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
——一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2013年09月16日08:18来源:人民日报
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开一个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它反映了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的成果,决定着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的效果。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下功夫扫除各种“拦路虎”。归纳起来,需要解决浅、怕、泛、诚、改五大问题。“浅”,是一些民主生活会的突出症状。对教育实践活动意义认识太浅,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到位,查摆问题置身事外,自我批评避实就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太浅,总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四风”问题与己无涉,看不到问题、不想找问题、找不准问题;分析问题、整改落实浅尝辄止,轻轻松松,和和气气,走走程序就算完成任务。凡此种种,说轻点是敷衍了事,说重点是蒙混过关,问题不聚焦,根源没挖到,整改缺力度,一场严肃的民主生活会很容易成为又一次走过场。
“浅”只是表象,根子在学习。不认真领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仔细重温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没把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精神吃深吃透,思想认识怎能深刻?不联系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学,不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学,不有的放矢、具体深入地学,视野如何打开、境界如何提升?不把自己摆进去、对照标准找差距,不见贤思齐、以先进人物为镜鉴,自身存在的问题怎么找得准、思想根源怎么挖得深?学习态度不端正,静不下来,学不进去,个人自学变成不学,集体学习变成照本宣科,专题讨论变成散议漫议,互动交流变成“侃大山”,民主生活会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学而不思则罔”。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关键是要触动思想、触及灵魂。带着思考深入学习,才可能有心灵的激荡、认识的飞跃。这种思考,必须把自己真正摆进去,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必须克服“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对要害问题退避三舍、只摆现象不查本质”的思维定势,找准自己身上的“四风”问题和思想根源;必须对照为民务实清廉的准则,注重改造主观世界,着力祛除思想“病灶”。有了深入思考的充分准备,民主生活会才会成为一场思想的荡涤、灵魂的洗礼,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第一批活动单位即将召开民主生活会,这是一次党性党风的大检阅。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交心沟通解决“怕”的问题,把脉聚焦解决“泛”的问题,推心置腹解决“诚”的问题,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民主生活会就一定会开出水平、开出实效。
《 人民日报 》(2013年09月16日 01 版)
2013年09月19日08:09来源:人民日报
“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没面子。”在民主生活会上,“怕”是一部分人的共性心理。究其原因,还在于会前谈心不透、沟通不够。
心中有顾虑,难免畏手畏脚。进行批评不敢有一说一开门见山,“打开天窗说亮话”,怎么能够红脸出汗、排毒治病?自我批评不愿一针见血单刀直入,“玻璃瓶里装清水”,怎么能提神醒脑、洗掉污垢?一个“怕”字,藏住了意见,也挡住了问题,让民主生活会变成了“神仙会”。
“怕”是思想问题,解开这个扣子,还得靠思想工作。驱散“怕”的心理、开好民主生活会,谈心沟通是个关键。思想说通了、扣子解开了、顾虑扫清了,没有心理负担,才可以放下架子、放下包袱、放低身段。诚心诚意沟通思想,推心置腹交换意见,做到有交流、有交锋、有交心,有共识、有共振、有共勉,让人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怕”就会变成“敢”、变成“愿”,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落到实处,民主生活会也才能有实效、见成效。
一些地方在没有充分交心沟通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开民主生活会。于是,或是不敢发言、不愿说话,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或是找不准脉、点不到穴,问题说不到点上、批评打不到痛处;甚至心有怨念、发泄私愤,导致用“批评”抵制批评、用“意见”反驳意见,搞成无原则的纷争。这样的民主生活会,失真、失实、失范、失控,变成了“热热闹闹走过场”,开了也等于没有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召开民主生活会之前,“班长”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的干部群众,都需要进行反复谈心与沟通。首先是要说清主旨,教育实践活动不是打棒子、扣帽子,而是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其次是要明确方法,实事求是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讲什么,不夸大也不缩小;再次是要端正态度,摘掉有色眼镜,摒弃成见偏见,防止从个人恩怨、利害得失、远近亲疏出发看人待事;最后还要提出问题,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见先亮出来,有来有往,开诚布公,一起矫正、一起提高。在交心沟通中统一思想、澄清认识,民主生活会“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才不会落空。
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还是东怕西怕,还是怕讲心里话,我们党的老传统就恢复不起来。交心沟通,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智慧。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更需要诚恳交心、坦诚沟通,培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党内民主生活氛围。
《 人民日报 》(2013年09月19日 01 版)
