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拉祜族的库扎节
拉祜族的库扎节
库扎节,是云南省西南边陲崇山区拉祜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三月或四月初举行,为期四五天。“库扎”是拉祜语的音译,意思是年节。节日这天,全村寨的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当村寨外传来火枪的响声时,大家聚集一起,在铓锣、象脚鼓声中,唱歌起舞并奔向寨门,迎接亲人回家过节。当提着酒肉、糯米粑粑、白薯等食品的亲人快到寨门的时候,由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向他们身上拔苗助长撒米、敬酒,表示吉祥如意、新年快乐。然后大家唱歌跳舞。狂欢过后,各自回家。
第二篇:阿扎克乡库兰其幼儿园
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兰其幼儿园2018年秋季开学工作准备的材料汇报
一、幼儿园基本情况
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兰其幼儿园创办于2011年9月,建筑面积810平方米;扩建幼儿园创建于2017年7月,建筑面积566平方米,是一所农村幼儿园,位于阿扎克乡库兰其村大路6队,绿化面积90平方米,运动场地而积1798平方米,室内的教室、寝室、办公室、活动室、厨房、保健室等场地已齐全。并配有电子监控摄像电视,电脑、数码相机、电子琴等一套较齐全的现代教学设备。每班教学用具齐全,另外还提供了幼儿图书阅览室、作品展示园地等,并为孩子配备了适合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室内玩具、大型室外组合玩具,每年为园添置新的大小型玩具,厨房整套设施先进、卫生。这些设备设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并确保全园安全工作,给孩子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孩子的个性、潜能、艺术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幼儿学习玩耍的理想乐园。幼儿园不但重视硬件的建设,更注重对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力争做到管理工作规范,队伍建设专业化,教学设施现代化,教育模式多样化,教育手段科学化,幼儿全面发展化。交通便利,家长方便接送,园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越。
本园专任教师11名,其中一名教师在阿扎克乡库库力幼儿园担任园长职务,一名借调在阿图什市第二幼儿园;转岗保育员教师三名;转岗保卫干事两名;公益性岗位厨师两名。2018年9月份新招的小班幼儿117名,中班幼儿104名,大班幼儿75名,总共296名;开设了3个小班,3个中班,2个大班。
二、开学准备工作开展经验
为了顺利开展新学期各项工作,给幼儿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在开学前开展了以下工作:
1、有序并的进行了招生工作,给每位幼儿建立档案。
2、给新招幼儿定做统一的被褥、被套。
3、幼儿园重点工作:环创。把旧的活动区域重新布置。
4、为了幼儿的安全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5、为了预防疾病,安排全园幼儿在乡卫生院进行体检。
6、因今年新招幼儿人数较多,园委会商量决定把活动室改成教室,并做了相关的准备。
7、全园教师进行大扫除、打扫教室、寝室、厨房、绿化带等各个场地。
三、幼儿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新增的班级缺少设施设备:床、桌椅、电视机、DVD、办公桌椅、毛巾等一些材料。2、11名在编教师中9名在岗,只有3名保育员,但开设了8个班级,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教师人数不够,无法确保“两教一保”。
四、对工作的意见
1、为了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校本培训次数,进一步提高师生国语水平。
2、多次开展家访走访活动,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工作。
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兰其村幼儿园
2018年9月4日
第三篇:喀什市库木代尔瓦扎街道办事处2010年
喀什市库木代尔瓦扎街道办事处2010年
道路专项治理评估报告
:
按照市安监局工作要求,2010年针对我街道辖区道路安全整治工作进行摸排检查,结合我街道工作实际,开展各项共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证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按照市安监局工作有关要求,街道在年初成立了以政法书记为组长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治理活动案,具体明确了工作职责,健全了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同时,按照市安监局工作要求,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考核标准。
二、认真组织实施,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我街道辖区地处喀什市物业繁荣去,主要交通路线有:人民西路、文化路、克孜都维路、解放南路、昆仑大道等主要交通路线,街道社区8个全部属于沿街旁,为做好辖区道路安全工作主要工作情况:
1.结合安全生产考核等工作,加强对道路安全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配合是交警大队做好了辖区道路安全监管工作。2010年期间,我街道对辖区道路安全检查10次,清理道路两旁障碍物214公斤,定期与辖区客运总站等运输部门进行联系,确保不出问题。2.组织开展各种道路安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提搞辖区群众道路安全意识。为保证街道辖区道路安全,街道成立宣传小组,在全辖区开展了以道路安全主题的宣传活动,提高广大驾驶人员及辖区群众参与到道路将同安全管理中来,为辖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与精神文明工作相结合,大力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制定了2010道路客运行业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以“三优三化”为目标,再下去主要交通客运点开设质询台和意见箱,对辖区交通运输部门进行监督,积极为广大旅客打造优美环境、营造优良秩序和提供优质服务,推进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质量标准化的建设,全面提高我辖区道路客运的服务技能、服务本领,确保整治工作得到实效。
喀什市库木代尔瓦扎街道办事处
综合治理办公室 2011年1月17日
第四篇:金平拉祜族贫困现状调查
金平拉祜族贫困现状调查
金平的拉祜族原称“苦聪人”,1985年归为“拉祜族”。拉祜族主要分布在金平县者米拉祜族乡、勐拉乡和金水河镇三个乡镇8个村委会32个自然村,有1831户7628人。由于自然、历史、社会发展等原因,拉祜族大多深居海拔约500—1600米的高山半高山区,绝大多数拉祜族村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相当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1957年,在人民解放军、民族工作队和党委政府的力促下,带着游耕、采集、狩猎生活方式的拉祜族走出了原始森林,开始定居定耕,从而迎来了拉祜族的“第一个春天”。但由于拉祜族经济社会处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初始阶段,一步跨入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社会生活环境中,其原始社会末期经济色彩非常浓厚,原始平均主义思想十分突出,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1998年2月,新华社记者周东棣、姜振岗在《国内动态清样》上发表了《金平县苦聪人生产生活困难》的文章后,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极大关注。省州县加大投入力度开始实施“155”工程,即:一年解决1000人五年解决5000人的温饱问题的扶贫工程。计划由省、州、县共同投入3967万元,用5年时间,每年解决1000人,5年解决5000人拉祜族的温饱问题。同年10月,“155”扶贫工程正式启动实施。按规划先后实施了安居、改土及温饱、水利、人畜饮水、农业科技、畜牧业、林业、教育、卫生等13个方面项目建设。通过“155”扶贫工程的实施后,金平拉祜族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群众观念有了明显转变,部分拉祜基本解决温饱。
但是,由于后续建设投入不足,加之实施“155”扶贫工程时还有部分拉祜族村寨没有覆盖,拉祜自我发展能力弱、生存条件等原因部分拉祜仍然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目前仍然有一大批拉祜族群众处在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素质型贫困突出,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培植难度大,拉祜族聚居区生态脆弱,“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突出,教育文化相当落后等状况。
为了解决拉祜族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金平县委、县政府本着“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打掉队的精神”,下定决心从2010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扶持拉祜族地区发展,并逐年递增,至2014年达到2000万元的投入,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各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不断加大对拉祜族地区的扶持发展力度。截止2011年9月底,拉祜族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共投入资金416万元。一是投资35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3000多个,挖通勐拉乡大其苗至拉祜一队6公里、大其瑶至老乌寨8公里、翁当瑶至拉祜新寨5公里三条公路;二是投资10万元修缮了勐拉乡桥菜坪至拉祜一队17.5公里公路;三是投资36万元(澳大利亚援助项目)实施者米乡顶青村委会苦聪大寨整村推进项目;四是整合各类资金235万元,实施勐拉乡拉祜一队的47户安居房重建;五是实施者米拉祜族乡下良竹、南门村两个整村推进项目,分别投入资金50万元。目前,各项工程正在紧张推进中。
