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参考

时间:2019-05-13 18:3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学论文参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学论文参考》。

第一篇:文学论文参考

歌剧创作也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纷繁杂陈,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的今天;面对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今天,这一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就拿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腐败、丑恶现象来说吧,究其原因,都是价值观的混乱所造成的。前一时期提出要抵制三俗即庸俗、低俗、媚俗的问题,《人民日报》文章提出的十大恶俗阻碍文艺健康发展现象以及网络歌曲出现的恶俗之风也都深刻地反映了这个问题。“共同的理想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振兴的精神源泉和保证。”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歌剧创作当然也责无旁贷。

在创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要你的作品宣扬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心实意歌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话,那么,它们也就比较容易受到大众的欢迎,产生广泛的影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顾我们创作过的歌剧《芳草心》、《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也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歌剧《芳草心》是根据评弹和话剧《真情假意》改编而成的。《芳草心》中的人物主要是芳芳,以及她的双胞胎姐姐媛媛和一个在一次事故中受了伤的工程师于刚。故事在芳芳、媛媛对待于刚负伤前后的关系中展开。我们先是取“十步之泽,必有芳草”的寓意把《真情假意》的剧名改成《芳草心》并进而提炼出主题歌《小草》,借以颂扬芳芳——一个平凡的幼儿园保育员所具有的美好而崇高的心灵。《芳草心》演出后,主题歌《小草》不胫而走,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新时期中国原创歌剧、音乐剧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歌。战斗英雄史光柱、残疾青年张海迪、数学家陈景润都把自己比作小草,连大指挥家李德伦在病重住院期间也一直吟唱着《小草》。更听说北方某部的一位团长,在带着参谋巡视部队时被风沙围困,没吃没喝的,团长坚持不住了,临终前,参谋问团长需要为他做什么事。这位团长说你再给我唱一《小草》吧,听着参谋唱的《小草》,团长离开了人世。听到这些事,让我们感到特别欣慰,特别有成就感,因为我们用自己的创作给人们提供了精神食粮。《芳草心》获得了文化部1984年现代题材戏剧观摩演出大奖和音乐创作一等奖,全国60多个艺术团体争相上演,还登上了天安门庆祝建国35周年的国庆彩车。

我们在创作歌剧《党的女儿》时,正值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人说“在这种时候来写这样的作品是要倒霉的”,但是我们主创人员并没有动摇,用饱满的政治热情,用3天写出一场戏的速度完成了全剧的创作。《党的女儿))表现了在白色恐怖下,普通共产党员田玉梅、桂英以及采药老人七叔公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和信念。《党的女儿》演出后,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表扬。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文艺界的专家学者纷纷称赞该剧:“是一曲中国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是我们民族歌剧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党》剧荣获了“文华”大奖。文华”音乐创作奖并登上了天安门庆祝建国50周年的国庆彩车。至今已演出500多场,创造了新时期中国原创歌剧演出之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在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创作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时,社会上正盛行“红色经典”改编热,有人把许多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的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名著和电影,如《林海雪原》、《小兵张嘎》等再次搬上荧屏,但是出于急功近利的商业目的,大量娱乐因素的渗透,人为地编造离奇情节,使“红色经典”变成“戏说”经典,使作品由原来单一的“红色”变成“杂色”,甚至于“桃色”,与观众原来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感受相去甚远。这种极不严肃的创作态度,引起许多观众的强烈不满和尖锐批评。我们充分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对《野》剧原著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保留了原有的故事框架,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特别是要坚守住《野》剧所传递出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内涵。我们认为,这一精神内涵也正是我们军旅戏剧永恒的主题,对于今天的时代,今天的观众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怎样改编,对于此剧的这一精神内涵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我们一方面增加了危急关头杨晓冬不顾个人安危,只身来到关敬陶家商定起义计划,在得知母亲被捕后又毫不动摇地从党的事业出发坚持原定计划的戏,用以体现杨晓冬的作用,表现他的英雄主义气概;另一方面,在金环牺牲、杨母跳楼等重要戏剧部位,我们又充分发挥歌剧艺术的优长,安排了《胜利时再闻花儿香》,《不能尽孝愧对娘》、《娘在那片云彩里》等唱段,调动音乐和舞台的一切表现手段加以重点烘托和渲染,唱响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

