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抽检改善与检讨报告
抽检与检讨报告
近期品保IPQC抽检之不良状况与实际生产之不良状况相差甚远,导致品质预防失效,抽检计划无法为生产科提供准确而有效之数据,对于不良品与品质异常也无法达到合理的管控。
针对此情况,品保内部多次进行检讨与改善会议,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改善对策,从而能够真实的或是比较接近地反映出制程的实际生产状况,为制造课提供及时改善和预防的有效信息。
经品保部多次调查与数据分析,发现抽检状况与实际生产状况相差甚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实际制程能力薄弱,管理人员未做好员工培训工作,作业员自检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不良品没有及时挑出而流入下工段。
2.制程机器设备陈旧,设定参数不稳定,零件易松动。导致连续性不良与随机性不
良的发生。
3.品保内部教育训练不足,一些隐性抽检人员不良无法辨别,从而无法反映出实际的抽检状况。
4.5.品保内部IPQC人员流动率过大,教育训练跟不上,致使无法正常实施抽检计划。现行只抽检标准不完善,无法取得制程的实际生产状况.为使IPQC抽检数据能够更有效、更真实地反映出制程的实际生产状况,品保部作出以下几条改善措施:
1.加强品保部与制造课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发生的异常能够共同讨论和提出改善方案。
2.做好员工岗前教育训练,强调作业员制程自检,对发现的不良品及时作出处理和隔离标示,防止不良品循环流入良品区。
3.提高各组管理人员对首件重要性的认识,确保每个批量都要制作首件后放可生产,防止批量异常的发生。
4.加强对抽检人员的工作技能的培训和责任心的宣导,尤其是新进人员对不良品的认识,以及对抽检流程的了解,使之能胜任其职位。
5.完善原有抽检标准,加大抽检覆盖率,由原来每小时抽检一款产品增加到每小时至少抽检两款一上不同产品。
第二篇:品质改善提升检讨报告-裁断
品質改善提升檢討報告
之前在柬完成的裁斷部門的品質提升報告,在回到台灣之後,一路上看到台灣的設施、建設、各式輕重工業的發展(鋼材、機械、零件、電子)與台灣人的工作方式,再再都讓我產生許多衝擊,因此也修正了一些想法,我們工廠應該還是有許多的。台灣雖然沒有非常驚人的研究開發能力,但是憑藉著員工們的努力、用心與靈活調整及成本控管能力,確實讓台灣不論是從傳產或到科技業,在各個領域中都獲得了強大的製造能力。甚而言之,如果隆鼎鞋廠能夠擁有向台灣科技業一樣的流程規劃能力與數控能力,讓針車部門能夠專心依照著幹部排定的生產計畫生產、當週交代的各款生產注意事項能確實的在當週就被上線生產,那麼品質一定會有一部分的提升。
裁斷部門大致上可以說是較接近能用數字管理的一個部門,不像針車與成型那樣那麼需要培育員工的工藝性,然而裁斷若是能穩定的將材料『完整』的送給針車,讓針車可以將所需生產的鞋『按照預排訂單』一次性的領足,這就可以讓後段部門專心作業,專心在品質控管與改善上。因此前段的流程計畫、派工與落實的程度還是會大大的影響整廠製鞋的品質。而要完成這點,裁斷部門就必須有效安排資材,安排員工生產計畫,以及在現場不斷的快速處理包含不良、欠料、超料等各種情況,以免發生生產不完整而滯留的情況。其實在沒有資
訊系統的情況下,一但面臨了材料不夠裁的情況,就意味了幹部必須清查相同材料所有的派工單、領料單,包含了這個季度的各個型體與訂單(往往得找出10數張指令表),然後再一一計算用量是否正確、核對領料、發料、裁斷是否正確,這對柬埔寨員工而言的確有他的難度在。不過完成這項任務也意味著結束一個型體在前段的未清尾數,再將眼光放到針車的流程安排與成型的楦頭轉數時是否能落實上,這的確有他的效益在。
前段線上在製品數目的減少,也意味著同時間內所需處理的款式的減少,與庫存的減少。因此對裁斷部門而言,數控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提升部門品管的績效。
然而要做到這些之前,必須要找出簡單合理的工作方式與工作流程,一者讓員工能夠了解現在該做什麼事情,二者也讓員工建立起品質的概念。這些話語說起來簡單,作起來卻著實需費工夫。我想這些事大家都已經非常有經驗,也比我還更了解箇中的辛酸與滋味。其實說句良心話,前幾天在看到削皮班我裁好的副料竟被堆置堆置成有1米半的沙包擋水牆的的時候,真的感到相當驚訝,但是更讓人驚訝的是,原來往年同期放置的材料比今年更多了不少。在製品是分散幹部管理精神與產生數控問題的關鍵環節,無怪乎有些日本人當初看過柬埔寨的環境後會很有信心的想進入柬埔寨自行生產。但事實上生管
在柬埔寨這不是一個小問題。
