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一般经验认为,流动比率应达到2以上。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所面临的短期流动性风险越小,债权人安全程度越高。
由上表可知,中石油2008流动比率为0.86,短期偿债压力较大。2009年为0.76,较上年还下降0.1,这主要是2009年流动资产增长速度小于流动负债的增长速度。两年的流动比率都远远低于2,还不到1。如果按照经验标准来判断,中石油两年的流动比率都偏低,表明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弱。
但这不一定意味着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已经达到了危机边缘。应结合该行业的平均值及该公司指标值的历史水平变动情况进行比较,才能说明问题。下图为中石油与中石化近五年来的流动比率的对比情况:
从图可以看出,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流动比率一直都低于一般认为的正常值2,这大致表明行业平均流动比率的水平低于2,这应该跟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营业周期相对较长,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比重较大,存货周转速度较慢有密切的关联。而相对于中石化来说,中石油的流动比率一直高于中石化,表明中石油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强,更能保障在流动负债到期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供变现偿
债,也表明公司在遇到突发性现金流出时更强的支付能力。
2.速动比率
由表可知,中石油两年的速动比率分别为0.52、0.47,徘徊在0.5水平,明显低于公认的标准。究其原因,一方面,对于石油与天然气产业而言,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比较大,两年中存货比重均接近40%,扣除存货后速动比率定会下降。另一方面,2007年该指标值是0.73,表明这两年速动比率连续出现了一段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存货增加所致。这表明为每一元流动负债提供的速动资产保障减少了。也表明该公司流动资产的结构趋向不合理,速动资产占有较小比重,导致2008和2009偿债能力的下降,只能偿还流动负债的52%和47%,如要想偿还所有的流动负债,必须变现大部分的存货资产,这会对其偿还短期债务构成一定的压力。
3. 现金比率
中石油2008、2009年现金比率分别为17.4%、22.7%,2009年的现金比率比2008年增加了5.3%,说明公司为每一元流动负债提供的现金资产保障提高了
5.3%。同时该指标值在20%左右波动,跟同行业平均值相比,位于合理的变动区间,表明公司即刻变现偿还债务的能力比较强。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4.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就有保障。而在2009年,中石油公司的已获利息倍数从2008年的72.76骤降到27.92,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的财务费用相对于2008年而言翻了一番,而且息税前利润相比之下又有所下降,故导致了该指标的大幅下降。同时间接说明该公司的资金流动出现问题,对债务的偿还能力有所下降。该公司应多加注意。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中石油从05到09年该指标的变动情况:
该指标从05年开始就一直下降,2009年达到最低,这表明了公司可保证的最低的偿债能力。指标值为27.92,反映出公司息税前利润为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27.92倍,说明尽管该指标值一直在下降,但公司尚有足够的能力偿付利息。
5.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
指标值两年均显示为负值,这是因为这两年营运资金均小于零,即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营运资本为负数,说明企业的长期资产也由流动负债来提供,流动风险加大,说明该公司营运资金对长期负债的保障程度比较低。这也反映出中石油这两年筹资策略比较激进,较多地使用负债来筹集资金。从绝对数额来讲,长期债务占营运资金的比重变小,预示着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变强。
6.资产负债率
中石油2009年资产负债率(37.40%)比2008年(29.05%)上升了8.35%,表明该公司债务负担有所增加,债权人承担的风险略有增强。这主要是继2008金融危机后,经济恶化情况仍未得到改善的结果。但资产负债率的提高,表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提高,也反映出公司可能正在执行积极进取的举债政策,从下图中更能反映出这一点。公司前四年资产负债率大致维持在30%左右,表明资本结构大部分属所有者权益,比较安全。09年开始抬头上升,是公司扩大举债规模的征兆。
7.产权比率
从表中的计算结果看,2008年中石油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仅是股东提供资本的34.57%,这一指标在2009年略有上升,升至46.81%,这表明中石油公司举债经营的程度并不是很高。这主要考虑到中石油在这两年受经济环境影响,销售状况不太理想,盈利能力略微欠缺保障,债务融资风险变大的缘故。这一比率的过低,即所有者权益比重过大,意味着企业有可能失去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好时机。但2009年随着经济的调整,该指标已经开始有了起色的苗头,说明公司营运状况得到了改善,有望通过更多的债务融资扩大公司经营能力,逐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不断提高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第二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企业财产安全,提升企业的火灾风险防控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总部、专业分公司及其独资子公司、地区分公司(以下统称地区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
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第三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属地管理,直线责任”的原则,实行股份公司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员工共同参与、火灾风险分级防控、应急救援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股份公司及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有关消防安全的制度、标准和规程,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好火灾预防、专职(志愿)消防队伍建设和灭火救援等工作。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的有关规定,设置满足企业消防安全实际需要的有关组织机构,建立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第六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组织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组织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消防演练;
(七)依据消防法建立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专(兼)职消防队伍和岗位志愿消防队;
(八)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股份公司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第七条
股份公司、专业分公司及地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责分管业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各业务主管部门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的要求,负责所管辖业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
股份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是股份公司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国家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负责重点工程项目消防设施“三同时”监督,组织制(修)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组织消防安全专项监督检查,负责企业专职消防队专业化建设监督指导及区域联防协调工作,参与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和调查工作,组织推动消防安全科研与新技术推广工作。
第九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明确本单位的消防安全主管部门。消防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组织制(修)订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应急救援演练,负责新改扩建项目消防设施“三同时”、火灾隐患治理和工业动火安全的监督,指导专(兼)职消防队和岗位志愿消防队建设,参与火灾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十条
依据消防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伍的地区公司,必须建立专职消防队伍。专职消防队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所在地区公司及区域内股份公司所属其他单位(以下简称责任区)的火灾扑
救、抢险救援、现场监护及消防安全监督等工作。
