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需要收集的资料

时间:2019-05-13 02:3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需要收集的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需要收集的资料》。

第一篇: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需要收集的资料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需要收集的资料

(本项目支持性文件同时提供电子版)

1.《储量核查报告》、附图及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批复

2.《地质报告》、附图及评审意见、批复

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其相关图纸

4、水资源论证报告。水文地质图及说明书

5、《开发利用方案》、附图;可研报告及图纸、评审意见、批复;

6、《初步设计》、附图及评审意见、批复

7、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附图

8、水土保持方案及其相关图纸

9、煤矿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复垦报告及图纸

10.矿区范围村庄情况(包括:人数、户数、吃水情况、耕地、林地等)四邻关系图及周边煤矿情况介绍工业广场平面布置图,工业广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1.矿区及影响范围饮用水来源及矿上水井资料及井孔柱状图;

12.近5年开采规划(盘区布置、每年的开采面积)

13、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承诺书

14、可研报告及其相关图纸

15、新采矿证复印件;

第二篇: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报承诺书

附件二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报承诺书

矿山企业或采矿权人名称:兴义市超强煤矿法人代表:李福传

移动电话:***座机:传真:

为及时办理采矿权登记有关手续,本矿山 企业(采矿权人)承诺在取得采矿证许可证6个月内按照《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贵州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规定,编制完成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经评审并报国土资源部门编制,由国土资源部门支取本企业缴存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用于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

特此承诺。

法人代表签字:李福传

负责监督的市(州、地)

矿山企业盖章国土资源部门盖章 2008年7月25日2008年月日

本承诺书一式三份,矿山企业、负责监督的市(州、地)国土资源部门、省国土资源厅(附在矿权申报资料中)各一份。

附件一

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承诺书

矿山企业或采矿权人名称:兴义市超强煤矿法人代表:李福传

移动电话:座机:传真:

为及时办理采矿权登记有关手续,本矿山企业(采矿权人)承诺在取得采矿证许可证6个月内按照《转发<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的规定,编制完土地复垦方案,并将经评审的《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土地复垦方案评审表》报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如到期不能完成,我矿按有关规定接受处罚。

特此承诺。

法人代表签字:李福传

负责监督的市(市、区)

矿山企业盖章国土资源部门盖章

2008年7月25日2008年月日

本承诺书一式三份,矿山企业、负责监督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省国土资源厅(附在矿权申报资料中)各一份。

第三篇: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问题的分析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问题的分析

[摘要]矿山环境问题,是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各类环境问题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矿产资源的开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然而,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由于不断改变和破坏矿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因而产生众多的环境问题。因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 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 TD16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257-2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也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绝不能停留在就保护论保护、就治理论治理等就事论事的老观念、老调子上,必须摒弃传统的观念,树立国土资源“大一统”理念,在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建立新的机制,走出新的路子,使整个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能开创新的局面、迸发新的活力。因此,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思路、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在生态恢复、保护前提下,全方位地开展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努力做到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重、整治环境与拓展空间并举、盘活存量与营造增量并抓,全面开创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新局面,积极为保护生态、保障发展营造更大的空间。

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矿山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重了矿山环境的破坏

采矿占用大量耕地;破坏地下水均衡系统,造成井泉干枯,周围群众饮水困难;引发地面塌陷、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产生了大量的“废渣、废水、废气”,污染了周围环境,破坏了自然景观。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是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是造成矿山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准入条件的放宽,矿山数量大幅增加,再加上采矿权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重开发利用,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轻环境效益和发展质量”,盲目违规生产,不能按照“三同时”要求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加剧了矿山环境的破坏。

1.2缺乏科学的矿山建设规划,开采技术落后

由于矿山企业缺少科学的矿山建设规划,或不按批准的设计和开采方案执行,对开采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认识不足。采用的开采、废物处置等技术落后,不可避免的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采用地下开采的矿山,一般都不对采空区冲天,仅对地表重要建筑物、构筑物、水体和采矿巷道等部位,留设矿柱或局部支撑。未保护的区域、或保护力度不够的区域势必造成采空区的保变形开裂、塌陷、斜坡失稳等灾害发生,并引发水资源系统破坏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采用露天开采的矿山因对边坡性质认识不足,开采边坡过高过陡,引发了不少的崩塌、滑坡。矿山因对矿山场地规划不当,废渣不合理处置堆放引发了大量的泥石流和不少滑坡发生。矿山因对矿山废水、废气、废渣未采用先进的环保处理技术,引发了水土、大气污染。

1.3矿山环境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工作薄弱

目前虽然在矿产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对保护矿山环境作了规定,但只是提出了原则性要求,缺少具体的管理法规。管理体制上,矿产资源开发分散在十多的部门管理,矿山环境执法管理又涉及到多个执法部门,职责交叉,互相扯皮,严重影响了矿山环境保护工作。

1.4矿山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多,恢复治理资金短缺

环境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经济实力决定环保投入能力。就目前我国矿山现状来看,矿山经济发展程度不高,这是制约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重要因素。我国大多数矿山开采历史悠久,大量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历史积累形成的,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矿山环境治理压力很大。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矿山企业,当时的矿山生产既没有认识到矿山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在成本中提留治理费用,长期积累了大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所需治理资金巨大,企业根本无法承担治理恢复责任。

