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富强,中华民族的复兴,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身上。但是,由于青少年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磨练和考验,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加之特定的年龄、生理、情感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往往存在着判断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控能力、抗拒诱惑的能力不强,以及易于偏执自信、好冲动、爱冒险等方面的弱点,如不能及时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就难免产生不利于身心健康的问题,甚至也很容易发生危害社会的行为。
1998年5月2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禁毒事业题词:“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江泽民指出:“现在不把贩毒、吸毒问题解决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涉及到中华民族兴衰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必须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毒品其实是指国家依法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和精神药品,能麻醉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大量吸食,会导致死亡。毒品可分为四类:
1、鸦片类。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其原植物是罂粟。
2、大麻类。有大麻烟、大麻脂、大麻油。
3、可卡因类。是从生长在美洲的一种常绿灌木古柯树的叶子中提取的。
4、苯内胺类。包括冰毒(形似冰块)、摇头九。
那么,毒品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经过多方面的宣传,我们对毒品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陌生的是没有尝试过毒品的滋味。不错,正是因为这一种好奇心,不少人成为了如恶魔般的毒品的奴隶。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不但要远离毒品,而且拒绝它。没有了毒品,自然就不会产生新一代的“瘾君子”,吸毒是个人的深渊、家庭的厄运、社会的毒瘤、人类的天敌。根据报道,近年来,北京、深圳、济南等地有中学生群体非治疗目的大量购买止咳药水。其实,现在的止咳药水已经成为毒品了。某些商人为了谋取暴利,乘机大量购进,再以高价贩卖出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能健康成长吗?所以,我们要禁毒。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禁毒呢?
1、牢固构筑拒毒心理防线,做到“四个知道”(一要知道什么是毒品;二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戒断很难;三要知道毒品的危害;四要知道毒品违法犯罪受惩罚的后果)
2、正确把握好奇心,抵制不良诱惑。
3、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面对它们,要冷静,多和家长、老师、朋友谈心沟通,绝对不能借毒品来解脱苦闷。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不吸烟,不喝酒。(2)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3)慎交友
5、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
珍惜自己,就要懂得保护自己。毒品就尤如一个深崖,你跌进去就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即使你现在多么后悔也好,也是没有办法的。世界上没有“后悔”药,要想不后悔,拥有美好的人生,就必需远离毒品,千万不要抱着好奇的心理去尝试任何东西,要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要为养育自己辛苦的父母着想,不要做出些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的事。以往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他们知道后果后的那种伤心、后悔,应作为一座警钟,在每个人的心里敲响,不要再犯上与他们类似的事,踏踏实实地过我们平凡又美好的人生。
第二篇:勤俭节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美德
勤俭节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美德,不知从何时起,很少有人再提起了。现在不少人认为在当前市场经济中谈这个话题有点不现实,提倡节约跟现在的社会不合拍。听一个年轻朋友讲,衣服就穿两年,不时兴就扔了。吃东西也是这样,剩了就扔。在我们身边各种浪费行为随处可见,走廊里的“长明灯”,洗碗池里的长流水,办公桌上随意丢弃的纸张,电脑用不用一天都开着,等等。这种场景人们已经见怪不怪。最近几年,关于勤俭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说什么现在刺激消费,要把老百姓的钱从口袋里掏出来,勤俭节约不时兴了,这样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勤俭节约办事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并不矛盾。勤俭办事是让人在可以把事办好的前提下尽量节约,不花没必要花的钱;而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国家引导人民花该花而没有花的钱。
勤俭节约是一个老话题,追溯到几千年前,中华民族就提倡勤俭持家的思想。在继承这一美德中,我们很多人都做过努力,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渡过一个个难关,勤俭节约的思想哺育了我们数代人。现在再谈这个话题,有它的现实意义。浪费,这个“老问题”目前从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当前进行的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了阻力,影响了我们快速持续发展。
2004年一季度,全国已有24个省市区严重缺电,缺电问题面临20年来最严重时刻。今年全国节能周的主题是“节约用电,缓解瓶颈制约。”全国煤炭供应存在巨大缺口,各地用煤紧张。全国6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的有420多个,贵阳市就是其中之一。水资源相对不足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电、煤、水全面告急,节约能源迫在眉睫。
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还要不要勤俭节约,回答当然是肯定的。面临如此能源危机,我们还能“坦然”浪费吗?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我们能做什么呢?当然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拧一下龙头,拉一下开关,家电不用时关闭掉电源——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行为,实际上是建立全社会环境行为准则和生活理念的基础。勤俭节约、节约资源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我们每个人都应像此版文中的几个主人公一样以自己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造就一个崇尚节约反对浪费良好的社会风气。
节能家电成商家卖点
近日,记者走访了贵阳各大家电商场,发现许多品牌的家电都打出了“节能”口号:“节能先锋”、“超节能”、“欧洲A++级节能标准”等等,卖场最显眼的位置也被“节能冰箱”、“节能空调”和“节能热水器”等家电所占据;不用洗衣粉、节水40%的洗衣机,日耗电0.35度的冰箱,变频空调等产品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业内人士认为,节能是未来家电业的发展方向,能耗大的家电将随着消费者节能观念的加强逐渐退出市场。
红华家电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节能家电产品逐渐占领了家电市场,尤其是今年,随着电力等资源的紧缺和消费者节能意识的提高,节能家电成为消费新宠。
记者在红华家电超市看到,在节能家电展销柜前咨询的顾客还不少。正在选购空调的范先生告诉记者,家里原来用的空调耗电量太大,基本处于“买得起用不起”的状态,今年他想换个节能环保的,“虽然节能电器的价格比普通电器要高,但是考虑到日后的使用、性能、寿命等综合因素,还是选择节能的更划算,而且现在电力资源紧缺,政府建议大家节约用电,我们也应该响应这种于社会于自己都有利的倡议”范先生说。
据商场销售人员介绍,“五一”前后,家电销售进入旺季,其中70%以上的顾客指定要购买节能降耗的产品。记者在国鼎家电购物广场了解到,该商场节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已占一半以上,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某些知名品牌的节能家电在推出之初就以降价等促销方式吸引消费者。
