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我国模具业发展的前景
2014年我国模具业发展的前景
据相关新闻报道今年我过模具市场将得到新的一轮发展。未来中国模具前景市场空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不得不确信,未来模具行业前景一片大好。中国的模具企业也不断的涌现出来。据悉,随着制造业的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不同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模具城80多个,并且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
信息移动产业的迅速壮大和建筑工程的不断开发,也是模具行业扩大生产和企业规模的好时机。同时,我国信息产业仍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发展,创造的利润更是年年创新高,手机、彩电、笔记本等等机壳都需要大量的模具,仅这项的生产空间就是不可估量的。企业可以采用新型的设备和技术,研发先进的冶金方法和工艺,例如炉外精炼,生产高纯净度的优质钢材,增加模具高均匀性,开发并提供出制品化、精品化的模具,提高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
虽然目前国内的模具种类已经众多,但是市场空间依然十分巨大,只要是批量生产的产品都离不开模具,至少近几十年内还是无法替代的。模具的空间不仅仅是品种的创新上,还有模具质量的改进。对此我们应当抓住此次的机遇,从创新、质量上进行革新。模具的质量、创新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在一些技术领域上虽然还无法与国际上想媲美,但只要努力地进行学习、研究相信在未来的模具领域抢的一席之地。
文章来源:郑州精翼模塑有限公司
第二篇:模具行业现状_模具产业发展前景
持续
聚焦模具行业现状 解读模具产业发展前景
聚焦模具行业现状 解读模具产业发展前景
近几年,我国模具产业总产值保持15%的年增长率,到2011年年底模具产值预计为1300亿元。
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用模具生产制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代消耗,是其它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指出,在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模具行业发展趋势主要是模具产品向着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及更经济快速方面发展。伴随着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模具生产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无图化、精细化、自动化方面发展;模具企业向着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
一、未来10年八个发展目标
以2005年全国模具产值600亿元为基础,按“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12%-15%及2011-2020年期间年均增速18%左右测算,总量目标为:按年均增速15%推算,2011年约1300亿元,2020年约3100亿元。经过“十一五”努力,使我国模具水平到2011年时进入亚洲先进水平的行列,再经过10年的努力,2020年时基本达到国际水平,使我国不但成为模具生产大国,而且进入世界模具生产制造强国之列。未来10年模具行业的8项具体目标:
1、模具精度达到±0.001mm;模具生产周期比现在缩短30%左右。
2、机床数控化率和CAD/CAM技术应用率比现在提高1倍。
3、骨干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4、高水平模具比例要有较大提高。大型、精密、复杂等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的比例从目前的约30%提高到2010年的40%和2020年的50%以上。
5、国产模具国内市场占有率从目前不足80%,2010年要达到85%以上,2020年要达到90%以上。
6、模具出口以2010年模具出口10亿美元,2020年模具出口25-30亿美元为目标。
7、要扩大模具标准件的品种,提高其精度,提高生产集中度,实现大规模生产。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从目前的约45%提高到2010年的60%,2020年的70%以上。
8、模具商品化程度从目前的45%左右达到2010年的55%和2020年的65%左右。
二、未来10年五大热门发展产品
1、汽车覆盖件模具
冲压模具占模具总量的40%以上。汽车覆盖件模具主要为汽车配套,也包括为农用车、工程机械和农机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其在冲压模具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模具大都是大中型,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尤其是为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要求更高,它可以代表冲压模具的水平。此类模具我国已有一定技术基础,已为中档轿车配套,但水平还不高,能力不足,目前满足率只有一半左右。中高档轿车覆盖件模具主要依靠进口,每年花费几亿美元。汽车覆盖件模具水平不高,能力不足,生产周期长已成了汽车发展的瓶颈,极大地影响了车型开发。今后中高档轿车所需覆盖件模具是重中之重。争取到2011年时中高档轿车及以下水平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做到可以完全自配,2020年时除个别特别高档的轿车外,所有汽车覆盖件模具应基本立足国内配套。
2、IT产业模具
多工位级进模和精冲模代表了冲压模具的发展方向,精度要求和寿命要求极高,主要为IT电子信息产业、半导体精密组件、端子连接器、上网本、手机外壳等配套。IT模具在国内已有相当基础,并已引进了国外技术设备,个别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达到世界水平,但大部分企业仍有较大差距,总量也供不应求,进口较多。对于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配套、为引线脚100以上及间隙0.2mm以下的引线框架配套、为精度5mm以上的精密微型连接件配套、为直径1.6mm以下的微型马达铁芯配套及为显像管和电子等配套的精密模具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汽车覆盖件及其他大中型冲压件配套的大型多工位级进模也应重点发展。
3、大型及精密塑料模具
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近4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塑料模具中为汽车和家电配套的大型注塑模具,为集成电路配套的精密塑封模具,为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及包装配套的多层、多腔、多材质、多色精密注塑模,为新型建材及节水农业配套的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及管路和喷头模具等,目前虽然已有相当技术基础并正在快速发展,但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总量也供不应求,每年进口几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应重点发展。
