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家港步行街商业分析
张家港步行街商业分析
步行街可以说是张家港的窗口,作为率先引入步行街这个概念的县级城市,对于它的发展和规划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张家港的步行街是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商业街。它西边临张家港的交通要塞长安中路,东边为河西路,步行街全长600米,占据了张家港的市中心核心位置,交通四通八达。可以说步行街是张家港发展最为成功的商业圈,对周边辐射也很广。每到双休或者节假日许多人都会结伴或者一家人一起前来购物休闲,不仅是市区的人还有很多从临近市区的镇上前来的人。
步行街有四个综合的百货商场,商业大厦,国际购物中心,第一人民商场和凯利百货。最近几年商业大厦,国购和第一人民商场的档次都有所提升进驻了一些二线的品牌,而且越来越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凯利百货算是档次相对于其他三个更高一些的,里面都是一线二线的品牌。除了百货以外,步行街两边还有各式类型的服饰专卖店,商铺和卖场。步行街面向的全市各种档次的消费者,因此不管是打工的人还是公司白领或者老板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物品。
步行街不仅是购物的理想场所也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街中间地段有世纪天华电影院,零点KTV还有新华书店。在餐饮上,步行街的两边和中段各有一个KFC,其他还包括必胜客,水天堂,味千拉面,巴西烤肉还有各种饮品小吃站,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现在步行街的南边开发出了一个王府广场,晚上大家出来散步更为步行街聚集了人气。北面是西街,西街也有很多专卖店,同时也有美发沙龙,宾馆,银行,美容院等,这样可以形成互利而又互补的效应。
步行街上满足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购物消费需求,在规划设计上也十分讲究人性化以及美感。街中设有观赏性的喷泉和生活为十足的雕塑,街的中央是以花坛来分开两边的人流,这样既美观又实用。而且街上还人性化的设有供大家休息的座椅,座椅设在树荫下夏天可以遮阳冬天可以挡风。
步行街的成功除了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它有适合且优秀的物业管理。步行街对于商铺的物业管理理念为“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统一管理的理念在于统一招商管理、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监督、统一物管。“统一招商管理”要求招商的品牌审核管理和完善的租约管理。“统一的营销管理”这样可以维护和提高经营者的共同利益。“统一的服务监督”有助于经营者间的协调和合作。“统一的物业管理”这保证了建筑空间的维护和保养。另外治安管理也十分重要,商铺的安全保卫工作包括治安防盗、防范突法事件、监控中心管理、车辆管理、停车场管理等。在这一点上步行街做的比较到位。
以上分析的是步行街的成功之处,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第一,步行街缺乏更多时尚业态,多数原因在于租金过高昂,产租能力不高。第二,凯丽百货,商业大厦等高档百货经营日趋成熟,以至于奔区域内高档商品经营将受到更大冲击。第三,因为步行街的规模有限,导致了部分强势业态无法进驻。第五,步行街周围还没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专门停车场,这样会限制一些距离较远的消费者前来。
总体来说步行街随着张家港的发展还需要与时俱进和不断地调整。虽然随着城市发展的从中心向城西和城东发展,但是步行街的商圈地位依然是牢固的。
第二篇: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浅析
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浅析
发布时间:2013-04-23 作者:刘阳 来源:万达商业规划院总工办
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源于欧洲,1922年德国埃森市针对中世纪形成的商业街空间狭小、交通混乱状况,在“林贝克”大街禁止机动车通行,1930年建为林荫大街后发展商业获得成功,成为现代步行街的雏形。在60年代以后,欧美许多国家面临着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混乱,空气质量下降,环境污染,步行者安全无保障,中心区受到郊外购物中心的竞争,商业功能衰落,吸引力下降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模仿着早期欧洲步行街的建设,以此来恢复城市中心区的繁荣以及解决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于是各国掀起了建设步行街区的高潮,如德国的科隆、意大利的米兰、法国的巴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美国的旧金山、澳大利亚的阿德雷得等城市都建设了亲切宜人的步行街。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现代商业步行街。从世纪之交至今,我国许多城市开始出现规划和建设商业步行街的高潮,商业步行街成为城市建设和形象提升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商业步行街?商业步行街就是由众多商店、餐饮店、服务店按一定比例共同组成,沿街道平面排列的商业地产形式,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商业步行街以其多变的商业业态、灵活的空间布局、独特的消费感受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商业地产界的青睐。成功的商业步行街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成为带动周边产业繁荣的催化剂,甚至成为展现当地商业文化的城市名片。