2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问题的对策

2.1要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新机制

各级政府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真正重视,才能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真抓落实。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的领导机构,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且把矿山环境保护与防治工作列为各级领导的考核目标,做到责任、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加强对矿山环境管理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及时纠正各种违规行为。

此外,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业务体系还需完善。地质环境监测体系是矿山地质环境监督与保护的业务支撑体系。各省监测总站应该隶属各省国土资源厅,应该独立建制,业务上受国土资源部和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统一指导。各省监测总站应该在各县甚至各乡(尤其是矿山地质问题突出的乡镇)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这样就形成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

2.2多元化筹措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资金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公益性的事业,国家和社会都应该增加相应的投入。国家的投入主要用于满足矿山环境工作的基本需要,属于基础性投入;各级政府应该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属于保障性投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遵照“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经费支出应该首先分清属于中央还是地方的管理范围,划分清事权,并在此基础上,由国家或者各级政府列出预算。因为人为因素引起或者增加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应该有责任人承担,政府部门负责监管及验收。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应该尝试多渠道的灵活的融资方式,形成政府、社会、责任人和民间基金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政府的预算资金在近一段时间内应该占主体地位,责任人的投入将是未来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主要资金来源,社会的赞助是可以尝试并需要积极宣传的新的融资渠道。政府可以出台一些包括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资金投入到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来。

2.3加强监督管理,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各级国土资源、环保、林业、水务等有关部门要深入宣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传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树立矿山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矿山企业开展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服务,主动帮助矿山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部门相互配合,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由政府制定“占一补一”政策,矿山占一亩土地,异地补一亩黄山进行种树、种草。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矿山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各级国土资源、环保、水务、林业、安监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国土资源部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水利部门小流域治理、环保部门的环境治理紧密结合起来,集中财力、物理,成片、成沟综合治理。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2.4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科技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科技队伍建设要坚持“提高素质、改善装备、技术创新”的原则。首先要掌握和解决地质灾害发生和治理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难题。其次总结原有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判断的研究,从而提高监测技术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智成.煤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研究[C].商品与质量,2009,122?D123.[2]王晓国,张德江.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5).[3]金建中,刘晓非.地灾评估报告与矿山环保治理方案比较研究[J].中外建筑,2010(10).

第四篇:关于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范

关于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几点体会

一、前言

二、矿山基本情况

三、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五、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的和任务

六、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总体布局

七、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八、保护与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九、插图

十、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与设计

一、前言

(一)方案编制的依据:

1、法律法规

(1)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四)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对本地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监督管理,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保证治理资金和治理措施落实到位。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企业要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对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多渠道融资方式,加快治理与恢复的进程。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应尽快制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等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3)、《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4)、《关于印发《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环字[2003]32号);

(5)、《关于进一步落实《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2003]302号);

(6)、《河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冀国土资发[2006]15号);

2、规范与技术文献

(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造林技术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等等。

(2)《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报告或储量核实报告。

(二)、目的与任务:

1、目的:为矿山矿业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期同时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矿山矿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任务:

(1)开展矿山环境调查。包括基础资料的搜集与调查和矿山环境问题调查。

(2)进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分析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对矿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现状评估、对矿业活动引发或加剧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预测评估、对矿山建设和矿业活动的环境影响做出综合评估。

(3)编制矿山环境保与综合治理方案。

(三)方案适用年限

方案适用年限主要依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确定的矿山服务年限、矿山建设期及矿山闭坑后治理期确定。一般以矿山采矿许可 证有效期作为方案的适用年限,矿山采矿证到期的当年至矿山服务年限终了作为矿山规划治理期,矿山闭坑后2-3年作为矿山闭坑恢复治理期。

二、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区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重点对矿区及其附近地区地质灾害发育与矿山环境问题有关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调查和论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提供依据。

2、气象:主要是降雨量特征,它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直接影响。

3、水文:重点是矿区附近河流及季节性洪水沟谷的径流量特征,有些露天采场和地下采空塌陷区正好位于沟谷或河流穿越部位,需要设计河流改道工程。

4、植被:植物的种类(乔、灌、草及人工作物)和密度,植被覆盖率等,附照片。为矿区植被恢复提供依据。

5、土壤:土壤类型(棕壤、褐壤、草甸土)、分布、厚度等。为表土的存放与覆土利用提供依据。

6、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林地、草地、耕地、荒坡地等的分布位置、面积等,应在有关平面图上表示。为土地复垦提供依据。

7、社会环境概况:简述矿区附近社会、经济与环境情况;穿过矿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工程设施的分布及等级;矿区附近地质遗迹、景区情况;矿区周围其它矿山与本矿山的关系。

(二)矿区地质条件

1、地层、构造、岩浆岩:注意调查断层破碎带特征,分析其对露天采场边坡及地下采场、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2、水文地质条件:重点调查矿区及其附近地下水类型、分布、含水层厚度、水位及渗透性,矿井及露天采场排水量,附近村庄生活和灌溉利用的水源情况,矿山排水对附近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为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估提供依据。