专职消防队应当在地区公司消防安全监督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本企业新改扩建项目消防设施“三同时”、在用消防设施和装备管理、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并参与火灾调查处理。专职消防队也可以接受责任区股份公司其他单位的委托,对其前述消防安全监督工作进行指导。
第十一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建立满足火灾预防和初期火灾处置实际需求的岗位志愿消防队,负责本岗位火灾预防和初期火灾处置,以及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协调配合工作。
各地区公司应当定期组织对岗位志愿消防队进行消防理论知识培训和消防应急救援技能训练,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设有专职消防队或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地区公司,应当定期组织岗位志愿消防队与专职消防队或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联合演练。
第十二条
下列未设立专职消防队的场所的灭火救援或现场监护业务,可就近依托所在区域股份公司所属专职消防队,也可就近依托公安消防部队或股份公司以外的专职消防队:
(一)行车距离不超过2.5公里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或设施的灭火救援;
(二)固定消防设施完善且行车距离不超过30公里(或行车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油(气)田站(场)或管道石油库的灭 — 6 —
火救援;
(三)固定消防设施完善且行车距离不超过20公里(或行车时间不超过20分钟)的除第(一)、(二)款以外其他油库的灭火救援;
(四)行车距离不超过100公里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和销售设施的现场监护。
第十三条
消防业务的需求单位应当与所在区域专职消防队的地区公司签订消防服务协议,消防服务协议应当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服务程序、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服务费用。消防业务需求单位应当及时向股份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报备已签订的消防服务协议。
需专职消防队派驻队伍驻勤的,消防业务需求单位应当按国家、股份公司的有关标准向驻勤队伍提供执勤、训练的基础设施,配备相应的消防车辆及其他消防装备,并承担派驻队伍的运行费用。
不需专职消防队派驻队伍驻勤的,依托消防队日常执勤备战所需的经费由其所在地区公司承担,灭火救援、现场监护等发生的灭火剂消耗、油料消耗、过路过桥费、人员食宿费等由消防业务需求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
股份公司及各地区公司设立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报审并依法开展消防技术服务工作。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提供图纸审查、安全评估、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资格,按照法律、— 7 —
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出具的审查、评估、检验、检测意见负责。
第十五条
股份公司按区域设立相应的消防联防组织,消防联防组组长单位由各联防区成员单位轮流担任。
各联防区应当建立灭火救援增援的协调指挥程序和增援预案,各联防成员单位接到增援求援信号后应当及时派出增援力量。各联防区的组长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开展增援桌面演练,以及灭火救援战例与技术、消防监督和队伍管理等交流活动。
第三章
火灾预防
第十六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以及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本单位的总体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企业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调整、完善;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第十七条
各地区公司的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
第十八条
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施工许可七个工作日内,— 8 —
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并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抽查。
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特殊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国家公安部《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
第十九条
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其他建设工程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使用。
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验收后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并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抽查。
第二十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第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选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等级的消防设计、施工单位,以及合格的消防产品和满足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建设单位应当要求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和人员,严格遵循国家消防法规以及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有关工程建设的消防技术标准要求,保证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实行工程监理的建设工
程,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施工质量一并委托监理。
第二十二条
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消防法规及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编制符合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不得违反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设计;设计选用的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应当注明规格、性能等技术指标,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标准。
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当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实施情况签字确认。
第二十三条
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以及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改变消防设计进行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应当查验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的质量,使用合格产品,保证消防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消防教育培训,落实动火、用电、易燃可燃材料等消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在建工程竣工验收前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和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等完好有效。
第二十四条
建设工程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以及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实施工程监理;应当在消防产品和具有 — 10 —
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的施工、安装前,核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不得同意使用或者安装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和防火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装修材料。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并对建设工程消防施工质量签字确认。
第二十五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将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或者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建立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分级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措施。
第二十六条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应当依据火灾风险的大小实行地区公司、二级单位和基层单位三级管理。下列场所应当作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一)所属的炼化关键生产装置、油(气)装卸设施、大型油(气)站(库)、天然气集输和处理等易燃易爆高危场所;