《野》剧小说和电影原著作者李英儒之子李家平看完演出后,激动地来信说:“万没想到,这台歌剧如此地忠实原著,又如此地富有新意,作为小说原著作者的子女,我对父亲的这部作品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观看歌剧后,感到格外惊讶,格外欣喜。古城还是那座古城,却又不完全是那座古城,歌剧站在新时代的基点上诠释原著,回顾往昔,更具历史纵深感。这部歌剧反映出部队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心声:为了今天,不忘历史;为了将来,不忘历史!当年,父亲曾多次表示自己的文学创作,是为了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两代部队文艺工作者之所以思想契合,一脉相承,我想,原因就在于他们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父亲离开我们已经l8年了,他要是活到今天,能够亲眼看一看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该有多好。”《野》剧演出后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文华”大奖、“文华”音乐创作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最近,我刚刚收到四川师范大学送来的一本小册子。自2008年至今,他们在学校公选课程中外歌剧赏析》、美育课((音乐知识与欣赏》以及音乐学院的《音乐欣赏》课中,已有近万名学生欣赏了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该剧的音乐及内容激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于是,他们从近万名同学的观后感中选出了一部分感言,结集成册。这些感言非常真实,非常感人!他们还在编者的话中写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学生们期待着中国的有良心的艺术家们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的像《野火春风斗古城》这样的能够鼓舞人、教育人的好歌剧。

第二篇:《文学概论》论文

论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真、善、美

内容摘要: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是认识与审美的统一。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和价值追求。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文学,它的要义是求“真”,它以“历史理性”追求“艺术的真实”;作为审美实践活动,文学的核心是“善”,它把“人文关怀”作为其向“善”的终极价值追求。最终,文学创造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呈现美的境界的艺术文本。真、善、美作为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它们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呈现出“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彼此间互相融通,共同演绎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关键词: 真; 善;美;文学创造

文学创造就是既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又以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它是运动着的思维运动。真、善、美是人们生活中所崇尚的道德品质。它们作为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呈现出“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它们各有特点而彼此间互相融通。

一、文学创造与真

“真”乃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高尔基说:“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他是建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实!”

“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但是文学创造所表现的的“真实”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它所要表现的是“艺术的真实”。所谓的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指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是不同的,生活的真实是客观存在的人和事。艺术真实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作家再造了一个假定的真实世界,是主观的理想世界,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假定情景之中。沈从文在他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边城》里给我们展示了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的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在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状写了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人性美。很明显,这样美好的世外桃源是不可能存在,虽然这篇文章很多显示湘西的影子,但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的假定,是作者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融合自己的主观情感创造出一个美好的世界,借此来表达对人性的善良美好的讴歌和对和谐美好的生存世界的追求。

“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艺术家和美学家把表现人类社会的“真实”视为艺术的生命。清代著名长篇小说《镜花缘》,虽然写的有神仙故事,但是它反映的社会面很广,讽刺、批判和揭露的对象也很多。在作品的前部分中,作者借助异国社会风情习俗的描写,暴露和鞭挞了现实社会中许多丑恶腐朽的现象,并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鲁迅惟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描写了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的阿Q及其生活的环境,通过阿Q这一典型新形象与革命的关系,也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通过阿Q的悲惨结局,鲁迅真实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华民族革命中的重要性。

所以,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是作家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上而创造出来的审美真实,它不是对生活真实的照搬,但它来源于生活真实表达着作者进行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它能够家里在符合事理逻辑或符合情感逻辑的基础上,它能够为读者所接受并能令读者对其所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文学创造与善 文学做为实践活动,文学创造探索伦理问题,其核心是向“善”。体现为“人文关怀”,并激发人的丰富情感。“善”的终极价值体现是人文关怀,那么什么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积极命运、幸福相联系。

在《雾都孤儿》一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爱是可以传承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主人公奥列佛的经历一直牵扯着我的心,为他喜,为他忧,唯一不变的是那份对她执着与善心的信念的崇敬。拉斯科尔尼科夫是《罪与罚》的主人公,双重性格的他为证明自己是“不平凡”的人,竟去行凶杀人,杀人后心灵一直在受煎熬,整天疑神疑鬼,患得患失,精神严重受挫,生活馄饨慌乱。索尼娅是他生活再黑夜里的一双明亮的眼睛,卑贱妓女身份的她却拥有圣洁善良的灵魂,不断地引导她走出罪与罚,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离开了上帝,上帝惩罚了他,把他交给魔鬼”后将他扯出来走到“索尼娅道路”,得到心灵的解放。人性本善,恶人能弃恶从善。《罪与罚》极力地讴歌了人性的善良美好,高度地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强烈的尚善的倾向性,体现了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三、文学创造与美