商业步行街的本质是室内商业活动沿店铺的街道空间向室外的延伸。而由此决定了商业步行街设计的核心就是为商业活动中的人服务,创造令人愉悦的购物空间与界面。使商业步行街不仅仅是单纯的行走购物空间,人们在其中流连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和休闲。
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有如下要素:
客户定位:客户群定位是决定商业街规模、形态和风格的重要设计依据。对客户的社会阶层、购物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分析是商业街设计的基础。为中低端客户服务的商业街侧重一站式消费体验,规模较大,入口处往往配置大型购物中心,街道网络比较复杂,街道尺度较大,利于人流集散;为高端客户服务的商业街人流较少,街道简洁、空间灵活、尺度亲和。
商业业态:商业业态的构成、比例分布是商业街设计的基础。处理好商业、餐饮、娱乐等业态的档次和相互关系决定了和商业街日后的发展趋势。一般消费档次越高、休闲氛围越浓的商业街餐饮、娱乐休闲所占的比重越高。
商业主题:商业步行街要有主题性,商业主题要和客户定位和商业业态相符合,和人流能够有很好的互动,让消费人群能够参与,即所谓的体验式消费。无论是三里屯VILLAGE的动感时尚,SOLANA蓝色港湾的北美格调,或是朝外SOHO的胡同情结,成都锦里的巴蜀文化,都有以文化为包装的商业主题。这种主题有时是直截了当的甚至是夸张放大的,有时又可以是婉转含蓄的或是温馨宁静的,好的商业主题使步行街有了自己的灵魂,形成步行街鲜明的特色。
建筑造型: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自然形成的传统商业街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不同时期建造,风格迥异的铺面杂拼在一起,形成多元而统一的效果。新设计的商业街往往因人为的统一而流于单调乏味。为追求传统商业街的意境,设计师应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的店铺共生的效果。不同风格的建筑单元拼在一起使人联想起小镇风情。即便是同样设计的不同单元,也通过材质、颜色的变化,加强外观差异化。商业街的魅力就在于繁杂多样立面形态的共生。这也是商业街与大型百货商厦的区别。
江阴万达广场室外步行街设计意向
商业街建筑与其它建筑外观的重要不同是店家需要根据自身商业的性质特点,二次装修店铺外观。建筑的外观设计仅仅是一个基础平台。店家最起码需要安装招牌,有些连锁店还需要改为特定的颜色、样式。而招牌、广告、灯箱等室外饰物往往成为建筑外观中最惹眼的元素。失控的第二次外装可能会同原建筑设计立意冲突,甚至破坏建筑空间的效果。所以成熟的商铺外观设计应考虑预留店名、招牌、广告和其它饰物的位置。
丹东万达广场室外步行街立面设计方案
蚌埠万达广场室外步行街立面设计方案
为突出人情味,商业街表面构件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软性面材,例如蓬布遮阳、竹木材料外装、悬挂的旗帜和其它织物招牌等饰件。这一趋势使得建筑立面设计更趋近装饰设计、也要求设计师不能停留在建筑设计深度上,必须以装饰的精度来对待商业街立面设计。
成都金牛万达广场室外步行街实景照片
标识、景观、美陈:商业街室外空间与气氛的形成,除了决定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还取决于标识、景观、美陈等元素的运用。优秀的标识设计能大大提升商业街的品牌效应和文化内涵,强化客户的视觉感受和行为体验。与商业街所要表现的主题相辅相成。同时,标识还能将功能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加顾客的愉悦感。这些元素是商业街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若想使这一界面更具亲和力,就需要从景观、小品的角度深化商业街的设计。
成都金牛万达广场室外步行街实景照片
成都金牛万达广场室外步行街实景照片
结语: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不应是简单满足规模、流量、流程等技术指标,还应重视它所给人的心理感受。形成舒适、活跃而有新意的视觉与空间效果,创造出步行街的环境艺术个性,在其设计中,应从步行街各组成要素的特性和功能出发,考虑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特色,体现对“人”的关怀,实现良好的交通体系,展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塑造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把城市“名片”和“客厅”更好地展现给市民和游客。
第三篇:商业步行街调查问卷范文
邯郸市稽山新天地满意度调查问卷
尊敬的xx先生、女士:
您好!为了了解稽山新天地商业步行街使用状况,我们作为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的学生进行此次调查。非常感谢您能够参加,并提供您的看法与意见,本调查不记名,请放心填写。能倾听您的意见,我们感到十分荣幸。谢谢!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龄
□24岁以下□24~45岁□46~64岁□65岁以上
3.您是通过什么交通方式来稽山新天地的?
□步行□ 公交□自行车□出租车□开车
4.您对步行街内的商品满意吗?(满意请看第6题其他回答请看5题)□满意□还行□一般□不满意
5.您对步行街内商品不满意的理由是?(可多选)
□品种不齐全□价格昂贵□服务质量差□商品质量差□商店分布不合理
6.您最喜欢龙湖稽山新天地的什么?
□美食□服装□娱乐休闲场所(KTV等)□环境好,可以放松
7.您认为步行街内的休息设施如何?
□挺好□可以休息的地方太少了□太脏了,没人清理□设置的位置让人不舒服
8.您是喜欢大型的综合楼(康德、新世纪),还是喜欢街道式的购物环境。□综合楼□街道式的9.您的月收入
□1000及以下□1000~3000□3000~5000□5000以上
10.您对步行街有什么改进的意见吗?
该问卷的资料只用于学术调查,非常谢谢您的配合!
调查单位: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
第四篇: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教案..