(二)所属商(市)场、医院、学校、宾馆、饭店、体育场(馆)、影(剧)院、会堂等人员密集场所;
(三)所属民用燃气系统的调压站、计量站等;
(四)所属高层建筑与公共地下建筑设施;
(五)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场所。
第二十七条
地区公司应当建立常规消防安全检查、消防专项检查和防火巡查等消防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消防安全检查的责
任人、内容和频次等,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地区公司应当每半年、二级单位每月、车间(站、队)每周、班组每班至少对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常规消防安全检查。炼化生产装置、油(气)站(库)、天然气处理厂等易燃易爆高危场所的防火巡查应当结合巡回检查进行。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应当至少每二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应当加强夜间防火巡查。
第二十八条 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的有关消防技术标准。
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位置,并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不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的消防技术标准或防爆要求的应当限期整改。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并进行封闭式管理。
第二十九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必须执行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并取得相应的许可证。产品说明书中,应当注明产品的燃点、闪点、爆炸极限等数据和防火防爆注意事项等。独立包装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应当贴附危险品标签。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第三十条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内,禁止使用或携带火种或者能够产生火花的电器等物品。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或有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等物品时,应当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可靠的消防安全措施。
第三十一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动火许可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工业动火的分级标准、管理职责、审批程序及安全措施等。动火作业应当取得作业许可证审批手续并落实安全措施后方可实施。动火作业的批准人、作业人和监护人,应当经过动火相关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的专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审批和从事动火作业。
第三十二条 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及公众聚集场所的设置必须符合有关消防安全规定,并按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要求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及公众聚集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保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完整,禁止锁闭、遮挡安全出口,占用、阻塞疏散和消防车通道;
(二)应保持消防设施及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完好,禁止擅自停用、挪用、遮挡、损坏、拆除、埋压或圈占;
(三)电气设备的安装、电气线路的敷设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并安装安全保护装置,禁止擅自拉接临时电线;
(四)应建立使用管理制度,禁止超员使用,禁止违规使用明火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五)应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消防和应急专业技能培训及消
防应急疏散演练。
第三十三条
举办大型群众性集会活动,承办单位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分工,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保持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消防车通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三十四条
关键生产装置开(停)车与紧急抢修、火灾风险较高的工业动火、生产装置消防水中断、举办大型群众性集会活动以及其他有可能发生火灾或人员伤亡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安排消防车进行现场监护。承担现场监护任务的消防队应当与责任区属地单位共同对现场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编制现场监护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建立现场监护记录。
第三十五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消防产品的准入制度,加强消防产品的采购、施工安装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使用的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及股份公司标准。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以及应依法取得而未取得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新研制的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消防产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技术鉴定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后,方可使用。
第三十六条
各地区公司使用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使用 — 14 —
不燃、难燃材料。
第三十七条
各地区公司使用的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等产品,应当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三十八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消防设施、器材的检查、测试,确保消防设施、装备和器材的完好。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第三十九条
各地区公司负责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单位,应当保持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在修建道路以及停电、停水、截断通信线路等有可能影响消防队灭火救援时,有关单位必须事先通知消防主管部门及专职消防队,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
第四十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消防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对员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消防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四十一条
地区公司消防安全责任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与操作人员等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的
专门培训,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与操作人员还应当持证上岗。地区公司应当对新上岗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第四十二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或活动期间,应当通过张贴图画、广播、闭路电视等方式,向公众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常识。学校、幼儿园应当通过寓教于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和幼儿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第四章
专职消防队管理
第四十三条
专职消防队伍的设立与消防站的建站,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并纳入股份公司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统一规划。
新改扩建项目需新增设消防站的,应纳入项目整体建设方案,并在可研论证阶段报经股份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组织论证后方可实施。可就近依托或委托现有专职消防队的单位,应当将其灭火救援和现场监护任务就近依托或委托现有专职消防队。
第四十四条
专职消防队所在地区公司应当按照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根据职能配置、工作量、轮班形式等因素,确定专职消防队的建制、级别、编制和领导职数,并按管理权限报批。
第四十五条 专职消防队的人员应当从热爱消防工作、身体健康的人员中选用,并依法建立劳动关系。专职消防队中队以上 — 16 —
