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主党派在加快建设进程做法思考建议(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9:5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民主党派在加快建设进程做法思考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民主党派在加快建设进程做法思考建议》。

第一篇:基层民主党派在加快建设进程做法思考建议

抗战时期,永安市曾是福建省省会所在地和东南文化名城,从那时起到80年代初期,就一直有民主党派人士参与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身影。1984年,在中共永安市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率先在永安市成立支部,随后于1986年3月成立市委员会,民建、农工党和九三学社也先后于90年代及2000年成立基层组织。目前,永安市共有4个民主党派组织,成员数逾360人,其中:**为市委,民建、农工党为总支,九三学社为支社。

一、近年来永安市民主党派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可以归结为:树立“四种意识”,发挥“四种作用”。

1、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作用。切实把政治协商作为参与市委决策的必要环节,在市委做出重大事项、重大决策之前,民主党派主动调研,在市委通报情况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配合市委做到“三先三后”,即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协商后决策,对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先协商后决定,对出台的重大政策先协商后通过。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定期召开民主协商会、小范围谈心会、情况通报会、建言献策会、专题座谈会等会议,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或建议,与其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2、牢固树立民主意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是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注意发挥民主党派的“人才库”、“智囊团”,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和视察活动,经常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作为调研课题,并自始至终十分重视他们的调研质量。近年来,民主党派充分借助市委或有关部门召开协商会、座谈会、专项考察论证会等平台,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和谐永安建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事关市计民生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每年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交提案60件以上,相当部分被采纳实施。如, 07年**永安市委会提出的《关于在市区主干道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建议》被市政府采纳,并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投入资金逾七千万元,最终建成了深受广大市民称道的民心工程;九三学社永安支社在贡川镇开展农业调研时,向村民提出了“新发冲蔬菜基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控制源头污染提高蔬菜品质”的建议,收到了良效,深受农民的赞赏。同时,各民主党派还通过推荐优秀成员直接参与政治等渠道来进行参政议政。目前,民主党派成员中有处级领导干部4名(副市长2人、人大副主任1名、政协副主席1名)、正科级领导6名、副科级领导10名,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1名。

3、牢固树立监督意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通过有关部门聘请,一批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了特约监督员、检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党风监督员、行风评议员等“六大员”,对党和政府工作实行社会监督。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并进行认真研究,及时反馈,真诚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极大促进了各级党政部门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目前,永安市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各级民主党派委员33人,其中省级1人,三明市级8人、永安市级25人;担任各类特约员、监督员18人。

4、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服务地方的作用。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等优势,始终把教育和推动广大成员在本职岗位上务实进取、建功立业作为基础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围绕发展下功夫、围绕服务做贡献”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据统计,近年来,永安市民主党派成员中近100人获全国、省、三明市级表彰。其中,**副主委朱克文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盟员陈师尧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三届世界骨伤科学术大会上被授予世界中医骨伤科最高荣誉奖——尚天裕国际科学三等奖;盟员阮琳、吴昌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盟员吴昌、孙春燕、尤华生、赖忠春成为福建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盟员管其宽被省科协和省财政厅评为2007年度“福建省农村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并获得奖金2万元;社员陈亿顺的 “优质脐橙纽荷尔品种的推广项目”获省农业厅推广一等奖等;社员王永闽组织科技攻关搞技改,为永林集团节约投资2700多万元、增创利润700多万。为充分挖掘发挥群体资源优势和组织网络作用,各民主党派有机地把“大服务”与“小服务”、整体效应和个体效应、间接服务和直接服务、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确定各自服务的着力点,收效良好。

二、关于今后充分发挥永安市民主党派作用的几点建议:

目前,永安市正处于加快**建设进程的关键时期,为此,笔者建议:应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奠定政治基础、创造物质基础、打牢民意基础、构筑精神支柱、维护社会稳定等五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以切实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

(一)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我市加快**建设进程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现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的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我市民主党派所走过的发展道路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同中共亲密合作,是民主党派的立党之本;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保障。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建设进程的关键时期,客观上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民主党派科学参政、民主参政、依法参政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为民主党派在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为加快**建设进程谱写团结合作的新篇章。今后,市委与民主党派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5号文件精神,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不断推进政党之间的合作与和谐,切实维护民主党派履行职责的民主权利,努力营造团结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更好地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为我市加快**建设进程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同时,市委、市政府今后要注重进一步整合这些智力资源,把民主党派的政治力量和智慧集中起来,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界别作用,共同推进我市的政治和谐建设。

