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县民政局局长工作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关于《县民政局局长工作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县民政局局长白直友
(2011年5月19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的安排,我就《县民政局局长工作报告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报告如下,请予以审议。
2010年6月,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我代表县民政局所作的工作报告,并提出了5条审议意见。我局班子高度重视,针对审议意见,积极采取措施,认真整改落实,经过一年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加大宣传、协同合作、进一步发挥民政服务民生的基础作用
1、加强宣传,让社会更加了解民政。一方面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广泛深入地宣传民政各项政策法规,让群众了解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婚姻登记、养老服务、殡葬改革等方面政策知识。另一方面我们建立完善了苍南民政网、地名网、革命烈士陵园网、老龄网等,加大信息报道力度,让群众及时了解民政工作动态,2010年报送各类信息200多篇,其中避灾场所建
1设经验做法得到市长赵一德同志亲自批示推广。
2、加强互动,让社会更加支持民政。利用办理两会建议、提案等机会,我们多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积极参与民政工作,为“殡葬改革”、“养老服务”等热点、难点工作“诊脉”,开具“良方”。出台慈善荣誉授予办法、建立慈善功德碑,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多做慈善事业,参与社会帮扶工作。开展“走村〃访户〃听民生”、“一线工作法”等系列活动,走进困难群众家中,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现场为困难群体解决问题30多件。
3、加强合作,让民政更好服务社会。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和配合,联合县纪委、财政、审计等六部门加强救灾资金管理,联合气象部门建立了气象防灾减灾机制,联合规划、国土等部门加强“避灾场所”规范化管理,联合消防部门抓好了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等,今年我们还计划聘请60名低保义务监督员加强低保工作管理,努力形成了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密切关注民政工作的格局。
二、积极引导、稳步提升、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1、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是现在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人大代表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尤其在敬老院规范化建设方面狠下功夫,整合资源,撤并了7所小、散、危房性质的敬老院。目前,全
县有乡镇敬老院25所,总占地面积75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500平方米,床位2052张。研究制定了《苍南县民政局申办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指南》,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批准了3家机构进行筹建。大力推进社区老龄“3587工程”建设,启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今年着手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30个。
2、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县老年(指导)活动中心建设,7月1日前可投入使用。儿童福利院、光荣院、救助管理站等建设项目列入了民政“十二五”规划,省市民政部门部分建设补助资金已经到位,救助管理站等工程也已立项,目前,我们正在争取建设用地,早日起动这几项民生工程建设。
三、加大投入、规范管理、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1、做好“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安排了专项资金,在“七一”、“八一”、“春节”等节假日期间慰问老党员、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户、“三无人员”等,切实让他们安心过好节,过好年。
2、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严格要求乡镇加强低保申报资格审查,同时,我们开展进村入户抽查,加强动态管理,对“人情保”、“关系保”坚决给予取消,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进一步扩大了低保保障面,2010年保障低保对象21884人,同比上年增长5.3%。
3、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加大财政投入,2010年安排了1000万专项资金,救助因病困难群众1889人次,缩短了救助时间,启动了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积极发展慈善事业,乡镇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36个乡镇基层分会全部成立,并成立2个部门分会,开展了助困、助医、助学、助残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保障了困难群体基本权益。创新举措,接收1000穴壁葬格位捐赠,为特殊困难群众解决了死亡后安葬问题。
4、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利用“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50000余份,接受现场咨询和应急避险体验2000余人次。着力加强“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避灾场所”建设得到省专家组充分肯定,成功入选“省十大民生工程”。目前,全县有避灾安置场所210所,可安置灾民8万多人,基本实现易灾、多灾、重灾村全覆盖目标。
四、加强治理、优化服务、进一步推进殡葬服务管理
殡葬改革工作是我县的难点工作,去年以来县委县府狠抓殡葬改革治理工作,今年还纳入县委“六六六”工作格局。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制定出台了“五年治理规划”、“五图作战方案”等一系列措施,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效。
1、加大宣传力度。印发宣传资料14000多份,悬挂宣传横幅1000多条,拉电视字幕400多个时段,大力倡导树
立“厚养薄葬”的移风易俗新风尚。
2、加强综合治理。去年先后组织拆除行动30余次,出动人员700多人次,累计拆除私坟871座。通过迁、埋、绿等手段,2011年计划治理2万多座墓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丧葬陋习整治工作的意见》,按照“县城示范、带动全县”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丧葬陋习整治。
3、优化殡仪服务。通过开展“殡仪优质服务月”等活动,创新工作,简化程序,推出丧葬便民举措,凡享受我县基础养老金的丧户,其家属可直接在殡仪馆领取1200元的补助费。另外,我县即将出台《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四项基本殡葬费用由政府买单,将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