4、精密模具标准件
目前国内已有较大产量的模具标准件主要是模架、导向件、推杆推管、弹性元件等,但质量较差,品种规模较少。这些产品不但国内配套大量需要,出口前景也很好,应继续大力发展。氮气缸和热流道元件国内至今无正规的专业厂生产,主要依靠进口,应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水平,形成标准,并组织规模化生产。
5、其他高技术含量的模具
占模具总量近8%的压铸模具中,大型薄壁精密压铸模技术含量高,难度大。镁合金压铸模和真空压铸成形模目前虽然刚起步,但发展前景好,有代表性。子午线橡胶轮胎模
具也是发展方向,其中活络模技术难度最大。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一些快速制模技术及相应的快速经济模具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些高技术含量的模具在“十二五”期间也应重点发展。
近几年,我国模具产业总产值保持15%的年增长率,到2011年年底模具产值预计为1300亿元。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保证属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具工业快速发展,模具行业中许多共性技术也必须更上一层楼,应不断开发和推广应用并积极应用高新技术。主要措施如下:
1、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于我国国情,具有较高水平的模具设计、加工及模具企业管理的软件,不断提高软件的智能化、集成化程度,并推广应用。
2、推广应用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并研制相应设备。高速高精加工包括高速高精切削加工和高速高精电加工及复合加工等。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机床行业应向模具行业逐步提供适合于模具高速高精加工的相应设备,如有可能,建议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精度能达到0.0001mm的高精度模具制造设备。
3、快速原型和快速经济模具制造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提高和应用。
4、大力发展和推广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例如逆向工程、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包括大型级进模及高精密和高复杂性的高技术含量的先进模具三维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研发;包括冲压工艺设计系统、模具型面设计系统、成形分析系统、模具结构设计系统、模具CAM系统和冲压专家咨询系统的车身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系统的研发;模具的集成、柔性及自动加工技术和网络虚拟技术等。
5、模具制造新工艺、新技术。模具制造的节能、节材技术,模具热处理、表面光整加工和表面处理新技术等。
6、高性能模具材料的研制、系列化及其正确选用。
四、7个建议力促中国模具产业发展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它是“无以伦比的效益放大器”。没有高水平的模具,也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因此模具技术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因为模具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自1998年3月国务院颁布《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以来,模具工业一直被提到很高的位置,国家也给予了一些鼓励和扶持政策。在国家支持下,虽然我国模具产值已是世界第三,但总体水平仍要比工业发达国家落后许多,模具工业在我国仍旧还是幼稚工业,模具进出口逆差每年超过10亿美元。随着我国加入WTO,模具出口前景越来越好,我国模具工业还需发展得更快些,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模具工业要发展得更快些,就需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其中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是最主要的。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提出发展模具产业的措施意见和政策建议如下:
1、出台相应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建议借鉴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几个振兴法(振兴措施)的制订及实施的经验,针对我国需要振兴的模具等行业,制订我们的法律法规。配合新制订的法律法规,采取政府干预和经济扶持政策,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立法形式在金融、税收、技改等方面给予支持。
鉴于模具产品净增值率高,模具企业增值税税负比机械工业其他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倍,因此建议减轻模具企业的增值税负担,或继续执行先征后返政策,或降低增值税税率,例如从17%降为5%-10%。
鼓励对发展模具的投资。例如投资模具厂的建设资金可以抵扣企业所得税;对模具企业引进关键设备及生产模具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配件实行减免进口税来鼓励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引进等。
2、加快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
目前模具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及进出口结构等方面。“十二五”期间应在有关政策的引导下,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调整,使之逐步合理化。例如鼓励专业化、商品化生产,鼓励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及模具标准件生产,鼓励主辅分离,使模具生产从附属走向独立。
3、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模具产业链集群
