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二单元试卷答案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基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积累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zhēng róngkūwěibiānpàofēngzhengchūxún
(蒸融)(枯萎)(鞭炮)(风筝)(初旬)
二、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
尽(jìnjǐn√)管附和(hâ√hã)万象更(gâng gēng√)新弓缴(jiǎozhuó√)张灯结(jiējiã√)彩引吭(kēng háng√)高歌
三、照样子,写词语。8%
美丑(反义)零七八碎(数字的成语就可)赤裸裸(ABB)笔墨纸砚(四种同类的东西)
如亭台楼阁琴棋书画等
四、选择填空。12%(2+2+4+4)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坐无虚席惊心动魄B、锋拥而至万象更新
C、铺天盖地美不盛收D、养尊处优语重心长
2、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是(D)
A、傣家竹楼B、北京四合院C、土家族吊脚楼D、客家民居
3、巧填文言文“之”的意思:
(1)、虽与之俱学。(C)(2)、思援弓缴而射之。(B)
(3)、一人虽听之。(D)(4)、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A)
A、的B、它,指天鹅C、前一个人D、教导
4、下面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填序号。
(1)太阳她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B)
(2)他的心地狭窄,连一粒小沙子都容不下。(C)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A)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
再开的时候。(D)
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
1、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是食指。(×)
2、他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合理
宏伟壮观。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维语中“巴朗子”是女孩子的意思。(×)
4、“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
日是按时间先后序排列的。(×)
5、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6、“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与“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意思相反。
(√)
六、日积月累。8%
1、再博学的人也有不会的知识,比如《师说》中所说:“者,孰能无惑?”
2、。输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输了士气。
3、我们要发扬“操千曲而后晓声,实自己。
4、如果一味模仿别人,那就是,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会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5、春节贴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自己
积累的一幅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空间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做答18%
1、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6%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3%
树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等。4%
3、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
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 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 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 浓浓的亲情。按照老
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 守岁。5%
八、课外阅读:12%+20%
(一)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
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不敢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②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长:管理的意思。②遂:就。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字的意思。3%
无:使:信:
2、解释下面句子意思。4%
(1)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2、请选择“兽见之皆走”的原因。(B)2%
A、兽畏狐也B、兽畏虎也C兽畏天帝也
3、你认为《狐假虎威喻示了生活中的哪一种人呢?3% 假借别人的威势欺压人的人。
(二)母亲的目光
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忽然又觉得,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的目光里熟睡的吧?
然而快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
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
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
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
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
着我。
“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
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
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
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他的疲惫和
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
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象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
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脸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所
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
母亲。
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第一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列举的省略,请联系上下文把省略
号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4%
可以从孩子的外貌神情来补写.2、第三段中,在母亲的目光下,我为什么“莫名地紧张起来”?这句话与上文的哪
一处相照应?2% 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3、、品读第八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段话把母亲比作天空、礁石、河床,突出母亲目光的执著和深情(答案不唯一)。5%(1+1+1+2)
(2)“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一句表达了作者 对失去母亲的哀伤
以及对不解母亲深情的懊悔(有写一个即可)的思想感情。2%
4、最后一自然段,“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
种深深的幸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
在母亲的爱抚里,你是幸福,母亲欣赏并爱抚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幸福。
5、作者感叹:“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
章,你有什么感悟?3%
当你拥有某种东西时,却不懂珍惜,失去它时,才倍感珍惜。((答案不
唯一)
第二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试卷
小学语文
3、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4分)
1、《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的“美丽”指的是居里夫人的容貌。()
2、“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圆”的意思是实现。()
3、“积劳成疾”和“眼疾手快”中“疾”的意思相同。()
4、2005年12月10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开
始中国
