容,保留异端的权利,成员来自不同的教派,这在欧洲的宗教专制时期非常罕见。在法国,共济会的发展较晚,由英国侯爵Derwent-Water渡过海峡创立。后曾分裂,18世纪60到80年代,是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一种城市文化现象,始终没有进入农村,获得广阔的群众基础。

法国共济会组织庞大,是一种民间沙龙,充当了启蒙运动的同盟军。它的特点:

1.提倡宗教宽容,明显的反教权主义性质。招致罗马教廷的憎恨,教皇两度手谕禁令都无济于事,天主教徒反而纷纷倒戈,加入共济会。

2.作为一种知识社团,同学院、沙龙比较,具有更突出的民主化色彩。(共济会注重向下层开放,在巴黎,成员中第三等级占了74%)平等原则,不论出身。

3.讲仁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核心原则。行善、济贫是其基本义务。4.一种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气质,反专制,反绝对王权。

思想特点,道义和良心的自由,强调理智。对外保密,正因为这样,在一个小圈子里可畅所欲言。“秘密的自由成了自由的秘密”,昭示一种应然的公民自由。社会精英与普通民众的交流与联系(文艺方面的市民喜剧),这一方面是哈贝马斯首先提出来的,但论述还不够深入。

共济会在法国大革命前扮演的是清道夫的角色,同时又有利于思想舆论的酝酿和干部的准备。共济会的沙特尔公爵为1771年到1789年的大师傅,系自由派贵族,与其兄国王路易十六相抵牾。其私产王宫花园广场向社会公众开放,因为是私人领域,所以警察无权进入。上面遍布咖啡馆,以吸引社会精英,它的功能与英国海德公园仿佛。

另一方面,要看到,共济会并没有发动大革命的能量。它机构松散、纪律不严、成分复杂、整体虚弱,仅是一个知识团体。且大革命一爆发,共济会形同虚设,因为人们强调公共性。拿破仑执政后,共济会重新设立。20世纪后,其政治影响越来越小。欧洲启蒙运动笔记 04年6月7日

高等教育、研修机构所起的作用

国家民族化、世俗化之前,教会操办教育,之后,教会的退却依然有限,仅让出中小学教育,对大学依然把持。

法国的对策:另成立一套世俗的高等教育研修机构,由此产生法国的学院(另起炉灶、分庭抗礼)。学院(官办)VS大学(教会)。早在1530年文艺复兴时期的弗朗索瓦一世,关怀文学,艺术事业,被誉为法国艺术、文学之父。创立王家读书会,研究古希腊语,“三语学馆”,后增设讲习一职,名称的演变:王家学馆——国民学馆——帝国学馆——法兰西学馆。Collège de France,为法兰西学馆(1530年,不收学生,不授学位);Académie Française,为法兰西学院(后成立)。

学院起源于宫廷的沙龙生活。贡拉尔(Conrart,国王秘书)成立文学爱好者协会。(一种知识分子结社)1634年成立,1637年才经高院批准。路易十三首相黎世留主动向上述协会提供庇护。法国高等法院(Parliament),与国王政府的权威世并行的,国王的征税计划必须向高院登记。高院经常扮演负面角色,与教会勾连,压制言论自由。大法官主要由穿袍贵族(因为学识而授勋的文人,学院派人物)担任,佩剑贵族主要是指传统的世袭贵族,王室宗亲。早期,法兰西学院的中心任务是:规范和纯化法语(拉丁文之后,法语的发展走在民族语言最前),通过编词典、语法的方式。路易十四时期,中央学院甫一建立,各省级学院相继成立,之间有频繁的学术交流。致力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启蒙思想的推动(保守势力的活动客观上对启蒙运动和大革命都有推动作用)。形式上是对旧制度文化的否定,虽是官方文化团体,却具有反对主流文化的倾向(主要指不平等文化)。卢梭:第戎学院;孟德斯鸠:波尔多学院。学院成员来自不同等级,在学术生活中意见都受到尊重,(平民化趋势的混合模式。)启蒙思想家中唯有达朗贝尔进入法兰西学院。

苏格兰大学(启蒙运动的文化中心之一)

第四讲:启蒙运动的两大流派:法国和苏格兰

一.启蒙理性的分裂(二元分裂状态,分立,并立)

16世纪~17世纪中叶,两种对立的思维传统:1。盎格鲁·撒克逊的经验主义传统,创始人是培根。2。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传统,创始人是笛卡儿。皆为怀疑和批判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的结果。(亚氏的理论曾经窒息了希腊科学的发展。)

