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世界经济地理的影响
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世界经济地理的影响
内容摘要:无论是一体化采取的形式,还是包含的成员国数量,欧盟都是目前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欧盟还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和贸易合作安排。未来,欧盟一体化将在继续消除内部市场要素流动障碍、扩大外部影响、增加新成员和进一步开放服务部门等方面得以深化。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和贸易合作安排欧盟
一、统一大市场和货币联盟的成立进一步加深了欧盟一体化的深度
欧洲一体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半个世纪以来,欧共体通过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货币同盟(综合目前的一些区域一体化分类方法,区域一体化主要分为7种形式,分别是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FTA),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货币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这7种形式之间存在着递进的关系。优惠贸易安排是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成员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相互给予特别关税优惠,是一种松散的、初级的一体化形式;自由贸易区是成员国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废除相互间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允许成员国之间商品可自由流动;关税同盟的成员国之间不但要实现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还要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政策;共同市场则是区域内实现了除商品自由流动外,劳动力、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关税同盟;经济同盟的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了商品、人员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制定并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货币同盟是在成员国之间实行统一货币的共同市场或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成员国之间实现了经济、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的完全统一。)的建立,内部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成为目前世界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1968年7月,欧共体实现了内部取消工业品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的目标,建立了关税同盟;从1985年开始欧盟机构和成员国采取了数百项措施,以消除区域内商品、人员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技术、法律法规、行政、文化等障碍;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的成立、申根协议的出台进一步扫除了欧盟内部资金与人员流动的障碍。在共同的反垄断政策、反倾销政策、农业政策、进出口制度、渔业政策等的实施过程中,各成员国向欧盟让渡政策自主权,欧盟开始向经济同盟转变。
与此同时,欧元诞生了。欧元自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从最初的备受质疑,到现在的平稳运行,已成为加深欧盟一体化程度的重要因素。欧元区内的贸易、投资因扫除了汇率风险而更加活跃,市场要素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总体而言,欧盟目前是经济同盟和货币同盟的结合,一些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也开始统一,如为协调各地区发展实施的“缓冲基金”政策,但离完全经济一体化尚有一段距离。
二、新成员的加入极大地拓宽了欧盟一体化的广度
欧盟的成员国一直在不断地增加。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成立之初,只有6个国家,到1995年随着芬兰、瑞典和奥地利的加入,欧盟共有15个成员国。从2004年5月1日开始,欧盟成员由15个增加到25个,领土面积约由315.4万平方公里扩大至38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从3.8亿左右增至4.6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美元(2002)。
新成员对欧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新成员的加入对增加欧盟整体经济、贸易实力的作用并不明显。与以往欧盟扩大不同的是,新成员经济和贸易发展水平较低。从5页表中的数据显示,新成员GNP仅相当于欧盟总体水平的5%,人均GNP相当于欧盟人均GNP的14%,远远低于以往任何扩张的水平。而且,新成员的贸易总额只有3500多亿欧元。二是新成员
加入之后,欧盟将不再是水平一体化的典范,而是融合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特点的区域集团。为平衡和协调成员国的发展水平,欧盟将继续通过基金等方式进行财政转移支付,与对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较不发达国家提供的支持相比,此次欧盟面临着更大的调整成本。三是新成员的加入,扩大了市场规模,对新老成员均带来好处。通过贸易转移和创造,新老成员之间的贸易将增加,但由于新成员与欧盟之间存在不对称的相互依赖的贸易关系,新成员对外贸易中约62%是与欧盟进行的,而欧盟与新成员的贸易只占欧盟对外贸易的5%左右,这种贸易的扩大对新成员产生的好处将更加明显。四是新成员的经济发展将获得欧盟的资金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欧盟对新成员的各种支持相当大的部分被欧盟老成员,尤其是发达成员在新成员的投资企业获得,因此老成员间接地分享了欧盟对落后地区的支持,从而获益。
三、欧盟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经济贸易合作安排
欧盟在不断推进内部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还通过自由贸易协议、战略伙伴关系、互惠贸易安排、单方面给予经济贸易优惠安排等形式,与地中海国家、独联体国家、ACP(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以及其他国家与地区建立了多层次的经济贸易合作安排。
(一)欧盟—地中海协议
欧盟一直寻求通过双边协议加强与南部地中海近邻的关系。1995年11月,通过签署巴塞罗纳宣言,欧盟—地中海(包括欧盟的成员国,阿尔及利亚,塞浦路斯,埃及,黎巴嫩,马耳他,摩洛哥,叙利亚,突尼斯,土耳其和巴勒斯坦地区。)伙伴关系正式确立。继而签订了欧盟—地中海联盟协议(Euro-Mediterranean Association agreements, EMAs),其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在双边层次上,欧盟已与突尼斯、以色列和摩洛哥签订了EMAs,并与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当局洽商相似的协议。
(二)与独联体国家签订伙伴与合作协议(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s, PCA)
前苏联解体以后,欧盟与前苏联国家签订了PCA,以替换1989年欧共体与苏联签署的贸易与合作协议。PCA主要包括:政治对话;以最惠国待遇为基础的货物贸易;与商业和投资有关的条款;跨境服务贸易;支付与资金;知识、产业与商业产权保护;多领域的经济合作。PCA协议的有效期为10年。
(三)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双边协议
除上述的经济合作安排外,欧盟还与冰岛、瑞士、挪威、土耳其、列支敦士登、以色列等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FTA),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
最近,欧盟与美洲国家之间的一体化进程也在快速发展。1997年12月,欧盟与墨西哥签署了经济伙伴、政治协调与合作协议(Economic Partnership, Political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2000年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从2003年起墨西哥出口欧盟的产品将被免征关税,而墨西哥对欧盟出口加征的所有关税最迟将于2007年全部取消。2002年欧盟与智利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立即向智利开放95%的市场,3年内开放100%;智利到2007年将向欧盟开放制造业市场;10年内双方都将取消贸易壁垒,尤其是农产品贸易壁垒。
(四)洛美协定
洛美协定最初是欧共体与ACP(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签订的非互惠的贸易和经济协定。到目前为止,欧共体共签署了4个洛美协定。洛美协定进一步加深了欧盟与ACP国家之间的联系,使得ACP国家的经济发展继续依赖于欧盟。