2013年09月20日08:58来源:人民日报
泛泛议论、漫无边际、言不由衷、言不及义„„“泛”的问题,是民主生活会的大忌。这类问题不解决,开会就会走神散光、走调变味,达不到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个中症结,还在于把脉不准,聚焦失真。
民主生活会是严肃的组织生活,只有找准问题、抓住要害,才会触及灵魂、开出实效。然而,一些人出于种种考虑,“打太极”,“跑火车”,“搞装潢”,把问题捂着,把矛盾盖着,使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破解“泛”的顽症,既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更要有以身作则的担当,才能把对脉、聚准焦。把脉聚焦,就要把聚光灯打到自己身上,树立主角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角是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不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应把自己摆进去,各认各的不足,各领各的问题,各找各的根源。一把手尤其要有批评的自觉,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带头进行整改,决不能抛开主角去“运动群众”,更不能搞“领导有病,群众吃药”。
把脉聚焦,还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四风”,突出问题意识。“四风”问题,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为强烈,抓住了“四风”问题,就抓住了活动的着力点、关键点。反“四风”,必须有的放矢、一针见血。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更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实事求是,把问题说透、把根源挖深,方能号准脉、抓对药。
把脉聚焦,更要扭住“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不放松,增强宗旨意识。不论撰写剖析材料,还是开展谈心、展开批评、谋划整改,一旦偏离活动主题,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要么夸夸其谈、大放空炮。只有把思路聚焦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才能更主动地反思工作缺点、更积极地密切血肉联系、更有力地扫除作风之弊。
世界上的事情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在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过程中,瞄准真问题、倾注真思考、下足真功夫,就一定能排除“泛”的困扰,切实改进作风,扎实解决问题,以实效取信于民。
《 人民日报 》(2013年09月20日 01 版)
第二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五论
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
——一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开一个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它反映了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的成果,决定着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的效果。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下功夫扫除各种“拦路虎”。归纳起来,需要解决浅、怕、泛、诚、改五大问题。
“浅”,是一些民主生活会的突出症状。对教育实践活动意义认识太浅,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到位,查摆问题置身事外,自我批评避实就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太浅,总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四风”问题与己无涉,看不到问题、不想找问题、找不准问题;分析问题、整改落实浅尝辄止,轻轻松松,和和气气,走走程序就算完成任务。凡此种种,说轻点是敷衍了事,说重点是蒙混过关,问题不聚焦,根源没挖到,整改缺力度,一场严肃的民主生活会很容易成为又一次走过场。
“浅”只是表象,根子在学习。不认真领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仔细重温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没把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精神吃深吃透,思想认识怎能深刻?不联系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学,不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学,不有的放矢、具体深入地学,视野如何打开、境界如何提升?不把自己摆进去、对照标准找差距,不见贤思齐、以先进人物为镜鉴,自身存在的问题怎么找得准、思想根源怎么挖得深?学习态度不端正,静不下来,学不进去,个人自学变成不学,集体学习变成照本宣科,专题讨论变成散议漫议,互动交流变成“侃大山”,民主生活会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学而不思则罔”。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关键是要触动思想、触及灵魂。带着思考深入学习,才可能有心灵的激荡、认识的飞跃。这种思考,必须把自己真正摆进去,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必须克服“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对要害问题退避三舍、只摆现象不查本质”的思维定势,找准自己身上的“四风”问题和思想根源;必须对照为民务实清廉的准则,注重改造主观世界,着力祛除思想“病灶”。有了深入思考的充分准备,民主生活会才会成为一场思想的荡涤、灵魂的洗礼,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
第一批活动单位即将召开民主生活会,这是一次党性党风的大检阅。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交心沟通解决“怕”的问题,把脉聚焦解决“泛”的问题,推心置腹解决“诚”的问题,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民主生活会就一定会开出水平、开出实效。
交心沟通,解决“怕”的问题
——二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没面子。”在民主生活会上,“怕”是一部分人的共性心理。究其原因,还在于会前谈心不透、沟通不够。
心中有顾虑,难免畏手畏脚。进行批评不敢有一说一开门见山,“打开天窗说亮话”,怎么能够红脸出汗、排毒治病?自我批评不愿一针见血单刀直入,“玻璃瓶里装清水”,怎么能提神醒脑、洗掉污垢?一个“怕”字,藏住了意见,也挡住了问题,让民主生活会变成了“神仙会”。