培根反对亚里士多德过分强调纯思辩的演绎法(从原则,而非客观事实出发),无客观事实为基础,采取归纳的方法,扎实做观察实验,积累数据,沉着事功(1620年发表《新工具论》),这一思想导致了英国实验科学的迅即发展;笛卡儿则反对三段论法是因为它的繁琐、罗嗦。经验的基础是人的良心、良知。笛卡儿的rationalism,译为理性主义,or rather,唯理主义。唯理主义促进了法国数学、哲学的发展。后来,牛顿对上述两者的思想有所综合。

韦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野,参见他的《经济与社会》一书。

工具理性:扎扎实实追求最现实利益,(英国的外交政策就受其影响,而形成一种相当务实的外交,鸦片战争前夕的首相帕麦斯顿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价值理性则是从原则、人的良知、价值判断出发。

一个例子:18世纪,英法两国人对马基雅维利的国家主义的看法。欧洲启蒙运动笔记 04年6月7日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既有狮子的凶残,又有狐狸的狡猾。首先提出“政治无道德”的命题,而成为西方现代政治学鼻祖。(他的思想与中国法家似乎接近。法家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也顺应时势,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中世纪传统的政治学理论认为,国家政治是代上帝立言,政治活动带有强烈的道德关怀。(中世纪的一切活动都是笼罩在宗教,道德的氛围之下。)马氏看到人实际怎么样生活和应当怎么样生活之间有很大差别。马氏关注的是前者,具有经验主义色彩。解释“权力的逻辑”,权力的运作是不能用日常价值观来衡量、评估的。(没有应该不应该,只有拙劣和妥当之分。)他看重权力的技术型操作(所谓“权术”),看重它实际的效果,“目的正确可以证明手段正确”。

法国人的看法:狄德罗批评其宣扬暴君的权术,伏尔泰斥之曰“邪恶的歹徒”(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在英国,培根对他推崇有加,不是冠冕堂皇的说教,苏格兰的大卫·休谟称其为“伟大的天才”。马克思的评价与英国人一致,“马氏发现了国家的引力定律。”

启蒙理性的分裂引导出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

价值理性比较理想化,罗曼蒂克,富于激情,关注着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有助于抑制社会风气的腐坏,有唯意志论的倾向,导致一次又一次的乌托邦的失败实验;(又如法国人对高利贷合法性的长期争论,经济理论方面也受到道德的牵连。而在英国,高利贷的合法性绝对不会成为一个问题。)而工具理性则似乎只关注眼前,目光不够高院,实事求是,比较稳健。

二.法国启蒙运动对工具理性的倡扬。

法国启蒙思想家有不少是英国制度的崇拜者,如伏尔泰对洛克的引介,伏尔泰曾因流放而在英国滞留三年,写出小说《老实人》,但无论是伏尔泰还是孟德斯鸠,他们对工具理性的宣扬,其影响都是有限的。

朱学勤《卢梭三题》,见《读书》,92年第6期。

傅铿《浪漫理想与事功精神——论雷蒙·阿隆》,其中说道,法国文人的重要职能:文人自身与人类梦想激情联系在一起。散文化(prosaic)的社会成就转为普罗米修斯式的使命(悲剧性的史诗)。Prosaist,无诗意的人。

不管怎样,伏尔泰等对宗教的态度和他的英国先生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分歧。在英国,即使是牛顿,也依然是虔诚地信仰上帝;而在法国,宗教与社会的张力被放大。价值理性的思维方式,它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爱走极端,追求彻底性(文化大革命至少在形式上,或曰革命文化上是在学习法国大革命。)卢梭代表了典型的法国式的思维方式。

三.苏格兰启蒙的工具理性精神。

1707年,苏格兰并入英国,苏格兰文化在短期内的繁荣兴起。弗格森(社会学)、赫顿(地质学)、休谟、斯密,瓦特„„心理学和政治经济学上成就尤大,中心是爱丁堡,号称“北方的雅典”。进步的社会变革带来的文化繁荣(建设性),不像法国,启蒙运动是发生在革命前,有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破坏性的成分要大一些。)

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 心态史的研究(米歇尔·伏维尔)

群体心态的某种演进趋势,在伏维尔看来,近来“有一种最直接推动新社会向长时段研究转变的趋势,这就是日益明显的向心态史发展的研究趋势。”(黄仁宇大历史观,《万历十五年》小切口,深分析)

