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在临床护理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急诊 护理 中西医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由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导、全面贯彻护理程序的一种工作模式,它与中医学奉行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是相吻合的。急诊科作为医院中危、急、重症最集中、抢救任务最繁重的重要服务窗口,在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中,把中西医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于护理过程中,可以使观察病情的内容更丰富、全面,护理措施更具体与完善,病人能得到系统的、全面的整体护理。现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内涵 护理是一门独立学科,中、西医护理在本质、内涵上是一致的。中医护理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并通过辨证施护、三因制宜的方式,针对患者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这种强调个性化护理以及强调整体调整的思想,符合人类健康需求。西医护理在新的医学模式的影响下更强调有针对性地对临床出现的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它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估计、诊断、确认结果、计划、实施、评估,是一个动态的、有步骤的护理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评价,周而复始,不断修正措施,提高护理效果。如果能够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中医理论融入护理程序当中,那便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及时的护理。
2.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具体措施
2.1中西医结合观察病情在西医护理中,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来判断颅脑的损伤及转归,通过观察呼吸的性质来判 断呼吸系统的疾病,通过观察皮肤巩膜黄染及大便颜色来断定胆道梗阻的程度;而在中医护理上,是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四诊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因人、因时、因症而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高热的患者,西医常规是物理降温,而中医则要分清寒、热、虚、实、表、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降温,以免闭门留寇、湿邪内留或汗出过多而虚脱。在观察病情时,除运用西医理论外,按中医理论要求,结合脉象、舌象的变化进行观察,既辨病又辨证,不仅克服了各自的不足,而且丰富了病史资料及病情观察的内容,给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准确的临床信息,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轻重、疾病的预后作出正确判断,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2.2应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心理护理急诊科的护理对象多数以急、重、危、险症候为主,常伴有烦躁、易怒、沮丧,严重者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其重要。西医护理心理学观点与中医“七情”致病的学说,对患者精神状态的观察、分析及护理措施均有其特色和针对性。中医认为,任何一种情志过激,均能导致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因此,在护理上要使患者心身尽可能处于康复的最佳状态,就必须做到根据不同的心理需要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与情志调节。如对危重患者或患不治之症者,不可如实告之病情,以免引起患者的惊恐和失望。对慢性病患者,让其知道“七情”致病的道理,如“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恐伤肾、悲伤肺”等。所以,肝病患者应戒怒,心脏病患者应防止过分的兴奋激动,肺病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等。总之,人的心理变化与脏腑的阴阳、气血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因素,能“致病”也能“治病”,直接影响疾病的变化。
2.3中西结合护理技术操作中医护理技术丰富了整体护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耳穴埋籽对术后排气的缓解、捏脊对小儿消化不良的作用、刮痧对高热患者的降温等。西医护理更是以现代护理技术为发展方向,如重症监护技术、新型材料的应用、器官移植护理技术等都是中医护理无法介入的。中医护理操作与西医护理操作结合运用于治疗工作,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果。如西医有些药物常用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若结合中医经络学说采用穴位注射、针刺疗法,能使小剂量的药物或不用药物,即能产生显著效果。如发热患者,可曲池穴注射柴胡注射液;腹痛患者,针刺足三里穴;呕吐患者,针刺内关穴;牙痛患者,针刺颊车、合谷。在抢救过程中,在实施西医抢救措施的同时,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也会取得较好效果。
3总结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是护理学科的两个分支,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殊途同归。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和中医护理飞速发展的需要,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创建现代化护理,如能借助传统的中医优势,将中医基础理论与护理学知识相结合、护理程序与辨证施护相结合、护理技术操作与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加完善的护理效果。
第二篇:中医临床护理新进展学习班总结
绍兴市继续医学教育II类项目
《中医临床护理新进展》学习班总结
为有效地保护和进一步发掘、推广绿色疗法,提高广大医护人员的中医临床技术水平,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在绍兴市医学教育中心和新昌县中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医临床护理新进展》学习班,于2011年06月17日—06月18日在新昌县中医院住院部三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全市相关专业的卫技人员共285人参加了本次学习班,其中外院学员35人,本院学员250人,高级职称26人,中级、初级职称259人。
学习班项目负责人梁君妃系新昌县中医院梁君妃,副主任护师,从事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多年,曾到浙江省中医院中医护理模式病房进修深造,曾主办绍兴市继教项目4期,省级课题《肺喘灵贴剂穴位贴敷佐治肺炎喘嗽(风热犯肺)临床研究》已顺利通过验收,临床经验丰富。本学习班特邀请本院心血管内科周若锋主任医师、推拿科王仁灿副主任中医师、小儿科马立海副主任中医师等专家授课,对捏脊、耳压疗法、拔罐疗法、贴敷疗法的含义、作用机制、操作、适应症、各种疾病的取穴等作详细讲解,并进行操作示范。使广大医护人员学会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熟悉心血管疾病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及其辨证应用。通过培训旨在使医护人员弥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干预措施中所存有的薄弱之处,在临床工作中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医疗资源以及中医中药的独特疗效,对推广我国中医药文化和促进人民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学习班课程内容丰富且实用性强,深受参会人员的好评,为更好地推广中医特色护理技能,推动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章宝珍