4、推进生态葬法。出台《生态葬法管理办法》,规范生态葬法,设立奖励措施,鼓励推行塔葬、壁葬、室内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法(塔葬、壁葬、室内葬等葬法是我县在全市首创提出的),有力促进了殡葬事业健康发展。
五、创新创业、服务大局、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进一步强化民政干部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1、开展调查研究,提高民政工作落实能力。经常安排民政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基层群众和广大民政对象的民生动态和利益需求,诚心诚意地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各项为民政策真
正落到实处。去年有5篇民政调研论文被省、市民政部门录用。
2、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推进民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涉及民生的行政工作中,实行“阳光操作”,做到救灾款物公开发放,城乡低保张榜公示、退役士兵公开安置,低保资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各项行政审批收费标准全部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民政工作向现代化转型。积极推进民政业务网络化操作和管理,完善社会救助、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数字地名及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信息系统,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发挥调研信息的宣传指导作用,为发展现代民政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一年来,我局充分发挥了保障改善民生功能,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省、市民政局部门的充分肯定,2010年,我们荣获了省级双拥模范县“五连冠”、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全省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先进县、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县“三级联评”第一名等多项荣誉。今后,我局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接受人大和群众监督,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再创民政工作新业绩!
第二篇: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
市人民政府关于市第×××届人大常委会
第×××次会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市第×××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全市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报告。会议对市国土资源局在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治,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做好全市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四条审议意见。针对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落实。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领导”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市政府要求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全市实际,结合上级相关政策,编制拟定了拟实施的×××市土地整治项目库,制定了土地整治工作规划。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落实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国土资源局专人负责的项目申报专班,制订了项目申报方案,落实专项资金,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土地整治项目。近期,市政府领导多次到×××省国土资源厅汇报联系,及时了解土地整治工作信息,积极主动争取项目。截至目前,争取了建设规模×××公顷,总投资×××万元的×××土地
整理项目×××个,已完成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即将开工建设。二是对于目前正在实施以及今后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市政府均要求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优势互补的原则,整合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支农资金用于土地整理项目区建设,努力提高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标准。目前逐步形成了以上级土地整理专项资金为主,部门涉农资金为辅,吸引民间资金有益补充的土地整理项目资金投入机制。三是积极协调处理项目建设工程中各方面的关系,妥善解决相关矛盾和问题,营造良好和谐的项目建设软环境,确保项目按时顺利建设完成。每一个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国土资源局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并建立了《勤政廉政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制度,完善的制度有效的指导了今后的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
二、关于“进一步探索土地整治新的管理机制”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进一步理顺体制。以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为目标,目前正在探索以市政府直接领导,市国土整治局统一负责全市土地整治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新模式。二是充分调动各镇街道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积极性。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充分征求项目区镇、村的意见,确保项目实施后带来最大实惠,同时年初在与各镇街道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时,将土地整治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纳入考核。三是认真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不断总结和吸取过
