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彰显仙山秀水优势 努力打造旅游名城
彰显仙山秀水优势 努力打造旅游名城
张嗣义
2009年第8期 ——构建“鄂西圈”
十堰地处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一个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旅游资源富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华中黄金旅游圈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融相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生态优势突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并集一身,是中国的生态屏障和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区。迷人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遗存,优越的生态环境,铸就了十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特有价值。
充分利用十堰独特旅游资源
——仙山、秀水、汽车城,品牌共举,魅力独特。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以其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著称于世,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先后被评为“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等荣誉称号。素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之美誉的丹江口水库,自然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和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水域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形成水面烟波浩淼、岛屿星罗棋布、秀水与仙山珠联璧合的壮丽景象,发展水体旅游前景十分广阔。十堰还是驰名中外“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现有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500余家,制造业存量资产近1000亿元,年可生产各类汽车50余万辆,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十堰集仙山、秀水、汽车城于一体,中国罕见,举世无双!
——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相宜相成,优势叠加。十堰地处秦岭屏障以南,巴山横亘以北,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地理分界线,也是抗御荒漠化南下东移的重要关隘和西南酸雨北上东进的地理防线,在全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战略布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2000年以来,全市完成退耕还林202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达105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43.6%增加到2008年的52.6%,高出全国34个百分点,并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升。作为我国内陆地区最早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十堰堪称“中华之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承担着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的重任,生态功能至关重要,生态地位日益突出,堪称“中国水都”。十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以武当道教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东风车为代表的汽车文化、以恐龙化石及“郧阳人”为代表的远古文化、以中华诗祖尹吉甫为代表的诗经文化、以库区出土文物为代表的汉水文化、以伍家沟故事村和吕家河民歌村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唐王李显为代表的宫廷流放文化等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多种文化交融相汇,极大丰富了鄂西生态旅游的内涵。目前,十堰除拥有1项世界文化遗产外,还拥有6项国家级、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交通、大动脉,四省通衢,地位特殊。十堰地处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结合部,东与湖北襄樊、河南南阳接壤,北与陕西商州、西与陕西安康相连,南与湖北神农架、重庆巫溪毗邻,距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均约500公里,自古就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具有特殊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目前十堰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公路方面:汉十高速、十漫高速建成通车,209、316国道贯穿十堰全境,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国省干线为骨架、以县乡道为连接的网络体系,十堰被国家列为全国公路交通枢纽城市;铁路方面:贯穿十堰的襄渝铁路是华中、华北进入西南的交通大动脉,西康铁路是西北经十堰进入华中的最便捷通道,襄渝复线年内建成通车,横贯东西的铁路网络基本形成;水路方面:水路运输主要依托汉江水域航道,可直达长江。随着一个机场(武当山机场)、两个水上码头(武当山旅游港口、丹江港口)、三条铁路(十宜铁路、十运铁路、郑十铁路)、四条高速(十房高速、十白高速、郧十高速、谷竹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十堰将成为连接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主要控制点,以大交通支撑大旅游、推动大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努力把十堰打造成旅游名城
近年来,十堰市围绕湖北省“一江两山”旅游发展战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基本形成了以武当山为龙头的旅游发展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十堰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此,我们要结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紧紧抓住机遇,深入解放思想,明确目标,乘势而上,努力把十堰打造成为集观光、休闲、养生于一地的旅游名城。
——大手笔规划,构建“山水一体游”新格局。遵循“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理念,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高起点、高标准修订十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着手编制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规划和武当山新区发展规划,加快建立由市到县(市、区)重点景点景区的总规、控规、详规及项目设计等多层次旅游发展规划体系。总体思路是:以武当山为中心,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武当山、丹江水“山水一体游”作为旅游主干线,依据各县(市、区)区位条件和生态文化资源,规划若干旅游干线支线,形成支线、干线互通互联,对外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接,对内与县市之间的旅游
景区景点相连,努力形成市内小环线、市外大环线的旅游发展格局。通过科学规划布局,龙头辐射带动,集聚旅游要素,完善旅游功能,拓展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高标准建设,夯实大旅游发展基础。大旅游要有大项目作支撑,尤其是要有大交通、大基础作支撑。一是着力畅通内外交通大循环。坚持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立体式的旅游交通建设原则,争取开通武昌至十堰“D”字头特快列车,加快武当山机场、十宜铁路、郧房和十天高速公路、武神公路建设,加快武当山、丹江口和郧县三大旅游港口建设,加快旅游景区连接公路建设,努力形成以武当山为中心内部大循环、外部大交通的格局,把十堰建成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地区广大游客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重要通道,充分发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北大门”的作用。二是着力打造武当山高端景区。围绕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相继实施了武当山景区道路改造、武当文化中心、武当国术馆、南岩宫修复、明清古神道维修、琼台游步道及核心景区服务设施改造升级等一批重点工程。三是着力推进景区创A晋级。深度开发伏龙山、龙泉寺、牛头山、女娲山、净乐宫、虎啸滩、五龙河、神农峡、武当南神道、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等重点景区,鼓励A级景区加强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实现梯级推进、滚动晋级。目前,全市已开发开放A级以上景区21家,旅游景区发展数量居全省第二。