文学创造既追求“真”,也高扬“善”,而“真”和“善”的表达并不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的。“真”和“善”的表现需要作者按照美的规律完成美的创造。作者只有按照美的规律完成美的创造才能真正作品发挥审美作用,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要,从而引起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真”和“善”的情感共鸣。中国古代著名谱学家挚虞也说过:“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情义为空,则言省而文有例矣;事形为本,则言当而辞无常矣。文之烦省,辞之险易,盖由于此。”这句话意思是说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只有透过艺术的形式进入艺术的内容,亦即进入艺术家的心灵,才能真正在领会的基础上获得审美愉快。不仅如此,作为文学创造形式的“美”还得借文学形象美,结构形式美,表现手段美来体现。

1、文学形象美

文学形象可以说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但又并非是对生活原型的照搬。文学形象是作家根据生活原型用艺术手段塑造的,具有典型性,形象性,生动性,能反映生活的艺术形象。所以,文学形象必须有足够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美的享受和陶冶。《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深受压迫、剥削、却极为麻木、自私、狭隘、保守、落后、又有某种革命要求的农民。这一形象的塑造是鲁迅先生实际生活出发对众多农民的细致观察,塑造了这个典型的,形象的生动的人物形象。阿Q的性格是有充分的现实根据,“精神胜利法”是有其社会根源的。鲁迅先生通过人物塑造了一个带着普遍意义的典型——以精神胜利法在屈辱中抗争的阿Q,正如徐中玉先生所说:“从阿Q这个典型我们固然可以看到若干:中国人所固有的通病。”从阿Q的悲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辛亥革命的影子,可以看到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农村的阶级压迫与阶级矛盾,看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看到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未唤起民众。

2、结构形式美

文学创作的结构形式美表现在完整性和严谨性,作者能通过一个美的结构形式把文章情节内容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更好地阅读作品,体验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的“真”和“善”。意大利文学奇葩 《十日谈》结构形式上采用了民间文学中常用的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框架式形式,既可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观念,又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庞大而活跃、复杂而有序。

3、表现手段美

文学表现手段美主要是指作者通过语言这一媒介追求艺术形象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在《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通过对阿Q的精确刻画,让读者在脑海里清晰地显现阿Q的形象,仿佛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跳跃在眼前,综上所述,真、善、美作为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它们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呈现出“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彼此间互相融通,共同演绎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参考文献:

【1】《沈从文文萃》 沈从文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镜花缘》李汝珍著

【3】《阿Q正传》 鲁迅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4】(英)狄更斯[著],《雾都孤儿》,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

【5】《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6】《十日谈[汇编]》(意)薄迦丘著;石云龙注释.—南京:译林出版社

【7】《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文学鉴赏论文

文学鉴赏

系别: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班级:09国专1班 姓名: 刘倩

学号:20090578

4春光流逝,花落知多少

——浅析三毛与郭敬明的两部不同作品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梦里花落知多少》两个文本的解读,对作品的忧伤风格进行了赏析,从而对三毛以及郭敬明的作品内容风格有所揭示。

关键词:试析; 三毛;郭敬明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三毛一度是流浪和爱综合的化身。传奇一般的经历,传奇一般的爱情。娓娓道来的只是自己的故事,却吸引了无数少男少女的目光。她写自己的爱情能够写得那么尽兴,那么毫无保留,甚至能在一个一直喜欢得不得了的男孩子面前哭了又哭,求了又求。让人知道并不是只有男孩追女孩子才那么动情那么不舍那么尽情。

