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方法论范畴群(模版)

时间:2019-05-14 14:5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方法论范畴群(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方法论范畴群(模版)》。

第一篇:浅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方法论范畴群(模版)

浅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方法论范畴群

史兴 2008011370 计83班

我国当前处于一个宏观上保持持续向上发展的大环境中,而在微观上短期遇到了一些困难,同时还处于从较初级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这一些初级社会所遗留下来的、正是我们需要改进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无一不体现着方法论范畴的影子,同时也需要方法论范畴的指导。

下面我就一些方法论范畴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建设——破坏

这两个词从哲学意义上说,是对立统一的。建设是建立在对原有形态的破坏上,而破坏又是建立在对原有形态的建设上的。二者在我们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交替出现。建设与破坏的交织,使得事务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对旧状态的破坏,建设新的状态。一种意义上说,我们社会的发展正是源于这种交织——在地球初期,一些自然现象(雷电,陨石)破坏了地球原有的环境,从而“建设”出了一个新的适合生命生长的环境;后来生命对原现环境的“破坏”,“建设”了一个包括动物在内的动态世界;人们对自然界的征服——也是一种“破坏”,建设了现在的“人类”社会。所以,建设是需要破坏的,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同样不能缺少破坏。

动态过程的关键是保持平衡。无论是建设的多了,还是破坏的多了,都会造成平衡是崩溃,而恢复起来又是相当缓慢的。

我国的经济建设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这已是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的了。犯错不怕,改之。为此,我国政府坚持不懈地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央财政安排423亿元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环保设施等项目建设。全国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149万吨,新增燃煤脱硫机组容量9712万千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5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

4.42%和5.95%。近三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0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6.6l%和8.95%。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进天然林、青海三江源等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这种种措施,都体现着建设与破坏的本质。

农业——工业

农业与工业的出现有先后。农业在前,工业在后。二者是两个不同的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互相补充的作用,农业提供粮食等农副产品,工业则提供工业制品。二者的关系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相互促进,农业为工业的人口提供保障,工业为农业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二是相互竞争,两个产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对共同资源的竞争,如土地资源,人才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政策资源等等。二者同时还有各自的特点和重要性,农业是立国之本,工业则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二者的关系,对国家发展有不同的贡献,同时相互促进,一并相互竞争。

而且各有重点,谁都不能少。这势必牵扯到调整二者关系的问题。

回顾新中国发展的里程,初期,我们着力发展农业,为了解决人民温饱,后来大力发展工业,为了经济增长。但是到后来,我们过分的强调了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工业和农业的失衡。在二者的竞争中工业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出现了一些问题——工业挤占农业用地,农民大量外出打工,粮食生产不足,粮食价格降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经济作物的生产。

可喜的是,我们新的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失时机的提出了“三农”问题,并作了强有力的工作。例如,2008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5955亿元,比上年增加1637亿元,增长37.9%,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三次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价幅度超过20%。实施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生猪、油料、奶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种种措施体现了工业与农业的相互关系的对抗与平衡。

守成——创新

守成与创新是对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程度,并没有孰是孰非。守成,是对一些事情的坚持,是对局势的一种稳定。而创新则是打破原先的状态,是一种破坏,在破坏之中寻找新的生机。对不不同的事情,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

我们当前经济社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自主创新不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往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经济独立,就没有政治独立。”现在看来,这一说法已远远不够了,应当改为“一个国家没有技术独立,就没有经济、政治上的独立。”世界上已经“独立”的国家不少,其规律是在政治和经济上真正独立的,必然是在技术上独立。

为此,我们国家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信息、生物、环保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成功研发支线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等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163亿元,增长16.4%。电信、航空等行业重组迈出重要步伐。

同时,在一些已经十分明确的事情上,在我们还没有真正做到的事情上,我们选择守成的态度。如,中央2008年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关停小火电1669万千瓦,关闭小煤矿1 054处。加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力度,在能源、交通、水利等方面建成和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上来说,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前人的经验,特别是一些哲学方法上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宏观上的把握问题,具有十分强的指导意义。而在这些哲学的经验中,范畴论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他引导我们思考的方向,增多我们思考的角度,加大我们思考的深度。同时,也为未来的一些趋势,做出了一些预测,给出了我们参考。

参考文献:《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

注:

上了一学期的“创新人才与大学文化”,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有关范畴论的东西。因为刚刚接触到他的时候,我就从中发现了解决我平时学习生活中一些困惑的方法。有时候一门课能给我们带来的很多,而真正能够运用在生活中的则不多,但范畴群便是其中之一。有幸能够遇到他,也有幸能够选上这门课程。同时感谢我的老师!

