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 调查报告
我们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然而,在这个高速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一部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明显不够高,出现哈韩,哈日,崇洋媚外等现象。因此,研究调查新时期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的状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并根据调查的现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使大学生更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政治实践,有针对性的地对大学生进行加强和改善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对提高广大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质,以及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
调查时间: 2014年
调查地点: 洛阳理工学院
调查对象: 全校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
一、前言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他们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使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最优效用的主客观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高校学生有时候不能有效的抵御这些挑战,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倾斜,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方面出现许多问题,理想信念淡薄,出现了理想失落、信仰危机、精神支柱倾斜等现象, 这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认真研究调查新时期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情况,并根据现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使大学生更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政治实践,进而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们小组对洛阳理工学院各专业进行了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程度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其中,在学科方面,工科占总数的64.3%;理科占总数的21.4%;工科占总数的12.8%,其他占总数的1.5%,在年级方面,大一学生占总数的37.5%,大二学生占总数的12.5%,大三学生占总数的42.%,大四占总数的17.5%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你认为发展应不应该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调查中,其中选择答案A.是应该的占70%,选B.我不知道的占25%,选C.不应该的占5%。
由上述数据分析表明,我校约有七成半的学生赞同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走中国化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得益于不断地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性和希望,而其中选择不应该的只占一点,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2、对“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吗?”的调查中,选择答案A.不完善的有32.5%,选择答案B.完善的10%,选择答案C.比较完善的有37.5%,选择答案D说不清的有20% 这个说明对于这个问题,数据表征不是太乐观,很多同学们认为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程度还是不足,选择肯定答案的人只占一成。这也能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各个方面都不可能过于完美。同时这也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万能的,是有它的不足之处的,我们要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去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3、对“您经常通过各种渠道(新闻联播,报纸,网络等)了解或关注国家大事吗?”的调查中,选择A.很少的同学有20%,选择B.经常的同学有37.5%选择C.偶尔的同学有42.5%。
表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了解国家大事的人过少,一半的同学不经常去关心国家大事,这个结果是严峻的,身为大学生,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积极的参与了解国家大事。
4、对“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的调查中,有20%的同学表示非常懂,有52.5%的同学表示对于此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有15%的同学表示只是知道这个概念而已,有12.5%的同学表示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从上述数据完全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程度,不了解何谈赞同,可是其中充分了解的同学只占两成,竟然有超过一成的同学丝毫不知道什么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见,学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程度还是不够的,这些缺少的宣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
5、对“您是否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的调查中,选择A.一般的同学有47.5%,选择B.有的同学占总数的32.5%,选择C.没有的同学有20% 从此调查说明了我们同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够坚定,认知不够清晰有坚定信念的同学只有三成多一点,影响这项调查结果的原因很多,比如宣传不到位,比如说在处理很多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的时候让大学生失望。
6、对“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途径?”的调查中,同学们的了解途径都很多,大多同学都可以从多个途径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调查所表示的结果还是值得所有人满意的。
7、对“您认为你的个人奋斗将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影响?”的调查中,选择A.没任何影响的同学占总数的22.5%,选择B.有促进作用的同学占总数的57.5%,选择C.有较大影响的同学占总数的20%。
这项调查的结果也是比较让人满意的,有一半的同学认为个人奋斗将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影响,只要大学生有这种思想就会积极的参与政治活动,积极的完善自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可同时认为没有影响的同学占两成多,这些同学的态度是消极的,不被提倡的,学校要给这些同学多多宣传社会主义积极的一面,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8、对“您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的预测是怎么样的?”的调查中,选择A.消极的同学占总数的0%,选择B.积极的同学占总数的70%,选择C.不关心同学占总数的30%.从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社会主义前景比较乐观,他们也坚定不移地支持社会主义,也很看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这个结果是难得可贵的,这表示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是很好的,其中,有七成的同学对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抱有积极的态度,更好的是没有一个人还有消极的态度,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为数不少(30%)的同学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表示漠不关心。
综上所述,我校大学生对于走社会主义道路总体上是认同还是很高的的,但有些同学在部分具体内容上还存在认识不足,认识模糊,存在偏差等问题。有不少同学不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不够坚定,这些问题都是很严峻的也是不得不面对的,而且同时,学校对于社会主义和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也是不够到位的,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开展大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十分必要,也相当紧迫。这就要求我校要积极探索教育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思考与建议