“怕”是思想问题,解开这个扣子,还得靠思想工作。驱散“怕”的心理、开好民主生活会,谈心沟通是个关键。思想说通了、扣子解开了、顾虑扫清了,没有心理负担,才可以放下架子、放下包袱、放低身段。诚心诚意沟通思想,推心置腹交换意见,做到有交流、有交锋、有交心,有共识、有共振、有共勉,让人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怕”就会变成“敢”、变成“愿”,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落到实处,民主生活会也才能有实效、见成效。
一些地方在没有充分交心沟通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开民主生活会。于是,或是不敢发言、不愿说话,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或是找不准脉、点不到穴,问题说不到点上、批评打不到痛处;甚至心有怨念、发泄私愤,导致用“批评”抵制批评、用“意见”反驳意见,搞成无原则的纷争。这样的民主生活会,失真、失实、失范、失控,变成了“热热闹闹走过场”,开了也等于没有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召开民主生活会之前,“班长”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的干部群众,都需要进行反复谈心与沟通。首先是要说清主旨,教育实践活动不是打棒子、扣帽子,而是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其次是要明确方法,实事求是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讲什么,不夸大也不缩小;再次是要端正态度,摘掉有色眼镜,摒弃成见偏见,防止从个人恩怨、利害得失、远近亲疏出发看人待事;最后还要提出问题,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见先亮出来,有来有往,开诚布公,一起矫正、一起提高。在交心沟通中统一思想、澄清认识,民主生活会“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才不会落空。
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还是东怕西怕,还是怕讲心里话,我们党的老传统就恢复不起来。交心沟通,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智慧。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更需要诚恳交心、坦诚沟通,培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党内民主生活氛围。
把脉聚焦,解决“泛”的问题 ——三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泛泛议论、漫无边际、言不由衷、言不及义„„“泛”的问题,是民主生活会的大忌。这类问题不解决,开会就会走神散光、走调变味,达不到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个中症结,还在于把脉不准,聚焦失真。
民主生活会是严肃的组织生活,只有找准问题、抓住要害,才会触及灵魂、开出实效。然而,一些人出于种种考虑,“打太极”,“跑火车”,“搞装潢”,把问题捂着,把矛盾盖着,使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破解“泛”的顽症,既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更要有以身作则的担当,才能把对脉、聚准焦。
把脉聚焦,就要把聚光灯打到自己身上,树立主角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角是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不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应把自己摆进去,各认各的不足,各领各的问题,各找各的根源。一把手尤其要有批评的自觉,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带头进行整改,决不能抛开主角去“运动群众”,更不能搞“领导有病,群众吃药”。
把脉聚焦,还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四风”,突出问题意识。“四风”问题,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为强烈,抓住了“四风”问题,就抓住了活动的着力点、关键点。反“四风”,必须有的放矢、一针见血。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更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实事求是,把问题说透、把根源挖深,方能号准脉、抓对药。
把脉聚焦,更要扭住“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不放松,增强宗旨意识。不论撰写剖析材料,还是开展谈心、展开批评、谋划整改,一旦偏离活动主题,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要么夸夸其谈、大放空炮。只有把思路聚焦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才能更主动地反思工作缺点、更积极地密切血肉联系、更有力地扫除作风之弊。
世界上的事情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在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过程中,瞄准真问题、倾注真思考、下足真功夫,就一定能排除“泛”的困扰,切实改进作风,扎实解决问题,以实效取信于民。
推心置腹,解决“诚”的问题 ——四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民主生活会是关键环节。
毋庸讳言,现在一些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有限,导致这一党内民主的重要形式功能退化:有的铺天盖地谈工作,遇到思想作风问题就悄悄转弯,议题跑偏;有的谈成绩头头是道,摆问题轻轻带过,文过饰非;有的该回应的事项不回应,该剖析的问题不剖析,隔靴搔痒;有的以抽象代替具体,以共性代替个性,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笼而统之。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诚”上出了问题。
民主生活会是解决党内问题、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方式。对党忠诚,为人坦诚,对同事诚恳,对组织诚信。诚,是党员应有的态度和品格,是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的基础。推心置腹、开诚布公,有缺点谈缺点,有意见说意见,勇于自我剖析,帮助同志进步,才能真正达到改进作风、共同提高的目的。反之,会上“你好我好,互不干扰”,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听起来知无不言、实际上言不由衷,表面上和和气气、内心里疙疙瘩瘩,以这样的态度对待组织和他人,民主生活会即使看上去“成果”再多、交流再“热闹”,也不可能触及灵魂,推动全心全意的反思和整改。