然而在推動更長遠的品質改善政策之前,我們得先回歸工廠的環境來看,我們工廠是個已經成立、努力數十年,且穩定獲利的公司。在人事上、管理上、觀念、企業文化與行政機制各個點上在在都有一定的觀念和路線存在。目前的品質門檻主要是建立在各級台、陸幹部對下的要求,與柬幹在基層的經驗及努力,是比較偏向由上而下要求性、下推式的方式。這可以短期存在而不能夠長期自然運作。容易出現短期效果而時間一拉長,難免會遇到員工與幹部無法持續推動的情況。除非是從提升生產數控能力與改善工作現場環境及流程開始著手,減少管理上的疑難並專心在品質部份工作。其實這個問題在根本上有一幾分是人力資源的問題,包含選材(規劃流程能力、現場管理能力)、育才(基層執行能力)等等,甚至考核與獎懲若不能合理、有效的跟上腳步,有時也會形成幹部一人在唱獨角戲的局面。
基本上製鞋的技術,包含銀筆線、組合點、比對版、貼膠帶固定等手法,我們工廠都已有一定的水平,接下來若能在流程掌控與數控能力的方面下手用心,我想這會對品質產生一定程度的幫助。個人真的希望有一天,本廠能夠成為一個皮鞋業中的台積電,是一個像台積電一樣穩定可靠的合作對象,不管什麼產品都能成功代工,而且品質優良,企業文化也令人稱羨。謝謝。
第三篇: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检讨与改善
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检讨与改善
通过前几天的讨论学习,相信大家对培训需求分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照自身所在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现状与效果,结合大家的成功经验,你是否有所收获呢,一起来诊断和改进吧。请问:
1、目前你公司的培训需求分析存在哪些问题?
2、具体你会怎么来改善和优化?请分享你的思路和想法。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开始。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见,培训需求分析尤为重要。在本周二、三与大家分享了培训需求分析的注意事项,实际上在具体的操作中很难周全地兼顾到,时间不允许,精力也不够。
一、培训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 就我所在企业而言,培训需求分析工作还是存在较多问题的:
1、培训需求分析在走形式。对培训需求的分析重视度不够,需求调查以后,没有充分的准备和思考,往往造成分析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也不彻底,没有有效与后期培训计划的确定工作挂钩。
2、前期没做好宣传和培训。正是因为宣传和培训工作的缺失,导致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没有到位,并且没有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也不了解企业战略等因素。
3、培训需求调查方式单一。我们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时,基本上都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形式,并且还是一份问卷多年使用。
4、培训需求没有有效整合。培训需求的汇总、分析时,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短板,更不用说考虑员工的兴趣与职业发展,更多考虑的是官方和客户对企业培训的要求。
5、需求分析没有及时跟踪。一般情况,企业的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都是每年一次,当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组织需求分析,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计划调整。
6、培训需求分析不够全面。主要源于经办人员高度不够,只是办事员角色,不了解公司战略。另外,经办人员的沟通、协调及文字表达能力也很有限,不能很好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导致分析不够全面。
二、改善和优化思路
明确问题后,我们才可以对症下药。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达到改善和优化的目的?我认为主要要抓好以下方面:
1、抓好全员培训引导。培训引导的目的,一是让全体员工重视培训需求调查,二是让员工明白公司战略、本职工程操作流程等,三是让员工掌握一定的培训需求调查知识,尤其是让HR专业起来。通过努力,提升培训需求分析工作的科学度。