其实三毛笔下更多的是写婚后的爱情,写她和荷西的故事,两个人心心相印,朝朝暮暮,几乎每个细节都浪漫而温馨。比如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屋子,给对方流足够的空间,既可以相亲相爱,又可以相敬如宾。在一般人严厉和实际生活中,婚后的爱情基本上是种幻想,早晚被琐碎的事相摩擦得支离破碎,维系而已,哪还敢奢望激情,然而身处撒哈拉大沙漠的三毛与大胡子荷西却过着童话一般美丽的婚后生活,仿佛他们一直在热恋„„这让读惯了以“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为结局的书的年轻人大开眼界,原来,结了婚以后是这个样子啊!多么着的人憧憬和向往啊。第一次接触三毛的文章,便是<<梦里花落知多少>>,里面写尽了她对丈夫荷西的无限思念。虽只字未提“死”,但她却是那么明显,真实地告诉我们,荷西的死对她的打击有多大!三毛的文章不华丽,几乎难得用上几句诗词名言,全是她的真情实感创造出的语言,不加修饰的,如何叫人不感动?且她的文章有一特点,就是很长——首尾齐全,从不让读者糊涂。光看开头或标题,你是不可能知道全篇内容的,连大概也不行.于是,你不得不耐着性子看下去.但越看得久,看得多,反而不觉累,甚至有些意犹未尽。因为三毛总能领着你,参观她的生活,体味她的喜怒哀乐,而你也每每被她弄得动弹不得,只有随着她,与她同笑同哭。那么近距离的看,好似她与你对过话,是你一个许久没通信的朋友,而且一联络就马上滔滔不绝地说着这些年的生活。

一直伴着三毛活灵活现展现在书中的便数那西班牙老公荷西了。读三毛全集的前几册,竟甚至喜欢这大胡子男孩多于三毛——这样一个艺术化而又能居家的男人,一个对三毛痴心一片的男人,一个为了理想付出一切的男人。不叫苦和累,默默为自己的家奉献,即使连续加班也坚持不用三毛父亲汇过来的钱···但是这样的荷西,终究是走了。在潜水中,荷西意外丧生。三毛成了另一个“未亡人”,她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而荷西,这个一生热爱大海的人,终于将他的生命献给大海。

荷西葬在从前他与三毛常来散步的墓园,那是一处高岗,坐在那里可以看见荷西从前工作的地方,看见古老的小镇,蓝色的大海。

荷西走得匆忙,他刚刚三十岁,甚至说生活经验还不甚丰富,一切的一切还没有体验。三毛在她的文章里面一遍又一遍自豪地宣称“荷西苦恋我六年”,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三毛亦苦恋荷西六年。如此来之不易的爱情,他们甚至还没有多少时间彼此磨合,便被生死两隔。命运如此不公。

郭敬明在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里,描写了年轻人的成长历程,他们的友情,他们的爱情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经过时间河流的冲刷,经过生活浪涛的洗礼,他们会走向何方?郭敬明用他的生花妙笔讲述的成长故事将会吸引着无数年轻人。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有友情、爱情和梦想,这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有痛苦、伤痕和磨难。总之,这是一个关于年轻人的故事,是一段你曾经经历却又曾经遗忘但最终还是选择珍藏的如梦岁月。

小说中的林岚、顾小北、闻婧等人,都是在衣食无忧甚至富裕的家庭环境中

长成的天使,但残酷的现实还是以种种方式刺穿他们纯美的天堂乐园,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被推到人群中央,而此时并没有一个完美的价值体系可供他们认同。那些在家庭的亲情和纯洁友谊呵护下成长的价值,在现实面前是那样不堪一击。在郭敬明的笔下,这些与现实交接时的错愕变成一些华美意象的碎片,如此切近人们的体肤,以至于这些破碎感无常感仿佛被无限放大,成为人们无法盲视的景象,进而将人们带入无法排解的忧伤海洋。对此,另一位“80后”作家落落如是说:“他只是给人下了个陷阱,用安逸无害的美丽日子,写出值得我们喜欢的人物„„就在这样绵密的笔触下,似乎谁都相信了这样的温暖将持续到最终,因而渐渐卸下防备,想要迎接一次动人的结局。于是正中作者下怀。”《梦里花落知多少》终于向我们流露出它原来的样子,那些粉饰在生命上的美丽花粉,原来可以被轻轻一吹就吹得半点不留。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就是以这种结构性的对比和转换凸显出随即而来的伤感,浓烈而难以摆脱。倘若我们站在旁观者位置以成人视角观照他们的忧伤,也许会轻而易举地把这种情感看成这群孩子迷恋的小情调,仅仅是一种自怜自恋式的伤感,轻飘而虚无。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他们是天堂里的天使,他们的忧伤对于已经沉陷在现实刻板而严酷的规则里的成年人来说,自然也就变成可有可无的童话甚至无谓的絮语。然而,郭敬明们的忧伤也是这个时代属于我们整个群体的伤感和落寞,天使的寂寞和伤感并不是无来由的和属己的,而是我们集体梦魇之后的殇花。

