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涵洞止水带质量事故的分析
关于涵洞止水带质量事故的分析
今天在我们分公司会议上,除各自汇报自己的半月工作外,建议各部门,特别是项目部的同志对涵洞止水质量事故做一个认真的思考。因为同样的止水问题又一次发生,而且非常严重,我做为涵洞技术的管理人员对我自已非常自责,恨我无能,为什么不能事前发现,造成这样的恶果。但事故总得处理,在处理的同时,我们要认真分析事故原因以及我们每个人自身的责任,只有分析清楚了才能知道我们下一步改怎么做,怎么管理,才能避免质量事故的再次发生,如果上一次事故发生后我们能认真的去找原因,查责任从根本上解决对质量问题的认识,我想就不会有这次事故的发生。这首先是严重的管理方面的问题。
事故原因分析:
1、对施工技术交底的重要沒有认识,甚至连看都不看,只设为形式。如果有一位现场管理的人员能够认真执行技术交底的工艺工序就很少会出现质量问题。就比如目前发生的质量问题,止水带安装固定技术交底必须采用附加钢筋架立固定,现场交底措施为焊梯子筋固定止水带,如果能严格监管过程执行就决不会出现这种质量事故,我们从上到下的管理人员都存在认识方面的责任问题。都以不懂土建做为理由,不积极负起责任,直到促成大错,白纸黑字在那写着就是不执行能说不懂不会。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施工队人员素质太差,不仅不具备应有的操作技术,而且有
严重的欺骗行为,只要你监管不到位就不能按正确工艺去做,一些看不到的地方就种下质量隐患。而我们现场又未放专责旁站监管人员,种下的质量隐患在过程施工中沒有发现,造成严重后果。止水带的安装固定属于过程控制,在支设模板前发现不了,在以后的模板验收等浇筑前的检查中是不可能被发现的,所以这次事故浇筑前虽经过我们自检,也经过甲方、监理的浇筑前验收,但都未能发现止水带的安装问题。直到发现问题但已是迟了。
3、由于我们以前对水利工程施工经验不足,沒有把止水带安装作为专项隐检,摸扳安装前应严格检查止水带安装是否合格,绑扎是否牢固。漏掉一项严重的工艺检查,这我自已就有很大责任,只能说我经验不足。此后不管那个设计有止水带的分项工程都必须经过这项专项验收,才能支设模板,这是我们因损失得到的经验。
4、对我们各级管理人员,我们一定要认真想一下在这次质量事故上我们自己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以后我们应怎样改变我们的不足,避免因同样的原因犯同样的错误。同时我诚心希望大家能配合工作,共同协力搞好我们的工程。
以上分柝是我个人的认识,希望大家都能认真找下原因并想一想自已有责任吗?
