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贫困县也能建好新民居——对魏县新民居建设“56341”工作法的调研
贫困县也能建好新民居
——对魏县新民居建设“56341”工作法的调研
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魏县运用“56341”工作法,努力破解难题,强势推进新民居建设。截至目前,首批30个示范村全部开工建设,在建2580户,已建成1960户。其中,王营等村已成为省、市级示范样板村。第二批68个示范村和21个万人中心社区已完成规划设计,陆续开工。在邯郸市新民居观摩评比中,魏县名列前茅。近日,我们对该县的“56341”工作法进行了深入剖析:
“5”笔账“算出”积极性 抓住了农民心坎激发了建设热情受思想认识水平的限制,一些农民群众片面地认为,新民居就是建新房,对新民居带动新产业、塑造新农民、带来新变化的综合效应认识不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普遍,影响着自觉投身新民居建设的积极性。为此,魏县创造性地为群众细算“五笔账”,让农民洞悉明了新民居建设的优势和益处:
一算重复建设浪费账。农村房屋一般质量差、档次低,加上由于相互攀比因素,房屋“寿命”较短,平均15年左右就需要翻盖,拆建频繁,造成极大的浪费。新民居建设实行统一住房模式、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至少80年不用再翻新,一次建房,长期使用,一次投资,三代受益,能够彻底摆脱一生疲于奔命地忙于拆屋建房的怪圈。
二算腾出土地增收账。新民居建设都能节省出一定数量的土地。利用节约出来的土地可以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等,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如王营村,新村建成后可腾出土地700余亩,以每亩耕地年收-1-
入1000元计算,每年可增收70多万元。
三算统一规划节省账。新民居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购料。村民不但可以节省房屋建设规划设计费用,还可以节省部分建筑物料,减轻建房负担。
四算物料进场节约账。老村建筑布点零乱,街道难行,农民再建新房,物料难进。新民居建设后,统一规划,户户临街,物料可以直接进场,每户可节省运费4000元左右。
五算幸福指数提高账。新民居建设以“舒适宜居、方便现代”为原则,户户临街,家家朝阳,美观、舒适、宜居。并且高标准规划建设超市、学校、幼儿园、文化广场、村民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农民能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通过细算五笔账,抓住了农民心坎,农民群众建设新民居的热情空前高涨。
“6”种模式“闯出”新路径 因地制宜实施 不拘一格推进历史原因造成该县村情差别大:邻近县城的村,由于县城的快速发展,变成了城中村;有的村因临近公路或有集市,发展成了中心村;有的村规模小、人口少,地处偏僻,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布局零乱,“空心村”现象突出。为此,魏县在制定《2009-2019年新民居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明确“改造城中村、整合城边村、建设中心村(社区)、合并弱小村、治理空心村、搬迁不宜居住的村、包装基础好的村”目标,推行6种建设模式:
模式一:滚动发展。针对全县大部分村一次性投入能力不足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样式、统一标准、统一招标、统一建设的要求,先建造一至两条新街道,凡新建房户,实行联户建设,第一条新大街建满后,再建设第二条街。以此类推,滚动发展建设新
民居。双中村、陈庄村是采用这种模式建设新民居的代表村,目前,分别建成20米宽、500米长的大街各1条,建成新民居30户、6500多平方米。
模式二:旧村改造。对基础较好的文明生态村的居民住宅进行改造,提高建设档次,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将旧村改造成新村。蔡小庄村是1998年从漳河行洪区整体搬迁出来的村,原有村庄经过统一规划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创建,基础较好。经过“旧村改造模式”建设新民居,该村街道全部高标准硬化、拓宽,住宅全部用彩钢瓦罩顶,并依据“蔡小庄暴动”的红色文化资源建成了文化墙一条街,进一步提升了新民居建设的文化内涵。
模式三:城郊对接。结合县城城市建设规划,对县城城中村和近郊村进行拆迁改造,建设以多层居民楼为主体的新型社区,达到与县城城市规划匹配统一。皇小庄、大北关村是这类模式的代表,其中皇小庄居委会在县城统一规划指导下,通过开发建设3栋6层新居民楼,将村庄融入了城区。
模式四:搬迁重建。对改建难度大、村“两委”班子和群众积极性高、位于堤道内或受污染严重不适宜居住、重大项目占地拆迁的村庄,实施整村搬迁。王营村由于原村建房杂乱无章、道路难行,群众建房日益向村边耕地延伸,形成了典型的“空心村”。该村作为首批示范村,利用村集体150亩耕地臵换出建设用地,实施整体迁建。经过两年建设,已建成供排水设施齐全的街道5500米,新民居190户,并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广场、学校、村民中心、幼儿园、卫生室、超市等基础设施,成为省级示范村和邯郸市新民居建设的“五大明珠”之一,其典型经验在全市、全省推广。
模式五:村庄合并。即以基础较好的中心村为基础,大村扩容、周边小村撤并,共同组建新社区。岳庄村位于魏峰线和大牙线交汇处,村小人少,周边密集的东来庄、西来庄等4个村村情与之相似。岳庄等5个村采用村庄扩建模式,规划建设了8栋1262户、5483人的中心社区,有效整合了各村资源,目前已建成新民居4栋148户。
模式六:村企共建。依托企业在当地的地缘亲缘优势,主要由有实力的企业家投资兴建,实现村庄整体新建、企业拓展空间的合作共赢。双南村支部书记、民营企业家赵成炬投资850万元,统一建设新民居4栋120户,占到全村总投资的65%,有力促进了该村新民居建设。
“3”个办法“巧化”用地缚 集约化发展科学化运作
为破解新民居建设用地困难,该县采取了三个办法:
办法一:节约用地。充分利用村庄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积极鼓励通过多村联建、集中连片、建设高层住宅等模式,挖掘新民居建设节地潜力。如皇小庄村引进开发商,规划建设了3栋6层新民居203户,比“一户一宅”模式建设新民居减少用地120亩。
办法二:严控规划。对新民居建设村规划面积严格控制,农村居民人均占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推行一户一宅,多占收回。王营村新民居每户规划面积严格控制在0.3亩,新村占地仅150亩,比原村庄少占地700余亩。