3、工程地质条件:重点调查软弱岩组、夹层分布与特征,节理裂隙与断裂带特征,风化层特征等,简要评述露天采场岩石质量和边坡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石质量和稳定性。

(三)矿山企业概况

位置与交通、矿床类型与矿产资源、矿山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山开采历史及尚有服务年限

(四)矿山开发方案概述。

内容见规范。需要指出的是应增加对已有矿山工程的介绍,如竖井、平硐等位置、井口标高、深度或长度,地下采场长、宽、高等。

三、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说明1:已投产生产矿山编写此部分,对于新建矿山一般不需编写此部分,但是有以下情况的新建矿山也应编写此部分:

一是新建矿区内已经有过群采,并形成了一定的矿山环境问题;二是若干小矿山整合后的新矿山。

说明2:本章“矿山环境现状”部分只阐明问题,详细说明各种问题 的特性,数据要准确、齐全,不进行评估。

1、矿山环境现状:

主要内容是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问题;水资源、水环境变化问题;矿山地质灾害等。

矿山环境问题调查:填表(附录I)。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矿区土地、植被资源的占用和破坏,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等。

a.露天采场、工业广场、采矿废弃物、尾矿库、生活设施建设等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

b.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土地、植被和地貌景观破坏; c.废液排放、堆积物淋滤液污染土壤及水土流失。

(2)矿区地下水均衡破坏、水污染问题,包括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等。

a.矿井突水、矿井排水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及采动后上覆岩层破碎、断裂、沉降导致各含水层贯通,造成地下水均衡改变; b.废液废渣排放、堆积物淋滤液造成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破坏水环境。

(3)矿山地质灾害,包含如下内容:

a.井工开采、露天开采、矿坑疏干排水引发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开采沉陷、岩溶塌陷)、地裂缝、不稳定边坡等;

b.固体废弃物堆积引起的崩塌、泥(渣)石流、不稳定边坡等; c.尾矿库溃坝、尾矿坝开裂等。d.除本矿山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外,应重视矿区及其矿区以外对矿山有威胁的、原有的地质灾害及相邻矿山地质灾害的调查。以上均应附一些照片、表格、平面图和剖面图加以说明。表格有废渣堆、露天采坑、采空塌陷与地裂缝特征统计表等。

(二)矿山环境发展趋势

分析在现状开采条件下,不考虑未来矿山开发利用规划或新的开发利用方案的前提下,现状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如废渣堆边坡的坍塌和水土流失对附近土地资源、植被的影响、目前的矿山排水对附近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已经形成的采空塌陷的发展趋势等等。

结合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现状环境问题,对矿山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该部分是预测评估的基础。预测内容和现状调查内容相似,主要包括预测露天采场、矿渣、尾矿库、工业广场的面积或数量,占用土地的性质,破坏植被的类型和数量等;矿山排水、尾矿水、生活防水等对水资源数量、质量影响的可能性;采空塌陷、边坡失稳、矿渣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危害范围与对象等等。

四、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级别确定

依据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确定

(二)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1、现状评估内容: a.分析评估区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的发育程度、表现特征和成因;分析相邻矿山矿业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如:露天采场崩塌灾害是局部发育,还是普遍存在,其成因是什么;采空塌陷是局部发育,还是大面积发育,分析成因,其发育的阶段(初始、高峰、趋于稳定)相邻矿山采空塌陷相互影响的特征与程度,可类似于两眼抽水井形成的水位干扰程度的分析。等等,依此类推。

b.评估各种环境问题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危害与影响程度,见附录E(很重要)。

以上两条,对于一级评估,其发育程度、影响程度等应当用定量-半定量方法评估。评估方法分为单类问题评估和多类问题综合评估。

单类问题评估:如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用表E.2定量评估;矿山排水对附近村庄水源地的影响,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进行评估;水体污染程度用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估;影响到农田面积、林木的数量、交通干线的长度、房屋的数量等等数据实际上就是定量评估。

单类问题评估

矿山地质灾害:如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用表E.2定量评估; 矿区土地植被等资源的占用或破坏

矿区水资源破坏:矿山排水对附近村庄水源地的影响,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进行评估

矿区水土环境污染:水体污染程度用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估 另外,影响到农田面积、林木的数量、交通干线的长度、房屋的 数量等等数据实际上就是定量评估。多类问题的综合评估。

c.评估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及效果。这部分一般被忽视了。它的作用是通过对已有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效果的评述,总结经验,改正错误,为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d.评述评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和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评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整体环境质量情况的概括,可用极差、差、较差、较好来概括(定量指标尚未建立)。

注意:现状评估中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要求。建议侧重对矿山已引发或加剧的、已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而不是危险性评估)。

防治难度:矿山已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隐患,分析其治理难度。主要从治理技术、资金和治理环境等方面去分析。建议:编制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分区图,内容包括矿山环境现状图的内容及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分区及其特征。