毛和平
2013.7.21
第二篇:质量事故分析报告
质量事故分析报告
一、质量事故发生的时间:
2014年3月3日
二、出现质量事故员工姓名:
刘亚龙、赵庆汶
三、事故经过:
2014年3月3日,新华书店张小进、焦作建工集团第一工程处经理崔国庆来新华苑图书发行中心地下车库改造工程进行检查时发现改造工程钢筋绑扎存在质量问题,梁钢筋绑扎错误,不符合规范要求,次梁上部钢筋未按规范施工。崔经理当即要求车库改造钢筋全部拆除,重新绑扎。
四、整改措施:
(一)、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
1、改造工程由甲方分包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忽视检查。
2、改造工程无施工图纸,严重违反行管法律法规。
3、项目经理赵庆汶处理问题不够及时、果断。在接到施工员刘亚龙汇报后,没有及时果断按要求处理。
(二)、对此事故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1、要求改造单位立即停止施工,并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并经过设计单位验算合格。
2、要求现场梁钢筋全部拆除,重新按要求、方案绑扎
3、要求施工员刘亚龙做出书面检查。
五、处理意见
1、对刘亚龙处以100元罚款。
2、对项目经理处以200元罚款并,并对项目考核进行通报批评。
焦作市图书发行中心
2014.3.23日
第三篇:地基质量事故分析
基础质量事故分析
基础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许多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往往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及工期。基础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许多因素,销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往往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及工期。根据我对工程事故的学习和了解,认为造成桩基质量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一、桩基础事故定义及桩基础事故原因
桩基础事故是指由于勘察、设计、施工和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桩基工程完成后其他环境变异原因,造成桩基础受损或破坏现象。
由桩基础事故定义可看出桩基础事故主要原因有:
1.工程勘察质量问题
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及桩基建议设计参数不准确,尤其是土层划分错误、持力层选取错误、侧阻端阻取值不当,均会给设计带来误导,产生严重后果。
2.桩基础设计质量问题
主要有桩基础选型不当、设计参数选取不当等问题。不熟悉工程勘察资料、不了解施工工艺,主观臆断选择桩型,会导致桩基础施工困难,并产生不可避免的质量问题;参数指标选取错误,结果造成成桩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或造成很大的浪费。
3.桩基础施工质量问题
施工质量问题一般是桩基础质量问题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桩基础施工质量事故原因很多,人员素质、材料质量、施工方法、施工工序、施工质量控制手段、施工质量检验方法等各方面出现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施工质量事故。
4.基桩检测存在问题
基桩检测理论不完善、检测人员素质差、检测方法选用不合适、检测工作不规范等,均有可能对基桩完整性普查、基桩承载力确定,给出错误结论与评价。
5.环境条件的影响
例如,软土地区,一旦在桩基础施工完成后发生基坑开挖、地面大面积堆载、重型机械行进、相邻工程挤土桩施工等环境条件变化,均有可能造成基桩严重的桩身质量问题,而且常常造成的是大范围的基桩质量事故。
二、几种主要桩型常见施工质量事故分析
1.打入式预制桩
①桩身本身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有预制桩生产过程中材料、胎膜、生产工艺、养护龄期等控制不严导致桩身强度不够,桩身几何尺寸偏差大等质量问题,装卸、运输、堆放不当造成桩身裂缝等缺陷,在施工前又未能及时发现。桩身本身质量有缺陷的桩经锤击打入后,将严重影响基桩承载力,造成的事故是很难处理的。
②接桩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有接桩材料、接桩方法等原因,如上下节平面偏差、焊接不牢、焊接后停歇时间过短、螺栓未拧紧、胶泥质量差等。可采用对接桩部位进行补强的方法处理。③桩身垂直度问题。原因很多,如施工中垂直度控制、布桩密度、打桩路线、持力层面坡度、地面超载、基坑开挖、相邻工程挤土桩施工等,造成基桩倾斜,严重影响桩身质量及基桩承载力。处理方法将根据事故原因采用纠偏补强、补桩等方法。
④“拒打”造成的质量问题。打入式预制桩施打过程中常出现送桩困难或无法送桩现象,桩长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原因有勘察资料失实,设计参数、桩型、持力层选用不当,施工中采用的锤重锤垫不当,停歇时间长,或出现复杂地质现象(如夹砂土层等硬土层、地下孤石等),过多的重锤打击,易导致桩头碎裂,桩身损伤。
⑤“上浮吊脚”造成的承载力不足问题。在深厚软土地区,已打入的桩在施工其相邻基桩时,往往会发生整桩“上浮”、桩端离开持力层的现象。这种现象对基桩承载力影响很大,但如果采取措施将“上浮吊脚”桩压回原位,一般说其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
⑥锤打出现的桩身质量问题。当重锤打击桩头时,由桩头向桩身射入的压力波,当桩长较长、桩尖为软土层时,桩尖将反射回拉力波,此时的拉力波往往会集中在桩的中部0.3~0.7倍桩长的位置;当桩尖为硬土层时,桩尖将反射回压力波,压力波到达桩顶后又产生拉力波,该拉力波一般集中在桩头部分。如果拉力波产生的拉应力超过预制桩桩身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将会出现裂缝,形成断裂面。应选用合适的桩型,采用合适的重锤与锤垫,避免锤打中出现桩身质量问题。