在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里面,收录的一篇叫《一个男孩子的爱情》。

她与荷西的相遇,相识,相知,直到相恋,都展现在这里。最令我感到悲伤的是末尾编者楷体字打出来的在括弧里的一句话。

“说到这里,三毛的声音哽咽,她在台上站了很久,再说不出一句话,演讲中断……”

或许语言在生活面前是苍白的,或许语言在所有时候都没有色彩。三毛与荷西的点点滴滴,一篇文章,一本书,甚至一个系列亦讲不完。三毛是个绮丽的女子,她的思想,思维,人生观,价值观,都异常出众。幸而遇到荷西,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配得上她的男孩。从《背影》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我读到的三毛不再如初期,她的叙述似乎不再张扬,转为内敛。

古今中外,知心挚友不多。而如三毛与荷西般既是挚友又是夫妻的,便又更少。有人说三毛自杀正是因为她的不洒脱。其实不然。荷西离开之初,在三毛哀而不伤的笔调里,我仍然读到三毛对人生的坚定态度。或许三毛之死的原因,只

有她自己知道,别人去怎么评价和谈论,也都只是别人之菲薄,三毛依然华丽。而三毛的书,三毛的文章,亦成为经典。在只字片语中,朦胧着有个男孩叫荷西,依然冲我们微笑。

郭敬明的东西更能让人长期接受,因为一个人只能长期接受温暖和感动,却

不能长期承受寒冷和打击。郭敬明偏感性视角。文章特点是 比较幽默。在语言的王国,他居然将自己当成了幻雪帝国的年轻的王。语词的千军万马,无边无际地簇拥在他的麾下,有洪流般的气势。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郭敬明第二部长篇小说,写了一群北京青年的青春,从懵懂到忧伤,再到成熟。让正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去思索去体味,什么是青春,什么是成长。语言诙谐幽默,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正如作者所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体会到那种:“人都是有自己的方向的,匆匆地起飞,匆匆地下降,带走别人的故事,留下自己的回忆”的无奈,成长是一个明白更多,懂得更多,理解更多,甚至与过去的世界完全颠覆的蜕变。林岚,闻靖,顾小北,白松,陆叙,火柴...他们的学生时代正如现在的我们,生活风风火火,潇洒畅快,笑容肆无忌惮,是青春刚开始的时候,对未来,对外面的世界,抱着的美好的憧憬,很纯粹地去爱去生活。那是与社会接触得少而保持的单纯,所以很快乐。可是世界不会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完美地去转动。

这部青春读物,内容却不如其他言情小说的不真实,正是那种很现实的描写,使这本书更值得去读去思索,不会嚼之无味。小说到最后越看越郁闷,压抑,却又欲罢不能。文采很好,有作者自己对青春对人生的认识。而书中人物的努力生活的态度,遭遇再大的打击和伤痛,哭过醉过仍然努力继续自己的生活,用一种自己觉得能最舒适的姿势努力去工作,去对待最真诚的友情。到最后大家都通过最残忍的付出来换取了成长,然后得到属于自己的结局。生活就是需要这种态度和勇气。那些曾经的浪漫爱情、青春的躁动和轻狂、纯真和可爱随着时间的流失一点一点的退却,剩下的仿佛只是无可奈何的成熟和稳重、干练与坚强。书中最后以每个人的日记形式正面或侧面地简练地描述着每个人的变化,那变化有种让人心痛的感觉,曾经的轰轰烈烈就这么在看似非常简单的描述中慢慢淡去了,留下的仿佛只是那时梦里的一地落花。

或许这部作品真的是抄袭,但就这本书而言,我们应该在正确对待它残缺的一面后还应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才是正确的阅读,是人生阅历经验增长的一种方式。

参考书目:

[1 ] 曹文轩:《梦里花落知多少·序言一:喜悦与安慰》,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 月版,第3~7页。

[2] 邢浩:《浅析郭敬明小说的创作理念———以悲伤逆流成河为例》,今日南国,2008年6月版。

[3] 《三毛集:梦里花落知多少》 第1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论文

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加强语言文字教学

兴化市戴泽初级中学 姜芹

[摘要]: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因此,进一步改革语文教学,遵循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将是我们的重要课题。[关键字]:语言文字;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三维培养目标出发,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实践性、汉语言文字的规律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按照时圣陶先生的说法:“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