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骑者勒住了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
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进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进促使)他问道:“先
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使你却留住了
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了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这儿,结果会是
什么?”老人慢慢的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老人继续说道“我仔细
观察几位骑手,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
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的相当明显的。
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是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得到帮助。”那感人肺腑的评价深深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
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匆
忙),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说完这些,那名骑手 ——
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1“僵”用音序查字法应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2分)
2、请把文中不合适的词划去。(2分)
3、请把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
第三篇: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期中试卷
一、1、看拼音写词语:(8%)
yun niang zi bei jing zhe fan lan xuan yao si nue qin bi cai yao2、根据拼音组词语:(4%)
载:zai()zai()畜:chu()xu()
二、根据下面各个成语的构成方式,照样子写成语:(4%)
无边无际()斤斤计较()左顾右盼()朝夕相处()
三、按要求换写句子的不同说法,不改变句子的原意:(6%)
理智的人都说读书要认真。
1、写成双重否定句:
2、写成反问句:
3、写成否定句:
4、改写成转述句:妈妈对我说:“今天我去镇里开会,中午不回来,别等我吃饭了。”
四、根据课文内容,作理解性填空:(36%)(共24格,每格均为1.5分)
1、作者在离别祖国时,对“黄土、青草、小岛、海水”等的描写,充分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 的 和。这种写法叫做。
2、《一夜的工作》,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 的方法,更为突出地赞颂了周总理为国家、为人民 的工作精神和 的生活作风。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作者 所写的《 》 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用 手法写的,他用 来比 进一步描绘了春风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
4、填写完整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后两句诗,并作回答:
尽,南 又一年。“尽”的意思是 ;“南”的意思是。这两句诗描述了 和。全首诗充分反映出诗人对,对沦陷区老百姓的 和对苟且偷安的。
5、《林海》一文中,老舍说“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这是他抓住“林”的 来写它像海的。
五、判断,给下列句子表达正确的打“ Ⅴ ”,给说法不正确的打“ Ⅹ ”:(8%)
(下面四道题中,你必须完整地改正其中两道错题,不然,作扣分处理)
1、“‘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在这里巧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2、“喜阴的,就别多浇水;喜干的,就别多放在太阳地里。”这是老舍在养花中摸着了的 门道之一。()
3、“再接再励、刻骨铭心、坐无隙地、野性难训、如愿以尝”这5个词语中有3个错别字。
4、“无论困难再大,我们都能克服,因为我们是坚强的革命战士。”话中的关联词语运用 正确。()
六、对已学课文的回顾,将有关内容填在横线上:
1、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看不见的大力士》说明了 的作用;《冬眠》 告诉了我们 ;冰心奶奶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不仅赞美了 还赞美了 ;《题临安邸》充分表现了诗人 ;李广田的散文《花潮》,虽然只描述了他所见的海棠花开的盛景,但他的目的在于赞 美美妙的春光和。(6%)
2、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 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 出来了!
①加横线的句子是作者“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后的感叹,请你用“…… ”在文中 准确画出说明春光“饱满”的词句,抄写下说明春光“烂漫”的词句。(2% 2%)
七、阅读下面的小短文,按要求完成文后的作业:(6%)
三个年轻的泥匠工人在一个工地上同砌一堵墙。有个干部模样的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工人抬头朝他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活边哼着小调,他的笑容很灿烂,似乎没经过大脑思考地说:“我们呀!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城市呐!”
10年之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却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1、请你读懂文章后进行合理地推测,那三个泥匠工人10年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的原因是
第一个人:
第二个人:
第三个人:
八、阅读短文,完成作业:
第21位应聘者
佛瑞迪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来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爹,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
父亲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但恐怕不容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
“你没有弄清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来找,再说,您也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人浮于事,我还是可以找个工作,因为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哪些人?”父亲带着怀疑问。
“那些会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说。
佛瑞迪在“事求人”广告中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8点钟到达42街的一个地方。佛瑞迪并没有等到8点钟,而在7点45分就到了那儿,即使如此,那时也已经有20个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是第21位。
怎样才能引起主试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根据佛瑞迪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动脑筋思索。于是他进入那最令人痛苦也最令人快乐的程序:思索。在真正思索的时候,总是会想出办法的,佛瑞迪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秘书小姐是一名老手。她直觉到,这个小伙子身上散发着一种高级职员的气质,她把纸条收下了。“好啊,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不禁笑了起来,并立刻站起来回身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紧锁的眉头放松了,他大声笑了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出决定。”
他是不是得到了工作?当然!这是他善动脑筋的应有结果。是的,一个会动脑筋思索的人总能把握住问题,并能解决它或者想出一种新的办法,给人以启发。佛瑞迪就是这样一个人。
1、文中“人浮于事”的意思是(2%)
2、佛瑞迪能找到工作的原因是(2%)
3、佛瑞迪在纸条上写的内容是(2%)
4、用“ // ”把文章分为三段。(6%)
5、这篇文章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2%)
6、请你合情合理地设计老板与佛瑞迪的连续两次对话。(请注意内容与标点)(4%)
老板问 佛瑞迪说
老板问 佛瑞迪说
九、作文:(100%)《说诚信事,做诚信人》
提示:本文限于两个事例的组合:①说别人的诚信事;②写自己的诚信事。注意过渡。要求:思想健康,中心突出,400个字以上。
六年级试卷: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12%)每格1分;出现错别字就全扣。
① 酝酿 自卑 惊蛰 泛滥 炫耀 肆虐 揿瘪 菜肴 ② 装载 三年五载
畜生 畜牧
二、(4%)如:全心全意 默默无闻 东奔西跑 是非不分
三、(6%)每题1.5分。
⒈例:理智的人都不会不说读书要认真。⒉例:难道理智的人会说读书不要认真吗?
