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何处》读书感(推荐)

时间:2019-05-13 18:5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关何处》读书感(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关何处》读书感(推荐)》。

第一篇:《乡关何处》读书感(推荐)

悲怆时代的启示

——《乡关何处》读后感

要说2012年最让人催泪的图书,非《乡关何处》莫属。现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读图时代、快餐文化充斥在身边的每个角落,因此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一种感动、一种痴情显得愈发珍贵。我也是在工作之余偶然从同事处借来一娱,没想到却让我如此如醉,欲罢不能,感到在作者野夫笔下,一个个生动的人物组成了一幅幅生活的画卷,有故乡,有故人,有故事。

此书由十二篇散文故事组成,有些写故乡的亲人,也有些写故乡的朋友的。十二篇散文,十二个抽骨剥筋的回忆,十二个步履维艰的走访。野夫回忆故乡所阐述的景象,以及每位亲人、友人的残片信息,无不透着折损萧瑟之气。现如今,桥不是那座桥,街也不是了那条街,野夫发现自己像是在故乡被流放的尤利西斯一样,但是记忆是永远那么刻骨铭心。在野夫的笔下,母亲、外婆、大伯、瞎子哥等亲朋好友,仿佛就这么站在你面前,将他们的故事幽幽道来。除了能读到他们个人或悲惨或传奇的经历,你还会看到这几十年来大背景下的变革和变迁。这种把自己的许多故事交织在一起,反应时代的沧桑变化,即触动起读者的共鸣,也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的确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悲怆的故事一定源于悲怆的人生。野夫的祖父是地主,外祖父是“旧军阀”,在土改中都惨遭横祸。父亲是一个煤矿的矿长,曾参与土改、剿匪,在文革中遭批斗,至死都将家族的灭门之祸隐忍不言。文革期间,父亲戴着高帽子游街,家门口被人用歪把子机枪堵住,窗上贴满了打倒的标语,母亲也被打成“右派”。野夫1988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政治处工作。第二年退出警界。1990年以泄露国家机密罪获刑六年。1995年减刑出狱。服刑期间,父亲癌症去世;出狱之后,母亲投江自杀,尸骨无存。

全书的代表作便是第一篇散文《江上的母亲》,它再现了母亲所生活的那段历史。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母性文化出现在一代代文人骚客的文集里,一千篇散文有一千位母亲,她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单调,永远不会琐碎。《江上的母亲》把大量的笔墨投向了出生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们,他们动荡不安和历经磨砺的人生轨迹或许截取一小段便远远超出了后辈人一生的波折。民族危难、社会动荡、土改整风、十年浩劫以及扭曲的人伦,超过半个世纪的摧残折磨、由此而生对生的尊严的渴望,让一个68岁的老人毅然地走向了深秋的长江。在这里,文章最感动的章节便是作家描写的母亲的遗书——“我知道我病了,我梦见我的母亲在叫我,我把你们的父亲送走了,又把平儿等回来了,我的使命终于完成了,我要找你们父亲去了。请你们原谅我,我到长江上去了,不要找我,你们也找不到的。你们三姊妹要互相帮助,父母没能力给你们留下什么,我再不走还要拖累你们。”无情的时代让无数这样的普通女性担负了她们承受不起的职责;母亲选择了自沉,以换取子女无牵无挂的未来。正如作家所说:“20世纪流行一个充满杀机的词叫历史不清,母亲被这个词语压迫得痛不欲生。”

作家留给了我们一个思考:母亲的选择是对是错?其实我们无法去评判,因为母亲的死带给了母亲最伟大的尊严,这种对尊严的维护给予了那个残酷社会最好的回击,但是这种回击却付出了亲人离去的代价,形成了一道永远不能痊愈的硬伤。这种时代所带给我们的沧桑感极大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给予我们无限的震撼。

悲怆的经历使得野夫就像是一个行走于江湖的侠客,他时刻都要提防身边的危险,时刻都要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奋斗。野夫母亲的遭遇在当今的我们看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我们不能忘却那段骇人听闻的历史。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阶级”的标签强加给每一个公民的头上,一些人好似被这个标签打入了无间地狱。只有那一个个饱含热血的个人遭遇使人们看清历史书上干瘪的木乃伊的真实面孔,告诉我们不能忘却这段历史,野夫的亲人、江湖