在“十二五”期间,一方面要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能力的模具生产集聚基地(或叫模具城、模具园区),通过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地区性的较为配套的模具生产产业链。另一方面建议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积极引导,形成以现有较大实力和较高水平的企业领头的地区性汽车模具制造网络。网络是一个企业联合体,或叫战略联盟,有共同的技术平台,有紧密的协作关系,可按虚拟企业运作,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如果获得成功,2011年至2020年期间可在行业内逐步推广。
4、积极培育领军企业
根据现在国内外发展情况来看,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将“规模效应”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时候了。国际上已经有了不少产值超过1亿美元的模具企业,最大的模具企业已发展为跨国集团,其年产值高达40亿美元(含模具及模具相关产品)。国内已经有了一批年产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企业。这些企业对促进模具行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二五”期间应该针对发展重点,在国家支持下,有所选择地重点培养一批“领军企业”。为此希望能在国家计划中列入
5、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模具行业科技攻关工作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模具发展基金,用以模具行业共性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创新项目,并对“龙头企业”作重点支持。要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模具行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攻关工作,组织行业内产学研重点单位,分工合作,联合工作,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共同享受成果,并使成果产业化,以迅速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
6、建立全国性模具检测中心
随着模具产业的不断发展,模具质量检测工作已越来越迫切,但至今我国只有一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建议建立更多全国性的检测中心。
7、加强模具标准化工作
推进模具标准件大批量规模化生产,搞好模具标准件的产需衔接,促进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少量的模具重点项目,成为国家专项,并对其实行政策倾斜。
第三篇:浅析我国财产保险的发展前景
从1980年到2003年,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得到持续快速发展,业务规模比刚恢复国内业务的1980年增长了约270倍,平均年增长率为28%,可谓快速增长。2004年,财产险保费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89
亿元,同比增长25.4%,超过寿险增长速度。
尽管在这20年间,我国财产保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国民经济和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的财产保险业仍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发展水平上。
一、我国财产保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产保险险种结构不合理
有关资料显示,外国大型产险公司的险种结构基本分为三部分:机动车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和其他保险(包括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其中的责任保险、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约占保费收入的1/3--2/3,这样的险种结构能有效的分散各险种风险,有利于推陈出新。而从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各险种的份额来看,机动车辆和第三者责任险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企业财产保险。从1998年到2002年二者的保费占比重均超过75%。货物运输保险居于第三位,其后为责任险、家庭财产保险、保证保险。他们的保费所占比重均小于10%。此外,2004年,车辆保险虽然占据财产保险保险市场的75%,但车险的综合费用率超过
100%,车险业务全新亏损。
此外,从下面两组数据也可以看出我国财险结构的不合理的状况:
(1)家庭财产保险在保险发达的国家普及率已达80%以上,而在我国即使是北京、上海这样保险比较发
达的大城市也不足10%。
(2)在美国,责任险的保费收入占非寿险保险收入的50%左右,在欧洲发达国家占35%左右,而在我国,2001年的数据表明责任险保费收入占财险收入的比例还只有4%左右。即使在发展相对迅速的上海,2004年的比例也只有7%。
2、财产保险产品更新较慢,结构不平衡
从国内务家产险公司开发的新产品来看,1999年到2001年间增加的险种主要是财产险类产品,约占新增产险品种的70%以上,而车险和货运险产品增长相对较少,其他综合保障型产险产品则更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001年成立了产品开发中心,主导着国内产险产品的主流开发,其他产险公司开发产品较少,力量单薄:从产品种类增加的情况来看,目前户险产品种类更新仍然落后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产险市场的需求,还未能形成产品丰富的市场供给。
在产险产品险种同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真正具有生命力、适销对路的产品少,责任险和信用保证保险等个性化产品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区域性产险产品方面,适销对路的有特色的优良产品占产品总数的比例不到20%,重复与雷同产品较多。
二、我国财产保险的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加入WTO,无论从风险层面的环境变化,还是宏观经济及制度环境的变化,都为财产保险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也同时为财产保险业务开展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3月,保监会副主席冯晓增提出,财产险要放宽眼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种各
样的财产保险产品。
本文将我国财产保险业今后的发展前景分析如下:
1、行业增长速度:从短期的平缓到长期的迅速
在短期内,受世界宏观经济放缓、美国“9.11”事件冲击世界产险业、以及我国监管方式转变的影响,我国财产保险业在保证最低增长速度的同时,应逐渐加强自身风险监测与管理,采取谨慎承保的态度,主
