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为何就业更加难?doc

时间:2019-05-13 19:4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材生为何就业更加难?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材生为何就业更加难?doc》。

第一篇:高材生为何就业更加难?doc

高材生为何就业更加难?

“个人简历——女,年轻,热情,待人友善,做事专注、认真,能够轻松快速地学习新技能,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渗透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读到这样的简历内容,你会作何感想?是不是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和其他简历说的都一个样儿?

但如果在这份简历中加入“剑桥大学现代语言专业应届毕业生,成绩优良”,情况会有所不同吗?再加上如下内容:家中五个子女之一,从小成绩优异;13岁就成为划桨手,至今维持每天跑步8英里的习惯;连续四年获得剑桥唱诗班奖学金,极有唱歌剧潜质;BBC“年度青年音乐人”地区决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毕业前在传播机构和公关公司有过四段实习经历„„

21岁的凯特里纳——一个表现出众、自信而生气勃勃的女孩,就是上面这份简历的主人公。当她对我说要向英国魔咒般的毕业生就业率宣战之时,我惊讶得下巴快掉到桌子上。这样的毕业生,一定是雇主争相追求的吧,因为在她身上,有种发电机般强大的动力,还是台多功能的发电机。怎么就没有人雇用她呢?为什么她得在失业救济办公室的合同上签字,为的是获得诸如清洁工、售货员或酒吧女招待这样的工作呢?

凯特里纳叹气道:“有时候,我觉得我的简历就像废纸一样没人看一眼。我爱好广泛,拥有技能,实习经验丰富,可是现在的状况让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上个月,我申请了二三十个职位,但最终只收到一个面试通知。”惨淡的就业环境

如果你身为英国2011年26.3845万名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员,心情也不会太明朗。数据显示,2011年6至8月间,英国16岁至24岁的未就业者人数为99.1万。处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也许我们能够预料到,在小城市的高中毕业生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像凯特里纳这样的毕业生,像她这样在牛津或剑桥以优异成绩毕业的高材生,也落得如此失魂落魄,却有些始料未及。去年,英国1/10的大学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还有超过10%的毕业生即使找到了工作,却并不如意,不是成为工厂的蓝领,就是基础的行政工作或者起点很低的初级职位。

僧多粥少的局面在英国毕业生就业市场上非常明显。2008年和2009年,平1

均每个职位分别有31和49名毕业生申请,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蹿升到83。这也让企业的选择变得更加艰难。因为,毕业生“有病乱投医”,申请大量职位,却没有对各个企业做深入调查,简历的内容常常千篇一律,缺乏相关性和针对性,有的甚至只改改地址就又用到另一个职位申请中。所以,企业大多不会给这样的申请人提供机会。

如果你一天投递20份职位申请书,你认为成功几率怎样?而如果你为了一个实习机会,花数天时间仔细研究、准备,这样的命中率又当如何?在这里,耕耘和收获同样成正比。尽管准备工作很辛苦,又耗费时间,但刻薄一点讲,一个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所拥有的不正是大把时间吗?

英国毕业生招聘协会会长这样说:这是一段艰难时期,一些优秀毕业生可能因此被忽略,这虽令人低落,但仍需保持乐观。此外,毕业生们要找到自身的附加价值,并不断予以发扬。

对,附加价值是一个重点。忘却你的优异成绩,它并不能让你在成百上千份简历中脱颖而出。当所有学生都在滔滔不绝地讲述如何出色完成学业时,你如何体现不同之处?这就需要一个课业以外的成功“卖点”,在某个领域或某方面,避免和别人一样毫无特色。

没历练=没工作

国际数一数二的投行高盛也有着独特的招聘标准:除了优异的学业,更要有创造力。在高盛看来,如果学生们把每天时间都用在完成学业上就太令人沮丧了。他们重视的是应聘者的领导能力——是否担任过某支体育或国际象棋队的队长,是否有创造力,是否有企业家头脑,此外还必须要有工作经验。总之,他们挑选的人必定是学业优异的,但这些人却并非因为学业优异而被聘用。当下,很多想进入银行的毕业生却没有在简历中注明这些至关重要的因素,或者说还没有这样的工作历练。高盛一位常务董事建议他们,干半年的无薪工作后再去人才市场物色理想工作,或干脆去国外如亚洲锻炼一番。

