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开大学2014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学初试成绩排名
报考学院:(160)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报考专业:(020202)区域经济学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
合 66 60 65 58 62 60 68 66 73 64 74 64 70 67 40 68 64 52 65 61 55 54 51 47 55 39
外国语 66 84 65 74 61 55 65 63 52 55 48 72 59 57 45 62 66 55 60 55 68 71 46 45 49 35
业务课1 142 124 113 110 109 130 116 118 98 107 88 82 83 72 121 77 62 70 65 52 48 32 68 47 18 19
业务课2 106 105 114 112 120 107 101 101 117 103 107 92 97 95 80 69 82 92 70 85 60 58 33 46 47 22
总 分 380 373 357 354 352 352 350 348 340 329 317 310 309 291 286 276 274 269 260 253 231 215 198 185 169 115
第二篇:南开大学2014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物流学初试成绩排名
报考学院:(160)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报考专业:(0202Z6)★物流学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
合 65 56 61 66 57 54 66 64 63 60 68 55 72 63 57 55 56 55 68 54 63 60 46 50 49 58 53 43
外国语 61 69 57 71 58 60 65 64 55 48 66 66 60 64 64 39 59 52 60 54 34 41 46 43 51 33 66 41
业务课1 135 123 122 81 108 111 109 88 100 81 78 98 80 84 100 99 87 58 72 72 68 40 59 39 41 36 27 0
业务课2 118 114 109 108 103 100 83 99 97 125 101 93 96 94 74 96 72 108 66 68 79 71 57 53 36 26 0 0
总 分 379 362 349 326 326 325 323 315 315 314 313 312 308 305 295 289 274 273 266 248 244 212 208 185 177 153 146 84
第三篇:2011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
东种委发[2011]3号
种畜场2011经济与社会发展
目标及考核办法
为了全面完成2011年全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实
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争取全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经场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本目标及考核办法。
一、目标与分值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60分)
1、村庄建设、用地符合规划要求,无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现
象。(100分)
2、村主干道两侧干净卫生,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污
水流溢。(20分)
3、村内主次干道平坦畅通,无坑洼、无积水,逐步硬化。
(10分)
4、自然村组均配有垃圾池,并有专人打扫垃圾。(20分)15、做好秸秆禁烧和回收工作。(10分)
(二)全民创业及招商引资(210分)
1、完成新上私营企业任务。(20分)
2、完成新增个体工商户任务。(20分)
3、完成招商引资任务。(50分)
4、双带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30分)
5、发展高效农业项目。(40分)
6、扶持发展创业典型。(30分)
7、完成清理酸洗石英砂目标。(20分)
(三)社会稳定(150分)
1、认真做好矛盾调处化解工作,年内无一例来场集访和上县及以上信访、上访。(40分)
2、完成综治平安与法治建设工作任务,年内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100分)
3、无重大安全事故。(10分)
(四)农村规范化管理(40分)
1、顺利完成村支两委换届工作。(20分)
2、村级财务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10分)
3、无违反财经纪律现象。(10分)
(五)党建(70分)
1、班子团结,有战斗力,有号召力,年终综合测评满意率达85%以上。(20分)
2、搞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30分)
3、年内至少发展一名新党员。(10分)
4、党员、干部无违纪、违法现象。(10分)
(六)社会事业(90分)
1、完成计生站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30分)
2、规范农村幼儿园管理。(20分)
3、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任务。(20分)
4、完成民兵营连正规化建设及征兵各项任务。(20分)
(七)中心活动积累分
每次中心活动计20分,每次完成者得满分,完不成不得分。获奖者加分:一等奖加15分,二等奖加10分,三等奖加5分。
(八)附加分
1、奖励分:获场表彰加3分,获县级表彰加5分,获市级以上表彰加8分。此项分值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
2、专题现场加分:场级一次加分10分,县级一次加20分,市级以上一次加30分。
3、规划建设居住小区,主体基本完工的加50分。
二、考核细则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60分
第一项由建管所和国土所负责制定好考核细则进行考核。第二项、第三项和第四项由考核组看现场打分。第五项考核依据为各村完成秸秆回收情况。
(二)招商引资:210分
第一项新上私营企业数完成(指当年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资金到位的)得20分,每增加一个私营企业加5分,加分不封顶,不完成不得分。
第二项完成个体工商户任务数(指当年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得20分,每超一户加2分,不完成不得分。
第三项2011年内带领至少一批客商来我场正式洽谈,并由场招商领导小组考核认定为有效信息的得分。
第四项2011年底所有村干部必须有个人致富项目(家庭年生产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在10%以上。
第五项完成成片农业结构调整50亩得10,耕地面积2000亩以下,每增加10亩得6分,超过100亩按每增加100亩得10;耕地面积2000亩至4000亩,每增加15亩得6分,超过125亩按每增加100亩得10;耕地面积4000亩以上,每增加20亩得6分,超过150亩按每增加100亩得10,成片农业结构调整品种为蔬菜、瓜果,且需保护地栽培,此项最高分值为80分。新增加设施种养殖小区得30分,每小区不低于大棚30栋或圈舍15栋,最高分值不超过50分。
第六项年内村扶持发展(新上)种养大户15户以上,得30分。每少一户扣3分(大户标准:设施种植大棚不少于3栋,圈舍不少于30间;或种养殖土地流转不少于50亩;或创利税10万元以上)。
第七项完成清理酸洗石英砂目标。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现有酸洗石英砂厂家进行清理,使之生产达标,或予以取缔,不得出现违法违规生产。完成该项目的得20分,否则不得分。
(三)社会稳定:150分
1、全年无信访的得40分,来场集访一次扣10分;去县信访(上访)一次:个访扣10分,集访扣20分;去市信访(上访)一
次:个访扣20分,集访扣40分;去省信访(上访)一次:个访扣40分,集访扣80分;进京信访(上访)一次:个访扣100分,集访扣200分。分值不够扣的在总分中扣除,采取上不封顶原则。
