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周边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中旅游管理对民俗文化的影响-针对游客的问卷调查
北京市周边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中旅游管理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针对游客的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是。。大学的学生,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市周边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中旅游管理对民俗文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北京市乃至全国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我们特发放此问卷。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进行,我们将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您放心如实填写,衷心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请在符合您情况的唯一选项中画“√”)
1. 您的性别是
A 男B 女
2.您的年龄是
A 0~18岁B.18~25岁C.25~50岁D大于50岁
3.您的学历
A 究生及以上B 本科或大专C 高中生D 高中以下
4.您来自于
A.北京市平谷区B.北京市其他市区 C.非北京市的中国其他省份D.其他国家
5.您来本旅游区旅游的次数
A 1~2次B.2~4次 C 大于4次
6.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将军关村的民俗文化的A.电视,报纸等新闻报道 B.书籍查阅 C.政府宣传 D.实地考察了解 E.他人介绍F.其他(请注明)
7.您认为将军关村的民俗文化保存现状怎么样
A.非常好B.较好C.一般D.不好E.较差
8.您对将军关村的民俗文化旅游的相关管理的满意程度
A.很满意B.较满意C.不满意
9.您认为将军关村在旅游中旅游管理对民俗文化的影响如何
A.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存和发展 B.不利于民俗文化的保存和发展 C.没什么影响
10.您认为将军关村的民俗文化与其他地区民俗文化相比,其最主要的特色在哪里
A.民俗文化的历史B.民俗文化的影响C.民俗文化的发展前景D其他(请注明)
11.您认为影响将军关村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当地民俗文化自身的特点 B.政府宣传力度不够 C.资金不足 D.相关基础设施欠缺 E.其他(请注明)
12.您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将军关村民俗文化的影响
A.有利于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B.不利于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C.没有影响
13.您认为就目前将军关村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中最应加强哪方面的努力
A.食宿环境B.交通设施C.民俗文化的保护 D.旅游景点的设置 E.对外宣传 F.其他(请注明)
14.请简要地谈谈在这次旅游中,您对将军关村民俗文化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您对将军关村民俗文化旅游中在旅游管理方面有何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谢谢您对我们调研工作的支持!
第二篇:北京市周边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中旅游管理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北京市周边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中旅游管理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针对村官的访谈
您好!我们是。。大学的学生,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市周边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中旅游管理对民俗文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北京市乃至全国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我们特地进行这次访谈。
1. 您的学历是
A.究生及以上B.本科或大专C.高中生D.高中以下
2.您在将军关村工作的时间是
A.1年之内B.1~3年C.3~5年D.5年以上
3.您对将军关村民俗文化的了解
A.很了解B.基本了解C.不太了解D.一点也不了解
4.您对外地人介绍宣传将军关村民俗文化旅游的频率
A.经常B.偶尔C.从没有
5.您认为将军关村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在哪里
A.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B.有利于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C.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D.其他
6.您怎样看待将军关村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前景
A.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B.将停留或保持在目前的状态 C.没有发展前景D.将会逐渐消失或灭亡
7.您认为阻碍将军关村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
A.民俗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不够B.食宿及交通条件等设施的不完善C.对外宣传不够D.地理位置不够优越E.政府等相关部门不够重视 F.当地民众的不理解和不支持 G.其他原因
8.您认为目前将军关村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中最需要得到哪方面的支持(多选)
A.资金方面B.上级政策方面C.社会媒体和舆论D.当地群众E.将军关村当地的其他部门F.其他(请注明)
9.您认为在以后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将军关村应该在哪些方面加以努力和完善(多选)
A.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B.食宿及交通等相关设施C.对外宣传力度 D.资金的筹集 E.环境的保护F.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G..其他方面
