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第十二册的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一. 拼音写词语10分
jiǎo xìng kǒng bù yòu zhì kě xiào kè gǔ míng xīn zhuī dào
()()()()()()
hóng máopìjìng xiànbǐng chèdǐ xīngwàng
()()()()()
二. 辨字组词:10分
娱()详()藉()竣()蹲()
误()祥()籍()峻()遵()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打上“ ”5分
等待(dāi dài)夹(jiā jiá)袄 勉强(qiáng qiǎng)兴(xīng xìng)旺
四. 按要求默写:15分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文学______
说的。_______________就比泰山重;_______________就比鸿毛轻。你知道哪些人的死比泰山重(列举2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表现梅花胸怀开阔,坦荡无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梅花不同流合污,与世无争品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大柏地》中雨后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出自_________之口。
五. 综合改错:6分
今天爸爸给我卖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我非常高兴极了。下午放学我一回到家里就放下书包,迫不急待地拿起书,座在桌子上读了起来。大约到了不到两个小时以后,爸爸回来了。
六.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一)6分
长江葛洲坝电站建成后,切断了中华鲟从海洋回游至金沙江产卵繁殖的生态通道。现在宜昌市葛洲坝下的江段,成了长江上中华鲟产卵繁殖的唯一水域。据监测,每年到这里繁殖的成年中华鲟有130头左右。它们每年五六月份到达宜昌江段,一真在这里等到10月初至12月初产卵过后,再回到海洋定居。这本来是一条“欢乐之路”,但对有些中华鲟来说,却变成了死亡之旅!杀手是长江上来来往往的各种船舶。长江宜昌江段江面窄、航道浅,又是中华鲟长时间汇集的地方,所以该段成为中华鲟最危险的地带。今年1至6月份从江中捞起4条成年死鲟,身上都存有明显的螺旋桨造成的致命伤。据宜昌渔政部门不完全统计,1986年至今已有160多条成年鲟鱼身受重伤而丧生。在宜昌江段加强对成年中华鲟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中华鲟死伤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刻不容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中“4条”、“160多条”这两个数据,说明了中华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警示人们加强对成年中华鲟的保护是当务之急。2分
(4)为了使中华鲟不再在船桨下呻吟,你的建议如下: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5分
到了秋天,这老柿子树更可爱。巴掌大的叶子渐渐变红了,大概想和他的老伙伴——大枫树比美,看谁红得可爱吧。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枝头。你想,老枫树哪有这一手呢?到了这个季节,我和小伙伴每天放学后,连饭也顾不得吃,就攀上树去摘那又红又软的柿子吃,提起柿子,可真有意思。如果你爬上树,前后左右许多红彤彤的小灯笼,会将你的小脸儿映得通红。()你伸伸手,()可以毫不费力地摘下你最爱的红柿子。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1分)
(3)“到了秋天,这老柿树更可爱”这句话在这一段话中起什么作用?(1分)
(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柿子最可爱?(2分)
(三)船过三峡(14分)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ou qiao(),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他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shan liang()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里。(2分)
2、“山巅”的“巅”是()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除部首外还有()画。(1分)
3、这篇文章第___、___、___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都采用了____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全文通过对三峡____的描绘,反映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6分)
4、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2分)
5、“ ”是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是把 比作(2分)
七.习作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当他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到了。……
请你根据提供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要求语句通顺、连贯,书写工整。400字左右。
第二篇: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备课(第一单元)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读准音,识记形
(2)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3)指名分节朗读,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从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小结:
第一段(1):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推出“啊,我们爱你,中国”这一主旋律。
第二段(2—6):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第三段(7):总结全文。
5、朗读全文,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并理解: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飘渺
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6)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着重理解:醇美
光洁绚丽
天工巧夺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理解:“新歌”指什么?“滚滚春潮”、“希望之火”又各是什么意思?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举例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这些伟大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暖流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暖流”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交谈前——交谈中——交谈后)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激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过渡:江主席在南开大学看到了什么?又说了什么?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巧妙方法。
3、指导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思考: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
2、同桌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什么问的,王辉是如何答的。
3、结合句子谈感受。(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水调歌头
中秋》(2)分小组朗读、讨论。(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4、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呢?