采访中不少消费者感到现在可供选择的节能家电产品越来越多,但对于如何识别还不甚清楚。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市场上有两种家电节能标识,其一是由CECP(中国节能产品认定中心)认定公布的中国节能认证标识,机身上带有蓝色的“节”字,表明该产品已经通过了中国节能认证,这项认证在1999年刚开始进行,目前大多数家电都能够达到这个指标。另一个是欧洲能效等级标识,欧盟家电能效等级为A到G共7个等级,我国的电冰箱、电冰柜能源标签引入A+和A++两个等级,对家用洗衣机的能效标签引入A+等级。新引入的A+等级耗电量将比同类产品节电58%以上,A++等级耗电量比同类产品节电70%以上。
拔插头中的惊人数字
减少办公电器设备待机时间。在办公自动化设备相当普及的今天,公务员、职员日常工作中关闭电脑主机后不关显示器、打印机等电器设备电源开关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造成了大量的待机能耗:电脑显示器的待机功率消耗为5瓦,打印机的待机功率消耗一般也达到5瓦左右,下班后不关闭它们的电源开关,一晚上将至少待机10小时,造成待机耗电0.1度(千瓦时),全年将因此耗电36.5度。如果以全省百万台电脑、百万台打印机计算,若及时关闭电源减少待机时间,则每年可节电约3650万千瓦时。
办公用A4打印纸如果正反两面打印,平均每人每年节约500张纸。
家用电器不要待机。现在的家用电器大多有待机功能,在电源开关未关闭的情况下,这些家用电器内部的红外线接收遥控电路经常处于待机状态。每一台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的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约5—15瓦不等,城镇居民一般家庭拥有的电视、空调、音响、电脑、微波炉、饮水机、电热水器等的待机能耗加在一起,相当于长开一只30—50瓦的长明灯。经统计测算,家电普及率较高的城镇居民每户每月因家电待机空耗达20—40度电。以贵阳为例,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做到节电从弯腰拔插头开始,一年为此可以节电近3000万度。一时方便的背后,社会为之付出了惊人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因此,城镇居民尽量不要使家电处于待机状态,家电不用时要彻底关闭电源,适当配置一些带开关的优质电源插座,便于电源的关闭。
第三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素质关系到我们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题记
当前,学校、家庭对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很重视,却没有把学生革命传统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革命传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他们确定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革命传统教育的内涵
革命传统教育,就是要使广大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争做适应时代需要的“四有”新人的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的实质,是教育青年学生继承发扬光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确保社会主义事业世代相传。
二、当前青少年学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必要性
当下,一部分青少年普遍缺失了革命传统,主要表现:在生活上,盲目消费,互相攀比,不懂得勤俭节约。在自我管理上,自理自立能力较差,依赖性强。在学习上,缺乏顽强拼搏,苦战攻关的精神。在精神上,意志力弱,面对困难,很多青少年往往知难而退,缺乏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在信念上,还表现为理想信念意识淡薄,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不懂得为谁学习读书。
革命传统包含着相互联系的四层意思:一是在信念上,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于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二是在学习上,不怕艰苦,勇于拼搏;三是在生活上,勤俭朴素,反对奢侈浪费;四是在精神上要意志坚定,毅力顽强。对广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他们确定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紧迫性
成长于新时期的青少年,生活比较优越,对于过去的艰苦生活,却不甚了解,对我们党和国家的革命历程、光荣传统更是知之甚少。有的同学还错误地认为,忆苦思甜已不需要,革命传统已经过时。近些年来,有的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置革命优良传统和党纪国法于不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奢侈浪费,贪图享受,甚至腐败堕落,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已经对不少青少年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以上这些都表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加强青少年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一)努力探索新时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模式
1.学校教育模式
首先,要把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写进教材、纳入课堂,通过课堂教育,通过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其根植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其次,学校要紧跟时代步伐,紧密联系国内外实际、联系青年学生思想实际,不断充实革命教育的新内容,如诵革命诗词、写读后感;书革命诗词;唱“红色”歌曲、跳“红色”舞蹈。学校广播站每月播放一首革命歌曲。学校每学期教会孩子们唱一首革命歌曲,学跳一支“红色”舞蹈;看“红色”电影。学校每学期都以班级为单位给同学们放映“红色”电影,有《闪闪的红星》《红岩》《小兵张嘎》等;学校还聘请老红军、英模人物来校给同学们做报告,用英雄人物给各中队命名,并争创周恩来班)。
2.参观学习模式
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革命遗址、“红色景点”参观见学,通过学生身临其境,深刻领会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增强继承优良传统、保持政治本色的决心和信心。
3.纪念活动模式
举行各种革命纪念活动,到英雄陵园或墓地祭扫烈士墓,到英雄纪念碑、纪念馆、故居、遗迹瞻仰、献花。访问革命老人,重温部分烈士的英雄事迹等等。
4.网络教育模式
传统的革命精神要与先进的传播手段相结合,在互联网上开设更多的“红色网站”、德育网页、“红色论坛”。使革命传统教育走近学生、走进心坎。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积极有效地利用这一高科技手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是一个新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方法。
5.自我教育模式
抓好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应把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力,克制自己,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教育学生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以优良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鞭策自己。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校园内时时处处都能得到熏陶、净化、升华,收到环境育人、物化育人的良好效果。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焕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豪情。