四、欧盟一体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与NAFTA等其他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相比,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处于领先地位。欧盟一体化进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区域内部开放程度非常高,但仍存在一些阻碍因素
欧盟内部已经实现了商品、资金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商品、人员的自由流动和欧元的问世使得欧元区内部的消费市场完全实现统一。申根协定、欧洲健康卡等制度实施以来,欧盟已从法律上取消了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但由于各国存在不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专业和任职资格制度,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在欧盟内部尚未实现真正的自由流动。
就服务部门而言,欧盟除能源、通信、运输、租赁、法律、会计和邮政业的开放程度不等外,其余行业的贸易壁垒全部取消。另外,欧盟已经在成员之间初步实现了政府采购自由化。
(二)区域内政策协调力度日趋增强
欧盟在一些经济政策上已经实现了统一,如反倾销政策、反垄断政策和补贴政策。欧盟的各成员取消了本国的反倾销和反垄断政策,在欧盟内部实行统一的反倾销和反垄断政策,即该政策对欧盟任一成员都适用,任一成员对来自欧盟以外商品发起的反倾销诉讼,同样适用于欧盟的其他成员,这意味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商在出口欧盟时面临反倾销的可能性和范围都大大增加了。欧盟对区域内较不发达地区和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的行业实行补贴。对区域内较不发达地区的补贴主要通过基金的形式,如结构基金、协调基金等;对行业的补贴最突出的是对农业的补贴,为了保护和支持欧盟农业的发展,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规定,某些过剩农产品(如谷物、奶制品等)在出口时可以向共同农业基金申请补贴。
欧盟在法规与标准的统一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关系到健康、安全和环保等公共领域的法规与标准,由欧盟统一制定和实施,其他的法规和标准虽然没有统一,但在成员国之间建立了相互认可制度。欧盟内部还取消了海关手续,这些都促进了商品在欧盟内部的自由流动。
(三)超国家机构设置完备,成为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欧盟有5个机构:欧洲议会,由成员国的公民选举产生;欧盟理事会,代表成员国的政府;欧洲委员会,是执行机构;欧洲法院,保证法律的实施;欧洲审计署,控制欧盟预算的良好运行和合法性。另外,还有5个其他的重要机构:欧洲经济社会委员会,表达有组织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公民社团的观点;地区委员会,传递地区和当地政府的观点;欧洲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和欧元的管理;欧盟调查员,处理公民对欧盟任何机构管理不当的投诉;欧洲投资银行,对投资项目进行融资,以帮助实现欧盟的目标。
五、欧盟深化一体化的重点
(一)继续消除内部市场要素流动的障碍
理论上,欧盟内部已经实现了商品、劳动力、资金的自由流动,但实际上,仍存在一些阻
碍这些要素流动的因素,如技术标准问题、劳动力就业资格问题等。在成为一体化成员之前,欧盟各国都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和劳动力就业资格,虽然在加入后,签订了相互认证协议,但由于执行方面存在问题,相互认证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障碍。目前,欧盟正致力于继续消除市场要素流动中的各种障碍。
在内部技术标准化方面,欧盟比世界上其他区域集团走得更远。自成立以来,欧共体用了20多年的时间,力图用欧洲规则来代替国家规则,以促进成员国规章的协调。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无效的,因为新的国家法规的累计速度大大快于欧共体能够协调的速度。据统计(BANDWAGON OR BARRIERS? The Role of Standards in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Marketplace,Michelle Eg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at America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 1997.),1981~1986年,欧共体内部的非关税壁垒平均增加了24%,其中德国和法国的非关税壁垒分别增加了36%和30%。为了促进统一大市场的发展,欧盟不得不从根本上改变其在技术标准化方面的战略,放弃了试图自己确立技术标准的做法,将规则分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欧盟主要集中制定公共部门范畴的规则,如健康标准,环境标准等;与行业有关的特定标准则被归入私人部门,由各自的标准制定机构制定。这种新的做法从1985年开始实施,其主要目的是确保那些实质的、真正必要的规则能够保证健康和公平交易,为消费者提供充足的信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欧洲标准化已经成为欧洲统一大市场的主要内容,大量的标准被确立。今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变化,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或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修改,因此欧洲标准化的发展仍将对欧洲市场的紧密结合发挥重要作用。
(二)扩大一体化成果对外部市场的影响
在消除内部市场要素流动障碍的同时,欧盟还通过将欧盟标准向区域外扩散等手段,增加其一体化成果对外部市场的影响,为欧盟商品和服务出口提供便利。欧盟在促进出口方面,除了将减少海外市场的技术贸易壁垒(TBT)作为重点之一外,还大力鼓励贸易伙伴采用国际、欧洲标准或与之相融的标准与法规。为此,欧盟推行四层次的战略:一是在多边和双边框架下,推动技术贸易壁垒的减少和市场开放,多边框架主要是WTO的技术贸易壁垒协议;二是与贸易伙伴进行磋商,建立互相认证协议,以降低欧盟商品在对方市场上的检验和认证成本;三是对一些国家进行技术支持,以保证该国规章制度的透明度,并对欧盟有利;四是在规章制定方面进行合作,以加强与其他贸易伙伴标准和法规的协调。其中技术支持和规章制定合作项目的开展已经使欧盟的标准和惯例渗透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我国也是欧盟提供技术支持的主要对象国之一,1997~2000年间欧盟对我国提供了521万欧洲货币单位(ECU),在认证标准化、质量保证和度量标准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由于欧盟在内部技术标准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因此在推动欧盟标准国际化方面,快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欧盟的这种做法在为其产品出口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欧盟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的可能性,从而对其他经济体在标准制度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扩大新成员的步伐将不会停止
目前,保加利亚、土耳其、罗马尼亚和马其顿正在申请加入欧盟。随着欧盟扩大对新成员的好处逐渐体现,新的申请者将继续增加。
从欧盟的扩张趋势来看,欧盟在完成了对整个东欧地区的扩张之后,地中海国家和地区将是下一个目标。欧盟与地中海国家和地区之间一直存在经济合作协议。地中海国家和地区中,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已于2004年5月加入欧盟,土耳其正在申请加入。可以看出,欧盟向地中海地区的扩展正在进行。
成员国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新成员的加入将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产生贸易、投资替代效应的压力,尤其是对
那些与新成员有很强竞争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往的经验表明,欧盟扩张导致了内部贸易和投资的大量增加。由于此次和今后加入欧盟的新成员的经济不很发达,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新成员加入的贸易替代主要替代的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向欧盟老成员出口的商品。而且,由于欧盟实施统一的反倾销政策,新成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争端在新成员加入后,会成为面对欧盟所有的成员的争端,因此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欧盟的贸易将面临更严峻的局面。
欧盟对新成员投资的增加也意味着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的相对放缓。但是,新成员加入对非欧盟资本输出国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由于新成员在加入欧盟后,将取消现有的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从而导致非欧盟资本输出国对这些新成员投资的减少,另一方面新成员有可能成为非欧盟资本输出国通过投资进入欧盟市场的途径,因而增加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如果前者的作用更明显,那么非欧盟资本输出国将会将对这些新成员的投资转移到其他国家,如中国;如果后者的作用更明显,则非欧盟资本输出国将增加对新成员的投资。从目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来看,前者的作用比较大。