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而这本书真正让我们走进了那些年代。

在回忆外婆的《坟灯》中,野夫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亲情故事,每个墓碑下都埋葬着一部惨酷长篇”。我想起了已逝的外公,在父母还在奔走无法顾及的我的童年、外公总是变着法子逗我开心;要不是那一场突如其来的脑溢血,或许外公能够笑着知道我将要读完大学,继续着求索的人生。痛恨历史必然的同时,或许我们也该反思:今天在我们身边的亲人,我们真真正正地珍惜了吗?比起野夫心心念念的“坟灯”,我甚至不知道外公的坟头上有些什么。不肖的孙女多年没有去外公坟墓给外公祭扫过,若外公真的到达了幸福的彼岸,他又会多么失望!

因此,读罢此书,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在那些避免被提起的历史中,个体如同孤舟一样在江湖的风浪中漂泊,随时都有被巨浪吞噬的危险。尽管大风大浪已经过去,但在缺乏彻底的反思的今天,我们难以保证**永不兴。我们应该怀着一种批判的精神去反思现代社会的生活,因为这是我们的时代,我们是不想踏入野夫漂浮过的“江湖”。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浩瀚的文字当中,野夫就是这样呈现给我们这样一个回不去的精神故乡,希望这本《乡关何处》能感动你,让你找到现代生活的精神世界!

第二篇:乡关何处读后感

乡关何处读后感

(一)易粉寒

好人来到世界,像一粒糖抛向大海

这本书存在我的IPAD里很久了,无意中打开,看完了第一章,随后看完了整本书。

开篇《江上的母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野夫的母亲投江自杀了。一个生不逢时的女子,在战乱中,父亲抛弃了她们母女,戎马生涯加官封爵,而后令娶妻生子。女子至死不愿意原谅她的父亲。

一个不原谅父亲的女儿,一辈子都会活在不幸中。被遗弃感成了她生命里的主题。无论是结婚生子,等待儿子出狱,还是后来走出深山,与儿女生活在一起,被遗弃感一直在她心中。所以最后,野夫的母亲选择了跳江。

“一个68岁的老人,在经历了她坎坷备尽的生涯后,毅然走向了深秋的长江,那是水冷如刀,残阳似血,真难以想象我柔肠寸断的老母,是怎样一步几回头地走向那亘古奔流的大河,她最后的回眸可曾老泪纵横?” 野夫最后去阳逻江面上寻找母亲的尸体,在长江的回水处,水上死者会在那里漂浮回旋。野夫在江湾逡巡,一具具翻开浮尸,查看面目,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他的母亲。

那时的野夫已经四十岁了吧。走出深山,走进监狱,走出高墙,人生百转千回,兜兜转转,不见幸福踪影。人近中年,终于以为动荡似浮萍的人生可以安稳下来,却迎来了命运给予的致命一击:母亲跳江自杀。

幸福是相似的,不幸各有不同。但是不幸的起点大多是类似的。悲剧是一种会遗传的事物。生命的延续中,隐藏了多少密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回头去看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人一生的路途,可以做到管中窥豹。无需太多,即可洞悉命运的密码,命运为我们这一生涂抹了怎样的底色。

另外一篇写外婆的,说到,十年后给外婆迁坟。想将她迁回到平原。外婆的坟曾三次裂开,直到野夫去坟前明誓,一定会让她叶落归根,从那以后,那小小的坟包才安静下来。数年以后,一捧一捧的泥土拂去,檀木的香气散出,外婆的骸骨完整如初。在这篇的文末,野夫写道“许多人见过我外婆的人,偶尔见到我还会感叹——好人啊。可是好人却从无好命,这几乎已经是这个罪恶世界的潜规则。这些好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承担磨难的,他们像一粒糖抛进大海,永远无法改变那深重的苦涩,也许只有经过的鱼才会知道那一丝稀有的甜蜜。”谁的人生不是被抛进苦海呢?幸福就是那一粒糖溶化在你身边时,你舔舐到了那一丝甜。