没有实习的经历就无法跻身就业人群,几乎所有的毕业生,在谈到实习时,都异口同声抱怨其中的残酷竞争。

21岁的尼日利亚裔牛津毕业生奥泰嘉·乌瓦巴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自认为牛津大学毕业会是块很好的敲门砖,但当她把自己惟一的实习经历(一份不太重

要的工作)加到简历中后,所有的申请都石沉大海、再无音讯,现在只能一边打临时工,一边找工作。

21岁的约翰·杜菲刚刚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为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他把大量时间集中于获得满意的学分,而忽视规划自己的实习经历。结果在写简历时,他甚至无法把实习经历那一栏填满。他深有感触地说:“如今雇主想要的,是应聘者在某一领域里持续的实习经历,别说是上大学后,即使是上大学前,你就最好开始打工了。”

26岁的伦理学硕士生盖瑞斯·雨戈正在寻找有关慈善或环境顾问的工作,尽管他周游世界的经历为简历添了不少彩,但贷款上学造成的资金紧张,让他无力去伦敦寻找实习机会,这对他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十分不利。比盖瑞斯更心急如焚的恐怕是他的父母,因为盖瑞斯的哥哥和姐姐毕业后也没有找到工作。由于不景气,26岁的西门·邦尼刚刚丢了在出版社的工作,他回想5年前在曼彻斯特大学上学时,没有人告诉他实习的重要性。如今看来,他的简历实在是平淡得一团糟。邦尼认为大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找工作,更是一种对未来心灵生活的选择和憧憬。选择英语语言学为专业,也是因为他喜欢,他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保有自己的理想和渴望,是年轻人的可贵之处,可是,经济不景气时,丧钟就要为理想而鸣了吗?

出奇才能制胜

奥兰多·巴利的经历让附加价值的强大威力暴露无遗。从英国名校杜伦大学毕业后,他立志要从事保险业。但简历发出无数,却没有收到一个回复,无奈之下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母亲邮寄给他西装和领带,随后,他来到伦敦莱姆街,在金融保险业巨头劳埃德公司总部大楼前举出一个大告示牌,上面写着“刚从杜伦毕业,正寻找保险业工作。”那天他随身带着70份简历,最终成功发出67份,22人向他提供名片,有三位保险业界人士当场邀请他喝咖啡。他获得两次短暂工作机会,收到大量邮件,还参加了四次面试,其中之一就是一家精于保险的猎头公司,他有工作了。

一天中午,我和奥兰多相约来到他当初举着告示牌的地方。回忆当时的情景,奥

兰多说:“刚开始,我感觉自己好像一丝不挂地展示在路人面前,可是5分钟后,我开始高兴起来,因为每个人都非常友好,积极鼓励我,让我感觉很棒。如果让我给毕业生一些建议,我会说,不要坐在家里等待机会上门,你得走出去,自己寻找。”

22岁的格雷·斯蒙森也有着独特的经历。毕业后,他和其他三个毕业生相约参加划桨比赛,赛程3000英里,借由这次经历,一方面想筹钱继续学习;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出众,从而增加就业的机会。在比赛中,面对着汪洋大海,他们要在鲨鱼出没的水域划行和休息,这也颇让格雷的母亲担心,不过他们最终还是成功了。所筹到的10万英镑让他能够继续学习,并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技能、后勤技巧和领导能力。

剑桥女孩凯特里纳对我说:如果她2012年6月前依然找不到工作,就在网上开店,卖果酱、酸辣酱,还会缝制棉被,让自己忙起来。人们都说创业精神来源于逆境,也许自己也会成为一个很酷的女企业家。

金融危机或许还有一个好处,它会避免让优秀毕业生一拥而入金融行业,有的开始创业,有的当学徒,有的进入不那么时髦但却相当重要的行业,如建筑业。也许我们所需要的是新一波的创业者,如阿兰·苏格(Alan Sugar,英国著名的企业家)般白手起家却能身价千万。“失业的学徒”,这名称深沉却响亮,正蕴藏着无限力量,值得我们思考。如果有一天,预料成真,别忘了这篇先知先觉的文章。

第二篇:中国大学生为何就业难[范文模版]

中国大学生为何就业难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世界上1/6的人口大国,因此才有了当下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语: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但是大家可曾知道这句话的后半句,那就是中国最缺的就是人才,这两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矛盾,但结合中国现实想想,确实是这样的。中国最缺的是人才,那么人才靠什么呢?顾名思义靠教育;教育靠什么?靠学校;学校靠什么?靠老师;老师靠什么?靠社会;社会靠什么?靠人才!因此我们的社会也处于这样一个循环链之中。