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新成员加入对欧盟本身经济发展的影响来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经济大国的一举一动都影响至远。不管是即将加入欧盟的新成员,还是未来有可能成为欧盟一部分的地中海国家和地区,其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不高,且与欧盟之间存在不对称的依赖关系。为了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欧盟必将付出比现在更大的代价,支持新成员的发展,这将放缓欧盟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因此未来欧盟不但可能无法带领和支持世界经济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在短期内成为造成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四)服务部门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
欧盟内部服务部门的开放程度很高,但一些领域仍没有开放或开放程度很低。这些领域包括能源、通信、运输、租赁、法律、会计和邮政。由于相对封闭,这些领域无法实现欧盟一体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经营效率偏低,经营成本高,造成社会福利降低。如在能源领域,为维持垄断,欧盟每年要付出1500亿欧元的成本,这些成本最终由消费者和企业承担。今后,扩大服务部门开放程度将是欧盟一体化进一步深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欧盟决议,欧盟的金融市场将于2005年实现完全一体化;邮政市场将实现有步骤的、渐进式的开放,自2003年1月起,开放所有重量大于100克的信函(或普通信函资费3倍的信函)业务。
欧盟服务部门的对内开放使欧盟现有的服务提供者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通过市场选择,一些竞争力弱的企业将被并购或淘汰,欧盟服务提供者的整体竞争能力将会提高。
欧盟服务部门对内开放对第三方的影响主要视其是否已进入欧盟市场而定。对于已经在欧盟建立商业存在的第三方,因其已经成为当地企业,也将面临对内开放带来的激烈竞争;对于尚未进入欧盟市场的第三方,对内开放也许是其进入欧盟市场的最后的有利时机,一旦欧盟服务业的整合完成,新进入者将面临更具竞争力的对手的竞争,在开拓市场方面遇到的困难可能更多。但第三方是否能够进入欧盟市场,最终取决于欧盟对外开放服务业的力度。就目前趋势来看,欧盟在对内开放服务业的同时,也在逐步放松对外市场准入的限制。2003年2月初, 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项由贸易主管委员拉米提出的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磋商框架下开放部分服务业市场的计划。
09物流一班 庞阳 05号
第二篇: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于对余庆、三圣两地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报告
县委、县政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由县农办牵头,建设局等部门8位同志组成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考察组,于2010年9月2日至5日分别对遵义市余庆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及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9月2日出发,下午对余庆县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工作在余庆县农办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下,分别对县城郊的龙溪镇、红军村新农村社区示范点、千秋榜新农村示范点和白泥镇的满溪村“黔北民居”示范点、赵家沟新村示范点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考察。9月3日由余庆至成都,4日对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进行考察,9月5日由成都返回独山。
(一)在余庆考察过程中,考察组一面听取该县新农办领导的情况介绍,一面深入创建点实地观摩与两个乡镇领导进行交流了解创建点的作法、取得的成效及经验并亲身感受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建设给农村经济、社会带来的新变化。在参观学习的基础上,还与余庆县农办的领导进行了专题座谈,深入了解余庆县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载体、建设示范及村庄整治推动
扎实有效。从干部的话语听出了县委、县政府的信心,从群众安居乐业的景像感受到群众通过创建活动真正得到了实惠,从新村的建设看到了余庆县的农村景象在突变,农民的居住环境在突变,农村经济发展在加快,农民在向小康方向阔步前进。同时,深感我县的差距。
(二)在三圣乡考察过程中,通过参观创建成果展示厅、观看情况简介光碟、查阅创建资料、实地观摩感受、听工作人员介绍等方式仔细了解三圣乡依托成都市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景观改造农村,以经营保障农民,以市场托举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成功打造“五朵金花”,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三圣花乡”坐落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街道办事处,总面积达15000亩,涉及五个村(红砂村、幸福村、驸马村、万福村、江家堰村),全乡人口总数达3.2万人,是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城乡统筹配套的试验区。目前,三圣乡已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在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三圣乡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紧紧把握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抓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核心,着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综合配套改革。坚持“三改”促“五化”。即:明晰
一是县财政支持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四在农家”专项资金400万元,以物化形式投入扶持农民。二是每年拿100万元贴息贷款优惠政策。凡创建点上建房农民均享受政府贴息优惠,属新建住房户享受政府贴息两年2万元贷款,属原地改造住房户享受政府贴息一年1万元贷款;三是建房补助政策。2007年县委、县政府规定,凡按统一提供的黔北民居图纸集中15户、10户、5户以上建住房的农户,经验收合格,每户可享受5000元、4000元、3000元补助。四是房屋设计优惠政策。县建设部门针对农村实际,结合沼气改造、畜牧饲养等因素,设计6套房屋设计图交由乡镇无偿提供给农民建房使用。五是房屋宅基地审批优惠政策。在创建点上的建房农户,相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减化手续或免除相关审批费用,尽可能给农户提供方便。同时,提供“社会赞助”和“群众自助”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群众在创建中作为投入主体,直接投入资金和投工投劳。形成“领导、部门、乡镇、村和群众“四位一体”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三圣模式:
一是以“三改”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明晰农村产权,改革过去农村产权不清晰的状况。实施区域范围集体土地按照自然村界进行现状实测,将其所有权登记到11个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将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农户;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到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记载到组(注明各组台账面积)。通过确权、登记、颁证
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把分散经营转为规模经营,把土地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和利用,从而实现经济组织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在此基础上,2004年,政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传统农民种花习俗,明确打造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三圣花乡”目标,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全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把全乡五个村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区,发展了各具特色的“五朵金花”:幸福梅林、东篱菊园、江家菜地、花香农居、荷塘月色等五个分景区。“五朵金花”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不同,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也有区别,但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产、供、销一体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一条龙。三圣乡鼓励多元投入,广泛引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标准和经营水平,旅游业快速发展。目前,锦江区可整理臵换出集体建设用地指标3264亩,可集中使用、规模经营的农用地近1.7万亩。农用地租金每亩由1000元提升至3000元。