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
四、朗读全文
1、想想: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
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这一部分
五、作业
1、背诵《滕王阁序》《水调歌头
中秋》
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任务的一个特点。海伦·凯勒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1、中国的张海迪大姐姐、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要读读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简介)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1)查读字音(2)读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在老师的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
4、分段朗读,要求读通顺
四、作业
1、指导写字。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海伦的哪些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集体评议。
理解词语: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
隔绝
倾诉
体会句子: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啊!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两句话看出什么?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去做?
过渡:海伦又是如何做的的呢?
三、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1、默读课文的第二段,画出有关海伦是怎么做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么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这个单词。”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句子,体会老师对海伦期待、鼓励、爱护。(2)海伦开始是怎样的表现? 理解:“她心中„„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什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海伦接着是怎么做的?
理解句子:“学会了„„学会了„„” “她不分昼夜„„书写单词和句子。”
从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海伦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她顽强的毅力。)(4)“知识是打开„„勇气和信心。”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出海伦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四、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用“喜悦”“如饥似渴”各说一句话
2、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呢?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么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
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
“我夜以继日地努力„„练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朗读。
4、海伦这样练习,结果是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6—7两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学习第四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四、回顾全文,朗读体会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2、你想学习海伦的什么?
五、作业
1、讨论课后练习4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著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习作1 漫话寒假生活
教学要求
1、阅读例文,弄清例文写的是什么,写了些什么,反映了什么?
2、借鉴例文的写法,写自己的寒假生活。
3、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要点:1.简要说说春节的由来
2.描述城乡人们过春节的情景。
二、板书习作文题:漫话寒假生活
三、审题
1、看了习作题目,有什么问题没有? 引导学生弄清:
什么是寒假生活?什么是漫话?(不拘形式,随便谈)
2、小结:漫话寒假生活,就是要写我们在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写。
四、阅读例文
1、教师谈话:书上有一篇同学写的《漫话寒假生活》,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
2、读后讨论。
你觉得哪些内容有情趣?怎么有趣?
3、再读例文,归纳板书
4、小结:这些内容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漫话。
五、组织“寒假生活漫话会” 学生畅所欲言
六、指导学生选择材料
七、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指导
八、指名读习作,评改
练习一
教学要求
1、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认识儿化音,读读比比某一个词儿化以后读起来语音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3、联系运用叹词表达恰当的语气。
4、修改病句,知道句中语意必须明确。
5、熟记12条成语,丰富语言积累。
6、根据资料向同学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了解民族风俗,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7、学写毛笔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比一比同一组词前后的变化(2)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范读,讲解方法:在发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的同时卷舌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读例句,思考:填了一个什么词?(2)师生讨论:怎样选用合适的叹词?(3)学生再读例句体会
3、练习
4、反馈
(1)指名读,师生共同讨论是否符合语气。(2)拓展练习
加上合适的叹词
放学回家,我推开门一看,_____,怎么家里一个人也没有? ______,早晨的校园太美了!______,我不小心把墨水洒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二想三改四查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12个成语,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2)范读、自由读、指名读(3)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说说这组成语的特点
4、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我国各个民族的资料,了解该民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并列出提纲(2)绘制一件该民族的特色物品或学会一个动作
2、审题
3、指导
(1)启发谈话:我国有多少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做了精心准备,我们就各自向大家介绍一个民族,好吗?
(2)介绍指导
根据查阅的资料选取适合要求的内容,进行口头介绍;在介绍有关民族的知识时,可以有详有略,但要抓住民族的特点
4、练习
(1)四人小组中介绍
(2)轮流上台介绍
5、总结
二、教学第七题
第三篇:第十二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习惯(12)》教学目标:
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
⑴观察第一幅图。
①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会想些什么?
②教师小结。
⑵观察第二幅图。
①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②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
③教师小结。
⑶观察第三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
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
2、指导学生观察第2~3页的插图。
⑴逐幅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
②同学们会什么收获?组织讨论,汇报交流。
⑵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并指导说话。
②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组织讨论、交流。
⑶观察第三行的插图。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
⑷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三、总结
1、通过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准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四、作业
1、进行课外阅读。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几位小朋友是怎样工作的?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
③相互评价。
2、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讨论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的表情怎样?
②讨论2: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
③交流并小结。
3、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
②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形式很多,还可以安排哪些?
③交流、汇报。
4、观察第4页上的插图。
①讨论:图是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样?
②同学们对出好小报有什么建议?