在此次调查中可以分析出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大多数大学生可以理解发展初期的不足与缺点,对于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还是很看好的,可是虽然其中的赞同居多,表扬居多,但是反对的怀疑的声音还是有的,还有很多同学的认识有一点不足与模棱两可的时候,这些都是党的教育和宣传的盲点。而在于大学生赞同的方面一定要保持甚至是做到最好,给大学生足够的信心与平台,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最中坚的力量
总的思考和建议,可分为一下几点。
(一)大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表赞同,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正面态度,饮水思源,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广大学生从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用鲜血誓言和生命做出的选择,更是当代大学生以亲身经历和感受做出的理性选择。而对于以后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也是有很大的信心的,这些结果让人很是乐观,可是也不能盲目的乐观,需要改善的还有很多。
(二)加强大学生对走特色社会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程度的具体实施方法:
1、发挥课堂的育人作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针对性。
很多大学生不够了解特色社会主义,有的学生的立场也不够坚定,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放在课堂上解决的,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关键在加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主渠道。用社会主义教育大学生,就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道路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实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通过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必修课,坚持以社会主义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课堂、进教材,使教育深入人心。从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创设一种平等交流的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社会主义道路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之中,融入到思想道德建设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增强吸引力、说服力和亲和力,使建设社会主义真正成为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2、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注重对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参与性。
(1)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高校品味,加强校风建设,稳定高校校园、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校园文化所特有的教育引导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思想道德塑造功能、智力开发功能、身心调节功能和对不良风气的抑制功能,决定了它在满足学生文化需求、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对学生价值的影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应充分利用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等各种传媒手段,注重运用互联网络进行社会主义道路认知的培养,既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人、教育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激励人;又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人、鞭策人,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为重点,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深入学生的思想。
3、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实效性社会。
毛泽东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活动对于促进青少年融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加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社会主义道路认知在社会上形成共识,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反复过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只有被大学生所认知、所接受,并转化为人的自觉意识,才能在实践中履行;大学生也只有在深入了解社会,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产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实践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以对社会主义道路认知的教育为切人点,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相互关系,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好。
五、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大学生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程度不是太高,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对于一些很基本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不够坚定,总体情况虽然好,但是个别情况实在不容乐观。因此,学校对此应该要加强教育,不要让我们的学生走到社会后对于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都不清楚,这样一来对于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很不利的事情。这不是杞人忧天,这些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现代政治中大多都是以公民的政治参与为基础的民主政治,没有公民的参与,整个政治制度就无法真正有效的运行起来,无法成为有效的政治实践。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历来是政治参与中表现活跃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重视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积极宣传特色社会主义,做好各项工作给大学生们看到希望,使大学生能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从而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程度的调查表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调查表
1.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您个人认为中国目前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A.存在诸多问题B.恐怕还需要改革C.政治问题与我关系不大需再改革
3.你认为中国的发展是否应该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应该的B.我不知道C.不应该
4.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
A.不太了解它,但相信它可以使中国繁荣富强
B.非常遥远,不知为何物,对于它持怀疑态度
C.对它有初步了解,但依然持怀疑态度
D.对它有初步了解,认为它很有道理
5.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吗()
A.不完善
B 完善
C 比较完善
D 不知道
6.您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或关注国家大事吗()
A.很少
B 经常
C 偶尔
D常常
7.您认为走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直接受益者是谁()
A.一部分人
B.大部分人
C.全国人民
8.您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因()
A.它符合历史规律
B它会超越资本主义
C.不赞同
D.很好,无
第三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2008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发布时间: 2008-03-21 10:00 光明日报