正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中国的学生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目前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为什么在我国会面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

无可厚非,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供应太多2.需求太少3.供应的不符合需求,需求的得不到供应

首先供应太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加之高校扩招导致了我国大学生供过于求;其次需求太少,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智联招聘曾针对2006年至2008年我国本科毕业生做过一项“职场人的第一份工作”的调查,其结果显示,52.6%的毕业生进入了民营企业,而国有企业接受大学毕业生的比率仅为16.2%,腾讯网也做过类似的调查,其结果显示54.4%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了民营企业,19.7%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了国有企业;最后.供应的不符合需求,需求的得不到供应,主要是由于高校盲目升格升级、求大求全,盲目追求科门类专业齐全,本科院校争着上硕士点、博士点,大专院校纷纷升级成为本科院校,原本挂着职业教育的“羊头”卖的却是新闻、法律、工商管理、建筑等热门专业的“狗肉”以至于企业无法找到一个有知识、懂技术的人才,导致中国高校千校一面的局面,培养出来了一个又一个千人一面的学生,导致大学生就像工厂制造的兵乓球一样,每个都一样,没有特色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大学生就业难已是我国教育的一大败笔,要想改表这一局面就必须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改革教育制度,有目标的限制高校人数,增加高校师生比率以达到师生良好的交流。钱学森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一个仅有2000名学生在中国相当于高中规模的学校却有31人获得了32次诺贝尔奖,我想这与他们的办学理念和师生比率是分不开的,据统计加州理工学院的师生比率是3 :1,30%的班级不到10人,63%的班级不到20人,93%的班级不到90人,这样师生之间可以充分讨论与接触,增进学术思想交流,同时所有本科生都由教授亲自授课,就连一年级的新生都有可能参与教授的研究项目,我想这对于中国教育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所以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那么是不是我们教育改革了就一定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比如那些本来就不愿意学习的人被高校召入了学校,到学校后他们不改往日作风,整天玩游戏,不思进取,没有目标,虚度光阴,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在高中毕业以后去学一门技术,提前就业,就业后或许还会给大学生创造就业岗位呢!同时社会还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

除了这些外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树立创新意识,时时刻刻都不忘自己的目标,时时刻刻把自己当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时做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准备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要我们将内外因结合起来,处理好内外因的关系,解决困难就会变得简单,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将教育制度改革和社会的支持这个外因与自身的修养和竞争力这个内因结合起来,我想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可以一步步的解决,难道不是吗?

第三篇:2014年毕业生就业为何如此的难

2014年毕业生就业为何如此的难

毕业生就业难这并不是2014年才有的现象,似乎每个毕业年,大家都在高呼就业难,但是与此同时又有很多的中小企业都在抱怨员工招不满,那到底是工作不也好找,还是好工作不好找呢?让我们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那些方面吧:

1、高不成低不就:这基本是就业难的最大问题,很多名校的人都认为我毕业的学校这么好,没有理由在不知名的小公司工作。但是却没有想到人家打得公司想要找的事技术熟练的员工,不愿意从新培养,导致很多人都留在家,日复一日的投简历。

2、专业不对口:这个怎么说每年看着那些招生书上的学校专业介绍,五花八门的,有些专业的名字长到记不住,真怀疑他们能不能招到人,很多人抱怨理想中的专业和现实总是差距太大,导致好多人毕业之后找不到可以发挥自己专业之长的工作,当然前提是专业知识有扎实。

3、频繁的跳槽:很多人开始面试的时候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还是信心满满的,但是当正真的开始上班,才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差太多了,无法发挥自己的所学。于是仗着自己年轻,就再次跳槽,结果到头来一直处于找工作状态。

其实在哦我们抱怨说找不到靠谱的企业的时候,很多企业也在抱怨找不到靠谱的员工,万事都是相对的,现在我们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会如何改变自身,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里小编是想要告诉大家无论做什么只要做的久了,都会发现还是很有发展的,问题是你坚不坚持的下去,如果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那么成功是留给有毅力的人的。

第四篇:学校高材生难见“职业状元”

高校高材生难见“职业状元”