2、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评估内容: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类型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开采范围、深度、规模和采、选、冶方法、废弃物(包括废石、矿渣、尾矿、废水)的处置方式等,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预测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防治难度进行分析 论证和评估。

a.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的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和原因; b.预测评估各种环境问题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危害与影响程度,见附录E;

c.预测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按附录F执行; d.预测在矿业活动结束时评估区的总体地质环境质量状况; e.分析矿业活动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预测评估的定量评价方法参照现状评估。

注意:预测评估主要针对未来矿业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与灾害进行评估,现状已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隐患如果受到未来矿业活动的影响(有加重的,有变轻的),也应进行预测评估。

建议:编制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分区图。内容与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图相似,侧重预测评估分区。

(四)矿山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评估区环境总体影响程度作出综合评估结论。矿山环境总体影响程度依据对生态环境、资源和重要建设工程及设施的破坏与影响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危害对象和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等划分为影响严重、影响较重和影响较轻三个等级,影响程度分级见附录E。

综合评估分区图内容一般是对现状评估图和预测评估图内容的叠加。

五、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一)原则

1、矿业开发应贯彻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综合治理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

2、依靠科技进步,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产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

3、矿产资源的开发应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

(二)目标

1、地质遗迹、风景区、交通、电力、水利设施及矿山工程的具体保护目标;

2、废渣、尾矿得到综合利用,利用率达到的目标;

3、废渣堆、废弃地、尾矿库得到综合整治,破坏的土地资源和植被恢复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4、影响的水资源环境得到恢复、治理或补偿的具体目标;

5、地质灾害及隐患得到有效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6、矿山闭坑后达到矿山环境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建立与区位条件相适应的环境功能。

(三)任务

1、采取的保护性开采措施;

2、已产生的环境问题与灾害隐患进行治理的任务。如采空塌陷 坑与地裂缝及时回填、防渗;废渣堆边坡整治(削坡、建挡土墙等)消除滑坡、泥石流隐患;尾矿库建排洪沟,消除泥石流隐患;闭坑后废弃的建筑物、矿井拆除、填埋、平整,土地复垦、植树、种草等等。

3、建立矿山环境监测系统,对矿山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及时预警。

说明:目标、任务应针对矿山特点制定,不同矿山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不能千篇一律。

六、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总体布局

(一)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

1、保护分区:一般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重点保护区根据情况可进一步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次重点保护区。

重点保护区指矿业活动影响的范围,主要指地质环境影响和地质灾害影响范围,不包括噪声等的影响范围。重点保护区按保护的对象的类型进行亚区分区,如地质遗迹、人文故迹保护亚区,重要基础设施(交通、电力、水利设施)保护亚区,城镇或村庄保护亚区,重要矿山工程(矿井、工业广场、选厂等)保护亚区,露天采场边坡保护亚区,排土场边坡保护亚区,重要农用地或植被保护亚区,水源地保护亚区,地质灾害防治亚区。

一般保护区:指矿山生产活动影响范围之外评估区范围,主要对植被等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保护分区的代号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1、A2…… 建议编制矿山环境保护分区图。

2、治理分区:一般分为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重点治理区可根据情况进一步划分为重点治理区、次重点治理区。根据已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的类型(即治理对象的类型)进行治理亚区划分。如废渣堆整治绿化治理亚区,露天采场治理亚区,采空塌陷治理亚区,尾矿库治理亚区,工业广场治理亚区,地下水污染治理亚区,等等。治理分区的代号用大写罗马字母表示。

建议编制矿山环境治理分区图。

说明: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图中,应重点反映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保护与治理工程措施等内容。根据保护分区图与治理分区图内容进行综合分区,综合分区名称建议为重点保护与治理区、次重点保护与治理区、一般保护与治理区,闭坑矿山可命名为重点治理区、次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总之应灵活掌握。综合分区用图面普染色表示。保护区与治理区仍然分别用大写英文字母和罗马字母表示。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部署

主要内容是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分期及每个分期的任务。如新建矿山可分为建设期、生产期和闭坑后三期,阐明建设期矿山环境保护的任务,生产期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任务,闭坑后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任务。如生产矿山,对已经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可分区近期、中期、远期治理期,对未来开采可能产生的矿山环境问题可分区生产期、闭坑后期。如闭坑矿山,对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的 治理可分区一期、二期……治理期。分期内容一般不再编图,主要用文字说明即可。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方法

1、保护技术方法:简要叙述矿山开发方案中的保护性开采方法,如充填开采法、条带开采法,露天开采中的阶梯开采法,尾矿库坝及排洪沟的设计方案,排土场的堆放方案等等。如果开发利用方案中应该提出但未提出的保护 方法,应当补充。

2、治理技术方法:如露天采场、排土场的不稳定边坡的治理方法,塌陷坑的治理方法,尾矿库泥石流隐患的治理方法,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的技术方法,废矿渣、尾矿砂的二次利用技术方法等等。简要叙述上述内容。

七、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一)保护方案

1、保护方案主要针对新建矿山和生产矿山。

2、对矿山开发方案中已明确的保护方案进行简要介绍,对其中明显不合理的保护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对开发利用方案中未提及的,根据需要,补充保护方案,如表土堆放方案、尾矿库排洪方案,等等。