③交流、汇报。
5、观察第5页的插图。
①教师介绍: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的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效和他的母亲。
②图上的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③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情感。
三、总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例子。
2、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长江之歌》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的情感主线,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涵,培养预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反复吟诵。
2、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1、《长江之歌》的音乐磁带。
2、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3、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情和豪迈。《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出示“歌“的解释:A、唱歌。B、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颂扬。(选择后解释题目的意思)
(3)介绍并听歌曲: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好,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
1、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1)正确、流利、有感情。(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三、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哺bǔ 涤dí 埃āi 灌ɡuàn 溉ɡài
(2)词语:灌溉哺育尘埃荡涤气概春潮
(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
(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赞美、依恋)
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指导朗读中心句。
4、质疑:
(1)如果诗歌仅有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如何?
(2)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来赞颂长江,那么诗人谈了长江的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回去后翻阅有关长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五、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乳:左右基本等宽。灌、溉:写得要紧凑。
2、学生练字,老师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查阅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写本课词语。
2、判断:
(1)“涤”就是洗。()
(2)乳“的部首是“”()
(3)“尘埃”的拼音是“chénɡ āi”()
(4)“哺”的声母是“L”()
3、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名朗读。
(3)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思考:①“你”指谁?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显得亲切)
②发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发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③哪些词语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4)指导朗读:你觉得该如何把这段读好?(指名学生练习后范读)
(5)小结:长江如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3、细读第二段
(1)听第二段的录音,你会围绕中心句提问吗?(在这一段中,哪些词句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2)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长江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长江依然以它博大的胸怀与祖国一齐走向未来。
三、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
2、播放《长江之歌》,学生学唱。
四、了解诗的特点:
1、压韵、整齐、精练。
2、古诗与现代诗的异同。
五、课堂作业:
阅读训练《长江之歌》课内部分。练习背诵课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和阅读训练。
★板书:
1、长江之歌、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无穷的的源泉、母亲的情怀(赞美、依恋)
《三亚落日》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2 三亚落日(板书)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
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自渎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浯:
美妙绝伦 硕大无朋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浯: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 蘸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比:硕,大;无比,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4.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第3~5自然段)
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5、学生划分段落。
四、精读训练
1.轻声读课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
讨论交流。(板书:真有诗意)
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有涛情画意,能止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渎。
(2)指导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句,(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范读、齐读。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海鸥,飞到三亚每一个美丽的地方,感受到浓浓的热带风情。现在我们来看看三亚的落日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2、过渡:落日的景象真有这么美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把描写落日的内容找出来。
二、品读感悟三、四自然段:
(一)理清层次,整体把握:
1、请观看课文精美的插图,耳朵倾听老师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享受、去感悟,然后思考:夕阳滑落的景象是由哪几幅画面组成的?作者将不同阶段的落日分别比做了什么?
2、生听师朗读三、四自然段。思考。
3、同座交流。
4、全班交流:
①第一幅画面:太阳离海面还有一段距离,比做“快乐的孩童”。
②第二幅画面:太阳挨近海面时,比做“大红灯笼”。
③第三幅画面:太阳投入海面时,比做“跳水员”。
5、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整体把握日落全过程。
(二)通过讨论喜欢的语句深入感悟:
1、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再读一读描写那个画面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注出来。
2、交流自学感受,教师相机提炼:
①A提问:你为什么喜欢快乐孩童似的太阳?(抓住“歪着”“红扑扑”“毫无倦态”“潇潇洒洒”等词语感
悟太阳的孩童形象。)
B 指导朗读,先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C质疑:“太阳的笑颜”指什么?(结合“金红一色”“热烈一片”,帮助学生体会当时的壮观场面。)
D学生齐读,要读出热烈的气氛。
②A你为什么喜欢大灯笼似的太阳?(引导学生抓住“红灯笼“这一形象的说法,体会太阳发生的变化。
借助课件,体会阳光映照在海面上的动人景象。)
B出示:兴许是悬(浮)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得下沉(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
停住了。
轻声读这一句,比较原文用词和括号里的词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
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
C针对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收敛”“硕大无朋”的意思。
D指导朗读,喜欢这一小节的可一起读。
(指出要放慢语速,把太阳的变化读出来。)
③A你为什么喜欢跳水员似的太阳?