外语系08级翻译二班谢婷151

最近,我在北外网院上看到一篇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最狂的演讲的一小部分,这个著名的人物大肆宣扬大学教育是多余的,强烈建议还没毕业的大学生辍学进入社会,他提到在美国社会最有成就的人中,他和比尔盖茨以及绝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没有完成大学学业,都是中途就选择辍学去完成自己的职业梦想。当然,这个狂人被赶下了讲台。然是,他的演讲却发人深省,尤其是在中国。在当代,有多少高才毕业生处于待业的状态,还有绝大多数,在就业后也很难向在学校里那样如鱼得水,得到领导的器重和青睐。下面我就以一个报道为例,对这种状态进行下详尽的分析。

用“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来形容几年前考入北京大学的武小峰再贴切不过了。而媒体的记者昨日在大连普兰店市安波镇大山脚下的武家见到小武时,他正在西屋炕头上帮助妈妈穿糖葫芦。2004年12月起,小武开始在北京联系工作。他联系了四五个单位,都失望而归。小武只好回了老家。得知辽宁省疾病防控中心和大连市疾病防控中心暂时都不要人,小武就在家中帮忙干农活和家务活。(据1月12日《大河报》)

前有北大才子街头操刀卖肉,今有北大毕业生在家穿糖葫芦,类似的新闻之所以具有价值,我想就在于它于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落差——基于基本常识或生活经验,即这些都是不应该发生的。你想,堂堂北大,炙手可热,百年来头顶上那花环始终就没褪色过,其毕业生在公众眼中都是当仁不让的社会精英,时代英雄。毕业后回家穿糖葫芦,荒废学识,浪费青春,于己于社会都是巨大的损失,是可悲,孰不可悲?

神圣就这样消解。从新闻中看,“2004年12月起,小武开始在北京联系工作。他联系了四五个单位,都失望而归。小武只好回了老家。”仅仅联系了四五个单位,就有始无终,打道回府,这说明这位北大毕业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委实不能算强。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形势下,除了那些特别优秀的或家庭背景硬的毕业生之外,那些成功就业者,哪个不是天南地北地跑招聘会,简历雪花似地递。机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难道这位堂堂北大毕业生连这个理也不懂?那些毕业就失业、待业、啃老者,十年寒窗,难道都不懂这个理?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你说这是现实竞争的残酷也罢,说是此举突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也罢,说是北大神话的破灭也罢,说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体现也吧,都不为过。反思是必要的,反思之后要有行动——那就是教育改革要跟上。应试教育诟病连连,可素质教育的提倡者却遭到了家长的一致反对,理由很简单,说素质教育好归好,却不能叫孩子考上大学,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最滑稽的吊诡了。当今天北大毕业生在家默默穿糖葫芦时,家长不会想到自己只会考试的孩子有朝一日也有可能如此——每一个人都有朝光明处想的本能,可本能未必就正确啊!古人说,欲速则不达,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古训吗?

笔者宁愿相信,从一个贫穷的山沟里飞出的这只金凤凰,只是暂时迷了路,但愿他——还有那些像他一样的待业者,能及时廓清认识,找准方向,到社会中锻炼,迅速适应社会,自强自立,发挥所学,造福民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除了极少数领域,最出色人才从来是从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学校教育只是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无论中外,顶尖综合性人才极少诞生在只会纸上谈兵、规避风险的学界人士中间,有一定积累,自己不转行实业的“专家”,基本是光说不练只会忽悠客户的骗子。三流人材教不出一流学生,后者从来是多种作用结合内因的硕果。战乱时期,一流人才多数会流向军政界,和平年代,靠能力而不是靠关系或运气白手起家的商人,做大的基本是一流人才,即是因为种种原因破产,不出意外,东山再起也很快。“创业容易守业难”,只适用于侥幸发迹者和权力继承人。政界和平年代提升不讲究“丛林法则”,背景和资历决定升迁,按照“有文凭,但不要有知识”的官场训诫,离开政府,往往什么也不是。当然,在权利本位的社会,小官可以搞垮大企业,大官左右财富分配甚至游戏规则。但无论官员比例多高,有实权的至多是人口总量的千分之一,公务员比例的几十分之一,从零开始,什么出身的人容易摘桂?除了开国元勋,出色的政客和白手起家的商人比,也不过是好的职业经理人,而且是旱涝保收、只上不下的经理人。

除非就业机会大部分集中在私人企业,“私学”兴起,新一代有文化的老板会选择品牌高校学生,否则花钱学不到东西、“毕业既失业”的现状还会继续。“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连“下岗”的资格都没有,大学生怎么潇洒的起来。各类“人才”招聘会两头赚钱,不少皮包公司把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当廉价劳动力甚至诈骗的肥羊,泉涌的高校新毕业生成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如果不是计划生育,青年就业压力可能会倍增,除了对外扩张和“均贫富”,缺少更可行的维护稳定手段。