(二)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为我市加快**建设进程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加快**建设进程的基础是发展,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厚。没有经济发展来支撑,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就会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是硬道理,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就必须团结和动员更多社会力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我市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紧扣发展主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就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很多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的建议,为我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市加快**建设进程新的历史阶段,民主党派应继续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和主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继续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把工作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本着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的精神,协助统筹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要发挥整体功能和组织优势,选择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党和政府决策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为我市加快**区建设进程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我市的民主党派成员中有一大批经济界或跟经济工作有关的人士,在推进我市经济和谐发展中,他们在以下方面能够提供帮助:一是帮助寻求社会所有制关系的和谐。社会财产关系的和谐是经济领域最大的和谐。目前的问题是,在非国计民生行业和领域,有着官商 “与民争利”的现象,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存在对非公有资本的“排斥”的问题,为此需要让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构建国有资本、民间资本等财产格局,用“混合所有制”这一新型的财产组织形态来包容和整合不同资本的和谐发展。二是帮助寻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中的和谐。这里的关键是帮助实现市场主导与宏观调控的结合。从近几年我市的经济发展看,二者之间存在诸多不和谐之处,这里既有市场微观主体方面的原因,也存在政府宏观调控方式的原因。让民主党派中的经济专家参与经济宏观决策,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科学性。三是帮助寻求经济发展格局的和谐。为此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五个统筹”,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等各项事业服务。

(三)积极协助市委和市政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我市加快**建设进程打牢广泛的民意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关注民生、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兼顾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市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中共市委大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民意基础;我市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具有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负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成员和群众的具体利益的责任。

反映社情民意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不同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民主党派应协助市委、市政府疏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理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继续发挥位置超脱、渠道畅通的优势,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如实反映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协助市委和市政府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促进我市各项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作为民主党派成员,都应从自我做起,多说和谐之话,多做和谐之事,多谋和谐之策,为我市加快**建设进程打牢广泛的民意基础。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必须谋求环境、资源、人口与社会发展间的和谐,谋求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做到“生态和谐”。在这方面,民主党派今后要多提一些操作性强的好建议,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牢固树立环保意识、水土保持意识、绿色gdp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要防止一味追求gdp的增长而盲目上项目,防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加剧洪涝灾害和生态退化等。国土资源、水利、环保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也要对民主党派提出的提案、议案或建议给予足够重视,要依法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系统,以资源的有序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为目标,进一步实现我市的“生态文明”。

(四)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为我市加快**建设进程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历史经验表明,文化维系和谐,和谐孕育活力。只有充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地方社会经济才能更加发展与和谐。

我市民主党派成员主要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本身就是各个领域中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因此,我市民主党派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市委、市政府要充分调动、发挥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巩固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基本价值观念;发挥优势,积极推进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的繁荣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传承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优秀文化传统,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诚信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形成,为我市加快**建设进程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

今后,在我市作为对台工作的前沿阵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还应以共同的文化传统为纽带,进一步发挥“战时省会”的作用,通过经济合作、学术交流、文化联谊、亲友往来等各种形式和渠道,大力推进同国民党及广大台湾同胞的联系和沟通,加强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人民的理解与共识,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努力协调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市加快**建设进程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和谐需要稳定,稳定才能和谐。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当前,我市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这是“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是我市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

维护社会稳定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项优良传统。自永安1984年撤县建市以来,民主党派和市委、市政府一道经受了各种考验和锻炼,为维护我市的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维护稳定是民主党派的“第一责任”。我市民主党派应充分认识到:稳定是政府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尽快适应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和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高度重视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从着眼于长治久安的高度,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应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和各种紧急状态进行调研,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协助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紧急状态预警机制;应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又要帮助广大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妥善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为我市加快**建设进程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同时,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应把职能从管理经济转移到公共事务管理、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来。我们有不少党派成员在政府的各个部门工作或担任领导,他们直接规划、决策和参与上述工作,对构筑“公共和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议各级党委今后要加强对民主党派的后备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第二篇:加强民主党派理论建设思考建议

理论思想建设的成熟是政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早在1994年,时任民建中央主席的孙起孟老就撰文呼吁各民主党派,“应当树立起自信心,搞好理论建设。”(《孙起孟文稿选编》,第675页)。应该说,近十几里民主党派理论建设有些起色,比如民主党派中央及省级地方组织大部分成立了理论研究会(学会),并开展了一些理论研究活动。但是,由于种种原

因, 理论建设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本人结合自身近年从事多党合作研究的体会,就加强民主党派理论建设问题谈几点建议。

1、提高对理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民主党派,特别是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理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理论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提高到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样的高度,用抓参政议政工作的同等力度来抓好民主党派的理论建设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我国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民主党派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实践,迫切需要用新的理论来指导和解决。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民主党派理论建设,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能发挥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培育理论研究队伍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民主党派理论研究队伍,是民主党派理论建设工作的基础。各民主党派应当注意理论研究人才的发现和培养,逐渐造就一支相对稳定的、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理论研究队伍。培育民主党派理论研究队伍,一是要把理论研究队伍建设作为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培训、研讨等方式,培养理论研究骨干。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成立的理论研究会(学会)要加强对理论研究的组织领导,各位会员更要作出表率,热心参与研究会(学会)的各项活动,成为理论研究的排头兵:二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多方面关心支持理论研究工作者,尽力为他们开展研究工作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3、搭建理论研究平台

目前各民主党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都没有理论研究的专门刊物,缺少理论研究平台。建议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成立的理论研究会(学会)创办一份内部刊物——会刊,作为理论研究阵地,展示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

