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发展信用担保行业助推中小企业成长壮大
工作通报
第7期
2006年04月17日
大力发展信用担保行业助推中小企业成长壮大
4月13日下午,市政府在新世界宾馆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座谈会”。市政府刘东副市长、市政协王瑜副主席、市人大财经委肖先强副主任、市中小企业局何茂华局长、绵阳银监分局符涛副局长、市人民银行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等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由市政府严俊副秘书长主持。我市各区市县、园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银行、信用担保机构五十余人参加会议。今年2月8日,四川省中小企业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共同出台了《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为进一步规范我省信用担保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我市积极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由市中小企业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共同发文《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绵中小企[2006]24号)文件,提出了的贯
1彻执行意见。
座谈会上刘东副市长强调:第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紧紧抓住工业强市的两个拳头,既要扶持参天大树,也要培植一片繁茂森林,才能把绵阳工业做大做强;第二,要抓紧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企业搞好融资担保服务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扶持一批中介服务机构,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软环境。为了化解相关风险,可以联合保险公司,社会资本等建立一个风险机制,把服务我市中小企业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第三,要认真贯彻《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做好对我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管理,使它们做大、做强、做好,并依据《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不断培植新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以不断满足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要求;第四,要加强各方面的合作。银行与担保机构要真诚合作,共同努力打造绵阳市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把我市中小企业大发展与金融机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存在融资成本高、风险控制难等问题,希望金融单位之间有效沟通,精诚合作,努力推进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壮大、发展,从而为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大发展创造条件。
座谈会上总结回顾了2005年我市信用担保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一是,我市共有担保机构6家,分别是2001年成立的中英合作项目——绵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省、市政府联合出资成立的绵阳市天力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涪城区政府出资成立的绵阳市富诚投资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梁上清个人出资兴办的我市第一家民营担保公司——绵阳市融鑫担保公司,2004年成立的汇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绵阳分公司,2005年成立的禾力信用
担保公司。6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合计2.04亿元,资产总额2.58亿元,从业人员53人,主要从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工程履约担保、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二是,2005年,6家担保机构累计为272户企业提供289笔担保业务,担保金额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贷款金额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近年来,6家担保机构累计为380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728笔,担保金额6.38亿元,贷款金额6.62亿元,担保范围已经覆盖到全市13个县市区、园区,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我市的担保机构目前主要是与绵阳市商业银行、绵阳市农村信用社合作。市天力担保公司从2004年12月开始与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合作,截止2005年12月底,共为63户企业提供1.24亿元担保贷款。中英、天力担保公司从去年10月起开始与农行和农发行进行合作,与工、建、中三大商业银行的合作至今尚未突破政策障碍;四是,全省现有融资担保机构150家,总资本为30亿,累计提供担保总额64亿元。而我市仅有6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合计只有2.04亿元,融资担保3.8亿元,与绵阳作为四川第二大城市发展要求及不相称。
座谈会强调了2006年做好信用担保工作的几点建议: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市场化操作相结合、开展担保与提高诚信水平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支持规范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一是大力支持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把信用担保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不断加以培育壮大,在现有信用担保机构的基础上,将通过多种渠道吸收民间资金和其他方式,扩充资本金规模,完善治理结构,增强担保实力。同时将从财政、税收、动产抵质押登记等方面为信用担保机构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政