10.您是怎样看待就目前全国范围内民俗文化旅游大繁荣,将军关村民俗旅游所处的位置以及它和其他地区民俗文化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一个当地官员的角度,请谈谈您对将军关村民俗文化旅游未来的发展设想和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能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将军关村相关部门为了促进当地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采取的具体的措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谢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接受我们的访谈,最后请您对广大的游客说几句话来介绍和宣传下咱们将军关村的民俗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从朝鲜族传统村落看旅游开发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从朝鲜族传统村落看旅游开发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的背景: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国家,在共同的大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却又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民俗文化逐渐没落甚至“凋零”,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从“十一五”到“十二五”都致力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与发扬多样化的民俗文化。
朝鲜族有着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与历史传承有着直接的关系。朝鲜族的居住环境因大多是在靠山的平地上,因而自古以来朝鲜族农耕文化十分发达,在古代,农耕文化的发展程度适合民俗文化的发展程度成正比的,故而朝鲜族拥有众多的民族特色节日与活动,如上元节、洗头节、回婚节、千人针、燃灯节等等,另外有着优美的舞蹈文化、充满传统气息的老人节、充满乡村气息的农乐舞、独具风格的传统建筑等等。可以说朝鲜族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旅游开发优势,因此也成为了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目前,各级政府也己确立了“抓民俗文化为突破口,开拓更广阔的旅游市场,以长白山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边境风貌,异国风情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重点,全面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发挥朝鲜族独特的民俗风情优势,重点开发和利用民俗旅游资源,进一步提高对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认识。充分发挥延吉市民俗文化中心城市的优势,调动各种民俗旅游资源,加大对民俗旅游资源方面的对外促销,把民俗产品作为延边地区的特色产品和重点产品,向海内外推出我们的民俗旅游的品牌”的战略措施。
研究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朝鲜民族旅游发展的模式,为朝鲜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挥提供新的视觉和参考依据,拓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领域。传统村落的开发将是朝鲜族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整体,文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调适作用。最求文化享受是旅游的出发点和终极自标。因此挖掘传统村落的民族文化内涵,开发具有朝鲜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是保证朝鲜族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2国内外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对朝鲜族地区旅游开发都发表了自己的研究与看法,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延边地区与图们江地区的旅游经济来论述的,国外的文献多针对于整个朝鲜族文化的特色,更多的是立足于朝鲜族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地位与在全世界的影响力。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希望以微薄的见解,从文化开发的最基层做起,能够探索与总结出新的有价值的结论 1.3研究目的与内容
研究目的:本文拟通过研究朝鲜族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以微见诸,从中探索与总结出旅游开发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研究内容:本文将按照六个流程进行开展,并按以下流程进行内容的分布: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朝鲜族旅游业发展概况——朝鲜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朝鲜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总结朝鲜族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影响——论述题目并提出本文创新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
1.4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采取调查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着重收集第一手材料并参考借鉴其他优秀论文,而后进行分析与总结,力求使本课题研究建立在真实、全面、可靠地材料基础之上,得出较为客观、科学的结论。采用顺序研究法,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到朝鲜族传统村落的开发,从宏观角度再到微观角度,使课题的正确性与系统连贯性得到保证。
二、朝鲜旅游开发现状及概况 2.1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稳定离不开多民族共同发展,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工业较为薄弱,但却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甚至独具特色的山水建筑,所以我国少数民族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宏观角度来看,少数民族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为地区人民带来财富,促进民族关系和谐与国家富强;从微观角度来看,发展旅游业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就业、保护文化传承并促进文化传播等。概而论之,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三重需要,正确的引导与发展将会收获三赢的结果。(这一部分可以凑字数)2.2朝鲜族旅游业发展概况
