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民主社会主义划清界限

时间:2019-05-13 19:5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民主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民主社会主义划清界限》。

第一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民主社会主义划清界限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民主社会主义划清界限

网站编辑:杨宾来源:当代广西日期:2008-07-19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的体会

○广西区党委讲师团理论学习小组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向全党发出的政治宣言。

然而,近来理论界有一些不同声音,其中有关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值得引起重视。有人主张用民主社会主义“修正”科学社会主义;有人提出要“重新认识”民主社会主义,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比科学社会主义“更合理”、“更科学”,应该用民主社会主义代替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甚至有人认为民主社会主义就是我们需要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什么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与民主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等等。这些思潮在全党造成某种程度的思想混乱,对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信心和决心造成一定的干扰,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有必要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加以辨析,以便对其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及其历史演变

民主社会主义(也称社会民主主义)由来已久,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它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西欧国家,是社会民主党(包括社会党、工党)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的名称,从产生到今天曾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蜕变过程。

19世纪中叶,在西方工人运动中,有不同的思潮在发挥作用,其中既有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思想,还有种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社会民主派、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就是其中之一。前期民主社会主义曾是一个带有很大“伸缩性”的政治概念,有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也夹杂有形形色色的其他社会主义主张。但此时的民主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在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民主社会主义在思想内容上和马克思主义交叉重叠起来。当时第二国际所属各国的社会民主党,在纲领上都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为依据,都在党纲党章中阐明自己的社会主义性质,把通过阶级斗争打碎旧的国际机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到第二国际后期,特别是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随着伯恩斯坦为代表的“右派”所掀起的修正主义思潮抬头,民主社会主义逐步演化成一种改良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被解释成一种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和平与合法的议会道路来使资本主义进化为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也随之蜕变成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搞社会改良的党。

二战结束后,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徳斯堡纲领》为标志,民主社会主义进行了新一轮调整。大多数社会党明确放弃对社会主义的追求而转向“伦理社会主义”,从工人阶级的党转向全民党。20世纪70~80年代,民主社会主义受到冲击,开始反思凯恩斯主义与高福利国家发展模式。90年代,民主社会主义开始寻求在传统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第三条路”,进一步淡化其左翼意识形态,甚至弱化对伦理社会主义的追求。近年来,民主社会主义致力于探索“全球治理”,寻求对全球化的调控之策,有意借助和联合全球进步力量来抵御新自由主义,并在策略上局部调整对共产党以及各个左翼力量的政策,并希望保持接触以及对其产生影响。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与主张

民主社会主义主要有以下观点和主张:

1.政治上,坚持以“民主”为核心。强调以多党制、议会制民主为基础的“政治民主”;以建立混合经济制度、国家适度调控与管理、职工参与决策为内容的“经济民主”;以公民享有劳动、教育、福利权利等为核心的“社会民主”;以倡导和平主义、多边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发展南北关系、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为核心的“国际民主”。

2.经济上,坚持社会市场经济原则,追求可持续发展。强调要转变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适时调整传统的经济体制,把实现更高增长与更多就业机会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立足点;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市场调节,以寻求建立新的平衡;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放弃国家垄断,推进私有化进程,着眼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社会政策上,主张推进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强调要改消极的福利制度为积极的、有活力的福利制度,致力于实现福利体制的现代化,建设包容的、积极的福利国家。

4.国际战略上,提出“全球进步议程”,致力于实现全球治理。强调致力于改革国际体制,构建以平等、效率和民主为基础的全球治理体系;在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建立新的平衡,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共识;将公民社会纳入全球治理体系,建立全球进步联盟,实现全球范围内“社会民主和公正”目标;树立综合安全观,利用综合性手段解决国际冲突,建立全球法律秩序,全方位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三、与民主社会主义划清界限,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由于历史的渊源关系,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有着一种自然的亲近感或好感;其主要观点与主张中也确有某些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的内容或共性特征,但某些一致性或共性的内容与特征,却无法掩盖民主社会主义的非科学特质。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则反对统一的指导思想,主张多元性。