2、健全完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走集体化集约化道路。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原有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化改造,成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进行土地的整理、土地流转经营、新型社区建设建设等。二是加大财政扶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同时将规划区域内各经济主体产生税收的区级
进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科学制定乡村及城郊建设发展规划,并与整个县城建设总体规划、资源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在充分考虑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开发,有序发展。
启示二,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加强对各部门资金、项目的统筹。注重资金项目的集中捆绑使用政策体系,形成联动管理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政策、资金、技术、业务培训等方面,特别是税费优惠上给予统筹扶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监管,防止无序发展。
启示三:坚持多元投入和市场运作。借鉴成都锦江区三圣乡成功经验,积极吸引多元投资,鼓励集体、企业、社会资本、农户、个人一起上,国有、民营资本和外资多元投资乡村建设和发展旅游。提高乡村旅游经营市场化程度,提升经营品质,推进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地方政府应减少审批程序,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乡村发展旅游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助,蓄水养鱼,扶持健康发展。
启示四:依托新农村建设,突出地方特色和打造旅游亮点。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农家饭菜各地都有,我县农居、农家饭菜特色不明。如何营造特色,打造亮点,是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新农村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借鉴三圣经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观光型农业,以具有观光价值的果园、茶园、花园、菜园、荷塘及畜禽渔养殖场等为载体,培育发展具有观光、采摘品尝、参观考
察等功能的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型农家乐,依托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以自主参与作为主要特色,培育集种养、观赏、住宿、餐饮等服务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重点扶持利用农家庭院、民俗风情和农家生活,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农家乐主题活动。
启示五:政府需要有强有力推进手段。如土地审批、建房审批等需要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确保工作的推进。
第三篇:坚持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可勇
统筹城乡发展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近年来,攸县立足县情实际,以创新、务实的举措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统筹规划,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要着力于城乡规划先行,以统筹规划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一是科学规划全覆盖。坚持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打破原有城乡分割的规划模式,以统筹城乡资源、优化发展空间、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建立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攸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编制了《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等10余个专业规划,并做到相互衔接、互相促进。二是以点带全面。以中心镇、中心村为节点,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完成了20个乡镇镇区和180个中心村的总体规划,建设了规范化社区(村)40个,抓好罗家坪、谭桥、新联等一批农村示范创建工程示范点,着力打造106国道和网朱公路沿线的示范带,推动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完善设施促对接。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推进城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到统一考虑、统一布局、统一推进,实现共建共享。目前,全县95%的村、80%的组、60%的农户通了水泥路,单位面积公路密度、万人公路拥有量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70%的镇用上了自来水,为5万余人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城乡居民全部实现了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到组到户改造率达到90%,被评为全国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去年,全县共投入4000万元对19个乡镇镇区实施净化、美化、亮化工程,面貌焕然一新。
二、优化布局,促进产业发展一体化
推进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是支撑。为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攸县以“两区一带”(攸州工业园区、酒埠江风景区和106百里经济长廊)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快建设北部生态、中部农业、南部物流等六个功能区,努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多业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为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一是推进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围绕打造“百亿产值园区、百亿产值能源基地、百亿产值产业集群”的目标,通过加大投入、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基本形成以攸州工业园为龙头,网岭、新市、酒埠江、桃水、菜花坪等乡镇为补充的“一园多区”工业发展格局,园区工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推进土地向规模大户集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机制,引导耕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去年,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24.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6.2%,涉及农户6.8万户,占总农户的40%。发展专业合作组织153个。促进了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60万亩优质稻、5万亩杂交制种、3万亩无公害蔬菜、6万亩优质油茶林等具有区域板块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催生了武陵源油脂、万丰农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三是推进农民向中心城镇集居。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减少农民、增加市民。近年来,攸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全县非农就业农村居民达10万余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8万人,在深圳的“的士”、长沙的“超市”、北京的“菜市”中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劳务“群族”。全县每年有近2万人到城镇定居置业,成为推动城镇化的主力。通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2009年攸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为1.98:1,城乡收入差距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