此外,民主党派各组织创办的机关刊物(内刊)如民建中央的《民讯》、民建湖南省委的《湖南民建》可考虑开设“理论研究”或“民主党派理论建设”专栏,刊登理论研究论文。

4、开展理论研讨与交流

提高理论建设成效的重要途径是广泛开展理论研讨与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会议等形式,密切理论工作者之间联系,促进互动,增进了解,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达成共识。首先是党内交流。各民主党派应该经常性组织理论研讨会,就有关民主党派建设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研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考虑到省级组织理论研究能力有限,可组织全国性的或部分省级组织联合参与的理论研讨会。

其次是党外交流。重点是民主党派之间的交流。民主党派发展到今天,各组织之间虽然存在某些差异,但已经是共性大于个性,都面临理论建设不足的共同问题。民主党派有必要共同努力,加强交流与合作,搞好民主党派自身理论建设。此外,民主党派还应该经常性地就民主党派理论建设问题与中共党建理论、统战理论研究机构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学术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5、加强成果的评定与转化工作

建议各主党派每组织专家对理论研究论文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审。从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操作性等方面对论文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若干。

同时,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好研究成果转化工作。每年对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编印《民主党派理论研究优秀论文集》,有条件的可组织出版专著,以此宣传、推广理论研究成果,使研究成果能够在民主党派工作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

第三篇: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初步思考和建议

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初步思考和建议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过程。工业化反映了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城镇化反映了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变。我县原是一个农业县市,通过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强化经营城市意识,人均gdp达到了1905美元,城镇化

率超过了32%,从一般规律上说,已经具备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基础和条件。“十一五”期间,我县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抢抓中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加快推进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迈进,逐步实现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过渡转型。

一、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1、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共同体。工业化可以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又反过来可以推动工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的推进有赖于工业化水平的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城镇化不能离开工业化,同样,工业化也离不开城镇化。只有把作为经济过程的工业化与作为社会过程的城镇化结合起来,整体推进,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根本动力。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城镇化最初是由工业化引起和推动的。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拉动了对劳动力、资金、土地、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的需求,从而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相对集聚和滚动扩张,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离开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必定失去经济的支撑,进而导致城市自我发展能力的缺失和城镇化进程的迟滞。

3、城镇化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和资本等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多和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形态等方面的转换。因此,城镇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互促共进的,工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城镇化的支持与响应。城市日益提高的综合承载能力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要素资源,其支撑作用和集聚效应,为加快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体而言,在城镇化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层次也高。

4、经济的现代化必须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基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证明,只有通过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推进,才能实现地区经济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工业化刚刚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而城镇化水平不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欠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县市的竞争就是城市经济的竞争。对于我县这样一个深居内陆、自然条件艰苦的县份来说,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提升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是建设“和谐xx”,实现xxxxx目标的必然选择

建设和谐xx,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之义就是发展壮大经济实力。着眼“十一五”发展,xx县xx次党代会在全面分析县情基础上确定了“xx”的宏伟目标,五年内,实现投资、消费、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四个翻番,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省排位至少前移1位。到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1.6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以上。“xxx”符合xx县情,符合xxx万人民的期盼,内涵丰富,目标明确,任务艰巨,只有在提高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上取得新的突破才是根本出路。必须坚持以战略思维来谋划,举全县之力来投入,用市场化的方法来推进,探索一条符合xx实际、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1、科学准确定位,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xx县地处西部内陆地区,当前还处在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和现代经济转型的阶段,及早做好科学的建设规划、选准定位,可以避免走传统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所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进程。xx县提出的“翻番升位”的宏伟目标是对xx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符合瓜州实际,既体现目标、决心和气魄,又体现科学性、务实性。从目前xx县的情况来看,一产农业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三产还处于起步破题的阶段,无论是从长远的战略考虑还是现实的选择,都只能而且必须靠发展工业、走工业强县之路。没有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全面建设和谐瓜州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没有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要实现城镇化、城市带动农村,就会力不从心。据测算,若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县财政收入将会

第四篇: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关于“十二五”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区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1、强化规划引导。

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分区、组团发展、建立产业带的规划思路,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按规划要求推进城市扩张。组织编制徐州都市区规划、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规划、城市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中心区商圈规划、西部商圈、淮海广场商圈城市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市政配套设施、生态环保、文物保护、园林景观、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强化中心城市辐射集聚功能,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心区立体慢性交通系统规划和中心区停车场布局规划。通过制定和完善规划,坚持规划的法定性和严肃性,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前提条件。

2、扩大主城区规模。

按照主城区组团式发展的思路,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徐州新城区建设,把新区建设成为一个以行政办公、总部经济、教育科研、居住为主的综合性新区,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加快城乡结合部建设,从规划、建设、管理上,严格按照主城区标准执行,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向城乡结合部全面覆盖,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开发高铁客运站周边的建设步伐,严格按照规划,打造成集商贸、居住、文化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城市片区;充分利用九里湿地公园的资源优势,完善公共景观基础设施;完善云龙湖景区周边地块的改造,突出湖区自然与人文特色,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3、实施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