革命传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着眼于新时期,从新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探索革命传统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我们应动员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营造全社会学习和发扬革命传统的良好氛围,扎实做好新时期青年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篇: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它作为重要的政治原则、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人生价值取向,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可缺少的内容。西藏是我们与**集团和支持他们的西方反华势力斗争的一个焦点,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面对尖锐复杂的反分裂斗争,在高校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就是要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通过教育,使爱国主义自觉成为大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打牢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这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西藏高校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今年五四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提出殷切希望: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为西藏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区党委宣传部关于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以此为重要契机,在全社会进一步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力量,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件大事”、实现“三个确保”,在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征程上迈出新步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双重责任。西藏高校在新时期如何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民族的凝聚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每一个青年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觉悟。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奠定爱国主义基础,培养大学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大力加强以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为重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使高校学生懂得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就必须先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增强广大青年抵御西方反华势力和**集团侵蚀和分裂破坏活动的能力;才能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才能以高度负责的爱国热情,投入到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为祖国和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教育好青年学生,悉心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事关西藏的稳定发展。特别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给我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西藏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尖锐复杂的情况下,西方反华势力把西藏作为“西化”、“分化”我国突破口的政治图谋始终没有改变。同时,**集团加紧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步伐,企图把“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面对严峻形势,只要我们始终清醒、时刻忧患、深刻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在西藏的特殊重要意义,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不断增强党的感召力、祖国的向心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一定能够夺取反分裂斗争的全面胜利,就一定能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西藏高校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西藏高校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以“知区情、明历史、反分裂、促稳定”主题教育为主要载体,重点开展以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
首先,要使青年学生认识到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成员的西藏各族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中,表现出了热爱祖国、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要深刻认识**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在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必须始终站在反分裂斗争的前列,始终做到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行动十分自觉,做一个彻底的爱国主义者。
其次,要使青年学生认识到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其黑暗、残酷比欧洲中世纪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农奴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人民群众处于极端贫穷和悲惨的生活境地。1959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极端腐朽、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开辟了西藏各族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
再次,要培育青年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民族精神之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也是鼓舞人们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内在的精神动力。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是建立在爱祖国基础之上的。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大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联系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和西藏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他们客观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曾说,为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实践证明,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史,可以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用历史事实告诉青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用“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翻天覆地的巨变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西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报国之志化为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自觉行动。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报国之志化为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自觉行动。
三、西藏高校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塑造大学生人格品质的途径