有读、写、听、说的能力。因此,进一步改革语文教学,遵循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将是我们的重要课题。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未能将着力点放在基础工具上。汉字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其他拼音文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生活实践紧密相连。汉字源于生活实践。能够表达众多微妙的情感。对其工具性的忽视,使语言文字教学成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困扰。但好在我们已认识到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光有认识还不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到它的工具性、基础性上来,如何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从语言教学为主这方面来,还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以下就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第一,教学观念上要真正转变、更新

我们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还赋有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训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任务;其它学科也有这些任务,是各学科共有的任务。“特有任务”和“共有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处理得当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切实地把语言文字教学和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第二,要研究和梳理语言文字教学的基本内容,探索和总结语文

教学的基本规律

基础教学的任何学科,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语言基础知识包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字词的音、形、义、标点符号,词法和句法即汉语语言的构造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和语言逻辑等。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在于更自觉更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一工具。所以,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单纯的孤立的机械地进行,只有充分利用课文——活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

语言文字教学的另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而有不同的语境中又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强调侧重点不同;反问与陈述句等强调语气不同;把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兼语句;礼貌用语的训练等。我们汉语绝大多数的字既表形又表音、表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些字的音义就有变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语境。语境是语言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中语言因素的挖掘,分析和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此外,语言能力如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等,都是语言教学的生要内容。加强语言教学,加强语言因素分析,到底应提取哪些因素,如何梳理归类,语文教学中关于语言能力水平的序列和层次如何理解和分类,这些都有待探讨。虽然大纲提出了大方向,但何理解,如何落实到每一课时中去,如何使大纲的要法语再细化更易操作,便有待同行的探

讨。

第三,要在突出语言文字教学的前提下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美育等方面的关系

语文课是语言课,是语言工具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语文课要在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结合审美教育。也就是说,要因文悟道。寓文为鉴赏、审美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对某些范文作分析评鉴,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但必须强调,这些都应在语言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应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孤立的,更非牵强的,或随意延伸的。

第四,要改进教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讲,而是有赖于学生实地操作训练,在练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叶老早就提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重吟诵,重语感,重表达,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提倡多读多写等等。这其中的精髓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感受,在练中掌握技能。而在我们的实践中,但凡效果较好的范文课,加强诵读和语言训练是个重要原因。我们应继承并发展这些至今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

众所周知,课文只是语文教学所凭籍的“例子”。教材不过是个例子。但是如何借用这些例子,不同的教学指导想想和教学观念,不同的教学习惯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倘若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联系现实,便会大谈作品时代背景,讲资本主义国家里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并联系当今社会现实中类似现象等等;倘若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与评价,便会在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小女孩形象上大做文章,尽情抒发;倘若当作语言工具的理解与运用的一个示例,就应当着力于课文的语言因素,让学生感知,理解人物,体会每次幻想的内容。任何学科,任何课文教学都受到严格的时空限制。语文课的效率就具体体现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掌握的程度上。而内容的选取又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每一课的教学是语文整体教学任务这一长链中的一个环。语文教学的着力点中哪儿?一个“例子”应选取什么内容交给学生,这是我们认真对待的。因而,我们只有在继承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教法,才能有效地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总之,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时刻记住语文课要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和基础性,加强语言文字的教学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参考文献]:

1史灿方.浅谈语言文字的形式力[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 2李春来.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

第五篇:台港文学论文

台港文学研究结课作业

林清玄的创作研究

【摘要】: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其散文中充满了佛家的智慧和哲学,佛家的道德情怀和东方的诗性智慧的审美统一构成了林清玄散文的最鲜明的美学意境。楼肇明先生指出:“林清玄散文艺术风格中最为醒目的创造性贡献,是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与佛家的哲学情怀引进到散文艺术中来了。”林清玄散文中的佛学使得其在散文丛中独具一格,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禅思散文”的一系列作品。他用浅显的文字诠释了佛经精神和居室生活的禅思,以其渊博的学识,隽永的禅宗哲理引人入胜,启人心智。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林清玄散文中所包含的佛学思想。