编者按 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主办的“2008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研讨会于2月29日在北京举行。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张西明代表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致辞。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原秘书长杨克、学部主席团秘书长何秉孟等与来自中宣部、中组部、中联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及江苏、广东、河南、上海、重庆等高校领导同志、专家学者20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吴恩远主持会议。这里,刊发部分与会同志的发言摘要。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重温《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意义十分重大。160年来全球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所分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揭示的人类社会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规律,所确立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然没有过时。实践还证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只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不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政策就正确,思想就统一,经济就发展,社会就稳定。我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坚持和搞好改革开放,才能完成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所担负的光荣艰巨而又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工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国情相结合,这是我们党有着无比光明灿烂的前途所在。
中央组织部原部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顾问张全景:
认真学习、研究和宣传《共产党宣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世界上反共势力趁机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失败了等。这就使一些没有读过《共产党宣言》和没有马克思主义鉴别能力的人们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怀疑,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性质产生了怀疑。今天,我们要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宣传,告诉人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是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指导下进行的。我们必须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把《共产党宣言》所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创造性地坚持、运用和发展。
中央政研室原副主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顾问郑科扬: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创新求发展
当今的中国,应理直气壮地讲,我们创造了大大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这个事实。中国是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但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和一种新的制度,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开辟了广阔道路。综观我们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取得革命的胜利,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都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取得的。党的十七大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就是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坚持什么理论的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旗帜,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被困难所惧,不被干扰所惑,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面对新的问题,在创新中求发展。
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张西明: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纪念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活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大家都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纪念活动相结合。这种现象令人振奋,也很有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在这个时刻,对《共产党宣言》最好的纪念,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离开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离开已经指引我们取得伟大成功的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去寻求另外别的什么主义和模式,都不会有出路。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侯惠勤:
改革开放与科学社会主义共命运
上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以来,西方乃至世界上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不管你是否喜欢资本主义,你必须得接受它。“资本主义不可超越”,一时间成为西方国家流传的一种观点和情绪。然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的当代中国,以其迅速发展的巨大事实改变了世界的看法,使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破灭。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结底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不是一种政治姿态,而是扎根于中国实践沃土的鲜活经验,它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科学社会主义共命运。
教育部《高校理论战线》杂志总编辑田心铭: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石
《共产党宣言》阐明了两个极为重要的关系,一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共产党同工人阶级的关系。正是这两个关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为人民服务,也决定了只有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有鲜明的工人阶级特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而不是什么抽象的道德原则,资产阶级政党根本做不到,非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和组织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原所长谷源洋:
越共提出“革新定向”六条原则
越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越南“革新定向”的六条原则: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的目标。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思维革新的目的是废除错误的观念,纠正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错误认识和理解。三是组织和政治系统革新的目的是加强党的领导作用,有效地管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四是党的领导是建设和保卫越南人民社会主义祖国事业取得胜利的决定条件,必须批判否定或弱化党的领导的倾向。五是发扬民主是越南经济革新的巨大动力,口号是“民知、民议、民做、民作主”。六是爱国主义要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力量要与时代力量相结合。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所长余永定:
中国目前应采取货币紧缩政策
当今世界经济正面临一场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这场危机还在进一步发展,无人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隧道的尽头。中国目前的最大敌人是通货膨胀,因此必须采取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11.5%。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继续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承受经济增长速度1到2个百分点的下降。特别是,中国当前的财政状况非常好,2007年财政收入增加了30%。财政政策应当在2008年的宏观调控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除继续执行从紧货币政策,中国还必须加强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管理,尽可能地把热钱挡在国门之外。此外,还必须克服“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影响,在资本市场的稳定上发挥必要的作用。
中央党校社科部共运室主任胡振良: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依然年轻
