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爱心点亮爱的明灯
用爱心点亮爱的明灯
———崇义县残疾人工作侧记
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东与南康县接壤,南与大余县和广东省仁化县相交,西与湖南省汝城县、桂东县毗邻,北与上犹县交界。总面积2206.2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7555人,依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提供的相关数据全县残疾人约为1.281万人,其中城镇残疾人0.2405万人,农村残疾人1.0405万人。近年来,在上级残疾人的指导下,在崇义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崇义残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残疾人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政府帮扶不留盲区
家住崇义县龙勾乡的残疾孤儿吴太河不会忘记,2009年7月的那场大雨使他那原本就见光的房子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崇义残联及时了解到他家庭困境,伸出了援手,采取县、乡两级补助的办法,帮他盖了新房。针对残疾人居住条件普遍落后的现状,近年来,崇义县财政专拨残疾人危房改造配套资金 60 万元,在上级残联的扶助下采用新盖、翻盖或购买旧房等形式解决了126 户贫困残疾人的住房问题。近年来崇义残联还为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拐杖、盲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460多件,为360名精神病人提供服药补助,为41名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并在“全国助残日”和春节等期间,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三百余户,发放慰问金三万余元。
为使残疾人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崇义残联近年来着力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普惠加特惠”机制的形成。在城镇,帮助残疾职工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落实政府补贴政策,帮助贫困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参加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320人。在农村,帮助3641名残疾人参加新农合、新农保和最低生活保障,不断构建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坚实屏障。在确保城乡困难残疾人普遍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争取专项救助政策,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对农村重度特困残疾人救助。同时,崇义残联在全县16个乡镇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康复指导员的服务水平,把残疾人康复服务融入到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整合社会资源,规范服务行为。
扶持创业 实现价值
一辆残疾人电动助力车、一套专业磨刀工具,这就是崇义县“自强磨刀队”队员的全部家当。这些由残疾人组成的磨刀队每天都活跃在县城的大街小巷,为市民磨刀和磨剪。他们麻利的动作、精湛的手艺、公道的价钱、周到的服务,博得市民的好评。来自长龙镇拨翠村的谢瑞生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行走不便,因为这个原因,他很少出门。自从参加了残疾人自强磨刀队后,他每天和队友们穿行在县城的街道、小区,他的心情格外舒畅,干起活来都格外带劲。他说:“很感谢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关心,我们终于可以自食其力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进一步巩固扶残助残成果,崇义残联更加注重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在崇义龙勾乡,崇义残联帮助当地残疾人建立起龙勾乡残疾人电子加工培训就业点,平时大力扶持,摸索总结经验,待条件成熟时在全县各乡镇推广。推进科技助残项目,采取建基地与培训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对有创业能力、市场前景看好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和积极开展残疾人岗前技术培训,大力安置残疾人就业和扶持残疾人创业。
自愿助残爱心接力
在崇义大地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和残疾人为朋友,用心体会残疾人的冷暖疾苦;他们和残疾人为友,竭力帮扶每一户残疾家庭。他们就是崇义县的“扶残助残志愿者”。志愿者把这些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残疾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们经常深入到残疾人家中嘘寒问暖,尽力去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在志愿者的帮扶下,许多残疾人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也像正常人一样享受到了那来自社会的爱。
横水镇大密村的残疾人魏开明不会忘记,在2004年的一天,一群扶残助残志愿者闯入了他的生活,随之他的生活再次绽放光
彩。魏开明在一次意外中不幸落下残疾,家中“顶梁柱”的突然倒下,使他那原本就不太宽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2009年“助残日”期间崇义残联在全县成立了“扶残助残志愿者队伍”,如今,在扶残助残志愿者的帮扶下,魏开明靠养蜂过上了正常人的甜蜜生活。扶残助残同样也牵动着爱心企业的心,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长飞矿业多年来捐款三万多元关爱残疾人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崇义残联近年来发展了扶残助残志愿者近千名,采取“1+1”结对帮扶或组团帮扶的形式,帮扶残疾人上万余次,帮扶残疾人资金20多万元。在志愿者的帮扶下,有300多户残疾人家庭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诚心付出无怨无悔