第二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建国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年平均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八五”期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改善型转变,不仅经济效益改善,而且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改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我们希望经济增长率是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呈减缓趋势,但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与经济稳定的“稳定器”。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与贸易衰退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中国和印度避免了这种情形。

虽然我国在稳步发展中,但是也存在了不少问题。首先,我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面临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这已成为了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安抚好失业人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大规模结构调整和失业,国家大量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结构改革成本,购买社会稳定。其次,“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的农业收入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而农民无法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扩大内需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主要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要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则必需提高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有可能富裕农民。

我国有着很强的发展前景,首先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我们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又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要素供给条件。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最终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其次,投资与消费关系应当逐步得到合理调整,人民群众将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影响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的空间。在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合理变动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第三,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目标,也是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鲜明标志。这两个目标一旦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第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应当取得重大进展。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一步转变,有可能具备比过去更为有利的体制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过“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

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应当使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较大增强。第五,人力资源应当得到更好开发。在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规模的前提下,应当把提高人口素质,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充裕的优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领域的战略重点。第六,社会和谐程度应当有较大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应当在不同发展阶段提出有限目标,在现有物质基础上,重点应是调整公共资源配置方向。首先,应当使农村现有的贫困人口实现温饱,建立起有效的返贫应对机制。其次,及早建立适应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比较健全的养老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并逐步提高养老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再次,中等收入阶层应当明显扩大,调节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手段应当逐步健全起来。最后,需要对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和呼声进行有效的化解和适当的疏导,使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都能享有平等的表达意愿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

第三篇: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CNNIC发布的第32次报告显示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

手机上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手机上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动力:一方面,手机上网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尤其为受网络、终端等限制而无法接入的人群和地区提供了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手机上网推动了互联网经济新的增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热潮为传统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如打车应用、电商实时物流、微博商业化等均被视为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典范。主要原因:一方面,手机的便捷性使用户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上网,增加了手机的使用频率;另一方面,手机应用软件的丰富性,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便利了手机网民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手机的使用粘度。

CNNIC发布的第32次报告显示我国网络购物网民规模越来越大,网络购物使用率力持续增长。网络购物网民增长的驱动力量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网民购买力的提升,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为网络购物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成为促进网络购物市场繁荣的重要基础。其次,传统企业纷纷向电子商务的转型,拓展了网络购物的品类和渠道。线上产品的丰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提升了用户的购买体验。再次,网络促销的常态化,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网购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电商之间频繁的价格战。店庆促销、节假日促销、特卖会、1元秒杀等营销手段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极大的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移动支付、移动购物快速增长,手机端和PC端的应用互补,促进了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

2013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各应用领域网民规模均保持一定增长。交流沟通类应用和信息获取类应用依然是手机端的主流应用,发展领先,尤其手机搜索和手机聊天工具网民规模增长最多。网络娱乐类应用和电子商务类应用渗透率相对较低,但领域内各应用的使用率整体看涨,尤其手机网络视频和手机网络支付使用率涨幅较大,成为亮点。

当前随着智能手机性能不断提升、价格进一步降低,加上移动流量资费的下调,网民手机上网的比例逐渐提升,手机搜索是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手机应用,在网民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手机搜索一方面来自于电脑搜索需求的延伸,另一方面来自于人们碎片化时间里在各种场景的信息搜寻需求。由于移动性能特点,手机搜索形式更加多元化,不仅有传统的综合搜索和垂直搜索,还有各种应用的搜索功能。同时手机搜索输入也变得多元化,不仅有文字图片输入,还有语音、拍照、扫描等输入方式。在手机上,网民不仅通过浏览器输入网址进行搜索,还通过搜索App、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浏览器首页推荐搜索引擎、手机内置搜索引擎、以及输入法和即时通信等工具导流进入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活动。正因为手机搜索的迅速发展,各搜索企业更加重视移动搜索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同时重视各种手机搜索入口,力求在手机搜索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第四篇:天水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思考