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
1、概述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商业网络不断地汇集,形成城市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集中消费的商业街区,它聚集了城市生活中主要生态方式,即衣、食、住、行、看、玩等为一体化、多功能的商业服务区域。由于这个区域内人的密度很大、人货进出流量相对较大,商业摊位、铺面鳞次栉比,造成交通拥堵不畅已是平常现象,因此,城市商业集中的区域对于交通的组织,便成为一个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城市主要的商业街区,解决安全隐患,便于游人观光、购物,休闲娱乐,避免人车混流,最为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分片区营建商业步行街,这几乎成为世界上所有城市商业中心街区代表性做法。商业步行街的形成使得人车拥挤的交通状况得到缓解,将原有的车行道路改变成步行空地,并由此获得更多可利用的空间,供游人驻足观赏、休闲散步、消费购物等活动,带动城市经济更加繁荣。
随着大量的商业步行街区在不同城市兴建,街区的业态功能与形式也随之而不断更新与完善,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购物或就餐,而是希望在这个繁华的闹市中体会到城市生活的丰富,满足他们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好奇心等多元化的要求。于是各个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的、代表城市本土特征的商业步行街不断涌现Ⅱ它不仅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城市形象的改变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商业步行街在城市环境中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景观风景。
商业步行街的营建是地域经济发展与城市街区改造相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利用城市中极为有限的车道改造而形成的场地,缓解了不断膨胀的城市与不断增加的人群对活动空地的需求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在探索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对于城市形象、城市文脉,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上,寻求适合于本土人文特征、传统习俗特性以及地理气候条件的发展新路,因为它最具社会影响力和各受关注。商业步行街的营建不同于普通的场地景观建设,通常是由当地政府根据城市宏观发展规划要求进行选址立项,由政府的职能部门负责项目招商与宣传,并监督执行拆迁、兴建、协调、改造、保护等具体工作。由此可见商业步行街从立项到建设,都是由政府主导或参与的市政项目,它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由于其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几乎成为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和名片,因 此,商业步行街的业态设置和街区形象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使其更具功能作用、更具观赏价值、更具地域人文特征、更显城市生活丰富的内容,将在以下关于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所展开的多方面设计程序与要素中进行探讨。
2、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
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是指对街道、建筑立面、各种商业店面、摊位、绿化植物、灯箱招牌、公共设施、公共艺术品、水景等视觉景象进行形式处理和功能优化,使之形成具有良好观赏效果与多种功能作用的街区风景。它包括街道地面铺装、建筑立面形态与色彩、各种商业店面形象,固定或移动的摊点形式、绿化方式和植物选种、广告路牌的控制要求、各种公共设施的形象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水景观设计以及市政要求与景观环境相配套的管网设计等要素组成。商业步行街的兴建必须根据建设环境内的区域经济条件、交通条件、消费状况、人居数量、人文背景、传统习俗、文脉遗址等基本因素,来决定其建设的规模和街区的形式风格。
2.1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分类
在我国的中大型城市环境中,商业步行街的类别、规模、形式各有不同,这取决于不同城市的各种不同条件与需求因素。就街区格局的类别而言有开敞式、封闭式和半街式;从规模分类,有单街型和多街型组成的街区型;从城市地理状况分类,有平地街区、坡地街区、夹河街区、滨江街区、环湖街区等;从街区形式风貌上分类,有传统历史街区、现代商业街区、民俗风情街区、主题观光休闲街区等。这些不同的商业步行街区由于其规模、内容、功能、形式以及针对的消费群体各不相同,因此街区景观环境设计所侧重的方向也各不相同,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街区景观。
2.2不同类型商业步行街区特征
经营与观光虽没有直接的关系,却在这个特殊的街区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当代商业步行街的功能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购物概念,而上升到满足城市生活多元化需求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层面上,它将从多个角度折射出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经济,文化、历史、习俗和市政措施等多方面的现状,几乎成为一个城市社会人居与生活方式的缩影,为此,商业步行街区景观建设就成为彰显 2 城市特征,表达经济繁荣,体现人文风俗,标榜城市个性的重要手段,并在相互的比较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以下对各个类型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特征作概括性的介绍:
一、开敞式
开敞式商业步行街区是指主街步行道上交通路口节点较多,各路口连接其他道路,只在进入步行道口处设置活动挡车设施。这类街区人流出入相对分散,进出便捷,不易造成行进拥堵,是许多城市街区改造所采用的方法。
二、封闭式
封闭式商业步行街区是指步道两旁由建筑和商铺封闭形成,人流、货流出入口较少,通常在街道的前后两端,高峰时易出现行进不畅,造成拥堵。但商业环境相对集中,聚旺盛的人气利于经营,易于管理,街区景观形式便于统一。这类商业步行街,往往是在传统街区的基础上进行维修、改造、扩建而形成,街区整体风貌和格局仍延续历史痕迹,使之成为彰显城市历史文脉的风景。
三、半街式
半街式商业步行街是指街区在特殊的地貌环境下,形成的一路一边房的格局,这类街区通常形成于滨江或滨湖的场地环境中,伴水而居、逐水而行,既有开阔的视野、优美的环境,又有较为宽裕的岸畔空地,并可利用水路条件解决部分货物运输和休闲游完的作用。半街式街区是中国南方城市中常见的一种传统街区形式,也是有水运集散码头逐渐演变成繁华的传统商业街区的典型形式。
四、平地街区
平地街区是平原城市典型的街区形式,它具有交通便捷、路口节点较多、流向畅达、不受特殊地形限制的优势,是常见的步行街区的格局,有开敞式街区共同的特征。
五、坡地街区
坡地街区因地形而形成,是指山地城市典型的街区形式,由于地形的局限,街区道路起伏蜿蜒变化有趣,路旁建筑因山势变化而变化,具有封闭式和半街式街区形式的特征。
六、单街型
单街型是指街区单街道路形成,单街型受地域经济条件和地形条件制约而 3 成,传统的商业场镇通常是单街形式,它具有购物、观光流向单纯,不受其他环境影响,聚集经营氛围等优势,是商业步行街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
七、多街型
多街型一般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大型城市集中的商业区内产生,它是由多条不同经营业态的商街组成的繁华区域,具有经营内容丰富、街道之间交通便达、区域面积较大、市政建设完善、人流量大等特征,通常各个街道的终点流向是环境中最重要的街区广场,广场成为整个街区的人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由于业态内容丰富,街区景观形式也呈多样化,是城市中活动人口密度最大、最聚人气的地方。
八、夹河街区
夹河街区是一种特殊的街区形式,指街道与建筑是沿河道两岸修建,河上由小桥连接两岸街道相互沟通,河道既是交通运输的要道,又是特殊的街区景观。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河道密布,有许多城市的商业街区都是沿河而建,极大地便捷了当地的商贸活动。因为受河道分布的限制,这类街区通常是单街型,是水路和陆路两用的街区形式。
九、滨江与环湖街区
滨江与环湖街区是指步道与商铺沿江或沿湖而建,在使用功能上与夹河街区有相同的作用,但在街区格局上有所不同。由于江面与湖面较宽,两岸距离较远,不易形成统一街区,通常是半街型街区格局。滨江与环湖街区的街道受地形环境的影响而形成蜿蜒起伏的变化,并在缓坡地段可建宽敞的活动空地,具有良好的功能作用和景观价值。
十、传统历史街区
传统历史街区是历史古城多年传承下来的街区形态,商街历经数代的繁荣,在城市中有着久远的历史影响和文脉传承,是一个城市的人文象征与形象代表,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宝贵遗产,现在许多城市的商业步行街仍然承袭传统历史街区的遗址,经维修和改造形成适合现代城市生活与商业经营需要的街区形式。这类街区不仅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浓郁的商业氛围,同时具有丰富的景观作用。
十一、现代商业街区
现代商业街区是城市不断发展的产物,城市的规模不断增大,传统的商街已 4 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与城市人口膨胀的需要,旧的郊区不断地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当新城人口增长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新的商业街区就会随之而产生,它往往是与新城区的规划同时进行。现代商业步行街区通常是新建的,它具有便捷、宽阔的街道,大规模的商场,繁多的店铺、高大的建筑,符合城市社区生活多方面要求的完善的配套设施等特征。现代商业步行街区的建设是根据城市或社区规模与经济条件而定,有单街与多街等类型。
十二、民俗风情街区
民俗风情街区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习俗的城市在建设商业步行街区中,为突出当地或异地民间、民俗、民族的特征与特有的人文风貌,吸引观光游客,促进商业繁荣所采用的建设形式。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是现代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必建的商业步行街区。
十三、主题观光休闲街区
主题观光休闲街区是现代城市生活中烩炙人口的环境,它通常以吸引人们的特色经营为主题,并以特别的街区景观形式与商业内容吸引众多消费者。如北京的“后海酒吧一条街”,重庆的 “八一路好吃街”等。主题观光休闲街区的建设常与大众消费、文化和社会时尚结合。
3、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内容
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业步行街区的视觉形式越加成为促进地区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因此,商街中的各种可视物象都需要经过视觉化的设计,形成商业街区景观总体形式的组成部分,使之既符合步行商街的功能要求又能满足大众视觉审美需要。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从整体到细节都必须经历周密、深入的思考,使街区景观从形式到观察视角都能充分地体现良好的设计作用。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大体分为六个部分:街区整体景观规划设计;步行街区道路及空地环境平面景观设计;店面形象及建筑立面部分改造设计;商街环境中公共景观艺术品与造景设计;商街功能设施的形式设计;街区环境的绿化配景设计等。3.1街区整体规划设计