三、倾斜投入,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把社会事业投入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构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城乡公共服务平台,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一是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大
力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全县学校总数由2000年的565所调减为现在的189所;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基本消除学校危房;为所有的中心完小开设了宽带网;从今年开始将用3年时间投入1亿元资金实现寄宿制学校全覆盖。二是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近年来,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对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共增加病床300多张,所有病房均配置空调、电视机和卫生间。按照“一村一室”的原则,为所有的卫生室添置了必备的医疗卫生设备,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建立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三是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按照“城乡一体、全面覆盖、低点起步、逐步提高”的思路,建立健全就业、医疗、救助等民生保障体系。在所有的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站,实现县乡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互联,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农村低保、大病救助和农村五保救助标准,落实城乡低保对象33419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积极推行九项公共卫生服务,大力保障农民的基本健康权益。
四、文明共建,促进社会进步一体化
按照“城乡文明共创共建”的思路,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推进社会进步一体化。一是生态共建。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企业污染治理力度的基础上,实施东部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计划用8年时间投入5亿元资金完成矿区环境污染治理任务。自2005年以来,已投入治理资金3亿元,矿区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全面开展“洁净攸县”大行动,彻底改变城乡卫生面貌,全县已实施“三清四改”8万多处,建成垃圾池2500多处,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解决。广泛开展植树造林,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二是文化共享。建成12家乡镇综合文化站、185家农家书屋、80家乡村大舞台,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数字化电视改造,农村文化建设经验在全省推介。三是文明共创。总结提炼、大力宣传“三十条”和攸县精神,促进城乡居民更新观念,养
成文明习俗。坚持以城带镇、以镇带村,大力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部级平安畅通县活动,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努力实现城乡共建美好家园、共促社会和谐、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第四篇:对世界法制进程影响深远的世界级大法官
对世界法制进程影响深远的世界级大法官
一、美国大法官霍姆斯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Jr.,1841年3月8日-1935年3月6日)生平
美国诗人老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之子,他是美国著名法学家,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1841年,霍姆斯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年轻时霍姆斯喜爱文学,支持废奴运动,该运动在19世纪50年代在波士顿如火如荼。他186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内战爆发,霍姆斯加入美国联邦军队参战,并在战争中负伤。
内战结束后,霍姆斯返回哈佛大学攻读法律,1866年在波士顿开业当律师。1870年,他成为《美国法律评论》的编辑,1882年成为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和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法官,1899年他被任命为该法院的首席法官。他以观点创新、论证严密著称,他权衡了财产权和多数人统治,并认为后者优先于前者。他是最早承认工人的工会权利的人之一,此前在判例中有法官认为工会组织从本质上就是非法的。
1902年8月11日,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提名霍姆斯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同年12月4日参议院批准了该提名。霍姆斯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直到1932年,那时他已经90岁了,创了最高法院大法官的高龄纪录,他听从同事的建议,主动退休。1935年他因肺炎在华盛顿市逝世,再有两天就是他94岁生日了。他被公认为是美国最高法院最伟大的大法官之一。
主要思想
霍姆斯的哲学观受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这在他生前和死后都遭到了批评。霍姆斯在1927年的 Buck 诉 Bell案中,认为州政府强制给智障者绝育并不违反联邦法律,他声称:“痴呆人有三代就够了。”这是霍姆斯在判例中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著名例子。霍姆斯在对待种族和贫困问题上的个人态度上有精英主义之嫌,这也遭到了批评,他的好友路易斯·布兰戴斯曾评论道:霍姆斯“对损害大众的罪恶一无所知”。
霍姆斯反对道德理论和“自然权利论,而信奉道德相对主义,这使得他强烈支持第一修正案的言论自由权,尤其是密尔的观点市场理论。他的名言是;第一修正案不会保护一个“在剧院里妄称失火而招致恐慌”的人。他还创制了“清楚而即刻的危险”标准,已确定政府对言论的限制是否合宪,该标准源于1919年的Schenk 诉合众国案,该案在最高法院言论自由判例中非常著名。霍姆斯相信,没有绝对的真理,因此言论自由对自由交流观点而言至关重要。
对道德相对主义的支持,也使得霍姆斯反对“实体性正当程序(substantive due process)”判解原则,不认为美国宪法对政治过程强加了实体性限制。尽管他对做出了一个著名的例外,即令他“作呕”的政府行为。该“致呕”检测法成为了后来费利克斯·弗兰克福特“良心震撼”论的依据,并在当前在一些实体性正当程序案例中成为主导原则。霍姆斯的司法哲学在美国法律现实主义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该学派强调现实世界对判决的影响,而不强调法律形式主义和理论。
霍姆斯受到当时像弗兰克福特和布兰戴斯等自由派人士的推崇,被认为是对最高法院“合同自由”判解原则的强有力的批评者。该院则经常被用来判决社会性立法违宪,其中最著名的是1905年的Lochner 诉纽约州案。霍姆斯在该案中书写了异议意见,他认为:“宪法并不意图支持某个特定的经济理论”。这是最高法院判例史中最广为引用的话之一。
二、美国宪政的垫基人:约翰·马歇尔
马歇尔的司法理念:“在其法官生涯中,有两个不变的信念主导着他:一是联邦主权,二是私有财产的神圣”。靠着这两个信念,马歇尔终于把最高法院确立为宪法的最终解释者,从而奠定了美国的宪政基础。
“像所有的人都必须承认的那样,我们也承认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而且这种限制是不能逾越的。但是我们认为,对宪法的正确解释必定允许联邦的立法机构有权自由决定执行宪法授权所需采用的手段,以便使该机构得以按照最有利于人民的方式履行其既定的崇高职责。如果目的是合法的,如果它又是在宪法所规定的范围内,那么,一切手段只要是适当的,只要是明显适合于这一目的,只要从未被禁止过,并且是与宪法的文字和精神相一致,就都是合乎宪法的。”——约翰·马歇尔
毫无疑问,美国宪法是世界上最好的也是最持久的宪法。持久的的原因在于它的简洁,它是奠基石,不是完整的大厦;它是根基,不是枝叶。美国宪法之所以持久一方面与制宪者的聪明睿智远见卓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后来解释、执行、运用宪法的最高法院有关。尽管行政、立法部门对美国宪法的尊重和呵护有着重要作用,但最终还是最高法院对宪法的捍卫和阐释确立了美国的稳定和牢固。宪法的重要性在于人民对它的信任,人民对宪法的信任建立在宪法能否约束政府、约束议会并确保人民的自由和基本权利之上。美国国父亚力山大·汉密尔顿说过:“人民对于写在羊皮纸上的文字的力量给予了一种信任,认为它能够促使政府步入正轨,如果要给这种信任起名字的话,它就叫做宪政主义”。
美国第四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对美国宪法的捍卫和阐释有着无法替代的功绩。为此,在美国最高法院院史博物馆中,只有他有一座全身铜像,其他所有的铜像都只有半身。这位大法官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究竟做了些什么样的事让他对美国的宪政做出了如此不凡的贡献呢?那就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约翰·马歇尔于一七五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弗吉尼亚的日尔曼敦,和杰佛逊、伦道夫一样是弗吉尼亚著名豪门伦道夫家族中人,他比杰佛逊小十二岁。马歇尔十九岁从军,在华盛顿屯兵福奇谷的最艰难时期,马歇尔和几个年轻人忠心耿耿,对华盛顿和独立战争始终充满信心,从此马歇尔得到了华盛顿的赏识,担任大陆军的副军法官领上尉衔。华盛顿是马歇尔心中的英雄,他为华盛顿写过一本传记。