(含中队)指挥人员应当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年以上消防工作经验的人员中优先聘用。消防车驾驶员应当取得企业内部准驾许可,消防车的操作人员应当经过所操作车型的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四十六条
股份公司及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业务训练管理制度,明确业务训练的职责分工、对象内容、组织实施、考核评定、教育训练档案以及奖惩等管理要求。
各专职消防队应当依据责任区灭火救援的实际需求,制定并落实包括基础理论培训、责任区熟悉培训、个人体能与技能训练、战斗编成训练、现场演练等内容的业务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应当明确参加训练的人员、时间、科目及考核标准。指挥员每年的脱产培训不应少于40学时,战斗员每年的业务培训不应少于640学时,新上岗消防人员的岗前培训不应少于3个月。
第四十七条
专职消防队人员应当享受所在地区公司生产一线员工相应的薪酬、福利待遇。所在地区公司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为专职消防人员办理相关保险。
第四十八条
消防站的消防车库、通信室、执勤室、办公室、训练塔(场)、烘干室、消防器材库等业务用房,以及会议室、食堂、浴室、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应当符合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有关建设标准要求,并应当满足消防队伍的执勤战备需要。
第四十九条
专职消防队所在地区公司应当依据国家、行业和股份公司的标准,结合执勤战备与灭火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 17 —
为专职消防队配备相应的消防车及其他灭火救援装备,为消防员配齐制式服装、作训服和灭火救援防护装具。
第五十条
股份公司及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执勤战斗装备管理制度,明确消防装备与器材的配备、使用、维护保养和报废等管理要求。专职消防队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消防车操作规程。消防车(艇)不得用于与执勤训练、火灾扑救、抢险救援、现场监护等无关的活动。
第五十一条
股份公司及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战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执勤人员的职责任务,以及战备值班、战备检查、战备教育和等级战备等相关管理要求。各专职消防队应当建立健全执勤战斗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并定期演练、评估和及时完善。
第五十二条
专职消防队应当按照准军事化管理的要求,实行24小时不间断战备执勤制和执勤队长负责制。执勤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专职消防队应当把执勤人员、执勤车辆与装备、灭火剂及通信设施等运行状况作为交接班的主要内容。如正在交接班时接到紧急出动命令,应当由交班人员率先执行出动任务。
第五十三条
股份公司及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正规化建设管理制度。各专职消防队应当按照准军事化管理的要求,落实一日生活制度,加强队伍内务、营区卫生以及消防指战员的着装、仪容、举止、礼仪等管理。
第五十四条
各地区公司的专职消防队应当以责任区内各生产装置和关键设备火灾爆炸时发生次生灾害的风险、责任区内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料发生火灾或泄露时对救援人员的伤害风险以及执勤训练和灭火救援战斗行动每个环节的人身伤害风险为重点,建立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建立制度、落实责任、系统培训以及检查、考核等手段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全面落实。
第五章
灭火救援
第五十五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针对本单位火灾特点制定火灾扑救应急预案,明确生产、设备、安全、环保、保卫、供电、供水、供气、通信、医疗救护等各个专业的火灾扑救工作职责和协调指挥程序,建立消防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为火灾扑救提供资源保障。
第五十六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火灾扑救应急预案,明确火灾报警程序,设置火灾报警电话。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第五十七条
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生产、储运设施发生火灾,应当及时清点火灾现场人员、确认起火部位和燃烧物质,为消防队伍的灭火救援行动提供准确信息。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第五十八条
责任区消防队接到火警,必须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临近消防队接到增援请求,必须立即赶赴火灾现场增援。责任区消防队及增援力量应当听从火灾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火灾所在单位应当积极配合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第五十九条
负责火灾扑救的专职消防队,应当成立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对现场灭火救援行动进行统一指挥,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有权决定下列事项:
(一)使用内部的各种水源;
(二)截断电力、可燃气体和液体的输送,限制用火用电;
(三)划定警戒区,实行区域内局部交通管制;
(四)利用内部的临近建筑物和有关设施;
(五)为抢救人员和重要物资,防止火灾蔓延,拆除或破损毗邻火场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设施等;
(六)调动内部供水、供电、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工程抢险、环保等有关单位支持灭火;
(七)向临近公安消防部队或区域消防联防单位发出增援请求。第六十条
火灾扑灭后,火灾现场指挥部或发生火灾单位,应当组织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检查,防止火灾复燃或次生灾害发生,并有效保护火灾现场,如实向火灾事故调查人员提供火灾情况。
第六十一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因参加扑救火灾或者应急救援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给予医疗、抚恤,符合革命烈士条件的应当按规定申办。
第六十二条
发生火灾事故的地区公司,应当依照股份公司事故管理规定及时上报事故信息,积极配合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或总部依法进行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和事故原因分析,并依据“四不放过”原则组织开展企业内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各地区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火灾事故登记台账,并建立火灾事故档案,对火灾事故调查报告进行存档。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火场概况、起火经过、火灾扑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起火原因、防范措施等内容。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各地区公司应当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由股份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负责解释。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二)消防产品,是指专门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火灾
防护、避难、逃生的产品。
(三)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五)大型群众性活动,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下列活动:
1.体育比赛活动;
2.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演出活动; 3.展览、展销等活动;
4.游园、灯会、庙会、花会、焰火晚会等活动; 5.人才招聘会、现场开奖的彩票销售等活动。
(六)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七)准军事化管理,是指非军事单位仿效军队管理模式,实行的内部规范化、正规化管理。
(八)专职消防队,是指股份公司所属专门从事火灾扑救、— 22 —
抢险救援、现场监护以及消防监督工作的成建制的专业化队伍。
第六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消防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石油质字〔2000〕231号)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专职消防队管理办法》(油质字〔2006〕791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秘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秘密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技术秘密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保护股份公司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及股份公司有关保密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股份公司总部机关、专业分公司及地区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直属科研院所(以下简称地区公司)的技术秘密管理。