动放慢扩张速度。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将有可能在这些以前中国市场上或者空白、或者不发达的领域开展业务,由此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这也会使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相对下降。因此,总体估计,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幅度在未来几年内不会过高。
但就长期而言,保险行业仍会保持高速的增长。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产险业基数较小,待开发的市场很大;二是产权控制日益明晰;三是个人资产的迅速增长以及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为财产保险
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支撑。
2、行业增长方式:从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增长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财产保险业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发达国家财产保险业的直接竞争,以及逐渐国际化的监管方式,这对财产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财产保险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仍旧一味的追求总.量指标则会损害效率。回顾我国产险业的发展历史,无论是产品设计、分销模式还是管理目标,基本上都是以保费收入的增长为核心。这种发展方向所造成的后果已经在各家保险公司不足的偿付能力与低下的盈利水平中体现出来。因此,在与国际惯例的碰撞中,以及与国际产险公司的竞争中,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逐步树立起质量和品牌意识,实现由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增长的根本转变。
3、市场结构:从短期的行业集中到长期的竞争
与寿险日益强调的储蓄性相比,财产保险遵循的是经济补偿的原则。只要财产保险经营者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风险事件的概率,制定相应的保险费率,那么承保范围的大小就有可能不对经营效益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它对资金汇集所产生的规模效益没有如此大的要求。这一点,给我国中小型的财产保险公司提供了发展空间,也即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公司,只要具备较成熟的承保技术,同样可以在较为窄狭的地域
范围内或险种范围内生存。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业的格局体现了较强的垄断性。在短期内,处于对国际竞争的考虑,国内保险市场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动,甚至会出现有意识的集中,目的是为了形成与外资财产保险公司相抗衡的实力。但新的所有制形式与外资的参与不能避免,中长期内财产保险本身的性质也会显现出来,市场会逐渐分散、重组、再分散。最终,产险领域的消费者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益。
4、业务内容:从单纯的物质保障到全面综合性风险管理
21世纪世界保险业面临的风险日趋严峻。一方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使自然灾害及其巨灾损失成为困扰保险业的大敌;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业兼并收购风潮加剧并继续发展,使极少数最大的跨国保险集团控制着超巨额的保险资产,全球的可保风险日益集中在极少数最大的保险和再保险集团身上;第三方面,与人性因素相关的风险事故增多,且损失强度大。从这几方面而言,仅仅重视事后的物质补偿的产险业已不能满足保险需求者的需要,企业和社会公众将对保险业日益提出更高的风险管理服务要
求。与这一要求相适应,全面的综合性风险管理将构成贯穿保险业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中轴。
5、业务创新:从传统业务到更多的金融创新
在产险业发展初期,由于全行业一直采取“数量扩张型发展战略”,不仅导致中国保险市场上产品同构现象严重,而且导致企业普遍缺乏业务创新能力。从国外财产保险的发展历史来看,财产保险领域最容易产生金融融合性质的金融创新。无论是灾难指数期权,还是巨灾证券,这些新型金融交易工具的运作原理都是利用自然灾害因素与经济景气程度的弱相关性进行风险规避,因此,财产保险这一独特的风险束总是给新的金融交易方式的创造提供很大可能。而持有具中国国情的风险束也会使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成为保险
领域领先的创新者。
6、组织结构: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业存在两种组织形式,即国有股份制和中外合资制。单一的结构和组织结构与改革初期的市场环境是相对应的,但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这种组织形式限制了行业规模的扩张及对外谈判的能力,已显得有些滞后。
一方面,服从于经济自由化的内在要求,目前各国都普遍放松保险管制,逐渐打破保险与金融、寿险与非寿险业务的界限,呈现出很强的相互融合与渗透的发展走势。另一方面,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风险管理技术综合优势的逐渐发挥,以及兼并与收购风潮的加剧,也使得保险业的组织结构经历着深刻的制度变革。随着法制环境的完善,监管能力的提高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专业白保公司、股份保险集团和相互持股公司可望为我国财险业的长期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篇: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分析
网讯:
内容提要: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将有三大目标,即“到2015 年我国电子商务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成为企业拓展市场、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消费者方便安全消费的重要渠道;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2016年中国B2C电子商务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在“2011 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暨电子商务博览会”上商务部发布《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5 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将达80% 以上,应用电子商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将占我国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0%以上,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以上。这就对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提出了新的要求:近一步完善电子商务政策支撑体系。