朝鲜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朝鲜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依托,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三者相互依存,在最近十年里极大的促进了朝鲜民族旅游业与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
以延边州为例,从2013年以来,延边州围绕“开放先导,文化引领”发展战略,实施了“五个延边”建设目标,旅游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根据资料显示:全州接待海内外游客 1167.7万人次,同比增长15.0%,实现旅游总收入172.8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接待入境游客58.2万人次,同比增长7.5%,创汇收入22886万美元(折14.3亿元)同比增长21.6%;接待国内游客110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4%,旅游收入158.6亿元,同比增长25.4%。延边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20.3%位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4%)近一倍;近几年随着延边的旅游产业链渐渐成熟,延边州接待游客人数以及旅游收入较2013年都有较大提升。
虽然目前朝鲜族旅游文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体现了一些问题。以延边州为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俗旅游的发展,丰富了延边州旅游业的内容,调整了延边州旅游产品结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延边州的民俗旅游才能获得良性发展。延边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延边州的一些民俗旅游景点,没有抓住本地区的民俗资源特色,把重心放在深层次挖掘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展示独特的民俗上,只是单纯的进行无序的重复建设。(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不够)
延边地区虽然在购物和娱乐方面有所发展,但是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滞后,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且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边州的民俗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良荞不齐,缺乏竞争意识,专业知识结构不全面。直接影响到外地旅游者对该民族民俗文化的理解。没有开发出自己的精品民俗旅游纪念品,在延边州旅游市场上销售的旅游纪念品类同,多数以特色食品,特色服饰为主,携带不方便,严重影响了旅游者的购物欲望。娱乐方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品种单一,品位不够与消费者难容一体缺乏吸引力。(民俗旅游产品配套不足、制约民俗旅游的发展)
当今的旅游者,更看重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更重视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而延边州的一些民俗旅游景点,没有抓住本地区的民俗资源特色,把重心放在深层次挖掘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展示独特的民俗上,只是单纯的进行无序的重复建设。如在民俗村、民俗风情园里,除了美食品尝、服饰展示及歌舞表演外,其它的民族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挖掘,无法进一步满足旅游者求知、求异的旅游心理需求,而且可供观赏的节日缺少更新,旅游点的市场吸引力日趋下降。(民俗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重视不足)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州有六个市,两县,下面的乡镇有很多很多,但是保留着原始生活习惯,并且加以开发利用,可供参观的特色村落,例如像湘西苗寨一样,可以直观的看见、体验感受到当地朝鲜族族人们的生活状况,原原本本的样子。而不是仅止于到民俗村的走马观花。(原生态自然环境破坏现象严重)
三、朝鲜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3.1朝鲜族民俗文化的保护
民俗文化的形成与人类聚居性的生存方式密不可分,是通过长期的聚居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带有群体性、地域性、传承性等特征。它能够提高社会认知、规范道德及调适心理。重视民俗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开发和深度挖掘将民俗文化最终达到保护及传承的目的。
本文在民俗保护与民俗旅游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朝鲜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将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的问题,从宏观层面落到实处,与此同时,通过国内外发展,分析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以延吉市朝鲜民俗文化村为例,分析建设民俗风情园存在的问题,明确民俗保护与开发的主要内容。结合朝鲜民俗文化的特点,对影响民俗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法与对策。将体系的发展建立在文化保护的理论与模式基础之上,以理论来指导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确保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持续性。