法国经济周刊《挑战》最近出版专刊“马克思:他的分析仍未过时”。其中写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至今仍然没有过时。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高潮之际,人们发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作的很多预言都在一一成为现实,前《世界报》监查委员会主席阿兰·曼克说:“他是唯一一个将经济与社会放在一起进行思考的人。没有任何人将经济提到这样的高度进行思考。”马克思主义回归的原因有三:首先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种社会理论,是一种科学价值,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其次马克思主义所产生、发展的历史因素依然存在;再次马克思主义是千百万人的实践成果,还在经历着不断的发展过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
中华民族找到独特的发展道路
以前,人类生存方式的竞争主要取决于军事技术和军事实力。原子弹时代降临后,人类生存方式的主要竞争手段出现了根本性变化,政治观念体系的竞争成为生存竞争的主要领域,话语权则成为推行霸权的重要手段。以“西教条”为基础的话语霸权,催生并依赖新的政治蒙昧。解构政治蒙昧没有别的办法,科学是唯一的武器。中国“不唯书,不唯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生存方式的延续找到了正确的途径。可以说,一个国家没有思想战线上的竞争就没有思想的进步,没有思想的进步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研究员王立强: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为内在动力的。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突出贡献,就在于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与改革开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改革开放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生命力。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壮大的动力。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能够发展社会主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
拉美国家调整发展政策
拉美各左派政府上台后内外政策及其调整的幅度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政治上,拉美左派政府一般都通过召开立宪大会、制订新宪法或修改原宪法或其他手段延长总统任期以巩固其执政地位。第二,在执政理念上,激进左派执政的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三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第三,在经济政策领域,激进左派政府力图改变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实行能源等战略性部门的国有化。温和左派政府也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作了调整,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四,在社会领域,拉美左派政府制订了多种扶贫计划,以缩小贫富差距和保障低收入阶层和弱势人群利益。
第四篇: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感想
关于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感想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抓住巨大的发展机遇,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的十七大于10月15日隆重召开,这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处于关键时刻举行的一次历史性盛会。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为党的十七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为更好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继续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而开辟出来的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的成功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增强,经济持续增长,200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971亿美元,总量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归功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社会力量和共识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根本法宝。本世纪开始20年,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能够激发和调动起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理论。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宏伟目标,就是推进民族复兴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又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又迈开新的步伐。
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科学论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强调了在任何时候,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的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过去成功到将来越走越宽的根本保证。
第一,深刻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坚持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坚持从劳动者的立场出发,追求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才能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地发展。
第二,科学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我国正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第三,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四,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要根据发展变化的实际,保持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就要坚持用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和指导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丰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生机活力,不断开拓新实践的重要保证。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发展实际,总结和提炼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
第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问题上取得重大认识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紧紧把握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时刻牢记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应让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整体布局上取得重大认识成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而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取得重大认识成果。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完善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领导、生活作风建设。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抓住巨大的发展机遇,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一,坚决贯彻“四个坚定不移”。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指导今后发展、取得更大胜利的重大法宝。“四个坚定不移”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
第二,努力开创“四位一体”发展的新局面。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要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这是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创造更加丰富、更有效率、更具实质性的民主实现形式;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加快社会建设,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继续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
第五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
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