股份公司和地区公司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控股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技术秘密,是指未公开发表和使用、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新颖性、实用性,能为股份公司或地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或市场竞争优势,具备实际或潜在的商业价值,且采取合理保密措施的非专利技术及技术信息。包括以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其他形式的载体所表现的源程序、设计、工艺、方法、标准、配方、数据、诀窍,以及具有特定技术内容的技术
— 15 — 方案和技术方案的部分技术要素等。
本办法所称技术秘密管理,是指股份公司和地区公司对技术秘密的开发、认定、保密、实施许可、解密及纠纷处理等全过程的管理。
第四条
股份公司技术秘密管理遵循“统一制度,规范管理,激励创造,有效保护,注重实施”的原则。
第五条
股份公司技术秘密分三类管理:
一类:股份公司独有技术、核心技术以及对股份公司主业竞争力及市场份额有重大影响的技术,纳入股份公司“油商密★★★”范围管理。
二类:国内、外先进,对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生产经营可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纳入股份公司“油商密★★”范围管理。
三类:可在国内、外市场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一般技术,纳入股份公司“油商密★”范围管理。
第六条
涉及国家秘密的技术秘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
股份公司科技管理部是股份公司技术秘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制订股份公司技术秘密战略、规划计划和管 — 16 — 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组织技术秘密的定密、更密、解密、鉴密和协助失密事件的查处等工作;
(三)指导地区公司的技术秘密管理工作,协调股份公司部门之间相关技术秘密事宜;
(四)归口管理股份公司技术秘密的认定、审查、登记、备案、保护、引进、实施许可及奖惩工作,编制相关工作经费预算;
(五)组织技术秘密法律法规宣传,协助培训主管部门组织技术秘密业务培训工作;
(六)按照股份公司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协助档案管理部门做好技术秘密资料的归档工作;
(七)负责发布股份公司技术秘密信息。
第八条 股份公司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技术秘密管理工作:
(一)总裁办负责技术秘密保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及失泄密事件的查处等工作;
(二)规划计划部负责投资项目提前引进技术秘密的审查和投资计划管理工作;
(三)财务部负责技术秘密业务会计核算,配合组织技术秘密价值评估工作;
(四)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涉及技术秘密业务的经费保障等工作;
(五)法律事务部负责重大技术秘密认定的审查和技术秘密纠纷及侵权案件处理等工作。
第九条
专业分公司按照股份公司统一部署,指导业务归口单位开展技术秘密工作及引进技术、装备等涉及技术秘密的审查;协助股份公司科技管理部研究编制股份公司技术秘密战略、规划,并组织在本专业领域的实施许可与转让;协助档案管理部门做好技术秘密资料的归档工作。
第十条
地区公司应明确技术秘密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技术秘密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股份公司有关管理制度,按照技术秘密保护的业务流程,管理和保护本单位的技术秘密;
(二)制订本单位技术秘密管理制度;
(三)根据股份公司授权,组织本单位技术秘密的认定、登记、备案、保护、对外许可审查及奖惩工作;
(四)负责组织编制、实施本单位范围内的技术秘密工作计划、经费预算和技术秘密法律法规宣传普及、业务培训工作;
(五)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协助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做好技术秘密资料的归档工作。
第三章
权利归属
第十一条
职务技术成果中的技术秘密归股份公司所有或 — 18 — 股份公司与全资子公司共有。职务技术成果主要包括:
(一)执行国家、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工作任务完成的技术成果;
(二)主要利用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技术成果;
(三)股份公司和地区公司员工退休、退职、解除劳动合同、调离后一年内完成的,与其原岗位工作或原单位分配任务有关的技术成果。
地区公司应事先就前项规定与员工在劳动合同中做出约定。
第十二条
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与外部单位开展科技与生产经营合作等活动,应约定产生的技术秘密归股份公司所有。确需将合作方作为技术秘密共同权利人的,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第十三条
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与来本单位开展临时研究、访问、实习的外部人员,应明确约定与上述活动内容相关的技术成果中的技术秘密归股份公司所有。
第四章
开发与认定
第十四条
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立项时,应进行文献检索和技术分析,编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知识产权报告》,明确项目预期产生的技术秘密目标、任务及措施,作为立项审查、论证的主要依据。
— 19 — 第十五条
签订项目计划任务书或合同时,应将技术秘密开发任务、目标列入计划任务书(合同)的技术、经济考核指标,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知识产权报告》及合同相关内容进行审查并确认。
第十六条
地区公司技术秘密管理部门应监督项目实施中的技术秘密开发,项目负责人为项目技术秘密责任人,对项目实施中需要保密的技术成果,应及时进行技术秘密认定和管理。
第十七条
技术秘密由地区公司组织认定,但由股份公司总部下达计划任务且完成单位仅为外部单位的项目,其技术秘密由股份公司科技管理部组织认定。技术秘密认定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完成单位填写《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秘密认定书》,向认定单位提出申请;
(二)认定单位委托3至5名股份公司内部的技术、保密和知识产权专家(其中至少有1名是任务下达单位人员)组成认定委员会;
(三)认定委员会对申请认定技术的新颖性、实用性、保密适用性等进行评议,并对保密内容、密级及保密期限提出建议。认定可采取会议评议或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
(四)地区公司认定的技术秘密,股份公司科技管理部可根据需要重新组织认定;
(五)通过认定的技术秘密,主要完成单位的人员通过股份公司科技管理系统进行登记,审核通过后取得“中国石油天然气股 — 20 — 份有限公司技术秘密登记号”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秘密登记证书》;
(六)认定过程中,所有涉密人员均须签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秘密保密协议书》。
第十八条
项目验收时,应对技术秘密开发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查,验收专家中应有技术秘密管理人员。通过验收后,应对项目全部技术资料进行编号、登记、备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归档。
第十九条
技术秘密保密期限确定及解密等事项按照股份公司保密工作有关规定执行,技术秘密需要延期或提前解密的,应及时填写《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秘密变更书》,报原认定单位审批。获得批准的,应及时告知涉密人员,并在股份公司科技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变更。
第五章
保密管理
第二十条
科研过程中项目研发人员应正确合法取得技术信息,并保守科研项目中的技术秘密。
第二十一条 关键、重要涉密技术人员在职期间及劳动合同终止之日起二年内,不得在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单位兼职、任职或进行技术咨询服务;提出调离的,须经过一年脱密过渡期。
技术秘密档案管理人员提出调离的,地区公司应将其提前一
— 21 — 年安排在非保密工作岗位进行脱密。
第二十二条 一般员工劳动合同终止或因退休、调离、离职等原因离开单位前,应按照保密管理有关规定将试验记录、材料、样品、装备和图纸、计算机软件等全部技术资料上交地区公司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 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应要求拟引进人才如实说明在原工作单位签订保密协议或竞业限制协议的情况,并承诺对调离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
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应与临时聘用、进修、培训等外来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原则上限定其从事基础性、前瞻性、探索性研究课题,未经批准不得从事涉及关键、重要技术的研究开发活动。
第二十四条 因股份公司机构重组等原因导致技术秘密权属与人员变化的,相关单位应将变化情况和处置意见及时报上一级技术秘密管理部门。
第二十五条 技术秘密认定后,所涉及的开题报告、计划任务书(合同)、方案资料、实验记录、研究报告及相关涉密材料,均应按照有关规定保存管理。
第二十六条 保密期内,技术秘密的相关内容不得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展览、展示。在内部刊物上发表可能涉及技术秘密的文章时,须经股份公司或地区公司对相关内容进行保密审查,未经批准不得发表。
第二十七条 严禁使用普通传真、明传电报、公共电子邮箱、— 22 — 广域网电子邮箱、普通邮政(包括挂号和特快专递)传递或在行李包裹中夹带涉及技术秘密的资料等。
第二十八条 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应当对研发中心、实验室、技术档案室等重点涉密单位和要害部位,建立保密制度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对技术秘密较集中的单位和区域,应设立非工作人员限制活动区;在国内外技术交往活动中,对技术秘密应采取保密性隔离措施,限制接触人员,对参观人员应当指定路线和范围;对含有技术秘密信息的计算机,应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并与互联网物理隔离。