以延吉朝鲜族民俗风情园为例,分析延边朝鲜民族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民俗传统和民俗文化,主动开发朝鲜民族“文化宝藏”,积极改善旧的城市面貌,结合地理特征开发朝鲜民俗新的旅游基地。做好文化传承的同时,利用丰富多彩的项目吸引内地及外来游客,切实提高木地经济实力,提高社会对朝鲜民俗文化的关注度,提高区域环境效益,为未来朝鲜族民俗旅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2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1)旅游开发:民俗旅游作为旅游形式的一种,本身就有旅游者为了追求一种个性化、即时性、愉悦性、超脱感和成就感的心理体验而进行的旅游活动。其本质是一种体验经济的消费形式,是旅游者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前往异地旅行所获得的一种经历和感受。它既包括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运用原有知识对异地民俗文化事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所获得的心灵共鸣及其惊奇愉悦等感觉,也包括他们通过直接参与旅游地居民的民俗文化活动而获得的舒畅感、成就感和归宿感。这一系列的民俗旅游体验及其感觉,都是建立在民俗旅游体验生产、体验服务和体验消费等旅游市场经济运作基础上,是一种旅游体验经济的市场结果。
(2)文化产业:民俗旅游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民俗旅游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四。因此,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相关活动,就是要通过各种努力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获得最大的社会就业率,提高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取得社会发展进步的和和谐平稳和文化繁荣发展的健康有序。民俗旅游学研究,除了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体系中有关客源理论、供求理论、市场理论、价格理论、奉献理论、生产理论、成木理论、消费理论、营销理论、分配理论和目标理论等达到最佳经济与目标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民俗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实现社会与文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民俗旅游学可以综合运用文化进化、文化传播、文化整体、文化相对、文化功能、文化人格、文化象征、文化阐释、文化生态、文化变迁、文化控制和结构分析等相关理论视角,分析处理民俗文化和民俗旅游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在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民 俗旅游产品的规划与开发、民俗旅游活动的展演与阐释和民俗旅游景区的经营与管理中,都能够透彻地把握民俗文化和民俗旅游的真实内涵与发展规律,避免发生误解、歪 曲、破坏和滥用。
四、朝鲜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
4.1 朝鲜族传统村落
4.2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成功典范
万宝红旗朝鲜族民俗村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西南部,明长公路71公里处,距长白山约135公里,是旅游通往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也是唯一的朝鲜族民俗村。
1994年以来,该村依托民俗旅游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接待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改善了民居,改造了民俗饭店,修建了标准卫生间;修建了“朝鲜族民俗表演场”,扩建了用于朝鲜族传统运动项目的秋千、跳板、摔跤场等;还设立了经营土特产品的购物中心。基本上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1995年,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同志为该村题名: “红旗朝鲜族民俗村”。2006年,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为该村题名:“中国朝鲜族第一村”。
该村朝鲜族民俗表演场可欣赏到精彩的朝鲜族传统民俗舞蹈、民歌、悦耳的民谣、轻快活泼的舞蹈、古朴典雅的婚礼独具特色,并且在夜幕降际,可以接受村民的邀请,围着篝火,参与到轻歌曼舞中,体验着风俗人情。
住宿:住宿以民居为主,全村86户人家都可以接待住宿。餐饮:有十余家朝鲜族特色饮食饭店,朝鲜族的小吃、泡菜、酱汤和各种烧烤风味独特。交通:万宝红旗朝鲜族民俗村地处安图县万宝镇,坐落在长白山旅游沿线,距安图县城明月镇76公里。
周边景点:长白山文化博览城、福满生态沟、明月湖、长白山药园、海沟黄金城、雪山湖、药水泉。
4.3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性规划:延边地区较为成型的民俗村的开发都不是在政府宏观性控制的前提下建设的,如红旗民俗村、国贸民俗村等,这些自发建立的民俗村无论从规模还是内容都不能与其他地区著名风景名胜区相比较。缺乏对现有资源的深入调查,开发缺乏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缺乏政府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扶持,建设相对较为零散。
(2)配套商品的开发与营销手段相对落后:增加旅游收入是开发旅游最根本的目的,与购物、娱乐项目相关的消费是旅游经济中相对最容易拉动的消费,如深入挖掘,yy能较快带来效益的提高,是当代旅游经济最为重要的增长点。但目前旅游相关产品的开发,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朝鲜民族文化特色,大多与各地方产品雷同严重,缺乏吸引力。
(3)民俗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对外宣传的重点仍然是长白山的自然风光,面对当地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原始的、特色的朝鲜族民俗的宣传较少,导致人们对延边州的理解仅局限于当地的山水、自然风光,缺少对该地区民俗文化的了解。因此,必须根据资源条件、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及市场条件,确定延边州民俗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战略。
五、朝鲜族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5.1积极影响
5.2消极影响
5.3改进措施
(1)将民俗文化发扬并传承需从宏观层面着手,以教育层面为基础,同时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来营造民俗气息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保证民俗文化的传承,就要依靠市场手段,通过市场营销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来深刻了解朝鲜民俗文化,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收入,以保证民俗文化传统延续的生命力。(2)推广旅游电子商务加大宣传力度(3)制定民俗文化保护措施