三个层次的史学:1。事件史(短时段,政治文化、民族性格气质的集中展现)欧洲启蒙运动笔记 04年6月7日

2。社会经济史(中、长时段史学)3。心态史,具有“稳态”和“抗拒变化”的特征。精神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区分,前者,超脱意识形态的部分,有意地以经验为依据(更深层次,人的记忆深处),强调群体精神的独立性,受本身节律和因果关系影响。而意识形态则是成系统化的,较为外在的思想活动。

菲利普·阿里埃斯将“无意识”概念引入心态史的研究。“群体的无意识”,or rather,“群体的表象”,没有意识,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未曾被一般人们所意识到的,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日用而不知”,这些智慧不是超越时间的抽象智慧或真理,而是各种经验的智慧。它基本性地形成人们的观念。与荣格的“群众无意识”相比较,荣格认为,神话故事背后所揭示的,是未经意识加工的原型文化,而教义、仪式(rite)、祈祷等文化现象,则是人类加强意识的产物。(注意,学术界一般的观点认为,对于古代宗教之理解,仪式比多变的神话更具有重要性和启发性。)无意识主要由生物的遗传性决定,阿里埃斯的观点则带有经验主义色彩。

意识与无意识,事件与心态,政治与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在史学中确定短时段与长时段的新辨证关系。”——伏维尔,具体如下:

一. 时间必须具有划时代意义。二. 在群体的心灵上造成某种“创伤”;

三. 必须依仗、透过某种更长时段的群体无意识来完成人们态度之转变。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七卷),比较传统,保守的观点。

保罗·哈泽德认为启蒙运动早在17世纪之前,就已做了“全面、紧迫、充分的准备”

“宗教是正统思想的主要堡垒。”爱尔维修、狄德罗、伏尔泰、霍尔巴赫等人对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的猛烈攻击(天主教的扩张性强于新教,它在拉丁美洲的影响)。伴随着教会势力衰落下来的,则是国家权力要求的扩大。

所谓“启蒙哲学家”是迄今存在的思想家中最不形而上学的一个学派。(18世纪启蒙哲学成就不大,但影响大。)这个时期,科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将已经发现的知识扩散到比以前更大的范围。“大自然的奇迹证实上帝的存在”,将科学与宗教结合起来。那个时候,科学逐渐为人们所尊崇,理性的阳光首先照彻了中世纪以来的古老大学。1702~1750年,剑桥的学科建设逐渐完善。启蒙主要是针对基督教、打破宗教迷狂,科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辅翼作用。博物科学的发达,法国《百科全书》的编撰,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尚付阙如,“先进(激进)的反教权思想和中庸的,保守的政治思想相结合。”

东方文明,儒家文明对启蒙运动的贡献

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盛行于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以自然秩序为最高心跳,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力和个人经济自由视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倡导平等,即便是被奴役的平等,宣扬自由。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学说第一次确认在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规律,从而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

参考书目: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贝马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Jaspers。《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七卷,第五章 欧洲启蒙运动笔记 04年6月7日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世界近现代史》帕尔默·克尔顿(罗荣渠推荐)《什么是现代化》尹保云

