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好妇女思想疏导工作的探索
城市化进程中做好被拆迁户妇女思想疏导工作的探索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配合新城的开发建设,XX街于2010年3月1日启动撤村建居工作。而拆迁过程中,由于农村妇女引发的矛盾尤为突出,给拆迁工作增加了难度,被拆迁户的无理取闹,甚至影响了进程的加快。为此,我街妇联对拆迁工作中如何做好被拆迁妇女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总结了几点粗浅看法。
一、基本现状
XX街第一批撤村建居工作共占地面积亩,总人口人,总户数户,其中妇女人口 人,拆迁房屋座。
二、被拆迁户妇女思想存在的问题
1、妇女对城市化推进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清,对拆迁安置的政策了解不多、理解不透甚至误解了拆迁安置政策。一是拆迁主体和被拆迁人之间的对话交流渠道较窄,对群众提出的意见不能认真细致地给予正确解答,引起群众的逆反心理,加大了工作难度。二是在拆迁安置工作中,由于沟通、尤其是事先的沟通不够,导致认识上存在差异,思想不够统一,工作上形不成合力,步调不够一致。加之责任与权力个别情况下不够明确,使部分被拆迁人有空子可钻,对拆迁工作不配合。
2、投机心理的存在。还有一些拆迁户在拆迁过程中存在捞一笔的侥幸心理,他们不仅自己漫天要价,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阻碍拆迁工作的开展,甚至还煽动他人阻碍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以谋求
更大的利益,使有些拆迁工作难以推进。
3、思想观念落后。在拆迁中显得尤为明显。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许多农民对祖祖辈辈赖以生活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突然要被拆迁,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住所等许多东西都突然要被改变,许多人都不容易接受。
4、征地拆迁政策不完善。国家层面讲,虽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也颁发了一些实施细则,但是,征地拆迁政策还是显得不完善,给征地拆迁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三、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为了使今后的拆迁工作更加规范,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切实维护拆迁群众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利益,针对街道拆迁工作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建议如下:
1、规范政府行为,统筹有序实施拆迁。拆迁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要规范政府行为。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政府可制定相应的办法,对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作出规定,从源头上抓起,修订拆迁补偿的有关政策,规范拆迁程序,实行公示、依法行政;先公示、后宣传,不搞愚民政策;先审批、后用地,不搞违规行为;先法治、后德治,不搞强迫命令,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要规范拆迁行为。在拆迁工作中,要教育和监督工作人员严格“依
法拆迁、有情操作、文明办事”,做到拆迁规范合法化、补偿标准化、安置亲情化、就业优先化。坚决杜绝拆迁工作中的不文明行为。三是要规范统一拆迁的办法。
2、加强政策宣传,使拆迁户“愿意拆”。加强宣传发动,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派专人对拆迁户进行动员,消除拆迁户的抵制情绪。组织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提高拆迁户的认识。协调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有关拆迁动态,通过张贴法制标语、发放《给广大拆迁户一封公开信》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平公正、阳光操作,依法拆迁、和谐拆迁”,争取赢得广大拆迁户对拆迁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正确面对拆迁工作。要把拆迁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入拆迁户做工作,通过透彻的政策宣传,营造“早签约、早搬迁、多受益”的舆论氛围。帮助群众算清拆迁补偿帐,算细货币安置与迁建安置、调房安置的对比账,尊重被拆迁户的选择。努力转变群众旧的思想观念,争取得到群众的支持,使全社会形成合力,形成可持续性、健康的拆迁工作机制。
3、以民为本制定政策,使拆迁户“主动拆”。一是不同的拆迁户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的补偿应有统一可参照的标准。建议以某一时间点为补偿基数,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拆迁安置应采取多项选择。在拆迁安置中,除货币化拆迁安置外,应当有一些辅助的办法,让被拆迁人自由选择,这是国家拆迁条例赋予被拆迁人多项选择的权力,让拆迁户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安置补偿的类别。在拆迁过程中,要切实保护拆迁户利益,实行公平补偿。
4、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拆迁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教育、培训、交流,实践,提高拆迁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思想素质上,力求做到“五心”:即接待群众咨询要热心;调查补偿情况要细心;听取群众意见要耐心;核实安置补偿标准要公心;善后安置要关心。在业务素质上,力求做到“五勤”:即勤学法规和心理学知识;勤调查了解情况;勤与拆迁户联系;勤反映群众呼声和诉求;勤与村沟通。此外,还要认真总结宣传拆迁安置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促进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真正成为拆迁户的贴心人,以此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第二篇:做好学生思想的疏导工作
做好学生思想的疏导工作
登封市直一初中 张晓明
班级由学生组成,研究学生是管理班级的重点。学生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支点,班主任只有利用好这个支点,才能使班级管理的杠杆更加有力可使,班级管理的杠杆才会平衡。研究学生,做好学生思想的疏导工作可采用以下方法:
⑴观察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思想进行了解和研究。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让学生感到教师时时在关心自己,令学生更尊敬老师,更向往上进,让学生觉得只有自己不断上进,才能对得起老师那期待前进的目光。但观察法比较被动,班主任必须客观公正地对待观察情况以免错怪了学生。