支持各地结合本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制订财政、税收政策,吸引电子商务企业聚集发展。建立电子商务法规标准体系。针对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物流、供应链协同、融资服务等环节,制订一批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开放性、兼容性的法规、规范、标准,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秩序,防范交易风险。建立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和统计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电子商务统计,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反映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模、结构变化、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为政策制订提供可靠依据。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制订电子商务信用规范,指导建立电子商务纠纷投诉与调解机构,加强消费监督;支持建立覆盖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全国信用信息数据库,鼓励电子商务信用信息与其他领域信用信息共享;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按照独立、公正、客观原则,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经营主体开展信用评价与认证服务;支持开展行业自律。鼓励电子签名、电子发票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完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结合城市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体系建设、乡镇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建设,鼓励整合利用现有物流配送资源,建设物流信息协同服务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完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解决报关、结汇、退税等瓶颈问题,支持电子商务运营企业与国际接轨。加强电子商务国际交流合作。扩大电子商务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国际与区域组织中的电子商务工作,参与国际电子商务规则标准的研究制订,支持跨境合作区的电子商务应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将有三大目标,即“到2015 年我国电子商务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成为企业拓展市场、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消费者方便安全消费的重要渠道;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实现上述目标,商务部将实施九大重点工程: 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示范基地。选择电子商务发展快、当地政府积极性高、基础设施条件好的城市,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引导有条件地区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在线交易、诚信体系、标准法规等支撑体系建设。
做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推广和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工作。选择业绩好、信誉高、有发展前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以及综合展会型电子商务平台,给予政策支持,推广成功经验,增强区域引导、行业辐射和产业带动能力。向外贸企业重点推荐一批运作规范、诚信经营、效益良好、国内外影响力强的对外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支持鼓励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加强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商务宣传,促进电子商务应用,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支持鼓励、引导传统商贸流通企业通过自建、合资、合作等方式开展网络零售,探索应用新模式、放大示范效应农村流通体系促进工程;选取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较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企业开展农村流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工程;按照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要求,选取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主体,在电子商务领域探索信用建设的有效模式,形成信用建设良好氛围和可持续保障机制肉类蔬菜、酒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程;结合肉菜、酒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选择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的试点城市和企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改造交易流程,创新交易模式,强化流通追溯体系实效城市社区便利店电子商务促进工程;支持有实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城市社区设立综合性便利店,推动社区便利店信息化、标准化、连锁化和品牌化建设,运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结合的发展模式,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强便利店的竞争能力;支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与研究基地建设,满足电子商务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国际电子商务交流合作工程,建立跨境合作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动区域合作领域。