⒊例:理智的人都说读书不能马虎。⒋例:……说,今天她……别等她吃饭了。
四、(36%)共24格,每格均为1.5分。
1、热爱 留恋 借景抒情
2、对比 不辞劳苦
简单朴素
3、朱自清 春 比喻 母亲的手 春风 柔和可亲 对大自然的亲切感受
4、遗民泪 胡尘里 望王师 尽:完;流干。南:向南;朝南。
北方人民的境遇 盼望解救的急切心情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同情 南宋统治者的愤慨
5、辽阔无边
五、判断(8%)每题2分,对3道错题必需改正两题,不然,其中两题要扣4分。
1、(对)
2、(错)“阴”改为“干”,把后句中的“干”改为“阴”。
3、(错)励——厉 坐——座 训——驯 尝——偿(或把句后的“3”改为“4”)
4、(错)把“无论……都”改为“即使……也”
六、(10%)
1、(6分)压缩空气 动物冬眠的知识 美丽的春光 充满活力的儿童 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社会的平和安详
2、(4分)饱满:①开满了密密层层的 ②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
烂漫:①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 ②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七、(6%)每一小题2分。(只要能扣住大意就可以了)
第一个人:不懂文明礼貌,没知识,缺乏文化素质修养,因此,这种人是干不成大事的。
第二个人:懂礼貌,有头脑,有抱负,因此,这种人在工作中往往能做出成绩来。
第三个人:聪明活泼,有理想有远见,思维活跃,有创造力,因此,这种人能成大器。
八、1、想找工作的人很多,可是需要人做的事却很少。(人多事少。)(2%)
2、他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2%)
3、略(2%)
4、⑴ 1—5节 ⑵ 6—8节 ⑶ 末节。
5、写出一点即可:①做任何事都要善于动脑筋。②能针对问题善于想出新的办法来。
6、(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唯一答案。1分一句,但标点不规范要扣半分。)
例:老板问:“请问,你为何会选择我的公司来应聘?”
佛瑞迪说:“因为贵公司最有发展的前途。” 老板问:“你有什么理由这样肯定?”
佛瑞迪说:“我已做过市场调查,贵公司的产品是广大市民最信得过的,这就是一个
企业能永久生存的基础。”
第四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期末测试试卷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24%)
1、看拼音写汉字。(5%)
dǐyùcuǐcànchèdǐjīng zhànkāncè
()()()()()
2、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几个来自寓言的成语。6%
兴国安()排山()海应接不()完()归赵理直气()衣()楚楚
3、将句子补充完整。5%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4)小学阶段中,课文中的许多人物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_________________ 的廉颇,有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有
__________________ 的张思德,有________________ 的李大钊,有_________________ 的桑娜,有_________________ 的詹天佑。
4、按要求填空。(8%)
(1)杜甫是唐代的三大诗人之一,本学期我们学了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还在积累运用中学了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你课外还学过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诗篇。
(2)你在课外还积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像“日日夜夜”这类的词。
(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王刚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怎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训练。(19%)
1、辨别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句。(4%)
(1)这个人好像是我的老师。()
(2)时间这么宝贵,我们能不珍惜吗?()
(3)老师,你去过北京吗?()
(4)我背着书包去学校。()
(5)谁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共产党。()
(6)黄老师耐心地教我写字。()
(7)事情这么紧急,他非亲自去一趟不可。()
(8)他脸上绽开了鲜花般的笑容。()
2、在原句上修改病句。(8%)
(1)一阵勇猛的炮火,把敌人坚硬的工事全部摧毁了。
(2)张燕和李纹约定一起在自己家里温习功课。
(3)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
(4)赵强和王刚并肩走着,突然,他碰了他一下,然后他一溜烟地跑了。
3、句子转述。(7%)
(1)将下面的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战斗才打响五分钟,尖刀排就歼灭了这股敌人。
“把”字句:——————————————————
“被”字句:——————————————————
(2)将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① 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不行。
——————————————————
② 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打败了吴王夫差。
——————————————————
(3)转述他人的话。
① 爸爸对小坚说:“我今天加班,你到叔叔家吃饭。”
—————————————————————————————————— ② 老师说:“我去过桂林,那里真美。你们有机会也去游览一番。”
—————————————————————————————————— ③ 我对他说:“你爸爸今天加班,今晚你到我家吃饭。
——————————————————————————————————
三、阅读理解。(17%)
打伞的女孩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当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3分)
打量(liánglìang)上浮(fú fóu)兴(xīngxìng)旺
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写下来:——————————————————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2分)
3、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在原句上改正。(1分)
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比成()。(2分)
5、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因地”在文中指(),“制宜”在文中指()。(2分)
6、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2分)
7、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2分)
——————————————————————————————————
8、请你为打伞的女孩另写一首新的《带路歌》。(3分)
《带路歌》
四、口语交际。(10%)
学校举行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献爱心活动,你准备怎样对妈妈说,请设计一段你和妈妈的对话。(不少于5句)
你:
妈妈:
你:
妈妈:
你:
妈妈:
五、作文(30%)
在你的身边一定有你喜欢的动物、植物或人物,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项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富有真情实感。字数最好不少于400。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期末模拟试卷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期末模拟试卷
【积累与运用 · 阅读】65分完卷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7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选项是()。
A. 吞噬(shí)哄堂大笑(hōnɡ)寺院(sì)
B.间断(jiàn)婀娜(ē)万象更新(ɡēnɡ)
C. 分外(fân)张灯结彩(jiã)腊月(là)
2、找出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与其他字读音不同的一个。