(4)培养民俗旅游人才,提高服务质量(5)加强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6)形成多元化的民俗旅游投资体系
六、结语
(论述了从朝鲜族传统村落看旅游开发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影响,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本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近年来延边州大力发展的民俗旅游项目中,开发建造了多个特色的民俗园、民俗旅游村,其中有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延边万亩果园民俗风情游览园、帽儿山朝鲜族民俗村、汪清县满天星中国朝鲜族文化风情博览城、图们日光山(池地)民俗村、万宝镇红旗朝鲜族民俗村。其中发展最好的便是红旗村。红旗村位于安图县的中腹之地,距县城72公里,距延吉市140公里,是延吉至长白山的必经之地,也是去往长白山途中唯一的朝鲜族自然村。村子座落在山间开阔地,依山傍水,一栋栋具有民族建造风格的房屋整齐地排列在小溪两旁,到此你可以领略到传统的朝鲜族乡土情,全村共一百余户朝鲜族居民,一直保留着古老的朝鲜族民俗风情。朝鲜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风俗礼仪等,宛如一朵奇葩吸引着游客的目光。作为人们向往观光的中国朝鲜族第一村,其现在主要的赢利点为门票收入、游客购物消费等、还有就是在于村子里面兜售宣称是自己家种的人参,以及其他的附属工艺品,现在又新加入了民俗餐馆等,做朝鲜族风俗菜肴;每当劳动之余,村里的男女老幼便集中在一起,跳起多彩多姿的朝鲜族舞蹈,不时有人出来高歌古老而优美的民谣,年轻的女子还会聚在一起,大家跳板比赛,荡秋千,浓厚的欢乐气氛使人们在狂欢之中如醉如痴。
第四篇:宗教旅游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宗教旅游热”现象的兴起及迅速发展,需要宗教旅游景点(区)经营者准确识别不同游客类型的需求差异,进而进行精准化、个性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管理。本文从不同游客类型的体验角度出发,以佛教南禅旅游体验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宗教旅游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宗教旅游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均通过影响游客心境,进而对游客行为意向产生影响;(2)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游客心境中介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
关键词:宗教旅游; 游客心境; 行为意向
0引言
我国宗教旅游资源丰富,国务院公布的我国第一批18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教名胜占80处;第一批、第二批8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涉及宗教的有53个,占63%(陈宇,2009;倪月犁,2013)。宗教旅游的目的也逐步呈现朝觐、观光、疗养、修学以及科研等多元化趋势,“宗教旅游热”持续升温。2011年中秋3天假期期间,杭州灵隐寺游客接待量达5.24万人次,居各大收费公园客流“榜首”①,201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四川乐山大佛旅游人数超过30万人次②。这引发了学界的关注和思考。
宗教旅游的特质就是借助神圣、庄严、神秘的宗教建筑和文化,对游客的心境与行为意向产生影响,从而使宗教启人心智、使人净心的社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阎莉等,2013)。国外学者较早关注宗教旅游者的研究,如学者cohen(1979)对宗教旅游者的动机以及宗教旅游者与普通大众旅游者的行为差异进行详细探讨;shuo(2009)等人分析了台湾地区妈祖庙游客的个体特征,以及影响游客出行的限制因素、出游的动机等。国内学者对宗教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与宗教旅游文化等方面(朱德亮,2013;高科,2014),鲜有学者对宗教旅游者的体验进行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宗教游客分为3类进行分析(下文均以a、b、c分别代表3种游客类型):a.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信徒和香客;b.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普通大众旅游者;c.兼有以上两种目的(即在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闲暇,同时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信徒和香客);并以佛教南禅三大祖庭之广东韶关南华寺、广东新兴国恩寺以及广东广州光孝寺游客为调研对象,将心理学的心境概念引入宗教旅游体验模型中,基于相关理论提出概念模型,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探索宗教旅游体验对游客心境与行为意向的影响过程与路径。
1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宗教旅游体验
对宗教旅游的界定,目前主要是从动机和目的地两方面展开(高科,2010)。基于动机者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宗教旅游是由宗教朝拜等宗教原因引起的旅游活动(保继刚,等,1996);另一种认为,宗教旅游动机不仅包括朝圣,还应包括普通游客的观光、休闲旅游活动,朝圣与旅游难分“圣俗”,且非泾渭分明的关系,两者互有彼此,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张进福,2013)。基于目的地的概念界定普遍认为,只要是到宗教旅游景区、景点的信徒或非信徒游客,只要不以营利为目的,都可称为宗教旅游者(郑嬗婷,等,2004;张贵桥,孙浩然,2008;高科,2014)。本文从广义的角度界定宗教旅游,包含宗教信仰者(信徒和香客群体)以宗教信仰为主要动机,到宗教场所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或者在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同时兼具游览、观光等旅游活动,以及非宗教信仰者(大众游客群体)到宗教旅游景点(区)进行观光、疗养、求知等旅游活动,包括皈依的信徒朝拜、香客的定期进香以及大众旅游者的普通观光、疗养、求知、游览等活动。
国外学术界对宗教旅游的研究已相对成熟,尤其体现在对宗教旅游者的研究方面,包括旅游者动机,旅游者类型划分、行为特征、影响因素、感知价值以及满意度等(shuo,et al.,2009)。而国内对宗教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宗教旅游文化,宗教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宗教与旅游关系,宗教旅游的概念、特征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多为描述性的质性分析方法,鲜有学者对宗教旅游者体验进行定量的实证研究(高科,佘晶晶,2010)。