“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是党章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对党组织忠诚不渝,体现在查摆自身问题上,就是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不藏藏掖掖、遮遮掩掩,闻过则喜、闻过则改;体现在开展批评上,则是实事求是,坦诚相见,不存杂念,不塞私货,不凭主观臆断,不凭道听途说。延安整风,毛泽东与战友定下“君子协议”:各自检讨,把话讲透,不准记仇,不影响工作。如此推心置腹的真诚态度,为我们今天开展民主生活会树立了典范。
高质量的党内民主生活会,是党自身建设的防腐剂,能有效检验党员对组织的诚信和对同志的信义。党的领导干部,都应该恪守一个“诚”字。认真对照党章要求,以诚心诚意信任组织,以襟怀坦荡对待同志,以剖肝沥胆要求自己,就一定能开成一个触及思想灵魂的民主生活会,找到作风整改的突破口,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
立言立行,解决“改”问题 ——五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民主生活会开得如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怎样,最终都落在一个“改”字上。虽然整改任务大多须到会后才能完成,但会前要有改的准备、改的决心,会上要有改的承诺、改的规划。总之一句话,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改”字当头,立言立行。
行动比表态更重要。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与过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不分阶段、不搞转段,其目的就是将学习教育、查摆问题和整改落实贯穿始终,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大有大改、小有小改、改就改好,时时体现整改的精神,处处彰显行动的力量。
改作风,群众不看讲得多么生动精彩、列了多少问题单子,关键是看哪些薄弱环节得到改进,哪些作风顽疾得以祛除。正因如此,民主生活会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创造条件、畅通渠道,让群众全程参与、提意见、做评判,将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置于广泛而有效的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任务进度、列出完成时限,并在一定范围公开,才能传导不得不改的压力,增进立行立改的动力。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查摆问题不留死角,是民主生活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抓紧建章立制,巩固改的成效,同样应成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聚焦“四风”、诊治痼疾,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更不是做做改的样子、以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从体制、机制入手,对先期整改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制度的形式及时加以巩固,才能让既有效果沉淀、升华。在这个意义上,民主生活会应该就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等制度作出安排,以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不解决问题就会失信于民。如果只是认识深刻了,决心下定了,问题聚焦了,谈心也充分了,但最终“山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看不到行动,见不到变化,群众怎能不失望,活动焉能不“走过场”?这种缺乏实效的民主生活会,会加剧人们对党内民主生活的忧思。民主生活会的目的,是统一思想、促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会开了却没有“改”的行动,不是认识不到位,就是能力有问题。
民主生活会要想开出高质量,必须着力于“改”、落实于“改”。群众最反感逢场作戏、说一套做一套,最看重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真改还是假改,扎实深入地改还是走马观花地改,考验着各级党员干部转作风的决心,也检验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以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拿出改的诚意、坚定改的决心、谋求改的成效,方能以作风建设的实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第三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五论
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
——一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开一个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它反映了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的成果,决定着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的效果。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下功夫扫除各种“拦路虎”。归纳起来,需要解决浅、怕、泛、诚、改五大问题。
“浅”,是一些民主生活会的突出症状。对教育实践活动意义认识太浅,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到位,查摆问题臵身事外,自我批评避实就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太浅,总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四风”问题与己无涉,看不到问题、不想找问题、找不准问题;分析问题、整改落实浅尝辄止,轻轻松松,和和气气,走走程序就算完成任务。凡此种种,说轻点是敷衍了事,说重点是蒙混过关,问题不聚焦,根源没挖到,整改缺力度,一场严肃的民主生活会很容易成为又一次走过场。