关键词:林清玄散文佛家思想

林清玄生长在一个宗教信仰气氛极为浓厚的家庭里,从小林清玄就受到家人的影响,“每次随着妈妈回娘家,总要走很长的路,有许多小庙神奇地建在那一条路上,妈妈无论多急地赶路,必定在路过庙的时候进去烧一把香,或者喝杯茶,再赶路。”而林清玄的父亲“出门种作的清晨,都是在庙里烧了一炷香,再荷锄下田的。夜里休闲时,也常和朋友在庙前饮茶下棋,到星光满布才回家。”所以林清玄从小对于庙宇“都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情怀”。学生时代的他,“常常并没有特别的理由,也没有朝山进香的准备,就信步走进后山的庙里,在那独坐一个下午,回来的时候就像换了一个人,有快乐也沉潜了,有悲伤也平静了”。除了家庭的影响,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大家有关佛学的散文给了他很深的影响。林清玄说他自己的写作深受丰子恺先生的影响,注意朴素深刻与慈悲的胸怀,但同时他又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他“更重视美好的情境”,与“五四”时期的丰子恺、许地山等人作品中的悲观、厌世、追求彼岸解脱的佛学思想迥然不同。过了而立之年,林清玄“尽管已是报社一级主管,文学创作也得遍大奖,但我总是感到空虚感受在困扰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没就有写出来,这时我看到了印度的《奥义书》,里面有段话:‘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让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接下来的日子,林清玄每天都生活在矛盾的思考里,三个月后,他终于作出了抉择——辞职。85

年初,林清玄上阳明山隐居,两年后才下山重入红尘。期间他将佛教思想融入所创作的散文中,用文学的语言去宣扬佛教观念,使读者内心深处固有的一切创造性和善良性的本能自然释放出来,让读者得到情感的舒展,使心灵得到宁静的归宿,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

林清玄的散文赞美了人间美好的一面。虽然佛教宣扬跳出红尘俗世,遁入空门,往生极乐,但林清玄认为往生净土的理想不能理解成隔离人间、背弃人间,人应该在人间修行。他认为“红尘里就有菩提”,所以他对于人间的美好大加赞扬、宣传。他说:“人不要怕爱,爱固然使我们系缚,使我们燃烧,使我们烦恼,但同样是爱,也坚固我们,成就我们,超越我们,使我们走向菩提的道路。”

他赞美亲情,称母爱是“我们心灵永久的护岸”(《心灵的护岸》),怀念父亲对自己特殊形式的关怀(《期待父亲的爱》)。他赞美童心,“小孩子纯真,没有偏见,没有知识,也不判断,只有本然的样子,或者在小孩子清晰的眼中,我们会感觉那就像宇宙的某一株花、某一片叶子,他们的眼泪就是清晨叶片上的一滴露珠。”(《姑婆叶随想》)

他赞美淳朴的生活。他在《清欢》中说:“当一个人可以品位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闻鸟鸣的声音感觉比提鸟笼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清欢的好处在于它对生活无欲无求,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位。

林清玄的散文中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弊端的反思。环境污染、金钱至上、生活放纵、心情浮躁这些现代生活和人性丑陋的一面,令他倍感不安,他把社会比成“洗碗水社会”:“洗碗水社会就是温吞水社会,一天天地冷漠,一天天地在浑浊。洗碗水社会最可怕的是不管你是多清澄的水„„一流下去马上就脏了。”对此,作为佛教徒的他满怀忧虑和悲切,却又带着宽容和期盼,带着“普度众生”的宏愿,“祈望着众生都能在世间觉悟,都能在生活中得到智慧,都能化烦恼为菩提”“能多一点点醒转,少一点点迷梦”。(《凤眼菩提自序》)。

林清玄的散文中还充满了对自然的感悟。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彩虹白云、细雨微风、高山流水、花鸟鱼虫,都让他有所感悟。他在《清凉菩提自序》中写道:“只看着菅芒花那样简单地生活着,我就充满了感动,生活里事实上充满了

这样的感动,一片掉落的枯叶脉络,一颗被溪水冲圆的卵石纹理,一轮偶然从乌云中破出的孤月,一株被踩扁又挣扎站起来的小草,一片刚刚飘落拾起来还带着香气的花瓣„„但愿每天都有一些小小的感动,小小的悟,它们随着风飘进我的心窗„„”他用心观察自然、感受自然,寻求着自然的美和令人感动的东西,然后大加赞美和宣传。

