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我都可以成为创造奇迹的那个人
你我都可以成为创造奇迹的那个人 当我们陷于低潮的时候,都希望有奇迹降临在我们身上;但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是否愿意去做那个创造奇迹的人呢? 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别人。
某家公司有一个传统,每年圣诞节夜都会举办晚会,并举行抽奖。抽奖的规矩是这样的:
每个员工都会缴交十元美金做为基金,全公司共有三百人,换句话说共能募集到三千美金,而被抽中的幸运儿,就可以将这些钱全抱回家。
抽奖当天,办公室洋溢着热闹的气氛,每个人纷纷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投进抽奖箱中。
但是,一个年轻男子下笔时却犹豫了。因为他想到,公司的清洁阿姨体弱多病的儿子最近要开刀,但她却没有钱支付手术费用,让她非常烦恼。
于是,尽管知道抽中的机会渺茫,只有三百分之一的机会,但男子还是在纸条上,写下了那名清洁工的名字。
紧张的时刻来临了,老板在抽奖箱中翻搅了一番,最后抽出一张纸条,而男子也在心中不断地祷告:
「希望清洁阿姨可以得奖……」
接着,老板慎重宣布得奖人的名字……奇迹发生了!中奖的竟然真的是那位清工!
办公室爆出欢呼声,清洁阿姨连忙上台领奖,几乎喜极而泣的她,感动地说:「我真是幸运!
有了这一笔钱,我儿子就有希望了!」
晚会开始,男子一面想着这个「圣诞奇迹」,一面踱步到抽奖箱旁。他顺手摸出一张纸条,漫不经心地打开一看,上面写的,竟然也是清洁阿姨的名字!男子非常吃惊,接连又抽出好几张纸条,上面的字迹虽然不一样,但写的名字全都相同──都是那清洁阿姨的名字!
男子红了眼眶。他赫然明白,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节的奇迹,只不过,奇迹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要人们自己去创造。有一天下午,我跟一个朋友到郊区散步。突然,有一个穿着破烂的老人靠了过来,手中提着一袋袋青菜推销。
那些青菜的卖像很差,菜叶脱水枯黄,上面还有一个个虫咬的小洞。但朋友二话不说,一口气买了三袋。
老人还很不好意思地解释:「这菜是我自己种的。前阵子下大雨,菜都泡烂了,样子不好看,真抱歉。」
老人离去后,我问朋友:「你回家真的会吃这些菜吗?」 他想也不想地说:「不会,这些菜已经不能吃了。」 「那你为什么要买?」
「因为那些菜不可能有人买。如果我也不买,那个老人恐怕就没有收入了。」
朋友的善行让我十分佩服,所以我追上老人,也跟他买了一些菜。那老人非常高兴地说:
「我今天卖了一整天,只有你们肯买,真是谢谢你们。」
几把根本不能吃的青菜,让我上了宝贵的一课。
当我们陷于低潮的时候,都希望有奇迹降临在我们身上;但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是否愿意去做那个创造奇迹的人呢?
第二篇:你我都可以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能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下午好!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1899年由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创作的,最初是一篇大约三千字的文章,后应读者要求才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该书一出版便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1915年该书的印刷数量就已高达4000万册。2000年,美国《哈得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将该书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6名。
2012年,被世界200多个国家翻译成各种版本,全球累计销售8亿多册。
今天,《把信送给加西亚》已成为上至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下至沃尔玛、大众、宝洁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员工人手一册并深受鼓舞的经典励志读物。
这本书讲述了怎样的故事?竟能够如此吸引读者、畅销不衰,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和共鸣?
话说两个世纪前的1898年,西班牙入侵古巴。美国与古巴互为近邻,且在古巴有重要投资。为保卫领土安全,保护在外投资,美国派出一艘军舰停泊在离古巴最近的海港,意在向西班牙表明美国对这现场战争的关切。让美国万万没想到的是,西班牙把这艘军舰给击沉了。这让当时的美国总统麦金莱大为恼火,于是下令正式向西班牙宣战。总统知道当时率领古巴军民与西班牙军队作战的是一位名叫加西亚的将军,由于无法通过电报等比较快捷的方式取得联系,于是就写了一封信,表明了美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并要求古巴提供西班牙军队在古巴的部署等各种情况,以及古巴的相关情况,因为这是美军制订作战计划的重要依据。信是写好了,但派谁去?怎么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成了让总统十分挠头的事。于是总统找来当时的军事情报局局长瓦格纳,瓦格纳毫不犹豫地回答:‚有一个人选,那就是罗文中尉。‛一个小时之后,瓦格纳局长召见了罗文,布置了任务。最后说:‚你必须把信送给加西亚,并带回美国需要的情报,因为那是整个作战部署的依据,事关美西战争的胜负。‛罗文接受任务后,不讲任何条件,不提任何要求,历尽艰险,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徒步三周,走过危机四伏的陌生国家,终于不辱使命,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并从加西亚那里给麦金莱总统带回了宝贵的情报。加西亚在给麦金莱总统的回信中说道:‚我无法想象这个年轻人是如何穿越重重危机,完成这项崇高使命的‛。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故事简单,但道理深刻。它反映的虽是1898年的一个美国军官的事,但它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今天的你我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大家都知道,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有鲜明的观点;一本好书,更要旗帜鲜明地表达作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那么,《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作者哈伯德围绕罗文送信这个故事又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呢?