(1)A.处事B.处置 C.处所D.处理()
(2)A.间断B.车间 C.间接D.反间计()
3、选择下列解释中正确的一个。()
A.和睦相处: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处。
B.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病。现泛指事物遭受了损害。
C.深邃:邃,深。课文中形容维吾尔族小伙子眼睛明亮、深沉、透彻。
4、把下列词语分别填入下列①─④句中的括号里,正确的一组是()
A.井然依然虽然迥然
B.迥然井然虽然依然
C.迥然井然依然虽然
①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有特点,建筑风格()不同。
②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毫不混乱。
③客家土楼虽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是()非常牢固。
④他()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并没有灰心。
5、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民俗节日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C.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6、北京过春节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腊八除夕小年初一元宵
B.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元宵
C.小年初一腊八除夕元宵
7、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爱美的天性,而且能歌善舞。
B.“精兵简政”的意思是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C.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家,教育家。
二、填空题:
1、根据语境和音节填写词语。8分
亲爱的同学们,想到和老师zhāo xī xiānɡ chǔ()的你们就要离开,老师真的依依不舍,心中无比的juàn liàn()。希望你们成为有yuān bó()知识、健康tǐ pò()、ɡāo shànɡ()品格的人,希望你们带着老师的祝福和jiào huì(),飞向广阔的蓝天。
2.这句话,你很熟悉。请你拼一拼,认真写出句子。(2分)
suí fēng qián rù yâ,rùn wù xì wú shēng。
2、给下列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组词。(3分)
那()()()肖()()()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括号里。(4分)
美不盛收()随心所浴()惊心动魅()
快炙人口()独出新裁()精兵减政()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3分
墨黑蓝蓝闪烁飘飞轻柔温暖
太阳给月亮写信。铺开天空()的信笺,用金灿灿的阳光,写下()的问候。()的云彩,是问候开出的花朵。
月亮给太阳写信。铺开天空()的信笺,用银亮亮的月光,写下()的问候。()的星
星,是问候开出的花朵。
5、我的积累。(6分)
① 甘瓜苦蒂,②写一句惜时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
③“邯郸学步”这一成语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语文课本中许多精彩段落,你一定记得。试一试,你能行!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说
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其一人
二、阅读
(一)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
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
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
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
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
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是树,人()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
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
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 这一片断选自写的《》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2分)
3、“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请在文中用“——”
画出能具体说明这个“不确定”的句子。(2分)
4、“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
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请举例说明。(3分)
5、“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6用“ = ”画出对你有启发的语句,并谈谈你对句子的体会。(3分
7、当前,社会上出现这样的一些家长,他们百般宠爱子女,在这种溺爱之下,孩子养成了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读了本文,你想对这些家长和孩子说些什么?(3分)
对家长说:
对孩子说:
(二)如果麦子没有考验20分
①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农田里的麦子结实累累,感到非
常开心。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认出了他。农夫上前向上帝请安,说:“仁慈的上帝呀,终于
来了。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企盼着你的降临,你终于来了。”
②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到底是在祈祷什么呢?”
③□我总是在祈求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④农夫跪下来,吻上帝的脚:“全能的主呀!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风,不要雨,不要烈日与灾害,别人的田我不管,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
⑤上帝说:“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⑥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
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_____________,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⑦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⑧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
罢了。”
1、在文中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农夫高兴的成语。1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2分
近义词:祈祷()反义词:仁慈()
3、给第③自然段中的□里加上标点符号。2分
2、想一想,下面这段话应加在第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自然段之间。3分
上帝回答:“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也创造了蝗虫和鸟雀,我创造的是
不能如所愿的世界。
3、联系上下文,在第⑧自然段地横线上填上一句合适的话。2分
4、依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把下面的话写具体:3分
对于一个人来说,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可以唤醒人内在的灵魂。
5、结合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1)如果麦子没有考验,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上帝没有满足农夫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五十年里,农夫一直在祈祷什么?请用“------”在文中划出。2分
7、读了本文后,你突然明白了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