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816民俗学概论

时间:2019-05-13 19:5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师范大学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816民俗学概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师范大学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816民俗学概论》。

第一篇:浙江师范大学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816民俗学概论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 816民俗学概论

适用专业: 030300社会学(一级学科)-03民俗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

参见往年试卷。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简答题(简述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民俗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民俗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民俗学史、民俗专题内容等学科基础知识,要求能够运用民俗学的相关学科理论分析具体的民俗事象,对民俗的理解要与现实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基础。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

1、民俗的基本特征

2、民俗的社会功能

3、物质生产民俗

4、物质生活民俗

5、社会组织民俗

6、岁时节日民俗

7、人生礼仪民俗

8、民间信仰

9、民间语言

10、民间艺术

11、民间游戏娱乐

12、民俗学研究方法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民俗学概论(第二版).钟敬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上海文艺出版社版本也可)

四、样卷

见往年试卷。

第1页,共1页

第二篇:初试科目考试大纲-833语言学概论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

833语言学概论

050100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包括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适用专业: 语言文字学、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Z1汉语国际传播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题纸一般由考点提供。

(三)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概念题):约30分。2.简答题(简述题):约60分。3.分析论述题(综合题):约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语言学概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语言学概论等1门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语言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 语言与语言学

1.语言的性质 2.语言的功能 3.语言学的任务 第二章 语言的构造与机制

1. 语言的构造 2. 语言的机制 第三章 语音

1.语音的性质 2.音素、国际音标 3.音位、音位区别特征 4.语流音变 第四章 语法

1.语素和词

2.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 3.词类 4.句子

5.语法结构类型 第五章 语义

第1页,共2页 1.词义 2.句义

第六章 语言的变异

1.变异概说 2.地域变异 3.社会变异 4.功能变异 第七章 语言的使用

1.言语行为 2.言语过程 3.语言合作原则

4.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5.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 第八章 语言的演变

1.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2.语言的分化与统一 3.语言结构要素的演变 4.语言的接触 5.语言的亲属关系

6.语言的演变反映人民的历史 第九章 文字

1. 文字的性质、作用 2.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3.文字的改革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四、样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 30 分)

1.音位变体

2.组合关系

3.语法范畴

4.语流音变

5.社会方言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语言演变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2.说说直接成分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3.从功能角度,我们可以把文字分为几种类型?举例说明每种类型的特点。4.我国的语言分属哪些语系?分布怎么样?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有一个学生问一位天文学家:“听了您的报告,我知道了人们如何测定星辰之间的距离,如何计算出这些星辰的重量,但请您告诉我,人们是如何知道这些星辰的名称的呢?”请你替天文学家回答。

2.“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关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关系。”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3.举例说明各种句法结构分析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第2页,共2页

第三篇:2018年浙江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2018年浙江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公务员报考指南公务员报考条件公务员报名入口行测专题申论专题2018年浙江公务员考试拉开帷幕,你已经准备好报名了吗?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了《2018年浙江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希望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2018年浙江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一、笔试科目

1、综合类: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申论》

2、基层类: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申论》

3、乡镇机关面向优秀村干部“职位2”招考职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综合应用能力》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申论》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观题,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满分为100分。

二、笔试方式

笔试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三、笔试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从事国家机关工作的潜能。

测查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五个部分。

1、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准确识别、理解和运用字、词语;从语法、语气、语义等方面正确判断句子;概括归纳短文的中心、主旨;合理推断短文隐含的信息;准确理解比较复杂的观点或概念,准确判断和理解短文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等。

2、数量关系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对数字排列顺序或排列规律的判断识别能力等。

3、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其中包括对词语、图形、概念、短文等材料的理解、比较、判断、演绎、归纳、综合等。

4、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各种形式的统计资料进行正确理解、分析、计算、比较、处理的能力。

5、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科技、历史、国情、人文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申论》

《申论》主要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等。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考人员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意图的基础上,概括材料的相关内容,提炼材料的主旨,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并用简洁、准确、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综合应用能力》

主要测查基层农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运用法律、法规和正确的工作方法分析与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测试通常要求应考人员能够准确理解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围绕某个特定话题撰写议论性文章等。