罗文通过送信这件事,表现出了很多的优秀品质,比如说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畏艰险、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等等。其中最受推崇和值得学习的当属忠诚、敬业和责任。
我们先说‚忠诚‛。什么是忠诚?
有人说,忠诚是一种追随,综有万千诱惑,仍心如磐石,像挂印封金,忠义双全的关羽关云长;
有人说,忠诚是一种付出,像献了终身献子孙也无怨无悔的抗金英雄杨家将;
还有人说,忠诚是一种信仰,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周总理。
罗文深知送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完成这项使命困难重重,却没有挑三拣四,甚至不问怎么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不仅是他的职责所在,更是他忠于国家、忠于职守精神的体现。态度决定了一切,这是他成功的最大砝码。
忠诚是人最可贵的品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任何一个单位、部门的发展都需要具有忠诚品质的人,都需要像罗文这样的‚送信人‛。忠诚不仅仅有益于个人所属的单位、部门,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在任何一个企业里,都存在一个无形的同心圆,圆心就是企业的负责人,圆心周围是忠诚于企业,忠诚于职业的人。一个人养成了对集体的高度忠诚,便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离圆心最近的人,一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接下来,我们说‚敬业‛。什么是敬业?
敬业是一种职业信念,是怀有对职业的敬重和热爱之心,对事业有迷恋和执著的追求。故事中的罗文视完成送信任务高于自己的生命,为了完成任务,他不顾生命安危,藐视一切艰难险阻。
敬业还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如勤勉工作,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如果罗文一味抱怨领导交给的工作难度大,对领导的决定似是而非,没有敬业精神,他就不会积极主动去把送给加西亚。
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部分人,每天的工作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负担,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种人的目光只盯在那点薪水上,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别的意义,只是获得薪水的途径。假如你对工作的态度能像初恋时那样迷恋和执著的话,一定能让你重新发现生活的乐趣、工作的美妙。正是工作态度的差别,才把你和其他人区别开来了。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说一下德鑫公司前任办公室主任高小松。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名转业干部,在役那些年基本都是跟车辆装备打交道,根本就没接触过地产、建筑业务。他去年3月份到德鑫,今年4月调离。一年时间里他先后梳理、修订了《企业管理制度汇编》、《项目部管理制度》《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并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写了5个程序文件,企业质量管理制度32项,修订、完善、补充质量记录197项。他完成的这些工作专业性相当强,这些专业知识他是怎么学懂、弄通的?这么大的工作量他又是怎么完成的?如果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如果没有把工作当事业干的态度行吗?答案只有一个,肯定不行。他对于我来说,就像本次奥运会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对于世界各路短跑好手一样,是学习的榜样,更是追赶的对象。
敬业,表面上看起来有益于公司和老板,但最终受益者一定是自己。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进而培养成一种道德品质时,就能从工作中学到更多知识,得到更多锻炼,进而让自己由称职到优秀,再到卓越。
最后,我们说‚责任‛。什么是责任?