旅游体验的概念是由boorstin(1964)首次提出的,他强调,旅游其实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消费行为,在这种消费行为中,人们所收获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感觉,以及对旅游活动的整体性评判和观点。cohen(1979)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感受,旅游体验就是旅游者主体与多种远方中心“center”之间的某种关系,而旅游体验的价值则来源于旅游者个体的世界观,其体验结果对旅游者主体而言具有较深层次的价值。国内研究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的核心部分,本质是心理体验,是一种特殊的感知愉悦与否的过程,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通过疗养、游览、观光、交往以及消费等方式所体验到的愉悦心情、奇特经历与心理快感(谢彦君,2005;黄向,2014)。
pine等(1999)提出旅游体验分为4种类型,即4e(entertainment、education、escape、estheticism)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遁世(逃避现实)体验和审美体验。schmitt从心理学角度提出战略体验模块理论(strategic experiential modules,sem),指出,顾客体验是顾客对某项刺激产生的个别化感受;并将体验营销应用到旅游体验的研究中,认为,旅游体验由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和关联(relate)等5个体验模块构成(schmitt,1999)。在此基础上,沈鹏熠(2012)研究了旅游体验对游客行为倾向的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在宗教旅游体验的维度划分中采用schmitt的五维度划分标准和评价体系,并根据宗教旅游体验的情境,对具体变量的操作化定义做了修正(见表1)。1.2游客心境
研究表明,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会使一个人的心境变得积极,即心境与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有着紧密的关联(brandstatter,1983),参加体验活动会使人们的心境产生变化,增加心情的愉悦度(黄志剑,等,1995;吕薇,等,2010)。旅游体验是一种多功能的休闲活动,遵循快乐原则,旅游体验的结果是使旅游体验者的心理上产生变化,就其本质来说,其实是旅游体验者主观上的感触(richard,et al.,1998;谢彦君,2005)。而宗教具有借助超人间的力量对社会个体和群体进行心理调节,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情感上抚慰的功能(王乐,2014)。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a:感官体验对心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b:情感体验对心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c:思考体验对心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d:行动体验对心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e:关联体验对心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3游客行为意向
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bi),也可表述为行为倾向与意图、行为意愿等,是把消费者与其未来的行为意愿连接起来的一种陈述,是消费者在将来采取某种行为的一种意图和意愿(peter,olson,1996)。一些研究认为,行为意向是消费者在体验之后,对于体验的相关产品、服务或者企业可能采取的再购行为、向他人推荐的意愿、交易意愿的可能性与倾向性(陈帘仔,2004;樊玲玲,2009)。sunghyup等(2011)在研究酒店游客时提出,游客行为意向包括正面评价、向别人推荐以及再次入住三方面。刘静艳等(2009)对生态住宿体验和个人涉入度对游客环保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中,从再次购买、推荐和支付更多三方面来计量游客的环保行为意向。本研究采用推荐、重游、分享三方面来测量游客行为意向。
h2:游客心境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a:感官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b:情感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c:思考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d:行动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e:关联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概念模型(见图1)。
2研究方法
2.1量表设计与变量测量
本研究于2014年5月2至6日期间,根据设计的访谈提纲,分别访谈23位近1年内到过以上3个宗教旅游景点(区)的游客及8位宗教方相关负责人。结合已有研究,设计开发了针对本研究的相关构念的测量指标,并通过专家意见、小组讨论以及前测cronbach’s α值等方式,对测量指标的内容、表达方式及测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见表2)。
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游客甄别部分,目的之一是了解被调研者是否去过本研究所选定的3个调研目的地;目的之二是对去过以上3个宗教旅游景区(点)的游客进行分类,以便在之后的模型验证中对3类游客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设置了是否有宗教信仰等题项作为控制变量。第二部分测量游客的宗教旅游体验、游客心境、行为意向以及游客对宗教相关文化的认知度。第三部分为人口统计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月收入等指标。所有测项均采用7点式李克特量表测量,1代表完全不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