街区整体景观规划设计是产生街区景观整体形式的主要思路,它必须根据街 5 区环境规模、街道的长度、商业特征、容量、地形情况、建筑特征、人流与物流的流量,与周边街区的交通控制关系,以及出入口处的停车场地等重要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梳理出已形成的街区环境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良因素,确定景观设计的优先内容,进行整体景观规划设计。商业步行街的长度不宜过大和过宽,从购物逛街的活动习惯上分析,大量的商业人流往往只集中在步行适宜的路段或主要商业区域,其余部分则被冷落。建立商业步行街的资金投入较大,在我国近年来的城市建设中已不乏有超过1至2km长度的步行街区,投入有超过1亿甚至数亿元人民币的,但其结果却不理想,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合理的建设与控制是形成繁荣和美观步行街区的有效方法。例如,日本的商业步行街长度控制在平均540m,美国670m,欧洲稍长为820m。步行街整体景观规划设计一般在三种条件下进行:新建街区;城市街区改造;传统历史街区改造。
一、新建街区
新建街区是指在新城区建设规划中既定建设的新商业步行街区,此类街区一般在大规模的城市扩建中形成,新建商业步行街整体景观设计往往在新城区修建性详规完成后,就着手开始。它将结合建设规模、道路、建筑、管网设施、场地情况等基础建设内容与要求同步进行,使环境、道路、建筑、配套设施等重要的街区要素与景观物象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视觉形式。并对步行街区的功能,形式、规模、街道长度、建筑高度、场地关系、视觉关系、流向关系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商业步行街的宽度一般控制在12m至20m,长度为300m至600m最适宜,人持物步行200m至350m便有疲惫感,即使在遮蔽雨雪、阳光的环境中,步行街的长度也不宜超过750m,过长的步行街容易造成购物者的疲劳;过宽的街面又使购物者疲于两边奔走,难于比较选择;新建街道两旁的建筑一般在两层以下为宜,主要商业区域的建筑可到3至4层,一方面是方便游人购物,另一方面是营造良好的街区环境与人的尺度和视觉关系,避免高大建筑所形成的视觉压迫感。只有将商业步行街区的各种功能与景观形式完美地结合,才能有效地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带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
二、城市街区改造
城市街区改造是因城市的发展需要,将旧城街区改造为商业步行街区,整体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已形成的现状条件和改造要求进行改良设计,对道路、建筑、6 公共设施、管网设施、场地情况等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梳理,找出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形成整体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制定优先设计计划,开展整体景观设计方案工作。工作内容应主要针对路面人流交通组织,对先天条件不足的建筑进行拆除、重建、改建、整理空地、设置步行街区配套公共设施,添置绿化与公共艺术景观,对建筑立面和各种商业店面以及路牌、灯箱、广告视觉景物制订控制性要求,根据环境场地条件划分发布区域和立面位置。对移动式摊位、露天经营场所拟订统—的形式要求,并划分路段限制经营区域。对于店面,橱窗等经营展示立面,应提出对内容和形象的规范性控制要求,避免乱搭、乱建造成视觉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三、传统历史街区改造
传统历史街区改造是在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中所呈现的对传统街区进行保护性利用的改良做法,历史街区在城市不断的发展建设中已几近消失,使得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丧失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文脉的传承,这是一个城市最大的遗憾,为有效地保护传统历史街区,并使之有益于今天的社会发展,利用已有街区的形态和农耕时代所特有的街道与建筑尺度,进行适合城市特殊的商贸、旅游、餐饮等业态经营的商业步行街区建设。此类街区的开发,在国内的许多城市中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活跃区域经济、促进城市旅游发展、加强城市人文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传统历史街区的整体景观规划设计,应从街区遗存现状和传统文化形式的调研入手,收集街区相关的地域文脉资料,分析、筛选现状中的先天优势与不足,对街道、建筑、场地,碑阙、牌坊等物象进行详细的调查、勘测,拟订出保护、维护、整修、扩建、拆除目录和计划,并结合业态控制经营内容和街区风貌,形成整体设计思想,以指导下一步深入设计。由于传统历史街区的格局,已成为主要利用的价值景观,因此,改造设计不宜对街区原貌进行大规模改建,同时对环境内有重要文物价值的构筑物应加以重点保护、修缮。在道路、建筑、公共设施、管网设施、店面、摊位以及景观营建方面应制订保护性、控制性建设条例和建设形式要求,景观设计形式应以街区风格为主调,可分路段制定店面、橱窗、广告的形式要求,避免破坏性建设,扰乱整体街区的景观风貌。
3.2步行街、道路及场地平面设计
步行街区道路平面及场地平面景观是街区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道路、空地广场、路沿、排水口、供水口、盲道等平面物象的铺砌与设置。而形成铺砌与设置形式的要求包括;材料规格、质地、色彩、工艺方式、形态和铺砌模数等方面,以形成良好的地面视觉形式、舒适的步行感觉与安全行走保障。地平面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解决环境的审美问题,同时需要解决关于步行行为和交通关系等诸多相关问题,一般城市步行街在地平面的设计上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道路与场地的竖向关系
根据街区环境地形变化所形成的竖向关系,地面铺装应考虑材料规格、表面肌理、防滑性与耐久性,了解场地积水情况,考虑材料的渗水性、耐腐性、铺装方式、给排水口或排水沟的设置,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采取相应的防滑措施,避免道路和场地积水,造成游人行进障碍和步行安全。