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情况,本小组对在校学生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调查问题主要涉及财大学生总体上的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情况调查和结果分析。
关键字: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 调查时间: 2014年
调查对象: 全校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一、调研方法与步骤
(一)调研对象:选取在校各年级学生为样本。
(二)调研方法: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学院涵盖金融学院、会计学院、财政与经济学院、现代艺术设计学院、旅游与服务贸易学院、外语外贸学院等,每学院随机发放问卷50份,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对回收问卷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提出看法和对策。
(三)调研内容:调查问题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方面。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效果、学生对教师评价、对教材评价、对课程评价、对教学方法手段评价、对考试考核方法评价、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道德素质等十个信息点进行基本信息采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选取情况
1.调查大学一年级7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3.8%;大学二年级93人,占30.6%;大学三年级65人,占29.3%;大学四年级50人,占6%。
2.参加调查问卷的大学生的年龄结构:42.8%的年龄在18-20岁之间,57.2%的年龄在21-23岁之间,而年龄在24或以上的人数比例则为0%。
(二)结果与分析
1、对“您认为发展应不应该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调查中,其中选择答案A.是应该的占70%,选B.我不知道的占25%,选C.不应该的占5%。
由上述数据分析表明,我校约有七成半的学生赞同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走中国化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得益于不断地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性和希望,而其中选择不应该的只占一点,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2、对“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吗?”的调查中,选择答案A.不完善的有32.5%,选择答案B.完善的10%,选择答案C.比较完善的有37.5%,选择答案D说不清的有20% 这个说明对于这个问题,数据表征不是太乐观,很多同学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程度还是不足,选择肯定答案的人只占一成。这也能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各个方面都不可能过于完美。同时这也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万能的,是有它的不足之处的,我们要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去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3、对“您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吗?”的调查中,选择答案A.知道的有12%,选择答案B.知道一点的占54%,选择答案C.不知道的有34%。
这个问题充分说明了同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认知还不足,对其相关知识,模棱两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对“您是否愿意主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为什么?”的调查中,选择答案A.很愿意,因为可以扩宽知识面占 25%,选择答案B.愿意,政治和考试需要占 65%,选择答案C.不愿意,因为没必要占10%。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是出于社会需要,缺乏主动性,且还有很少部分大学生缺乏学习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对其了解较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应用更多更好地方式加以展开。
5、对“您经常通过各种渠道(新闻联播,报纸,网络等)了解或关注国家大事吗?”的调查中,选择A.很少的同学有20%,选择B.经常的同学有37.5%选择C.偶尔的同学有42.5%。
表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了解国家大事的人过少,一半的同学不经常去关心国家大事,这个结果是严峻的,身为大学生,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积极的参与了解国家大事。
6、对“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的调查中,有20%的同学表示非常懂,有52.5%的同学表示对于此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有15%的同学表示只是知道这个概念而已,有12.5%的同学表示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从上述数据完全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程度,不了解何谈赞同,可是其中充分了解的同学只占两成,竟然有超过一成的同学丝毫不知道什么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见,学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程度还是不够的,这些缺少的宣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
7、对“您是否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的调查中,选择A.一般的同学有47.5%,选择B.有的同学占总数的32.5%,选择C.没有的同学有20% 从此调查说明了我们同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够坚定,认知不够清晰有坚定信念的同学只有三成多一点,影响这项调查结果的原因很多,比如宣传不到位,比如说在处理很多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的时候让大学生失望。
8、对“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途径?”的调查中,同学们的了解途径都很多,大多同学都可以从多个途径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调查所表示的结果还是值得所有人满意的。
9、对“您认为你的个人奋斗将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影响?”的调查中,选择A.没任何影响的同学占总数的22.5%,选择B.有促进作用的同学占总数的57.5%,选择C.有较大影响的同学占总数的20%。
这项调查的结果也是比较让人满意的,有一半的同学认为个人奋斗将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影响,只要大学生有这种思想就会积极的参与政治活动,积极的完善自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可同时认为没有影响的同学占两成多,这些同学的态度是消极的,不被提倡的,学校要给这些同学多多宣传社会主义积极的一面,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0、对“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的预测是怎么样的?”的调查中,选择A.消极的同学占总数的0%,选择B.积极的同学占总数的70%,选择C.不关心同学占总数的30%.从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社会主义前景比较乐观,他们也坚定不移地支持社会主义,也很看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这个结果是难得可贵的,这表示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是很好的,其中,有七成的同学对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抱有积极的态度,更好的是没有一个人还有消极的态度,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为数不少(30%)的同学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表示漠不关心。
综上所述,我校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上认同还是很高的,但有些同学在部分具体内容上还存在认识不足,认识模糊,存在偏差等问题。有不少同学不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不够坚定,这些问题都是很严峻的也是不得不面对的,而且同时,学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宣传也是不到位的,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我校要积极探索教育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调查结果的总结
(一)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情况总结:
在此次调查中可以分析出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的主动性不够,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学生总体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肯定重要性。大多数大学生可以理解发展初期的不足与缺点,对于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还是很看好的,可是虽然其中的赞同居多,表扬居多,但是反对的怀疑的声音还是有的,还有很多同学的认识有一点不足与模棱两可的时候,这些都是党的教育和宣传的盲点。