2、完成全年的综治平安与法治建设工作任务得100分,此项由综治办负责考核。
3、无安全事故的得10分,出现的不得分。
(四)农村规范化管理:40分
1、年底依法顺利完成村支两委换届工作,无违法事件和因选举引起的信访事件发生得20分,否则不得分。
2、民主理财制度健全,村务公开按月进行的得10分。每减少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3、违反财经纪律,并受到处罚的,在总分中扣10分。
(五)党建:70分
1、班子团结,有战斗力,有号召力,得20分。村三位主职干部按时参加党委召开的各项会议并遵守会议纪律,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查看记录)得10分。干部之间有较大矛盾和分歧影响整体工作,或者年终综合测评满意率低于85%的不得分。
2、有规范的公开栏得10分,按要求及时进行公开,得20分。
3、年内发展一名新党员的得10分,未发展的不得分。
4、党员、干部无违纪、违法现象,得10分。
(六)社会事业:90分
1、完成计生站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得30分。
2、规范农村幼儿教育管理的,得20分。
3、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任务。按场要求,期内完成下达任务数的得20分,不完成不得分。
4、完成民兵组织建设及政治教育、训练、整组、征兵等各项工作的,得20分。
三、考核兑现:
1、本目标考核作为村干部工资发放的主要参考依据。
2、对考评优秀的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进行表彰和经济奖励。
3、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村,以及在招商引资、高效农业发展、双带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中考核不得分的村,在评比先进党支部、优秀支部书记和目标考核奖时,实行一票否决。
4、本考核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不因负责人变动而废止。
二0一一年一月一日
第四篇:大学生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
55
论文摘要;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应该着眼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同时,要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心胸,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并且当代大学生 肩负的使命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关键词 : 经济困境;大学生;使命;机遇;时代第一,当代大学生要了解当前的社会形势。社会形势又分为国际和国内的形势。从国际上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不断把人们的认知水平、社会生活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同样,在这种大的形势下仍存在意识的不同,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我们要对这种情形得到认识,我们中国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我们更能看清中国的地位越来越强大,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国内看,三个战略总目标,前两个目标已经实现,它们的实现也是归结于我们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我们始终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我为主,不照搬西方,不照抄西方,把先进的东西加以借鉴,结合中国实际,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我们的改革是先易后难,根据我们的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厚重的国体,我们进行有科学的选择;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外交,为我们改革开放和我们国家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空间和国际空间,争取了很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我们与各国的交流与开放。我们要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好我们的第三步,实现好我们的第三个战略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现在强调两型社会,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这也是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走好第三步的重要思想。第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背景随着人民币汇率上涨预期、国际贸易保护对中国经济影响加深,以及中央逐步取消很多商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总体看,我国暂时并不便于全口径对外出口,立足国内市场,兼顾国际市场已经是铁定的规则。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在恶化,没有好转的迹象;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的缺陷,国民经济行业间发展严重失衡,社会福利方面存在巨大空洞,仅仅这三方面内容就足以解释中国经济近两年的困境。我甚至在去年7月份预测今年9、10月份中国经济要大幅度下滑。从最近3个月连续公布的经济数据下降情况和股市大崩盘看,趋势已经很明显了,中国产业抗风险能力遇到挑战。摆脱目前经济困境,从理论上说是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用高科技力量提高生产力,提高效率,中国的出路只能是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这一条路,坚持一手保增长、一手保转型,一面做好传统优势产业、一面做好经济转型的原则。创新升级工作最好采用“在优势区域,集中优势资源,集中研发创新,有步骤将成果向外地转移,依靠全国市场网络逐步推广,逐步实现全中国产业升级”的办法。面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严峻的形势,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必须挺身而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 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99
21 世纪是全球化、信息化、学习化时代,同时 21 世纪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 21 世纪的时代特征和世界转向。21 世纪 的大学生要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时代要求,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学习型高等教 育人才。我们大学生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 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 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 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大学生必须学习和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特质的凝聚和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经过漫长历史的积淀和升华,渗透到民族的整个机体里,贯穿在民族的历史长河 中。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将会更加广泛,更加深刻。