“浅”只是表象,根子在学习。不认真领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仔细重温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没把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精神吃深吃透,思想认识怎能深刻?不联系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学,不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学,不有的放矢、具体深入地学,视野如何打开、境界如何提升?不把自己摆进去、对照标准找差距,不见贤思齐、以先进人物为镜鉴,自身存在的问题怎么找得准、思想根源怎么挖得深?学习态度不端正,静不下来,学不进去,个人自学变成不学,集体学习变成照本宣科,专题讨论变成散议漫议,互动交流变成“侃大山”,民主生活会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学而不思则罔”。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关键是要触动思想、触及灵魂。带着思考深入学习,才可能有心灵的激荡、认识的飞跃。这种思考,必须把自己真正摆进去,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必须克服“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对要害问题退避三舍、只摆现象不查本质”的思维定势,找准自己身上的“四风”问题和思想根源;必须对照为民务实清廉的准则,注重改造主观世界,着力祛除思想“病灶”。有了深入思考的充分准备,民主生活会才会成为一场思想的荡涤、灵魂的洗礼,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
第一批活动单位即将召开民主生活会,这是一次党性党风的大检阅。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交心沟通解决“怕”的问题,把脉聚焦解决“泛”的问题,推心臵腹解决“诚”的问题,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民主生活会就一定会开出水平、开出实效。
交心沟通,解决“怕”的问题
——二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没面子。”在民主生活会上,“怕”是一部分人的共性心理。究其原因,还在于会前谈心不透、沟通不够。
心中有顾虑,难免畏手畏脚。进行批评不敢有一说一开门见山,“打开天窗说亮话”,怎么能够红脸出汗、排毒治病?自我批评不愿一针见血单刀直入,“玻璃瓶里装清水”,怎么能提神醒脑、洗掉污垢?一个“怕”字,藏住了意见,也挡住了问题,让民主生活会变成了“神仙会”。
“怕”是思想问题,解开这个扣子,还得靠思想工作。驱散“怕”的心理、开好民主生活会,谈心沟通是个关键。思想说通了、扣子解开了、顾虑扫清了,没有心理负担,才可以放下架子、放下包袱、放低身段。诚心诚意沟通思想,推心臵腹交换意见,做到有交流、有交锋、有交心,有共识、有共振、有共勉,让人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怕”就会变成“敢”、变成“愿”,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落到实处,民主生活会也才能有实效、见成效。
一些地方在没有充分交心沟通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开民主生活会。于是,或是不敢发言、不愿说话,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或是找不准脉、点不到穴,问题说不到点上、批评打不到痛处;甚至心有怨念、发泄私愤,导致用“批评”抵制批评、用“意见”反驳意见,搞成无原则的纷争。这样的民主生活会,失真、失实、失范、失控,变成了“热热闹闹走过场”,开了也等于没有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召开民主生活会之前,“班长”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的干部群众,都需要进行反复谈心与沟通。首先是要说清主旨,教育实践活动不是打棒子、扣帽子,而是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其次是要明确方法,实事求是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讲什么,不夸大也不缩小;再次是要端正态度,摘掉有色眼镜,摒弃成见偏见,防止从个人恩怨、利害得失、远近亲疏出发看人待事;最后还要提出问题,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见先亮出来,有来有往,开诚布公,一起矫正、一起提高。在交心沟通中统一思想、澄清认识,民主生活会“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才不会落空。
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还是东怕西怕,还是怕讲心里话,我们党的老传统就恢复不起来。交心沟通,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智慧。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更需要诚恳交心、坦诚沟通,培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党内民主生活氛围。
把脉聚焦,解决“泛”的问题 ——三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泛泛议论、漫无边际、言不由衷、言不及义……“泛”的问题,是民主生活会的大忌。这类问题不解决,开会就会走神散光、走调变味,达不到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个中症结,还在于把脉不准,聚焦失真。
民主生活会是严肃的组织生活,只有找准问题、抓住要害,才会触及灵魂、开出实效。然而,一些人出于种种考虑,“打太极”,“跑火车”,“搞装潢”,把问题捂着,把矛盾盖着,使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破解“泛”的顽症,既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更要有以身作则的担当,才能把对脉、聚准焦。
把脉聚焦,就要把聚光灯打到自己身上,树立主角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角是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不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应把自己摆进去,各认各的不足,各领各的问题,各找各的根源。一把手尤其要有批评的自觉,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带头进行整改,决不能抛开主角去“运动群众”,更不能搞“领导有病,群众吃药”。
把脉聚焦,还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四风”,突出问题意识。“四风”问题,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为强烈,抓住了“四风”问题,就抓住了活动的着力点、关键点。反“四风”,必须有的放矢、一针见血。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更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实事求是,把问题说透、把根源挖深,方能号准脉、抓对药。