第五篇:浅谈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为例
王英宝
西安航空学院 交通运输1602 710077
[摘要]通过对我国目前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是与通用航空相关的经济。所谓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通常是低空飞行。)的发展现状、国家政策以及前景分析,指出随着低空逐步开放,将催生一个庞大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文中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为例,对区域低空经济产业链做了分析,并对开放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空经济 通用航空 低空改革 低空开放 低空空域 空中走廊 低空飞行 丝绸之路经济带
[引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陕西西安为研究对象,从主观、客观环境分析和展望了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在当今这个追求“速度”的经济时代,加上我国政府对低空领域的逐步开放,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支柱之一。1.低空经济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通用航空的逐渐发展,国家对低空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从201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逐步推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逐步形成政府监管、行业指导、市场化运作、全国一体化的低空空域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
2013年9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构想与陕西内陆开发开放高地构想相碰撞,将陕西的战略地位提升为国家向西开放的大门: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2014年11月8日APEC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的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深化亚洲国家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
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枢纽,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中走廊,更好地发挥了民航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已成为西北民航人的光荣与梦想。
从2014年的全国两会不难看出,自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后,这一战略构想持续发酵,沿途省份和城市均对其投以了极大的热情。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这西北五省(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广西这西南四省市自治区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有着强烈的期待,就连中部大省河南也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拟编制的经济带规划中。
2.发展现状
2.1低空改革现状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低空空域管理工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积极推动空域集约化管理使用,空域资源利用率得到逐步提高。2010年8月1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这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明确,改革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试点,即2011年前在沈阳、广州飞行管制区试点,进一步积累经验;第二个阶段是推广,即2015年年底前,在全国推广试点成果,基本形成政府监管、行业指导、市场化运作、全国一体化的低空空域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第三个阶段是深化,即2020年底前,建立起科学的空管理论体系、法规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低空空域资源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
2014年11月21日至22日,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4年11月03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在回答提问时表示,近期国家空管委将召开会议,部署全面推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他指出,“近年来,军民航空管系统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进行了试点,主要是提高空域资源利用率,分类划设空域,简化审批程序,加强运行管理,促进了我国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保证了飞行安全。”在11月22日召开的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上,除确定在沈阳、广州飞行管制区,以及海南岛、长春等10个飞行管制分区进行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之外,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法》预计最快在2015年底或2016年初出台。
2.2.1全国低空现状
