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寄母亲
母亲„„
——写在中秋即将到来之际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快到了,我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这样的节日没有陪伴父母一起度过。
前几天打电话回家,闲话家常了之后,母亲问我中秋是否回家,我告诉她这次不回去了。电话那头是瞬间的沉默,“嗯„好。”母亲理解我的难处,“那记得自己给自己过好中秋,前些日子晒了些你爱吃的酸枣,等你过年的时候回家吃„„”挂了电话之后,我的泪水流下来了。
我常常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深深的自责——二十多岁的人了,却还是靠父母来过活。事业没有,学业也平平;不能陪伴父母身边,却还要父母担心牵挂。或许,即使这样,我依旧可以继续这样的日子,因为求学是个堂而皇之的借口。但我却不能让自己不内疚,而最让我深感歉意的人是我的母亲。
母亲是一个拥有三个孩子的女人,三个孩子,带给母亲的,至今为止,每一个都是沉重的生活负担。母亲是从来没有认真给自己过过生日的,她只知道每年在我们三姐弟生日的那天都要煮上一碗热乎乎的鸡蛋面;母亲也基本上没给自己买过新衣服,她只知道每年的春节要给我们三姐弟准备新衣裳——她一直在细致地操持着我们这个家,却从未细致地为自己着想过。
记得初三那年,父亲因伤住院,母亲一个人里里外外照料了大半年,在我和弟弟妹妹感到生活的负担突然压下来的时候,在我们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是母亲用她柔弱的身子为我们扛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我想母亲是从不相信命运的,因为她总是在和生活的挫折做着最艰辛,最顽强的斗争。
异地求学的日子,很难见到母亲。暑假回家,知道母亲的风湿病又犯了。我劝母亲多吃一点好的,少做一些事情,她总是不愿,我知道她是舍不得那点钱,为了这个家,为了我和弟弟妹妹的学业,母亲总是这样虐待自己的身子,忽视自己的健康,却还一直担心自己儿女是否吃好,穿好。
回想过去,母亲为我做的事情数不胜数,而我真正为母亲做的却微乎其微。是母亲,用她的青春,换来了我的成长。如今,无情的岁月漂白母亲的鬓发,留给她的是一脸深浅不一的沟壑,和风霜摧残后瘦弱,多病的身子。当我们越来越健壮的时候,母亲却在时光的蹂躏中越来越瘦小。当我们越来越成熟的时候,母亲却在岁月的洗礼中越来越苍老…..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母亲,如果说您的白发是女儿今生欠下的债,那么现在的我还无力偿还,除了一颗感恩的心,我一无所有。但我仍旧很想对您说:“母亲,谢谢您!”
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时,祝愿我的父母节日快乐,也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节日快乐。
第二篇:纸船寄母亲
五年级上册14课《冰心——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3.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母爱。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味诗歌内涵。
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仿写诗歌。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前准备:
教师: MP3歌曲、PPT课件。
学生: 查阅冰心资料,了解本诗创作背景。
教学设计:
一、认识作者、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1.出示冰心诗歌:《别踩了这多花》指名同学读,这是谁的作品? 学生回忆有关冰心资料: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和《寄小读者》以及散文《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其文笔凝练、清丽,短小隽永。
你有过与父母、朋友分别的经历吗?你想他们时怎么办? 2.创作背景:
1923年秋23岁的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当她孤零零地随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时,对亲人、对母亲倍感思念。由于当时通信条件有限,她不能打电话,更不能上网,此别就是3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何时能回到母亲怀抱?在太平洋的习习海风中,冰心含泪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纸船——寄母亲》
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课前大家已经读了诗歌,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朗读。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诗歌。要求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要读出诗句的节奏和情感。
2.多指名几个同学读,在小组内试着说说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3.教师配乐朗读
注意听老师的读和你的朗读有没有区别,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哪位同学说说自己听得感受。
师: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语句、美的韵律、美的画面、美的情感。“诗歌要用心来品读。不仅品凝练的语言,更应品其内在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
三、赏析诗文、品味意境 1.教师带学生学习第一节
要求: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节,读完后想一想哪些词语用的好?表现了什么?
抓住:从不肯 总是、一只一只 舟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做出评价)2.自学第二三节
自学提示:a读出诗的节奏 b体味诗的情感(画出你认为最能够表达作者感情的词句简单写写你的感受)c理解诗的内涵
山水寄意,草木传情。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本文作者正是借着什么抒情呢?冰心正是借着一只只小船表达对母亲的无限的思念。
3.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悲哀是不能和母亲团聚,想见不能见。诗人想象纸船能进入到母亲的梦中,向她倾诉女儿对她的无限深情。5.指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节。
6.学完了这首诗,老师对你的朗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朗读标准:
声音响亮
吐字清晰 节奏舒缓
感情深沉 体味诗情
进入诗境
播放音乐:学生朗读全诗。四.拓展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歌颂母亲的诗文、歌曲比比皆是,大家来欣赏: 古诗:唐代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纸船是来自远离家乡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浓浓的爱,此时,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写在纸船上。(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第三篇:纸船——寄母亲
纸 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 船——寄母亲》赏析
“从不肯妄弃”,足见感情执着;“妄弃”,随意丢弃。“一只一只”,可见数量之多。
“不灰心”“每天”感情诚挚,愿望强烈。“含着泪”“悲哀”思念之苦,刻骨铭心。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船虽然很小,但是所蕴含的感情却很深,愿望很强烈。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它的爱和悲哀归去”因为爱和悲哀是融在一起的,因为有爱才倍觉思念,因为孤独和思念才有无边的悲哀,这悲哀当然只能诉说给母亲听,所以要将爱和悲哀载去。
“悲哀”是指思念母亲的孤独、惆怅、难舍的痛苦之情。最后一句话:点明题意,诗人的感情抒发以达到极致,令人怅然不已。诗中的“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祖国、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推荐人:宋冬梅)
雨之歌
【黎巴嫩】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推荐人:宋冬梅)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⑴,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 字词注释: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推荐人:宋冬梅)
第四篇:冰心《纸船——寄母亲》
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a、这首诗写在诗人去美国留学途中,诗中用纸船寄托了对母亲的深切眷恋,这是一种托物抒情的写法。
b、一、二段只说每天叠纸船抛下海里,不点明意图,感情含而不露,是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的过程。
c、三段通过记叙终于有一只纸船,经过千山万水,回到母亲身边,抒发了诗人渴望回到祖国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笔触细腻,感情真挚;不讲究韵律,挥洒自如。
第五篇:《纸船寄母亲》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世纪老人冰心写的《繁星春水》。
其中,有我们曾经学过的《纸船寄母亲》。在读完这篇时,我已热泪盈眶。此时,我深深体会到了冰心奶奶怀念母亲和对母亲的爱。
初读时只是感觉一丝的悲伤。现在,读了许多遍之后,更感受到这优美的文笔背后,却是冰心奶奶怀念母亲的真切的心。那忧伤中透着无比的思念。
不用一丝华丽的碎藻,就将这爱诠释的如此完整。唉本就不是华而不实的词语,爱也许就是一个眼神,一抹思念&&
文中,冰心奶奶用一张纸、一只船儿表示了她的爱。而这船儿载着沉甸甸的爱驶向母亲的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