四、作答要求

应考人员在作答前,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下面对应的信息点涂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应考人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申论》和《综合应用能力》

应考人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专用答题卡指定题号的指定位置内作答,用铅笔作答或在非指定位置内作答的一律无效。答题不得使用涂改液。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公务员局 2017年11月14日

2018年浙江公务员考试报考专题>>>日程安排网上注册报名:2017年11月22日0时—11月27日17时>>>报名入口资格初审时间:11月27日17时—12月1日24时 查询并再次报名时间:12月2日0时—12月6日17时 打印准考证时间:2018年1月2日9时—1月7日24时 笔试时间:2018年1月6、7日 公布笔试成绩时间:计划于春节前面试时间:2018年3月份完成体检、考察时间:2018年4月份完成>>>考试公告2018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公告已发布2018年浙江紧缺职位公务员考试公告2018年浙江选调生村官考试公告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公务员考试公告2018年浙江省、市两级机关面向基层遴选公务员公告>>>职位表2018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下载2018年浙江选调生村官考试职位表下载2018年浙江省、市两级机关遴选公务员职位表下载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下载>>>考试相关浙江2018年公务员考试报名流程2018年浙江公务员考试政策问答2018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网上咨询2018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咨询电话、联系方式>>>相关下载2018年浙江公务员面试考生情况登记表2018年浙江公务员考试体能测评示范视频2018年浙江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报名推荐表下载2018年浙江选调生村官考试报名登记表下载2018年浙江大学生村官报考证明下载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

第四篇: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 适用专业: 420103学科教学(语文)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

考试内容分为三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准备技能;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技能;语文课堂教学强化技能。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第一部分 语文课堂教学准备技能 约40分 第二部分 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技能 约70分 第二部分 语文课堂教学强化技能 约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简述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案例分析题: 2小题,每题30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语文教学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案例教学等2门语文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准备技能

第一章 语文教师的备课技能

1.语文教材的分析与整合。2.搜集和利用语文资源。3.语文教学的设计与优化。第二章

语文教师的说课技能

1.说课概述

2.说课的基本功能与要求

517语文教学基础 3.说课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

语文预习指导技能

1.语文预习的意义与类型 2.班级学情的分析与利用 3.预习指导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技能

第四章

语文课堂导入与收束技能

1.语文教学导入或收束的特点和功能 2.语文课堂导入与收束的类型和要求 3.语文课堂导入与收束的途径和方法 第五章

语文课堂过渡与照应技能

1.语文课堂教学过渡与照应的特点和功能 2.语文课堂教学过渡与照应的类型与要求 3.语文课堂教学过渡与照应的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

语文课堂提问技能

1.语文课堂提问的功能与特点 2.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与时机把握 3.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要领

第七章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与应用技能

1.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类型

2.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要求 3.语文课堂情境创设与应用的步骤与策略 第八章

语文课堂教学反馈技能

1.语文课堂教学反馈的原则和功能 2.语文课堂教学反馈的类型与要求 3.反馈技能培训途径及课堂反馈方法 第九章 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技能

1.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技能特点和功能 2.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技能能力标准 3.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的要求与方法 第三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强化技能

第十章

语文练习设计与复习指导技能

1.语文练习与复习的特点和功能

2.语文练习设计与复习指导的类型与要求 3.语文练习设计与复习指导技能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一章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技能

1.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特点与功能 2.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与要求 3.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二章

语文教师的评课技能 1.语文评课的类型和和功能 2.语文评课的原则与要求 3.语文评课的内容与方法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蔡伟.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2010年4月第二次印刷。

四、样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范文系统

2.预设性反馈。3.情境教学 4.语文练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作文批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介入语文课程资源? 3.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琵琶行》属于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笔落惊风雨”单元,该单元前有《蜀道难》和《登高》,后有《锦瑟》等诗歌。下面是某教师执教《琵琶行》的导入,读后请回答文后问题。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前让我们先听一段音乐。(教室播放琵琶乐曲《十面埋伏》,约五分钟。)