把脉聚焦,更要扭住“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不放松,增强宗旨意识。不论撰写剖析材料,还是开展谈心、展开批评、谋划整改,一旦偏离活动主题,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要么夸夸其谈、大放空炮。只有把思路聚焦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才能更主动地反思工作缺点、更积极地密切血肉联系、更有力地扫除作风之弊。
世界上的事情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在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过程中,瞄准真问题、倾注真思考、下足真功夫,就一定能排除“泛”的困扰,切实改进作风,扎实解决问题,以实效取信于民。
推心置腹,解决“诚”的问题 ——四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民主生活会是关键环节。
毋庸讳言,现在一些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有限,导致这一党内民主的重要形式功能退化:有的铺天盖地谈工作,遇到思想作风问题就悄悄转弯,议题跑偏;有的谈成绩头头是道,摆问题轻轻带过,文过饰非;有的该回应的事项不回应,该剖析的问题不剖析,隔靴搔痒;有的以抽象代替具体,以共性代替个性,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笼而统之。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诚”上出了问题。
民主生活会是解决党内问题、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方式。对党忠诚,为人坦诚,对同事诚恳,对组织诚信。诚,是党员应有的态度和品格,是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的基础。推心臵腹、开诚布公,有缺点谈缺点,有意见说意见,勇于自我剖析,帮助同志进步,才能真正达到改进作风、共同提高的目的。反之,会上“你好我好,互不干扰”,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听起来知无不言、实际上言不由衷,表面上和和气气、内心里疙疙瘩瘩,以这样的态度对待组织和他人,民主生活会即使看上去“成果”再多、交流再“热闹”,也不可能触及灵魂,推动全心全意的反思和整改。
“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是党章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对党组织忠诚不渝,体现在查摆自身问题上,就是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不藏藏掖掖、遮遮掩掩,闻过则喜、闻过则改;体现在开展批评上,则是实事求是,坦诚相见,不存杂念,不塞私货,不凭主观臆断,不凭道听途说。延安整风,毛泽东与战友定下“君子协议”:各自检讨,把话讲透,不准记仇,不影响工作。如此推心臵腹的真诚态度,为我们今天开展民主生活会树立了典范。
高质量的党内民主生活会,是党自身建设的防腐剂,能有效检验党员对组织的诚信和对同志的信义。党的领导干部,都应该恪守一个“诚”字。认真对照党章要求,以诚心诚意信任组织,以襟怀坦荡对待同志,以剖肝沥胆要求自己,就一定能开成一个触及思想灵魂的民主生活会,找到作风整改的突破口,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
立言立行,解决“改”问题 ——五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民主生活会开得如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怎样,最终都落在一个“改”字上。虽然整改任务大多须到会后才能完成,但会前要有改的准备、改的决心,会上要有改的承诺、改的规划。总之一句话,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改”字当头,立言立行。
行动比表态更重要。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与过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不分阶段、不搞转段,其目的就是将学习教育、查摆问题和整改落实贯穿始终,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大有大改、小有小改、改就改好,时时体现整改的精神,处处彰显行动的力量。
改作风,群众不看讲得多么生动精彩、列了多少问题单子,关键是看哪些薄弱环节得到改进,哪些作风顽疾得以祛除。正因如此,民主生活会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创造条件、畅通渠道,让群众全程参与、提意见、做评判,将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臵于广泛而有效的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任务进度、列出完成时限,并在一定范围公开,才能传导不得不改的压力,增进立行立改的动力。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查摆问题不留死角,是民主生活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抓紧建章立制,巩固改的成效,同样应成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聚焦“四风”、诊治痼疾,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更不是做做改的样子、以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从体制、机制入手,对先期整改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制度的形式及时加以巩固,才能让既有效果沉淀、升华。在这个意义上,民主生活会应该就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等制度作出安排,以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不解决问题就会失信于民。如果只是认识深刻了,决心下定了,问题聚焦了,谈心也充分了,但最终“山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看不到行动,见不到变化,群众怎能不失望,活动焉能不“走过场”?这种缺乏实效的民主生活会,会加剧人们对党内民主生活的忧思。民主生活会的目的,是统一思想、促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会开了却没有“改”的行动,不是认识不到位,就是能力有问题。