有人说,责任是舍我其谁的担当,像当阳桥头横矛立马的张飞张翼德;
有人说,责任是虽然弱小,但要尽其所能,像不顾个人安危救出两名小同学的抗震小英雄林浩;
还有人说,责任是服务,像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温家宝温总理。
罗文是1881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军官,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接到任务后,他觉得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在领导信任的时候,军人的责任就是服从和担当。前往一个陌生的、已经燃遍战火的国家执行送信任务,他明知危难,却不找借口,坚决执行。到达古巴后,面对各种困难,表现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和胆识,终于完成了任务,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并受到加西亚的高度赞扬,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表现出应有的职业操守,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去赢得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敬重。
德鑫公司负责安全工作的陈工,今年已经74岁了。在施工现场,他不仅按规定和要求落实安全教育,还跟着施工进程和部位东跑西颠,爬上爬下,检查督促安全制度落实,从不懈怠,赏罚分明,表现出来的高水准的职业道德。在确保了A座施工现场的安全的同时,也赢得了公司领导、工友们的敬重,受到了地方安全单位的充分肯定。正如该书的作者哈伯德强调的那样:通常是员工的职业道德,而不是管理层的水平决定工作效率和质量。
我们每个人在现实工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但都肩负着公司发展壮大的使命。假如你是公司或某部门的带头人,你就身先士卒,雷厉风行,成为下属的榜样;假如你是一名普通员工,那就勇于担当、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由这样的领导和员工组成的团队,一定是有凝聚力团队、有战斗力团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团队。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揭示和弘扬了职场中人应有的精神品质,诠释了雇员的贡献之道和成功之道。自该书出版以来,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组织的领导人,无论是机关的管理者,还是企业老板,看完这本书后都会深有体会地发出同样的感慨—‚到哪里能找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因为世界强烈地需要这种人,那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听完我的演讲后,一定会扪心自问: 我是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 我能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
第三篇: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珍珠
一个人想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年轻人要想让自己得到重用,取得成功,就必须把自己从一粒沙子变成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
前些天看了一篇文<空姐不是梦>说得是90后张诗幻的故事,她小时割麦子,收玉米,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农活,后来外出打工,打工的生活的磨练让张诗幻不甘平庸.她看过<吉林晚报>说空姐只要有亲和力,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口语能力,气质高雅,农村姑娘也能报名.她参加了晚上和双休日的空姐培训,在学英语口语时,她每晚都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听广播跟读,后来考试通过了,在苦练眼睛微笑时,有一次发现她不会笑了,但她坚持训练下去,最后终于训练出美丽自然,真实亲切的微笑.在练习站姿时,学生需要穿着5厘米高的高跟鞋,头上顶上一本书,两腿膝盖间夹着一张普通的白纸站立,开始张诗幻站一个小时就大汗淋漓,老师不得不让她出列休息,但她不甘心,没事时就加码练习,常常几具小进站下来,腿已麻木.为了学跳舞,她不怕痛,坚持练,最终舞蹈跳得也有模有样了.后来在空姐新人秀的60名选后围绕30个空姐席位展开最后角逐,她以纯真的笑容,朴实的语言打动了评委,成功入围.后来她在飞机上了实习.她从农村到城市,从地上到天上,从丑小鸭到白天鹅,她成功地提升了自我.由些可见,人生下来不可能就像珍珠一样光照夺人的,他的价值是需要后天的培养与磨练才能凝结的。古人有句话: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当我们看到金黄色的稻穗沉甸甸地挂在枝头,在微风的吹拂下稻浪此起彼伏的景观时,在欣慰之余千万不要忘掉那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从一粒粟到万颗子,灌溉了多少汗水?凝结了多少心血?价值的提升有赖于辛勤的磨练。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粒美丽的珍珠,只是看你能不能耐得起考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成才的道路很多时候是崎岖不平,荆棘丛生的,只有耐得起苦的勇者才经得起考验,只有不吝啬自己汗水的慷慨者才能成就大业,只有百折不挠的战士才能最终扬起旌旗。桂冠只献给这些人,金石只为这些人而开。
想想自己刚工作时,有些同事就会用这首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想要渡江河却没有船和桨(暗指想要出仕当官却没有人引荐),想要修身隐居却怕辜负当今这圣明的皇上与开明的政治环境,只有坐壁上观,羡慕垂钓的人钓上一条条大鱼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被幸运眷顾?而有一个人,他就做到了这些,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职工,可是在岗位上他刻苦学习业务知识,有时跑很远的地方去上课,每天只吃点干粮,困了就趴在桌上睡一会,然后继续看书,上班休息时,也是捧着书不放,还做着笔记,别人不能理解,他却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空时就会向老同事请教一些业务知识,或是写好论文,让老同事帮着修改,这时的他明白自己只不过是小小的沙粒罢了,当别人跟他抱怨领导不是伯乐时,他也笑笑,不去论事与非.而是一心一意做最苦最累的事,每个星期把工作的重点记录下来,他这是在耐心而执着地积累社会经验,后来他最终获得了成功,被领导认命为副高称,让自己的学识与才华得到更大发展.换个角度看人生,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与宁静,从而获得自由自在的快乐。当一些刚毕业的学生,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他们一样胸怀大志,一样想成为一匹被人赏识、驰骋沙场的千里马吧?当他带他们时,他就对他们说,好好沉淀下来,低就一层不等于低人一等,今日的俯低是为了明天的高就。所谓生命的价值,就是我们的存在对别人有价值。能被人利用是一件好事,无人问津才是真正的悲哀!能干工作、干好工作是职场生存的基本保障。任何人做工作的前提条件都是他的能力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能干是合格员工最基本的标准,肯干则是一种态度。一个职位有很多人都能胜任,都有干好这份工作的基本能力,然而,能否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就要看是否具有踏实肯干、苦于钻研的工作态度了。
我带孩子上钢琴课时,老师神秘的弹了一首新的曲子《珍珠》。跳跃的音符在他的指尖来来回回,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精灵.后来老师讲解道,曲子的三部分,开始的轻快是要表达小沙砾稚嫩的心和要成为珍珠的美好愿望。中间曲调激烈,这里是高潮,升调表示小沙砾在蚌的体内所受的磨难。结尾的流畅是小沙砾经过苦痛成为珍珠所获得的新生。老师又说,外表的光彩不是天生就得来的,那些看似耀眼的钢琴家们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你知道吗?如果你想成为珍珠,就不要怕吃苦,被小沙砾比下去。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个人原本都能成为一粒美丽的珍珠,却往往因为种种个性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偏差,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和慧质,而仅仅是一粒砂。为什么不现在就除去人性中的弱点,使自己更加完美呢?你也是一颗珍珠,就应该照亮自己的人生。