去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土地整治项目公告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公开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资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制度,努力使土地整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监督管理”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按照规定,将所有涉及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的招标全部委托市招投标管理中心进行公开招标,不断总结规范完善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程序,按相关规定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有实力、讲信誉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建设。二是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让群众参与到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努力使设计方案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群众满意。三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强项目质量管理,不断探索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在依靠监理单位管理工程质量的同时,积极引进第三方监管制度,聘请部分项目区群众担任项目质量监督员。通过各种措施,切实把好项目建设的材料关、工序关、隐蔽工程检查关、验收关和资金拨付关,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理”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在项目后期管护方面,一是除按相关规定将建成后的设施交由当地镇街道管护外,按照“谁受益、谁负担”以及“以
奖代补,适当扶持”的原则,调动项目区群众参与项目后期维护管理的积极性。二是按照市场化原则,采取拍卖承包经营权等方式,将项目后期维护管理权拍卖承包给项目区群众。三是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积极探索新的土地经营模式,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将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理打包给企业。
×××年×××月×××日
第三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工作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以来对涉及政府及其相关部门8项工作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请予审议。
一、关于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3月6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民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现阶段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情况。
1、城市、农村低保。截至11月,全市城市低保对象4885户、11074人,共发放保障资金1762.5万元;全市农村低保对象达到7232户、16025人,共发放保障资金969.1万元。
2、农村“五保”供养。目前共有3644人享受“五保”待遇,其中集中供养1329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1800元;分散供养2315人,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1300元。共发放“五保”供养经费540.17万元。
3、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我市对集中供养的1329位“五保”老人和373名符合救助条件的重大疾病患者进行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 106.8万元;对已申报的70名需要救助的大病医疗患者及时进行审核批准,预计救助资金总额将达到126.6万元,比去年增加1.2%。同时,还为所有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补助,共拨付补助资金49.6万元。
4、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目前全市共有126户享受了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其中城市低保户32户、农村低保户34户、困难群众60户,截至11月共发放困难群众临时救助金10.2万元。
(二)加大宣传力度,实施阳光操作。一是宣传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多渠道、大范围的宣传,发放了城市低保“十五不准”单册3000份;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行风评议活动,发放《低保政策一册通》1份;走进“政风行风热线”访谈节目,对低保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在应城广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民政政策宣传活动,现场答疑并发放大量宣传资料;与应城电视台联合主办了“走进民政,关注民生”的主题交流活动,让人民群众对低保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二是低保热线制度化。及时受理低保、“五保”供养和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的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和调查核实工作。共接到咨询、投诉电话860多人次。三是业务培训经常化。组织低保工作人员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有效地提高了低保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加强动态管理,完善低保政策。4月6日到6月6日,市民政局与城中街道办事处及有关社区工作人员组成4个工作专班,对中心城区的3411 户、9032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入户清查;7月6日至8月6日,按照孝感市“城市低保十五不准”的规定,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员进行了集中评议,共取消不符合低保条件的1268户、3404人,调整637户、2020人,新增454户、871人。9月份,市民政局又组织了7个专班,用1个月的时间对全市382个村的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核查和集中评议,共取消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200户、445人,调整73户、145人,新增137户、300人。我市还积极争取省民政厅支持,在原有农村低保对象的基础上新增了6005人的指标,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了低保政策。通过两次城乡低保清查,取消了一批、调整了一批、纳入了一批,社会反响良好。既做到了动态管理,又宣传了低保政策,同时也消除了社会上不满的人情保、关系保。
(四)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五保”供养。,我市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元和1300元。为全市 3644名“五保”对象每人每年划拨100元门诊费用和向医保部门缴纳30元医保费用,对他们在医保部门报销费用后剩余部分的50%予以报销,缓解了“五保”老人看病难的问题。协调各乡镇按政策落实福利院生产经营用地,鼓励农村福利院开展院办经济改善老人生活。从公益福利金中拿出近50万元对16所农村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今年又争取省民政厅资金近40万元对杨河镇中心福利院进行完善配套,达到了一级福利院标准。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福利院24所,实现了愿意集中供养者“应养尽养”的目标。