而无论是表达哪一方面,林清玄的散文中总是离不开佛家思想。他的十部“菩提系列”禅思散文大量引用了佛教词汇和典故,涉及许多佛界人物、器物和礼仪制度,因此其作品宗教气息浓厚。他用佛理观察人生,又通过自己的经历来阐释佛理,他的禅思散文是糅合了佛经、禅典和自我生活感悟于一体的,尤以自我生活感悟为特征。

林清玄说:“我在生活里学习佛法„„而生活里事事充满了感动„„”所以不管是他写青草的碧绿、写菊花羹、桂花蜜的香气,还是写松子茶、雪梨的滋味,写飞鸽的早晨,或者写清净之莲,写伤痕渡口,写月光下的喇叭手„„千花万草,众生万物,千滋百味,都在他细腻、独到的有情观照中,映射着佛学的智慧与人生的哲理。林清玄常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加上他独到而深刻的思索和不露斧凿的文字技巧,使得他的禅思散文中的情感、哲理与佛学智慧融为一体,感性充满了力度和厚度,哲理和智慧散发这活泼动人的光辉,让人能平静内心而有所思考。林清玄曾说:“我的文章不是佛教思想的研究,因为我认为注重学界的佛教很容易专门化、复杂化、不能满足我们对宗教实践的渴望与景仰。我期望的不是提出个人的主张或思想,而是想唤起人人自我的觉悟。”因此,他并没有单纯的宣扬佛教,而是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深刻思索得来的智慧来贴近生活化的佛教哲学,这使得林清玄对佛学智慧的诠释妙趣横生,生动活泼而又令人深省。

林清玄作为一名优秀的散文家和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散文与其佛教思想融为一体,佛教经典中关于无与空的哲学支撑着他的散文美学,散文中他以小见大,用生花妙笔阐释着佛教思想,让人读后既能感受到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美好,并用心去寻找,也能让人对佛家思想有着深刻的体会,使人在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能够放慢脚步,平静浮躁的心灵,用心感受自然,并且享受永恒存在于自然中的美。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躺在摇椅上,左手一杯清茶,右手捧着一本林清玄的散文,人的内心不知不觉就平静下来,对于人世间的功名利禄也就看轻了,便会觉得一切皆是浮云,何必那么看重。

林清玄用佛教观点来看待身边的小事,并用优美的散文记录下来,打动了众多读者。这些充满禅理的文章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且从这些文章中得到许多人生体悟。林清玄的散文将来会被更多的人品论。

参考文献:

林清玄:《林清玄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徐学:《心如明镜台——林清玄散文慢论》,台湾文学选刊1990年

楼肇明:《书写文化和被文化书写》,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下载文学论文参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学论文参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语言文学论文

    《白鹿原》中人物悲剧比较分析 摘 要:《白鹿原》是一部以悲剧艺术在新时期长篇小说领域见长的文学作品。其悲剧精神主要体现在礼教与人性、天理与人欲、灵与肉的冲突。众多生......

    汉语言文学小论文

    汉语言文学 专业教育 作为历史久远的传统类专业之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早在“五四”时期便已确立其基本内涵,而其专业中的课程系统组成是在20世纪中叶左右,在借鉴前苏联模式的基......

    汉语言文学论文(伤逝)

    试论《伤逝》爱情悲剧的根源 常永奇 内容摘要:很多作家对《伤逝》爱情悲剧根源的探讨都是在“五四”时期内对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约束性和理想性,本文结合当今爱情观及现今爱......

    汉语言文学论文5篇

    论文名:浅谈汉语言文学专 业:汉语言文学层 次:专/专升本姓 名: 目 录 论文摘要„„„„„„„„„„„„„„„„„„„„„„„„„„„„.2 论文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

    现代女性的爱情观 在中国,自古就有男尊女卑的观点。但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不这么认为,她们认为男女是平等的,尤其是在爱情方面。不少的文人都有作品阐释了男女平等的爱情。舒婷就......

    英美文学选读论文

    周雪婷 英语093 090602320英美文学论文作为学语言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不应该拘泥于课本,而英美文学选读这门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熟悉国外文化的环境。就如苏老师所说:若......

    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题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一、本选题主要是有关现代文学方向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

    浅谈灵感的非自觉性特性及它的几种表现形式内容摘要: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激情,这是人们对灵感来源的最朴实的认识,诗歌的创作、小说的创作都是作者长期生活积淀和突发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