办法三:灵活臵换。对需周转用地的,采取先占后补的方法,按规划先行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建成后,将旧村址复垦补充新占的农用地。野前村、陈庄村通过积极争取,列入省级示范村,争取到50亩周转地指标支持,有效解决了新民居建设用地问题。
“4”个一点 “缓解”资金难 想法设法筹钱千方百计投入
面对县乡财政困难和村集体收入缺失、无力支撑新民居基础设施巨大投入的难题,坚持“四个一点”,破解资金难题。
一是政府出一点。2009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政府设立新民居建设奖补资金300万元,对新民居建设村以“先建先得益”为原则实行奖补。为支持新民居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组织30个县直部门对口帮扶30个示范村,共帮扶资金150万元。2010年,政府将继续加大奖补力度,将奖补资金提高到1000万元,并列入了财政预算。其中500万元用于建新,500万元用于拆旧,推动了新民居建设和旧村复耕。
二是上级贴一点。积极争取省、市两级财政奖补资金,在不违背政策的情况下,打捆使用沼气、饮水安全、乡村道路等各类农村专项资金,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倾斜,解决村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2009年,有10个村争取到省市奖补资金360万元,王营村集中使用农村专项资金540多万元。
三是银行贷一点。灵活担保方式,鼓励业务相关银行向新民居建设提供信贷支持。2009年,王营村在建的123户新民居每户贷款2万元,共贷款246万元。
四是村民自筹一点。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通过村民每人集资20元,上级按1:2比例补贴,用于新民居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全县有30多个村采取了这种筹资办法,其中,赵寨村自筹资金31120元,上级补贴62240元。
“1”村一产“收获”农民心 意在农业增产旨在群众致富新民居主要靠农民为主体投入建设,解决农民就业致富问题,增强农民投入能力十分关键。为此,魏县通过三种形式,努力争取每一个村都有一个立村产业,以此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升级传统产业。王营村把传统的果品种植业作为立村产业重点培育,为新民居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2009年该村种植拱棚瓜果600亩,对200亩鸭梨进行品质提升,对500亩苹果进行嫁接改造,全村果品业收入同比增加36%,人均增收560元。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蔡小庄村在新民居建设开始后,通过县农牧局技术人员的驻点帮扶,积极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等生态农业,发展面积600多亩,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为新民居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培育新兴产业。皇小庄村通过“城中村”改造,臵换出工业用地指标,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工业,先后建起防水涂料厂、垃圾制砖厂等新兴工业项目,同时,大力发展餐饮、宾馆、物流等服务业,创造就业岗位700多个,人均月收入达到2200元,促进了农民转为市民,新民居变成了新城市。
第二篇:新民居调研
关于我县农村新民居建设的 调查
政协城乡建设经济发展委员会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加快我县新民居建设进程,推动全县城乡统筹发展,6月下旬,县政协城乡建设经济发展委员会深入到规划实施新民居建设的部分乡镇,通过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交流,详细了解村民认知度、工程进展、后续产业发展等与新民居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实地察看工程进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民居工程实施情况
我县新民居建设共涉及5个乡镇7个村,分别是小厂镇小厂村、馒头山村、毡房营子村,黄盖淖镇黄盖淖村,小河子乡东房子村,白土窑乡白土窑村,闪电河乡闪电河村,总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全部工程均已在六月前后相继开工,新民居建设已经累计投入资金1250万元,工程全部完工后,可入住1328户,节约建设用地1410.95亩。目前,各示范村的规划、入户登记、开槽及钎探工作已经全部完成,部分示范村已经完成备料、地基土建铺筋工作。在新民居建设中,-1-
严新的《镇村空间布局规划》,并结合本村实际,立足长远、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特别是考虑到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在合理设计户型的前提下,配以农机具贮藏室等必要的生产辅助用房,并为一些低保户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安置房,前期工作全部完成。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农民对新民居认知程度较低。受落后思想观念的制约,特别是年龄较大的一些农民,由于受到知识结构和传统意识的影响,在思想上对建设新民居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目前部分农民居住的房屋,其设计、结构、质量比以前有了大的改善,所以,满足于现状的思想严重,对搬入新区、住上新房的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如:闪电河村2009年响应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在享受政府补贴的同时拿出所有积蓄新建、改建房屋后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不愿入住新民居。
2、大部分农民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人均收入不高,面对建设新民居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尽管政府补贴了50%,但需要村民自己支付部分,大多数村民都没有经济实力在短期内交付,需要帮助办理一些低息还款期长的贷款。如:小厂镇白菜沟村,位于小厂镇东部5公里处的山沟里,没有主导产业,属于贫困村,人畜饮水困难,交通极为不便,就目