2011年06月19日
第三篇:中医临床护理新进展学习班总结
绍兴市继续医学教育II类项目
《中医临床护理新进展》学习班总结
为有效地保护和进一步发掘、推广绿色疗法,提高广大医护人员的中医临床技术水
平,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在绍兴市医学教育中心和新昌县中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医临床护理新进展》学习班,于2011年06月17日—06月18
日在新昌县中医院住院部三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全市相关专业的卫技人员共285人参加
了本次学习班,其中外院学员35人,本院学员250人,高级职称26人,中级、初级职
称259人。
学习班项目负责人梁君妃系新昌县中医院梁君妃,副主任护师,从事中医护理知识
与技能培训多年,曾到浙江省中医院中医护理模式病房进修深造,曾主办绍兴市继教
项目4期,省级课题《肺喘灵贴剂穴位贴敷佐治肺炎喘嗽(风热犯肺)临床研究》已
顺利通过验收,临床经验丰富。本学习班特邀请本院心血管内科周若锋主任医师、推
拿科王仁灿副主任中医师、小儿科马立海副主任中医师等专家授课,对捏脊、耳压疗
法、拔罐疗法、贴敷疗法的含义、作用机制、操作、适应症、各种疾病的取穴等作详
细讲解,并进行操作示范。使广大医护人员学会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熟悉心血管
疾病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及其辨证应用。通过培训旨在使医护人员弥补在中西医结合治
疗护理干预措施中所存有的薄弱之处,在临床工作中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医疗资源以
及中医中药的独特疗效,对推广我国中医药文化和促进人民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学习班课程内容丰富且实用性强,深受参会人员的好评,为更好地推广中医特
色护理技能,推动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章宝珍
2011年06月19日
第四篇:中医护理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
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在巩固护理专业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培养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办学规模,突出中医护理优势,不断优化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立足安阳,面向河南,质量优先,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最终实现培养具有现代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中医护理特色的高级护理人才。
(一)通过“建设、引进、培养”等手段,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两年内计划培养或引进省内外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达到30人,聘请企业技术人员5人担任专业课教学,使兼职教师总数达到12人以上,实现由医院、行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兼职高水平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鼓励“双师型”教师在现有基础上在技术等级上更上一个台阶。有计划地派出专业教师到高校深造,鼓励教师在本科基础上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制定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定期到医院参观学习,选派教师到医院长期参与生产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成为高层次的双师型教师,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打造一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二)强化优势,彰显中医护理特色
我院前身是安阳市中医药学校,1958年建校,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蕴藏着丰富的中医护理精华和中医特色。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实践机会、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人性化护理优势,抓住中医在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专业优势。
(三)完善课程设置体系,突出中医护理专业学科优势
从课程内容、课程类别、课时安排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体系,注重中西医课程的连接和融汇。按照“强化人文、突出特色、着重能力、体现整体”的理念 ,开发专业综合课程,构建适应职业岗位(群)需求的模块化课程,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专业课程为主体的新型课程体系。
(四)教材建设
积极构建和完善护理专业课的立体化教材体系,鼓励教师编写具有中医特色的教学大纲及质量控制点、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课件、学生学习辅导材料等;支持教师主编、参编中医护理学专业规划教材和统编教材。建设期间,将结合社会需求及教学实际,编写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制作电子课件,满足我院护理教育改革需要。
(五)加强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注重中西医护理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仪器装备、管理制度、实验室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在建设中注重突出中医护理学专业特色,强调实践与临床相结合。计划在两年内大力加强中医护理实训中心的建设,丰富各实训室的设施,准备新增中护理技能操作实训中心,面积200平米,针灸拔罐实训室、推拿按摩实训室、放血疗法实训室、中药治疗实训室和示教室;护理实训室5个,面积达400平方米,在建设中注重突出中医护理学专业特色,强调实践与临床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我院深厚的中医底蕴,庞大的中医人才库。逐步建立与医院—学校结合相适应的校院双方共建、共享、共管的管理机制,依据“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安阳市中医院、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地区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等签订了协议,作为我院医护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医院完成实习,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承担或参与指导学生实习。
(六)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护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教学中首先立足吃透教材,将教材的内容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然后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加工和提炼,重点讲解一般护理、辨证施护。讲授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看得见、听得懂,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生动,变被动为主动,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倡导“学导式教学”,变“以教为主”为“以导为主”,尝试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方法;开展病例式、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和引导。进一步丰富、更新、改建立体化教材,使其适应学科进展的需要。
二、建设方案