崇义残联依靠乡镇残联专职委员和村残协,认真做好残疾人基础数据的调查录入工作,将全县残疾人基础数据全部纳入数据库管理之中,残疾证办理工作逐步进入网络化、数字化动态管理轨道,为今后残疾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工作中,崇义残联严肃办证纪律,严把残疾评定、残疾人证核发管理关。办证期间残联的同志下到乡镇、村为残疾人办证,遇上瘫痪在床的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亲自到残疾人家里为他们照相、办证,有的地方交通不便还要步行几公里,但是从来毫无怨言。在走村入户中残联工作人员深切地感受到残疾人的疾苦,深切体会到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受教育水平低,综合素质差,应对社会的能力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多得多。残联糸统工作人员更应该给予他们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帮助,多一份关爱。要尽最大的力量去帮扶这些残疾人朋友,使他们得到最大的实惠。让党的政策惠及他们每一个家庭,让他们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弘扬人道精神强化“五个意识”
人道主义思想是残疾人事业永恒的旗帜,是残疾人工作者在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时所要遵循的指导原则之一。崇义残联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协调各种社会资源,促进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崇义残联不段强化“五个意识”:一是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针对残疾人的特殊要求,实行个性化服务;二是强化学习意识,努力建设学习型残联,成为学习型干部,进一步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本领;三是强化自律意识,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规定要求,做到廉洁自律,勤政廉洁;四是强化节约意识,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影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五是强化模范意识,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崇义残联把人道主义思想贯穿于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之中,贯穿于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之中,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可行的标准。
崇义残联的同志如春风化雨,带给残疾人如兄弟姐妹般的爱,奋斗终生,无怨无悔,只顾攀登,痴心不改。有职有为,有为有绩,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他们在残联工作中付出了很多心血,并经常用实际行动来忠实履行“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用学习、实干、奉献的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责任,用爱心点亮了崇义大地上的一盏爱的明灯!
第二篇:用爱点亮一盏明灯,师德演讲
用爱点亮一盏明灯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到这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这是我从教的第三个年头,担任班主任的第一个年头,我没有辉煌的教学成绩,所以我无法慷慨激昂;我也没有感人的从教故事,所以我不能声泪俱下。我的事业很平凡。今天,我只想借此机会,来说一说我在平凡的教学生活中对自己工作的理解与感悟。
刚接任2013级13班班主任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雀
跃又有担忧,既有想要大展拳脚的雄心,也有害怕无法带好一个班的忐忑。在这样的复杂心情中,我开 始了班主任的工作。缺少经验,方法也不足,可以说我的班主任工作是在一步一步的小心摸索中艰难前进的。收获过成功,也品尝过失败。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我犹豫过,消沉过,有时候问自己,工作如此平凡、琐碎,我的热情会不会被消磨?我还能坚持多久?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努力班级取得成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就会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这时我又燃起了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事业的执着。
日子一天天地过,虽然我们的步伐很慢,但是,我与13班正一起不断成长着。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也是艰辛的,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可我们有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有的是将青春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才不会彷徨,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教师用爱与尊重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才能照亮学生的心灵窗户,开启学生的美好人生。
我想,一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是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生的道路。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们永远年轻。他们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学
生,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立志把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从他们身上,学生不仅学到了渊博的学识,更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做人道理,熔铸了道德的丰碑。他无欲而刚,不怒而威,举止有道。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作为一名教师,学生的成长就是我心中丝丝屡屡的牵挂,我愿用爱点亮一盏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
第三篇:用爱心点亮心灵
用爱心点亮心灵
——2009--2010学年师德师风学习总结
施甸县太平中学教师
徐青清 2010年6月
用爱心点亮心灵