2.钻(冲)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施工包括泥浆护壁、水下成孔、水下下笼、清孔、水下灌注等工序,每道工序多或轻或重会出现一些缺陷。
①钻孔倾斜。在钻进过程中,遇孤石等地下障碍物使得钻杠偏斜,桩倾斜程度不同,对基桩承载力的影响不同,由于该类事故无法通过基桩质量检测手段测定,所以施工中的垂直度检验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大直径钻孔灌注桩。
②坍孔。易造成断桩、沉渣、孔径突变等缺陷。主要原因有:
1)由于护壁不力。如泥浆质量差,易沉淀,比重小,护筒内无足够压力水头,护筒埋深不够,导致筒底漏土等。
2)钻进速度过快。
3)操作碰撞。如下落提升钻具、放置钢筋笼时碰撞,由于无导向装置的正循环钻机,钻杆细,刚度小,摇晃大而造成钻头导向圈碰撞孔壁。
4)土质原因。如粉砂土等粗颗粒土层以及松散地层中成孔时,常易发生坍孔事故。
5)有较强的承压水,并且水头较高,易造成孔底翻砂和孔壁坍塌。
③充盈系数过大。一般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灌充盈系数在1.05~1.25之间,但由于成孔的工艺,地质条件等原因,造成充盈系数超过1.3,甚至于达到1.6或更大,这都属于施工不正常现象,它既造成材料的浪费,也造成左右桩刚度不一致的弊病。
④桩身缩径、夹泥、断桩、离析,均为不同程度的桩身质量问题,对基桩承载力有很大影响,一般说发生原因有:
1)断桩。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导管不慎拔出混凝土面,或由于堵管、停电等原因而采取的拔管措施,或软土层中流土,砂土层中流砂挤入钢筋笼内,或是导管大量进水。混凝土灌注中出现的这些事故,会使混凝土灌注面与护壁泥浆混合,形成断裂面。此外,采用机械挖土时,机械设备对桩头的碰撞易使桩浅部断裂。钻孔灌注桩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由于坍孔较大,实际灌注的混凝土量大大超过预估的混凝土量,在再灌时的混凝土超过原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产生桩身浅部局部裂缝。
2)夹泥。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坍孔和内挤,坍落和挤入的土体混入混凝土中,这是一种严重桩身缺陷。
3)离析。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初灌量过小、导管进水、导管埋深不足、在混凝土初凝前地下水位变化等,造成桩身局部断面混凝土胶结不良,离析。
4)缩径。钢筋笼设计太密,如果混凝土级配和流动性差时,造成桩身某些断面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地下承压水对桩周混凝土侵蚀。
⑤孔底沉渣。孔底沉渣对端承桩、摩差端承桩来说,孔底沉渣对其承载力有着致命的影响,处理也很困难。施工中未按有关规范要求清孔、清孔后未及时灌注混凝土、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混凝土初灌量太小、混凝土灌注前出现坍孔,这些现象多会造成孔底沉渣超标,采用正循环法施工时沉渣问题更为突出。
⑥初灌方法不当造成的质量事故。在混凝土初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如采用阻球法进行初灌时,如果桩径较小,阻球常夹在导管与钢筋笼之间而无法上浮,采用混凝土块法又易堵塞导管,采用砂袋法时,由于砂袋密度与混凝土接近,但强度低于混凝土,一旦沉于桩底易造成沉渣,夹在桩身造成桩身质量缺陷。故建议采用混凝土袋法,能达到不堵管,不造成沉渣,满足桩身强度的要求。
⑦桩头浮浆。这是正常现象,但桩头必须处理后才能使用,由于桩顶是承受荷载最大的部位,所以这里着重要提出的是如何处理桩顶浮浆,对大直径钻孔桩,建议先采用气泵等机械方法进行上部清桩,在距设计标高0.5米时,必须采用人工凿除法,对小直径桩建议采用人工凿除法,避免机械施工。另外,对现场灌注桩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加大超灌长度。
3.人工挖孔桩
理论上讲,人工挖孔是最容易控制施工质量的桩型,但实际施工中应保证以下的施工质量:
①桩底积水。桩底积水如果可以人工清除,必须清除、擦干。如果存在地下渗水,人工无法清干,必须采用机械降水,否则极易造成桩底混凝土离析,由于一般的挖孔桩属端承桩,桩底混凝土离析造成的事故很难处理。
②桩身混凝土的灌注。对桩长较短的桩,可采用滑板法灌注,不应采用直接倾倒法。桩长较长的桩,严禁直接倾倒,否则极易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夹气、夹泥;不应采用滑板法,也易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夹气、夹泥;应采用导管法送浆,边送边采用机械振捣。
4.沉管灌注桩
在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就地沉管灌注桩与其技术经济综合比较上的优势被广泛采用。沉管灌注桩为挤土型桩,桩径一般为Ф377、Ф426,桩长20m左右。近些年由于施工设备与技术的提高,桩径有着逐步增大的趋势,出现了Ф500、Ф550桩径的沉管桩,桩长在浙江省宁波地区最长达到45m左右,长径比达到80~90。沉管桩有振动、静压等施工方法,鉴于沉管灌注桩截面尺寸的特点,无论哪种施工方法,施工中易产生以下质量问题有:
① 缩径、夹泥、离析。混凝土充盈系数硬土中小于1.1,软土中小于1.2。原因主要有:
1)土的性状原因。在软土中沉桩时,土受到强制扰动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在桩管拔出后挤向刚灌注的混凝土,使桩身局部缩径或夹泥。所以软土层中一定要控制拔管速度。在软硬土层交界处,也极易发生缩径现象,如回填的池塘,回填土下夹有未被清除的河底淤泥,在这种地层中沉管施工,缩径往往发生在淤泥地层中。在桩身埋置范围内的土层中有承压地下水,桩身会产生局部缩径现象。
2)拔管速度过快。施工中不按有关规范要求,拔管速度过快,造成管内混凝土高度过低,使得混凝土的排挤力小于地层地侧压力而造成缩径夹泥。