2、做好分析方法选取。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方式,即便同样采取问卷调查法,不同人员采用的问卷也是有差异的,所以要采取多种方式,比如新员工采用
工作分析法,老员工采用绩效分析法等,要提高方法选取的针对性。为了提升需求准确性,也可以综合采用多种方法。
3、衔接多方需求关系。衔接好行业、客户、企业、个人等多主体对培训工作的要求,绝对不能一味迎合行业、客户对培训的要求而背弃了培训的初衷。要充分辨识好现阶段的关键和培训的主要目的,要有轻重缓急,绝不能舍大取小。
4、及时跟踪调整需求。当外部环境(如政策、知识更新等)和内部情况(如战略变化、设备提升等)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辨识可能产生的影响,必要时做好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做好相应需求汇总、调整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计划变更。
第四篇:企业调岗调薪检讨与改善
实操应用:企业调岗调薪检讨与改善
通过前几天的讨论学习,相信大家对企业的调岗调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照自身所在企业的调岗调薪操作现状,结合大家的成功经验,你是否有所收获呢,一起来诊断和改进吧。请问:
1、目前你公司在调岗调薪上存在哪些问题?
2、具体你会怎么来改善和优化?请分享你的思路和想法。
到周五了,提前预祝周末愉快,本周的调岗调薪一般都是在伴随着年终奖之后而来的,目的也是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大家也各有各的做法。而我公司是通过“升职”来实现调薪的,当然对于出现严重问题的员工,也是采取“降职”来调节的。自然,这样带来的便是岗位的变动。
一、先来看看我们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吧。
我公司属于典型的民营企业,老板建筑工出身,十几年前起家,囤了一批原材料,后市场环境大好,故而成为国内同行业数一数二的规模大户,起来的有些突然吧。也因此,在山东成立了北方的生产基地。由于扩张的太快,很多体系、制度、流程基本上是从集团照搬过来的,并经公司领导后期逐步修订。
有点扯远了,不过了解了背景,也好有针对的“下口”呀,不然一切皆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了。因此,对于薪资方面,不光员工有意见,公司高层也是有许多不满的,但无奈人才原因,这方面一直没能好好的改善,这也是我们公司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和回避的问题。
二、再来看看都存在哪些问题?
1、短期问题。
一是消极情绪、不满的间接影响。企业要进步、发展,士气很重要,所以,这些消极影响总是时不时的会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影响我们的心情。攀比、不公、吵闹、谣言等总是不经意间走向我们的身边。即便你再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也难免会受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影响自身。
二是消极怠工、离职的直接影响。一定时期内,对于“升职”调薪,一般会影响原本同级的员工,会比较,如果不满意,则很容易产生消极怠工,甚至离职。主要还是缺乏绩效的支撑,难以“以理服人”,各自的主观认定差异较大。而对于“降职”
调薪,则十分的少见,除非有重大违纪或失误,一般不采取“降职”手段,也因此缺乏反面激励的手段,容易出现“升职”后缺乏对技能、工作的更深入的研究,满足现状等现象。
2、长期问题。
长期问题才是我们调岗调薪中的根本问题,结合企业背景与周二打卡,制约调岗调薪的问题也比较复杂,难以一步到位,主要问题有:
一是缺乏有效的调岗调薪的标准与制度。无论这个标准和制度是否完善,和没有制度就是两个概念了,只要涉及评价,“公平、公正、公开”都是大家一贯认定的原则,当缺少了这个原则,即使你很客观的进行评价,也难免会有“抱怨不公”的声音。
二是绩效考核基础低,体系薄弱。要想建立上述标准与制度,绩效指标考核是基础,没有基础的标准,只是一纸空文,无法量化标准,也无法施行。
三是薪酬体系不完善,与绩效关联不大。当薪酬与绩效脱节,我们就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且容易产生一系列潜在的隐患。当上升通路变窄,“升职”的激励性也就丧失了,不利于长期发展。
三、那么具体该如何优化呢?