写大伯张志超的那篇,写出了一个大机器运转上的螺丝钉的无奈。被历史革掉的幸福和命运。

一对青年男女,蹉跎掉了一生。中间还有一个叫罗干的,类似武林邪教中痴情反派的角色,终其一生在这对有情人之间作梗。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只是一朵被牺牲掉的浪花,曾经盛开,但是来不及慢慢枯萎就凋零了。

关于死亡,野夫写道了许多上一辈人的离去。“一个个给过我少年养分的老人,似乎都在夕阳中列队,向着一个叫彼岸的地方出发。此岸的悲苦伴随了他们一世,我没有任何信心和能力,足以把他们留在尘世今年。

《畸人刘镇西》是我感触比较深的一篇。野夫的书写好时,刘镇西已经瞎了。”他圆睁的双眼在这个世界上始终像怒目金刚,可是却早已被暗黑遮蔽。他每天在孤老院,拿着我的书,去乞求那些识字的护理员读给他听,听着听着,那枯井般的眼眶就泉涌两行。

刘镇西会给瓷盆上烧字,用红漆写着某某单位纪念。但这手艺到了80年代末,就无用武之地。随后为了谋生,他开始自制剧毒老鼠药。药研发出来了,却不好意思叫卖,野夫让他站在街上收钱。开始帮他吆喝,路过的熟人都被拉去买。看到这一段,莫名的感动,也倍觉五味杂陈。在深山之中,这个一生不得志的刘镇西,独自研究楚辞。在异乡的青灯雨夜,屈子的骚赋一直伴随他的自我放逐,衣衫落拓的苦命人,竟对楚辞倒背如流,更对楚辞古韵研究出了一本书,当他兴冲冲地将自己写的书稿拿给野夫看,是一本楚辞韵读的手写稿,野夫再三犹豫,从书架上抽出了王力的《楚辞韵读》和《诗经韵读》。刘镇西听完,伏在野夫的膝盖上嚎啕大哭。此后,焚稿断痴,再也不谈楚辞。

两次劳改释放,高度近视,接近眼盲。娶了一个隐瞒了四次婚史的女人,女人有好几个孩子。一生没有自己的骨肉,带着妻子和养女穷苦度日,以至于屁股上长满了脓疮也没钱去看病,晚年终于买的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未来得及入住,妻子就摔死在新楼里。无法诉说命运不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密码和使命来到世间的,而有的人,他的使命或许就是诠释不幸。

在野夫离开深山的那一晚。刘镇西请客吃饭,怕家里饭菜不够,让妻女先吃,随后备了两荤一素一汤,放两幅碗筷和酒杯,取出二胡,告诉野夫,为给他送行,填了一首词并谱曲,教会了妻女。“他沙哑的嗓子,和着他五音不全的文盲妻子的如诉如泣,再加上一个少女脆生生的童音。就那样投入地缠绵回环地长歌,使得野夫涕泗交流地低泣。”刘镇西还活着,野夫说,在他终年的黑暗里,是在怎样地渴望重见天日的那一刻。

苏家桥的率性,王七婆的江湖儿女情长,荒野奔命刀枪迸鸣一生厮杀,砍砍杀杀中,他活着,儿子却小小年纪砍死他人。所有的一切都归于诗歌的平静,只有在那些豪气冲天的诗歌里,能看出80年代的伤。

时代的变迁从不停下脚步。小人物的命运随历史的大河翻滚,多少朵浪花被吞噬的瞬间,都会自己短暂的绽放浑然不觉。野夫的这本书是暗夜里痛,描绘出黑色的伤口,散落在离我们有些遥远的人间某处。从已知的过去里,悲哀地暗示着我们的未来。

作者简介:

易粉寒

作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媒体主编;“易如意”祁门红茶品牌创始人。

曾在世界月发行量前五的杂志社供职十年。

2004年出版长篇青春小说《粉红四年》,成为青春小说的代表人物;