金平拉祜族贫困现状调查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受世人瞩目的金平拉祜族(苦聪人)现在怎么样了?走出深山后他们是否已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他们是否与其他民族一起同步迈向新时代„„。带着种种疑问,笔者历时近两个月,深入金平县大部分拉祜山寨,对拉祜群众的生产生活进行了一次调查走访,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一己之见,权作抛砖引玉,或许对民族工作或民族扶贫工作能起些作用。
一、拉祜族现状
分布及经济收入现状:金平县拉祜族现共有32个村民小组,1831户,7628人,分布于金水河镇、勐拉乡和者米乡三个乡镇的高山半山区。其中者米有25个村民小组1507户6378人,占拉祜族总人口的83.2%;金水河镇有4个村民小组184户728人,占拉祜族总人口的8.2%;勐拉乡有3个村民小组140户522人,占拉祜族总人口的8.6%。2009年人均有粮280公斤,人均纯收入1214元,人均耕地面积2.44亩,其中水田0.58亩。而全县农民人均有粮320公斤,人均纯收入1772元。人均有粮数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人均纯收入相差558元。
基础设施现状:30个村民小组中,因者米乡实施了“155” 工程,建盖了安居房(土墙瓦顶)1320间,其余自筹资金建盖了土墙瓦顶房屋200间,尚有241户住在杈杈房、茅草房中。架通自来水的村民小组共23个,通水率78%;通路的村民小组19个,通路率63%;通电的村小组20个,通电率67%;2个村民小组有卫生室,5个村民小组建有学校,4个村民小组有党员活动室和会议室。基础设施稍好的主要是分布在者米乡“155” 工程履盖的村民小组和金水河镇的联防村民小组。
受教育程度及医疗卫生保健现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6人,占总人口的0.08%;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6人,占总人口的2%;初中文化程度41人,占总人口的5.6%;小学文化程度821人,占总人口的11.2%;其余均为文盲,占总人口的81.1%。勐拉乡老乌寨村委会拉祜二队22户92人只有一个14岁女孩就读三年级。7306人中至少有一半以上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惠农一折通中的农村低保金无法取出使用,因为他们不会设置密码。金平拉祜族无外出务工人员,因为他们连外出务工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常识也不具备。30个村民小组只有2个卫生室,而且缺医少药,所以生病群众几乎都要步行数十公里外就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数众多。
生产生活现状:耕作基本上无任何科技含量,大部分仍处于刀耕火种的半原始状态。少数在坝区或半山区与其他民族杂居的村民小组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和生产资料,近4/5在高山区单个民族聚居的村民小组生产资料奇缺,广种薄收现象普遍。大部分群众仍无饲养畜禽习惯,除者米的几个村民小组饲养耕牛外,其余村民小组都未饲养。生活上大部分仍处于母系氏族时期的原始共产主义状态,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基本无积蓄。勐拉乡老乌寨村委会拉祜二队22户,春节刚过就有13户已断粮。除8户有土墙(其中4户为石棉瓦顶)外,其他农户仍用竹叶作顶,圆木作墙,房屋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无畜禽厩舍。多数群众都有酗酒陋习,少数群众还有吸食鸦片的恶习。
观念及意识现状:因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偏多,所以整个民族的整体意识落后于其他民族。普遍无发展意识,无积蓄观念,基本无私有制意识。法治观念谈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都不甚明了。等靠要思想严重,无自力更生、自我发展意识。
二、现状剖析
金平拉祜族问题是金平直过区遗留下的众多问题之一,他们的贫困与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的原因。一个民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其所肩负的压力和外部环境的巨大转变让他们无所适从。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让他们头晕目眩。周边民族的经济发展,使他们选择了最原始也认为是最有效的方式:远离,将自己置于时代发展的边缘。
他们选择了从地缘上远离和封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将他们从密林中迁出,给他们建盖了住房,帮助他们购买了生产资料,手把手教会了他们生产和生活,让他们从一个傲啸于山林的狩猎民族变成了一个耕作民族,让他们融入了金平的民族大家庭,让他们过上了苦聪人的春天。在那个社会发育程度不是很高,人的需求不是很强,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的时代里充分享受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在祖**亲的怀抱里过足了一个后起民族受保护的瘾。可惜好景不长,随着社会发育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金平拉祜族吃大锅饭的日子也宣告结束。他们又回到了自力更生的年代。由于生产资料的极度匮乏及落后的生产力使他们在其他各民族阔步前进的同时仍停滞不前,并且渐行渐远。当其他民族的社会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他们仍保持着一穷二白的原始状态。