一七八一年,退役后的马歇尔进入了威廉玛丽学院学习法律。一七八二年,二十七岁的马歇尔,从竞选弗吉尼亚州议员开始进入政界。一七八八年他被选为弗吉尼亚州制宪会议代表,弗州制宪会议讨论批准一年前费城制宪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会议上争论激烈,同意宪法的人以麦迪逊和州长伦道夫为首,弗州第一任州长亨利是坚定的州权派,强烈要求弗州抵制宪法。会议上,马歇尔和麦迪逊及伦道夫一起,支持批准宪法。他还专门为宪法第三条、有关司法机构的条款进行了辩护,最后会议以八十九对七十九票批准了宪法,马歇尔从此成了联邦党人。作为弗吉尼亚最成功的律师之一,马歇尔怀疑平民政治,认为杰弗逊过于执着各州的权力。独立战争初期,马歇尔目睹了大陆军中各地民兵建制庞杂、各行其是、指挥混乱的困难局面,让他觉得建立一个强大而统一的联邦对美国至关重要。独立战争后,马歇尔干过执业律师、州议员、联邦外交特使、联邦众议员、国务卿等职务,在法律事务、政府行政和立法部门积累了全面的经验。马歇尔说过:“我作为一个弗吉尼亚人参加独立革命,革命后成了一个美国人。”马歇尔经历广泛,政治经验丰富,思维敏锐,洞察力强,擅长从复杂的案情中迅速抓住问题的要害。
一七九六年,约翰·亚当斯当选总统,随即和英国签订了《杰伊条约》以解决一七八三年《巴黎和约》遗留下的纠纷,该条约引起了法国的不满。为此,一七九八年,亚当斯派出了马歇尔等三人与法国谈判,拿坡伦的外交部长塔列朗派出了三个代表与美国代表谈判,这三人提出无理要求:要先给塔列朗二十五万美元,再给法国政府一笔巨款,谈判才能进行。马歇尔三人听到这些后,气愤之极,立刻给亚当斯去了报告,报告中称三个法国人为XYZ先生,这个事件就被称作XYZ事件。亚当斯在议会中公开了马歇尔三人的报告,全国大哗。美国为此发生了第一次学生运动,哈佛学院的学生们走上街头抗议法国的无耻行径。亚当斯总统成了维护美国尊严的英雄。马歇尔在这次事件中立场坚定,回国后大受欢迎。并于一八零零年六月被亚当斯总统任命为国务卿。
一八零零年的总统选举在美国宪政史上极为重要,选举中,联邦党人的内部冲突使得亚当斯总统败给杰弗逊。同时,国会选举中联邦党也一败涂地。联邦党失去了总统宝座的同时也失去了国会的控制权。此时,美国的宪政体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家最高权力是否能按宪法程序以非暴力的形式在不同党派之间和平交接。好在在位的联邦党人以国家利益为重,没有以武力拒绝交权。他们利用宪法赋予总统任命联邦法官的权力,控制了不受选举影响的联邦司法部门,以维持联邦党在政治中的影响,以求卷土重来。
一八零一年一月,亚当斯任命马歇尔出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参议院批准后,马歇尔于二月份正式上任,同时代理国务卿直到亚当斯总统任期届满为止。在新总统上台和新国会召开之前,联邦党人的国会通过条例将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人数从六名减为五名,以防止出现无法判决的局面。同时,该条例将联邦巡回法院增至六个,因此增加了十六个联邦巡回法官的职位。联邦党人的国会还正式建立首都华盛顿特区,任命了特区内四十二名治安法官。三月二日,总统亚当斯下台的前一天,进行了所谓的“午夜任命”,由马歇尔任命了清一色的联邦党人出任首都的治安法官。第二天,也就是总统卸任的当天夜里,即将换届的参议院批准了对四十二名治安法官的任命。当时正值总统交接,马歇尔忙得焦头烂额,结果因为忙乱,有十七份委任令没能及时送出。对于联邦党人的“午夜任命”,新任总统杰弗逊深为不满。下令让国务卿麦迪逊扣下了没有发出的委任状。威廉·马伯里身列其中。
马伯里对这件事很不满,就聘请了前总检察长的查尔斯·李为律师把国务卿麦迪逊告到了最高法院。史称马伯里诉麦迪逊案。麦迪逊也请了现任总检察长莱维·林肯为辩护律师。林肯写了一份书面争辩声称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是一个党派斗争的政治问题,无法立案,最高法院不该介入党派斗争。这就使马歇尔陷入了两难困境。马歇尔可以命令麦迪逊按法律程序发出委任状,但他知道麦迪逊肯定不会执行,这样会削弱最高法院的司法权威。要是马歇尔拒绝马伯里的诉讼,就等于承认最高法院没有挑战行政部门首脑的权威,不仅他自己无法面对联邦党人的同志,而且会使三权分立制衡中的司法部门形同虚设。马歇尔在判决中要面对三个问题:第一,申诉人是否有权利得到任命?第二,如果申诉人有这个权利而该权利受到侵犯时,法律是否该提供补救?第三,如果法律该为申诉人提供补救,是否该由最高法院颁发强制令?最后,马歇尔的裁决是:委任状有效,同时最高法院无权向麦迪逊颁发强制令。这是一个打了就跑的办法,但这个裁决为最高法院确立了司法审查权。
马伯里没当成法官输了这个官司。但最高法院成了真正的大赢家:首先,由此案马歇尔向国会宣称:宪法高于一切法律,判定法律是否违宪的权力与立法部门无关。也就是说,立法机构不得随意立法,最高法院是一切法律问题的最终仲裁者。其次,马歇尔向行政部门宣称:宪法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司法部门。判定行政部门的行为和政令是否违宪的权力在司法部门,司法部门有权对行政部门的违宪行为和命令予以制裁。虽然宪法规定法律由国会和总统决定和通过,但只有最高法院才有解释法律的权力,有权判定法律是否违宪。最高法院的裁决一经做出即成为终审裁决和宪法惯例,政府各部门和各州必须遵守。于是,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成了“最终立法权”。有学者说,美国最高法院不仅仅是权威的象征,而且手握实权,“它能使国会、总统、州长以及立法者俯首就范。”也有人认为,马歇尔对马伯里案的判决只是党派斗争的结果,当时并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它只是为司法机构审查立法是否违宪奠定了基础。这个出于党派斗争需要的司法判决,成了美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这是历史上由不光彩动机成就伟大的事业的例子之一。
一八零七年,马歇尔在合众国诉伯尔案中再度成为举国关注的人物。当时东部以纽约为首的各州,仍未忘记伯尔枪杀汉密尔顿一事,民意一边倒地认为伯尔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西部各州的民众和开垦者们,对一个统一的美国没有多少的认同,他们想通过此案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叛国。伯尔是个复杂的人:他到底是个骗子、投机分子、叛徒,还是他象自称的那样“上校伯尔”独立战争的英雄、开国功臣、政坛豪杰、西部枭雄?无论审判结果如何,都会对这个国家和民众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将近一个月的庭辩中,马歇尔给出了美国宪法中有关叛国罪的要点:与合众国作战或投奔美国的敌人,向美国的敌人提供协助及方便。马歇尔强调叛定叛国罪时,必须由两位以上的证人或本人在法庭自首;他指出,绝不能从逻辑上推断并让权利机关认定被告人叛国。他坚守立法原意和司法独立,顶住了民意,最终促使了陪审团判决伯尔无罪。马歇尔最后的结论是“劝人叛乱或促使叛乱并不等于事实上的叛乱。”他说,现在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伯尔并不在场。另一种情况是,个人招兵买马而构成犯罪,也没有证人。法庭于九月一日宣布伯尔无罪。因为伯尔在法庭上的表现潇洒自如,这个判决获得了旁听者的欢呼。伯尔成了英雄。
这个案件在现实政治层面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审判即是对个人行为的起诉,同时也是对起诉者的挑战,法律与舆论对双方都是考验。国家必须证明自己的行动有理,审判人和机构也在接受审判。现实中,民主和自由、司法独立和公正、媒体和舆论监督,三者间关系极其复杂。美国的民主政治并不象托克维尔说的那样“人民对美国的统治,就象上帝对宇宙的统治”那样单纯,司法制度也不那么完美,而且如何使用新闻自由的难度,也不是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立法者们所能想象的。
马歇尔还在一八一九年的达特茅斯学院诉伍德沃德案的裁决中,维护了契约神圣的原则,使法人的产权得到了契约条款的严格保护。该裁决的影响在于,私人团体和民间组织可以像自然人一样获得宪法的保护而免于政府的政治干预。为美国私有企业、民间组织蓬勃发展和工业化时代的“自由放任”奠定了法律基础。
一八一九年初,联邦最高法院审理马卡洛诉马里兰州案。此案有三个重要问题:第一,是各州分别拥有主权,还是合众国人民集体拥有主权?第二,国会准许成立联邦银行是否符合宪法?第三,如果符合宪法,马里兰州是否有权对联邦银行征税?对第一个问题,马歇尔指出:联邦宪法曾交给各州人民讨论,并由他们选出来的代表会议批准通过才“获得了充分的权威”,因此,联邦政府直接产生于合众国的人民,并且是以合众国人民的名义建立的。各州也拥有主权,但是当州权与联邦主权发生冲突时,州权必须服从于联邦主权,因为联邦政府是一个属于合众国人民的政府。形式上和内容上,它都来源于人民。它的权力来自人民,它直接对人民负责。马歇尔通过此案给出了美国联邦主权的经典性定义。第二点,马歇尔承认联邦政府是宪法规定的权力部门之一,只能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了宪法的“默许权力理论”。马歇尔指出,虽然宪法规定的联邦权限中没有建立银行这样的内容,但它没有排除“附带的或默许的各种权力”。马歇尔认为,联邦政府不是由一部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的宪法建立的,宪法只是给出了联邦政府结构及权力的总纲和职责,它具有的其他权力可以“根据这些职责的本质来推导出来”。他掷地有声地说:“我们不要忘记这是一部需要我们解释的宪法”。对于最后一个问题,马歇尔说:各州的征税权固然重要,但它必须受制于宪法。一个州不得向它管辖不到的法人证税。如果允许各州对联邦银行征税,那么各州也可以向联邦邮政、海关和法院征税。马歇尔的最后结论是:“各州无权用任何方式阻滞、妨碍、拖累国会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及其相应的政策”。
马歇尔一生坚信联邦党人的思想,先后经历六位总统,谁也惹不起他,只能通过把自己人选进最高法院的办法,来减少马歇尔的影响,可是马歇尔口才奇佳,最高法院内没有对手,直到他死前,最高法院都是联邦党的地盘,因此奠定了最高法院和总统分庭抗礼的惯例。