其实,在周二的打卡已经做了初步的说明,今天来具体说说吧。当然,对于标准制度缺失、体系不完善等根本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分步解决: 第一步:完善岗位说明书与作业指导书。
这是各项工作的基础,由于缺乏明确的说明书,很多人对自己岗位认识不清,对工作内容也没有足够的认识。需要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标准体系,作为考核评价的基础指标。
第二步:结合实际,提炼绩效指标。
绩效指标的提炼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一条根本原则必须遵循:符合企业实际。脱离实际的绩效指标就如空中楼阁,看着好看,但缺乏实际操作意义,对我们是无用的。因为指标是关键和基础,也是基于企业实际,所以,操作性、可行性、客观性、可测量性是提炼的重点。
第三步:根据岗位,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有了指标,接下来就是根据岗位的不同,对各类指标进行不同的组合,并注意量与质的权重。这里的量是指量化指标,质是指岗位的本质。对于不同的岗位,量化指标的权重是不同的。
第四步: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增加不同岗位的可比性。
根据不同的权重,建议一个百分制的考核系统,通过具体的分值来体现不同岗位的评价结果,并能够清晰的看出各考核对象在其领域的工作程度。当然,各岗位的合格分值是有所区别的,不能一刀切。
第五步:完善薪酬体系,将绩效与薪酬挂钩。
当绩效考核达到一定的阶段,就可以和薪酬体系挂钩了,利用薪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在这过程中,仍要实时修正绩效考核,使其能够一直符合实际需要。要增加薪酬体系的等级与宽度,将以前的“两车道”变成“四车道”,甚至“六车道”,使其有多条可调节的通路。
第六步:制定统一的调薪标准与程序。
当一切基础工作完成后,我们便可以完善并建立统一的调薪标准与程序了。为何不开始就建立呢?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的各项工作还没进入正轨,贸然建立调薪标准则没有参考依据,没有依据的标准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基础工作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完善调薪机制,建立调薪标准与程序。这样,才能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调薪调岗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第五篇:检讨报告
检讨报告
——罗潮文 2013/9/2
非常对不起,这次工作疏忽导致中心失去了获得一项荣誉的机会,白费了徐姐这么长时间的工作准备。自己从这次的事件中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事无巨细都要有交代”这句话的含义。
七月中旬,“异地务工人员工作先进集体”评选部分工作交接到我手上。而当时我只是粗略地看了一眼就搁置一旁。八月底,徐姐向我提起这件事,说评选材料提交就在本月份,让我尽快补充自评材料,我才花些心思去细看那套评选材料。在看完材料后,发现要补充的在外来人口领域中几乎没有。后来去咨询了督导,督导说其他领域只要是关于外来人口领域服务的都可以。自己心想没几天了,加上对准备的评选材料没信心所以又再次搁置,直到今天。
总结这次事件,发现自己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有:
1、工作职责意识缺乏;
2、工作任务管理混乱;
3、个性中轻浮、躁动的因子严重影响对自我责任的承担,导致工作缺乏交代。
工作改进方法:
1、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了解自身工作任务背后的含义,包括工作来源、意义、工作任务具体内容;
2、把现有和新产生的工作任务用专门的本子记下来,按照四象限法则编排每天的工作任务。
3、认知—行为的改变,必然需要经历。本次经历让我对自己认识更加深刻,因而更加坚信自我改变的契机就在此时此刻。为了维持此时此刻这种强烈的改变欲望,我需要持续的压力。至于压力的来源,对于工作来说最好莫过于赌上这份工作。
PS:针对第三个工作改进方法,希望中心可以和我做个约定,如果再有类似情况发生,坚决一票否决,辞退。即使中心不辞,我也同样会引咎辞职。请原谅我的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