——舞活武当山“龙头”,促进山水相宜、人文生态相长。武当山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湖北唯一能列入人文、自然双遗产的地区之一,是全国、全世界不可多得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我们十分突出武当山的龙头地位,科学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以武当核心区、丹江水源区、十堰城区为载体,以武当山至丹江东部线、武当山至两郧西部线、武当山至房县南部线为开发重点,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与省内外旅游大市场的对接。进一步挖掘和彰显武当山生态、人文价值,积极顺应现代人追求自由舒适、回
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消费需求,加大武当山包装推介力度,把“道家养生游、武术健身游、古建筑鉴赏游、宗教朝圣游”等旅游产品打造成国际精品。同时,紧紧依托十堰生态资源和水体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森林徒步、氧吧氧浴、露营探险、登山攀岩、峡谷探幽等运动休闲项目,以及南水北调探水探源等生态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实现山水互动、一体化发展。——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强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生态是基础,文化是灵魂。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第一,旅游第二;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人居环境建设力度,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同时,更加注重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包装。在武当文化挖掘方面,启动“六个一工程”,即拍一部电影、拍一部电视剧、出版一套武当文化丛书、制作一部动漫、建一座武术文化城、创作一台地域风情歌舞剧。注重整体包装伍家沟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习家店戏剧村。通过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特色文化品牌,真正让十堰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十堰。
——努力扩大旅游开放,推动生态文化旅游突破性发展。旅游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只有扩大旅游的对外开放,方能带动旅游大发展,实现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我们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唱戏、科学规划、市场运作”、“政府创造环境+企业主导开发”、“政府前期开发+招商升级”等模式,吸引外资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行社和旅游企业,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旅游,相继开发了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赛武当、五龙河、野人谷、龙泉寺等旅游景区,引进北京信通投资公司开发武当山太极湖新区,引进卓越集团投资建设丹江口库区旅游码头及游客服务中心,引进湖北玄武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白马山旅游区。同时,支持武当山组建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争取上市融资。强势策划促销,每年投入2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及各大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并组团参加台湾“魅力湖北”推介会、马来西亚国际旅游展览会、新加坡推介会、西安东西部旅交会等推介活动,充分展示武当仙山、丹江秀水、汽车名城的形象,展示我市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切实加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各市(州、林区)的联动与协作,形成“资源共享、管理共抓、市场共建、客源互送、信息互通、政策互惠”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与陕西、甘肃、宁厦等大西北地区,以及与北京、天津、山西、河北、河南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旅游城市的交流合作,巩固和拓展客源市场,推动生态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系十堰市人民政府市长)
第二篇:发挥优势打造旅游名城
发挥泰山优势打造国际旅游名城
泰山,自古就有“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世界物质文化双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世界数以亿计游客的景仰。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际旅游名城”的口号,为全市旅游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一轮历史机遇。作为我市来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一是环境、文化资源的排他性优势。我们泰山、大汶口文化等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我们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
二是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优势。我市旅游产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游客接待、吃、住、游,旅游品牌的打造和资源推介等方面形成了明确的产业分工和一整套成熟的运作体系,为我市创城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三是齐抓共管的体制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城工作,纳入了市十二五规划中,采取强力推动;我市各部门围绕规划部署,各负其责;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鼎力支持,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整体联动格局。
创城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深;
2、产业层次偏低;
3、资源整合不够紧密;
4、旅游国际特色不明显。
随着全国各地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三产服务业的开发,一方面为了发展旅游产业,有山水资源的,有名人资源的;有先有资源的,有人工造景的,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方面为了抢先占领旅游资源的优先发展权,各类旅游资源的争夺、竞
争也日趋白热化。创城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要更加注重产业的高起点规划。泰山作为多年的“老资源”,如何焕发新的活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起点规划。
二、要更加注重资源的大范围整合。要对全市资源进行一次详实的摸查,打造一条以泰山为主打品牌,充分挖掘带动周边资源齐头共进的精品旅游线路,经过策划包装,整体对外推介,努力培植新的旅游热点。
三、要更加注重项目的强有力支持。旅游产业是一项持续投资、长期受益的朝阳产业、环保产业,在重点项目的3-5年前期运作中,市政府要在项目的土地审批、建设规划等方面提供优惠的政策性支持,有利于重点旅游项目的做大做强。
四、要更加注重环境的高标准整治。我们现有高大建筑阻挡了泰山的雄姿,景区周边店铺影响了景区的文化氛围,卫生条件破坏了泰安的形象,必须下大力气进行规范整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物规划、店铺装饰设计、景区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
二0一一年三月
第三篇: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作为郑州都市区的文化旅游功能区,登封市是如何做的呢?