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通过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等,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富于创新、实践能力较强、专业特色突出的护理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结合护理专业师资情况,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护、研相结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期内,努力打造一支临床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充分发挥本专业老教师的传承作用,实施“师徒结对,定向帮带”的青蓝工程,建立“传、帮、带”关系,促进新老教师共同发展。通过教学演示、共同备课、教案(课件)指导、实践课教学模型的准备与维护、集体备课讨论、预讲、预示、把关及教学总结、评价等途径,言传身教,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2、充实护理专业师资队伍 为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护理专业培养人才压力越来越大,师资相对不足,从“建设、引进、培养”方面着手,从医院聘请1—2名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从本专业现有教学团队中,选拔2名专业实践能力强、教学科研基本功扎实并熟知护理发展前沿动态的教师,安排其到天津医专、郑州大学护理学院进行1~2个月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回校后举办培训讲座,提升其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综合素质,并要求提交有关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报告;到安阳市人民医院、安阳市中医院、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考察学习1个月,了解护理发展的最新动态,使其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具有领先的理念,宽阔的视野,较高的科研水平及组织管理能力,使其成为在同类院校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双师素质”教师。
3、加强中医护理师资培养
通过举办各种培训和进修等形式,对在职、在编教师进行系统中医护理知识培训,改善其知识结构,丰富知识面,提高教学、学术水平,将现有师资培养成能适应中医护理教育和中医护理事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师资队伍,同时引进中医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的师资。
4、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加强对外交流,进行科教结合 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从本专业现有教学团队中,选派若干名教师,定期到三甲医院进行顶岗实践;择期选派培养对象到重点院校进行学习进修,通过对外合作交流,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鼓励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树立科研意识,使他们具有临床工作经历,职业岗位技能,能承担相应学习领域核心课程的教学,具有中医护理课程开发的能力,成为中医护理专业教学、科研骨干。
5、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引进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推进教学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及科学化,保障培养人才的高质量和人才管理网络化。
(二)改革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
1、优化课程设置
结合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情况,注重中西医护理专业课的相互衔接及相互渗透的合理性,使其更符合社会需要、引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建设院级重点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以点带面、示范引路,普遍提高中医护理专业课程建设。
2、突出中医优势,优化护理课程体系
突出中医护理、人文并重为原则优化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课程体系。补充完善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中医护理的需求,突出专业特色。重视中医护理实践技能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根据中医基本技能培训板块,强化学生中医操作技能的培训,如:拔火罐、艾灸、穴位注射、刮痧、中药湿热敷等,提高学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动手能力。
3、培养模式
在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由医院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学生就业等,推行“校院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年教学进程中,根据专业课程内容需要,安排学生分阶段到医院、社区完成教学见习或实习。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学生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4、教学内容
建立以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为框架的人性化护理新模式。在技能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用辨证施护的方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
5、教学体系
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教学体系。中医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实行“双计划”与“双大纲”。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由模拟到仿真,到全真率达到40%以上。医院的临床实习由简单到复杂全部全真操作。院校“双实训基地”互为补充,专业课程实行理论考试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实行护理教学与执业护士资格相衔接的教学体系。
6、教学方式 以学科自身的完整体系为准则,重视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对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自学式等具体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以精讲、答疑为主,倡导“学导式教学”,变“以教为主”为“以导为主”,尝试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方法;开展病例式、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和引导。
7、加快教材建设
积极构建和完善护理专业课的立体化教材体系,鼓励教师编写具有中医特色的教学大纲及质量控制点、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课件、学生学习辅导材料等;支持教师主编、参编中医护理学专业规划教材和统编教材。建设期间,将结合社会需求及教学实际,编写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制作电子课件,使教材内容适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开发立体化教材。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
1、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在学生开始接触《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多动手,多实践,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性、知识及能力训练的的递进性和渐进性。加强对阶段实习、课间见习及毕业实习的管理,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的护理人才。
2、改革实验教学体现专业特色