民主生活会要想开出高质量,必须着力于“改”、落实于“改”。群众最反感逢场作戏、说一套做一套,最看重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真改还是假改,扎实深入地改还是走马观花地改,考验着各级党员干部转作风的决心,也检验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以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拿出改的诚意、坚定改的决心、谋求改的成效,方能以作风建设的实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第四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三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三论
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
——一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开一个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它反映了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的成果,决定着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的效果。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下功夫扫除各种“拦路虎”。归纳起来,需要解决浅、怕、泛、诚、改五大问题。
“浅”,是一些民主生活会的突出症状。对教育实践活动意义认识太浅,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到位,查摆问题置身事外,自我批评避实就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太浅,总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四风”问题与己无涉,看不到问题、不想找问题、找不准问题;分析问题、整改落实浅尝辄止,轻轻松松,和和气气,走走程序就算完成任务。凡此种种,说轻点是敷衍了事,说重点是蒙混过关,问题不聚焦,根源没挖到,整改缺力度,一场严肃的民主生活会很容易成为又一次走过场。
“浅”只是表象,根子在学习。不认真领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仔细重温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没把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精神吃深吃透,思想认识怎能深刻?不联系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学,不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学,不有的放矢、具体深入地学,视野如何打开、境界如何提升?不把自己摆进去、对照标准找差距,不见贤思齐、以先进人物为镜鉴,自身存在的问题怎么找得准、思想根源怎么挖得深?学习态度不端正,静不下来,学不进去,个人自学变成不学,集体学习变成照本宣科,专题讨论变成散议漫议,互动交流变成“侃大山”,民主生活会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学而不思则罔”。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关键是要触动思想、触及灵魂。带着思考深入学习,才可能有心灵的激荡、认识的飞跃。这种思考,必须把自己真正摆进去,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必须克服“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对要害问题退避三舍、只摆现象不查本质”的思维定势,找准自己身上的“四风”问题和思想根源;必须对照为民务实清廉的准则,注重改造主观世界,着力祛除思想“病灶”。有了深入思考的充分
准备,民主生活会才会成为一场思想的荡涤、灵魂的洗礼,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
第一批活动单位即将召开民主生活会,这是一次党性党风的大检阅。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交心沟通解决“怕”的问题,把脉聚焦解决“泛”的问题,推心置腹解决“诚”的问题,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民主生活会就一定会开出水平、开出实效。
交心沟通,解决“怕”的问题
——二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没面子。”在民主生活会上,“怕”是一部分人的共性心理。究其原因,还在于会前谈心不透、沟通不够。
心中有顾虑,难免畏手畏脚。进行批评不敢有一说一开门见山,“打开天窗说亮话”,怎么能够红脸出汗、排毒治病?自我批评不愿一针见血单刀直入,“玻璃瓶里装清水”,怎么能提神醒脑、洗掉污垢?一个“怕”字,藏住了意见,也挡住了问题,让民主生活会变成了“神仙会”。“怕”是思想问题,解开这个扣子,还得靠思想工作。驱散“怕”的心理、开好民主生活会,谈心沟通是个关键。思想说通了、扣子解开了、顾虑扫清了,没有心理负担,才可以放下架子、放下包袱、放低身段。诚心诚意沟通思想,推心置腹交换意见,做到有交流、有交锋、有交心,有共识、有共振、有共勉,让人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怕”就会变成“敢”、变成“愿”,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落到实处,民主生活会也才能有实效、见成效。
一些地方在没有充分交心沟通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开民主生活会。于是,或是不敢发言、不愿说话,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或是找不准脉、点不到穴,问题说不到点上、批评打不到痛处;甚至心有怨念、发泄私愤,导致用“批评”抵制批评、用“意见”反驳意见,搞成无原则的纷争。这样的民主生活会,失真、失实、失范、失控,变成了“热热闹闹走过场”,开了也等于没有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召开民主生活会之前,“班长”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的干部群众,都需要进行反复谈心与沟通。首先是要说清主旨,教育实践活动不是打棒子、扣帽
子,而是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其次是要明确方法,实事求是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讲什么,不夸大也不缩小;再次是要端正态度,摘掉有色眼镜,摒弃成见偏见,防止从个人恩怨、利害得失、远近亲疏出发看人待事;最后还要提出问题,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见先亮出来,有来有往,开诚布公,一起矫正、一起提高。在交心沟通中统一思想、澄清认识,民主生活会“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才不会落空。
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还是东怕西怕,还是怕讲心里话,我们党的老传统就恢复不起来。交心沟通,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智慧。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更需要诚恳交心、坦诚沟通,培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党内民主生活氛围。