加强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教育,还包括基本法律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西藏高校应按照《区党委宣传部关于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西藏高校特点,制定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措施,使教育具有针对性。
首先,爱国主义教育要在知国、爱国、爱藏、报国上下功夫。爱国主义体现在知祖国、爱祖国和爱西藏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成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据了解,西藏高校大学生对祖国和西藏的历史、对中华民族与藏民族的传统文化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有的学生对旧西藏腐朽、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打着宗教旗号分裂祖国的本质认识不清。因此,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必须引导大学生在知国、爱国、爱藏、报国上下功夫,帮助大学生了解西藏的过去,认识西藏的现在,展望西藏在祖国大家庭中的未来,以此激励大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学生只有了解祖国、了解西藏的过去,才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树立起投身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雄心壮志,把爱国落实在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上。
其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西藏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60年和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的伟大建设成就,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校园氛围;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组织开展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扫烈士墓,缅怀各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城市、农村调查研究,使大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60年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走过的光辉道路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开展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再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阵地,做到结合教学讲历史、讲传统;结合教学讲爱国英雄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卓越贡献;结合教学讲“老西藏精神”,引导高校学生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为西藏发展作贡献而刻苦学习的自觉行动;结合教学讲西藏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党的民族政策实践的成就;结合教学讲爱国主义理论、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结合教学讲国情、区情和形势政策,引导高校学生进一步懂得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懂得知恩、感恩。在高校学生中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
最后,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对比教育中提高认识。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还要引导高校学生在生动的对比教育中提高认识。如,通过新旧西藏社会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新旧西藏社会两重天和百万翻身农奴当家作主人的事实;认清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才能发展西藏的历史事实;通通过对比教育激发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信心,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爱憎分明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成为高校学生的精神支柱,体现高校学生崇高的人格品质
第五篇:发展国防科技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问题[推荐]
发展国防科技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生存发
展的战略问题
推荐到首页
□ 刘国锋 李世源 《社会科学论坛》 2008年第24期
1/4页
[内容摘要]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国防和军队发展,也改变国际战略格局,影响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江泽民提出发展国防科技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这一论述不仅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国防科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道出了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所在,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我党完成新时期三大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国防科技;国家与民族;生存发展;战略问题。
[作者简介] 刘国锋,长沙广播电视大学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研究。
李世源,国防科技大学讲师,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士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方向: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力量,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国防科技是战斗力,它推动国防和军队发展,成为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技术保障。江泽民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发展,指出发展国防科技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这一论述不仅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一、高屋建瓴把握国防科技发展的战略意义是我党历代领导人的共同特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既有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又有美苏的核讹诈和核垄断。为了保卫和平,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毛泽东集思广益、高瞻远瞩,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决策,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联合作战、刻苦攻关,我国在六七十年代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成为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两弹一星”的意义不仅在于带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而且使我国在世界军事先进科技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诚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①