第二十九条 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应在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等涉密关键环节实行保护措施:
(一)指定工程设计单位,工艺包直接向建设单位提交,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设备制造单位签订保密合同后,方可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图纸件,但不提供施工图电子件;
(二)签订许可设计、许可施工、许可使用等合同。许可合同须约定技术受让方及接触技术各方应当与其涉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保密协议应双方备案;
(三)以直供方式提供涉及技术秘密的专有设备、产品及样机(品)的,应与受让方签订不得拆卸专有设备或产品的协议,与制造商签订许可制造合同和保密协议。
第六章
实施许可与转让
第三十条
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在科技与生产经营活动中,应优先采用自主开发的技术秘密。对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技术秘密,股份公司总部与专业分公司应组织推广实施。
股份公司鼓励地区公司之间实施、许可和转让技术秘密,应通过合同约定技术秘密的实施内容、实施许可费用。技术秘密完成单位应提供完整、真实的技术资料,协助制订技术秘密实施计划、方案,提供实施必要的技术服务、培训和咨询等。被实施单位应为相关技术秘密实施提供必要的场地、装备、人员等方面的配套支持。
第三十一条 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对外许可、转让技术秘密,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一类、二类技术秘密,不得对外许可。确需对外许可的,填写《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技术秘密实施许可与转让审核报告书》,经股份公司科技管理部审查后报股份公司领导批准,其中一类技术秘密报总裁批准,二类技术秘密报主管副总裁批准;
(二)三类技术秘密,允许对外许可与转让。由地区公司审批并报股份公司科技管理部备案。
向国(境)外许可或转让技术秘密,除按以上规定办理外,还应遵守国家技术进出口管理的有关规定。
在开展技术秘密对外实施、许可谈判前,应与受让方签订保 — 24 — 密协议。
第三十二条 在对股份公司技术秘密进行对外许可、转让、投资、作价入股时,应由股份公司财务资产部门组织内部专家对技术秘密进行价值评估。
第七章
奖励与责任追究
第三十三条 对维护股份公司合法权益、制止或举报侵犯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技术秘密的有功人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股份公司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未及时认定技术秘密、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造成损失的;
(二)未经审批,擅自将技术秘密公布于众的;
(三)未经审批,擅自许可转让技术秘密的;
(四)未经审批,擅自引进技术秘密的;
(五)未履行保密协议的;
(六)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技术秘密的;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股份公司科技管理部负责解释。
— 25 —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专有技术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石油科字〔2000〕第141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
石油质字[2000]第140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障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规定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工作,包括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三部分。
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制。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股份公司所属各公司、院。
第二章 组 织 机 构
第五条 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是股份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归口管理部门。专业公司、地区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地区公司所属厂(公司、矿)安全(安全环保)科,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 专业公司及地区公司安全部门,应由公司行政正职领导或其授权副职领导主管,地区公司所属厂(公司、矿)及其以下安全部门应由行政正职领导主管。
第七条 各级安全部门安全专职人员应具备较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安全知识,有高度事业心、责任感,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身体健康。
第八条 有关键装置和要害生产部位的基层单位(车间、大队)应配备安全工程师。第九条 安全专职人员应经过岗位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方能上岗。安全专职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条 专业公司、地区公司及地区公司所属厂(公司、矿)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健康安全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安委会主任应由本单位行政正职领导担任,成员由分管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安委会负责审定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计划、考核目标和奖惩方案,定期(公司级单位每半年一次,厂级单位每季度一次)召开会议,听取各部门(单位)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决议、指示和安全生产的情况汇报,讨论决定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第十一条 各级安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本单位安全部门,负责处理安委会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十二条 各级领导在组织生产经营的同时,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股份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其主要安全生产职责是:
一、行政正职
1.各级行政正职领导,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2.完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业绩考核中的安全生产指标。
3.审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
4.定期主持召开安委会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5.定期向上级报告或向本单位员工公布安全生产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监督。
二、行政副职
1.按照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分管部门、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负有领导责任。
2.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落实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
3.及时协调解决分管单位安全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
三、各级技术负责人
1.对本单位的安全技术工作负领导责任。
2.组织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编制、审查、制定安全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审批安全技术措施。
3.组织新建、改建、扩建等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工作。
4.抓好安全科技工作,开展安全科技攻关,推广应用安全新技术、新成果和新产品。
第十三条 基层员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并能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主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其安全职责是:
一、班组长
1.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坚持原则,监督本班员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制止违章作业,对本班实现安全生产负责。
2.组织开展班组安全活动,搞好新、老员工和实习培训人员的岗位安全教育。
3.督促、检查本班员工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搞好安全防护装置和设施的管理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4.掌握各岗位安全生产动态,发现隐患要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应采取防范措施,并立即向上级报告。5.发生事故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应积极抢救,保护好现场,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二、岗位员工