策支持。未来5年绵阳争取再发展15-20家信用担保机构,年担保能力将达18—20亿元。二是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三是要按照政府推动、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收益和风险自担的原则,实行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各类民间投资者参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组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县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四是强化行业协作,建立行业自律组织;五是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努力营造“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的良好信用氛围;六是健全担保人才的培养机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
各银行、信用担保机构都对如何快速健康发展我市的信用担保行业和落实贯彻《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发言。
最后严俊副秘书长讲了几点贯彻意见:一是召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研讨会;二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人才培训;三是考察江浙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经验;四是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融资收费标准和法律、政策支持;五是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协会。
————————————————————————————— 送:省中小企业局、市委常委、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市人
大赵映坤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王瑜副主席、市委国繁副秘书长、市府严俊副秘书长,市委办,市府办,宣传部,政研室,督查室,人大财经委,政协经委,市银监局,市人行中心支行,各区市县、园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各担保公司,本局领导,调研员,助理调研员,各科室,存档。
—————————————————————————————
第二篇:大连市信用担保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模版]
大连市信用担保行业市场分析报告近年来,大连市信用担保行业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和大力推动下,在制度建设、业务创新、银保合作、信用提升、行业自律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助推我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新兴行业。
一、大连市担保机构基本情况
大连市担保机构的构成,从初期的主要由政府出资为主,发展到以企业、民间组织和自然人等非政府出资为主,逐步形成了市、区、县、园区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框架。截止到2009年6月底,大连市共有担保机构107家,机构总数同比增长21%。全市注册资本金规模已达到81.36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资本金过亿的担保机构已达到31家(含一家分支机构),占机构总数的32%。
受政策推动与市场拉动双重影响,大连市担保行业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以融资担保为主业、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定位更加明确,并积极创新业务品种,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有着鲜明特点的优势担保品种,不仅成为支撑和活跃大连市担保市场的要素,同时也表明大连市担保市场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细分越来越明确。
二、大连市担保业务产品情况
随着大连市担保机构的发展,产品种类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大连市担保市场传统产品包括二手房担保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担保、车贷担保、房贷担保等,新兴的产品有工程履约担保、银行票据担保、出口信用证担保、工程招投标担保、融资租赁担保、军产房担保和店铺置业担保等。同时,在担保协会的组织倡导下,担保机构之间的联保、分保、第三方保证等形式的同业合作也积极开展起来,使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顺畅,经济效益不断增加。
三、大连市担保业务开展情况
2008年,大连市担保机构累计为7675家企业提供贷款8399笔,实现年担保金额102.1亿元,首次过百亿,同比增长10%,担保责任余额85.373亿元,同比增长12%,累计保费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47%。截至2008年底,大连市担保机构已经累计为55381户中小企业进行担保60954笔,累计担保金额381.09亿元,在保余额160.43亿元。
2009年上半年,国家的金融形势仍然不够乐观,担保行业在这期间遭遇了严峻考验,大部分担保机构能够主动适应这场危机带来的挑战,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今年1—6月,我市担保机构累计为5712户企业担保6328笔,户数、笔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大体持平,累计担保发生额59.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担保责任余额85.5亿元,累计代偿52笔,累计代偿金额1754.8万元,四、大连市担保机构机遇与挑战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今年的影响还会扩大。从 国内看,经济运行情况还存在很多不利因素。经济增长放缓和效益下滑的状况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目前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危机到目前为止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最后见底。
但国际上的不利因素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2008年,中央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拿出四万多亿拉动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从大连市自身来说,也有保持经济今后平稳较快发展的很多有利条件,首先,大连市通过多年经济结构调整,在抗风险能力方面能力大大增强;其次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将会列入国家战略之中,再加上东北振兴战略继续实施,所以大连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环境要比其他地区会更有利一些。
另外,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对担保行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2006年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90号)作为专门文件,从财政扶持、税收减免、银保合作、抵质押登记、信息共享及组织领导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明确。大连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也会同财政局、人民银行、银监局、税务局、工商局等部门加强了对担保机构运营状况的统计监测和监督管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断完善,取得明显进展。
