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山市成型期中小学青年教师市级课堂教学评比
江山市成型期中小学青年教师市级课堂教学评比
1、本次比赛形式为模拟情境无学生状态下上课,上课时间为15分钟。不提供多媒体设备。
2、记分办法:总分100分。评委评分原则上控制在65至95分之间,具体区间分布:65—74分,4—5人;75—84分,6—7人;85—95分,4—5人。
3、经校级考核,由各校择优推荐的成型期教师市级考核比武人选共32人。由于人数较多,需分成二组进行比赛(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合为第一组,共16人;其他学科教师合为第二组,共16人)。上课顺序由现场抽签确定。每组第一位选手于7:00进入备课室备课,9:00开始赛课;然后按抽签顺序每隔15分钟依次从等候室进入备课室,进入备课室后公布备课内容,备课时间为120分钟;再从备课室到达指定的比赛教室上课。备课、上课期间不得携带书籍、资料、计算器等无关物品,离开上课教室时将教案等交评委。
3、参赛教师要遵守比赛程序,自觉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未经工作人员允许,不得擅自离开等候及备课室。等候期间,应保持安静,不得喧哗。完成比赛的选手领取手机后,须立即按规定路线离开赛场,不准在赛场附近停留议论。
4、为避免因二组评委评分不一致造成误差,从而影响比赛成绩的公正性,按照国家和我省及其它省市招考公务员使用的“修正系数法”来解决误差问题。“修正系数法”公式:选手的最后成绩=选手得分×(本次全部选手的平均分/本组选手的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以修正后的成绩作为比赛最终成绩。
5、由于比赛学科较多,评委先在草稿上打分,待全部选手比赛结束时各评委分别调整后填写正式打分表,作为最后成绩上交汇总。
6、赛后,根据综合课堂教学评比、专业文化知识(基本功考核)两项成绩,评定市级考核比武成绩,确定获奖者和获奖等级。一、二、三等奖的比例为2:3:5,其中一、二等奖中,城区教师获奖比例不超过60%。教育局将对本次考核比武活动中获奖的教师给予表彰,发给获奖证书,并在今后评选骨干教师和推荐参加各类培训时予以优先考虑。获市级考核比武一等奖的教师同时授予“江山市教学新苗”荣誉称号。
第二篇:新前街道小学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评比
新前街道小学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评比
近日,新前街道小学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以“减负提质”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努力提高青年教师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教学能力。
活动要求每位参赛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任何其他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当场设计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有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重点难点、板书及作业。整个比赛过程紧张有序,参赛老师时而凝神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并在规定时间内交出了一份份体现各自学科特点的优良的教学设计。
据了解,学校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对设计优秀的教师加以表彰。同时,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意见,提出修改办法。
新前街道牟村小学
李华军
第三篇:优秀青年教师评比[范文]
优秀青年教师评比
某单位进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评比,所有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参加竞赛(共20人)。竞赛共有评委22人,每个人对数量不同的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听课并进行评价,评价满分为100分。评价分数见附件。
问题1:请你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对每个青年老师的成绩做一个客观的评价。要求(1)若此次评比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请你给出确定的获奖人员名单;
(2)若该单位要求选3名青年教师参加上级单位的青年教师讲课观摩竞赛,请你帮单位领导确定参赛代表名单;
问题2:请根据你的结论进一步讨论22名评委中哪些评委评价更为合理?(此问只要求大三及以上队做)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总结
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总结
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已落下帷幕,不管各位选手的成绩如何,你们都已经努力。能被学区、学校推出来参加县级评比,足以证明你们的优秀,你们所呈现的课例或给我们以启迪,或给我们以反思,这就是赛课的价值。回顾本次评比,我们欣喜地看到各校在落实省市《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调整意见》方面所做的研究与成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在教学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亮点与成绩
1.低段学习习惯得到强化。教师关注读书、写字的姿势。合作学习的习惯初步得到培养,如同桌相互检查读词语,读得好的给个“大拇指”,读不好的教教对方,被教的对象要说“谢谢”,读好后坐端正示意老师等。
2.低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得到凸显。生字词复现方式多样,如儿歌、日记、告示牌等。写字教学指导具体化,教师富有创意地利用“魔法棒”、“魔法球”、“辅助框”等帮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学生书写后能及时评价,并再次书写,争取一次比一次写得好。
3.重视语言积累和表达。低段教学内容选择相对明确,都能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落实字词教学,积累语言,如由生字到相近形旁的一串生字的识记;对要求背诵或者描写优美的语段能当堂指导背诵。绝大部分的课例都能依托文本,寻找语用点,进行语言表达的学习和实践。
4.努力体现“以学为主”。不少课例都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议一议、写一写、摆一摆、演一演等。在课堂上一些老师能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问题与反思
1.学习方式单一,教师教的设计充分,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不足。存在执行教学设计,对生成视而不见的状况。教师成了正误答案的判决者,对学生暴露的理解、朗读和表达上的不到位缺乏个别化的指导。
2.中年级部分课例教学内容选择有些随意,存在凭经验选择教学内容的现象,缺乏学理依据。中低年级的学习路径和策略还是比较欠缺,不时见老师把一串的词语或大段语段出示让学生去发现,又没有路径的指引,以致学生猜谜似的猜着老师到底要他们发现什么。
3.教师评价语言贫乏,“真棒”,“讲得真好”之类空洞的评价不绝于耳,我们不反对激励性的评价,但我们更愿意听到教师利用评价对学生的实质性的指导。
4.本次评比要求上交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查看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准确,教学过程是否达成目标,设计本身并不打分。从上交的教学设计看,少数设计主体板块雷同,我们不反对借鉴,但不提倡拿来主义。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撰写能力有待提高,学习活动展开呈现不足,而把教师要说的话写得很详尽,教师说得多,势必侵占学生学的空间。
期待通过本次赛课,参赛教师能反思自己的教学,学校能对磨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问题加以提炼,在校内做进一步的研究,让每位语文教师都能有所思考有所发展。
第五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比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比