二、地铺模数与表面处理
铺装模数是指在铺地时采用相同或不同规格的材料拼合成的地面肌理、色彩和图案。在场地地面铺装时,往往为追求地面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容易出现砖石铺砌高低不平、留缝过大、使用材料表面过于光洁等问题。一般对地面平整铺装情况下,砖石之间高低相差不得大于3mm。对于铺砌大理石或花岗石板的地面,应采用火烧、打毛、剔槽等方法进行表面处理,避免造成步行中跌滑的不良后果。
三、地面导向提示与无障碍设计
地面铺装的拼图不仅有美化作用,同时具有—定的引导与指向作用,它可以为行进中的人们作街区范围和重点区域的方向引导,并在不同高差地段的梯步上,采用色彩的对比进行视觉提示,使步行街区更具安全性。此外,在进入商业步行街区的人群中有—定比例的残疾人,他们需要更多社会的关怀,因此,街区地面设计应专门为残疾人准备特殊的行进道路和导向提示。对于有场地高差关系的地面梯道旁应设置残疾人通道,言道设置应有明确的导向提示(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执行),并切忌景观物摆设,避免形成障碍。
四、地面铺装的形式与色彩
地面铺装的形式与色彩是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最为易见最多使用的景观要素,地面铺装的形式与色彩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体 8 街区环境。因此,在地面铺装设计时需要从街区整体形式、建筑形态、街道尺度、交通关系、道路指向、各种景观物象的占地位置、形态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形成系统的、适合步行街区视觉和功能要求的地面铺装设计。铺装形式一般有点式、条带式、图案式和具象表现等,铺装的色彩表现有单色铺装、复色散乱铺装、复色图案铺装、套色片状膨胀等,无论在形式和色彩的应用上都应结合街区总体风格关系、静态与动态的景观物象关系、竖向关系形成统一的视觉表现形式。3.3店面形象及建筑立面部分改造设计
店面形象及建筑立面部分改造设计是指,对沿街建筑部分外墙立面和商业店面进行符合街区总体景观风格要求的、具有标识功能的控制性设计。店面设计除独立式售货亭外,通常属于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的组成部分。在旧城街区改变为步行商业街区的改造设计中,建筑立面设计是环境景观设计的重点,它具有美化街景、营造商业氛围、标明业态内容、统一街区形式的作用。在旧街区环境中,建筑高低差距很大,进入街道的凹凸进深不齐,形成了既有可利用价值的条件,又有不良因素现状。对于建筑的改造根据所付代价的多少而决定改造的方式,并视其功能和形式需要,一般采取改良、维护、美化等措施,尤其对于传统历史街区,更是以保护性修护为主,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建筑立面改造设计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一、建筑外立面整体控制性改造设计
无论是旧街改造,还是新街建设,都需要对街区建筑立面的景观形象进行控制性设计,以满足正常状态下的观赏要求,避免造成不良的视觉干扰或压迫感。
1、立面控制性改造尺度与视觉要求
立面控制性改造设计尺度,是根据街道的宽度和人在街道环境中正常的视角尺度决定的。街道宽度越大立面可视高度越大,舒适的观察视角一般控制在视平线以上仰角30°的范围内,街道的宽度二分之一与沿街建筑外立面舒适观看高度比例为3比2的关系。通常步行街道的宽度在20 m左右范围内,以街道宽度二分之一计算,为10 m的中轴线,用高度与宽度比例计算2/3×10=6.67m,为建筑立面形象设计控制高度。因此,多数步行街为了规范街区形象往往视街道宽窄设定控制要求,窄街多为一层以下或4m左右;宽街控制在二层半以内或8~10m左右,在此范围内作为建筑景观立面设计的控制高度。街区内重点建筑、标 9 志性建筑或低矮建筑可作整体外立面改造。
2、建筑立面改造的方法
依据不同商业步行街区建筑立面的控制要求和街区总体景观设计形式要求,思考建筑立面改造设计形式。在现代城市街区建设中,建筑立面的改造方式可谓多样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1)装饰图形类,以图形、图案装饰建筑立面,起到美化空间环境的作用。(2)色彩组合类,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关系,对不同的建筑物或同一建筑物不同的界面进行装饰,达到丰富街区视觉景观的作用。
(3)公共艺术类,对处于街区重要路段位置、重点经营商区和具有大体量的建筑物,可对其外墙立面采取设置壁画、浮雕或抽象装置等艺术手法,形成具有主题性、叙事性和抽象表现性的公共艺术墙,构成街区环境中重要的视觉中心区域。
(4)绿化装饰类,是将建筑立面与环境绿化相结合,对墙体部分立面完整、没有窗洞、阳台建筑表面铺设有形态的金属丝网,并在靠近墙体的地面设置花池、花台,栽种藤蔓植物,利用植物攀爬生长的特性沿金属网的生长,形成建筑立面特殊的景观装饰形式,既美化环境又绿化了街区。
(5)材料装饰,利用外墙铺装材料的质地、色彩对建筑立面进行形式处理,以统—街区立面的景观效果。
3.传统历史街区建筑立面改造的方法
传统历史街区建筑立面改造,是利用传统历史街区特有的建筑风貌和街区格局,进行符合当代城市商业发展需要的、适合城市生活要求的、具有特殊商业价值与人文意义的城市建设行为。虽然传统历史街区中有许多不符合现代商业步行街区要求的因素,如街道的尺度、建筑的体量、各种公共设施、配套条件等,但经过改造仍能发挥巨大的特殊作用。对于街区建筑立面改造应遵循保护性改造的原则思考针对的问题,传统街区建筑具有体量较小、建筑密度较大并相互连接、有不同程度的破损、高度较低多为1~2层、木结构居多、透空、架空立面较多的特征,但形式风格统一完整,因此,对其立面的改造更多的是修复和加固,局部可根据功能需要进行适度的改建,应本着修旧如旧的要求进行恢复性建设,避免破坏原街区的整体风貌。
二、店面形象及橱窗展示设计
店面及橱窗设计是商业步行街区立面改造中最为重要的主题,商业步行街区是因鳞次栉比的商场、店铺而形成,人们在街区中则是靠各个店铺的店面及橱窗辨识和引导购物消费的目的。因此,店面及橱窗的设计不仅具有功能,同时具有重要的景观作用。门与店面的形象组成
店面如同脸面,是商店留给消费者第一印象的地方,它主要由门、门额、灯箱、招牌等功能物象构成。这些具有功能性的形象都是店面形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门、门额.灯箱、招牌的具体设计应符合商店经营内容的要求和店面形式的要求,不可分割对待,将各个细节内容的位置、形态.色彩、照明、灯饰等视觉因素相互关联,使之形成形式统一、形象完整的街道立面景观。橱窗展示与店面的形式组成