把脉聚焦,解决“泛”的问题
——三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泛泛议论、漫无边际、言不由衷、言不及义……“泛”的问题,是民主生活会的大忌。这类问题不解决,开会就会走神散光、走调变味,达不到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个中症结,还在于把脉不准,聚焦失真。
民主生活会是严肃的组织生活,只有找准问题、抓住要害,才会触及灵魂、开出实效。然而,一些人出于种种考虑,“打太极”,“跑火车”,“搞装潢”,把问题捂着,把矛盾盖着,使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破解“泛”的顽症,既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更要有以身作则的担当,才能把对脉、聚准焦。
把脉聚焦,就要把聚光灯打到自己身上,树立主角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角是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不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应把自己摆进去,各认各的不足,各领各的问题,各找各的根源。一把手尤其要有批评的自觉,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带头进行整改,决不能抛开主角去“运动群众”,更不能搞“领导有病,群众吃药”。
把脉聚焦,还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四风”,突出问题意识。“四风”问题,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为强烈,抓住了“四风”问题,就抓住了活动的着力点、关键点。反“四风”,必须有的放矢、一针见血。不能“捡
到篮子里都是菜”,更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实事求是,把问题说透、把根源挖深,方能号准脉、抓对药。
把脉聚焦,更要扭住“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不放松,增强宗旨意识。不论撰写剖析材料,还是开展谈心、展开批评、谋划整改,一旦偏离活动主题,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要么夸夸其谈、大放空炮。只有把思路聚焦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才能更主动地反思工作缺点、更积极地密切血肉联系、更有力地扫除作风之弊。
世界上的事情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在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过程中,瞄准真问题、倾注真思考、下足真功夫,就一定能排除“泛”的困扰,切实改进作风,扎实解决问题,以实效取信于民。
第五篇: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 ——五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民主生活会开得如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怎样,最终都落在一个“改”字上。虽然整改任务大多须到会后才能完成,但会前要有改的准备、改的决心,会上要有改的承诺、改的规划。总之一句话,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改”字当头,立言立行。
行动比表态更重要。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与过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不分阶段、不搞转段,其目的就是将学习教育、查摆问题和整改落实贯穿始终,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大有大改、小有小改、改就改好,时时体现整改的精神,处处彰显行动的力量。
改作风,群众不看讲得多么生动精彩、列了多少问题单子,关键是看哪些薄弱环节得到改进,哪些作风顽疾得以祛除。正因如此,民主生活会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创造条件、畅通渠道,让群众全程参与、提意见、做评判,将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置于广泛而有效的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任务进度、列出完成时限,并在一定范围公开,才能传导不得不改的压力,增进立行立改的动力。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查摆问题不留死角,是民主生活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抓紧建章立制,巩固改的成效,同样应成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聚焦“四风”、诊治痼疾,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更不是做做改的样子、以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从体制、机制入手,对先期整改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制度的形式及时加以巩固,才能让既有效果沉淀、升华。在这个意义上,民主生活会应该就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等制度作出安排,以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不解决问题就会失信于民。如果只是认识深刻了,决心下定了,问题聚焦了,谈心也充分了,但最终“山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看不到行动,见不到变化,群众怎能不失望,活动焉能不“走过场”?这种缺乏实效的民主生活会,会加剧人们对党内民主生活的忧思。民主生活会的目的,是统一思想、促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会开了却没有“改”的行动,不是认识不到位,就是能力有问题。
民主生活会要想开出高质量,必须着力于“改”、落实于“改”。群众最反感逢场作戏、说一套做一套,最看重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真改还是假改,扎实深入地改还是走马观花地改,考验着各级党员干部转作风的决心,也检验
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以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拿出改的诚意、坚定改的决心、谋求改的成效,方能以作风建设的实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