按照“统一规划、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有序开发”的思路,加强住房保障,重点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旧城区改造,重点推进中心商务区、云龙湖周边、故黄河两岸、陇海铁路两侧、二环路两侧、三环路两侧的地块改造。按照“优化居住环境、改善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形象”的思路,统筹考虑居(村)民安置、城市景观、经济发展、社区服务、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多种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把旧城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紧密结合起来,每年安排6-8个重点改造项目,每年安排8-10条街景的立面改造,扎实推进,到2015年使城市形象得到较大提升。在新区和城乡结合部建设以及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强化转产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劳动密集型和各种服务型工作岗位给予优先考虑,从事个体生产经营享受下岗职工优惠政策,促进他们更多地实现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市居民的标准,对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进行统一管理,使他们享有城市居民同等的各项社会保障权利。把土地转让、项目建设与工作安置紧密结合起来,使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真正得到实惠,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加快推进“村改居”工作。

4、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区道路网络建设,改造淮海路、中山路、建国路、解放路、民主路、复兴路、和平路、二环路、三环路等项目,推进市区道路三年畅通计划,完善以主干道为骨架,次干道、支路合理分布的城市道路网,加快实施城市轨道交通。按照“截污、清淤、活水”的思路,加强城市水系的综合治理。继续抓好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启动主城区截流并网工程,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把防灾减灾与生态景观结合起来,加强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建设,搞好城区道路绿化。重点实施新城区绿化和云龙湖周边美化绿化亮化等项目。按照“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发展互惠”的原则,统筹徐州城区与铜山新区、贾汪区的协调发展。完善淮海经济区交通体系,打造淮海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

5、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把城市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法规,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推进城市依法管理。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将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提高管理效率。实施管理重心下移,下放管理权限,让办事处和街道社区也参与到城市管理之中,努力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数字化、网格化、下沉式”的城市管理机制。继续推进违法建筑、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市场秩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城市面貌发生实质性变化。继续创新城市经营机制,以市场化的理念,按照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抓好土地规划、整理、储备和经营开发,加强土地资源成片推介,通过策划包装推向市场。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依法收回超期未建的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公交等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逐步实现社会化投入、市场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

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城市化动力

1、在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进程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突出发挥产业发展在推进城市化中的动力源作用,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四大千亿元产业”建设,包括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光伏能源产业、食品产业和商贸物流旅游业。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壮大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需要,紧紧抓住难得的机遇,整合水、陆、空港口资源,加快实施京沪高铁、徐兰客运专线、徐济高速、宿新高速、湖西航道、亿吨大港、观音机场改扩建等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以产业促发展,以产品树形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将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打造成“商家必顾之地”。

2、抓住契机,融入“2小时经济圈”。

徐州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融入“2小时经济圈”。首先,抓住京沪高铁建设契机,做好高铁徐州段建设的工作,发挥作为京沪高铁重要交通节点、枢纽城市的作用。其次,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将规划建设徐淮铁路,进而打通徐州—淮安—上海的城际铁路。同时,在公路交通建设上加大力度,围绕构建与长三角间的快速通道,强化高 4 速公路网建设。四是发展航空,徐州观音机场经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在已开辟20条国内航线和香港临时包机的基础上将有大发展。五是大力实施“东进战略”,把东陇海产业带作为连结沿海、借力沿海的重要平台,主动融入沿海开发,坚持大交通对接大港口,全面优化徐连交通体系。这样,徐州就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

3、壮大以交通为依托的工业与物流经济。

围绕交通做好园区布局与产业集群规划,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东拓展,以徐州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加快鲁尔(低碳)工业园、中能硅业园等建设。围绕构建全国一级综合物流枢纽城市,加大徐州经济开发区生产物流、新城区生活物流、九里综合物流、沿运河港口物流、临空工业园等五大物流基地建设。

4、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依托山水资源,规划建设云龙湖、吕梁山、微山湖、大龙湖等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精品亮点景区,同时超前谋划大型主题娱乐公园、工程机械博览园,建设江苏北部和淮海经济区重要的旅游胜地,提高旅游业收入在服务业中的占比。

5、逐步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

发展新型服务业作为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区商务楼宇相对集中的优势,重点推进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广告会展、金融保险等商务服务业,打造区域性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 中心。发挥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动漫创意、软件开发、科技研发等创意和技术服务业,加快徐州软件园、创意68、国际服务外包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三、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1、做好小城镇规划。

抓紧编制全市小城镇规划,完成各县(市)所辖镇的总体规划,完成汉王镇等30个重点中心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镇区主要街道和重点节点整治规划。统筹小城镇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既要体现特色,又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突出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这个主题。

2、推进重点中心镇建设。

依托产业基础和城郊优势,在全市重点中心镇先行启动。按照市县共建、以县为主的原则,市财政对每个重点中心镇投入100万元启动资金,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完备、集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中心镇。