3、保护方案的总体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具体如下:

a.对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使用专用场所堆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环境污染及诱发地质灾害; b.应根据采矿固体废弃物的性质、贮存场所的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完善的防渗、集水排水措施,防止淋溶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c.宜采用水覆盖法、湿地法、碱性物料回填等方法,预防和降低废石场的酸性废水污染;

d.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水平;采取有效方法防止尾矿库扬沙、扬尘;

e.采取地下帷幕注浆隔水、地表防渗或污水处理等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水资源、水环境的破坏;

f.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控制或避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

4、新建矿山环境保护要求:

a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矿区所处的区位条件和矿山环境对矿山开发的适宜性,确定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优化矿山工程布局,科学合理利用矿山环境,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

b根据矿山环境对矿业活动的适宜性和环境承载能力,采用科学合理的采矿方式、方法和生产工艺,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编制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制定预防性环境保护措施,实施保护性开发。c针对废弃物(排)放、堆存造成的矿山环境问题,制订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措施。

d严格执行国家制订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e制定矿山环境问题监测方案,实施对矿山环境问题的动态监测。

5、已投产生产矿山的保护要求

a生产矿山要从粗放式、传统式的“线性开发单一模式”转化为集约式、生态环保式的“循环经济保护开发模式”,统筹协调矿山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恢复治理——再利用。根据矿山生产实际情况,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及时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b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宜采取内排和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

c对存放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液的淋浸池、贮存池、沉淀池应制定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并研究采取化学分解、中和、电离或照射方法以及固结等新技术,变有毒、有害废水为无毒无害的可利用水或形成不溶解可安全存放的固体物。

d矿石、废渣土的堆放要有序、合理,要明确边坡稳定角,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e露天矿山开采应根据采场的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以避免崩塌、滑坡、地裂缝的发生。

f对井工开采的固体矿山,应提出预留矿柱、矿墙、矿层(体)顶板覆岩厚度标准或采用充填开采法将固体废渣及时回填,采用减沉注浆技术,防止或减轻采空沉陷、地裂缝及地表下沉。

j岩溶充水或孔隙充水大水矿区应采取帷幕注浆隔水(阻水)充填法和排供结合等措施,控制矿坑涌水量,避免破坏地下水均衡,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h地下液体矿产开采,应确定允许开采量。热矿水井不应超过回 灌量。

i实施矿山地质灾害及主要环境问题动态监测,做好预测、预防工作。

6、保护方案要首先明确保护目标、然后制定保护措施(保护措施要具体,补充的保护方案的工作量和资金要明确)、最后是资金来源的说明(谁破坏谁治理、谁拿钱)。

(二)治理工程方案

分述治理工程名称、治理对象、主要工作量、投资概算、资金筹措方式、工期与进度、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治理工程要点 H.1矿区泥(渣)石流

H.1.1防治矿区泥石流灾害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消除或固化泥石流物源;二是消除泥石流的激发条件―水源条件。

H.1.2新建矿山应事先设计出废渣弃土的安全存放地带,修建规范的尾矿库,避免乱堆滥放,杜绝形成泥石流物源。

H.1.3生产矿山若有废渣弃土堆放不合理,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例如将杂乱分布在坡岗上的废渣弃土,采取填入沟谷中、造田复垦等处理措施;在存在大量泥石流物源的沟谷下端,修筑拦砂坝。

H.1.4疏浚矿区排水系统,使暴雨洪流避开废渣弃土地段;在洪水流经的泥石流物源地段,应修筑排洪明渠,设计流量应能承受百年一遇的洪流。并同时做好护坡,控制水土流失。H.1.5具体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参照(DZ/T 0239)执行。

H.2矿区滑坡

H.2.1矿区滑坡灾害防治措施应根据成因采取合理的措施。H.2.2滑坡治理应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确保治理后能使滑坡体稳定。具体防治工程措施应因地制宜。a.优化采矿方案; b.降低坡高、坡角;

c.采用抗滑桩、锚索(杆)等加固; d.在滑坡后缘削坡卸荷; e.在有效部位建设支挡工程; f.修建相应的排水工程。

H.2.3经过稳定性评价以后,根据滑坡的危险程度和防治目标(安全标准)、滑坡规模,进一步确定工程规模和工程量,根据需要设计锚固工程、抗滑桩、排水系统、支挡墙等。

H.2.4具体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参照(DZ/T 0240)执行。

H.3矿区开采沉陷

H.3.1开采沉陷灾害治理,要统筹考虑开采沉陷与地裂缝的内在关系。要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H.3.2废弃地下坑硐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时,应采取地下回填废渣,减缓地面沉降速度;为制止地面塌陷形成,可通过地面裂缝灌注水泥砂浆。

H.3.3地下坑道尚在使用阶段,地面出现地裂缝或沉降迹象时,应采取密闭、回填、夯实、监测等措施;应在地下坑道采取防塌措施。

H.3.4废弃地下坑硐地表形成塌陷,但规模不大时,则应采取由地面自外向内将废渣填入下部,中上部用亚粘土或表土充填,为覆绿打好基础。

H.3.5废弃地下坑硐地面塌陷规模巨大,难以治理且存在安全隐患可将其圈定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研究特区。方案中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划定出禁入区、监测区,修建防灾栅栏、设立警示说明牌和修建观测道路。