2.2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佛教南禅旅游体验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以及佛教禅宗对现实与人生的关怀。佛教在中国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且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过多次碰撞和交融,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民众的心理特征、思维习惯、日常用语、民间风俗以及建筑、雕塑、壁画等文化艺术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范能船,1990;洪修平,陈红兵,2011)。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六祖慧能被视为禅宗的创始人,也是中国佛教的始祖,主张中国化“顿悟”,把佛教智慧从寺庙推广到普通大众(冯达文,郭齐勇,2004)。因此,本研究选择佛教南禅“三大祖庭”中的广东韶关南华寺、广东新兴国恩寺以及广东广州光孝寺作为调研的宗教旅游目的地,以到访之游客为调研对象。在上述3个宗教旅游景点(区),分别于2014年5月13至15日、2014年6月1至2日期间,通过游客拦截的方式发放问卷1600份,并在问卷发放时对3种游客类型和3个案例地均做了1∶1∶1的配额控制,共回收1500份,回收率为93.4%。为了均衡3个调研目的地的问卷配比,笔者在回收的问卷中,剔除了填写不完整和没有合理识别问卷中反向问题的问卷,每个调研目的地分别选取了450份有效问卷,共选取有效问卷1350份,有效回收率为84.4%(见表3)。
3数据分析
3.1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检验量表内部一致性。一般来说,cronbach’s α系数大于0.5就意味着测量项目有较高的相关性,内在信度较高(choi,et al.,1999)。本研究,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4,各测量项目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81~0.93之间,表明本研究量表具备了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达到了信度要求。
针对宗教旅游体验情境,本文在已有成熟量表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在效度检验上,一方面,通过专家意见、小组讨论以及试测等方式使其内容效度有保障;另一方面,在构念效度检验上,主要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性因子分析中,宗教旅游体验量表的kmo=0.91,卡方近似值为166617.05,sig.=0.000,游客心境量表的kmo=0.88,卡方近似值为3876.50,sig.=0.000,游客行为意向的kmo=0.71,卡方近似值为1347.91,sig.=0.000,游客认知度的kmo=0.89,卡方近似值为9388.64,sig.=0.000;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指标cfi=0.98,ifi=0.98,gfi=0.96,nfi=0.97,resea=0.03,χ2/df=2.23,模型拟合良好(见表4)。
分析结果中:(1)各题项标准因子载荷在0.71~0.92之间,均大于0.7且达到显著(p 4结论与讨论
4.1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宗教旅游体验对游客心境及行为意向影响的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心境在宗教旅游体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实证了宗教旅游情境下,宗教旅游体验对游客心理的调节与抚慰作用,也为richard(1998)和谢彦君(2005)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
游客心境在宗教旅游体验和游客行为意向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宗教旅游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均通过影响游客心境,进而对游客行为意向产生影响,但游客类型不同,其心境的中介作用程度不尽相同。针对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信徒、香客和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闲暇,同时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信徒和香客这两种类型的游客,除了游客心境在感官体验与行为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之外,游客心境在宗教旅游体验其余各维度与行为意向之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而针对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普通大众旅游者,游客心境在感官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与行为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情感体验、关联体验与行为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宗教旅游体验中,不同类型游客的体验重点有差异。在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信徒、香客和进行朝拜、烧香等宗教活动的闲暇,同时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信徒和香客这两种类型游客的宗教旅游体验中,由于这两类游客的宗教旅游体验动机主要是宗教信仰,而且这两类游客均是宗教信徒或香客,因此,较之于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普通大众旅游者类型来说,他们对宗教相关文化有较为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和研究,更加注重心理感受和虔诚信仰,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发挥的较好(阮氏桃,2007),因此,游客心境在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与游客行为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相对于其他几项体验,他们对于感官体验则不十分注重。在进行观光、休闲、求知、疗养等旅游活动的普通大众旅游者类型的宗教旅游体验中,由于这类游客的宗教旅游体验动机主要是观光与游览,同时也想到宗教旅游景点(区)让自己静心、暂时逃离俗世纷扰,或者想通过宗教的智慧来化解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顿,因此,游客心境在感官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与游客行为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对于情感体验与关联体验则不十分注重,与陈才(2009)的理论研究吻合。
在宗教旅游景点(区)的经营管理与产品开发中,首先,应重视游客心境在宗教旅游体验中的重要作用,着重关注那些对游客心境起积极作用的方面,如宗教旅游体验庄严、肃静环境与氛围的营造、宗教音乐的开发、使人哲悟与净心的宗教文化的深度挖掘等;其次,有助于经营者在产品开发与营销中,因人制宜,对宗教游客进行类型细分,进而采用市场细分的方法对不同游客的不同旅游体验诉求进行区分,针对不同的游客类型,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提供不同的体验产品。产品设计多样化,文化挖掘丰富化,进而增加各类型游客的重游率与口碑宣传率。