邓小平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杠杆作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命题,对国防建设中的科技发展尤为关注。1975年邓小平在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上指出,国防工业要抓紧科研工作,“科技人员应当受到重视”,“要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给他们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些东西”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了战略性转变,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面对加强国防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军事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态势,邓小平指出,集中人力物力突破尖端技术是国家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点,“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③。在回答外国科学家提出的中国为什么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仍要搞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问题时,邓小平指出:“这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不能只看到眼前。”④当关于发展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的建议书送到邓小平的案头时,他做出了“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的批示,从而启动关系中华民族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跨世纪发展的高科技计划——“863计划”,这是我国继“两弹一星”之后的又一次高技术研究与发展战略行动。“863计划”的实施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在航天领域,我国开展了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大型运载火箭、空间科学及应用方面的跟踪研究和概念研究;计算机、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激光技术、水下机器人等一大批新成果问世。这些成果的运用,为我军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加快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江泽民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工作多年,参加和领导若干国防科技项目和系统工程的研制,对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意义更有切身的认识。在担任军
委主席后的第一次会议上他就指出:“我们对国防科技高技术的发展绝不能放松,并注意缩短常规武器装备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关系到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和世界和平。”⑤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展示了高技术现代战争的雏形,战争刚结束,江泽民就敏锐指出:“从海湾战争可以看出,现代战争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成为立体战、电子战、导弹战,技术落后就意味着挨打。”“科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国家和军队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⑥在关于海湾战争座谈会上,江泽民指出:“海湾战争是一场比较典型的高技术战争。”⑦“海湾战争以后,怎样看待军事技术的作用,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尊重科学,重视武器。”“我们要下大力气发展国防科技,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⑧“要综合考虑国防科技问题”,“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脚踏实地地把国防科技搞上去,使我们能够对付今后可能发生的情况。”⑨“要尽快形成我们自己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杀手锏‟。不然,在二十一世纪世界激烈竞争中就没有我国的应有位置……我们在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上就会处于被动境地和遇到极大困难。”⑩在江泽民看来,国防科技的发展不仅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到我国能否在国际格局中占住有利位置。
二、新军事变革凸显国防科技对拓展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的极端重要性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世界还很不安宁。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这是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产物。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给军队建设带来革命性变化,更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的推进,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的相继爆发,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来说极为重要”{11}。“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如果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势力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武器装备水平,在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不强,一旦发生战争,往往陷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国际威望就要受到极大损害”{12}。“一个国家要应付突发是事变,不受外国的欺凌,必须有维护国家安全所需要的武装力量……军队的强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一个民族的命运”{13}。“一些西方国家所以能够动辄对一些弱小国家进行武力威胁和发动侵略战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因为它们在科技上从而在经济上、军事上掌握了很大的优势”{14},国防科技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作用在这些战争中得到明显的体现,发展国防科技成为一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美国在这几场战争中充分显示了其国家战略能力的实力,凭借其以国防科技为支撑的军事优势对它的所谓敌对国家进行了军事上的打击和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改造”。对此,江泽民提出要注意研究国家战略能力问题:“所谓战略能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在需要采取战争行为时所能够调动的各种力量的总和。”{15}其中军事力量是进行战争行动的核心手段。国家战略能力由经济实力、国防实力以及民族凝聚力等构成,军队战略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国家安全对军队战略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16}。
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进行着军事战略调整,其实质是“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作用,谋求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占住优势地位,争夺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17}。“军队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化,是当今世界军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18},国防科技的发展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发是增强军事实力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军事变革提供了技术基础,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信息化对军队进行彻底改造,从武器装备、组织体制到军事理论,从军事训练到后勤保障,信息化武器装备已成为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网络化直接导致了军事领域的革命性变革,空前提高着军队的信息战、网络战能力,数字化部队建设已开始成为发达国家军队建设的重点”{19}。