——2009--2010学年师德师风学习总结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已在教育工作中度过了十个春秋。回顾这些走过的路,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是,也充满了幸福与快乐。因为这一路上有同行的人给我陪伴与指引,也正是因为这样,让我感觉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给我带来的快乐。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某些老师从所谓的差学生身上找不到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 问题,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自古以来,道德形象被视为教师的最基本形象。“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作为成人世界的代表,其道德和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学生的道德楷模。高尚的师德包括:爱心和奉献。今天,教师并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教育事业也并非世外桃源。社会的变革、名利的诱惑、多元的观念、浮躁的心态对教师产生深深影响,带来种种考验。同时,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并有刚性标准和硬性规定。但这样的环境和背景,对教师而言,并不意味着可以弱化师德,淡漠爱心,不讲奉献。教育资源不仅是学校的声誉、品牌、生源和硬件,不仅是师资队伍的知识水平、业务才干和教学经验,还包括一种重要的软件师德。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爱心和奉献为内涵的高尚师德,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江泽民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通过对师德师风的不断学习与实践,本人深刻地体会到,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师德以爱心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教育中要与“春风春雨”般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第四篇:用爱点亮人生
用爱点亮人生
——浅论师德师风学习
岁月悠悠,时光匆匆。从教一年来,通过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让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自己思想境界提升了,而且对教学也有了一套有效的教育体系。
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起,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师事业的发展,成了本法实施的基础。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就应当担任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育过程中总结起来有一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与爱同行
孔子曾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是谓“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这就是孔子的“忠恕”观点,这主要是讲自己和他人之间应如何察己知人,推己知人。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才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师生建立了合理的教学关系,才能寓教于乐,达到教育目的。
一次次的感动让我感觉重任在肩,那天下了自习,雨下的正大,我想冒雨回宿舍,学生见我没带伞,举着那双还不太长的胳膊为我打伞,孩子们被雨淋了都不怕,我被孩子们那一颗颗单纯的心感动着,于是我打起了伞,让孩子和我共同在伞底下避雨,一路上有说有笑回到了我们的宿舍。孩子们的心灵是单纯、透明的,更是活泼、可爱的,因此师生之间“中庸之道”是不可替代的存在着的。教师和学生并不是简单的教授与学习的关系,有的老师跟学生的距离过远,认为我就是老师,你就是学生,只有你听我的份,学生对老师也敬而远之,在别人看来好像很有秩序,但实际上暗含许多不稳定因素。对待学生要向对自己的朋友一样,关心、爱护他们,与爱同行,才能教育孩子向更高层次发展。
有一次,我班一学生中午不舒服,没有吃午饭,回到宿舍就找我去了,我一看孩子小脸通红,眼里痛苦却坚强的表情,令我有一丝丝的感动,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学会了坚强。我连忙给她接了一杯热水,并打通学校值班老师的电话,尽快给予学生帮助,那学生很听话,安静的坐在办公室,在打通她家长电话后,那稚嫩的声音说话竟有些颤抖,那是对母亲的依赖,此刻,我忽然感觉到自己与孩子还是有一点距离的,孩子在我跟前没有哭,在母亲面前却掩饰不住。自己虽然尽心帮助孩子,但做的还不够,学生还是会在你跟前学会坚强,学会独立的,因此,关注孩子,不让他们和老师有隔阂,让爱点亮希望的灯火,让爱与我们同行。
(二)博爱、宽容、鼓励
我国现代著名实践教育家魏书生的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待教学要一丝不苟,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宽容和鼓励他们,博爱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贬低和用侮辱的语言伤害学生;宽容就是合理处理学生作业情况,因材施教,既做到让每位学生按时完成,又做到认真仔细。鼓励就是对待平时表现或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加以鼓励性语言,让他们做到相信自己,相信老师。
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家长常年忙于工作,很少几乎从不过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孩子和自己的爷爷奶奶在一起,老人也很宠溺他,作业不写就看电视、玩,老人问孩子就说写完了或是没布置作业。因此经常不完成作业,而且成绩一直不好,经过调查,其实这孩子也不是不聪明,而是说谎成了习惯,就经常不完成作业。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也曾挠破头皮,想不出法子来,经过与家长的几次交流沟通,我专门让学生监督他,结果还不错,能够按时完成作业。
为什么老师检查完不成,学生检查却能轻松完成呢,原来,这学生怕其他学生告状。针对这一情况,我就鼓励他,老师并不是要批评你,而是教育你凡事都是从小事做起的,你这样欺骗你的家长,到头来后悔的是你自己啊,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
好好学习呢,将来也好报答自己的家长,这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直到现在还坚持完成作业,成绩也进步的很快。
(三)注意自己的言行
对待孩子应以爱为本,坚持用一颗博爱的心去教育他们,接近他们,这样就更应当严于律己,做好榜样。孩子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很多东西都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的。比如一些细节:教师的言行、着装„„。