1.掌握本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
3.上岗时应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正确维护和保养岗位安全防护装置及设施,保持其完好、齐全、灵敏、有效。
4.熟练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和故障排除方法,按规定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自己不能消除的应立即向上级如实汇报。
5.有权制止、纠正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有权拒绝执行违章作业的指令并可越级汇报。
6.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活动,生产中应协同配合,共同搞好安全生产。
第十四条 各级安全、人事教育、计划、财务、生产、技术、机动、物资供应、基建等部门,应在各自业务范围内,落实国家、地方和股份公司有关安全生产规定、标准。
第四章 安全生产管理
第十五条 所有员工都要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基层岗位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行基层岗位员工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由各级教育培训部门负责组织,安全教育培训要纳入本单位教育培训计划。
第十六条 国家规定应开展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建设项目,应开展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并须请有安全预评价资格的评价单位进行评价。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第十八条 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在作业前应编制安全应急计划,并报上一级安全部门备案。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情况变化及时对安全应急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第十九条 对工业动火、厂区内动土、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高空作业、工业临时用电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实行作业许可制度。
第二十条 对物探、钻井、炼化装置检维修、油气管道安装、防火工程设施维修等风险性较大作业的承包商实行投标前安全资格审核制度。
第二十一条 对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消防器材、可燃性气体报警器、毒气检测器、呼吸器等报警、防护器材实行准入制度。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按照国家和股份公司的有关规定、标准给员工发放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防暑降温物品和用具。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人员,应根据特殊规定和需要,配发相应的防护用品,发给保健费。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每年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所需的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在编制生产、财务预算的同时,由单位统一纳入预算。
第二十四条 消防安全工作应纳入安全生产工作整体部署。消防安全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将防火安全责任制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之中。第二十五条 交通安全工作应纳入安全生产工作整体部署。应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强化对车队和驾驶员的管理,保证交通安全。
第二十六条 浅海石油作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作业认可和作业许可制度。
第二十七条 发生事故时,应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准确统计,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同时要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于承包商发生的事故,也应按照有关规定统计上报。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督
第二十八条 安全监督检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应制定并坚持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和违章处罚制度。
第二十九条 各级安全部门对所属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监督内容包括:
1.生产、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状况;
2.员工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情况; 3.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三同时”落实情况; 4.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采购、安装、检验、维修、使用等情况;
5.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包括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
6.安全技术措施(含事故隐患整改)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7.承包商承包合同中安全生产条款履行情况; 8.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工作; 9.消防设备、器材采购、配备情况; 10.事故的调查与处理情况; 11.其他必要的监督检查项目。
第三十条 安全监督人员在进行监督时,具有以下权力:
1.要求被监督检查单位报告有关安全情况,回答有关安全问题;
2.要求被监督检查单位提供有关的资料、文件、图表及证书;
3.必要时,可建议被监督检查单位对作业设施及其相关设备进行安全检测。
4.在发现有危及员工人身安全的紧急险情时,要求被监督检查单位停止作业,排除险情。
第三十一条 被监督检查单位应为安全监督人员提供协助与方便。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事故虚报、瞒报、迟报的行为,所有员工都有权举报。
第六章 安全生产奖惩
第三十三条 股份公司每两年评选一次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在评选组织考核,评选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授予股份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并给予奖励。
第三十四条 各地区公司应对所属单位实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第三十五条 各级安全生产奖励资金在工资总额中列支。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各地区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处置实施细则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股权处置实施细则
石油资字〔2004〕70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的股权投资管理,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试行)》(石油资字〔2003〕315号)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违反财经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石油财字〔2002〕11号)等有关管理制度,结合股份公司股权管理的特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股权处置原则
(一)规范运作原则。对股权投资项目的处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因势利导,实事求是,规范运作。
(二)成本效用原则。对于已经停业或找不到被投资人的股权投资项目,如果不能提供合理的证据,按照有关处置程序,实行“账销案存”,并另设台账进行备案管理。
(三)明确责任原则。在股权处置中,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要分工负责,认真把关,明确责任,防止公司资产流失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股份公司总部、地区公司。控股和参股公司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股权处置的范围、方式和程序
第四条
根据股份公司发展战略要求,股权处置范围包括以下三类:
(一)一般持有项目。主要是经营状况良好,但主营业务不符合股份公司发展方向的项目。
(二)内部重组项目。包括:股份公司100%持有股权,不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的股权投资项目;股份公司多家分公司分别托管一家公司的股权,且经营状况良好或经重组后可以扭亏为盈,需要进行重新整合的项目。
(三)变现清理项目。主要是已经停业、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的股权投资项目,此类项目是股权处置的重点。
第五条
股权处置方式
(一)一般持有项目,要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予以处置。
(二)内部重组项目:股份公司100%持有股权、从事主营业务的项目,应取消法人资格,并入股份公司主体业务进行规范管理;对内部多家分公司托管同一公司股权的投资项目,采取内部划转方式,按照有利于股份公司整体利益的原则,进行必要的股权合并,减少核算单元,提高股权的控制力。
