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年省外院校毕业生来青海就业的相关政策
一、青海生源毕业生
1、在青海省已联系到就业单位的,《报到证》直接派往接收单位报到,档案、户口随同迁转;对接收单位隶属关系不清楚的,可将毕业生派往青海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报到,并在报到证上注明就收单位名称,毕业生档案、户口随转。毕业生去接收单位报到前,须到青海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登记备案,以便办理落户等手续。
2、对未联系到就业单位的,请学校归口派遣到生源所在州、县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报到备案,档案、户口随转。
3、联系到外省就业的青海生源毕业生,无需办理同意出省就业的有关证明,各学校凭毕业生申请可直接派遣。
4、省外高校在我省招收的定向、委培生应回原定向、委培单位或地区就业。改变就业去向的,须经原定向、委培单位同意。
二、外省生源毕业生
凡在我省联系到就业单位的,《报到证》可直接派到用人单位,档案、户口随转。毕业生去接收单位报到前,须到青海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审核并登记备案,以便办理落户等手续
三、我省从2005年7月1日起开始接待、办理省外院校来青毕业生的就业手续。
四、毕业生到青海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报到手续时,须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户口关系迁移证》及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等原件材料。非青海生源毕业生来报到时,还须持经其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审批签章的招生录取名册(复印件)。
五、我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归口省教育厅管理,有关毕业生派遣、寄档和名单反馈等工作事宜,请直接与青海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指导中心联系。
来源:西安工业学院就业信息网
第二篇:关于省外院校2005届毕业生来湘就业有关事项的函
为方便省外大中专院校来湘就业的2005届毕业生(含毕业研究生)办理有关手续,现将相关事项函告如下,请予理解和支持。
一、湖南生源毕业生
1、联系到省直和中央在湘单位就业的,直接派往接收单位报到,档案寄往接收单位。毕业生去接收单位报到前,须到我办备案登记,以便办理落户等手续。
2、联系到市(州)、县(市、区)所属单位就业的,直接派往接收单位报到,档案寄往接收单位。毕业生去接收单位报到前,须到市州教育局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备案登记,以便办理落户等手续。
3、对接收单位隶属关系不清楚的,可将毕业生派往我办报到,并在《报到证》备注栏内注明接收单位名称。毕业生档案寄往接收单位。
4、未落实接收单位的,可直接派往我办,并将其档案寄往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可为其提供落户长沙市、档案代管、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服务。毕业生有要求的也可以派回生源市州教育局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报到,毕业生档案随寄。
5、落实到省外单位就业的,无须到我办办理出省就业的有关证明。
二、非湖南生源毕业生
我省已取消非湖南生源毕业生到湖南省辖区内单位就业须先经我办审批的制度。因此,非湖南生源毕业生在我省落实了接收单位的,视接收单位的隶属关系情况,分别按本函第一条的第一、二、三款规定办理。
三、请有关学校告知来我省就业的毕业生,到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办理就业手续时,须持《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户口关系迁移证明、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等原件材料。
非湖南生源毕业生来湘报到时,须持经其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审批签章的招生录取名册(复印件)。
四、根据国家有关档案管理规定,我省各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均不受理毕业生本人自带或委托带交的毕业生档案(即毕业生档案应按规定由组织负责传递)。
五、我省从2005年7月1日开始接待和办理省外院校来湘毕业生的就业手续,接待地点设在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地址:长沙市雨花亭新建西路81号,从火车站乘坐7路公共汽车至雨花亭站下,再沿新建西路西行100米即到。联系电话:0731-2816665、2816666;邮编:410007。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将本函内容告知辖区内有关大中专学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并请督促学校(单位)按本函要求,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来源:湖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办公室
第三篇:山东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毕业生来鲁就业网络操作须知
附件2:
山东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毕业生来鲁就业
网络操作须知
需要办理此项业务的毕业生为毕业院校不是山东省内的院校且高考不是在山东参加的毕业生,办理此项业务的目的是将毕业生的户口毕业后迁至山东省济南市,如毕业后想将户口返回原籍的可以不用办理此项业务。户口不落在济南市,对毕业生的工资待遇,五险一金等无影响。此项业务共有三个步骤,如下: 第一步骤:
1.登陆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
(1)登陆后页面如上图(局部)点击上图左下角“非师范毕业生注
2(4)注册完成后,请到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首页登陆。用户登陆身份为“毕业生”。
登陆后点击“申请表管理”会看到个人信息情况,点击下方“进入打印页面”后直接网上用A4纸打印两份“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高校毕业生来鲁就业申请表”