3、发展壮大小城镇经济。

从财政支持、政策支持、产业支持等方面促进小城镇加快经济发展,引导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小城镇的三次产业联动,使产业化农业,各种加工型工业,以农家、休闲、度假游为主题的旅游业,以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商贸业,以及吸引农民进城的房地产业等,在小城镇逐步发展起来。支持主城区大中型商贸企业到小城镇发展连锁配 6 送、旧货调剂等各种形式的经营活动,繁荣小城镇市场。积极发展小城镇房地产业,吸引农民和城市居民购房置业。

4、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组建镇级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改变小城镇规划建设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现状。制定和实施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明确市、县、镇三级政府权利和责任,规范建设项目提出、建设和管理流程。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预算,统筹安排好小城镇建设项目计划,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着重支持道路、供水、供气、园林绿化、垃圾处理、抗灾防灾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设施建设。设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资金重点向小城镇倾斜。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采取将相连的几个镇捆绑,向社会发包,委托专业管养单位管理的办法,加强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的管养。

四、强化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加大对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

增加财政投入,落实支农投入政策,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三农”建设。要继续落实转移支付政策,争取国家对“三农”的建设投资和国债建设项目,协调金融机构扩大发放涉农企业贷款和支农小额贷款。扩大在镇网点新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村发展的比例。引导全社会向农村发展多投入,逐步形成以增加投入拉动农村发展的新格局。

2、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无障碍工程,促进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向周边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力度,构建农村公路网络。开展农村水源调查,通过扩大城镇中心区供水范围、扩大农村安全水源供水规模和打深水井等方式,解决农民饮水安全卫生问题。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行新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建设适合乡村的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电通、信息通工程建设,缩小城乡生活条件的差别。

3、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城市的优势教育资源要让农村共享,加快镇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健全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城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人员、技术、设备上对口支持农村,提高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医疗水平。镇卫生院要完成改造,重点镇要拥有规范的二级医院,一般常见病不出镇,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2015年基本实现所有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推进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各镇建立文体站,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增加财政对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扩大城镇低保范围,把人年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4、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产就业。

消除一切不利于农民转产就业的障碍因素,强化农民培训,制定农民职业教育规划,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开展农民大培训活动,使每个人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能,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谋生能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的户籍政策,降低农民务工落户的门槛。切实保障转产就业农民的权益,明确土地承包政策,对进城务工尚未落城镇户口的农民,原宅基地产权不变,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调整现行的学籍管理办法,使进城务工人员的适龄子女与城镇居民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规划建设农民工公寓,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生活条件,使农民工真正实现转产就业,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

5、加快城乡产业互动。

按照三次产业联动的要求,引导城市经济向农村和农业领域延伸,对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型、配套服务型企业,在政策、土地、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延长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鼓励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把信息、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当地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涉农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扶持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到小城镇兴办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服装、旅游工艺品、农副产品加工、传统手工业等产业,带动小城镇和农村运输、商贸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小城镇和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村要积极参与产业互 动,加速传统城郊农业向现代化都市农业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因地制宜发展园林、园艺和花卉种植,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瓜果、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发展瓜果菜良种繁育、良种猪苗繁育、良种家禽繁育、乳鸽种苗繁育等四大工程,构建苏北地区最大的种苗供应基地,发挥农业在全省的辐射作用。搞好农业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区域化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低成本的原料。完善利益机制,推广“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民”等统分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农业企业、基地、农户形成稳定的合同关系和紧密的产权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6、促进城乡文化互动。

探索城乡文化互动的新途径,把城乡社会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城乡教育互动,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城市中小学每年安排一批优秀教师轮流下派到镇、村中小学校支教,农村教师分批到城市学校跟班学习,加大城乡教师的交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为城市的发展拓展人才资源。推进城乡科技互动,强化科技支农服务,在增强农民掌握实用技术上下功夫,把科技服务与促进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鼓励科技人员特别是实用技术型人才与农民一起,共同开展产业化生产经营,逐步扩大科技在农村的市场需求,使农村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推进城乡文化体育互动,坚持文化下乡,促进文艺演出、图书供应、文体活动全面适应农民的需求,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拓展农村文化市场,使农村成为促进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市场。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互动,城市公立医院要有组织地开展支农行动,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医生定期到镇、村卫生院、卫生站坐诊,选拔一批农村医务人员到城区公立医院学习,提高医疗水平。把下乡服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推广,促进金融、电信、商贸和房地产等行业的下乡活动,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城乡联系,形成各行各业服务农村,开拓市场,又使农村反过来促进城市各行业发展这样一种城乡互动的新局面。

第五篇: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思考[模版]

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一、加快**工业化进程势在必行

**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突出发展二产,尤其是要把工业做大做强,走工业强区之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理由如下:

第一,**经济发展的形势看,**的经济发展成就巨大,有目共睹。但也应承认,近几年发展速度不够理想,未能达到预定目标。GDP增长速度已低于西部省市8.6%的平均速度,在西北五省区中也居于后位。据统计,2000年GDP增长速度,陕、甘、宁、青四省区分别为9%、8.7%、9.6%、9%,而**仅为8.3%,居西北倒数第1,全国倒数第7位。2001年更落到了全国倒数第2位。发展后劲不足,主要是工业发展严重滞后,拖了后腿。1998年和1999年工业增长率分别只有3.2%和6.5%,分别比GDP增长率低4.4%和0.6%个百分点,2000年主要由于石油和棉纺工业产品价涨量增,工业增长达到9%,2001年工业增长率为8%,仍比GDP低0.2个百分点。其中,与农业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纺工业不增反而下降6.4%,给职工就业、农牧民增收、地方财政收入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在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小,难以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2000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1∶43∶5.9,其中,二产中工业占GDP的比重为30.9%,比全国工业平均占GDP44.3%的比重低13.4个百分点,在全国处于下游地位。**工业结构也较单一,主要靠石油、石化工业支撑半壁江山,再就是靠钢铁、建材等投资类工业的支撑,而一些加工工业,如皮革、毛纺、棉纺、电子、农业机械等行业却呈现萎缩之势。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工业发展落后于GDP增长的不正常局面若任其继续下去,则**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将成为问题。

第二,从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看,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靠什么?现阶段主要依靠用先进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加工工业。我们现在产品过于单一,转化的程度太低,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加工工业不发达,产业链短,科技含量低。面对新形势,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必须赋予新内涵,一是要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二是优势资源转换必须“升级”,不能老是停留在原料产品上。因此,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转化增值,是新时期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要求。

第三,从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看,**农业发展速度不算太慢,人均农业产值和主要农产品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但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已扩大到640多元,问题主要不在农业内部而在于农外,**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民从非农产业所得收入太少。**的农业发展到现在,单纯就农业抓农业,局限性很大,根本的出路就是要把农内和农外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而产业化的关键则在于培育龙头企业,尤其是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加工型龙头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抓龙头企业,抓加工工业就是抓农业产业化促农业发展。

第四,从城市化和解决就业问题看,城市化是我国“十五”时期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加快城市化步伐是提高地区竞争力,拉动内需,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举措。众所周知,现代化城市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繁荣和发展起来的,是工业化的产物,城市化离不开工业化,三产的发展也离不开工业化,除极少数以商贸、旅游为主的城市外,如果没有工业化作为支撑,则城市化可能空心化,经济难以繁荣发展。从解决就业问题看,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竣,全区城市需要就业、再就业的人口有30多万,其中历届大中专毕业生10余万,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0余万,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近几年,下岗职工多,吸收再就业少,影响社会稳定,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上不去,某些有资源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处于萎缩状态,企业停工停产或倒闭,职工生活十分困难。如果不千方百计支持工业发展,把城市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则城市化将失去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也难以解决严重的职工就业问题和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使命。第五,从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看,人们常说**有向西开放和大陆桥通道的优势,也有发展轻纺、食品工业向西出口的市场机遇,“九五”时期,**边贸曾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阿拉山口口岸的过货量已超过500万吨。然而,由于**加工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的重心是原材料产品,而非周边国家所需要的加工业产品,因此,向西出口的绝大部分均为内地产品,近几年,边贸出口大幅下滑,**有些曾在中亚国家畅销的轻纺产品,也逐渐被挤了出来。“八五”时期提出实施“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和“东联西出”的对外开放战略,要求“贸易先行,促产业联动”,“把**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品生产基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如果我们的产业和产品结构不能面对周边国家的市场需求进行必要的战略性调整,不在“东联西出”发展加工工业上有所作为,则所谓“向西开放”的优势和“向西倾斜”的战略构想很可能流为空谈。

第六,从兄弟省区的发展态势看,近几年,不少中、西部省区和城市都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工业化步伐。明确提出要以工业强省、工业强市,以工业化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如内蒙古把工业化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作出了以工业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大决策,确定了140个重点工业项目,包括乳业、肉食加工、羊绒加工等农畜产品加工,还有电力、煤转油、天然气开发利用、生物制药、稀土深加工、纳米新材料、电子产品制造和一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项目,初步测算,项目完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357亿元,相当于内蒙古2000年工业增加值的80%,可安排7万人就业,新增利税200多亿元。为了加强领导,自治区还成立了工业重点项目领导小组,设立了工业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专项资金,并建立工业项目责任制。甘肃省也确立了将“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个在“十五”或更长时期的工业总体发展框架,要求把大企业做强,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和特大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要做多,形成发展工业的千军万马之势。海南省也强调投资向工业化倾斜,工业项目投资额占到全省重点项目的40%,并提出以海洋天然气开采为依托,要建设“东方化工城”,上一

批甲醇、化肥等大项目。近几年,内蒙古、甘肃等省区由于工业化带动了国民经济发展,GDP增长速度也相应有所加快。**的区情与它们相近,其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从经济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看,**现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加速工业化的历史发展阶段。工业是代表当代先进生产力的主导产业,工业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历史发展阶段是绕不过去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不能动摇,工业化问题不能回避。谁如果轻视这个问题,则经济工作将难免陷于被动。总之,无论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看,从**当前经济发展的的需要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看,从加入世贸,迎接挑战来看,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可以说是破在眉睫,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过去,**在一些问题上见事迟,动作慢,吃过亏,现在再也不能犹豫不决了。