⑵调查法。进行多侧面,多渠道调查。调查法必须注意被调查者与调查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以便使调查情况更全面具体。
⑶谈话法。就是直接与学生进行交谈,这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环节。俗语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这种方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拉家常法。用拉家常逐渐引出所要谈的话题,这样可以缓和气氛,缩短学生和教师间的距离,使谈话法犹如水到渠成一样。
②暗示谈话法。这种方法不开门见山,学生能平静下来,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并通过教师的暗示,让学生自己找到缺点,自然地改正缺点。
③宽容谈话法。荀子曰:“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用宽容的方式,使学生不记恨教师,反而让学生有愧疚之感。也使学生有了改正的机会和余地,这样会使事情迎刃而解。
④逐级谈话法。人们常说:欲速则不达。分几次进行谈话,逐级提高,把学生的缺点加以分解,并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觉得教师能理解自己,在潜意识 中有了承认错误的勇气,为今后的转变埋下了伏笔。在这时班主任要抓住有利的时机,推波助澜,那么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已为期不远了。
同时要引导学 生增强竞争意识。当今的时代是不断竞争的时代,俗话说:适者生存。只有不断地竞争,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作为学生,就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思想 上学习上展开竞争,比谁进步最快,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就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用良好的竞争心理去迎接竞争社会对学生的挑战。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要培养好这些学生,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思想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培 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作为班级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作出长期的努力和实践,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通过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才能在现代育人工程中描绘出灿烂的前景。
第三篇:区妇联城市化进程中妇女工作等问题的调研报告
**市**区三届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抓住城市化历史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化这一历史进程中,如何按照城市化要求,推进我区妇女工作,带动各级妇女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发挥更大作用,是现阶段我们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2003年12月至今年2月,**市**区妇联深入基层,重点就我区城市化进程中各级妇女组织的建立健全、出嫁女招郎女的权益保护以及农村妇女就业这三个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借鉴龙华解决这些问题的部分成功做法,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各级妇女组织的建立健全问题
城市化后街道和社区妇女组织如何设置,是广大基层妇女干部最为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各级妇女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和带领广大妇女,实现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促进妇女事业的进步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按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区总人口为273.5万,其中女性为142.5万,占52%。全区共有镇(街道)妇联10个,村妇代会127个,居委会妇代会43个。我区实行城市化后,镇村妇女组织相应撤销。在街道妇女组织的设置上,区城市化领导小组在《龙华城市化试点撤镇改街道实施意见》(送审稿)中明确规定了“街道办的妇女组织按照章程设立并履行职能”。从目前运作情况看,街道一级妇女组织的建立有充分保障并已取得良好进展。但在社区一级妇女组织的建立及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的保障上,迄今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只是在《龙华城市化试点村改居实施意见》提到:“社区居委会和股份合作公司根据需要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但我们在调研时深深认识到,社区妇女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妇女群众,最能体察她们的疾苦,倾听她们的呼声,反映她们的愿望,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能及时向上级妇联组织全面正确反映基层妇女情况,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我区外来流动人口中女性所占比例较大,妇女工作有其特殊性。以龙华为例,龙华街道办总人口71万人,外来女性约占60%以上,其中常住人口仅3.1万,外来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大。龙华镇原先设有1个镇妇联、13个村(居)妇代会、52个自然村妇女小组,组织机构健全,[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在保护外来女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和带动外来女工建功立业、掌握民情、社情等方面都发挥了突出作用。城市化后,村改社区居委会,自然村建制取消,社区妇女组织直接面对群众。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社区的发展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情况。城市妇女工作面很广,妇联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因此,搞好城市化进程中的妇女工作,妇女组织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须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建议: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有关要求,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龙岗两区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第十条第三款“居委会和股份合作公司要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规定,从组织机构上切实保证各级妇女组织的建立健全。