H.3.6充填开采,是防止地物地貌变化、消除或减缓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凡井下开采的矿山,无论是在建还是生产的矿井均应进行充填开采设计并提出规划实施意见。

H.3.7井下开采煤炭、油页岩等矿山,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离层注浆的可行性研究,提出相应的技术设计。

H.4矿区岩溶塌陷

H.4.1制定岩溶塌陷治理方案前必须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以及与矿山排水活动之间的关联。

H.4.2应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电法、声纳法等)探明岩溶发育的范围、规模、地下形态、深度,分析塌陷机理及诱发因素。

H.4.3岩溶塌陷区地下无采矿设施(巷道、斜井等),塌陷区非农田且有良好的蓄水条件时,可以发展蓄水养殖或储水用于农业灌溉。

H.4.4经论证适于旅游开发的,可考虑发展旅游产业。H.4.5塌陷区原为可耕地,宜回填造地,重建植被体系。H.4.6岩溶塌陷区有巷道等地下采矿设施,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防护工程措施,进行专项设计治理。

H.4.7岩溶塌陷治理,应充分考虑矿坑供水、排水和环境保护相结合,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塌陷的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矿区环境。

H.5危、损尾矿库(坝)

H.5.1矿山企业需按国家有关矿山设计规范,根据其生产规模,设计与之匹配的尾矿库(坝)及配套建筑设施,并在试生产阶段即建成投入使用。对于矿山开采技术方案中缺少尾矿库(坝)建设方案的采选企业,限期补做。

H.5.2对于出现潜在隐患和明显破损缺陷的尾矿库(坝),应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

a.尾矿库容接近极限,应新建尾矿库。并采取措施对原尾矿库再开发利用,不能再开发利用的进行抑尘、覆土和恢复植被;

b.坝体基础渗漏,需及时采取桩基础或灌浆等工程措施抢救危坝; c.坝体护坡易垮塌,可以适度削坡,重新砌护;

d.疏通或修建沿坝排水沟,播植灌草保护带,防止积水引发滑坡和水土流失。

H.6固体废弃物堆放场

H.6.1采矿剥离废石、废矿渣等各类松散物质堆放形成的不稳定边坡治理措施。a.降低坡高、坡角,使坡角小于安全坡角; b.边坡加固、衬砌护坡; c.在有效部位建设拦挡工程; d.设计相应的排水、防水工程。

H.6.2废石、废矿渣堆积台面整治,可根据废渣的类型及块(粒)度,将粗粒或大块的铺垫在下部,碾压密实,逐层向上回填。若废渣中含有毒或放射性成分时,应将其堆放在深部,并做好防渗处理,品质适宜的土层包括易风化性岩层安排在上部,富含养分的土层宜安排在排土场顶部或表层。

H.6.3整治好的平台和边坡,应覆盖土层。在无适宜表土覆盖时,用不致造成污染的其他物料覆盖。覆盖土层厚度应根据其稳定性和用途确定。

H.6.4煤矸石堆治理

a.废弃矿山煤矸石首选作为建筑材料,不能利用时覆土绿化; b.生产矿山和拟建矿山应设计煤矸石回填处理,不能回填时,首先考虑作为建筑材料,其次必须堆放时应覆土绿化;

c.煤矸石中含硫化物时,应安装注石灰浆系统,保证随时注浆,避免水土污染。

H.6.5固体废弃物堆放场的植被重建参照H10条。

H.7矿区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H.7.1论证矿产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H.7.2矿坑排水、选矿废水应循环利用;没有利用的部分和生 活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污染的,需建立污水处理工程。

H.7.3污水处理工程要根据矿区内的排污量,结合周围社区污水处理能力,通盘考虑。

H.7.4污水处理工程的选址、规模,工艺技术应参照有关工程设计、施工规范执行

H.7.5采取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地下水污染。

H.7.6各类选矿厂必须具备水闭路循环系统。已投产的选矿厂达不到水闭路循环的要停止生产,补建水闭路循环系统,待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H.7.7矿区内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处理,应参照(GB18485-2001)和(CJJ17-2001)结合矿区实际情况进行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H.8露天矿不稳定边坡

H.8.1不稳定边坡治理包括:矿山范围内不稳定边坡治理,不稳定基岩边坡治理。

H.8.2边坡岩土结构松散,边坡陡直,大于安全稳定坡角时,采取削坡措施,使边坡达到稳定状态。具体坡角选取,一般应采用当地同一岩性边坡稳定坡角的经验值或现场实测值。