虽然上学的时间很长,扩招后的多数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鱼龙混杂的学校多数象是出售证书的有限公司。很多大学传授的不是基础性内容,而是很容易自学的更新很快的可能教师教材已经落伍的应用性科目,很多所谓的重点大学也是如此,本科毕业生在本专业领域还不如扩招前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文科教育,很容易蒙混过关的“万金油”课程似乎已经占据主流。无论之前名声多么显赫,个人认为,采取封闭式管理,校方监督下的食、宿收费(住宿收费标准按人均面积计算)标准却高于同地段市场价的高校,多数是急功近利的学校,过于功利的校方很难保障高水平的教学,好苗子进去也可能出落为人渣,即便有个别“人才”崭露头角,往往不是校方培养的结果,而是压迫下的个体觉醒导致。

毛泽东说“大学还是要办的”,又专门补充理科类大学还是要办的,但即使学有所长,没有完善的教育制度,新学生也很难人尽其“材”。如果现在压缩高校招生规模,扩招后的大学生名声也已经败坏,比高中生少几年工作经验又好高骛远,前景依然渺茫。包括大学毕业证,大部分证书、职称就是很多人的精神鸦片,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却只是虚度青春。证书和职称盛行,固然有追求者无知的因素,当权者的诱导也很重要。在很多(国有)企业,证书是晋级甚至上岗的敲门砖。证书和职称的含金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领导认可。很多单位工作时间很轻闲,就是“靠班”时间长,机关单位的文山会海很多,无数大学新生的意志还有棱角被逐渐消磨。

确保大学生就业,应该确保的是掌握系统专业知识的人才就业,而不应照顾买文凭靠关系的混子。但即使算上扩招生,中国大学生占人口比例并不多,但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多的机会。虽然有的专家声称大学生素质不高,如果从研究所或学校出来,他们还不如扩招生里面的佼佼者。如果说老三届是奉献的一代,“教育产业化”前后的毕业生则是被葬送的一代。为了突出重围,“教育产业化”前后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做好到群众中去的准备。“脱下长衫”后,凭着多学的几年文化基础,如果老师利欲熏心的同时还有点职业精神,如果大学期间没有混日子,发展的空间还是比工农大的。就像“五七干校”学员和下乡的知青,起码不用一辈子“修理地球”。毕业以后闲置在家的,多数是劣质教育流水线的劣班生,少数是宁愿为乞、不愿为奴的人才,但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氛围中,除非极其坚韧,“良币”闲置久了也会生锈。“微事不通,粗事不能者,必劳;大事不得,小事不为者,必贫;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门者,必困。” 在一个机会被权力垄断的社会,特立独行是危险的。社会保障的相对缺失,致使真正的人才也丧失了薪资议价能力。自救胜过对社会进步的期待,要么熬出头自己开公司,要么混水摸鱼,做一个快乐的受剥削者。

第五篇:就业难(本站推荐)

就业难?招工难?

编者按:都说就业难。可是最近,在我市急需招聘普工的企业中,七成以上企业一致反映:招工难!

一面是找工作难,一面却是招工难。问题出在哪儿?待遇的高低,专业的对口,工作的体面程度,企业文化,工作环境……等等等等,似乎都是真实直接或间接的原因,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值得我们撇开浮躁,去冷静地思考去深入研究。就业难,首先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2010年全国高校有630万毕业生比去年多了将近20万,去年是611万,这630万大学生要就业,同时去年的611万大学生当中大概有80万左右的大学生没有就业,他们今年也要找工作,所以说大学生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在金融危机之前,由于我们有很多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总体上看就业形势比较稳定。而当金融风暴过去之后,给我们留下的却是又一波就业难与招工难的错位漩涡。

其次,农民工就业难,农民工本身就是卷起裤腿上岸进城进企业的一族,缺少政府的引导,技术技能的培训,缺少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再且,新一代农民工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与上一辈农民工有着许多的不同,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一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大多数不肯吃苦,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尤其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年轻一代,家景殷实,父母宠爱,没有那种埋头苦干的创业意识,希望一夜暴富,总期望生意一举成功,其中不少还是“啃老族”,父辈们辛辛苦苦打下了基础,交由年轻一代来掌管,但如何守业是他们面临的新挑战。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现象。难在一个毕业生人数骤增,难在国家就业体制的转变太快,是“统一分配”转为学生“自主择业”的必然结果。大学生虽有高学历并不一定有高技能,大学生一味追求高薪高职,这都是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最直接原因。

招工难,难在何处呢?