在三十五年的大法官生涯中,马歇尔审理了无数个案件,他在美国宪政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通过这些案件,马歇尔把宪法上的文字变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宪政。对大法官的历次评估中,马歇尔永远高踞榜首。见到马歇尔为美国的法治、和联邦政府权威所做的贡献,卸任的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在任命马歇尔为首席大法官二十五年后时说:“马歇尔是我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这是我一生最为自豪的事情。回忆我一生所作的事,没有比这更令我愉快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美国最伟大的法官所受的教育和专业训练可以说是所有大法官中最少的。马歇尔只上过一年私塾,主要是父亲给他的教育,马歇尔曾在威廉玛莉学院听了不到三个月的法律讲座,期间还坠入情网。充份的从政经验和丰富的生活阅历,使马歇尔具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有人这样概括了马歇尔的司法理念:“在其法官生涯中,有两个不变的信念主导着他:一是联邦主权,二是私有财产的神圣”。靠着这两个信念,马歇尔终于把最高法院确立为宪法的最终解释者,从而奠定了美国的宪政基础。
马歇尔于一八三五年七月六日,病逝于费城,结束了他三十四年的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生涯。马歇尔被葬在肖寇山墓地。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第五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中共泉吉乡委 泉吉乡人民政府
2011年3月14日
尊敬的文占发主任,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泉吉乡党委、政府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泉吉乡调研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下面我就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泉吉乡地处县境西部,东临伊克乌兰乡,西连吉尔孟乡,南濒青海湖,北至默勒河(大通河上游河段)与祁连县相望,年降水量在325-370毫米之间,全年平均气温-0.6-5.7℃,平均海拔3300米。乡机关驻新泉村,东距县城25公里,境内交通便利,青藏铁路、国道315线穿越境内。
全乡总面积144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其中1个农业村),19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其中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总人口1334户,5331人,劳力2560人,有藏、汉、蒙、回、土、东乡等6个民族,藏族占全乡人口总数的90%,与2008年相比人口增长3.09个百分点;劳动力增长42.14个百分点。
全乡可利用草场185.9万亩,其中冬春草场84.42万亩,夏秋草场101.49万亩;农作物耕地2595亩,退耕还林还草1892亩。全乡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经营各类牲畜18.9万头(只、匹)。全乡农牧民人均收入达6050.76元(其中,牧民人均收入达6521.63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368.13元),与2008年相比,增收37.95个百分点。
全乡党政机关干部职工29人,其中:乡党委、政府领导5人,司法所所长1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13人;委派会计1人;公益性岗位4人,见习岗位4人;大学生村官1人。
全乡有党支部7个,一类党支部4个;二类党支部3个。全乡共有党员199名,其中女党员32名,占16.2%;少数民族党员161名,其中藏族154名,蒙古族2名,其他民族3名,占70.7%;乡机关支部党员36名。
全乡现有学校2所,其中乡中心寄宿制完小1所,村寄宿制完小1所,全乡适龄儿童512名,已入学511人,入学率达99.8%。(其中,女251人,已入学250人,入学率99.6%),现有教职工40名,专职教师33名,女教师21名。其中,乡寄校教职工38名(专职教师31名,职工7名);鸟岛寄校教师2名。专职教师中具有小教高级职称的有5名,小教一级职称的有12名,小教二级职称的2名,未评14名。
全乡现有藏传佛教寺院2座,驻寺**2名,现有民管会2个、成员12名,僧侣79名。两所寺院均已实现通电、通路;参加医保的僧人79名,占宗教人数的100%。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镇对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活跃城乡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为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乡党委、政府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评估,把乡政府所在地新泉村作为建设重点,辐射至邻近村。
在全乡范围内来看,乡政府所在地新泉村发展步伐较快,条件较为成熟,是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同时,依托交通相对便利的315国道和青海湖旅游资源,今后发展餐饮、娱乐、住宿等二、三产业有较好的潜力。其次,积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快周边行政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乡政府驻地城镇化建设水平偏低。多年来,乡政府驻地临街商铺等建筑得不到统一规划建设,临街破旧住宅拆除建设难度大,人行道、路灯、环卫等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城镇化建设整体水平低。近年来,针对新泉村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和个体经营户相对集中的实际,依托国家项目,乡党委、政府把新泉村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来发展,重点规划乡政府驻地国道315线两侧街道商铺、人行道、绿化带、墙体粉刷、街道路灯、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街道两侧破旧商铺拆除重建工程已起动实施,今年共涉及拆除重建临街商铺23户,共计76间,5120平方米。其他规划项目正在申报立项。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在乡政府西侧集中修建游牧民定居小区,为实现城镇规划建设整齐划一,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农牧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乡政府所在地、鸟岛小集镇为重点,抓好了村镇化建设。2009年—2010年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进行集中居住,打造建设了“六个游牧民定居小区”工程,小区总面积达1.29万平方米。即:圣泉人家(原乡政府北侧)定居户9户,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西海骏区(原泉吉收购站院)定居户21户,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卓隆新区(环湖西路旅游区)定居户10户,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湖畔新居(切吉村、宁夏村、扎苏合村)定居户50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海心山居(泉吉加油站西冶合茂村定居点)定居户63户,建筑面积3840平方米;鸟岛新区(年乃索麻村)定居户45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截至目前,六个小区共有198户、1068人的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共转移劳动力297人。危房改造项目从2009年开始,截止目前,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36户,总投资69.12万元。
通过项目住房建设,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但是目前,各小区住房还需要加强道路硬化、供排水、绿化、美化等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三)按照小城镇建设要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加强。针对泉吉乡驻地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突出的实际,乡政府将2010年作为泉吉乡“环境卫生整治年”,集中开展了临街商铺及周边环境卫生的规范治理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政府乡长、主管副乡长为副组长,乡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泉吉乡自开展小城镇建设以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城镇面貌得到初步改善,从事商业活动者增多,临街商铺增加,但由于小城镇建设当中,还未涉及人行道和公路下水道规范建设、加之群众环保意识差、乱倒乱扔垃圾现象严重,街道两旁卫生脏乱差现象突出。为逐步改善这一突出问题,2010年乡党委、政府采取乡属各单位、乡驻地沿街店铺(菜铺、饭馆、商店、修理铺等)门前环境卫生责任三包、分片包干、垃圾定点清理等措施进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成效显著。2010年全乡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共组建股份制联合经营小组65个、230户,894人,劳动力459人,整合草场1.62万亩,牲畜2.68万只,暖棚106幢、1.32万平方米,集中管理种公羊765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新泉村绿源集约化经营专业合作社》、《宁夏村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等13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总数达441人,占农牧民总数的8.27%;带动农牧户310户,占农牧民总户数的23.24%,注册资金达868.19万元。并申请注册了瓦颜山、蓝木措、卡瓦刚日等商标,已形成了一些有注册品牌、带动性强、运作规范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0年60户集约化经营户总收入达999.58万元,总支出达379.56万元,共收益620.02万元,户均收益2.7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7159.64元, 2009年牧区人均收入为5498.54元,与上年相比,集约化经营户2010年人均增收1661.1元,增收30.21%;2010年未参加集约化经营牧户人均纯收入为6158.36元,集约化经营户比未参加集约化经营牧户增收1001.28元,增收16.26%。