3)管内混凝土量少。管内混凝土应保持2m左右高程,并高于地下水位1.0~1.5m或不低于地面高程,否则管外土体挤入造成缩径夹泥。
4)混凝土质量差。坍落度小,和易性差,拔管时管壁对混凝土产生摩阻力造成缩径离析。
5)桩间距过小,邻近桩施工时挤压也有可能造成缩径。
6)采用反插法施工工艺时,反插深度太大,易把孔壁周围的土体挤入桩身,形成夹泥。
7)桩身渗水引起的离析。沉桩时,土受到强制扰动产生超孔隙水压力,桩周土如果为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时,在桩管拔出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土中的超空隙水压力会向尚未初凝的桩身混凝土中渗透,沿桩身向水压力较小的桩顶上移,常见桩顶冒水现象,造成桩身上部混凝土离析,这种质量事故很难控制,施工中应加强观察。
②断桩。一般为贯穿全截面的水平向裂缝,造成断桩的原因与缩径基本相同,主要是工程地质、施工工艺、混凝土质量、设计桩距、挖土碰撞等原因。尤其在软土地区,当布桩密度较大时,邻近桩互相水平向挤压,常常在钢筋笼底部形成断裂面,断桩严重程度大于缩径。
③“吊脚桩”。桩底混凝土架空或桩底进泥砂,在桩底部形成薄弱层,造成原因一般有:
1)预制桩尖质量差。在沉管时,桩尖由于强度不足被挤压破损后进入桩管,在振拔时未能将桩尖压出,直到管拔至一定高度才落下,但未能落到原标高,形成“吊脚”;或者桩尖被挤压破碎后,泥砂和水从破损处挤入桩管,与桩底混凝土混合成松软的薄弱层。
2)桩长度较长时,活瓣桩尖被周围土体包围打不开,拔管至一定高度后才打开。
3)混凝土级配不合理,和易性差,在拔管时,混凝土拒落,造成桩尖下没有混凝土或量少,一般称为“软桩”,类似这种故障可使用大流动性的混凝土或如压拔管的办法来杜绝事故的出现。
5.环境变异
导致桩基础事故的环境因素很多,常见的因素有:
①基础开挖对工程桩造成的影响。例如,机械挖土时,挖机碰撞桩头,一般容易导致桩的浅部裂缝或断裂。在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时,基坑支护结构出现问题时,会使基坑附近的工程桩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灌注桩桩身中上部会裂缝或断裂,薄壁预应力管桩桩身上部裂缝或断裂,厚壁预应力管桩与预制方桩在第一接桩处发生桩身倾斜,基坑降水产生的负摩阻力对桩身强度较差的桩产生局部拉裂缝。
②相邻工程施工的影响。间距较近的邻近建筑施工密集的挤土型桩时,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土体水平挤压可能造成桩身一处甚至多处断裂。
③地面大面积堆载,桩身倾斜,桩中上部裂缝或断裂。
④在刚施工完成的桩基础上重型机械行进,尤其是预制桩桩基础工程,对桩头水平向挤压造成桩头水平位移,桩身中上部裂缝或断裂。
三、结语
基桩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隐蔽工程,但桩基工程质量受多项因素的影响,如工程勘察、基桩设计、环境变化、施工质量等,尤其施工质量最难控制,对桩基工程质量影响最大,所以熟悉桩基础施工中常见质量事故以及事故发生原因,并了解常见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法,才能有效控制桩基工程质量,保证整体工程的安全。
第四篇:质量事故分析报告
关于5#、12#、14#、18#箱变基础施工错误的事故报告 2009年6月21日电气班在安装5#箱变时,业主检查发现高低压接线与设计相反,经检查箱变基础位置与设计相反,随时对所有箱变基础位置进行验收,共发现四个箱变基础存在错误(5#、12#、14#、18#),经调查是测量人员放线失误直接造成的后果。
为了保证工地正常进展,确保8月20日并网发电;避免返工,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项目部严肃处理此次事故:
1、第一责任人朱玉庆罚款5000元;并取消年终效益奖;马扣红罚款3000元,任天翠罚款2000元;
2、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邀请业主、监理)开专题会,让大家从根本上重视起来,确保以后不能发生任何质量、安全上的事故,让大家谈谈体会。
3、对四个基础进行返工,并要求在6月27日施工完此四个基础,保证大节点不受影响;
4、项目部向业主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错误,如有发生每次罚款10000元。
内蒙古电建三公司霍林郭勒风电项目部
2009年6月22日
第五篇:质量事故分析论文
建筑质量事故分析
班级:B0841姓名:12333学号:1
2摘 要:作者根据多年现场工作经验,就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做了详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 事故原因 安全管理
工程安全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巨大,但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改善建筑工人的安全生产状况,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目标。
一、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涉及建设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安全生产的法律建设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但已有的法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贯彻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另外,有的配套法规、规范制定相对滞后、更新不及时;监督检查体系不完善,人员数量和素质与其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
2.建筑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不配套、不完善