大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表赞同,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正面态度,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广大学生从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以后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也是有很大的信心的,这些结果让人很是乐观,可是也不能盲目的乐观,需要改善的还有很多。而在于大学生赞同的方面一定要保持甚至是做到最好,给大学生足够的信心与平台,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最中坚的力量。
四、对策及建议
(一)发挥课堂的育人作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针对性。
很多大学生不够了解特色社会主义,有的学生的立场也不够坚定,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放在课堂上解决的,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关键在加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主渠道。用社会主义教育大学生,就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道路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实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通过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必修课,坚持以社会主义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课堂、进教材,使教育深入人心。从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创设一种平等交流的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社会主义道路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之中,融入到思想道德建设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增强吸引力、说服力和亲和力,使建设社会主义真正成为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注重对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参与性。
(1)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高校品味,加强校风建设,稳定高校校园、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校园文化所特有的教育引导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思想道德塑造功能、智力开发功能、身心调节功能和对不良风气的抑制功能,决定了它在满足学生文化需求、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对学生价值的影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应充分利用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等各种传媒手段,注重运用互联网络进行社会主义道路认知的培养,既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人、教育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激励人;又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人、鞭策人,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为重点,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深入学生的思想。
(三)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实效性社会。
毛泽东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活动对于促进青少年融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加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社会主义道路认知在社会上形成共识,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反复过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只有被大学生所认知、所接受,并转化为人的自觉意识,才能在实践中履行;大学生也只有在深入了解社会,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产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实践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以对社会主义道路认知的教育为切人点,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相互关系,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好。
(四)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目前,解决学生认同度高但参与度不广的问题,需要把握其需要激励的特点。此外,开展大学生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践成果评选奖励工作也是重要的激励措施。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懂得社会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使学生的思想与社会实际、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成才欲,让学生知道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在社会与时代的总要求下塑造自己,在实现社会理想的同时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可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五、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有一小部分同学对于一些很基本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不够坚定,总体情况虽然好,但是个别情况实在不容乐观。因此,学校对此应该要加强教育,不要让我们的学生走到社会后对于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都不清楚,这样一来对于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很不利的事情。这不是杞人忧天,这些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现代政治中大多都是以公民的政治参与为基础的民主政治,没有公民的参与,整个政治制度就无法真正有效的运行起来,无法成为有效的政治实践。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历来是政治参与中表现活跃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重视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积极宣传特色社会主义,做好各项工作给大学生们看到希望,使大学生能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从而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用鲜血誓言和生命做出的选择,更是当代大学生以亲身经历和感受做出的理性选择。
附录:
基本信息:关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看法调查问卷
年级:_____
性别:_____
学院:_____
专业:_____
文理科:_____
1、您认为发展应不应该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是
B.我不知道
C.不应该
2、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吗?
A.不完善
B.完善
C.比较完善
D说不清
3、您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吗?
A.知道
B.知道一点
C.不知道
4、您是否愿意主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为什么?
A很愿意,因为可以扩宽知识面
B愿意,政治和考试需要
C不愿意,因为没必要
5、您经常通过各种渠道(新闻联播,报纸,网络等)了解或关注国家大事吗?
A.很少 B.经常
C.偶尔
6、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
A.非常懂
B.比较模糊
C.只是知道这个概念而已
D.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7、您是否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A.一般
B.有的
C.没有
8、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途径?(可多选)
A.书籍报刊
B.网络
C.电视新闻
D.讲座(座谈会)
9、您认为你的个人奋斗将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影响?
A.没任何影响
B.有促进作用
C.有较大影响
10、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的预测是怎么样的?
A.消极 B.积极
C.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