第四篇:绿色家园,你我创造
绿色家园,你我创造
绿色,代表着生命、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
绿色消费是绿色中的一种,也称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约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不注重绿色消费,一次性的东西随处可见。一次性筷子,纸巾,被砍伐的树木随处可见,而绿色消费的理念却极少被人注视,绿色消费现象还不够普遍,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有义务创造我们的绿色家园所以我们应该做到绿色消费,并且低碳、环保,他们都是与绿色消费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比如在购物的时候能够考虑到环保,这能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健康、安全,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保护环境来说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购买散装的物品,购买可以循环使用的产品,少购买一次性产品,用能量利用率高的用品,等等这些行为对我们来说很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些微不足道却促进了我们对绿色消费观念的认识。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它是一种行为,不仅是一句口号,一声倡议,作为生活在地球中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提倡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反对攀比和炫耀,浮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消费动机之间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本不是坏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热衷于互相攀比追求奢侈的豪华,以
示炫耀,而这些行为都是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强大冲击。
绿色消费注重环保,经济实惠,生活效益,符合平等人道重复使用后多次利用在城市中需要绿色消费,在乡村,上去也同样需要绿色环保,他们是不可分开的,在乡村有很多不环保,不绿色的行为,我们也应该倡导绿色,在我们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我们一定会不可避免的使用一次性用品,但我们可以尽量减少使用,这便是我们给地球母亲最好的礼物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几年也不断向我们人类袭来我们作为生活在地球母亲的生物圈中的一部分难道不应该保护我们的家园吗?
绿色消费要用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容,符合人的健康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做到绿色消费并不难;我们只要人人出点点力,减少一点点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就是对绿色消费最好的诠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生产这一对新的矛盾:一方面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层次高,人们对健康文明,科学的需要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人们的消费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绿色消费这一新的消费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了出来,已成为人类的共识,21世纪将是一个绿色经济的世纪、绿色消费的世纪。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绿色消费与绿色产业,将是今后长期的任务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为建设绿色家园出一份力,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绿色和美好,那绿永远都不会消失,世界永远都会春意盎然。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为我们的家园,添加绿色,保护绿色。
绿色家园,你我创造!
第五篇:团结创造奇迹(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团结创造奇迹》
透过时空的隧道,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的图画:“神舟”升空,上九天揽月;“非典”远遁,靠万众一心。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中华民族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焕发出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活力。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多难兴邦”。这一饱含哲理的话语,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写照。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腐朽的满清政府签下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黄河在哭泣、长城在哭泣、虎门的炮塔在哭泣。然而,伟大的中华民族没有屈服,三元里、义和团,孙中山、毛泽东,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东方巨龙从千年的沉睡中苏醒过来。在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励下,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儿女。抗日战争胜利,两弹一星争先。三峡大坝蓄水,神舟五号飞天。从林则徐到杨靖宇、从邓稼先到杨利伟,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民族的脊梁始终挺拔不屈。1998年夏天,长江告急、松花江告急、嫩江告急,咆哮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践踏着受灾人民的生命财产。危难时刻,全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子弟兵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运来了。一双双有力的大手握在一起,它们扼住了洪魔的咽喉,挽住了人们的生命。在水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李向阳们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青春之歌。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再一次得到了体现;“团结互助、和衷共济”,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携手奋进;“迎难而上、敢于胜利”,中国人民的英雄主义气概一览无余。一个伟大的民族,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表现出他的坚强和不屈,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光彩。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挺拔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伟大的中国就是一座不垮的大厦,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不倒的巨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大力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的精神蓬勃向上,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