(二)要在经费上加大对社区妇女组织的投入。社区专职妇女干部的待遇应按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标准执行,聘用和兼职的妇女干部的待遇,由各社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发放补助。财政在向社区拨付经费时,应充分考虑这部分的支出,在经费上予以倾斜。
(三)要推进社区妇女干部专职化。应本着求真务实、精简高效的原则,配备一名专职妇女干部全面负责社区妇女工作。考虑到我区外来妇女人口基数大、原先自然村全部建有妇女小组的特点,可以结合各社区的实际情况,以聘用的形式吸收热心妇女事业并熟悉妇女工作的同志加入到社区妇女组织中来,加强社区妇女组织的力量。
(四)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妇女组织和妇联团体会员的作用,创新组织机制,扩大工作覆盖面,逐步形成纵向与横向结合、紧密与松散结合的立体型妇女组织网络。如通过建立“妇女人才促进会”、“女企业家协会”等会员制的妇女联谊组织和发展“巾帼社区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来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维权咨询、技能培训、卫生保健、文化服务、家庭教育、治安防范等工作,推动妇女工作的群众化、社会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把各界妇女和各类妇女团体团结起来,使桥梁更畅通、纽带更牢固、支柱更坚强。
二、关于出嫁女、招郎女的权益保护问题
出嫁女、招郎女及其配偶、子女股权的配置问题是**区城市化进程中有关妇女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存在比较普遍、矛盾比较尖锐、工作相当棘手的老问题。根据调查显示,全区出嫁女、招郎女5990 人,已享受股权分红的出嫁女、招郎女4093人,占出嫁女、招郎女总数的68.3%;出嫁女、招郎女的配偶4093人,已享受股权分红的862人,占21%;全区出嫁女、招郎女的子女7275人,已享受股权分红的2313人,占31.8%。全区有31.7%的出嫁女、招郎女没有享受股权分红,79%的出嫁女、招郎女的配偶没有享受股权分红,68.2%的出嫁女、招郎女的子女没有享受股权分红。
早在2001年7月,**区政府就已颁布了《**市**区农村股份合作制暂行规定》。《规定》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中的股权作了明确界定,对有效解决出嫁女、招郎女及其配偶、子女股权配置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一规定在部分镇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执行,各镇(街道)工作进展也不平衡。从调研情况看,龙华工作力度大,成效比较显著。目前龙华10个行政村出嫁女、招郎女的股权配置已全部落实,她们均享受了《**市**区农村股份合作制暂行规定》中的第一类股民的权利。我们认真研究了龙华的成功做法,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加大力度、坚决落实、稳步推进。如龙华以一个村为试点,重点解决党员干部、自然村长的思想认识,召开动员会,统一思想,并制定出初步方案,然后召开出嫁女、招郎女代表会议,使双方达成共识,并在全镇推广,形成了一个以党委牵头,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网络。今年**区要全面推行城市化建设,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积极贯彻落实《规定》,彻底解决出嫁女、招郎女及配偶、子女的股权配置问题。
三、关于农村妇女就业问题
城市化后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立足之本,失去了最稳定最可靠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对于妇女来说,核心问题就是就业。只有就业才能在社会和家庭中有地位,才能体现妇女的价值。因此无论从维护家庭、社会的稳定,还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讲,妇女就业都显得极为重要。但根据我们的调查,**区农村妇女具备就业愿望的仅占 34%。农村妇女就业问题主要有:一是就业愿望较低,就业创业意识淡薄,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她们认为村里有分红、自己有房出租,可以不用工作了。二是存在依赖依附心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有的虽然对就业有要求,但仍将希望寄托在政府、社区身上,而不是主动去寻找机会,争取就业创业。三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不高,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四是就业期望值较高,不切合自身实际。由此可以看出,观念和素质是影响我区农村妇女就业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我们建议:
(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切实转变择业观念。广大妇女由农村妇女转变为社区居民,不仅要身份转变过来,更要在观念、素质上适应城市化带来的各种变革。要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首先要解决她们的就业观念问题,要教育引导广大妇女顺应形势要求,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逐步克服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懒惰思想和“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树立靠自身素质改变命运、靠市场机制实现就业的信念和意识。
(二)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妇女的就业竞争力。**区广大农村妇女是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她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城市化的进程,直接影响全市的长远发展。目前,**区妇女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如对全区镇(街道)、村(居委会)妇女干部文化结构统计分析,大专以上41人,占妇女干部的21.6%;中专和高中50人,占妇女干部的26.3%;初中以下99人,占妇女干部的52.1%。这样的文化素质距离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去甚远。因此,要全面推进“女性素质工程”的实施,通过进一步加大妇女的教育培训力度,为女性教育开辟多层次、多渠道的途径。同时要着眼于城市化后妇女就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开设有利于妇女就业的培训内容,让妇女尽快掌握新的实用技能和技术,促进妇女提高科技致富的能力,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增强她们参与城市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三)各级党委、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来促进妇女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应大力开发服务性的行业,提供后勤服务岗位和援助性岗位。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妇女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加强与企业用工单位的联系,在企业与劳动力之间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同时加强对就业有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增强就业的吸引力。