2010年8月1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出台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低空空域开放在今后十年内将按试点、推广、深化三个阶段逐步推进。随后,中国开始在长春、广州、海口进行低空空域开放试点,进而扩大至整个东北和中南地区,以及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昆明、重庆等地。
随着试点的不断扩大,从北方的沈阳到南方的海口、从东部的杭州到西部的西安,中国很多城市都掀起发展低空经济的热潮。
两年多的热身,使得海口、西安等最先进行低空空域开放的地区得到了很多经济发展的“红利”。海南成为当前中国私人飞机销售的窗口,每年4月在三亚举行的“海天盛筵”,成为中国私人飞机销售市场的风向标。但由于开放范围有限,低空经济只是在中国少数地方“预热”。
2.2.2 万亿通航市场探路:西安试点低空旅游
随着低空空域的开放,从通用飞机的硬件维修、管理人才培训、飞行员培养,到运营基地建设、低空旅游市场开发,一个新产业链呼之欲出。
2013年4月,低空观光旅游——这一通用航空产业的典型商业化项目,在西安航空城正式启动。西安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金乾生表示,看好未来通用航空旅游市场的前景,而且,将会利用旅游这个大众化的突破口来培育市场,开发更多商机,从整机制造到飞机零部件,完善产业链。
此类旅游项目,只是通用航空产业的冰山一角。随着低空空域的开放,从通用飞机的硬件维修、管理人才培训、飞行员培养,到运营基地建设、低空旅游市场开发,一个新产业链呼之欲出。
除了已批准的西安、珠海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园,沈阳、哈尔滨、安顺、成都、天津、滨州、南昌、石家庄都在计划发展以制造为基础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而且,各个城市的通用飞机制造项目,如直升机制造等,也在等候审批。
民航局人士表示,“西安探索可以当作是一个样本。”当前,通用航空的发展规划已经正式被民航局提上议程。这个市场可能成为民航业自社会资本参建航空公司之后,另一热点投资领域。
截至2010年底,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把曙光照到了通用航空的低空旅游市场上。根据《意见》,4000米以下低空飞行无需报批,只需报备。
当前,西安航空基地的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是国家民航局设立的中国唯一“通航产业试点园区”,拥有2000米以下、半径8公里的低空空域。同时,该航空产业园也是西安航空基地下属的四大专业园区之一,另外三个园区位于阎良、咸阳、宝鸡。整个西安航空基地产业的总投资已经超过300亿元,覆盖了通用航空产业从制造到旅游的上下游大部分环节。
自从低空空域开放的消息得到确认以来,业界一致坚信一个万亿元规模的庞大市场将会打开,从通用飞机硬件维修、管理人才培训、飞行员培养,到运营基地建设、低空旅游市场开发,一个新产业链呼之欲出。在这个万亿元的市场中,上游的整机和零部件制造维修将会吸走大部分的利润。
正因为如此,多个城市的通用航空园区项目相继上马。在西安航空基地的低空旅游从纸上走进现实之后,通用航空产业的“钱”途更是愈加鲜活。与此同时,在刚刚举行的2011中国航空城项目签约暨投资环境说明会上,业内对通用航空投资呈“井喷”状的预言也初见端倪。
目前,通用航空产业的带动作用已引起各地政府的投资兴趣。不少地方政府正在积极规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将发展通用航空产业视为优化升级地区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3.发展对策
3.1西安将试点放开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 市民可空中游古城
截至今年12月,我国目前正在沈阳、广州飞行管制区,海南岛,长春、广州、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昆明、重庆飞行管制分区进行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力争2015年在全国推开。那么作为试点的西北空管局在西安管制区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上进展如何呢?
西北空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安地区作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试点区域四年多来,科学合理规划了西安管制区内低空试点空域。在充分保证航空运输飞行安全和通航飞行安全的前提下,与有关管理部门共同努力,对通航飞行计划的协调通报等环节进行了优化调整,简化审批程序,缩短申请时限,减少中间协调环节,有效提高了运行效率。
目前西北地区通用航空飞行多数飞行任务都涉及民航机场和航路、航线。这位负责人说:“以西安为例,周边飞播造林、人工增雨、飞行培训等通航任务,几乎都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进离场航路航线有一定影响,在确保公共运输航空安全、正点的前提下,西北空管局管制部门,在民航航路、航线有空闲时,积极释放空域资源给通航飞行使用。” 所谓低空空域,原则上就是指真高1000米(含)以下的空间范围。现在社会上有部分人已经拥有私人飞机,且有些私人飞机的售价便宜得仅相当于一辆中高档轿车,为什么没人开飞机上班呢?原因就在于目前只有非常有限的空域供民航使用。空域管制极为严格,飞行申报制度,必须提前报备。所以飞机易买,飞行不易。
相对平面式的地表来说,在立体的天空中永远不会出现“堵车”的情况。随着我国放行1000米以下低空领域,未来私人飞机将会变得普遍。未来普通市民也许可以使用电动滑翔机,甚至会有热气球,带我们轻易到城市的任何角落。
该负责人表示,对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试点区域四年多的西安来说,下一步空管部门将尽快建立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健全低空空域管理法规制度,出台适应通用航空发展的相关行业标准与体系。3.2.放开低空空域对百姓有啥影响 3.2.1普通人有望拿到飞机驾照
目前社会上有部分人已经拥有直升机、小型固定翼飞机,但其中部分人员还是没有民航部门颁发的通航驾驶执照,社会上也有一些航空爱好者也想拥有通航驾驶执照,低空空域的开放,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3.2.2在旅游景区可低空飞行
我国一些旅游景区适合开展空中游览,低空空域的开放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旅游景区低空飞行的需求,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满足老百姓空中游览的需求。3.2.3危急病人能乘飞机上医院
危急病、重伤人员如果从地面送医院急救可能会遇到交通拥堵,浪费最佳急救时间。低空空域开放可以加快直升机空中飞行医疗急救的发展,简化急救飞行的程序,更大程度满足急救飞行的空域需求,提升医疗急救的速度及时间。3.2.4快递实现空中及时投送
目前已经有部分低空飞行承担了农林、巡线(巡视油、气、电线)、安保等领域的任务,低空空域开放将会促进这些领域对低空飞行的需求。现代物流业将有可能发展到空中及时投送,这将加大对低空空域飞行需求。4.发展优势