H.8.3构造破碎造成的岩层边坡失稳,首先采取避让措施,撤离危险区的一切设施、人员,划定标示出危险范围,严禁进入;其次采取人为爆破措施,清除危岩,消除隐患。H.8.4边坡加固

a.用非爆破法清除表面松动浮石,对软弱岩体或高度破碎的裂隙岩体进行表面支护。

b.岩石裂隙和软弱层面可采用注浆加固和锚固法。

c.发生滑坡或小范围岩层滑动的岩体,须采用抗滑桩、挡石坝方法治理。

d.对深部(10m~100m)开裂、体积较大的危岩,宜采用深孔预应力锚索、长锚杆进行加固。

e.对于岩质较软,岩石风化严重,易造成小范围塌方的边坡,削坡后低处宜用挡土墙支挡,高处可采用框格式拱墙护坡。

H.8.5边坡角小于安全坡角,边坡高度超过20m时应考虑设置台阶,避免形成过大边坡,并沿台阶设横向排水沟。

H.8.6梯级边坡中的台面应微向内倾,以起蓄水防边坡冲刷作用。H.8.7边坡工程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降雨条件,制定地表排水、地下排水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案。

H.8.8为减少地表水渗入边坡坡体内,应在边坡潜在崩滑区边界以外的稳定斜坡面上设置截水排水沟,边坡表面应设地表排水系统。

H.8.9边坡工程应设泄水孔。

H.8.10矿区天然边坡应因地制宜进行适当改造,在改造中应珍惜已有植被,采用鱼鳞坑的栽种方式,如石质山坡,应采取补土、换土措施确保植树成活率。

H.8.11露天采矿坑的植被重建参照H10条。H.9矿区土地复垦

H.9.1矿区土地复垦包括工程整治和生物复垦两个阶段。H.9.2复垦土地利用方向:根据周围环境和矿区土地的自身条件,可以选择复垦成农地、林地、居住地和工业用地、养鱼场和娱乐用地等。

H.9.3工程复垦技术:根据采矿后形成废弃地、占用破坏地的地形、地貌现状,按照规划的新复垦地利用方向的要求,并结合采矿工程特点,对破坏土地进行顺序回填、平整、覆土及综合整治,其核心是造地。常用的工程复垦技术有就地整平复垦、梯田式整平复垦、挖深垫浅式复垦和充填法复垦技术等。参考前述各专项整治相关内容及(TD/T1012─2000)执行。

H.9.4生物复垦技术:包括快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生态工程、耕地工艺、农作物和树种选择等。

H.9.5土壤改良:矿区土壤培肥要通过采取各种培肥措施,加速复垦地的生土熟化。地表有土型的土壤培肥,主要是通过施有机肥、无机肥和种植绿色植物等措施,实现土壤培肥。地表无土型培肥,一般适用易风化的泥岩和砂岩混合的碎砾作为土体,调整其比例,在空气中进行物理和化学风化,同时种植一些特殊的耐性植物进行生物风化,以达到土壤熟化的目的。微生物培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和化学药剂或微生物和有机物的混合剂,对贫瘠土地进行熟化和改良,恢复其土壤肥力。

H.9.6土地复垦要注意地域的区别;复垦区必须达到可耕、可渔、可林、可建筑的目标。潜水位高的地区可遵循“挖深填高”的原则实施。

H.10植被重建 H.10.1植被选择

H.10.1.1植被重建应遵循“因地制宜,因矿而异”的原则,在树种、草皮的种属选择、工艺的采选上要与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石环境相匹配,以确保植被重建的成效。

H.10.1.2广泛调查适宜的植被资源品种,选择可行性好的品种,在实验室进行抗逆性能筛选;选出的植物品种应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根系发达、生产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耐贫瘠等。

H.10.1.3在三北干旱寒冷地区选择乔、灌、草的种属时,应尽量选取当地耐旱、耐寒、抗病虫害性能强,易于成活的品种;南方则应选择喜湿、耐热、生命力强的种属。

H.10.1.4选择草类、灌木、乔木种属时,尽量兼顾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优选已被实践证明的、易养、易管、易活的种属。

H.10.1.5如选种经济类树种应严格按林业果树栽种管理的有关规范执行。

H.10.2边坡覆绿

a.岩石边坡:可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和草包技术。

b.土质边坡:可采用直接播种或植生带、植生垫、植生席等技术。c.土石混合边坡:可采用草棒技术、普通喷播或穴栽灌木等技术。H.10.3平地覆绿 a.直接种植灌草。在保持覆盖土层不小于30cm的地面上,直接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种子,形成与周边生态相适应的草地。

b.直接植树造林。在保持覆盖土层不小于50cm的地面上,根据实际状况和规划要求直接种植经济林、生态林或风景林。H.10.4覆绿技术 H.10.4.1直接种植灌草

在有一定厚度土层的坡面上,直接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种子。H.10.4.2穴植灌木、藤本植物

结合工程措施沿边坡等高线挖种植穴(槽),利用常绿灌木的生物学特点和藤本植物的上爬下挂的特点,按照设计的栽培方式在穴(槽)内栽植。

H.10.4.3普通喷播

坡面平整后,将种子、肥料、基质、保水剂和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泥浆状喷射到边坡上。H.10.4.4挂网客土喷播

挂网客土喷播是利用客土掺混粘结剂和固网技术,使客土物料紧贴岩质坡面,并通过有机物料的调配,使土壤固相、液相、气相趋于平衡,创造草类与灌木能够生存的生态环境,以恢复石质坡面的生态功能。该技术适用于花岗岩、砂岩、砂页岩、片麻岩、千枚岩、石灰岩等母岩类型所形成的不同坡度硬质石坡面。