2007年出版长篇青春小说《独自长大》;成为暖伤青春小说的先锋。

2011年出版长篇轻科幻小说《读心卡:时光深处的秘密》,连载十二个月,引起千万粉丝热追。

2013连载长篇历史玄幻小说《红莲旅馆》,以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功底,在玄幻小说领域独树一帜。

短篇小说近百万字,常见于国内畅销刊物《花溪》、《读者》、《青年文摘》等。

乡关何处读后感

(二)乡关在心上

北京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戴蕾

2009年5月9日,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的公告里这样写道:“土家野夫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作家。在古体/当代诗歌、散文、小说等领域具有建树”.“土家野夫的文章,承接古风,呼应民国,延续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磨洗,在21世纪的今天愈发珍贵。”

野夫在《乡关何处》里一共讲述了十二个故事,写母亲,写外婆,写大伯,写幺叔,写亡友。莫言在《生死疲劳》中用魔幻的笔法讲述真实,而野夫则用真实讲述真实,在文字里,他倾注了自己的苦难与记忆。

母亲历尽人生苦难,却失踪于长江,《江上的母亲》里悲恸的情感让人压抑到不自觉想要痛哭;大伯少年得志投身革命,却阴差阳错失去爱情,落寞孤独走完一生,《大伯的革命与爱情》里,真相大白后回望他曲折的人生,让人扼腕让人悲愤;还有外婆、么叔、朋友、故人……他用白描的手法写人,用东方式的思考写事,独立另类、刚正凌厉,他从哭泣的大地里走来,带着侠客般的孤独和坚持。正如易中天对野夫评价的那样:“巴山楚地多野蛮,恨海情天出丈夫。”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柴静说,近代中国,身世畸零者并不少见,但野夫的笔端是让人害怕的感情,连看得人都被他的深情和痛苦吓怕,不敢深入到这样的感受中去,他半生所受的苦,多半都来自这样的激情驱使,情感越深,创痛越烈。

生活的粗粝总是让人疼痛,自欺欺人的理想主义或许才让人温柔舒适。但野夫的笔锋里带着沉痛悲壮的感情,字字如剑,刺痛我们的神经。没有那么多的慷慨热血,()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涌动着激情与人性的智慧和思考,而这些,足以让我们内心激昂,足以让我们有勇气和力量找到心底的爱,找到迷失的理想,找到追问的理由。

台湾著名作家杨渡这样评价他:野夫有种不同的气质,那是介乎古之“侠客”与今之“颓废派”之间的特质。他用鞭子打这世界,也鞭打自己的内心,并以此,指向体制与组织,以及时代里还未泯灭的良知。他的散文,有一种刚正之气,让我仿佛看见一个剑客,当浊世滔滔,早已遗忘了是非黑白的界限,他还站在那里,浑身浴血,坚持人间的爱恨情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把话说分明,没有打混的余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野夫自己是这样解释“乡愁”的:“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

而这也使我想起了我的故乡。祖辈至今还居住在山东省德州市下辖的小村落里,每次回乡,淳朴的民风、勤劳的乡亲、浓浓的乡音,总是让习惯了城市生活节奏的我感到亲切和美好。犹记得那年离乡,挥着手说再见,可我分明我看到爷爷抹了把眼泪,跟着我们的车走到巷口。车渐行渐远,我的目光却舍不得离开爷爷越来越模糊的身影。大概我的乡愁就风筝的线,不论我飞得多远,乡愁总会把我拉回到家的方向,拉回到那年爷爷站在巷口留给我的模糊身影,拉回到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去田间地头的时光……我站立的大地万物都在萌发,所以我的乡愁,不像野夫的那般失魂落魄、飘摇凄凉,我的乡愁,凝集的是我对亲人的感恩和爱,思念与深情。

乡关终是在心上。

本文作者:戴蕾

乡关何处读后感

(三)文|陈岳芬

读野夫的文字,让我想起刘瑜评刀尔登的书评《红旗未曾下过这只蛋》,野夫亦是“红旗未曾下过的蛋”.不过,相比于刀尔登埋首故纸堆借古讽今,趟着生活的激流颠沛而来的野夫则更为直截了当刀刀见血。

野夫笔下的人物让人扼腕叹息:

性格坚毅的母亲,年近七十却纵身一跃,将自己的余生藏匿于长江的浩渺之中,让子女无从寻觅遗恨终身,其悄然带走的,是不凡的身世以及一生的坎坷。她的身上,流淌的是黄埔八期毕业生、国民党将领的血统,这样的血缘,在建国后的日子可想而知。而可悲还在于,她从未享受父亲的嗔爱,却必须领受父亲军装的颜色。

母亲的决然赴死,再次书写了性格决定命运的挽歌。而命运,却系于跌宕起伏的现实之中,让读者不知该感叹性格、命运、抑或现实?大伯亦然。

38年入党的大伯,其经历更加九曲回肠,这样的人生遭际和爱情故事,原本只存在于文人闲来无事漏夜杜撰的传奇之中。无论是他的党籍,还是他心系终身的女人,都因一个人的几句话就全然断送了。而这两者所断送的,是大伯后半生的家庭、事业以及由此而及的一切。而这个人,在大伯溘然而逝时依然身处高位颐指气使,对他来说,提着脑袋干地下党没问题,而为了爱情,却可以将人格降到尘埃里去。人性就这么复杂,抑或爱情比主义、信仰更深刻?大伯的一生,就这样走向寂静、走向落寞,留给后人的,除了不解,就是顿足痛惜。

与野夫足够炫目的前辈相比,我更喜欢野夫笔下的同辈。

《幽人苏家桥》和《烈士王七婆》,两个江湖中人,一个隐于市井,一个糊弄市井,各有各的精彩。一个是勘破红尘而出世,一个是勘破红尘而入世;出世的还常为当局执笔杆,入世的却玩弄官商于股掌。迥异的外表下,隐约可见的是尚武又尚诗的相同质地,这大概是他们同为野夫生死之交的共同属性?

有人生如此,有朋友如斯,一生何求。野夫之所以走上写作之路,缘于他有如斯的前辈、有如此的朋辈?还是因为有了作家野夫,他的前辈方显绚烂多姿,他的朋辈方显英雄本色?

喜欢野夫的作品,不单因为人物波谲云诡特立独行,还因为文字足够“筋道”,虽是时尚话语,却蕴含古韵古风。写故友,“我与老李订交忘年,情在师友之间。临歧在即,我委婉相邀他合个影,以慰落月屋梁之思。……他是一个真正的过客,游龙一现,翩然又水逝云飞了。”写忘年交瞎子哥,“人一辈子,相随心转,如水在河,岸宽则波平,岸窄则流激,没一定的。”写畸人刘镇西,“畸人,是伟大的庄子为汉语贡献的一个名词”,“他是那种绝不屈服和畏惧的人,还是悲风扑面地走向了衙门”,“他的工具箱里永远放着《楚辞》。那些异乡的青灯雨夜,屈子的骚赋一直伴随着他的自我放逐。”

在人物的描摹与事件的交代之中,又不乏深沉反思。“他就这样在离乱时代中沉默成长,随时目睹着父母的交相攻伐,以及不断改头换面的官场政治对双亲的轮番迫害。他无法鉴别长辈立场的是非,却渐渐看清社会的善恶。”“全国各地的‘文革’之火并非文盲引起,主要的‘纵火犯’都是书生,……整个知识群体的道义缺失,客观上默许和纵容了暴政的为所欲为。他们为此付出了血腥代价,在当时尚未能完全唤起良知和胆识。历史普遍地作弄了那些深怀使命的人们,我们似乎永远处于一个玩笑的时代。”

读他的文字,简朴而具力道,“单位上横来直去,眼珠里青少白多”,寥寥几笔,人物性格跃然纸上。间或插入的诗赋词阙,力道与韵味具足,“留得故园三分地,俟功名料理归田后。我与汝,再相守。”“我大儿执黑/小儿执白/我左手下黑右手提白/我父子三人奔走于黑白两道/力图走上正道……”《围棋》一诗写的何止是围棋。