天水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思考

一、“十一五”全市工业经济取得显著成就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 “突出一个振兴,建设三大园区,发展五大集群,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深化企业改革,推进自主创新,加强项目建设,着力扶优扶强,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工业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大力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12341”行动计划和“10强50户”工程,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重奖功臣等措施,落实兑现出口创汇退税、技术改造项目贴息、技术创新项目补助等扶持政策,激励、扶持企业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装备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9年,全市154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23.5亿元,增加值47.5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81.6%、79.2%。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由“十五”末的7户发展到18户,星火和华天两户装备制造企业主要生产指标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10强”企业销售收入由起初的6981万元增加到3.04亿元,提高了4.3倍;“50户”企业由起初的640万元增加到1906万元,提高了1.97倍。

——项目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加强与中材集团、西电集团、娃哈哈集团、酒钢集团、湘电集团、上海复星集团等20多家中央直属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科研院所的战略联合,西电集团重组成立的“天水西电长城合金有限公司”已投入运营,总投资1.57亿元的高压电工触头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杭州娃哈哈集团投资2.5亿元的超净热罐装生产线、酒钢集团西部重工与锻压合作投资6.9亿元的大直缝埋弧焊管及矩形管生产线、星火公司联手湘电集团打造风电设备制造基地等招商引强工作积极推进。天水中材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期工程项目2009年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不仅创造了我市工业项目建设史上的最快速度,而且还创造了中材集团项目建设史上的“天水速度”。星火公司机床产业化、华天公司高端电子封装、风动公司石油钻杆和煤田液压支架、锻压公司大型成套制管生产线及系列摆式剪板折弯机高品位生产线开发、二一三公司低压智能电器产业园、海林公司重型机械轴承、长开公司高压设备产业化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总投资56亿元的星火机床工业园和华天电子科技园建设破土动工、进展顺利,为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技术创新及名牌战略实施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以来,全市工业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和新产品近300项。星火、锻压、长开、华天等4户企业的技术中心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省11家的36.4%,占全省装备制造业5家的80%,居全省14个市州之首。全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达到22户。星火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等11家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和骨干企业,在全省率先发起成立了甘肃省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全省首创。红山“大型多用途智能控制试验机”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我国试验机行业的空白。星火公司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海林、锻压、二一

三、风动、华天、长开、电缆等7户企业的7件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31件商标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39种产品获“甘肃省名牌产品”,最近我市又荣获全国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称号。目前,我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甘肃著名商标31件、甘肃名牌产品39件,提前并超额完成了“12341”行动计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天水市的国家级和省级“驰名”、“著名”商标、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位列全省市州第一位。

——国企改革改制工作的深入推进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列入全市新一轮改制范围的462户企业完成改制458户,安置职工10.59万人,改制面达98.92%。全市32户破产重组企业共核销各类债务44亿元,争取到国家和省上补助资金96750万元。通过改制重组,消除了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有效整合了资源,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彰显。

——“两化融合”工作积极有序推进。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联动、企业实施”的原则,坚持把信息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扶持新兴产业相结合,积极推进全市通信基础设施

建设,组织企业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的信息化项目,引导企业研发节能新产品,实施节能产品产业化示范项目,切实推动一批“两化融合”重大项目的实施,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对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争取国家及省上对中小企业的各类扶持资金,建立中国中小企业天水网及网上融资平台,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金融活动周”等多种有效途径和形式,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协调落实融资资金,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确看待天水工业形势,必须放眼全局,跳出天水看工业,清醒认识差距,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迎头赶上。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提升期,客观、冷静地审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当前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我市的工业经济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工业化进程整体上仍处在初级阶段,工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1120亿元的4.24%,全省100强企业我市仅有9户。县区工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规划管理有待加强,项目支撑和产业聚集效应不够明显。二是与周边地区发展差距明显。2009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5亿元,仅占全省的4.24%,在全省位列第8名,兰州、庆阳、金昌等排名在前6位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都在100亿元以上,我市与第7位的平凉市61.1亿元相比还差13.6亿元。从关中—天水经济区七市一区工业发展情况来看,2009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高于商洛市和杨凌区,处在第6位,有四个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200亿元以上。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缓慢,传统产业比重高、新兴产业比重低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深度加工业规模小、链条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全市工业总体上还没有摆脱产业和产品结构单