教师要勇于说“不知道”,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容易效仿,而且在说话时考虑的不周详仔细,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就要做到诚信,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记得有次,各科作业加起来比较多些,学生们就开始抱怨,有的一看快下课了还没完成竟然哭起来了,遇到这种情况,我当时也懵了,从没见到过孩子这样因为作业写不完而哭泣,因此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说:“你们把作业认真完成,明天谁写完而且又仔细,明天晚上咱就不布置作业了。”一听这个,孩子们积极性高了起来,也不抱怨,也不哭了,一股劲儿的写,终于在明天的作业检查中,孩子们都做完了,而且有自习。为了兑现承诺,我这天晚上没布置作业,孩子们欢呼起来。还说希望以后再奖励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
教师的行为时刻被学生看在眼里,上课打手机、吸烟等不利行为,在自己看来习以为常,可是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会造成一种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按老师要求做事等不良习惯。因此,作为老师就应当以身作则,加强自我修养,为学生做榜样。
(四)提升自我,培养人才
《义务教育法》第二条:人才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光荣和财富,而且也是国家的荣耀和资源,人才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就应当不断提升自我,建立严谨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知识的热情,既要尊重学生,更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把学生放在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位置来对待,不能对学生有歧视。应一视同仁,学生都希望老师关注自己,这就要求老师做到自我能力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自己造教学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更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学习,从而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认识。我的一个学生,每次考试都是第一,我很喜欢她,可是我对她的要求从来没有降低过,作业不认真的话我一样会批评她,真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可是并不是说我对其他学生要求就低,每位学生都是祖国的栋梁,我怎么会对他们降低要求呢。
时代在变,教育理念不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探索的精神,不仅是对教育的贡献,更是对国家的贡献。国家需要高素质人才,更需要有探索精神的人才,所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就要担当起重要责任,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五)双重角色,做学生的好朋友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的长辈,孩子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依赖心理,一方面是学习上的依赖,另一方面是生活上的依赖,因此既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课堂突发事件教给我许多实践经验,比如上课学生破鼻子,或是头疼发烧,我都会及时发现并把他们送到校医办公室。对于孩子来说关心他们的生活,比关心他们的学习还令他们感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依赖与信任。
在上好课的同时还要注意,要让自己的课堂有活力,学生们愿意学,喜欢学,让学生感觉是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不仅知识掌握牢固,而且激发他们向更广泛兴趣发展,掌握更多知识,做对社会有用之才,师生共同学习,同时也做老师最亲密的好朋友。
综上所述,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用自
己的言行影响他们,做他们最有影响力的老师。争取在未来有更多的人才为国家做贡献。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只要我们抱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就一定会和学生走的很远很远,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第五篇:用生命点亮生命,用爱心培育爱心
用生命点亮生命,用爱心培育爱心
水同源,山同脉,天同辉,地同载,爱心与您同在。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时间、空间改变了许多,而唯一不变的,是那一颗永恒的爱心。这柔情似一根红丝带,飞过高山峻岭,飘过江河湖海,牵系着颗颗炽热的心,撒播着深切永恒的情。这情深入骨髓,溶于血液,牵动着每一跟神经,令风云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在我们周围,每一位充满爱心的妇女,面对无数失去双亲的孩子,都献出世间最珍贵的母爱;肩负重担的军人们,勇敢地救起淹没在水中的人民,让人们感受到亲人的温暖;稚气活泼的孩童们,走向敬老院,送给老人们甜美的微笑。
从来没有一种佳酿能让全世界共醉,也从来没有一个上帝能让全世界顶礼膜拜,如果有,她只能是爱。因为只有爱的雨露润泽,生命之树才能四季常青。1995年的那场洪水,狂风肆虐,浊浪滔天,一位母亲与儿子同时抓住了一棵小树,小树怎经得起恶浪的厮咬?于是,那位母亲毅然松开了手
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动物园的虎笼子中出现一只鲜血淋淋的手臂,那是一位伟大母亲的手臂,原来她四岁的小儿子在玩耍是不小心卡在了笼子里,那位母亲面对迎面扑来的老虎毅然伸出了自己的手臂去塞住老虎的牙缝,从虎口里将小儿子救出
流火的骄阳下,在火炉重庆一条新修的公路上,被晒得无处躲藏的姐弟俩,慢慢地挪移。姐姐弯下腰,对弟弟说站到我的影子里吧,这样你就不会感到晒了说着,便把小弟揽到了自己的影子下。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鲜花无语,却散发出清香;大树无语,却撒下阴凉;关怀无语,却拨下爱的种子。
一位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突发身亡的青年,为消减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在遗书中写道:死亡没有什么,我只不过去了另一边,我还是我,你还是你,我们彼此的关系还在,生活还要继续。母亲,无论我走出去多远,我总在你的心里。这样的遗书,哪位母亲看过不泪流满面,哪位青年读过不为之震撼。
朋友,如果你想要得到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让我们迎着照样,沐着晨风去奉献爱心,去感受爱心吧!因为爱心是石,能敲出星星之火;爱心是火,能点燃生命之灯;爱心是灯,能照亮夜行之路;爱心是路,能带你走向黎明,迎接曙光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