在我看来,作家无关乎故事,杜撰故事的是讲古者。作家,是文字高手,能够玩转文字者,方配称为作家。如果说,文字是作家手中之利器,那么,思想就是其内核。以独具韵味的文字,捕捉深邃的思想内核,你不想成为作家,都难。

初读有感,遂敲键盘草就此文。还将继续读野夫。

第三篇:《乡关何处》读书心得

故乡的半边天

--《乡关何处》读后感

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六遍了,但我依然相信:我一直都是在浅读,野夫心中真正的世界我还无法深深的体会和理解。他心中的故人故乡故事所夹杂的酸楚的滋味,似乎任何人都无法体会,这是一种境界,但文字在感情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的时候,野夫却给我们上了一堂思乡回忆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字课。

在他的回忆中,除了幽人苏家桥有点比较好的结局之外,其他人都是在患难痛苦中结束生命的旅程。故事的伤痛和悲凉写满在灰白的字上,那段段无法抹去的布满伤疤和回忆跃然在浅浅的文字上。他似乎在向世人宣示:我的回忆都是悲桑的,我的生活都写满悲剧。。其实不然。。。

“她艰难的一跃轰然划破默默的秋江,那惨烈的涟漪却至今荡漾在我的心头。”这是野夫对江上母亲最真实的回忆。母亲的这段文字我也阅读不止七次。母亲的故事在野夫世界中总是那么的沉重。至今仍暴尸于那一片月光下的母亲,是儿子心中最痛处。刚烈决绝,柔肠寸断的母亲选择依然投向无尽的长江,选择让自己的后代无法找到她。江面的涟漪是母亲的微笑,她在另外一个世界活得很灿烂。

外婆是野夫人生总最重要的人。她是野夫儿时的母亲,一个悲情的老人却要给予童年的他母亲无法给他的母爱。她似乎终身守寡,最后为背叛自己和家人的外祖父扶柩理丧的也是她;她两次出山,为的都是为了“我”,她无数次的拯救了这个家,却无数次的请求归隐老家。一生悲壮,却无法承受岁月和社会的洗刷;心地善良,却难以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一切。但她,谱写了一篇篇善良凯歌,她是我们的心灵榜样。

野夫和故友如波的故事更是给我落下无法退却的印记。70年代的大学时代,各种各样的人才,那时的天空似乎都是灰色的,时代所雕刻的印迹都是他们为生活和未来布满的荆棘。社会总是那么的残酷,美好的生活只能存在理想中。如波的个性无疑是那个社会一个特出的代表,为了生活,28岁的高龄踏上大学的道路,放荡已经无法形容他的世界了。社会的真实无数次地把他压得气喘呼呼。他太个性,却只能遭来被人的冷漠和歧视,他不怕压迫,一次次毅然地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们太需要这种生活的态度了。潇洒自由奔放。

太多的故事了,我也无法都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那种情感。我想,留点空白或许对回忆真实的写照。

王七婆诗歌的每个字都生硬磕牙,翻阅之间隐然如刀枪迸鸣,是一种荒野奔命和绝谷斗杀的惊骇之声。

刘镇西的悲凉的人生和对社会的热血有着怎样的痛和恨,在他中年的黑暗里,是怎样地渴望生命的光明。

苏家桥的归隐人生,真实的性格,无不都是我们作为学者和读者所期盼的人生。

。。。

出山二十年载,上半截心脑埋在故土,下半截身子飘荡在异乡。我们没有他们的阅历,我们没有悲苦的深刻的童年。但,我们童年的额点点滴滴,故乡的花花绿绿,无不在我们失落和绝望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故乡不一定最美,但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闪的那颗星。故人不一定最富有,但没有他们就没有纯洁的童年和故事。

故事不一定最精彩,但发生在我们成为最真实的思念也只有它。“窗外是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我在生活,我还将生活下去”