前的收入情况无力交付入住款,承担不起住房费用。
3、后续支柱产业乏力。这是我县新民居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民入住新民居后,生活费用提高,特别是许多搬迁的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就业技能和创业致富能力,只依靠耕地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顾虑较大。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大宣传提高群众对新民居建设的认识程度。一是利用电视、传媒等手段宣传新民居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全县上下形成人人关心新民居建设,社会各方都来支持和参与新民居建设的浓厚氛围。二是组织群众到周边县区新民居建设示范参观学习,通过看典型,学经验,让群众看到新民居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好处,使新民居建设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自觉行动,引导村民由“要我建”到“我要建”发展。
2、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提供有力支持。一是金融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经济环境下支持农村新民居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延长还款期限、降低贷款利息、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二是建立新民居建设贷款绿色通道,对新民居建设贷款需求快速办理,必要时可集中办理,现场办公,提供一站式服务。
3、结合村情,培强壮大后续支柱产业。按照全县旅游、蔬菜、畜牧等主导产业的特点,通过招商引资、能人带动、股份合作、启动民资等多种方式,引企引资进村。一是在种植业中,全力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使农民拥有稳定丰厚的经济收入。二是在养殖业中,按照“培养大户、建设小区、发展养殖基地”的思路,建设现代化畜牧养殖区,搞集中养殖。三是在旅游业中,抓住我县旅游旺季,搞农家院、采摘园为一体的旅游园区,真正做到新民居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强有力的产业收支撑发展,巩固新民居建设顺利进行。
第三篇:新民居建设调研报告
新民居建设思考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新民居建设的意义
支持新民居建设将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
伐,统一科学的规划将会极大改善我乡各村的村容村貌。新民居建设会推动本地商业、服务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改善居住条件、改变生活方式。在农村,大部分农民传统的住房观念未能得到扭转,传统农村住房的基本结构始终没有改变:结构不合理,屋里没有厕所、厨房,常年不能洗澡,做饭烟熏火燎;房间没有客厅卧室之分,功能性差;以砖木结构为主,保温性能差。布局分散、结构陈旧、内在质量差、新技术含量低、外观面貌缺乏特色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建设新民居,要强化科学规划,改变传统的住房观念和建房模式,改善房屋结构功能,围绕“生态、节能、环保”理念,高标准编制建设规划,积极推行改墙、改灶、改厕、改淋浴设施,使新民居得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做到既要传承地方特色,又要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提高住房质量和生活品位。
(二)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积极推进新民居建设,符合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关于“村容整洁”的要求,符合我省“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的政策要求。开展新民居建设涉及农村建设用地重新整理和利用,对治理空心村、盘活村庄闲臵土地,增加耕地后备资源,缓解当前建设用地紧张具有重要意义。还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带动水、路、气、电、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三)有利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农村消费是扩大消费的着力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具体措施不断出台。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加大。新民居建设将是一个高增长消费点,借此可以拉动建筑业、1建材等产业发展,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二、新民居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民居建设在我乡尚属起步阶段,近一年多来,在推进新民居建设上,我们并不是不重视,但是发展的不是很快,甚至可以说步履维艰,我认为关键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
农民对新民居建设认知程度较低。传统的观念还没切实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农民习惯一家一户的分散居住,而不愿意集中居住;不想也不敢负债买房;缺乏自力更生建设新民居的思想基础,农民群众没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新民居的建设中去。
农民对新民居建设存在的疑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产有没有产权,是宅基地证还是地产证。农村宅基地证的使用年限是长期,也就是说你家香火不断就可以一直使用并且不另收费;地产证有使用年限,逾期要收费的且作为遗产要收遗产税。
2、农机具等物品如何放,农民不可能不种地,既然种
地总要有个放东西的地方,搞新民居东西放哪里啊?