陕西省政协印发的新一期社情民意信息中,省政协委员惠曙光建议,可依托西安市聚焦的深厚航空工业基础,抢抓机遇,把低空经济打造成陕西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所谓低空经济,是指以通用航空、航空运动、航空培训、航空旅游等在3000千米以下进行的航空活动为核心的经济产业群。2010年11月国家颁布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改革的意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逐步推开,与通用航空相关的低空经济开始全面启动,通用航空制造业、基础设施及其条件保障产业、运营与维修产业以及相关的销售、租赁、托管、培训、保险、金融、地产、会展等产业即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对于陕西来说,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国内首家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是集航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的航空专业开发区。全国最大、最具特色的“航空爱好者乐园”即将在阎良落成,这一航空大项目将使阎良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旅游目的地。
为此,惠曙光建议,在阎良区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发挥现有航空工业的聚集效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制造业高地;积极延伸航空制造业链条,强化融合发展、产业集群理念,提高飞机制造业的本土配套能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科技企业,铸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超前筹划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从战略高度把发展低空经济确立为渭北新兴工业基地的主导产业,提早规划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抢先进入与通用航空密切相关的人才培训、航空地产、航空器维修、托管、租赁、运营等行业领域,将低空经济打造成陕西新的经济增长极。
5.发展意义
5.1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西部、横跨欧亚,市场规模和民航发展潜力巨大,联通新的丝绸之路很大程度上要靠飞
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在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五通”中,道路联通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前提。在现代化的交通方式中,民用航空以其快捷高效的运输特点,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快速推进的先导产业和关键产业。
陕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西部重要省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基本定位,着力推进交通物流、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文化旅游、金融合作“五个新起点”的建设。
5.2要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国家重大战略,要成为先行者和主力军,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西北民航必须做大做强;必须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
有规模才能成为主力,有速度才能成为先行,有质量才能生存和发展。西安咸阳机场即将投用的国际指廊,空港新城日渐完备的规模,以及各航空公司精心布局的国际航线,这一切,都向世人宣告着,“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空中走廊”的蓝图正在实现,一股巨大的合力正在陕西逐步形成。
5.3民航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民航的责任与使命已然清晰
在陕西省发改委主任徐强看来,增开西安至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航线,需要有长远眼光,先予后取,统筹发展。201
年,陕西省的国际航线补贴增加到了1.5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加速西安旅游业发展与枢纽建设。
开放促进发展,发展带来繁荣,古丝绸之路是开放的里程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必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插上更加强劲的翅膀。今天,西北民航正自信而从容地全力打造西安咸阳机场中心门户枢纽,建设恢宏的“空中丝绸之路”新起点。
2010年11月国家颁布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改革的意见》,6.结论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逐步推开,与通用航空相关的低空经济开始全面启动,通用航空制造业、基础设施及其条件保障产业、运营与维修产业以及相关的销售、租赁、托管、培训、保险、金融、地产、会展等产业即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对于陕西来说,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国内首家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是集航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的航空专业开发区。全国最大、最具特色的“航空爱好者乐园”即将在阎良落成,这一航空大项目将使阎良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旅游目的地。
为此,惠曙光建议,在阎良区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发挥现有航空工业的聚集效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制造业高地;积极延伸航空制造业链条,强化融合发展、产业集群理念,提高飞机制造业的本土配套能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科技企业,铸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超前筹划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从战略高度把发展低空经济确立为渭北新兴工业基地的主导产业,提早规划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抢先进入与通用航空密切相关的人才培训、航空地产、航空器维修、托管、租赁、运营等行业领域,将低空经济打造成陕西新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