橱窗与店面是构成商店临街立面形象的主要因素,由于建筑的多样性与内部空间的变化造成橱窗与店面在建筑立面关系上变化,有同处于一个水平高度的关系和处于不同水平高度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商店经营需要和橱窗与店面的位置关系,考虑整体立面形象设计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把握好橱窗展示与店面表达的形式关系,更好地营造利于商店经营和街区观景的景观效果。3.4商业街公共景观艺术品与造景设计
公共艺术品与人工造景是营造步行街区人文氛围,反映社会文明程度,体现时代精神,表达区域独特文化现象的重要手段。公共艺术品与人工造景景观有别于其他应用功能景物(如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是具有独立视觉审美价值和独立形态特征的景观物象,是一个街区视觉景观形式的主调。由于商业步行街区在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所具有的特殊影响与作用,因此,商业步行街区的公共艺术品与人工造景从某个层面上,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程度,反映出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的水平和大众审美素质。
一 公共艺术品设计
公共艺术品是由雕塑、浮雕、壁画和装置艺术等表达方式构成,并以三维空间形式表现的,采用耐久材料制作的,具有独立视觉表现意义的空间艺术,是城市环境中最常用的造景方式。在现代商业步行街区中艺术的渗入不仅仅体现在作 11 品的表现上,同时也体现在环境中的艺术活动上,艺术家在特定的街区休闲区域中发生的艺术行为给人以切身的艺术感受,也是步行街中最受人们驻足青睐的人文景观。在表现类型上通常采用小品、群雕、组合装置、大型主题艺术墙、主题雕塑、艺术活动区等表现手法,针对街区环境的人文背景与场地条件的需要进行表现。在步行街区中公共艺术品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场地的特殊性
不是所有的街区环境都适合放置或接受不同形式的艺术品或开展艺术活动的,设置艺术品和发生艺术行为必须根据环境的需要与场地的特殊条件而决定,即在特殊环境下配置的特殊形象、开展特殊艺术活动、产生特殊效果,这是公共艺术品存在的理由和条件。公共艺术品和艺术行为在街区环境中不仅要关注作品本身的形式问题,同时应考虑观者视觉距寓尺度,作品的尺度比例关系与活动所需空间关系,这是形成场地条件的关键因素,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选择相应艺术表现方式,是街区人文景观设置的重要内容。人文的象征性
在商业步行街中的艺术品应注重人文意义的表达,无论是运用传统的或现代的形式,都应根据本土地域的文化背景、社会生活习俗和时代特征进行创作,使街区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品具有公众可辨识的区域人文特征和文化意义。表达的公众性
公共艺术品的表现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应体现公众性,它不等同于纯艺术表现,这是公共艺术品表达的首要因素。艺术品放置在商业街区环境中其形式传达具有强制性观看的性质,进入街区的公众无法回避,不管接受与否,因此,作品形式与内容的表达应以大众化的普遍审美意识为基点,艺术表现多以叙事性、象征性、民俗性和趣味性题材为主,注重形式表达的多样化。
二、造景设计
造景设计是以街区环境为条件进行人工景观营造的设计活动,以街区的道路、空地、建筑立面、街道上空,为景观表现的载体,形成多维度的、多样化的街区景象。从造景的种类区分,通常有水景、石景,植物景观、构筑物景观、悬吊式空中景观和灯饰照明景观等,这些景观形象将使步行街区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游人进入商街游览购物。商业步行街的造景设计不仅有美化 12 环境的作用,同时具有为街区环境营造驻足休息、漫步观赏的作用,优秀的造景设计是将应用功能与景观形式完美结合的结果。道路、空地上的造景设计
地上造景设计是商业步行街中主要的景观表现方式,以水景、石景、植物和构筑物景观为主。常见的是将几种不同造景手段结合运用,使街区的各个路段连贯成一个具有丰富可视性和功能性的景观系统。地上造景设计需要根据场地空间尺度关系与路段交通节点关系,从总体设计的角度思考水景形式(流水、静水、喷泉),石景的设置(山石、石墙、石梯),植物选种(乔木、灌木、花卉、草坪),构筑物景观的营造(观景亭台、休息亭台、廊道、花架),并结合游人行进、驻足、观看的行为习惯,在人流相对集中的区域形成休闲功能完善,观景效果良好,空间变化丰富的街景关系。街道上空
商业步行街道上空常常是动态的临时性造景设计表现的空间,常见的形式有喷泉、充气空飘、灯饰、彩旗、彩带和轻质材料造型悬挂等。街道上空的造景是一种临时性和装饰性的活动,起到增强街区氛围、丰富街区景观形象的作用。主要根据街区空间条件结合节庆活动所进行的场景式造景设计。3.5商业街功能设施、设备的形式设计
在商业步行街中除独立的景观设计给街区带来审美形式功能外,伫立的公共设施、设备也是环境中重要的视觉物象,需要专门对其进行形式设计,使之成为街区中发挥重要的景观作用。商街的功能性公共设施、设备种类较多,几乎涵盖了(除车行交通以外的)城市街区、道路的所有公共设施、设备内容。从不同的功能上概括,应分为公共设施类和公共设备类。
一、公共设施形式设计内容
通常意义上的公共设施景观是指服务于街区人群使用的建(构)筑物,它包括以下内容:书报亭、电话亭、公共卫生间、售货亭、可移动式商业摊点、治安管理站、咨询站点等。这些具有明确功能性的设施,在街区环境中占有一定的视觉空间,如不经刻意的形象设计,会影响街区总体景观形式。因此,对其形态、色彩、材料的处理,是使之成为景观物象,更好地发挥功效作用的必要手段。
二、公共设备形式设计内容
公共设备在功能与体量上有别于公共设施,但性质是一致的,它的内容包括:路灯、休息椅、座、挂式公共电话点、垃圾桶、洗手台、消火栓、隔离栏、邮箱、路标指示、公共信息显示屏等。这些设备的形象尺度大多都较小,容易受到遮挡和在视觉上被忽略,因此,更应注重在形式设计上突出其形象特征,易于游人便捷地使用。
三、公共设施形式设计要点 1 形象系统的识别
公共设施、设备的功能是既定的,但如何加强使用的便捷,强化其作用,并具备美好的形式,则是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繁华热闹的街区中,满眼都是各种物象,公共设施常常淹没其中很难寻找。因此,运用形式的特征区别于环境中的其他形象,是更好地发挥其功效的最佳方式。但在形式设计时应对公共设施、设备的形象进行不同功能、不同体量的系统分类,并根据不同的系统建立视觉形象设计的识别关系,使公共设施、设备在商业步行街区中既能突出视觉形象,又不喧宾夺主形成干扰,同时有序地构成街区环境中,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功能形象体系,成为另类景观。功能的最简化和安全性