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可能性

**工业化的步伐能不能加快?回答是**发展工业困难的确不少,但也存在许多有利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困难在于:现在国内绝大多数工业产品已相对过剩,而区内市场容量有限,开拓市场不容易;**城市分布较分散,集聚程度不高,生产交易成本较高;工业化所需资金、技术、人才短缺;还有远离大市场、信息不灵、观念落后、改革开放滞后、机制不活等等。地方过去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垮了不少,赔钱的多,赚钱的少。不少同志对办工业产生畏难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当然要正视面临的困难,但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难,将会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现在再困难,也比建国初期办工业时的情况要好得多,那时真可谓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就这样,**老一辈的建设者们在党的领导下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从无到有,开发建设了如克拉玛依油田、六道湾煤矿、苇湖梁电厂、八一钢铁厂、八一面粉厂、七一纺织厂、十月拖拉机厂等一批现代化工业企业,从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现在困难的情况和性质虽然与过去不同了,但当时建设者们对工业化的坚定信念和追求,以及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期乃至整个工业化进程中都是需要大力弘扬的。同时,还应看到,现在推进工业化的许多有利条件:一是西部大开发为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工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二是经过几十年建设,**的轻重工业已有相当基础和一定规模,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和人才,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的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大大加强,尤其是天山北坡、东疆和南疆东北部等铁路沿线地区,城市较密集、基础好、交通便利,集中了全疆80%~90%以上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人才,工业化的投资环境已有很大改善;四是**发展轻重工业所需能源、资源丰富,组合条件好,不少资源独具特色,加之,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便宜,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有比较优势。近几年,随着科技进步和勘探力度加大,新探明了一批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和黄金、铜及钾盐等矿藏储量,为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创造了资源条件;五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批老的工业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体制障碍、机制不活、管理不善、决策失误、不适应市

场需求等多方面原因而被淘汰;另一方面,又有一批能适应市场需求、机制活、起点高、规模大的优势企业、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发展工业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德隆、屯河、啤酒花、新天国际等公司发展“红色产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办工业不是不能搞,而是要看路子怎么走。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工业要有“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办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依托资源优势,高起点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资源工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资本运作进行整合,迅速形成规模和打造产业链,即使是传统产业也可以提升竞争力,开拓新市场,创造新优势。特变电工、美克家具,众和铝业等发展经验表明,**发展工业也不能只局限于资源型工业,路子还可以更宽一些。**某些虽然不具备资源优势的产业,只要有市场机遇,有善于把握机遇、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依靠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也可以把企业做强做大,把产业发展起来,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六是**在某些工业项目发展上,例如乳制品、肉食加工业方面虽然比内蒙古等地慢了几年,丧失了先机,但还可以利用后发效应、后发优势求发展,吸取人家的经验,高起点起步,先占领本地市场再逐步走出**。比如**的葡萄酒产业虽然启动较晚,但起点高、规模大,不但已经占领了区内80%的市场,并正在挤进全国市场吗?有些企业缺乏竞争力,常说的一个原由就是**交通线长、运费高,因而产品缺乏竞争力。然而内地的许多产品,包括内蒙古的乳制品、长江、珠江和新安江的水(饮料、矿泉水等)也能干里、万里迢迢地运到**各地去卖,为什么外地的产品能够跨越干山万水打进来占领市场,而**的产品却难以走出**?这说明运距长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产品是否适销对路,产品的质量、成本和营销服务是否有竞争力。因此,对**发展工业持悲观消极的态度是缺乏根据的,**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问题上要有一点雄心壮志,应当坚定信心并有所作为。内蒙古、甘肃等省区能够办的事,**应该也一定能够办好。

三、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第一,认识要到位。要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经济结构调整要逐步从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着力于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为此,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关键在于突出工业化。要明确工业化的历史地位和主导作用,搞清楚“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道理,抓经济、抓农业、抓三产,必须抓住工业这个主导环节。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坚持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走工业带动,工业富民强区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化问题上,我们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急起直追,下决心把工业搞上去,同时,要克服畏难情绪,增强信心。各级领导真正重视,思想认识统一了,事情就比较好办了。

第二,要有一个加快工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并强化扶持政策。要提出加快发展的明确要求和目标,用“新思想、新机制、新办法”推进工业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和就业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正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依靠