第二,在理想追求与奋斗目标上,科学社会主义致力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则放弃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追求,只是一般地强调自由公正、互助等价值观念。

第三,在民主的态度与理解上,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民主的阶级性、历史性,认为民主是服务统治阶级意志并为上层建筑效力的,共产党实现的是真正的民主;民主社会主义则从抽象的、超阶级的视角看待民主,认为可以通过民主手段将资本主义带入社会主义。

第四,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上,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实行混合经济政策,淡化对生产资料占有性质的定性,认为所有制只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而非必要条件和基础。

第五,在党的性质与作用的理解上,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共产主义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无产阶级和社会的先进分子所组成,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社会主义则强调党是“思想自由的组织”,认为党是超阶级的“人民党”或“全民党”,反对实行民主集中制。

由上可见,民主社会主义既不是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因为它继承了社会主义的一些价值目标;也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它不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承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都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是因为,其一,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而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正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其二,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为先决条件,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为现实手段,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当家作主、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为动力。而民主社会主义仅仅满足于在思想上、观念上、伦理上对社会主义的憧憬、描画和追求,却不愿通过制度的变革和实践的探索创新使社会主义成为现实的追求。其三,在现实生存环境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胎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而民主社会主义只不过是西方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各个流派民主观念与社会主义理念糅合的产物,缺乏具体国情和现实条件的支撑。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成为中国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而民主社会主义却得不到多少人认同,处处碰壁的原因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立足于国情,又适应时代,是一条强国富民、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这条伟大道路、成功之路,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得来的,决不能因受到不正确的思想干扰而有丝毫的动摇。民主社会主义在某些方面的观点和主张具有积极意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因此,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是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迫切要求。□

责编/谢 冬

第二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2008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发布时间: 2008-03-21 10:00 光明日报

编者按 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主办的“2008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研讨会于2月29日在北京举行。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张西明代表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致辞。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原秘书长杨克、学部主席团秘书长何秉孟等与来自中宣部、中组部、中联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及江苏、广东、河南、上海、重庆等高校领导同志、专家学者20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吴恩远主持会议。这里,刊发部分与会同志的发言摘要。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重温《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意义十分重大。160年来全球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所分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揭示的人类社会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规律,所确立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然没有过时。实践还证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只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不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政策就正确,思想就统一,经济就发展,社会就稳定。我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坚持和搞好改革开放,才能完成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所担负的光荣艰巨而又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工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国情相结合,这是我们党有着无比光明灿烂的前途所在。

中央组织部原部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顾问张全景:

认真学习、研究和宣传《共产党宣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世界上反共势力趁机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失败了等。这就使一些没有读过《共产党宣言》和没有马克思主义鉴别能力的人们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怀疑,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性质产生了怀疑。今天,我们要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宣传,告诉人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是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指导下进行的。我们必须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把《共产党宣言》所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创造性地坚持、运用和发展。

中央政研室原副主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顾问郑科扬: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创新求发展

当今的中国,应理直气壮地讲,我们创造了大大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这个事实。中国是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但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和一种新的制度,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开辟了广阔道路。综观我们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取得革命的胜利,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都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取得的。党的十七大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就是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坚持什么理论的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旗帜,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被困难所惧,不被干扰所惑,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面对新的问题,在创新中求发展。

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张西明: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纪念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活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大家都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纪念活动相结合。这种现象令人振奋,也很有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在这个时刻,对《共产党宣言》最好的纪念,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离开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离开已经指引我们取得伟大成功的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去寻求另外别的什么主义和模式,都不会有出路。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侯惠勤:

改革开放与科学社会主义共命运

上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以来,西方乃至世界上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不管你是否喜欢资本主义,你必须得接受它。“资本主义不可超越”,一时间成为西方国家流传的一种观点和情绪。然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的当代中国,以其迅速发展的巨大事实改变了世界的看法,使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破灭。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结底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不是一种政治姿态,而是扎根于中国实践沃土的鲜活经验,它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科学社会主义共命运。