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发挥中医护理优势,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3、进一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色,增加社区实践内容,并进一步规范实习基地带教管理,不断完善实习带教工作,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加大质量监控力度,以保证实践性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临床问题能力。
(四)突出中医优势
1、加强教师的中医教学实践能力
青年教师要求学习《中医基础护理》、《中医临床护理》理论,并定期对中医护理常见技术操作进行培训和考核,同时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采取自学、参加中医类师资培训班以及护理教研室交流学习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中医护理知识水平。通过学术交流、业务进修、学历进修、短期培训及各种继续教育,加强青年教师中医护理学习,提高中医教学实践能力。
2、加强对外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内中医药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加大中医护理科研力度。同时通过对外交流,实现不同学校、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下教学经验的交流、互补,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3、教研并重丰富中医护理内涵
鼓励教师通过教学、临床、科研活动,进一步探索中医护理精华,丰富中医护理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中医饮食调护、养生保健、病后调养等内容,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成为我院护理专业特色之一。
(五)进一步完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健全“学生教师双评制度”,并指定专家对护理学专业的各门课程进行质量监控。实行领导、教师、教学督导组、教研室、学生等多层面全方位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系统评议,评议结果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第五篇: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实施方案
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实施方案
医疗卫生历来高度重视护理工作。“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突出强调了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已 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
中医护理是中医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为推动我院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开展,提高中医 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打造我院护理工作品牌,参照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要求,依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相关标准,拟于我院临床科室中广泛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导向,促进护理服务“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重点,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能力,结合各科室特点,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促进护理事业发展适应医学技术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要求。
二、内容和要求
(一)工作要求:
1、严格遵循医嘱。药物使用和技术操作等护 理实施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2、执行标准规范。认真执行《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遵循和贯彻中医学理论整体观、辨证施护,全面
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
3、加强协调配合。在医院统一领导下,明确护理、医疗、药剂、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完善机制,相互配合,整体推进。
4、强化检查评估。成立医院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医院各相关部门及临床护理岗位职责任务落实 情况的检查评估,分析问题,落实措施,持续改进。
(二)工作内容
1、全院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主要包括耳穴埋豆、拔火罐、艾灸等。
2、各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主要包括内科:耳穴埋豆、艾条灸;脾胃病科:耳穴埋豆、艾条灸;康复科:拔火罐、艾灸等;脑病科:耳穴埋豆、艾条灸等。
3、情志护理 主要包括情绪调整、心理调护等。
4、康复护理 主要包括语言、肢体功能锻炼的中医保健操、健身操(如太极拳)等。
工作要点:
1、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实施应尊重患者。充分考虑患者习惯、喜好等。
2、应符合患者疾病证型的护理要求。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辨证施护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1、医院成立中医护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对医院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及临床护理岗位职责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疗效评估。
2、护理部门和护理人员职责
护理部职责:
(1)负责组织指导全院各病区规范地实施中医适宜护理技术。
(2)负责确定全院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项目,制定中医护理工作检查评估办法、标准、细则等,并组织实施。
(3)定期与医院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护士长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本病区全面、规范地实施中医护理工作。
(2)负责组织开展本病区中医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疗效评估及持续改进。病区护士遵照医嘱规范执行各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医疗部门及医师医务科
(1)为临床中医护理实施提供医疗方面的相关保障和指导。
(2)加强对医师开具医嘱的规范化管理。
医师职责
(1)依据辨证施治原则开具中医护理(技术)相关医嘱。
(2)加强对医嘱执行的指导、督促、检查。
4、药剂部门为临床护理实施提供必要的药学服务和专业指导。
5、后勤保障及财务部门为临床护理的实施提供后勤保障及财务支撑服务。
(二)加强督导,落实责任各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积极配合指导
支持中医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医护理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对开展中医护理工作情况通过实地检查及病历追溯的方法进行督导检查,并进行通报。对于适宜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病人要求开据相关医嘱率达到1%,对于不予开据医嘱或开据医嘱后不予实施护理的科室,对责任人及科室负责人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及通报批评。
附:中医护理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许文华(院长)
副组长:杨军(副院长)
姚尚(副院长)
张爱民(副院长)
成员:
于小翠(医务科科长)
吕广华(护理部主任)
白振铎(药剂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