某电工工具生产企业招聘的负责人介绍说:劳务市场我们都“混熟”了,劳务市场找工作的人看上去很多,每次去招工总会碰到好多“老面孔”,其中不乏“懒汉”“混混”之流,哦,招工真难啊!究其原因,一是应聘者挑工种,苦的累的不肯干,不愿

意上三班,都想找体力活少、轻松点的工作;二是招不到专业对口的人,好多人因为流动频繁,技术没学到,只是懂得点皮毛,象电动工具行业都要求专业的技能型员工;三是企业用工条件与农民工自身素质存在差距,农民工普遍文化不高,缺乏技能;四是待遇问题,攀比现象严重,其实比较起来永康企业的薪资水平都不是很低;五是应聘者不少都怕苦怕累,嫌工资少,也有的是对电动行业影响身体健康有所担忧;六是有些企业地处边远乡镇,离市区较远,应聘者大多不愿意去。

某门业公司的高管吴先生也告诉我,今年年初,他们公司从某学院招进来一批大学生近30人,做了没两个月跑了10几个,原因大都是学生们都认为自己是大学生,父母供他们读书化费不少钱,现在毕业了,应该拿到高工资报答父母,而到了企业以后跟农民工差不多,心里上不平衡,也看不到前途,于是选择离开。愿意留下来的就想到相对轻松点、体面一点、能学到技术的岗位,不太愿意到生产一线。一边是企业拼命招人,一边是企业员工频繁“跳槽”。

现在出来打工的农民工慢慢会少去,原因是一些加工生产企业产业向内地转移,不少农民工选择就近就地就业;有的农民工在外面打工多年,有了些技术和资金,期望自己创业;还有因为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农民工留在当地搞家产品、养殖业都是不错的赚钱途径。

现在不少企业除了通过招聘会,参加劳务用工洽谈会,还采取了老乡带老乡、熟人介绍熟人等优惠政策,组织到外省、周边县市农村招工的方式,解决用工问题,依然满足不了现阶段的需求。

那么,作为招工主体的制造型企业,我们应当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问题呢?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企业要谋求发展,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做好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这篇大文章。一是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升机器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二是要尊重员工价值,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三是要努力提高员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加大薪资向技术岗位和一线员工倾斜,缩小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收入差距;四是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企业氛围;五是要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业务技能,提升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而是必须要从宏观上加以解决,除了通过政府机制的完成,很多问题还是需要企业化大力气自己来解决,我们要立足于现阶段,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健全用工制度,优化企业管理,加强企业形象塑造,用真情、温暖、关爱凝聚人心,用务实的态度,脚踏实地地工作作风引

导员工,招工难问题才会真正有所好转。

(主编田涛)

下载高材生为何就业更加难?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材生为何就业更加难?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就业难

    关于就业难自我国开始实行自主择业,所有跨入大学门槛的人,都将面临一项新的挑战——就业难。尽管如此,我国的高校学生人数仍节节拔高。更有甚者,个别学校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

    领导干部为何休假难

    领导干部为何休假难 “人们认为我们在这里休假。但事实上,不可能休假,甚至一天也不能。” 对于高层领导人来说,一般要到退休之后,才能真正享受到休假疗养的诸多福利。 “倘若哪......

    技校为何招生难(范文)

    技校为何招生难 职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然一片大好,但吸引力有限,每年招生时节需要全校教师齐动员花很大力气才能完成招生任务——4月18日,“八闽行巡回招聘”——“校企对接送岗......

    法院为何年底难立案(xiexiebang推荐)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法院为何年底难立案 立案难,年底立案更难。南方周末记者随机......

    流程管理为何实施难

    流程管理为何实施难 “流程”起源于何时、何地,已经很难探究了。有一种说法是从18世纪中叶的手工业作坊时代开始就有了流程的概念。有了专业化分工后,流程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上......

    为何广告公司招人难(合集5篇)

    为何广告公司招人难 现如今,作为广告公司来讲,想找一个既有设计经验,又能够长期为其工作的员工,但是这样的人毕竟不是太多,原因很简单,从广告公司的角度出发,最希望达到的效果就是......

    大学生就业难

    1.近几年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2.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Recently, it gradually formed a phenomenon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 is hard to find a......

    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这样一个特殊的人口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妥善就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