3、生活成本问题,现在生活暂时困难的群众做饭可以
烧柴火,冬天取暖可以烧煤,不存在污水处理等问题,可是住了新民居就要面临燃气和下水设施等一系列的矛盾。
4、持续收入问题,建设新民居后农民是否还继续务农?如果继续务农,就意味着在收入水平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提高了生活成本,必然会造正生活质量的下降。如果不务农,经济来源是什么?老弱病残等人群如何生活。这是民生问题,建设新民居必须保证所有人能够生活。
建设新民居后,农业规模化发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而在乡、村、农民个人经济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首先,“农业企业化经营”的方式,农民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这就需要村委会或投资商投入大量的资金整合流转土地、购臵现代化农业机械,其次,农业规模化经营必然产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第三、农业规模化经营后,农闲时农民的收入是否有保障。
5、原有集体资产如何处理,尤其是集体的土地。原来
各村的地都是环绕各村的,据说地界不变,但是合并居住后必然会有一些居民的地会很远,且各种灌溉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管保护成本必然会增加。
(二)经济制约。目前大部分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村民经济承受能力比较低,缺乏应有的产业支撑,这不仅是我乡新民居建设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在全县新民居示范村建设中也是一个普遍存在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就业技能和创业致富能力,发展致富难度大。
(三)建设前期,经验匮乏。新民居建设在我乡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发展思路匮乏,发展模式单一,建设问题多,解决方法少。
三、在新民居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村情民意。在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本村实际,充分考虑新民居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采取先建后迁的办法,将分散的住宅改为社区住宅,复耕土地,为下一步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和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成方连片,分期建设。在建设前要坚持以人为本,多问问群众乐意不乐意;建设中要体现统筹兼顾,既要抓好工程建设,还要注重保护和继承特色;建成后要绷紧科学发展这根弦,多考虑长远谋划。
二是要政府引导,确保建设的有序推进。着重以下方面:强化监督。在施工队伍的选择、民居工程的建设上严格把关监督;强化规划。抓好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村新民居建设土地利用规划和新民居建筑设计;强化土地控制。对乱占乱建的坚决予以拆除,确保在土地的控制下搞好建设,避免造成新的土地浪费;强化专家的技术指导,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强化则政导向。整合农村饮水、农村道路、村庄绿化、农村沼气等项目资金,集中投放,切实解决好新民居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问题;强化示范。开展新民居建设试点工作,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是要稳步推进,适合经济的承受能力。实施新民居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好的村,可以考虑整体新建;经济基础暂时不具备的,不能一哄而上、贪大求洋、盲目建设,给村集体和农民群众造成新的负担。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
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从实际出发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加强农村住宅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有利于加快农村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总之,有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参与,有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新民居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推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建设新民居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
作而不是全部,但是它必将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我们将逐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实现农村面貌的大改变。
第四篇:新民居建设 汇报材料
乡新民居建设工作汇报
一、基本概况及工作进展
乡,位于。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亩。共有村民户,人。2011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 亿元。
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县委“对接大城区,建设新磁县”战略,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村制宜,合理规划”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新民居工程,着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截止目前,村已完成 套新民居住宅楼及其配套工程,并规划投资 万,新建 栋多层居民楼,投资 万元兴建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工程。
同时,乡党委以 村为示范,狠抓村庄绿化、道路硬化、自来水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村已完成自来水“村村通”工程,村已完成规划、筹资等工作,预计5月底可以全部完工。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规范运作。乡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各分管党委领导为成员的新民居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规划、拆迁、安全施工等新民居工作。同时张榜公布建设规划、旧房拆迁面积及补偿款项、新房户型、建设标准、建筑面积等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确保程序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
2、彰显理念,以人为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带动群众积极性。多次在村里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听取群众意见,并深入农户,进行民意调查。按照“自愿”原则与村民签订拆迁建设协议,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村民进行依法补偿。同时在制定规划时,遵循农村建房规律,吸收群众意见,充分考虑村民机动车的停放、粮食晾晒和储存等问题,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的需求。