一、发展粗放的基本格局。四是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受现行金融体制和企业资产运营状况的双重制约,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企业项目投入和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全市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全市工业发展既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面临许多难得的机遇。从国内宏观政策看,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标志着国家工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我省的支持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今年又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有利于我们更多地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从全省发展战略看,《甘肃省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中提出 “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将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做大做强的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并把我市列为全省重点扶持发展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区域。同时,随着我省被国家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省,我市被省上列为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城市,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清水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被列入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这对于我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我市发展基础看,通过大力实施 “工业强市”战略,我市已具备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基础条件:一是有一整套涉及振兴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10强50户”企业、提速工业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企业改革改制等方面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措施;二是有一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家、技术研发人才和市场营销队伍;三是有一批在改革开放中通过改革改制、自主创新、项目建设迅速崛起壮大的骨干企业;四是随着宝天高速公路通车、天水机场民航开通,天水—定西、天水—陇南、天水—平凉、天水—十堰高速公路及宝兰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天水承东启西、辐射南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为我市工业引进资金、技术和项目提供了

便利条件。

三、“十二五”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与工作重点

基于对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及客观形势的分析判断,全市 “十二五” 时期工业经济发展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一个振兴,建设一区多园,发展六大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即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天水经济开发区和星火机械、华天电子、长城电器及市县(区)工业园区;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材料、能源化工六大产业集群),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培育创新人才、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名优产品为重点,以工业园区和“10强50户”工程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突出科技创新,强化战略重组,走生产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把天水建设成为西部区域工业特色鲜明、发展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城市。

按照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工业增加值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20%,达到130亿元以上,实现“两个高于、一个确保”,即: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市“十一五”平均增长速度,确保全市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不突破控制指标。应按照“两个基本阶段、分两步走”的发展路径,即在今年和“十二五”前两年,着力于强基固本,集中力量抓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发挥优势,逐步缩小与周边发展快的市州的差距;在“十二五”后三年,着力于追赶跨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提速,力争使工业总量和增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赶上并超过周边发展快的市州。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应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

1、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应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通过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建筑材料、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发展水平。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紧紧围绕省上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陆上三峡”的战略布局,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投入;以华能热电联产、西北大型风电场工程建设为依托,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成套设备、煤化工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产业和产品结构,逐步改变轻工业太轻、重工业太重的现象,实现“两高一资”向“两低一资”的转变,使产业结构趋于优化;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市场竞争力,尽快解决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上游产品多、下游产品少以及企业管理粗放等问题,使企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力争在以结构调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

2、把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实践证明,一个特色优势产业一旦形成,可以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快速聚集,产生“聚变效应”,推动整个经济快速增长。我市工业能不能强起来,能不能成为联动一、三产业的纽带和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关键取决于能不能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我们在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中,应树立“以特做优、以优做强、以强做大”的理念,力争通过六大主导产业的率先突破,带动其它产业、其它领域的发展。应高度重视“招大引强”工作,继续加强与酒钢集团、陕电集团、西飞集团、湘电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大引强、强强联合,引进一批事关全市工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发展、加快发展。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应紧盯国家投资方向,找准国家政策支持的领域,切实把项目工作的重点放在与国家财政、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的对接上。抓好新材料、新能源、技术改造、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项目的上报和审批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开工建设,做到依托项目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

3、把加快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应突出科技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一是突出技术创新。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大幅度提升企业装备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融资政策,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坚持把深化产学研结合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需求,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结成技术合作联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二是推进品牌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特”字上做文章,走特色品牌发展之路,实现“制造优势”向“品牌优势”跨越;在“创”字上下功夫,走品牌创建之路,加大品牌创建力度,落实名牌奖励政策。三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和原动力,当前要重点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结合我市企业实际,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力争在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方面有新发展。从长远看,天水应谋划创办理工大学,为培养工业人才奠定基础。四是加快机制创新。引导企业实行按劳动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形式,使收入分配向科技、营销、管理等岗位倾斜。各企业应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人事制度、用工制度,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机制创新步伐,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篇: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

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看法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家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非常关心,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思考,我就四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看法。第一个方面:房地产调控问题