由于无法融入,他们选择了远离。他们的村落几乎都布局在自然保护区边缘,远离城镇,远离喧嚣。由于路途遥远,山高坡陡,除了他们本民族,外人很难涉足。由于远离,他们逐渐走向封闭。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知道现实的世界很无奈。当外界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时候,他们却在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醉生梦死。竹叶作顶、圆木作墙的蜗居里衍生的是外人永远也搞不明白的奇谈怪想,解忧的杜康帮助这个民族熬过了无数不眠之夜;当时代已进入信息化的时候,他们仍回忆着毛主席送给他们的耕牛和猎枪,回忆着刚迁出密林时享受的种种优待。许多人不知道汽车为何物,更别提电脑互联网。
也由于远离,他们逐渐与其他民族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不通婚,近亲结婚导致人口素质越来越低下;无竞争,致使生活质量越来越差;无交流,闭塞的圈子逐渐让他们回复到半原始状态。但是,通过政府的扶持及周边民族的带动,部分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也有了发展的欲求。部份山寨挖通了通往外界的摩托车路。条件稍好一点的还购买了摩托车、手机。突围的曙光在年轻人身上渐渐彰显。是继续封闭隔离,还是向外突围发展成了这个民族两难的抉择。
三、对策和建议
金平拉祜族的贫困只是表面现象,透过贫困,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民族诸多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无论心态、观念、意识,还是生活生产方式,还是社会交际与沟通交流等。但是,靠他自身发展是完全不现实的。没有外界的牵引和推动,没有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他们就无发展前途可言。根据笔者的调研结果及对他们贫困现状的分析,认为应由有关部门制订详细的扶贫规划予以施行。规划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扶贫先治愚。金平的贫困是素质型的贫困,金平拉祜族的贫困更是素质型的贫困。教育是帮助他们走出现状的首选。第一步,让所有适龄儿童入学。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必须使99%以上的适龄儿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第二步,重组民族工作队进村入户。该民族工作队应有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科技等专业技术人才。采用办夜校、开讲座等形式,传授生产生活技能,帮助他们寻找发展的路子;第三步,明确任务,责任到人。金平拉祜族的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改变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习惯必须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必须制订详细的时间流程表具体落实到个人。
其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于这个民族生产资料奇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输血式扶贫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有轻重缓急,首先是改善他们的住房及生活条件,然后是交通、通讯及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应有所倾重,对原“155”工程已涵盖的村组加强管理和维护;对从未投入过,且相对落后的村组应重点考虑。采用先易后难的程序逐步推进。
再次,培育发展支柱产业。扶贫除治标外,重点应考虑治本。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制订详细的支柱产业培植规划。从地域特点及拉祜群众整体素质出发,可优先考虑种养殖业及其他科技含量不太高,易操作和运行的产业。
最后,实施易地搬迁。现仍有11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及省级公益林区内,因大量砍伐和耕作,缓冲区内树木越来越少,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再者,因山高坡陡、路途遥远,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及开展其他扶贫工作上有诸多不便。所以,解决这些村组贫困现状的最佳途径莫过于搬迁。可采用整村搬迁,也可采用零星搬迁的方式进行重组。迁出后,务必找准能让其住下来、留得住、能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免重蹈履辙又重入密林。
要彻底改变金平拉祜族的贫困现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而且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拉祜族的扶贫不能照搬莽人模式,但可借鉴。具体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县政协主席 官朝甲(2010年3月26日)