第四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妇女就业现状与对策思考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标志,它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升级转化的过程。近几年来,在___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洪塘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尤其是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导致土地作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被大面积征用,被征地的农民就业逐渐向非农方向转变。如何促进被征地农民实现充分
就业已成为洪塘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成为镇党委、镇政府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此,镇妇联紧紧围绕这一工作中心,紧紧抓住乡村型农业化向城市型工业化转型这一时机,急党政所急,想妇女群众所需,尽妇联所能,面向广大失地妇女,在调查失地妇女就业现状、建立劳动力信息库、加大培训、进行就业推荐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帮助和引导广大失地妇女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劳动技能,帮助和引导农村妇女实现劳动力的转移,服务于农村,服务于经济建设。
一、失地妇女就业的基本现状
截止2003年6月底,我镇已被征用土地
12500亩,占已有土地面积的40,涉及17个村,共有失地妇女人口1830人,除在校学生,共有适龄劳动力1749人。对这些失地妇女的就业现状及与就业有关的一些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1、失业人数多,失业率居高。1749人中有832人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单位,351人属于零时打工,有劳动能力及愿望的失业者为398人,失业率为22.8,尤其是40岁以上的妇女情况更加严重,这些人文化素质普遍低,无一技之长,学习能力弱,而且这一部分人家庭普遍生活负担较重,其失业率达到60,由此可以看出年龄和技术已成为就业的最大制约因素。
2、信息不畅,就业门路不宽。从就业渠道看,已就业的妇女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自己或亲朋好友的介绍获取就业信息,寻求就业岗位,极少数人是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取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狭窄。从获取的岗位看,多为小商小贩式的农村三产行业,少数人在当地企业务工,在企业务工的也多从事简单的装配和装卸工作,就业领域不宽。并且普遍反映职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大,多为临时性就业。
二、失地妇女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分析一下,失地妇女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文化和技能素质低。失地妇女普遍文化素质低,失地妇女中小学以下文化占42.4,初中文化占53.6,高中以上文化仅占8.2。技能素质也较低,掌握一技之长的只占14.9。接受就业培训少,从去年开始,区、镇妇联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参加培训的失地妇女一共只有196人,而且许多还是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培训。她们现有的素质技能状况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就业能力,难于满足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往往只能从事简单的装配工作,从事餐饮和个体小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就业领域狭小。
2、观念较保守,转变慢,一时难以适应新的就业环境要求。一是依赖性较强,自主创业意识淡薄。多数失地妇女普遍依赖性较强,缺乏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及创业的积极性。在失地妇女中,有自主创业意向的仅占3.8,要求政府帮助就业的则占到43.6。二是就业期望值较高,不能切合自身实际。失地妇女普遍都不考虑自身素质和技能实际,希望找到一份既轻便又自由,收入又高的工作,一般都不愿从事较脏、较累和较苦的工作,并且大多数人还不适应企业严格和规章制度,认为在企业务工不自由;在就业区域选择上,都要求在镇区域范围,不愿外出就业。失地妇女的素质和观念现状,给妇联的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推荐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困难,有时妇联辛辛苦苦组织了妇女进行了培训,千方百计进行了就业推荐,可她们就业时却挑三拣四,要求颇多,使用工单位感到很为难。
3、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偏低,制约了对就业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一直是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阵地,但随着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结构的调整,近年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有所减弱,我镇也不例外。虽然我镇企业近年发展态势良好,工业化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区域工业相比较,我镇工业总体素质不高,工业现代化水平偏低,企业缺乏规模效应,形不成产业链和集聚效应,这既制约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又降低了企业就业吸纳能力。
城市三产服务业是城市化进程中转移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领域。如在发达国家仅社区服务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就达就业份额的20—30,发展中国家社区就业份额也达到12—18。由于受区位条件的制约,我镇的城镇化整体水平较低,镇区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较差,市场、信息、服务等设施不完善,城镇集聚度较低,相应的三产服务不完全,城镇化应有的规模效应及对促进就业的拉动作用末能充分发挥。