H.10.5养护管理

H.10.5.1后期养护管理包括喷水养护、追施肥料、病虫害防治、铲 除有害草种与培土补植。

H.10.5.2植被的喷灌,可根据植物需水情况,直接喷灌;或在坡顶修筑蓄水池,汇集雨水,并用动力设备从坡脚输送补充水,利用坡顶水池自流,采用喷头方式进行喷灌。

H.10.5.3对坡度大、土壤易受冲刷的坡面,暴雨后要认真检查,尽快恢复原来平整的坡面。部分植物死亡,应及时补植。补植的苗木或草皮,要在高度(为栽植后高度)、粗度或株丛数等方面与周围正常生长的植株一致,以保证绿化的整齐性。

H.10.6注意问题

H.10.6.1植被重建的最佳时间由雨量的季节分配和适宜温度来决定。

H.10.6.2石质山绿化的树坑中应充填好土,特别是干旱缺水地区,应在坑中铺衬可降解的塑料薄膜,在新土中拌入保水剂,以涵养水分提高树木成活率。

H.10.6.3山坡或台面植树,具体株距根据树种及树冠形态选择。

(三)矿山环境监测方案

1、新建、生产矿山均应编制监测方案。

2、方案内容:提出开采过程中为切实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应重点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以及资金投入等。

A监测内容:采空区变形、边坡稳定性、泥石流物源稳定性与洪水径流量、尾矿库的排洪能力、土地复垦与植物绿化的效果等等。• B监测点的布设:在什么位置布置什么样的监测点。如固定桩、墩、特定记号等。

C监测方法:水准测量、全站仪、皮尺、照像等等。D监测频率:旱季、雨季的监测频率要求。监测期要求。E监测队伍:需要多少人,什么样的组织形式。

F工作量与经费概算:统计监测工作量,进行监测经费概算,每年需要多少钱,整个监测期需要多少钱。

八、保护与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可行性主要包括政策层面、技术层面、社会经济与环境层面、资金层面等的可行性分析。可对在技术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

九、插图

1、矿区交通位置图

2、不同矿体采空区分布图

3、矿山典型地质剖面图

4、地质灾害平面图、剖面图

5、矿山环境综合评估图

6、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图。

7、保护方案、治理方案中的大比例尺平面图、断面图、侧面图。

第五篇:矿山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方案的法规、规范目录

矿山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方案的法律法规

在编制矿山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方案中,方案编制依据一节中提到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令第256号 1999.01.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06.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发布)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劳动部2004年颁发;

(7)《“十一五”国土资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07〕37号);

(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是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及物质财富不受损害、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治理为目的,以创造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主的非生产性建设项目。

以下主要根据自身矿山实际情况编制,切记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情况是不一样的,应具自身编制的方案修改完善。矿山通过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投入有限的资金有效保护了28996m旱地不因矿山开采导致土地破坏造成农作物不能种植,致使村民年均经济收入降低;通过投入资金进行治理,避免11636m旱地因开采而废弃、对露天开采破坏的63396m植被得以恢复。

2、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当地社会发展目标为依据,分析评价项目投资引发的各项社会效益与影响,以及当地社会及人民对项目的不同反映,促进项目与当地社会、人民相互适应,共同发展。

以下也是根据矿山情况修改完善:矿区经综合治理后,不因采矿引发地质灾害,村民赖以生存的40628m

22222旱地、63396m植被遭受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居住环境。使矿山融入社会并带动评估区经济发展。

3、环境效益分析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对已有的一些环境资源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随着矿区整治复绿工作的完成,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得到恢复与改善,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将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

以下也是根据矿山情况修改完善:矿区经综合治理后,致使评估区0.909725km土地不因开采导致水地流失、土地荒漠化,矿山开采破坏的土地、自然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及恢复。

2矿山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方案的规范和标准

(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

(2)《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DZ);

(6)《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

下载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需要收集的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需要收集的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矿山环境保护重点内容总结资料

    矿山环境保护重点内容总结 摘要:矿山环境保护一书针对矿山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及采掘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等,分析了其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和......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附件

    《治理方案》附件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评审申报表》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承诺书》 3、《受理登记表暨评审事项通知书》 4、《资料真......

    矿山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目 录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 2 矸山环保管理制度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全文5篇]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表(表1)中经济类型、生产现状、建矿时间、企业规模、服务年限、主要编制人员、经费估算及资金来源,是不是填的不合理或没有填? 2、承诺书......

    哈密地区重点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哈密地区重点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一、启动实施“退城入园”工程,对城区内已建重污染企业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搬迁至工业园区。“十二五”期间重点完成新钢雅满苏......

    2022年矿山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2022年矿山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矿山综合治理工作安排部署,扎实做好2022年度矿山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结合工作实际,制......

    矿山分厂2013年度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矿山分厂2013年度综合治理工作总结2013年,矿山分厂以“三步走发展战略行动指南”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公司三届一次职代会精神,以公司综治1号、2号、3号文件为抓手,以“直面市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一、方案编制主要依据• 1、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第十二条、十三条• 2、技术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