为什么搞新型城镇化?
郑福林说,登封目前已经有建设新型城镇化各方面的基础,从城市建设角度讲,2009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招标规划设计院,做登封全境域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登封新城的“一城三区四组团”规划蓝图已绘就。
为了实现这些规划,比如登封新区商住区、中心城区功能提升的一些主要项目,市委、市政府都成立了相应的现场指挥部,明确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任指挥长,都正在开展工作,这为登封建设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经验。
怎么搞新型城镇化?
郑福林说,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做好新型城镇化,首先要明确一个思路,即“规划引领、基础先行、政府主导、群众自愿”。
其次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各乡(镇)区、街道都要做“三规合一”的规划,并对规划进行充分的论证、评审、专家讨论,确定下来后除修铁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等以外,今后不能随意乱改,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审批。二是要推进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把所有的村都搬到市区、镇区或新农村社区。三是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列入明年的重点工作。四是搞好宣传发动,怎么搞新型城镇化、具体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给群众一个交代,避免强迫命令。
最后要抓住“五个关键”。突出“工作重点”,明年将紧密结合登封实际,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重点做好郑登快速道路、生态廊道等工作。重点做好生态廊道建设,优先绿化道路两侧。这是旅游城市的需要,让游客一踏入登封,就像走进了森林、进入了景区,要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将采取什么保障措施?
对此,郑福林说,一是健全机构。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领导机构,各个乡(镇)区、街道也相继成立相应的综合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和具体的分 工,健全完善各乡(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运转机制。
二是明确责任。市直各个职能部门均围绕新型城镇化去谋划,涉及服务的事情,必须做到“零障碍、立刻办”。
三是创新机制。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每个月至少要召开一次例会,每个指挥部要建立周例会工作制度。还将进一步健立考核机制、观摩机制、讲评机制、党政领导督察机制、突击检查机制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将定期视察,全市上下形成合力,强力推进。
四是严格督察考核。登封市委、市政府督察考核办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专项督察、全面督察。
第四篇: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
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
作者/李东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集安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文化兴市”发展战略并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文化现象,是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灵魂,对城市现代化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集安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十大边疆重镇和中国书法之乡等众多称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培育,着力围绕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做文章,并将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激活了旅游市场,引进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去年,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亿元,是2005年的8倍,旅游收入占全市GDp的12.9%。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差异性旅游文化品牌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人文历史,为集安旅游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0多年前,朝鲜民族迁都集安留下了大量历史遗迹,2004年7月1日,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朝鲜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共43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42处在集安境内,集安成为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地,朝鲜遗迹被评为4A级景区。集安洞沟朝鲜古墓区拥有近万座古墓,是目前所知全国数量最多的古墓群。此外还有碑刻、石柱、彩色古墓壁画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朝鲜遗迹在文化性、独特性和唯一性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为深入挖掘朝鲜文化,全面增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按照“整合资源、促进发展、优化管理”的原则,组建了集安市朝鲜文化旅游管理开发委员会,负责全市旅游政策研究、产业规划、项目建设、市场监管、宣传促销、环境营造和公共服务等。同时,组建了集安市文化旅游发展协会,下设13个行业分会,发展会员300多人,营造了全市上下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浓厚氛围。2007年,根据朝鲜历史和墓葬壁画记载,集安与上海边玉宽艺术团联合投资1000多万元共同筹划、设计、编排的以展示朝鲜文化为主,融歌舞、杂技、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音舞诗画《梦萦朝鲜》,受到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根据朝鲜时期建筑特点,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朝鲜王家园林项目,其中一期豆谷离宫项目已开始内部装修;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按照“黑白灰、素淡雅、精秀美”的小城风格设计理念,对全市居民楼和公共建筑外墙进行了整体改造。编撰出版了《集安风物传说》、《朝鲜风情书画集》、《历代诗人咏集安》、《集安市旅游》、《集安史话》等一批全面反映朝鲜文化风情的书籍。