4、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就业激励机制不健全。就业信息渠道畅通和就业激励机制健全,是促进失地农民最终走向市场就
业的前提和基础。我镇劳动力市场建设刚刚起步,对农民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刚刚开始,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虽已通至各村,但村镇之间、企业与劳动力市场之间、企业与劳动力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劳动力的供给与市场岗位需求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对接。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失地妇女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就业激励机制不健全,首先是对企业招收本地妇女
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企业乐于使用外来务工人员,除了她们好管理,会吃苦外,更在于企业使用了外来民工可以避免传统就业制度带来的缺陷,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其次是对失地妇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缺乏应有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失地妇女有自主创业愿望的只占3.8,大多数失地妇女则表示连想都不敢想。这一方面是因为失地妇女自身素质技能素质较低,资金缺乏;另一方面是政府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来促进失地妇女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更没有对自主创业成效显著者给予奖励的激励机制。
5、就业竟争激烈。一是随着我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在加速增多,在末来几年,我镇将成为___市中心城的新城区,农业劳动力将随之全部转向非农产业。可见,失地妇女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二是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据统计,目前我镇约有外来人员已达2万多人,与我镇常驻人口已基本持平,有各别村外来人员已超过本村人口,客观上挤占了我镇劳动力的就业岗位。
6、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为失地农民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这既是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流动的需要。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健全,养劳保险制度还处于低水平,就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都末能建立。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一定程度制约了失地妇女自主创业和外出就业。
三、妥善解决失地妇女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1、要充分认识失地妇女就业的极端重要性。离开农村不再种地成为城市居民,是许多农村妇女的梦想。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推进,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没土地了,应该说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对许多没有一技之长难以在城里或企业找到工作的失地妇女来说,形势一下子变得更加严峻了,虽说一亩三分地对于近郊的农民而言,并不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立足之本,失去了最稳定最可靠的社会保障。特别对于40岁以下的失地妇女来说,核心问题就是就业。只有就业了才能养家糊口,才能在社会和家庭中有地位,才能体现妇女的价值。因此无论从维护家庭、社会的稳定,还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讲,都必须高度重视失地妇女极端重要性。
2、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扩大就业。解决失地妇女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只有经济发展了,城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不断提供就业机会。大力开发服务性的行业,因为服务性的行业妇女就业的机会相对多些,政府要多开发公益服务岗位,发展个体经营性岗位,争取后勤服务岗位和援助性岗位,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鼓励失地妇女开办服务社、加工场,为商品销售、家政服务、婴幼儿(老人、病人)护理等提供服务,把服务领域做大做宽。
3、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失地妇女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要将失地妇女统一进行登记,及时掌握失地妇女的流向、流量、就业种类、就业状况等信息,分析和预测就业形势和发展趋势,定期发布就业信息。建立统一的就业政策和制度,要加强与企业用工单位的联系,为企业与劳动力之间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失地妇女的就业竞争力。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转变择业观念。虽说妇女失去了土地,一夜之间成了“工人”、“市民”,身份变了,但她们的思想观念、文化技术素质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与工人、市民的差距还比较大。要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还得先解决她们的择业观念问题,否则劳神费力组织的培训,来者稀稀拉拉,千方百计争取的就业岗位,做者寥寥无几,出现了“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尴尬局面。