总之,大连市担保行业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相信在大 连市政府及担保协会的指导与支持下,随着担保实力的增强、产品种类的多元化、银保合作的加深,大连市担保机构将取得突破性发展,为大连市中小企业及市民提供更全面的融资服务。
第三篇:广东省信用担保行业自律公约
广东省信用担保行业自律公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35 更新时间:2009-11-9 10:50:18
第一条为促进广东省信用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担保机构在市场交易中的信用纽带作用,维护担保市场秩序,保护担保机构、担保从业人员以及担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的倡仪
下,全体参加签约的担保机构决定以身作则,倡导自律,制定本公约。
第二条本公约所称担保机构是指经依法注册登记、具有为企业法人或自然人提供信用担保职能的各类担保公司或担保中心等担保机构;担保从业人员是指各担保机构内从事担保业务或担保管理的人员。
第三条担保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金融财经制度,恪守行业自律的基本理
念:诚信、守法、公平。
第四条担保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担保程序,热情为客户服务、为客户着想,认真负责地办
理担保业务,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合理收费。
第五条担保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与银行合作时,应当恪守诚信,向银行披露真实的相关信息,包括担
保客户的信息和担保机构自身的信息。担保贷款出现逾期时,应当按合同约定代偿。
第六条鼓励担保机构之间开展合法、公平、有序的行业竞争,以提高担保机构的服务质量和风险控制水平。反对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行业内竞争,反对私下撬挖同业其他机构人才。担保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
当时刻维护行业利益和形象,密切合作,相互尊重,交流互助,共谋发展。
第七条担保机构应当建立内部业务统计制度,并将其已对工商、税务、银行等机构报送的各项报表按
季抄报一份给省担保协会,便于省担保协会开展担保行业统计分析和统计监督工作
第八条积极支持开展担保机构资信评级工作,提高担保机构的信息透明度和权威性。在此基础上,逐
步建立对担保客户的信用评价和联合征信工作,实现担保行业内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第九条担保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从事担保业务时不得有下列不当行为:
一、利用媒体或者其他方式夸大、虚假宣传,误导当事人;
二、故意诋毁、贬损其他担保机构、担保从业人员的声誉;
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当利益;
四、干扰其他担保机构正常的担保业务;
五、给付或者承诺给付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六、采用不正当方式垄断担保业务;
七、串通担保当事人或金融机构,提供虚假担保;
八、忽视风险控制、低价竞争客户。
第十条担保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自觉接受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担保行业的监督和批评,共同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负责实施本公约,接受担保机构自律情况的投诉,指导、检
查、监督和通报担保行业的资料情况,维护担保机构的正当利益。
第十一条担保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本公约的,其他单位均有权及时向公约执行机构——广东省信用
担保协会进行检举。经查证属实的,将视不同情况给予通报或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第十二条本公约已经过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理事会讨论通过,经参加签约的担保机构签字后正式生
效,并报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备案。
2005年3月15日
第四篇:创新举措为促中小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创新财政扶持举措,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灌南县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灌南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从2003年县经济园区启动以来,我县中小企业的规模、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中小企业税收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河道”,是全县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主要力量,在我县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随着一系列财政扶持企业政策的实施,我县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在近年来得到了持续改善,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08年,我县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3.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81%,销售收入100.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06%,实现利税1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17%,中小企业的稳步快速成长,为财政收入的尽快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2008年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7亿元,比上年增收 3.0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 5.5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61亿元,增加1.97亿元,增长54.57%;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70%,在全市四县中占比最高。2003年以来,财政收入连续五年增幅位于连云港市前列,五年平均增幅38.4%,财源总量日益壮大,收入结构渐趋合理,财政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贡献额。2008年,我们在去年的支持规模基础上,预算安排用于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7 %,超出预算支出增长幅度 11 个百分点。