2011年拉祜族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金平县拉祜族综合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金平县拉祜族(2010-2014)五年综合扶贫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拉祜族办公室各成员的努力工作下,力所能及认真组织实施了部分项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工程进展情况
金平县委、县政府决定,从2010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扶持拉祜族地区发展,并逐年递增,至2014年达到2000万元的投入,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各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不断加大对拉祜族地区的扶持发展力度。截止2011年10月底,拉祜族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共投入资金807.6万元。一是投资35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3000多个,挖通勐拉乡大其苗至拉祜一队6公里、大其瑶至老乌寨8公里、翁当瑶至拉祜新寨5公里三条公路;二是投资15.3万元修缮了勐拉乡桥菜坪至拉祜一队14公里公路;拉祜族二队5万元;三是投资36万元(澳大利亚援助项目)实施者米乡顶青村委会苦聪大寨整村推进项目;四是整合各类资金235万元,实施勐拉乡拉祜一队的47户安居房重建(目前正在实施中);五是实施者米拉祜族乡下良竹、南门村两个整村推进项目,投入资金100万元。六是实施了者米乡通往上纳迷的一座25万元的桥;七是投资43万元拉通勐拉乡老乌寨村委会拉祜一队的电路。八是预计投入314.3万元,用于建盖者米乡上良竹村民小组搬迁点40户安居房。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金平县现有拉祜族1831户7628人,分布在者米、勐拉、金水河三个乡镇的8个村委会32个自然村,贫困面大、需要帮扶的对像多。但自项目启动以来,筹集资金较少,远远低于《金平县拉祜族(2010-2014)五年综合扶贫发展规划》中预计投入的资金,这也是拉祜族工作进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
(二)、2011年金平气候反常,降雨量大增,项目启动后,给施工带来不便,在断断续续的施工中延误了工期。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举全县之力多渠道向上级各职能部门争取各类项目资金。
(二)、积极与全县各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整合资源,使拉祜族工作能顺利进行。
(三)、群策群力积极做好拉祜族地区贫困村连片开发扶贫工作。
金平县拉祜族综合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金平县拉祜族五年综合扶贫发展规划
2010年3月,金平县在深入调研拉祜族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基础上,编制了《金平县拉祜族(2010年—2014年)五年综合扶贫发展规划》,计划实施安居、整村推进、通路、水利、通电、农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等社会事业建设,同时计划开展产业扶贫与培植项目和社会保障及劳务输出等项目,规划涵盖金平县拉祜族32个自然村的全部拉祜族群众,并于同年6月成立了金平县拉祜族五年综合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实施拉祜族五年(2010—2014)综合扶贫开发项目。
根据2011年6月8日州委副书记罗志明同志在金平调研期间的指示精神,现将金平县拉祜族(2010—2014)五年规划人畜饮水、通路、通电、安居房工程计划投资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畜饮水工程
(一)沟渠:本次规划建设73条沟渠,全长192.2公里,采取工程措施明渠54.2公里,暗渠3.7公里,计划投资1290.5万元。其中者米乡规划建设60条沟渠,全长135.78公里,采取工程措施明渠38.6公里,暗渠3.3公里,计划投资925.5万元;勐拉乡规划建设5条沟渠,全长21.72公里,采取工程措施明渠9.1公里,暗渠0.2公里,计划投资211万元;金水河镇规划建设8条沟渠,全长34.5公里,采取工程措施明渠6.5公里,暗渠0.2公里,计划投资154万元。
(二)新建人畜饮水:规划新建人畜饮水工程25个自然村,5m3引水前池25座,20—100m3蓄水池25座,架设PE20—PE63引水管道122.324公里。其中者米乡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8个自然村,5m3引水前池18座,20—100m3蓄水池18座,架设PE20—PE63引水管道81.744公里;勐拉乡新建人畜饮水工程3个自然村,5m3引水前池3座,20—100m3蓄水池3座,架设PE20—PE63引水管道15.05公里;金水河镇新建人畜饮水工程4个自然村,5m3引水前池4座,20—100m3蓄水池4座,架设PE20—PE63引水管道25.53公里。
(三)改造人畜饮水:规划新建人畜饮水工程5个自然村,5m3引水前池5座,20—100m3蓄水池5座,架设PE20—PE63引水管道18.48公里。其中者米乡新建人畜饮水工程4个自然村,5m3引水前池4座,20—100m3蓄水池4座,架设PE20—PE63引水管道15.48公里;金水河镇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个自然村,5m3引水前池1座,架设PE20—PE63引水管道3公里。