科技进步,高起点地规划上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工业项目,如乳制品、畜产品加工,棉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工,果蔬饮料食品加工,林纸一体化,石油、石化下游加工,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子午轮胎,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大型煤矿坑口发电,钾盐开发,大型铜、金矿等有色金属开采冶炼项目等等;扶持壮大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放开搞活、搞专、搞精一大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促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一批传统企业,主要是纺织、食品、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培育一批全国名牌产品和名星企业;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如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节水器材、沙产业、环保产业等。同时,有进也要有退,通过关停并转、破产兼并,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浪费、污染、亏损严重的“五小”企业,为优势企业拓宽发展空间。通过这几个“一批”,力争“十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以高于GDP1~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工业质量和效益有较大幅度提高。坚决扭转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低于GDP增长速度和轻工业出现负增长的不正常现象。工业结构调整要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工业中与劳动就业、人民生活和财政收入密切相关的轻纺、食品工业比重,重工业中制造业比重应有明显提高。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鼓励使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工业企业获得突破性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工业要以特色优势资源加工和深加工作为重点,把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工业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安排,促进“两特互动”,力求实现“两业双赢”,逐步形成和壮大**的优势支柱产业体系,如石油、石油化工产业体系,棉花及棉副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以“红色产业”为代表的果蔬食品及饮料加工体系,乳制品、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建材工业体系等,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群,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第三,在地区布局上要突出重点地区。加快工业化并不是遍地点火,处处冒烟,而是要把工业化与城市化结合起来。以乌鲁木齐市为龙头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基础好,实力强,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多,科技人才集中,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条件率先发展。首先就应该率先加快工业发展,把工业做大做强,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形成**的工业长廊,带动全疆加快工业化进程。乌鲁木齐市提出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城市,近期目标是建设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建设经济强市,核心是要打造工业强市,才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据统计,2000年,乌鲁木齐市工业产值仅70.69亿元,比克拉玛依市工业产值102.48亿元还少3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25.33%,比全疆工业占GDP的比重30.9%低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比重低19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工业是一条“短腿”。这与乌鲁木齐市的地位很不相称,也制约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必须树立工业强市的观念,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要充分发挥乌鲁木齐中心城市的功能和综合优势,依托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众多的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科研院所,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应该在重点培育发展特色资源的精、深加工产业和机械电子、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方面有较大作为,力争把乌鲁木齐市构

建为全疆的工业高地,大大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在加快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全疆工业化进程中,真正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乌鲁木齐为龙头的天山北坡经济带把工业搞上去了,**工业化就大有希望。

第四,加大工业的投入。一是努力争取国家给予大的政策支持。目家在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重要资源勘探开发的同时,也应支持**发展优势资源加工工业,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增强**的“造血”功能。尤其是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要争取建立一种地方能积极参与,并兼顾国家和地方利益的体制与运行机制。在输出油气资源的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在**再布点搞一批下游加工工业,使资源富集地区能获得部分合理的加工增值收益和增加当地就业,使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逐步改变那种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局面;二是扩大融资渠道,通过财政贴息、银行贷款、上市融资、民间投资、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增加对工业的投入,提高对轻纺、食品工业和技改方面的投资比重。**现有22家上市公司,累计上市融资达78亿元,这批股份制上市公司的迅速崛起,对于**特别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率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这是促进资本集聚和集中,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三是要树立“无外不快”、“区外即外”的,引资观念,改善投资环境,重视软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区外资金,尤其是国内外大企业、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来**考察、投资。

第五,高度重视和培养一批懂工业、善于抓工业的领导干部。**是农业大区。熟悉农业、懂农业、会抓农业的干部比较多,抓农业比较得心应手,而懂工业、会抓工业的干部相对较少。因此,要通过请进来、派出去、挂职锻炼、培训等多种办法,促使广大干部既懂农业也会抓工业,并着力培养选拔一批熟悉企业、善于抓工业的领导干部,加强对工业化的领导,这是推进工业化的关键。

下载基层民主党派在加快建设进程做法思考建议(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民主党派在加快建设进程做法思考建议(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必然途径。自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后,城市化已成为浙江经济......

    关于加快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的做法和思考

    近年来,安宜镇紧紧抓住“沿河开发”的机遇,坚持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按县城总体规划、自筹资金、自主开发建设了安宜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0000亩,经过两年时间建设,......

    关于加快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的做法和思考

    近年来,安宜镇紧紧抓住“沿河开发”的机遇,坚持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按县城总体规划、自筹资金、自主开发建设了安宜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0000亩,经过两年时间建设,......

    加快中心村建设思考建议

    加快中心村建设思考建议在农村村落的建设中,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有新时代居住特色的创新。新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行中心村建设,个人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一、......

    关于加快基层人民法庭建设的思考(精选)

    关于加快基层人民法庭建设的思考××县人民法院副院长××人民法庭根植于基层,是审判工作的前沿阵地,处在预防和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线,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基础和窗口,与人民群众接......

    加快推进珙县城镇化进程的思考与建议

    加快推进珙县城镇化进程的思考与建议珙县政府副县长王正元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

    建设绿色**加快小康进程

    建设“绿色??”加快小康进程——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同志们:2008年是实施区政府“绿色??”建设的重要之年,也是建设生态镇和“绿色??”的关键之年,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对于全......

    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思考建议(推荐)

    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工会,或称劳工总会、工人联合会。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工会组织的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工潮的产生,导致工会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