深入挖掘边境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精品旅游线路
集安作为吉林省对朝三大边境口岸城市之一,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如何利用好这一有利位置打好边境牌,成为旅游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鸭绿江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集安境内拦江建有云峰和老虎哨两座大型水电站,形成了云峰湖和老虎哨两大界湖景区。中朝共同合作开发的望江楼电站和长川电站,已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中。集安境内鸭绿江水面开阔,水流平稳,两岸青山耸立,风光秀美,有“游一江之水,观两国风光”之说,别有一番情趣。优美的边境风光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构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组合,对国内外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近年来,集安沿鸭绿江旅游线路,累计投资10多亿元,开发建设了云峰湖3A级景区及十里滨水、老虎哨、绿江源、羊鱼港码头等有特色、有效益的旅游精品项目,开设了老虎哨和云峰湖游船游艇和漂流线路,打造了以云峰湖、绿江源和老虎哨为三个节点的鸭绿江集安段黄金旅游观光精品线路,增强了旅游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同时,为深入挖掘边境文化旅游资源,积极争取开通赴朝旅游项目,于2010年赴朝进行了实地踏查,与朝鲜签订了集安至满浦一日游协议书,有望短期内开通集安赴朝鲜旅游线路,推动集安甚至全省旅游事业快速发展。
深入挖掘餐饮文化资源,树立富有特色的餐饮品牌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城里人喜欢品尝一下农家菜、感受一下乡土气息。如何提高农民经营意识和整体素质,规范行业管理,培育独特的乡村旅游文化,成为市政府重点研究课题。为做精乡村游品牌,集安市政府出台了“在市区控制性发展,以少数民族为主,要具有地域特色;在市郊合理性规划,以农民发展为主,要具有民俗特色;在偏远位置选择性发展,以临近山水为主,要具有生态特色”的指导政策,避免了重复、低水平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以果树村、长川村、上活龙村、秋皮村、地沟村为代表的田园采摘度假区12个,扶持发展农家饭庄120余家。同时,为充分展示朝鲜族民俗特色,在集安经济开发区朝鲜古迹景区附近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一处占地75亩、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集餐饮娱乐、水果采摘于一体的太王民俗村。经过精心培育,农家乐旅游得到规范,服务质量和品位档次明显提升,已成为当地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品牌。
集安原生态自然环境较好,可食用的野生菌、菜、果、中药材资源丰富,种、养、栽、繁基地多。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因此餐饮文化的底蕴也较为深厚。一是位于鸭绿江边,游客可品尝到鸭绿江鱼等特色水产品。二是老岭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森林植被覆盖率高,加上特殊的气候条件,培育了许多野生特产资源,可发展长白山“山珍”餐饮。三是朝鲜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朝鲜特色烧烤等深得游客的青睐。四是农家特色的民俗餐饮以其生态、健康的特点,在餐饮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全市规划建设了鸭绿江鱼宴一条街、朝鲜烧烤一条街、朝鲜火盆一条街。朝鲜特色餐饮、朝族烧烤、高丽火盆、鸭绿江鱼宴及绿色山珍系列旅游特色饮食,已成为集安特色的餐饮品牌。
深入开展立体营销战略,增强旅游文化发展潜力
“十二五”期间,将围绕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和集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已形成的知名度、信誉度和投资吸引力,进一步培育旅游文化,并按照“发展大旅游,培育大市场”的思路,努力把集安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名城,力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占全市GDp的15%以上。一
第五篇:打造品牌社区 创建旅游名城
打造品牌社区 创建旅游名城
沙州镇做为国际旅游名城敦煌的城市所在地政府,始终把建设“魅力敦煌、艺术之都”做为工作的出发点,以党建为统领,以“我爱敦煌”教育活动为载体,在社区党建工作中,以打造精品品牌社区为目标,把工作做实做精,为敦煌市旅游名城增光添彩。
一、打造环境品牌,优美生活环境。敦煌市是一个旅游城市,环境如何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品味,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脸面”,因此,沙州镇党委政府把扮靓城市街区,创造干净、卫生、整洁的城市环境做为工作的基点,植绿护绿,环卫保洁,社区巡查,环卫执法,文明劝导,定期整治。数字环卫与数字城管,星级旅游厕所,楼院卫生评比公示栏。
二、打造爱心品牌,关注弱势群体。低保,居家养老,爱心超市、门诊,联心,志愿者服务队,爱心门铃。
三、打造平安品牌,建设和谐社区。信访调处,夜间巡查,技防措施,邻里守望。
四、打造便民品牌,服务社区群众。日常服务,医疗,便民服务,政策咨询,健康保健,心理咨询。
五、打造共建品牌,促进社会参与。共联共建,参与管理服务,双重管理,市民学校,宣传,六、打造文化品牌,丰富精神生活。文艺活动,枫叶合唱,锣鼓队,健身体操,广场活动,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