师:好,时间关系,我们就先听到这里。下面谁能告诉我,这支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琵琶。

师:对,你们刚才听到的是著名琵琶曲《十面埋伏》。今天,我们继续来听另一首琵琶曲,它是由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琵琶女共同演绎的。

⑴请指出该导入的类型与特点。⑵就此导入提出你的修改建议。

⑶请运用故事法,为《琵琶行》重新设计一个导入。

四、技能题(30分)

根据下面一则小诗,设计一个教学板书,并写出设计理由。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没有不爱读的课本/也没有成长的烦忧/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来生还要在一起//妈妈/别担忧/天堂的路有些挤/有很多同学朋友/我们说不哭/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的走/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

五、论述题(40分)

试论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技能的标准。

参考答案:

一、1.范文系统,又称之为选文系统,是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在阅读教材中,范文即师生共同研读的文本;在写作教材或语文基础知识教材中,范文又叫做例文,它是作为示范性例子而存在。范文作为教材主体内容并形成独立的系统是语文教材区别于其他学科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2.预设性反馈又称为前馈,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以往的经验,敏感地预计到课堂教学系统可能发生的偏差,在反馈信息尚未发出时,就采取预控措施,以避免系统偏差的发生。预设性反馈主要应用于教师的备课活动中。3.情境教学是目前语文基础教学中最为流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课堂环境相符合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开展教学活动。4.语文练习是指学生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凭借已学的知识与已掌握的能力,根据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通过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完成语文教师(或语文教材)设定的内容或动作方式,从而巩固新学知识,形成新的技能与技巧,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活动。3.⑴根据每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⑵根据教学文本特点确定教学方法。⑶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与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确定教学方法。⑷根据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特点确定教学方法。⑸根据教学环境确定教学方法。

二、1.要点:

⑴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

⑵适度性原则(或点拨、启发原则)

⑶尊重与鼓励原则(或赏识原则)

⑷针对性原则(或因材施教原则)

2.要点:

⑴通过与文本的比较或拓展介入语文课程资源。

⑵围绕学生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介入语文课程资源。⑶结合问题、课题和情景介入语文课程资源。⑷建立转换协调机制介入语文课程资源。

三、1.⑴类型:主要属于“音乐导入法”。⑵特点:正面a.借助音乐艺术来制造气氛,自然导入;b.用语自然流畅,具有一定的幽默特质。反面:a.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过多;b.《十面埋伏》的情调与本文基调太过悬殊,内容几乎没什么联系;c.教师介入乐曲只是为了引出文题,目的显得太狭窄。

2.修改建议:a.乐曲选用与本文同名的琵琶曲; b.将播放的时间提前到课前,上课最多延迟一两分钟欣赏时间;c.不让学生猜乐器,而改为乐曲内涵、情感及表现手法与文本作比较。

3.故事导入法示例(仅供批改参考):例一、一位盲人将要离开人世时,对别人说:“我多想看看阳光及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啊!”人们请来莫扎特,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曲子,盲人流下了眼泪,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阳光、鲜花、小鸟、河流。”盲人带着喜悦满足的神情离开了人世。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老泪纵横,说自己“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共鸣。《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演奏就使一代诗人白居易潸然泪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体会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欣赏作者化琴声为美妙诗句的非凡本领,探究作者泪湿青衫的原因。例

二、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音乐家俞伯牙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江的一条船上,一边赏月,一边取出瑶琴弹奏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能听懂我弹琴吗?”钟子期点点头。于是俞伯牙对着雄伟壮丽的大山弹奏了一曲,钟子期回答说:“巍巍之意在高山”; 俞伯牙又对着大江弹了一曲,钟子期说:“滔滔之意在流水”于是两人成为知心朋友,只要俞伯牙弹琴,钟子期一一能说出琴曲的丰富内涵。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俞伯牙悲痛欲绝,以为天下再无知音,从此再也不弹琴了。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从此胡儿歌唱《琵琶行》,白居易为中国诗歌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四、答案略

五、答题要点:

一、扎实的知识基础

(一)坚实的教育科学理论;

(二)广博的专业知识;