(五)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改善。十一五期间全乡项目建设得到显著增加,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得到初步改善。水利工程:修建新泉村农田灌溉和河道主干渠道2.6公里,支干渠道2公里,渠道小型过桥21座;现已建成水利管道4条,全长92.6公里,供水点50处,土井225眼;户户通电工程:实现大电网通村覆盖率100%,实现全乡1个农业村全部通电,5个牧业村1077户牧民通电,户通电率为95.14%。道路建设:修建道路136公里,维修村级道路94公里,村级砂路6条,全长121.7公里,硬化村级道路13.7公里,使全乡村级道路通达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暖棚建设:新建暖棚541幢,有力地改善了群众的畜种养殖条件。扶贫项目建设:年乃索麻村、冶合茂村、扎苏合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完成总投资378.15万元,购买生产适龄母羊6529只、手扶拖拉机50辆、建设160平方米暖棚24幢、架设高压线5公里。草原生态治理工作得到加强,治理草场沙化20万亩、黑土滩10万亩、灭治毒杂草80万亩、灭治中华鼢鼠40万亩、灭治蝗虫30万亩、环湖生态种草10万亩。
(六)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结合全州第二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要求,将宁夏村和年乃索麻村作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针对宁夏村和年乃索麻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宁夏村和年乃索麻村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方案,方案突出牧户住房集中建设、垃圾清理、整治棚圈、建卫生厕所为重点,确定了住房建设标准和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区域。2010年宁夏村20幢、年乃索麻村43幢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住房主体工程全面完成,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整治。
(七)民族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全面落实 “两免一补” 和贫困高中生、大学生奖励扶助政策,有效减轻了全乡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就学压力,促进了全乡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二是“两基”成果巩固率达100%,完成了县对乡2010年“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目标责任。三是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扎实推进,2010年根据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总投资1132万元的乡寄小扩建工程全面启动,修建工程由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食堂三部分组成,共60间,总面积达6183平方米,工程计划于7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工作本着爱民、惠民、为民的原则,全面落实各项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一是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认真落实,继续实施“奖励扶助”、“少生快富”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2010年发放计划生育奖补资金15万元。二是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群众4930人,参合率达100%,参合金16.27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100%。三是新农保参保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全乡应参保3623人,实参保2472人,参保率81.12%,收取参保金31.9万元,发放金额19.32万元,涉及享受人员437人,对达到60周岁参保要求的农牧民群众及时足额发放了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四是困难群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全乡共有低保户225户、479人,共发放低保金46.39万元;五保户26户、26人,共发放五保金2.89万元。发放救济面粉531袋。
(九)二、三产业持续稳步发展。为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步伐,解放更多劳动力,我乡在发展二、三产业发展方面给予了政策优惠、资金上给予了扶持,全乡现有个体经营户217户(其中乡政府驻地183户,鸟岛集镇34户),从事个体经营者达238人,2010年经营性收入达242.89万元,上缴税金20.45万元。
三、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乡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由于人口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资金扶持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二是我乡小城镇建设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严重制约着小城镇发展步伐。
三是我乡小城镇功能不完备,还处于简单的商品交换集合地,人口流动量还不够大,小城镇的“核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四是专业人才欠缺,管理水平落后。加快小城镇建设,必须要有从事建设规划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于规划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
五是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我乡农牧区劳动力由于语言障碍、劳动技能、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困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非农产业岗位要求,严重制约了劳动力转移。
四、意见建议
一是建立小城镇建设资金固定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在财政管理体制中,乡级财政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经费,基本上没有结余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上级政府应当建立固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将小城镇建设资金纳入财政统筹,按照逐年增加的原则,确保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观念,增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抓城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是按照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全面加强乡级学前教育工作,经征求各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农牧民群众意见,拟计划在乡政府驻地修建幼儿园1所。
四是积极促进农牧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农牧区专业合作社,继续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集约使用草场、土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集聚效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五是积极争取乡政府驻地新泉村发展项目,通过实施临街商铺拆除重建、危房改造、砖厂扩建、以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为契机,建造蔬菜大棚和牛羊育肥基地,加大劳动力转移,带动小城镇规模化发展。
六是为亮化、美化、优化泉吉乡街道面貌。需要新建人行道2公里,预算投资210万元;墙体粉刷3640平方米,预算投资6.552万元;街面种植树木1200株,预算投资1.8万元;新建公共厕所2座,预算投资4.32万元;街道路灯40个,预算投资24万元;为加强街道及新泉村、游牧民集中点环境整治工作,需要购置洒水车1辆,预算投资12万元;垃圾装载机1辆,预算投资28万元。以上美化建设总投资97.6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