(三)变现清理项目,按照规范的程序,提供相应的证据,采取对外转让、解散清算或破产清算和依法起诉等方式,对股权进行处置。其中,对于已经停业或找不到被投资人的投资损失,视证据情况通过直接核销或“账销案存”的方式予以处置。
第六条
对所有股权投资项目的处理,地区公司都要按要求将《股权处置申请报告》、《股权处置项目说明书》及相关附表报至股份公司资本运营部。资本运营部征求专业公司、财务部和法律事务部等有关部门意见并上报股份公司管理层审批后批复地区公司,地区公司根据批复进行账务处理。
第七条
地区公司将股权处置后的账务处理情况及其他相关情况,在一周之内,反馈给资本运营部备案。
第八条
股权处置过程中的法律手续
(一)与股权处置有关的谈判、起草和审定法律文件、聘用律师等事项,按照股份公司合同管理和外聘律师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股权处置过程中,需要股份公司授权办理的事项,经法律事务部对相关材料审核并报股份公司管理层批准后,负责办理有关的授权手续。
第三章
股权的转让
第九条
股权转让程序
(一)对于需要转让的股权项目,地区公司要主动联系买主,并按照规范的法律程序进行转让。
(二)各公司的股权转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三)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转让方应与受让方进行充分谈判和协商,依法妥善处理转让中所涉及的相关事项后,拟订股权转让意向书草案,并同《股权转让申请报告》、《股权转让说明书》及相关附表一起上报股份公司资本运营部。
(四)股份公司对上报的材料按程序进行研究、审批后,批复地区公司。
(五)地区公司按照股份公司授权权限,对外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合同)等法律文件。实施过程中的股权转让价格重大变动(波动幅度超过20%)需报经股份公司批准。
(六)地区公司负责股权处置方案具体实施工作,按照合法程序进行股权转让,做好工商注册变更等相关工作,并将处置结果上报股份公司资本运营部备案。
(七)股权转让成交后,地区公司按规定作账务处理。第十条
股权转让价格
(一)对于股权转让价格,一般情况下,以资产评估价值为底价,通过拍卖或协议(含多家竞价)等方式,按标的最高价格予以选择、确定。
(二)对于标的低于100万元的股权转让项目,地区公司事前可不上报股份公司,经转让双方协商同意,可以不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或评估,由各公司自行组织对股权价值进行评估,但股权转让协议定价原则上不能低于账面余额(不扣除减值准备)。
(三)对于标的大于100万元的股权转让项目,股权转让时必须上报股份公司资本运营部,经批准后,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最终股权转让价格必须以审计或评估结果为基础,可在适度的范围内上下浮动,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十一条
地区公司上报的《股权转让说明书》内容
(一)被投资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地区公司股权托管期间的经营管理状况。
(二)被投资单位的合资合同、章程、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股权结构变化情况,有关证明股份公司股东身份的文件或协议;被投资项目投资时的可研及审批等相关信息资料。
(三)被投资企业最近时期及上年年报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财务经营状况简析,重点对担保、抵押、或有事项、已结诉讼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说明。
(四)对超过100万元标的的项目,提交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或评估报告。
(五)我方派驻人员的数量和安置方案。
(六)其他问题的说明,包括购买股权方的资质条件、转让的利弊分析和其他建议等。
第四章
股权的内部划转
第十二条
股权内部划转程序
(一)股份公司资本运营部负责对需要内部划转的投资项目组织研究,提出股权内部划转方案,经上报管理层审批后,下达到专业公司和地区公司实施。
(二)对于1999年重组后已办理股东名称变更,股东为股份公司的股权投资项目,无须召开股东会,按股份公司要求进行账务处理;对于没有办理上述股权变更手续的,必须组织办理变更手续,并及时将股权变更情况通知对方股东。
(三)地区公司将股权划转和账务处理情况上报股份公司资本运营部。第十三条
内部转让价格
对内部股权重组项目的股权划转价格,以划转基准日的账面价值为基准,不需要组织审计或评估。
第十四条
股份公司委托一个地区公司管理的股权划转到另一个地区公司管理后,有关单位必须在一周内将所有相关资料移交完毕,接收方负责做好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
第五章
股权的清算
第十五条
股权清算条件 被投资企业因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议和出现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均应组织清算。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经营的,需上报股份公司审批。
第十六条
股权清算程序
(一)地区公司将《股权清算申请报告》、《股权清算项目说明书》及相关附表上报股份公司资本运营部。
(二)股份公司对清算方案按程序进行研究、审批后,批复地区公司。
(三)地区公司促成被投资企业召开股东会,形成清算决议,进入法定清算组织程序。企业清算必须按照《公司法》的合法程序进行,成立清算小组、通知并公告、处分公司财产、注销登记与公告,并将清算结果上报股份公司审批。
(四)股份公司下达清算批复,由地区公司进行账务处理。第十七条
地区公司上报的《股权清算项目说明书》内容
(一)被投资单位的基本情况,有关证明股份公司股东身份的文件或协议。
(二)被投资单位的合同、章程、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股权结构情况;被投资项目投资时的可研及审批等相关信息资料。
(三)被投资企业最近时期及上年年报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经营状况表,重点对担保、抵押、或有事项、已结诉讼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说明。
(四)我方派驻人员的数量和安置方案。
(五)解散的利弊分析和其他存在的问题等。
第六章
股权的核销
第十八条
股权核销处置的相关条件
对于已经停业或找不到被投资人的股权投资项目,如果能够提供核销的有效证据,可以进行核销;如果不能提供合理的证据,地区公司要提供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报股份公司批准,可以通过“账销案存”的方式予以核销,并另设台账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
股权核销程序
(一)地区公司需将《股权核销申请报告》、《股权核销说明书》及相关附表上报股份公司资本运营部。
(二)股份公司对核销方案按程序进行研究、审批后,批复地区公司。
(三)地区公司根据批复进行账务处理,对“账销案存”的项目设立专门管理台账进行备案,继续保留权益追索权。
第二十条
地区公司上报的《股权核销说明书》内容
地区公司需要核销的股权投资损失,均应提供合理、合法的证据,主要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或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主要包括: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司法机关的判决、裁定证明;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及清偿文件;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有效证明等。
(二)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专业鉴定机构等出具的鉴证意见书。
(三)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主要包括: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和章程;公司内部的鉴定文件、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被投资项目投资时的可研及审批等相关信息资料等。
第七章
股权处置的考核与监督
第二十一条
股权处置考核
各地区公司要积极对股权投资项目进行处置,股份公司将对股权投资收益指标纳入预算考核。
第二十二条
股权处置奖励
为了提高地区公司股权处置的积极性,股份公司按照股权处置奖励费用的提取、核算和使用办法(另行通知),对有关人员予以适当奖励。
第二十三条
股权投资责任追究
(一)投资损失。对于人为原因的一般投资损失(小于100万元),查清原因,视情节进行通报批评或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人为原因的重大损失(大于100万元),经审计部门审计确认后,按照股份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法律隐患。股权转让、清算和处置后,由于因未能及时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和银行账户的变更、注销而遗留法律隐患,事后出现法律纠纷并给股份公司造成损失,经股份公司认定属人为过失的,要追究主要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股权处置审计
各地区公司要加强股权处置的审计工作。对于一般的投资处置项目(小于100万元),由企业自行组织内部抽查审计;对于重大的股权处置项目(大于100万元),特别是对一些损失较大的项目,股份公司将组织专项审计。第二十五条
对于利用股权处置之机,转移、侵占、侵吞国有资产,有意低价转让、核销国有产权,造成重大损失的,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处理,视轻重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
所有股权处置必须上报股份公司批准,未经总部批复,一律不得擅自进行账务处理。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有关领导人的管理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地区公司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参照本细则制定本单位的股权处置实施细则,并上报股份公司资本运营部备案。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由股份公司资本运营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发文日期:2004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