教育部《高校理论战线》杂志总编辑田心铭: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石

《共产党宣言》阐明了两个极为重要的关系,一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共产党同工人阶级的关系。正是这两个关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为人民服务,也决定了只有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有鲜明的工人阶级特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而不是什么抽象的道德原则,资产阶级政党根本做不到,非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和组织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原所长谷源洋:

越共提出“革新定向”六条原则

越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越南“革新定向”的六条原则: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的目标。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思维革新的目的是废除错误的观念,纠正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错误认识和理解。三是组织和政治系统革新的目的是加强党的领导作用,有效地管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四是党的领导是建设和保卫越南人民社会主义祖国事业取得胜利的决定条件,必须批判否定或弱化党的领导的倾向。五是发扬民主是越南经济革新的巨大动力,口号是“民知、民议、民做、民作主”。六是爱国主义要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力量要与时代力量相结合。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所长余永定:

中国目前应采取货币紧缩政策

当今世界经济正面临一场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这场危机还在进一步发展,无人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隧道的尽头。中国目前的最大敌人是通货膨胀,因此必须采取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11.5%。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继续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承受经济增长速度1到2个百分点的下降。特别是,中国当前的财政状况非常好,2007年财政收入增加了30%。财政政策应当在2008年的宏观调控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除继续执行从紧货币政策,中国还必须加强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管理,尽可能地把热钱挡在国门之外。此外,还必须克服“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影响,在资本市场的稳定上发挥必要的作用。

中央党校社科部共运室主任胡振良: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依然年轻

法国经济周刊《挑战》最近出版专刊“马克思:他的分析仍未过时”。其中写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至今仍然没有过时。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高潮之际,人们发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作的很多预言都在一一成为现实,前《世界报》监查委员会主席阿兰·曼克说:“他是唯一一个将经济与社会放在一起进行思考的人。没有任何人将经济提到这样的高度进行思考。”马克思主义回归的原因有三:首先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种社会理论,是一种科学价值,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其次马克思主义所产生、发展的历史因素依然存在;再次马克思主义是千百万人的实践成果,还在经历着不断的发展过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

中华民族找到独特的发展道路

以前,人类生存方式的竞争主要取决于军事技术和军事实力。原子弹时代降临后,人类生存方式的主要竞争手段出现了根本性变化,政治观念体系的竞争成为生存竞争的主要领域,话语权则成为推行霸权的重要手段。以“西教条”为基础的话语霸权,催生并依赖新的政治蒙昧。解构政治蒙昧没有别的办法,科学是唯一的武器。中国“不唯书,不唯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生存方式的延续找到了正确的途径。可以说,一个国家没有思想战线上的竞争就没有思想的进步,没有思想的进步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研究员王立强: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为内在动力的。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突出贡献,就在于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与改革开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改革开放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生命力。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壮大的动力。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能够发展社会主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

拉美国家调整发展政策

拉美各左派政府上台后内外政策及其调整的幅度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政治上,拉美左派政府一般都通过召开立宪大会、制订新宪法或修改原宪法或其他手段延长总统任期以巩固其执政地位。第二,在执政理念上,激进左派执政的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三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第三,在经济政策领域,激进左派政府力图改变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实行能源等战略性部门的国有化。温和左派政府也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作了调整,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四,在社会领域,拉美左派政府制订了多种扶贫计划,以缩小贫富差距和保障低收入阶层和弱势人群利益。

第三篇: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范文模版)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012年11月8日)

胡 锦 涛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一、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

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 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

在总结十年工作时,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 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 臶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 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 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 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二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臵。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大对革命老区、民 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四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臵,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五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臵,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以下重要任务:

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 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 民主有机结合。

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臶,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臵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 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臵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四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建立市场配臵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

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六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

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 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 任务,力争到二0二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臶 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

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

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

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 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

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臶,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 将扎实推进公共和人文外交,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