三、保卫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彰显发展我国国防科技的紧迫性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的预言在当今成为现实。按市场原则获取海外资源和市场的能力是现代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对海上航线的控制。因此控制了海洋,也就控制了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同时,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枯竭和海洋的深入开发,海洋及其岛屿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资源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世界各国既对海洋及其岛屿展开猛烈争夺,又在海洋技术上展开激烈竞争。“在未来10-20年中,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中最为紧迫、也最有可能失控的将依次是:台湾问题、南沙争端”{20}。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共谋复兴大业,有利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台湾海峡是我国沿海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对确保我国战略资源安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海外贸易的顺利进行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统一台湾是“世界发给中国参与世界事务的第一张资格认证书”{21}。“如果不把台湾拿过来,中国就可能永远难以向外发展,永远困守在中国大陆”{22}。台湾还是我国进入太平洋最便捷的通道和实现制海权的关键,更是我军实施“积极防御”战略的要塞。台湾问题的解决无疑将彻底打破我国海域现存的半封闭状态,打开走向太平洋的大门;如果台湾被国际敌对势力控制,不仅这扇大门被关闭,台湾海峡交通也将受阻。因此,“台湾问题不能久拖不决,久拖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不利,从政治上考虑,总要有个时间表”{23}。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24}。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并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江泽民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然而,尽管中国政府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使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一度有所缓和,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和平诚意并没有感动“台独”分裂势力,“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25},解决台湾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台湾当局和“台独”分子置民族统一大业于不顾,不仅一再抛出两岸关系是“两个中国”“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分裂谬论,顽固坚持分裂立场,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危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且大肆挥霍台湾人民辛勤积累的钱财,到处购买军火,不断强化其军事力量,欲以武力对抗祖国统一。同时,由于复杂的国际背景,台湾问题成为外国反华势力插手中国内政、以台制华的最好平台。“台湾问题有很深的国际背景,有特殊的复杂性,解决起来很不容易”{26}。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江泽民认为“能够和平统一,当然最好,但我们绝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7}。面对台湾当局积极扩军备战,妄图以武力抗拒统一,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态势,江泽民指出:“我们要制止„台独‟分裂图谋,没有军事手段这一手是不行的。”{28}“我们必须立足于应对复杂局面,切实抓紧抓好军事斗争准备。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军事实力越强大,„台独‟分裂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就越不敢轻举妄动,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就越大。”{29}军事斗争做好了,“即使发生重大„台独‟事变,我们也可以战而胜之”{30}。然而,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和现代化建设面临极其艰巨的任务,我军机械化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军事压力与政治压力是相伴而行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有可能进一步拉大我国同世界主要国家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增大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美军“在技术装备上,不仅与发展中国家形成了„时代差‟,而且与其他大国的军队也拉大了差距”{31}。因此,江泽民提出:“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加强军队质量建设。”{32}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科技强军的要义一是加强国防科技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二是加强国防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军队进步的灵魂,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立于不败之地”{33}。三是着眼于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树立超前意识,高度关注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新技术,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和装备,锻造我军信息化作战的„杀手锏‟”{34},增强我军的战略威慑力和实战能力。
注释:
①③④{2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9、279、279、17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27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⑤⑥{11}{13}{18}{33}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3、32、361、29、361、373~374页,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
⑦⑧⑨{12}{25}{26}{27}{28}{30}{31}《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48、144、143、285、420、607、582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⑩{29}{32}《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69~270、473、457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19}江泽民:《论科技技术》第145、18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5}{16}{17}{23}{34}《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56、588、160、153、607、125、363、588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魏光明:“南海海域形成„六国七方‟”,载《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4期。
{21}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第308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2}吴国光、刘靖华:“„围堵中国‟:神话与现实”,载《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