中国房地产问题不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而主要是结构问题。——李伟

房地产调控问题虽然如媒体所说的那样“八年七调”,但自去年“两会”以来,房地产调控仍是当前最为集中的热点问题。我认为,中国房地产问题不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而主要是结构问题。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需要重点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问题,二是地方财权和事权的问题。这是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走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所走过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在住宅建设方面,如果要求中国用几年的时间就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还未走完的历程,这是很不现实的。这就是我要讲的住房结构问题。

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其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把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作为住宅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规定所占比例。新加坡在二十世纪60年代建国时就规定,90%的建设住房为政府廉租住房。上世纪90年代我陪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到新加坡考察时发现,尽管当时新加坡的廉租住房需求已下降,但他们仍在执行这项规定,直到上世纪末,这一规定才被取消,因为那时绝大部分新加坡公民都已得到政府租屋。英国在二十世纪40年代到1959年保持了70%的社会保障房、廉租房建设比例,1960—1979年期间保持了60%的建设比例,直到目前还保持着约20%的建设比例。香港现在则保持着50%的廉租房建设比例。美国现在每年建设350万套保障性住房,并规定只有收入低于17万美元的家庭才有资格购买社会保障性用房。奥巴马有一个很得力的非洲裔议员朋友,去年下台了,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购买了不该买的两套社会保障性用房。

而中国则过早地把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的比例要求取消了。前几年,我们的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占建设住宅的实际比例约为3%—5%,这个比例太低了。1998年党中央提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点,要建设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体的中国房地产体系,比例是70%—80%;但后来发了一个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文件,使情况发生变化,地方上当年就出现土地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2002年全国土地财政收入约为2400亿元,2003年涨到5400亿元,涨幅高达125%,到2009年为16000亿元,去年为27000亿元。因此,这就出现了一方面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热情高涨,但另一方面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比例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极不相适应的局面。举例说明,比如现在的高档奢侈品,一个包可以卖到十几万元,一件衬衫可以卖到3000—4000元,还有高档天价皮鞋、服装等等,老百姓对此没有多少意见,正是因为有几十元的包、一二十元的衬衫、不到100元的皮鞋、几十元的外衣……,他们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其中,衣食住更重要、更迫切。如果按照其收入水平,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经济适用房或租得起廉租房,那作为高档的商品化住宅卖到天价也无妨,老百姓还会有现在这种程度的不满吗?但是现在解决住房结构问题确实很难,最大的难点就是,上面提到2010年的土地批租收入达27000亿元,如果房价降到与我国人均GDP4000美元相适应的水平,将会使土地批租收入大幅度下降,地方政府建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的资金缺口将大增,这对我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关于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划分问题。现在许多项目都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这使本就不宽裕的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我认为,房地产调控问题将在比较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短期内很难解决。它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所以应该对这个问题做更深入更长久的研究。我国的房地产价格确实已经形成泡沫了,和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不一致。据美国房地产协会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中价房平均是177900美元,按美国每套住房约180到200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约为5700元人民币,由此对比,我们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显而易见的。是泡沫早晚会破,美国房地产2008年的溃市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房地产近50%的暴跌都很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房地产的基本功能也可以说是首要功能,应是住房功能,而不是投资功能。尤其是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必须尽快扭转从房地产产业获取巨额利润的市场扭曲状况。第二个方面:中国城市化问题

人口盲目急剧膨胀将带来很大、很长远的问题,怎么解决需要我们很好地研究。——李伟

我非常赞同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提法:中国城市化速度与质量严重不平衡。截止到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47.5%,但实际上城市户籍人口的比重则相对较低。我这里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一个是36%,均与城市化率相差10%还多。“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相较之前提高了4个百分点,“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城市化率目标是51.5%,又提高了4个百分点,我的观点是可能发展太快了。数量叠加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人口1000万基础上增加500万和在人口2000万基础上增加500万,给社会管理、城市承受及产业所带来的压力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城市化有不平衡性,最突出的是城市出现量化结构问题和城市贫困群体多元化问题,包括农民工、流动人口、退休职工、农二代等,而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跟不上人口发展的速度。教育部近期的一个报告说,幼儿园的入学率50%都不到。