《日食和月食》(新教科修订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杭州市文渊小学 徐金平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①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②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③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②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③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④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⑤加强科学思想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日食的成因和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月食的成因。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三、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地球仪,乒乓球 便携式幻灯机、三球仪、利用实验室窗帘控制实验室光线以模拟太空环境。
学生准备:小弹珠、半球面地球仪、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播放日食和月食的动画。(动画片《海尔兄弟》“河神遮住太阳”片段和《宝莲灯》片段中关于“天狗吃月亮”的片段。)
2、提问:刚才大家在动画片中都看到了什么现象,你怎么知道这就是日食和月食的? 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他们是怎么认为的?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加强科学思想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3、提问:你认为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板书课题“日食和月食”)
二、新知探索
1、对日食发生的过程和特点作出假设
1、提问:刚才好多同学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提出了好多假设,到底谁的观点比较科学呢?要知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我们最好怎样啊?对了,我们最好先观察到这种现象。大家亲眼看到过日食和月食这种天文现
象吗?那么你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这种天文现象的?对,我们很少亲眼看到过,只是通过电视、报纸或网络一些媒体间接的了解了一下。现在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去年8月1日在我国新疆北部曾经发生一次非常壮观的日全食,你们想看看吗?好,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这次美丽而又壮观的日全食全景。请大家根据这段录像观察日食发生时有哪些特点?(播放录像)
2、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似乎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4)推测挡光的物体应该是月球。
3、提问:作出进一步推测:日食是怎样发生的?
2、分组模拟日食的发生验证假设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告诉大家这种实验我们可以称为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们怎么设计呢?
3、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2)如何做实验 ? 三球的距离应怎样来模拟?(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5)观察时我们应处在什么位置?
4、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半球面地球仪代表地球,一生手持小弹珠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小弹珠绕半球面地球仪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会看不见太阳。
请大家模拟出发生日食时的场景。
5、请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模拟演示天体的运动。要求:
当你认为发生日食时就停止运动。(情境设置:利用实验室窗帘控制实验室光线以模拟太空环境,扮演太阳的同学用幻灯机对扮演地球、月球的同学打光。)
学生分别带上模型上讲台演示。
6、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5)日食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3、复述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图并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2、播放日食成因的录像以验证学生的推测。
3、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四、学生自主探究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出示月食成因示意图。
6、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7、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五、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对于日食和月食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模拟场景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发生日食和月食的位置,思考:
边模拟边提问:月球围绕地球一圈,是多长时间?在这一个月里发生了日食和月食了吗?实际情况是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呢?
3、出示我国未来八年(2008-2015)能观察到的月食和日食情况表(表略)和2009年7月22日的将要发生地日全食现象。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上述表格得出结论:日食和月食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天文现象,不是每个月都发生的。
教师利用三球仪,幻灯机,地球仪,排球和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汇报情况作进一步完善。
并让学生了解全食、偏食、环食;了解月食为什么不可能发生环食。以及今年能观察到得一次日全食。
五、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学生画的日食示意图)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 地球
月球
太阳
(学生画的月食示意图)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
月球 地球 太阳
六、教学设计意图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学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索的:
1、从旧知入手,因势利导。学生已经在前面的一课中学习到了月相的知识,并联想到日食和月食的的概念。从这里开始本课的教学,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使学生学得自然。在教学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为一个探索作业的形式,既倡导了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图解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3、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重现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候的现象,这样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利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能力。模拟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巩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5、通过画图练习,巩固知识。学生学完了这一刻,真正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还是示意图;要想真正的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主要还是要借助示意图。所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一个练习,就是让学生画示意图。即使有少数的学生在前面的环节中还没有掌握,那么通过画示意图,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思考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中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