进入二十一世纪 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全面竞争空前激烈,而对人才的争夺则成为竞争制胜的法宝之一,作为现代教育的主体的我们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越来越多的关注,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我们肩负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就是未来和希望,我们步入社会时正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 期,大学阶段则是我们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准备阶段,如何明确发展目标,并制 定个人发展的成才规划,将个人的发展实践与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相结合,是衡量我们当 代大学生是否获得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明确目标,确立规划,切实落实到个人的 行动中。参考文献《当代大学生机遇与使命探索探索》《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经济学原理》—曼昆《当代大学生使命》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文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基础,浅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提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经济社会 发展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推进改革与发展。这是我国在总结国内外发展问题的经验教训和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过去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发展观进行深刻反思,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任务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系统的、战略性的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对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科学发展观建立在人本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之上,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使社会在经济的带动下全面进步、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优化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我国无论是继续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还是继续实施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战略,都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离开了人民群众为本,实施什么样的政策都是得不到人民群众支持的,也是根本没有意义的。
2、进一步做好“五个统筹”的工作。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的要求。(1)统筹城乡发展,在于如何破解“三农”难题,重要的是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2)统筹区域发展,一是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强化经济区域功能;二是加强行政区划调整研究;三是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体系。(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解决好经济发展这条“腿”相对较长,社会这条“腿”相对较短的问题。(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核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提倡发张循环经济,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求,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的促进现代化建设,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的战略方针,把利用外部有利条件与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
3、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动力是改革,目的是发展,稳定的前提是改革和发展;同时,只有在改革和发展下才能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就是保持稳定的条件下推进改革和发展。一是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好改革的动力作用;二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是要继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和配套完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当前,国际形式日益明显的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国内形式发展也比较快。因此,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重大战略,另一方面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又必须适时调整和晚上这些战略。与此同时,要做好实施每一个战略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配套工作。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1.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得到有效转变。目前,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与生产规模的外延式扩张,与国际水平相比,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率的“三高三低”的增长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的固体废弃物要比发达国家高出10倍以上;2003年我国消耗的原煤、铁矿石、刚才和水泥分别占世界消耗量的31%、30%、30%和40%,但创造的产值不足全球的4%。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自然、社会、经济资源大量消耗的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如因污染产生的社会冲突问题凸显,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健康受损等,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公共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社会发展长期滞后。26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GDP总量增长了10倍,与此同时,社会发展总体相对滞后。如,在教育领域,93年国家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到GDP的4%,但这个目标至今都未实现。由于教育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低,导致农村学生的辍学率和流失率偏高,有些地方辍学率高达10%。另外,03年的“非典”也暴漏出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统计显示,2000年国家卫生支出仅占财政总支出的1.71%,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91个国家的卫生系统中,中国排名第188位。社会发展“短腿”的状况,折射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