B为什么把太阳比作跳水员?(引导学生想象跳水员敏捷的动作,体会太阳入水既快又轻的特点。)
C出示: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原文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拟
人化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D指导朗读,要读出一种平静的美。
3、小结:这三幅优美的画面构成了落日的全过程,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美它吗?(鼓励学生畅所
欲言,表达自己对落日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这美妙绝伦的落日景象让人赞不绝口,心中的千万感慨化为一句话就是——(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有时间的话,把自己喜爱的句子背出来,让落日美景永驻心间。
板书设计:
像快乐的孩童
2、三亚落日
像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像轻快、敏捷的跳水运动员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前赴后继、锲不舍、呢喃细语”等词语的意思。烟台的海
3、凭借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第一段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大海边看过那波澜壮阔的大海吗?(看过的可以说一说,在哪儿看过,你看到的海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看来没有看过大海的同学还真多,下面我们一起随着大屏幕领略一下大海的无穷魅力吧。(视频播放)(读:透过云的缝隙遥望大海,海是蓝的,天也是蓝的,仿佛海与天融为一体了。
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
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一层卷着一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赶集似的,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真像个顽皮的孩子。
兴致勃勃的游客,来到海滩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
脱云冬装的渔民,驾船即将远航,他们云大海中播下希望的种子,经过春的播种,终于迎来了秋的收获,渔船为秋天的大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夕阳西下,随着夕阳光茫的渐渐收敛,海面也渐渐平静下来,我想它是想睡觉了吧。)
3、大海美吗?大海的景色壮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大海的文章。(一起读《烟台的海》。)
4、(出示地图)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烟台的具体位置吗?烟台地理位置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烟台北面临海)同学们看看地图,我们的祖国有着辽阔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临近海岸的城市,也特别多,你知道有哪些城市?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烟台的海来写呢?请你们各自轻声朗读课文的首尾两节,然后用“烟台的海”这一句式来回答。(烟台的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舞台”)板书:独特(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在作者眼中,烟台的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那烟台的海独特在什么地方呢?(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吗?)下面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一般写四季景物的文章都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而烟台的海描写的顺序是?(冬)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烟台冬天海的独特
好,今天我们这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烟台冬天海上的景观。听课文录音,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很想放声朗读,你们想读吗?如果读一遍不过瘾,还可以读第二遍,第三遍,直到尽兴为止。
这一小节描写烟台冬天的海特有的景观是哪几句?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烟台海的哪些特点?
你是从什么哪句话感受到的?(出示:小山似的涌浪„„马路中央。)(因什么而壮观)(分别感受到浪大、持续不断、声音大、力量大)读,并试背。
是呀,天寒地冻,烟台的海如雄伟壮观,怎能不让人激动,谁愿意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出示“小山似的涌浪。。马路中央。”
作者用传神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冬天烟台海的壮美,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们要记住它。(指导学生背诵)
同学们背得真好,想亲眼看看那海上磅礴的景象吗?(播放录象)
7、亲眼欣赏了烟台冬天海上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景象后,你们能把冬天海上独特的景象更好地用朗读声来表达吗?(再次齐读)
8、总结,烟台冬天的海真是波涛汹涌,除此以外,它海面的颜色是深褐色的(看图片)因此看起来很深沉,显得很凝重。(板书:凝重波涛汹涌)
9、烟台的海冬天真是气势磅礴,这一壮观的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么壮观的景象,吸引了无数游人。大家请看(出示句子: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形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读读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怕严寒、勇敢。)
10、海上波涛汹涌,游人不畏寒冷,在海边欣赏,人景交融,使得冬天烟台的海更加独特,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板书: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五、口语交际:
1、过渡:冬天的海是最具特色,一定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观光,巴比兔旅游公司看到了这次商机,从中可以赚取利润,可是唯一差的就是导游员,现在要从我们同学当中选中最优秀的导游员,去参加这一次烟台之旅。不过在准备之前,你们先来看一位同学写得关于桂林山水的导游词,先在下面读一下,看看导游词的格式。
同桌练习
2、全班交流(2-3名学生)各位游客,小导游还让你满意吗?
六:布置作业
1、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欣赏冬天烟台的海的?