4.2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局限在于,由于时间、经费以及篇幅的限制,在调研问卷设计和样本数据回收中没有采用游客配对的方法。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采用宗教旅游体验之前和体验之后的配对研究法以及纵断调研的方法更为严谨探究宗教旅游体验对游客心理与行为意向影响的相关问题。
第五篇: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试行)
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和
管理规范(试行)
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试行)
2009-03-09 北京市旅游局综合与安全处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概述
本规范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促进A级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提高景区的服务水平,营造一流的旅游环境,促进北京市旅游景区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为基本方针,为A级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非A级旅游景区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GB/T 15971-1995导游服务质量
GB/T 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方便残疾人使用 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第三条 术语和定义
游客服务中心:A级旅游景区设立的为游客提供游览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电信、投诉接待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
第二章
建 筑
第四条 选址与引导标识
建筑选址不破坏景观;游客服务中心位置合理,能够从主入口便捷到达,与主入口间有一定的缓冲;引导标识醒目、齐全、设置科学,能够引导游客方便到达。
第五条 建筑与景观协调
主体建筑风格有特色,效果突出,符合景区主题;建筑外观(造型、色调、材料等)与景观相协调;建筑体量适度;建筑物周边形成相应缓冲区, 景观与环境美化措施多样,环境氛围优良。
第六条 建筑规模
房屋专用,4A级(含)以上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面积应达到100㎡以上;1A至3A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面积应达到50㎡以上。
第三章 功
能
第七条 功能设置
设置功能包括:景区介绍、旅游咨询、游程信息、导游、休息、通讯、邮电、便民服务、景区形象展示、投诉处理和安全提示等功能;有条件的提供医疗救护服务;各功能区进行合理划分,做到互不影响。游客服务中心内设服务项目公示牌。
第四章 设施配备
第八条 咨询设施
配备咨询台和咨询人员,提供景区全景导览图、游程线路图等;提供本旅游景区导览宣传资料;明示景区活动节目预告;提供景区周边交通图和游览图。
设置电脑触摸屏和影视设备,介绍景区资源、游览线路、游览活动、天气预报;提供上网服务,有条件的应建立网上虚拟景区游览系统。
第九条 导游设施
根据游客需求,提供人工导游(讲解)服务;导游人员数量适当,能够满足景区日常需求。1A至3A级旅游景区要求采用中英双语种导游,4A级(含)以上文物 类景区要求提供普通话和2种以上外语的导游服务;4A级(含)以上景区应配备高级导游员或讲解员。导游人员信息应公示,用中英两种文字说明,要求照片和文字信息齐全、准确,展示牌美观、醒目。
根据游客需求,提供自助语音导游器服务,使用外语语种能满足游客需求。
根据团队游客需求,提供无线无噪音讲解器服务。
第十条 休息设施
设置专用的游客休息区,面积要适当,能够满足高峰期游人的需要;座椅数量能够满足游客需要,摆放合理,进出方便;注重休息氛围的营造,与周边功能区要有缓冲或隔离,要求安静、视野开阔;室内要有适当盆景、盆花或其他装 饰品摆放;提供免费饮水服务;设置休闲茶饮服务台,有专人服务;提供茶饮或咖啡服务,价格要公示。
第十一条 景区形象宣传设施
设置景区导游图示、宣传展板;提供正式出版印刷的导游图、明信片、画册、音像制品、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等;有条件可设置景区沙盘、多媒体放映厅、展示厅。
第十二条 特殊人群服务设施
入口、台阶处应设置无障碍通道,设置标准应符合《北京市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要求;提供轮椅、婴儿车、拐杖等辅助器械。
第十三条 便民措施
提供雨伞租借、手机、摄(照)像机免费充电、小件物品寄存、失物招领服务;提供电池、手机充值等旅游必需品售卖服务,收费合理;提供邮政明信片及邮政投递、纪念币、和纪念戳服务;游客服务中心内设立公用电话,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移动信号全覆盖,信号清晰;有条件的,提供医疗救护服务,设立医务室,配专职医护人员,备日常药品、氧气袋、急救箱和急救担架。
第五章 服 务
第十四条 接待礼仪
员工着统一服饰,佩戴工牌;微笑待客,使用文明用语。
第十五条 咨询服务
主动询问游客需求,及时解答游客提问,准确介绍景区游览内容,为游客的游览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第十六条导游服务
导游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普通话达标率100%,均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本科以上不少于30%。导游词科学、准确、有文采,导游讲解清晰、生动、吸引人;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实施个性化服务。
第十七条 游客意见调查
定期进行游客意见调查,征询游客意见。
第十八条 游客投诉及意见处理
投诉处理制度健全,设专人接待受理游客投诉;认真听取游客诉求,耐心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及时向投诉着反馈处理意见。
第十九条 旅游安全宣传
通过影视设备或广播向游客宣传安全游览须知,在旅游高峰期和特殊时段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信息,遇到突发事件时,及时指示引导游客脱离危险。
第六章 环保节能与环境卫生
第二十条 环保节能
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箱,提供垃圾回收袋。
第二十一条 环境卫生
游客服务中心室内外地面无污水、污物,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污垢、无剥落;气味:清新,无异味;设置禁烟标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范自2009年3月1日起试行。
第二十三条 北京市旅游局负责对本规范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