北京的人口规模按2000年的规划到2020年是1800万,但2009年就已达到1972万,加上流动人口1000万,已达3000万。据报道,上海常住人口达到2300多万,一年增加300多万,再加上流动人口至少还有1000万。这些世界级的超大都市,无不产生出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比如北京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达672万吨,日均1.84万吨,但北京的日处理能力只有1.27万吨。大批的垃圾都是送到郊区去填埋,按照现在这个填埋速度,四到五年,北京大部分填埋场将填满,所以到2020年,北京至少需要3200亩的垃圾填埋场,相当于6个晋祠这么大的土地庄园,这还是仅仅用于生活垃圾填埋,据报道每年还产生1000多万吨的建筑垃圾,处理它们占用土地更多。其它还有水资源,中国是个最缺水的国家,现在北京每年可利用水资源只有26亿立方米,但水资源每年消耗36亿立方米。仅2000—2007年,地下水超采达56亿立方米。

所以,人口盲目急剧膨胀将带来很大、很长远的问题,怎么解决需要我们很好地研究。比如如何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如果一个城市既要建经济中心,又要建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等五六个中心,什么人都要到这儿来,当然人口不好控制。我的基本观点是,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应与我们现阶段的管理能力、资源水平相适应,不能太快。特别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个很大问题,大拆大建现象严重,对社会资源浪费极大,欧洲国家的建筑使用寿命是70年到80年,我们的使用寿命只有25年到30年,这在我国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报道甚至将这种大拆大建式的城市发展称为“灾难”。

第三个方面:控制通货膨胀问题

随着通胀预期的增加,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李伟

控制通胀是仅次于房地产调控的热点问题,随着通胀预期的增加,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大家知道,现在通胀有三种,输入性通胀、成本推动性通胀和流动性通胀。

我认为,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对通胀的控制不是短时间能见效的,甚至不是一年、两年能见效的。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形成通胀的内在要素也很难有大的变化。比如目前输入性通胀的成因,一方面是资源类大宗产品的输入价格

高,另一方面是美国所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认为后者的直接影响不是太大,主要影响是前一个因素。我对输入性通胀问题的认识是,与其说是输入性不如说最终根源是吸入性;表面上是输入性,实际上是吸入性。中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能源需求。大量的需求,必然要推高国际市场的价格,以至于买什么涨什么。去年一年我们花了1万多亿元的代价进口石油2.39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5%左右;铁矿石进口了6.18亿吨,对外依存度2009年达到了62%。这几天,中东、北非问题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三天时间石油价格从103美元涨到114.23美元,而我们之前刚刚调高了成品油价格,现在涨了这么多,又面临是否调价的问题,可马上调价会进一步增加我们的通胀预期,不调又不符合经济规律。所以,大家认识到,中国的通胀问题源自于极大的高速发展需求,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成本因素的通胀,主要是工资成本上涨。对此我的观点是,人工成本的上涨是必然的、必需的,而且是迫切的。拿2005年和2009年举例,两年最低工资和平均工资的比值,国际上有个相对标准,即40%—60%;我们2005年社会最低工资的高档占平均工资的31.6%,最低档占平均工资的29%;2009年高档占26%,最低档占20%。这充分说明不论从企业的角度还是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分配收入差距的拉大已经十分严重了,因此人工成本的上涨是个必然趋势。流动性方面,这么多年这么大的流动性投入,说到底通胀问题就是货币现象。综上所述,我认为近两三年通胀问题将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政策咨询研究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四个方面:社会管理创新问题

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问题。——李伟

对这个问题我的认识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现阶段把广义的社会管理提高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层面是非常必要的,其重大意义不亚于“十五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其难度也不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小。我支持这个观点的论据也很明确:我们发展的目标不会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原则也不会变。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问题。伊朗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白色革命”值得研究,尤其是东欧剧变,那时它们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差,人均GDP都达到1万美元以上,我们所讲的政治、体制优势他们也存在,但这种优势可以转化。这次中东所发生的变化有很多方面原因,但共同点就是贫富差距拉大、政府腐败严重。这些社会问题在我们的发展阶段内也存在,所以我们要高度关注这些问题。

第一是法制建设问题。要以依法治国的理念强化社会管理,依据中央文件的提法,我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管理内涵和最终追求的目标在本质上是有差异的,但我认为在管理的基础目标上是相通的。一个管理好的国家必然是法治有序的国家,任何一个国家公民都必须遵纪守法。法治建设是第一位的,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和上世纪八十年代不一样,主要问题不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而是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