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的原理,建筑安全管理应该是全过程安全管理,而不是指片面的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因此对安全生产的讨论,也应该考虑到建筑企业的进入阶段以及项目完成后建筑企业的后评价阶段。
但我国工程建设在此方面却存在种种问题,比如:我国现行的承发包制度、招投标制度的不完善容易导致减少安全防护措施。当前的建筑市场业主占主导地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不平等、低价招标等的项目管理方式均给安全管理带来了重大障碍。同时,面对着企业利润越来越少的市场环境,施工企业往往会考虑减少安全生产的投入。
3.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建设工程的特点导致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一般来说,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劳动强度高,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配套、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否合理以及照明、通风情况等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只重视进度而忽视生产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大部分承包商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足够的安全监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安全运行机制,存在着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
4.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群死群伤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而引起的。
5.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不够,培训时间短,效果差
较多施工项目对新入场人员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存在教育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教
育不到位。特别是对农民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是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有些单位不是缺少必须的安全认证、安全培训,就是应付差事走形式,甚至花钱买证的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安全教育培训不严格是导致“人失误”等各种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单位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几乎是空白,加之文化水平低、安全技能差,如不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他们往往是各种伤亡事故的受害者。
二、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前面的分析,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从制度和管理上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1.政府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法律和相关制度上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法律及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进一步规范和理顺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改进监管方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不严格履行职责、对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有关单位和责任者,要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并给予相应处罚。尽快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者提供便利,逐步在建筑领域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2.建筑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体系的协调配套
在这里,主要从承包和招投标角度来分析:
①理的责任划分是承包商安全生产的前提
在建筑业中,把安全和健康仅仅看做是承包商的责任的想法被认为是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建筑企业的确应该负起遵守法律,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但要负责任的不应仅仅是企业,其他间接参与到项目的各方都应该承担一定的安全和健康责任,如果大家都能注意事故预防的话,一定能够减少很多事故。
②建筑业安全逆向选择模型和招投标制度的完善