试着生活的道路走成拖鞋,很痛,不过很真实。

曾经的曾经,都是过去。文字的记载,都是历史。

但,沉在我们心中的那份情感和感觉,任何文字和表达都承载不了。

但愿那份回忆能唤起现实的我们想哭的思考。

希望故乡的半边天都是蓝色的。

但愿故乡另外的半边天都是我们的甜甜的记忆。

第四篇:读《乡关何处》有感

读《乡关何处》有感

凡人处世,总难逃名缰利锁。雅人利欲易退,然则名心实难消磨无痕 ————题记

读《乡关何处》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此书作者是野夫,本名郑世平,1986年插班考进武汉大学中文系,198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政治处工作。1990年以泄露国家机密罪获刑六年。1995年减刑出狱。服刑期间,妻离子散,父亲癌症去世;出狱之后,母亲投江自杀,尸骨无存。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北京创办图书公司,成为全国民营书业十大策划人。2009年6月成为香港《亚洲周刊》封面人物并被连续报道两次,2006年获“第三代诗人回顾展”之“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他有着一段传奇而坎坷的人生!(详见《是非恩仇20年》)

最初接触到野夫是因为他写的一篇散文《记忆中的花园》,当时读完后认为作者若没有亲身的经历,文章是不会写的那么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然后我就开始关注野夫了,到网上查找他的资料,了借他的生平,读他的文章,关注他的动态。再然后就成为了他的一位粉丝。近日购得《故乡何处》,断断续续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看完之后心情很低落,我一般看的书籍大都情感色彩比较浓烈,这大概与本人性格有关系。我不得不说书中写的故事真的太感染人了,是那种读完后再回味的时候依旧悲从中来。该书是野夫用他的血与泪创作而成!此书写了他的外婆、大伯、母亲、挚友等的故事。

“这是一篇萦怀于心而又一直不敢动笔的文章。是心中绷得太紧以至于怕轻轻一抚就砉然断裂的弦丝。却又恍若巨石在喉,耿耿于无数个不眠之夜,在黑暗中撕心裂肺,似乎只需默默一念,便足以砸碎我寄命尘世这一点点虚妄的自足。又是江 南飞霜的时节了,秋水生凉,寒气渐沉。整整十年了,身寄北国的我仍是不敢重回那一段冰冷的水域,不敢也不欲去想象我投江 失踪的母亲,至今仍暴尸于哪一片月光下……”这是文章开头的部分,还没有读完全书,我就感受到了野夫发自内心的悲伤、愧疚、和恨!

不知道谁说过“人最痛苦的莫过于梦醒之后无路可走。于我,则常是中宵酒醒之后,无路可走而深陷回忆,牵出无数往事的余痛”。野夫就是这样,读野夫的文章常常感到一股江湖的气息,他所结交的朋友几乎都为侠义之士,自己入狱也因为“义”。它们的身上有着魏晋时期文人的“狂”。刘镇西、郑家桥、李如波、王七婆……都是那个时代的奇才,但他们和野夫一样有着一股侠气,刘镇西在文革时候敢说“真话”,获刑7年,无所畏惧。郑家桥淡薄名利,潇洒自由,与世无争。李如波孤芳自赏,不随波逐流,坚决不与时代妥协,遗憾终身。王七婆在生意场上大起大落,妻离子散,最终寻找到灵魂寄托,安心于文学创作。

大伯与王冰松的爱情因为当年的一念之差而抱憾终身,当两个白发翩翩的老人跨越时空见面的那一刻,无语凝噎。相视一阵苦笑。无奈物是人非!

“我”的母亲在出狱不久,投江自杀。尸骨无存。多么倔强的一位老人,在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不公、丧夫后,她已看淡了一切,她去追寻她的母亲、丈夫、国民党的父亲、祖父。也许活着对于她来说已经是这一种磨难。野夫对于他的故乡、故人、故事是深情的,是无法割舍的。最为重要的是无论我们身处何处,对于故乡的情感永不能忘却。

因为魂牵梦绕的故乡里,有故“人”还有故“事”!