转变择业观念,要靠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要靠教育培训的灌输,还要靠制度措施来规范引导就业行为,要督促企业必须使用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劳动者,使“先培训后上岗”成为惯例,成为共识。克服政府要实现充分就业,就是让人人就业,就是统包统配的错误观念,提供的就业岗位都应向广大妇女公开,实行竟争上岗,让那些有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的实现就业,逐步克服依赖思想,改变对政府提供的就业机会不珍惜的状况,形成靠市场机制实现就业的意识。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失地妇女要从一产走向二产、三产业,从农村走向城市,从村民走向市民,必须经过“脱胎换骨”的艰苦历程,而就业培训则有助于缩短这一过程,实现这一转变。要高度重视失地妇女的培训工作,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本着为广大妇女姐妹服务的思想,妇联要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若干教育基地,努力为失地妇女服务,努力为政府排忧解难,这样才能更充分体现出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搞好失地妇女的就业培训,除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妇联努力工作,就业培训体系完善,经费师资保障有力外,更重要的是广大妇女要有兴趣愿参加。当前一些培训之所以对失地妇女吸引力不大,有她们观念落后、文化跟不上、眼光不够远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培训本身的问题。因此要根据失地妇女讲实际的特点,以实际就业培训为目标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技术技能基础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周期的培训。对年龄较轻、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可组织职业培训,培训的时间可长些;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无技术基础的,可组织一些家政服务、编织、护理、餐饮、服装等方面简单的培训,培训时间可短些;对那些开过小商店、小饭店、小服装店有一定基础和创业愿望的积极开展创办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组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经营管理能力培训。要加强对培训的有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增强培训的吸引力。
解决失地妇女的就业问题是新时期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新的任务,各级妇联组织更应该义不容辞。我们相信,只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妇联努力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妇女姐妹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失地妇女的就业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
第五篇:浅谈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区县妇女工作
浅谈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区县妇女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妇女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同时也对妇联组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为
妇女半边天的娘家,如何创新思维方法,创新工作途径,立足家庭,依托社区、乡村,面向妇女,把凝集人心、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与构建和谐巫溪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此,笔者深入部分县级机关、乡镇及社区妇女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区县妇女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独特作用,谈点肤浅的看法:打好一个基础、抱定一个目标、找准一个定位、发挥四个作用、抓住三个重点。
(一)打好一个基础是: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综合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妇联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妇联干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调研能力、谋划能力、宣传能力、协调能力、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逐步打造复合型、适用型妇联干部队伍。在实践中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把入口,把好妇联干部来源关、知识层次关、年龄结构关;二是充足电,加强对妇联干部的岗位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增强管理本领,提高创新能力,努力使妇联干部成为优秀的社会活动者和专业的妇女工作者;三是立机制,创新妇联工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任务、运行管理、工作落实和评估考核机制,激发妇联干部的原动力;四是疏通渠,促进妇联干部合理流动,努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基地。同时要扩大力量、延伸触角,发展和壮大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妇女工作者队伍,完善和推广妇联执委工作制和妇女代表联系制,充分发挥她们代表、联系、宣传、服务妇女群众的作用。
(二)抱定一个目标是:提高妇女素质,实现男女平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通过提高妇女素质,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现妇女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女性与男性的平等发展,确保男女两性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共同进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
1、拓展妇女人才成长平台,提高妇女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与素质。一是深化四自教育,提高妇女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开展习养训练,提高妇女的道德文明素质;四是加强妇女典型培养,发挥高素质人才的带动作用;五是畅通女性人才的举荐渠道,促进女性成才机制的不断完善。
2、强化宣传促进平等,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发展。一是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宣传,增强其贯彻基本国策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面向社会宣传,借用新闻媒体力量,正面宣传妇女形象,鞭挞损害妇女的丑恶现象,打击侵害妇女的违法行为;三是面向妇女宣传,提高她们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四是深入探讨在国家制定的惠民政策中,妇女得到了多少,怎么样让妇女获得与男性均等的利益。