第二是政策设计问题。我们以政策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特点十分突出,这点我国和西方国家不一样。我们许多社会群体的很多利益问题,比如知识分子、退伍军人、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等都是由政策来协调的。如果政策设计出现问题就会引发许多连锁效应,如政策“打架”引起的群访等。因此,制定合理、可行、有效的政策是我国强化社会管理的重要环节。第三是党和政府及其各级领导的公信力问题。一个国家机器的管理效能,公信力是第一位的。现在不少地方党组织、政府机构负责人说话在社会上缺乏公信力,似乎只有党中央是可信的。老百姓逆反心理严重,尤其是当社会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讲的话打折扣,以讹传讹却很有市场。

第四是管理事情的能力和效果问题,这是个突出问题。

第五是社会的思想教育、社会的公德水平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提出要转变“信仰危机”的状况,现在看来,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但近年来,更令人担忧的是出现了社会的诚

信危机。

第六是国家的信息化管理问题。应该思考社会管理的观念如何适应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并随之转变。

第七是对特殊群体的管理问题。特别是对城市和农村空巢家庭、流浪儿、鳏寡孤独等的管理,如对鳏寡孤独的救助问题在我国明朝时就列入了法律,如果不予救助则以监守自盗论处。对于特殊群体,我们必须要关注。与其用财政资金去做那些有GDP、无效率的投资,还不如用来解决此类社会问题。

第八是对国外各种敌对势力的防范和应对问题。

国研中心与各地政策研究机构的关系问题

大家讨论中提到的最突出问题,也是这几年老生常谈的问题,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各地政策研究机构的关系问题。大家提得比较多的是明确一个指导关系并加强指导合作,作为地方机构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与中央机构建立起能够被认可的关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其他部委不同,我们认为,不必拘泥于“指导”这个词,一是“三定”方案中没有依据;二是如果定为指导关系则会产生很多相伴而来的问题,诸如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如何确定等,且定为指导关系也并非各地的一致意见。但是我认为即使不用“指导”这个词,在我们多年工作交流的基础上,只要在六个字上做文章,也完全可以达到大家所期望的效果,这六个字就是交流、沟通、合作。

交流包括工作交流、各种情况的通报和经验交流等,可通过会议或互访等形式实现;沟通就是针对当前政策研究中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进行沟通和探讨;合作的范围就更大,目前我们已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如课题合作、调研报告共享等。

我们认为,围绕这六个字做文章,完全可以通过形式上的创新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互利共赢的目的。如:我们已基本形成制度的春季政策咨询工作会议,年中的省(区、市)政策研究机构主任座谈会等,都是非常好的形式;现在我们中心的一些部、所与地方联合建立调研联系点也是共同合作的有效方式,通过对当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跟踪分析,大家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加深了认识,提高了政策研究的质量;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发展研究奖评奖活动也是促进双方合作的好方式;还有信息的交流,利用信息化工具优化和提高我们交流的效果和效率。在这方面我们也在进一步推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完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经过讨论已经明确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建成一个为政策咨询服务的信息化工程体系,目前这一工作已取得了初步进展,国家发改委已原则上同意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纳入国家“金宏工程”建设单位,“金宏工程”是一个由八个部委组成、覆盖全国、为中央宏观经济决策服务的信息平台,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此外还包括政策咨询研究数据库建设和数据模型使用等各种资源的整合。我们现在有些研究部、所已经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但还处在一种封闭、孤立的状态,将来要逐渐放开与各省(区、市)政策研究机构的沟通合作。

下载浅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方法论范畴群(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方法论范畴群(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文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基础,浅析当前我......

    我国人口老化、三农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1]郭志刚. 我国人口老化、三农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EB/0L]. 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研讨会简报之二,2006-2-5.我国人口老化、三农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 2005年12月24日,“中国人......

    我国人口老化、三农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人口老化、三农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研讨会简报之二 2005年12月24日,“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经济学家谈人口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随着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必然会发生变化,这会引起战略重点的转移,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党的十二大确定的战略重点是:(1)农业问题;(2)能源交通问......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学习心得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学习心得200字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三农”问题对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本站推荐)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的势头出现有所减缓的趋势,农民增收的问题成为农村、农业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对新阶段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学习心得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学习心得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