(三)精通教材与教案

二、健康的身心状态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广泛的兴趣爱好

三、敏捷的创造性思维

四、真诚宽容的态度

五、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

(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二)对学生及课堂的充分了解

第五篇:浙江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浙江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试卷(A)(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

A.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只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为不同社会制度服务

C.存在于社会主义制度,只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D.存在于剥削社会制度,可以为剥削社会制度服务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观原因在于()

A.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B.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

C.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

D.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作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A.国有资产在社会主义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4.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

5.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优越,应以()

A.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B.公有制范围大小为标准

C.“一大二公”为标准D.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标准

6.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是()

A.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是()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村容整洁

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A.坚持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统一

B.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发展循环经济

D.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依法治国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A.各民族一视同仁B.主权归中央,治权归地方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B.坚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12.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整个中华民族的()

A.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问题B.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问题

C.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D.民族基础和社会动力问题

13.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党的()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必须坚持科学发展B.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15.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我们国家应当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A.经济B.教育C.民生D.社会保障

16.学习“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个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立:“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由的资本主义制度

17.2008年11月,大陆的陈云林和台湾的江丙坤分别代表两岸签署协议,促进了两岸三大通时代的到来。其中江丙坤所代表的民间团体是()

A.海峡交流基金会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和平理事会

18.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化B.两极化C.多极化D.三足鼎立

19.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B.独立自主

C.加强同西方国家的合作D.加强对话,反对对抗

20.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A.工人阶级B.新的社会阶层C.农民阶级D.知识分子

21.“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其核心是()

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

22. 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群众思想,群众路线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3.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

A.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B.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

C.坚持与时俱进

D.坚持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指导

24.2011年4月,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举行,南非获邀加入并首次出席会议。

A.俄罗斯叶卡捷琳堡B.巴西 巴西利亚

C.中国 三亚D.印度 新德里

25.2011年9月初,日本新当选的首相是()。

A.鸠山由纪夫B.菅泽人C.野田佳彦D.前原诚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漏选均无分。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A.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

B.权力过于集中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2.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是看()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B.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C.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生活D.能否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表现为()

A.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B.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C.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

D.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E.是社会主义的全部内容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有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我国各阶层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根本利益

D.我国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名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5.建国之初,新中国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

C.“真正的不结盟”D.“一边倒”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要求判断正误,并分析理由,观点正确。

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在一个国家里,实现民主、自由、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四、简答题(要求观点正确,言简易明,符合题意。本大题共5小题做,请选做4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据。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收入分配差距的客观必然性。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5.中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要求结合所学的知识或原理分析并回答问题,观点正确,分析有据。

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要看到,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7-268页)

材料二: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摘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邓小平讲的“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的理解,当前新形势下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意义。

2.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结合实际和自己的学习思考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2011(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5%(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5:BDCBD6—10:BBCBD11—15: CCBBC16—20: CACAA

21—25:AABCC

二、多项选择题10%(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漏选均无分。

1.A B CD2.A B C3.A BC D4.AB C D 5.A B D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要求判断正误,并分析理由,观点正确。

1.它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2分)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因此,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4分)

2.民主、自由、人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2分)经济文化落后,即使有了先进的社会制度,人权的实现程度也会受到限制。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比较落后,我们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的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也需要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自由、人权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因此,在一个国家里,实现民主、自由、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4分)

四、简答题(要求观点正确,言简易明,符合题意。本大题共5小题做,请选做4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分)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2分)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3分)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两个方面决定的。(1分)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6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存在差距具有客观必然性: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会出现收入的差别;(1分)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会导致富裕程度的差别;(2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产生富裕程度的差别;(2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客观存在的社会差别在很长时期内无法消除。(2分)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2分)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5分)

5.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3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2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2分)(此题应适当展开分析,否则扣3-4分)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要求结合所学的知识或原理分析并回答问题,观点正确,分析有据。

1.(1)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5分)

(2)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

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

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5分)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5分)

意义:

首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3分)

其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4分)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要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2分)

适当联系实际(1分)

下载浙江师范大学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816民俗学概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师范大学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816民俗学概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