工程招投标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预期管理方式,是完全以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与结构为基础的进行工程建设预期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国家里已经实施了几百年,对于工程建设的各方面的指标控制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通常的状况下,工程招投标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式,参与投标的投标人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形成了互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建立可以科学评价承包商安全水平的标准,并将这种标准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入施工招投标的评判准则中,才是解决建筑业安全逆向选择退出问题的合理途径。
3.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制度,强化建筑监理作用
应该指出,在已经实施工程建设监理的建设项目中,相当一些监理单位并没有把安全监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建设监理规定的工作,而只是把安全监理作为质量控制的一部分,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安全工程技术人员,使得监理单位的监控效果未能充分发挥。本文认为,要扭转工程建设项目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理工作,使安全监理作为工程建设监理的一项单独监控项目,增设安全监理师,或者是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立一个专门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将安全监理市场化、专业化,并定期对他们进行考评,加强对监理单位行为的管理,从而达到强化安全管理的目的。
4.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保证体系,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①重视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全面宣讲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认为安全管理只会增加不必要的投入,因此放松了施工安全的管理。所以,企业要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使职工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
②认真作好安全技术交底,有针对性地落实各类专项防范措施。安全技术交底是贯穿于整个
施工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控制手段。各工种各工序和施工部位都存在着对人身安全生产影响的不利因素,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提早预防,来最大程度地消除这些不利因素。
③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否落实到实处将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全过程。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亲自抓安全生产,抓相关责任人,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并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使安全生产工作能够正规化、规范化和有效地进行。
④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监督,保证安全生产。各级安全部门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加大力度,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方法,监督和督促项目部及班组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通过安全检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把各种隐患和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对检查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来补充方案和交底的不足,并不断充实自己的施工经验。
⑤引入激励制度,调动职工投入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的管理形式,即违章罚款,这种形式虽然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不免形式有些单一。企业应更多地注意运用正激励的管理手段,对工作突出的项目部、班组或个人进行必要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优秀的人员要委以重任,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也可以将安全生产的好坏与企业职工的工作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从而达到了群防群治的目的。
三、结语
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靠施工企业是不够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个建设市场的参与方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制度建设上要协调、系统,在管理上要保证安全防护投入和措施的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