第五篇:乡关何处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的作者笔名野夫,他是一个个子中等,岁数中年,相貌中平,举止介乎文人、工人之间。整本书主要分为十一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讲述了一个作者生命中重要的人物,及带给他的影响,就在人物穿插之中,能感受到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第一部分江上的母亲,这是她内心不想触及的地方,从他母亲坚决的性格,不畏生活困苦,丈夫远门在外,她独自抚养着姐姐们和最小的野夫,为了给野夫治病,也低下身哀婉乞求,母亲的窘迫和尴尬都深深的印在了野夫的心里,母亲寻父,得来的却是父亲已经重娶,她无法去惩罚他,便在精神上去满足一种虚构的报复——改名换姓。等到野夫步入了正轨,母亲怕拖累儿女,一去无迹,再也找不到了。

第二章是关于外婆的回忆点滴。她是野夫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因为外婆的存在,让野夫在四岁以前仿佛就已经享尽了一生的幸福。外婆为人善良,赢得了一街人的尊重,无论老少都以婆婆这样称呼她。外婆一生也过得很清苦,而野夫对她的亲情也胜过父母。当外婆走后,野夫还是会从一些异乡残梦中哭醒。作者认为未见好人有好命,这几乎是这世界的潜规则。这些好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承担磨难的;他们像一粒糖抛进大海,永远无法改变那深重的苦涩。

第三、四章都是叙述在那**的年代大伯和幺叔的革命情。大伯是躺在四块黑铁般的词语之间——一头是命运与革命,一头是组织和爱情,他们的冰冷凝重更加显出大伯蜷曲一生的微弱。他经历了革命失败,遭到过流亡。但在这样的乱世之下,他遇到了佳人,她们压抑着情愫,谁知更大的乱离正在等待着他。这样的读书人,经历了风吹雨打,也只剩下那苦涩的心灵了。幺叔原先家境富裕,不管世态如何,一直保持着一点读书人的底色,在作者看来,虽然他的话似懂非懂,但许多都潜移默化的熏陶了他。人老,伴着消逝的古老街景,必将风化在历史硬币的书缝中。

后面的几章都是野夫对故人的种种回忆。有在荒凉田野守望大水井的仇老汉、命运多舛的瞎子哥、故乡莫逆之交畸人刘镇西,别具特色的幽人苏家桥、豪侠烈士王七婆。他们有的独自在深山,与时俱进地冷眼旁观着这个喧嚷畸形的盛世,独享着自己的不屑。

在这本书里,有很多人都是远离家乡,对他们来说,是必须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这样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的更远。而作者,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读完了这本书,看到了个体的悲伤,时代的厄运,野夫用他的文字来扮演魔鬼,发出凌厉和另类的光。我不觉得他在写作,他是在和我说话,也是独自沉吟。那独立之姿,清正之气,令我心生庄严。

下载《乡关何处》读书感(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关何处》读书感(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关何处读后感1000字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如果不是读了野夫的《乡关何处》,我想我永远也无法体会到这首诗的含义,准确地说,我无法体会到“江湖”这两个字的含义。书的开篇以悲凉的笔......

    读《乡关何处》随笔(推荐阅读)

    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卧,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

    2015山西中考满分作文乡关何处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5山西中考满分作文:乡关何处“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分数占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同学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作文范文是提高......

    余光中离世,乡关何处寄乡愁

    余光中离世 乡关何处寄乡愁 作者:封寿炎 12月14日,著名诗人、文学家余光中先生在台湾病逝。消息传出,华语文化圈里,人们追悼、纪念。 一首《乡愁》,使余光中的名字传遍华语文化圈......

    读《乡关何处》有感:离殇

    离 殇——读《乡关何处》有感八(6)班 武文骢日暮里尽染了离殇,江如旧,人空瘦。——题记送离、告别、感伤,这是离殇。夜未央,灯初上,雨打得落花伶仃,曾经的岁月,都成了泛黄的胶卷,生命......

    读书记42-《乡关何处故乡故事故人》

    读书记42-《乡关何处:故乡、故事、故人》 教师节,蒙学校厚爱,多有醉意。早睡,半夜热醒,再难入眠。拿起手机,看野夫文。文中奇人,有魏晋风骨。 《烈士王七婆》,曾是仗剑诗人,一生行走......

    2015年山西中考满分作文赏析:乡关何处

    2015年山西中考满分作文赏析:乡关何处 【真题】 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连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

    读野夫的散文集《乡关何处》(五篇范文)

    读野夫的散文集《乡关何处》 书的封面上写着,“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