3.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该建立在发展的起点、发展的机会和收入分配等多方面的相对公平上。由于多种原因,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以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发展总会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但是这种不平衡并没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减少,相反还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如,占我国人口总量超过60%的农村,农业创造的产值只占国民生产宗旨的15%。再比如,1978年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6.8%,比东部地区低了37.7个百分点。这种不平衡发展带来的巨大反差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4.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未能得到保障。在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中,一部分群体如国企改革中出现的下岗工人、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等哲学在计划经济时代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产业工人和为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农民,在社会变迁和利益的调整中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并没有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也未能从所做的贡献和牺牲中得到对等的补偿。利益的失衡导致心理的失衡,加之又缺乏有效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家具了社会冲突,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5.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总体上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1亩,生物多样性锐减,乱砍、乱挖、乱采资源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生态环境形式严峻,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4%,水土流失占国土面积的37%,草原退化面积高达62%,沙漠化徒弟面积大刀38.57万平方公里;大气污染十分突出,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过三级标准,酸雨区占国土面积的30%;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不到一半,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不到10%。这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加剧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三,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从传统的发展观转到科学的发展观
发展观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审视发展观的演变可以发现,传统发展观是建立在“发展天然合理的”这个新年的前提之上的。这种观念认为,只要发展就比不发展好,发展得快总比发展的慢好。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传统发展观所关注的,知识“如何发展得更快”,而对于“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的问题却毫不关心,社会发展理论也仅仅被堪称知识研究社会“如何发展”的“科学”,却忽视了社会发展的价值论、目的论问题。人们之所以本能的相信“发展是天然合理的”,是有其历史性基础的。自然界不能为人类提供现成的生活资料,人类只有依靠对自然界的改造才能生存。离开了发展,人类便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因此,这一信念就成了支配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就自然成了人类评价一切的终极尺度了。但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在由人类自己亲手造成的各种困境和危机面前,人类面对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基本生活资料的满足了,而是如何使我们的发展持续下去,以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在地球上世世代代生存下去的问题。这时,发展的“天然合理论”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表现出巨大的危害性。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再是那种以毁灭地球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而是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四、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
经济发展无疑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离开了相应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也不具有可持续性。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一条腿长一跳腿短”的问题。我国的五年计划,原来叫“国民经济计划”。20年前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可是民称的更改不等于内容的更新。如果把更名后的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作些比较研究,就不能发展,几乎所有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都是经济重,社会轻,都是讲经济头头是道,讲社会囫囵吞枣。针对我国经济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用“五个统筹”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改变目前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的情况。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达到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比较和借鉴[J].华东经济管理,2005(1).[2] 赵长茂.找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着力点[J].瞭望新闻周刊,2003(28).[3] 陆学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4]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R].[5]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