3、借势园区,互补推进。以整合土地开发为建设方向,以服务园区为发展目标,在园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推进新民居建设,形成新民居建设与园区发展互动的格局,园区为新民居建设提供煤气、热水等配套设施,新民居为园区员工提供住宅、文化广场等生活设施。
4、抓好试点,树立典型。以 村作为试点,充分发挥磁西路贯穿、毗邻园区等区位优势,推进新民居建设进程。村以磁西路两边街道为重点,确立了建设集约型村庄的理念。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户已经入住。二期规划预计总投资 万,总占地 亩,共建 栋多层住宅楼。村试点的顺利推进,一方面为探索符合我乡实际的新民居建设建设道路积累了经验,令一方面,让其他村村民看到了新民居建设带来的利益,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三、今后打算 从今年起,我乡将分 年时间完成 二期工程、村新民居住宅建设,其余行政村也将全部纳入规划管理,分期分批完成新民居建设和改造任务。此外,在新民居建设中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要科学布局,提前谋划。项目规划要具有超前性、长远性、发展性;二是对接园区,新民居建设与产业升级协调并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第五篇:新民居建设
大巫岚镇新民居建设情况
——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只有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协调、全面发展。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2010年我镇被列为新民居建设试点,实施六村联建,共涉及2133户,住宅2367座,9061口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把新民居建设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6个普查小组,逐户开展摸底调查统计工作。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大巫岚、大院、罗杖子、东赶河子、磨石沟和蛤子汀6个行政村的普查摸底工作。同时,我镇新民居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新民居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新民居建设服务于、服从于园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三者要形成有机结合、协调一致。新民居建设为园区建设腾出充足的可利用土地,用于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要与新民居建设统筹规划。
一、新型现代居民区建设
按照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总体要求,参照燕赵新民居优秀设计方案,以“三新六有”(“三新”即结构体现新设计、建设采用新材料、外观呈现新面貌;“六有”即有干净整洁的厨房、有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有沼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或其他淋浴设施、有卫生型厕所、有节能取暖设施)为基本内容,新建后的住宅,外貌要体现燕赵民居文化特色;居室要分区完善,方便生活;质量要坚固耐用,符合农村新民居抗震设防要求。紧紧围绕解决农民群众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五通五有”(“五通”即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宽带、通柏油〈水泥、石板〉路、通客运班车;“五有”即有标准化的幼儿园〈小学〉、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家店〈农资超市〉)为基本内容,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民生改善。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四化一处理”(“四化”即村内道路硬化、街道亮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一处理”即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收集处理)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村庄综合整治,加快改善人居环境。结合实际情况,对住宅进行整体规划,按照高、中、低三个档次(即新居“2+1”和“6+1”)建设新民居,其中,大部分统一建设“2+1”式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占地面积1439.8亩,建筑面积42.88万平方米,投资概算
为88435.2万元。
二、建设现代化小城镇
按县小城镇建设规划要求,利用大巫岚、罗丈子、大院三个村腾出的553.3亩土地,用于小城镇建设开发,建三横三纵街道、商业区及公共设施等。建筑总体设计为二层楼房,总建筑积20万平米,投资概算4.5亿元,建筑材料采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外观体现满族风格,彰显民族特色。
三、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建设
村内实现道路硬化、街道亮化、环境美化、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改善人居环境。道路建设:投资12000万元,对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扩建,同时新建道路15公里,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居民饮水工程:投资9000万元,新建饮用水源井6眼,购置配套设施6套,埋设供水管网40千米,入户配套设施2133套,埋设入户管道10千米,居民用水实现集中供水,污水实现集中化处理;污水工程:投资8000万元,建设地下钢筋砼40千米,支管道10千米,配套检查井、污水处理设施3处。集中供热工程:投资11000万元,建设集中供热站一处,埋设集中供热主管道20000米。亮化、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投资6000万元,架设太阳能路灯,实施亮化工程;在道路两旁建绿化带共4000平方米;道路两旁及社区内实现美化、净化,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集中处理;公共设施建设:投资5000万元,建设标准化村民行政
中心,党员活动中心、书报阅览室1000平方米,档案室200平方米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广场2000平方米,新建妇幼保健卫生所一处,增添一批体育健身器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四、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生态高效的要求,加快推进大巫岚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
新型现代居民区的建设可极大改善村民居住条件,项目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可极大的改善大巫岚镇的投资环境,辐射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