3、加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改善企业发展环境。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为了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县财政着力打造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于2006年注册资金3000万元,成立连云港灌河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2007年又增资7000万元,使该公司注册资金达到一亿元,做厚了融资担保平台,扩大了企业融资的规模。由于县级商业银行授信额度不足,连云港灌河投资担保公司又从省农开行拆借资金5000万元,委托银行放款。去年以来,灌河担保公司已为 47 个企业提供担保,担保贷款累积 35090 万元。
灌河担保公司的成立,助推了我县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建立,近年来,我县相继成立了灌南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公司,全县担保基金达 1.6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在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我们还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创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2008年争取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5万元,扶持经济园区经济投资发展服务公司,充分利用区内闲置土地、厂房等资源,搭建中小企业设立平台,解决部分中小企业用地难、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争取60万元资金扶持
4、金融机构组织银团贷款的,对该金融机构按银团贷款总量实施奖励。属工业贷款的,按工业贷款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属非工业贷款的,按银团贷款总额的1‰予以奖励,并由县金融机构考核领导小组协调安排增加不低于银团贷款总额50%的对公存款,存期不低于一年。
二、存贷挂钩
以调整政府性资金存款在各金融机构分配比例为主要激励手段,提升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1、根据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增量占全县信贷增量的比例,相应调整县本级政府性资金存款在各金融机构的分配额度。
2、政府性资金存款的调整每年实施一次。上结束后,由财政部门根据上资金到位情况的审查结果,调整财政性资金存款分配比例。
3、年中新进驻灌南的金融机构,不参与当年的政府性资金调整分配。
三、多种激励措施配套,全方位拓展中小企业成长空间。经过几年的培植和塑造,我县工业经济已经形成了板材加工、服装纺织、酿酒食品、医药化工、机械电子五大支柱行业,并呈现出很强的发展态势,为引导工业企业上规模、创品牌、重科技、争创新,我们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出台多项新措施,促进主导产业全方位发展。
一是实行分类指导,星级评价管理的办法。
即以企业的经营规模、效益、纳税信誉、科技创新能力及其
药、船舶物流、冶金机械、木材家具、酿酒服装五个分中心,中心和分中心主任由县领导或部门领导担任,并明确责任部门具体落实。
2、两个优先。即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企业实行项目申报,手续办理优先,用地指标安排优先。
3、三个奖励。一是税收奖励,二是创牌奖励,三是专项奖励。
4、四个平台。
1、融资直通卡,即金融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担保中心或担保公司优先提供担保,银行可对贷款企业开展设备抵押,设备按揭等业务。
2、人才直通卡,即在重点企业工作的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事业人才发放《人才直通卡》,技卡人可在人事关系办理、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享受有关部门的全方位服务,获得每月500-50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并享受购房优惠政策。
3、服务直通卡,县内部门和行政审批中心为持卡企业提供限时服务和一条龙服务,属县以上办理的,相关部门积极帮助企业到省、市办理。
4、领导直通卡,企业在遇到重大问题和困难时,可按产业分类直接与各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联系,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帮助协调解决。
四、找准着力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质量提高。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实践,我县中小企业由原来的弱小变为日益健壮,由分散型向集聚型转变,实现了由低产出到高回报的跨越。到2008年底,我县中小企业已有4117户,比2003净增加 了832户,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已达149户,工业企业销售收入 145.34 亿元,比2003年增加 98.54亿元,增长210.56 %,企业上交税收 3.61 亿元,比2003年增加 2.79亿元,增长
“下游链”即软服务,组建灌南县金灌投资有限公司,对投资额大的企业实行股份合作,使好项目发挥高效益;成立连云港灌河担保公司,用担保平台引导企业向产业集聚,如担保企业中,有80%的都是县内五大产业项目企业。支持创业服务机构发展,为中小企业解决信息、技术不对称的问题,增强中小企业的软实力。
五、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对县级财政的政策和业务指导
省管县以来,省财政厅相关处室对县级财政部门给予了全面的支持和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县级财政企业工作的开展。省管县的时间还较短,许多业务还未完成对接,再就是随着资金扶持方向的调整,管理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建议省财政厅在资金的监管,项目资料的审核,申报程序规范等方面给予政策和业务指导,这样既提高办事效率,又能尽快发挥省级财政资金的作用。
2、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对苏北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3、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江苏是工业大省,苏南工业经济基础雄厚,是引领全省经济的排头兵。苏北这两年也在奋起直追,苏北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在哪,有什么困难,制约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如何引导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财源建设发挥积极作用……针对这些课题,省、市领导能常到苏北调查研究,掌握县级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增加感性认识,为制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4、加强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五篇:信用担保行业的出路在哪里?