2.毕业生向所在院校就业工作管理部门申请获取本人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审批盖章的《**省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名册》(复印件加盖毕业学校印章)一份。(招聘时或报到时已交至集团人力资源部的可以不用再到学校申请)。
3.请各单位将毕业生的两份“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高校毕业生来鲁就业申请表”和一份《**省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名册》(复印件加盖毕业学校印章)于2012年2月15日之前报送至集团人力资源部人才室。
以上是办理来鲁就业的第一个步骤,我们会把你准备的以上材料交至山东省毕分办进行审批,审批后毕业生可以登录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进行网上投递简历。
第二个步骤,投递简历:登陆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新建简历,将自己的简历建立好后,快速搜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找到“机械工程师”岗位后投递简历至该岗位。
第三个步骤,网上应约:登陆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找到“应约管理”栏目网上应约。
第二、第三步骤的具体操作时间,集团人力资源部人才室另行通知。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第四篇: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毕业生来鲁就业网络操作须知
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毕业生来鲁就业网络操作须知
1、注册:
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毕业生来鲁就业,首先要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注册个人基本信息和拟接收单位情况。具体操作如下:
点击“毕业生注册”链接,选择“省外院校毕业生”进入注册界面,省外院校山东生源和非山东生源毕业生都在此界面注册。所不同的是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的毕业生选择生源地后,若是非山东省生源,则界面显示“拟接收单位情况”的内容填写部分。学生点击“查询单位信息”按钮,按单位全称或关键字查拟接收单位的信息。这里要求拟接收单位必须在网上已经开户注册的,否则无法完成正常注册。
2、资格审核:
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毕业生注册成功后,即可登陆系统打印和维护《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高校毕业生来鲁就业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毕业生带打印后的“申请表”(一式两份)、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审批盖章的入学年《**省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名册》(复印件加盖毕业学校印章)、就业报到证原件(毕业离校前未签发报到证的凭就业推荐表原件)到山东省人事厅审核盖章。审核通过后,毕业生就可以与“申请表”上的拟接收单位办理网上签约。
3、信息修改:
如果拟接收单位有所变化,毕业生登录信息网在“申请表管理”栏目进行维护修改。修改注意事项:
(1)毕业生向人事厅提交“申请表”信息后,在人事厅没有审核通过前,毕业生可以修改拟接收单位的信息并重新打印“申请表”。
(2)人事厅审核通过“申请表”信息后,毕业生若修改拟接收单位信息,则需要重新提交和打印“申请表”,并将原“申请表”交回,携带相关材料到省人事厅重新办理审核手续。
4、签约:
(1)投递简历:通过审核的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的毕业生只能搜索到“申请表”中填写拟接收单位发布的需求信息并向其投递简历。
(2)签约:通过审核的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毕业生在网上只能接受“申请表”上填写的拟接收单位发送的签约邀请。如签约单位有变化,应重新填写“申请表”、办理审核手续,否则将影响签约手续办理。
第五篇:高职院校毕业就业情况问卷调查
高职院校毕业就业情况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的姓名:被调查者的电话:
问卷的内容: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请问您是高校毕业生吗
A.是B.不是
3.您目前所处的情形是
A.继续读书B.已经找到工作C.未就业
4.您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
A.新生入学后B.大二C.大三D.领取毕业证时
5.在选择工作时您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A.专业对口B.个人发展空间C.工作地点D.不太了解
6.您觉得自己在择业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A.学历B.专业C.经验D.能力
7.您认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下哪方面最主要
A.就业形势与政策B.就业心理调适C.面试技巧D.自主创业
8.面对就业困难,您的态度是
A.先就业再择业B.先择业再就业C.期望就业形势好转D.茫然失措
9.您认为参加职业认证培训,考取相关证书等重要吗
A.好重要,尽早接触行业知识B.重要,能较公正反映学生的能力
C.一般,学生更应该抓紧时间学好专业D.不重要,更应该锻炼能力
10.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多选)
A.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C.承受压力能力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E.专业知识和技能
11.您在就业中面临过什么样的问题(多选)
A.难以确定的就业方向B.不了解就业市场C.性别歧视D.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 E.缺乏工作经验F.缺乏就业技巧
12.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哪些条件(多选)
A.专业成绩技能综合能力B.学校名气C.社会经验D.个人的发展潜力E.思想品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