规划项目估算投资1697万元(沟渠部分1290.5万元、人畜饮水部分406.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12.1万元,群众投劳折资84.9万元。其中者米乡1211.2元,勐拉乡249.28万元,金水河镇236.52万元。
二、通路工程
全县目前共有12个拉祜族村寨未通公路,为此金平县将力争在2010—2014年解决12个村寨的通路问题,拟建设金水河镇的老白寨公路,勐拉乡的拉祜一队公路、拉祜二队公路、拉祜新寨公路,者米拉祜族乡的营房村公路、东沙下寨公路、老林脚公路、老羊寨公路、苏鲁公路、南鲁公路、六七上寨公路、古灯寨—牛底公路,12条拉祜族公路全长136.655公里, 预新建四级弹石路面,由于都是新建公路,有的实际情况难以预计,故平均每公里45万元,总投资6149万元.三、通电工程
金平县原有12个拉祜族村寨不通电,经过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的努力,勐拉乡老乌寨村委会拉祜一队已于2011年7月11日通电,金水河镇南科村委会的老白寨村已到准备通电验收阶段。计划2011年08月通电。目前尚有10个自然村不通电,其中者米拉祜族乡的老白寨村、苏鲁村、东沙小寨村、老林脚一队、老林脚二队、团结村、老普寨;勐拉乡老乌寨村委会的拉祜二队、金水河镇南科村委会的母鸡冲9个村民小组已列入红河州金平县2009年第三批扩大内需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中央投资计划结余资金安排项目,计划2012年06月份投产。
勐拉乡翁当村委会拉祜新寨已列入2009年无电人口通电任务(非直供区)第三批投资计划,但由于当时政府说需要搬迁,所以2009年无电人口通电任务(非直供区)第三批未能实施,只能安排在以后项目中。
10个不通电的村民小组预架设线路总长26.561千米,概算总投资604.18万元。金平县无电人口通电工程由红河供电局负责实施,恳请州级帮助协调红河供电局优先实施拉祜族村寨通电工程。
四、安居工程
金平县现有拉祜族1831户7628人,占全县总人口2.35%,主要分布在者米拉祜族乡、勐拉乡和金水河镇三个乡镇8个村委会32个自然村。根据《规划》要求,计划建盖1831间安居房,用于改善拉祜族群众的居住环境,鉴于拉祜族村寨大部分处于高山半高山区,且部分村子不通公路,建材市场价格及运费较高,结合拉祜族家庭人口情况,安居房设计为单层67.59㎡/户,按1200元/㎡计算,安居房估算造价为8.1108万元/间,概算总投资14469.6672万元。不包括目前已启动实施勐拉乡老乌寨村委会拉祜一队47户的安居房建设资金。
资金来源情况:县级5年计划投入资金2000万元,其他由省级拉祜族连片开发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及州级补助资金构成。
(编辑:彭凤平)
第五篇:布扎克乡库木村幼儿园保育员培训计划
和田县布扎克乡库木村幼儿园
保育员培训工作计划
为了使我乡幼儿园新招聘保育员更好的投入工作,结合分析农村幼儿园保育员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一)总目标
帮助保育员树立科学的保教观念,培养热爱保教工作的思想情感,掌握幼儿园卫生保健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科学保教能力。
(二)具体目标
通过培训,使保育员做到:
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初步明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育基本特征,乐意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儿童观、健康观和保育观。
专业知识方面: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任务、目标、内容与实施途径,初步掌握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保育基本规范与流程;熟悉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幼儿园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内容。
专业技能与能力方面:能参与制订幼儿生活制度,协助班级教师制订幼儿常规,创设班级环境,设计、组织卫生保健工作;熟练掌握幼儿常见疾病、传染病和一般心理问题的预防及护理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技能;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组织与指导技 能;具有测评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状况的能力和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幼儿卫生保健知识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
农村幼儿园新入职的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保育员72名。
四、培训内容:切合工作实际,开展保育员培训。
五、培训方案:
1、集体学习:学习各项内容的质量标准与技能技巧。安全管理工作技能。
2、实际操作:环境卫生、生活管理技能、安全管理工作技能、日常消毒。
和田县布扎克乡库木村幼儿园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