公共设施、设备的形象设计内容中,包含了一定的功能意义,在街区环境中人们对于公共设施、设备的使用往往处于暂时状态,需求目的直接而明确,复杂的多用途功能是多余的,最佳的结果是尽快地满足使用达到目的。在针对使用功能设计的同时应注重快速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游人在行进过程中的擦碰问题,因此,边、角、外形的处理是形象设计的重要部位,避免造成对游人的伤害。形式与环境
在公共设施、设备的系统形式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象与环境的视觉关系,公共设施、设备无论从功能和景观的方面都应是环境中发挥辅助作用的配置条件,不是主体。不能将电话亭、垃圾箱等构成街区中主要的景观。因而,对于公共设施、设备的设计应根据街区环境的条件和整体形式需要,进行与环境协调、搭配的设计,应对其他景观物象的形式共同构筑和谐的街景。
第五篇:上海南京路商业步行街参观材料
上海南京路商业步行街参观材料
7月10日,县贸易与粮食局组织有关人员,赴上海南京路商业步行街进行了参观考察,听取了南京路商业步行街管理委员会贺主任关于南京路商业步行街发展概况的介绍,探讨了商业步行街的管理模式,并对商业步行街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上海南京路商业步行街发展概况
上海的南京路始建于1851年,是上海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大街,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南京路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1999年,南京路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市政设施改造与建设,这条“中华商业第一街”改建成中国第一条全天候步行街。步行街建成后,南京路的市政基础设施已趋于完善,汇集了数百家现代化商厦、大型百货、中华老字号商店及名特产品商店,成为我国最大的零售商品集散地和商业信息总汇,彰显购物、旅游、商务、展示、文化五大功能。据有关调查,上海日客流量约309万人/天,其中南京路商业步行街平均客流量在68-69万人/天,高峰时段或者节假日可达200万人/天,其中39%为外国或者外地游客,有效购物率在66.77%左右,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南京路正向着“国际一流商业街”的目标迈进,显现时代发展的轨迹,充分体现海派特点、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形成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功能组合,向年轻化、国际化、时尚化迈进。
二、上海南京路商业步行街管理模式
上海南京路商业步行街管理模式是政府投入,政府管理,目前由上海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为了实现对步行街的有效管理,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综合管理暂行规定》,按照把步行街建成“上海市文明示范标志区”的目标,建立了一个管理办公室、两支执法队、五支环境作业队等专职管理队伍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对步行街的道路交通、治安、环境卫生、绿化养护、市容市貌等工作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日常管理和综合管理,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确保南京路步行街环境整洁、井然有序。
三、商业步行街的特征及建设要素
商业步行街具有高客流量、高知名度和高回报率的典型特征,建设商业步行街一般说来要有六大要素,一是要有渊源的历史;二是有独特的景观,强化旅游、人文景观的带动效应;三是要融合多种业态;四是要有地区支柱产业的支撑;五是要有完善的市政设施,努力解决好商业设施的配套问题,盈造舒适的购物环境;六是要有完善的管理模式。
四、对商业步行街建设的建议。
1、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导向作用
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又是一个城市商业规划的点睛之笔。在商业步行街在进行整体规划之后,在具体的一些产品形态、商业业态方面的规划也显得非常重要。有些商业步行街由于在前期产品的规划、设计阶段,没有注意或重视商业街开发规律,特别是一些商业以外的投资主体进入商业街开发领域,导致了房地产开发和商业运作严重脱节的情况。这就要求商业步行街开发中,要有科学的规划设计,在以后的招商过程中,也可有动态的调整,在规划设计阶段尽量做到弹性设计。
2、准确定位
商业步行街的定位,基于两方面:第一,本地区在城市历史的渊源和资源。不能过分脱离自身的历史渊源;第二,所处的商圈状况。准确的定位既要遵循、依托自身所在区域的商圈情况,也要适当扩大辐射半径,如果定位准确,在招商的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日后经营的销售辐射面也会很广。
3、探寻适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
目前商业步行街的管理模式,主要由政府管理、政府委托管理及“政府+物业管理”几中模式,各有利弊。政府管理虽然有执法力度强,便于管理,但是也有设施过多,费用投入过大的不利因素。政府委托管理,费用减少,但管理力度不强,容易造成布局等各方面的紊乱,受委托的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可能在经营上与管理上存在矛盾。政府指导,开发商参与管理,在成本投入方面,政府投入不多,但是开发商主观利益性较强,在引进业态的方面易与政府的总体设计规划相冲突。因此,不存在一种最好的管理模式,只存在一种比较适合的管理模式。一般说来,比较可行的管理模式是
政府起要在业态的引进上起指导作用,按照前期规划定向招商,建管共举,重在管理。在政府参与下建立企业行业协会,加强企业的自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