“Great Divergence”彭慕兰

康德、福柯的文章。

第五篇:管理愿景:欧洲考察笔记.DOC

管理愿景:欧洲考察笔记

2004年7月11日至7月24日,以国际商学院院长助理赵伟博士为团长的南开大学EMBA首批学员考察团,应德国经济合理化建议委员会的邀请,对德、法等几个欧盟国家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学习。我们通过参观、访问和座谈等一系列方式和活动,对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切实的了解,为今后学习和研究我国企业管理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这次欧洲之行,沿途的大多数城市,无论德国柏林、法国巴黎,还是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当地居民、游人与草地上及湖中的天鹅、野鸭嬉戏的场面更让深处其中的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感受到天人合一的自然的发展观念,感受到欧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把个体的切身感受、人类的自我满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非物质需求越来越关注,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念正在取代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念,由单纯注重经济增长,转向重视经济增长、社会全面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与统一,经济增长只是手段,为人类提供最佳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谋求社会的稳定进步、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发展的真谛。这种发展观念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我感受到,欧洲管理的先进和完善与其公民素质是紧密相连的。比如:在欧洲,有红绿灯的路口,无论有没有人和车,红灯都是没有人和车闯的,即使是深夜也如此。特别是德国人不仅守规矩,而且非常有礼貌,在没有红绿灯的街口,司机看到我们想过马路,便把车悄悄地停下来,让我们先过。这不仅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更有助于公共交通的管理。为我们开大巴的德国老司机敬业守时,赢得了全体学员的尊敬。在巴黎,每周三下午,法国的中小学生就有组织的到卢浮宫或凡尔赛宫等各个博物馆进行参观,法国教育部已将“星期三现象”列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考察归来,我在思考:企业追求的不是利润,而是利润之上的愿景;CEO管理不是靠严厉的制度,而是发现员工的价值观。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急急忙忙赶路的小老鼠,不知道它的前方是什么。它一路慌慌张张地赶着,碰到路上的小动物,就不停地问:“我的前方是什么?”没有任何人和动物知道它的前方是什么。小老鼠仍旧急急忙忙地向前赶路。走着走着,便一头撞到了一棵老槐树,眼前一片金星。老槐树上有一只黑色的乌鸦,正在那里冷冷地看着小老鼠。小老鼠便对乌鸦说:“乌鸦乌鸦,你站得高看得远,你可看见我的路还有多远,路的尽头是什么?” 乌鸦说,“你的路已经走到头了,你的前方什么也没有。” 小老鼠一听便哭了起来,它说:“早知道我前面的路这样短,我就不这么急急忙忙地赶路了。我一路上光顾着赶路,路上的风景什么也没有看见。”

故事中的小老鼠,难道不就是你我这样的急急忙忙赶路的过客吗?回首观望一下你走过的路程,看到了多少风景呢?我们从懂事开始,就不停地急急忙忙地向前赶着,一如既往,只争朝夕,顾不上路上的如画风景,也顾不上休息照顾自己,甚至都顾不上回头看看自己走了多远。直到生命的归途就在前面等着了,这才发现,该看的该想的该做的却都已经没有了。没有了,什么也没有了。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一生的路程,谁都知道很短暂。但我们却都一样地走上了看不见风景的不归之路。我们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追逐着什么。而我们每一个具体的生活目标,在那里急急忙忙地赶着奔着,我们也会听到心底深处的声音:我们要赶到哪一天呢?

有人认为,必须等到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谈精神财富。这是不对的。我们知道,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是一体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若离开了偏爱一方,则过犹不及,会出现偏差。其实,精神财富是人之为人的真正归宿。想想当初共产党人为何能赢得天下?无他,心中有原景;当今,一些官员为何堕落?找不到了真正的价值观。

毕竟,谁也不愿意做一只急急忙忙的小老鼠。

下载《欧洲笔记》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欧洲笔记》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欧洲自由行》读后感(汇编)

    翻过一些旅游的书,有介绍美食的,有介绍路线的,有介绍风景的,有介绍历史文化的,有介绍地理位置和自然风情的,也有保姆式兼而有之的。但叶永烈的书却还是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更多是......

    行走欧洲读后感(5篇范文)

    《行走欧洲,我的建筑之旅》 近日偶尔在朋友处看到一本新出的建筑书,书名叫《行走欧洲,我的建筑之旅》,看了爱不释手。朋友告诉我这是他一个朋友新写的书,还没上市呢。我是前十位......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革命, 是中国有着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次革命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而且也强烈地震动了英......

    《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

    《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 一位当代的智者说,对于传统人们至少应该怀有一种温情的敬意,《欧洲中世纪史》读后感。在我看来,由朱迪斯·M·本内特和C·沃伦·霍里斯特所著的《欧洲......

    欧洲文化入门读后感

    《欧洲文化入门》读后感国庆这段时间我阅读了王佐良先生的《欧洲文化入门》,这是一本文化类的好书,我读后自觉受益良多。 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呢?我觉得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

    欧洲文化入门听课笔记和重点总结

    1.希腊罗马Homer Author of epics Sappho Lyric poet 三大悲剧家:Aeschylus Tragic dramatist Sophocles Tragic dramatist Euripides Tragic dramatist 喜剧家:Aristophan......

    欧洲文化入门听课笔记和重点总结

    欧洲文化入门听课笔记和重点总结 1.希腊罗马Homer Author of epics Sappho Lyric poet 三大悲剧家:Aeschylus Tragic dramatist Sophocles Tragic dramatist Euripides Tra......

    人在欧洲读后感[5篇范例]

    人在欧洲读后感 读到这本书让我感到很庆幸。高中的年纪,只知道学习,没有自己的思考,但幸运的是有一位好的语文老师,经常与我们分享一些有思想价值的书籍,让我们善于思考,《人在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