出示:
1、找一找写景的句子
2、说一说景的特点
3、读一读表达感受
4、演一演介绍给别人
2、今天这堂课上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了烟台冬天的海,其他几个季节的海也是各有特点,我们下堂课继续学习,课后请大家按照这些学法自己先去学习。
板书设计:
烟台的海
独特
海
人
冬 凝重 波浪汹涌
喜爱大海
(浪大、持续不断、声音大、力量大)
(不畏严寒不怕风浪)
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第四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试卷
小学语文
3、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4分)
1、《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的“美丽”指的是居里夫人的容貌。()
2、“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圆”的意思是实现。()
3、“积劳成疾”和“眼疾手快”中“疾”的意思相同。()
4、2005年12月10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开
始中国
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骑者勒住了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
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进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进促使)他问道:“先
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使你却留住了
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了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这儿,结果会是
什么?”老人慢慢的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老人继续说道“我仔细
观察几位骑手,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
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的相当明显的。
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是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得到帮助。”那感人肺腑的评价深深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
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匆
忙),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说完这些,那名骑手 ——
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1“僵”用音序查字法应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2分)
2、请把文中不合适的词划去。(2分)
3、请把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piāomiǎoqìpòhóulonghuīhóng
()()()()
hãǎishìchágōngquâbàozào
()()()()
二、填一填,分一分。(9分)
波()壮阔不屈不()神()奕奕
气宇()昂如()似渴兴()勃勃
舍()为人银()素裹清奇()秀
描写人物神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自然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品质精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照样子填空。(3分)例:唉呀,廉将军,您这是干什么?
1、,一条小鱼被我抓住了!
2、,蝙蝠倒挂着睡觉怎么不会掉下来呢?
3、,我知道,马上就来。
四、修改病句。(6分)
1、王晶和潘影约定,星期六下午她到她家去打羽毛球。
2、大伙儿选我当组长是对自己的信任。
3、孙杰特别喜爱踢足球和篮球。
五、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吧,请填空。(10分)
1、()的桂林山水()的杭州西湖
()的黄山、庐山()的长江、黄河
()的茅台酒()的龙井茶
()的江南丝绸()的景德镇陶瓷
2、“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这句话中,“暖流”不是指天气情况,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4分)
酒醇神泉涌龙腾银河醉
“神舟”五号的成功回收和航天员杨利伟的胜利凯旋,宣告我国首次载人航
天飞行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中
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中又跨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①步。//
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孙悟空大闹天宫
等神话传说,无一②不表达着我们这个民族对太空的憧憬。中国古代甚至还出
现了关于飞船的传说。//
面对大自然的种种神秘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类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跨
越生命的极限和自然的障碍,从远古一路走到今天。从地球中心说到宇宙无限
论,从原始火箭到运载火箭,从发射卫星到载人航天,从登陆月球到火星探测,航天探索给人类带来一次又一次成功发现的惊喜和激动,带来一③种又一种造
福人类的应用价值,也让人类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另一种
无限美好的希望。
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能力,往往需要一④些标志性的证明,航天技
术正是能够起到这种作用的技术领域之一。航天技术与空间开发活动不仅是提
高人类生活质量、开发新资源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衡量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
国家的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确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3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由科学研究、技术试验到工程应用的转变,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定点、宇宙飞船研制和载人航天
等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进一步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智慧、有能力依靠
自主创新攻克尖端技术,攀登科学高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伟大诗人屈原说:“往者不可复兮,冀来者之可望。”中国航天人说:“使命
因艰巨而光荣,生命因奋斗而精彩。”二十一⑤世纪,将是中国航天活动蓬勃发
展的世纪,也将是创造过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火箭的故乡,也是四大发明的故乡,曾经长期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前列。面对全球化和高科技加速发展的新世纪,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新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华民族将以自己的智慧和
力量、拼搏和奋斗,创造新的业绩,铸造新的辉煌,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的文明
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华民族有这个志气,有这个智慧,也有这个能力!//
1、文中序号前的“一”字分别读什么,请按顺序写下来:(5+2=7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根据下面词语中“不”的读音,说一说“不”字的变调规律:
不(bù)行不(bú)对不(bù)好
不(bù)能不(bú)错不(bú)会
从中我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尖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中已划分好的段落,请写出第三段、第四段的段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4+2+6+4=16分)
(1)本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往者不可复兮”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的最后一段应该用______________语气来读,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段话,你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民间有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等神话传说,请再请出两个与太空有
关的民间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让你到现场去迎接宇航员杨利伟,你将对他说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30分)
生活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又像一幕幕精彩的电影,时时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你能以《生活中的一组小镜头》为题进行一下描绘吗?
(注意内容要具体、真实,字数不少于400。)
附加题:(3分)
给下列成语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颜薄命()手起家()梅竹马
()粱美梦()水青山死()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