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强势宣传和集中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学国策、谈国策、促男女平等的舆论氛围,推动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
(三)找准一个定位是:紧紧围绕中心,服从服务大局。妇联组织要牢牢把握发展和维权两条主线,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交汇点上定位妇女工作。要遵照科学发展观、新的执政方式的要求,主动在党和政府的大局中思考妇女工作、谋划妇女发展、推动工作创新,将服务大局与三创(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工作结合起来,把推动妇女发展与融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服务大局有新作为,促进妇女发展有新思路,维护妇女权益有新举措。
(四)发挥四个作用是:一是发挥好教育引导作用。妇联作为群众团体,要针对妇女群体的变化和妇女群众的需求,不断创新载体,强化妇女的思想教育,如春风化雨,协助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化解矛盾工作,引导妇女群众自觉地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以实际行动维护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发挥好传递渗透作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意图、时代精神贯穿到妇女群众中去,使党的意图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把妇女工作方面的政策及会议文件精神及时传达贯彻到妇女群众中。三是发挥好沟通凝集作用。要经常沟通妇女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及时反映妇女群众的社情民意,在党和政府的决策中真正体现妇女群众的心声。开展各种特色活动,把妇女群众凝集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四是发挥好联络协调作用。要发挥联字优势,加强协调,争取各方面的资源,特别要充分发挥好妇儿工委、妇保委、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主动争取有关单位的支持,借力、借势、借台,发挥好牵头、联系、协调、服务的作用,为妇女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五)抓住三个重点:
1、把组织推动妇女参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妇联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要紧扣发展主题,把组织推动妇女参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激发妇女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一是围绕三农问题,深化双学双比活动,推进巾帼致富工程,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
富,带领广大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大显身手。围绕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着力于建立健全农技知识传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合作经济、富余女劳力转移、扶贫服务等六大网络;整合资源,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教育工程,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用技术培训;动员妇女参加基础教育、就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乡镇扶持培育一批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和妇字号龙头企业,培养锻炼一批思想观念新、科技知识精、致富本领强的带头人,辐射带动一批缺文化、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的农村弱势妇女;借助政府和社会信息平台为农村妇女提供科技信息、市场信息,让女专业大户学会运用网络信息开阔视野、扩大经营、拓展市场;发展以妇字号产业基地为核心的专业技术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并发挥其培训、示范、科研、服务、创收五大功能,提高妇女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培养一批女经纪人、女协会会员、女营销大户,促进种养殖业、农特产品加工业、民间刺绣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形成。引导农村富余女劳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区县内劳务市场向区县外劳务市场的有序转移;多种渠道帮助贫困妇女解决生产、生活、生存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力实施春蕾计划,密切关注未成年女生辍学问题。二是围绕三创,进一步深化巾帼建功活动。组织动员下岗失业妇女参加再就业培训,积极为下岗、失业女性再就业牵线、搭桥、引路,兴办一批妇字号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托幼保育、卫生保健、健身娱乐、环境绿化等社区服务实体,培养一批巾帼创业带头人;拓展巾帼文明岗创建范围,开展各具特色的岗位建功、岗位成才活动;充分发挥女企业家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有创业精神、有经营能力的妇女,在商贸、旅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中抢占先机,开拓市场,建功立业。
2、把家庭的和谐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廉洁家庭、节约家庭、四无健康家庭的创建思路;开展美德在农家、美德进社区、家庭风采赛等活动;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引导妇女和家庭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3、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工作,办好家长学校。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精神,切实推进《十一五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和《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把家长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组建一支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和一个教子有方家庭教育报告团,培育一批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和示范家长学校,探索一套家庭教育工作的监测评估体系,有效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