信用担保融资一直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主流。尽管每年信用担保行业里都不乏新面孔,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却只有极少数商业担保公司和部分由地方政府出资或筹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行业整合的呼声渐高,信用担保行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融资问题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瓶颈。事实上,国内业界对于该问题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并不陌生,其中,信用担保就是已经实践多年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
尽管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很多种,但信用融资无疑仍然是其中的主流。正如小额信贷业务一样,其意义在于有和无之间的天壤之别。我们知道,中小企业的信用不足显然不是诚信意识问题,而是缺乏抵押物和商业银行进行客户信用评价时所要求的信用记录。在商业银行授信时,遵循审慎风险监管和管理规则是头等重要的。这时,信用担保机构的出现填平了摆在信贷供需双方之间的鸿沟。从狂热走向沮丧
1993年,国家经贸委牵头成立了专业化担保公司,并在部分地区开始试点信用担保业务。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地方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此之后各类担保机构的涌现如雨后春笋,其中尤以商业化运作的担保公司为甚。
然而,信用担保业与征信、信用评级以及其他信用服务行业一样,经历了太多的坎坷。这项新兴的事业在几年内便从狂热走向了沮丧。从变相骗贷的恶作剧到担保公司自身风险的积聚与资本金不足,不利的事实很快就破坏了担保行业的商业形象。
如今,在信用担保行业中,尽管每年都不乏新面孔,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只有极少数商业担保公司和部分由地方政府出资或筹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按照2004年国家发改委对北京、内蒙古、广东、吉林、山西、浙江和江苏等七省市担保行业进行的信用评级,该行业整体状况被认为是很不理想。行业整合的呼声随之而出,然而,前方的路却并不明朗。
在困惑中彷徨 编辑本段
为何国际上普遍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在国内却水土不服呢?不仅担保行业外部感到困惑,那些踌躇满志的商业化担保公司也开始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忧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到如今这一地步,在诸多困惑中彷徨是难免的。一方面,行业内外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发展模式问题仍然模糊不清,即政策性担保和商业化担保两种模式何为主导并不明确。
如果直接对比国内外担保行业发展模式的差异,人们或许会认为,该行业应当由政策性担保机构主导。在经常被奉为楷模的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都是由政府主导的,且主要是出于鼓励就业、促进贸易或科技创新等目的的政策性担保。
如果政策性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途径,那么对于国内的商业化担保公司而言则是一种打击,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另谋出路。而对于监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而言,只需在每个地方做一个担保中心就足够了。但是,目前人们还证明不了政策性担保就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唯一解决途径。毕竟国外也存在着良好运作的商业性担保,并且在理论上也不存在商业化无效的根据。就是在两种发展模式都不够确定的条件下,面对仅有泛泛的政策没有可靠支持的生存环境,国内的商业担保机构还是没有看到自己发展的曙光。
另一方面,担保公司生存环境恶化。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在监管上以及合作对象上存在缺陷。
监管方面,信用担保机构的主要监管方是国家发改委。除此之外,还包括地方政府与地方自律性质的行业组织。尽管融资担保可以很容易地被认为是一项金融业务,且存在资本充足率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它仍然没有被纳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可以说,正是由于业务经营与监管组织的错位,担保行业混乱的经营管理才一直没有平息的迹象。
与此同时,没有对口的专业监管方,也就没有审慎的风险监管。这样不仅导致了担保机构的风险放大,同时也守旧性地限制了担保机构赖以生存的担保业务放大倍数。这一倍数是指担保机构可以担保的贷款金额相对其资本金的倍数。一般在国外,10~20倍的放大倍数是比较常见的,在日本则可以放大到60~70倍。相比较而言,商业性担保业务中,通常5倍之内的放大倍数对商业化担保公司而言是致命的。较低的放大倍数,在1%~2%的担保费率面前,商业担保公司的收益很难覆盖其代偿风险。这不仅扼制了他们的盈利空间,甚至也危及了其生存。事实上,很多担保公司仅是源于一单的担保代偿便会大伤元气。
在合作对象方面,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还没有与担保机构形成和谐的默契。就政策性担保机构而言,由于地方政府的影响与政策支持,只要拥有客户资源就不愁找不到合作的商业银行。而且,在贷款发生违约损失时,政策性担保机构还可以与商业银行分担一定比例的代偿。
但对于可以更主动发掘客户群体的商业化担保公司而言,它与商业银行合作谈判的地位就悬殊多了。通常,担保公司要被动性地接受商业银行提出的100%代偿率的要求。在这种极不对等的合作中,商业银行将信贷风险完全转嫁给了担保公司,并加剧了后者的经营风险。同时,这种合作方式也扭曲了双方的激励机制,不仅会出现担保公司向银行骗贷的现象,而且担保公司上当为银行买单的事情也时常发生。
以客户资源较为丰富、担保业发展相对充分的深圳为例,一面是深圳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业务的蒸蒸日上,另一面则是曾经存在300多家担保公司,如今沦落到只有几家公司发生实际业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政策性担保机构与商业化担保公司的处境存在巨大差异。