主,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

四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

五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六是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

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七是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八是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

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臵;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

民大团结。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胡锦涛谈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胡锦涛说,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

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

在总结十年工作时,胡锦涛指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他说,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胡锦涛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胡锦涛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胡锦涛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胡锦涛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新党章心得体会

党章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的最基本性的纲领文件,代表了全党的根本利益和意志,集中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我们党历来重视通过党章以条文形式明确规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十六大通过新党章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党员队伍发生深刻变化,对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增加了一些新的表述,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为我们党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六大党章关于党员的八项义务规定增加了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十六大党章在“党的干部”一章中,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虽然仅增添了六句话,却使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新党章提出了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讲学习、讲正气、讲政治。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的政治要求,而且提出了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当选主席后首次重要讲话详尽解读“中国梦”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发表讲话,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这是继去年11月末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有关中国梦谈话后,习近平对中国梦的又一次全面阐述。

习近平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他同时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他还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分析,这是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发表重要讲话,他从“路径选择、精神支撑、力量来源”等几个方面,向全体国民和国际社会详尽解读了“中国梦”。

吴忠民说,习近平主席描述的中国梦,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梦想。“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在近代遭受百年屈辱。新中国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特

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近距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按照习主席的阐释,实现中国梦是中国执政党的目标,更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梦不只是一个富裕梦,还是对幸福和有尊严生活的期许”,这位专家认为。

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中国两会为实现中国梦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它是中国发展关节点上的一次重要会议。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两会不仅完成了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国家高层人事交替,还为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工作做出细致安排。它把中共十八大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为落实党代会的大政方针做出了具体部署,为实现中国梦进一步凝聚意志、统一思想。

四个月前的十八大为中国确定了阶段性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说,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出口国,经济增长率名列全球前茅。然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2年,在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位列第101位,处于中等发展水平。

从两会透露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还面临一系列困难,包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尖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增多等。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黄仁伟说,如何实现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国领导集体面对的大考题。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实现中国梦,要靠实干兴邦,不能“坐享其成”。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他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李君如认为,这次两会的成功举行,为全国人民增添了圆梦的信心。

新一届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和全国政协主席等政协领导人员全部产生。这为中国迈向实现中国梦进一步夯实了组织保障。

人代会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不仅仅是几个部门的削减、合并和重组,更被视作十八大后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揭幕战”。它显示了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用改革创新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行动。

两会亦有利于为实现梦想“扎实开局”。17日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明确了2013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要求,并制定了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

两会进一步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式民主政治特色。会风更加节俭简朴,更加务实民主。这反映了十八大以来的新气象。

第五篇: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感想

关于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感想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抓住巨大的发展机遇,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的十七大于10月15日隆重召开,这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处于关键时刻举行的一次历史性盛会。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为党的十七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为更好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继续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而开辟出来的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的成功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增强,经济持续增长,200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971亿美元,总量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归功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社会力量和共识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根本法宝。本世纪开始20年,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能够激发和调动起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理论。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宏伟目标,就是推进民族复兴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又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又迈开新的步伐。

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科学论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强调了在任何时候,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的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过去成功到将来越走越宽的根本保证。

第一,深刻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坚持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坚持从劳动者的立场出发,追求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才能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地发展。

第二,科学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我国正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第三,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四,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要根据发展变化的实际,保持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就要坚持用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和指导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丰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生机活力,不断开拓新实践的重要保证。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发展实际,总结和提炼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

第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问题上取得重大认识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紧紧把握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时刻牢记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应让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整体布局上取得重大认识成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而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取得重大认识成果。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完善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领导、生活作风建设。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抓住巨大的发展机遇,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一,坚决贯彻“四个坚定不移”。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指导今后发展、取得更大胜利的重大法宝。“四个坚定不移”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

第二,努力开创“四位一体”发展的新局面。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要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这是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创造更加丰富、更有效率、更具实质性的民主实现形式;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加快社会建设,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继续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

下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民主社会主义划清界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民主社会主义划清界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