商业化担保之道
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商业化担保公司终会淘汰出局吗?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更全面更深入的调查与思量。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有大量的事实表明商业化担保公司仅是一时的艰苦环境使然,其社会价值终将为市场所发掘。毕竟,真正决定担保公司命运的是现实市场的需求。人为规划担保行业的发展模式固然有所困惑,但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信用补足需求,以及国内商业银行与其他信用机构的发展则是清晰的现实状况。
巨大需求创造发展空间
从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看,中小企业的信用补足需求将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而上升,矛盾也将趋于激化。这时,社会各界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将更加重视,而商业化担保公司的发展则可能由此迎来历史契机。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2007年出版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在2001~2005年间,中小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8%左右,远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时,中小企业数量在加快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也随之快速增长,其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比例达到了82%左右。受惠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好时机,促进就业的意义在不久的未来将是空前的。因此,《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落实也将进入实质性阶段。从近几年国家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向来看,破除中小企业发展道路的各种障碍,多辟蹊径已成未来的基本趋势。显然,信用担保机构将在这一趋势中得到巨大的发展空间。
信用机构发展共赢
从我国商业银行或整个银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体制改革不久,业务能力与国外发达银行业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的区域性银行或社区银行还没有发展起来,已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分散不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对信贷业务构成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技术上,担保机构应是当地的,或者至少其业务部门落于当地。这样的担保机构对于存在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的情况较为熟悉,可以通过采用反担保措施来保证信用水平的补足,与客户一起分担风险。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担保机构的介入,商业银行就很难突破自己的行规,为没有充分抵押物和信用信息的客户发放贷款。在中小企业损失发展机会的同时,商业银行也损失了一个资金运用机会。正是由于担保机构的介入,才实现了共赢。
在担保机构中,再来看政策性机构与商业化担保公司的作用差异。不难发现,政策性机构的成长,包括业务成熟和规模扩张,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中国的地理幅员还是市场规模,现有的政策性担保都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再者,商业化担保公司存在治理优势,便于激励和提高经济效率。特别是在区域金融机构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商业化担保公司充当银行业的金融触角,发挥部分银行业功能与一些金融投资机构的功能是相当必要的。因此,在国内引入并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公司几乎是必然的。
除此之外,国内其他信用服务措施也需要相应发展。虽然央行征信局已经积累起了可观的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但对于我国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及其所处的复杂环境而言,这些数据根本不足为用。在反担保措施所涉及的种种问题上,还需要消除法律规范与体制方面的制度障碍,以使当前信用机构在进行业务操作时能够有据可依。
前景看好
可以乐观地预期,在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补足问题上,市场自发的推动力与政府部门的推动力最终会合为一体,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商业化担保公司而言,生存环境的改变就如整个社会变革一样,是快速演变的。
目前,地方担保体系中的行会组织与再担保组织正在形成之中。随着社会对融资担保金融性质的认识,担保机构、担保行会组织、地方政府与最高监管部门的不断协调,担保公司的恶劣生存环境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发生扭转。
在短暂而难熬的当前形势下,担保公司应当做的或许就是在煎熬中等待时机。同时应该未雨绸缪,潜心修炼公司的担保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能力,等待信用评级的行业准入考验。此间不妨通过业务创新或多元化经营来支撑淡季的生存。毕竟,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为历史付出一些沉淀成本,才会有历史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