(五)加强组织领导,多途筹集资金。一是积极对上争取省级最低生活保障金4564.96万元,其中城市低保资金2137万元、农村低保资金 1397万元、农村“五保”供养资金582.96万元、农村孤儿救助资金46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资金402万元。二是市财政配套资金300万元,其中城市低保配套资金210万元、农村低保配套资金60万元、临时救助资金30万元。三是落实低保局成立后的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120万元,保障了工作开展。四是积极筹备成立应城市慈善会,帮助解决民生问题。我市率先在全省县级城市中争取到特批的慈善阳光班的开办资格。省慈善总会为50名成绩优秀、家庭特困的学生每人每月资助200元生活费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进入理想大学。
二、关于组织实施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议案启动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5月26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副市长阮炎坤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组织实施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议案启动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老县河综合治理涉及两条河流(老县河全长约30.4公里和盐水河长约10公里),流经四里棚、城中、经济开发区、黄滩、天鹅等地79个村,流域人口约10万人。近年来,老县河淤塞严重,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堤防失修,防洪功能退化,直接影响到老县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开展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
(二)老县河综合治理启动情况。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推进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
1、组织编制各项专业规划。一是编制完成了《四里棚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环评报告》,待评审后上报批准实施。二是委托省水利科学院编制《老县河综合治理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已完成工作量的50%,预计2010年1月底可完成。三是完成了老县河、盐水河沿线40.2公里的地形图测量。四是编制老县河城区段改造规划初步方案,规划两岸面积130公顷、河段长2048米。五是完成了城南大道跨老县河向西道路延伸和排水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全长 735.3米。
2、实施流域治污截污工程。一是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已投入试运行。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可直接用于农灌。二是完成了全长 6.7公里的污水处理管网铺设,实现了对旧城区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同时对直接排入老县河的污水口进行了封堵。三是治理四里棚盐化企业工业废水。关闭了久大(应城)制盐公司25吨锅炉,投资486万元新上静电除尘、炉外脱硫装置,防止煤灰水流入盐水河。新都化工公司投资500多万元治理工业废水氨氮超标问题。截至目前,四里棚各工业企业共投入1800余万元对各类污染物进行了治理,控制了煤灰水向河道排放,取得了好的效果。
3、推进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是在老县河城区段以东收储了474.6亩建设用地,为老县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和开发创造了条件。二是启动建设城南大道跨老县河桥梁,总投资690多万元。三是实施盐水河四里棚段东堤改造工程,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了长1088米的沿河护坡工程和道路工程,路基宽 14米,硬化路面宽7米。
(三)2010年工作计划。一是精心谋划,完成老县河综合治理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制定老县河综合治理方案,为工程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蓝图”。二是明确责任,合理分解任务。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2010年将结合实施方案的制定,把各项工程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分配到各责任单位。市政府将加大组织、协调、督办力度,促进各阶段工作任务完成。三是多法并举,广泛筹措治理资金。组织动员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多方建设的局面。工业治污工程以企业为主体;河堤加固、河道清淤工程以处镇(村)为主体;截污工程以建设部门为主体;涵洞、闸泵站工程以水利部门为主体;道路桥梁建设工程以交通、城投部门为主体。在财政引导性投入的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多元投入实施治理工程。比如将开发权与经营权有效整合,将沿河两岸土地出让与治理工程进行捆绑,综合开发。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上级对综合治理工程的投入,努力完成老县河综合治理工作任务。
三、关于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5月26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年初确定了“三个确保”的奋斗目标——确保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责任目标,确保在孝感市排名靠前,确保在全省的先进位次。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三完善、三强化”工作机制,为持之以恒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1、完善领导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调查研究,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等各类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累计达6次之多。市“四大家”领导建立了计划生育工作联系点,并经常到联系点调查、指导、督办计划生育工作,共组织各类督查活动达20余次,共印发计生工作通报32期。严格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2、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一是落实“三线”责任制,形成工作合力。将计生工作列入乡镇综合责任目标管理,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与36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计划生育齐抓共管目标管理责任书,保证了党政线、部门线和齐抓共管线“三线”计划生育工作有责可追。二是落实干部包保责任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实行驻村干部计划生育责任包保、分季考核、年终结账兑现,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创新考核方式,确保工作质量。,我市将原来年终考核一锤定音变为分类、分时段考核,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采取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受招待的办法进行各类考核评估,确保了考核公平和质量。
3、完善投入机制,强化资金支持。全市人口和计生工作经费投入始终做到了“三优先”,即优先财政预算、优先资金制度、优先专款到位。,我市计生事业费预算961.85万元,人均达到14.46元;以钱养事156.82万元;转移支付105.17万元,人均2.02元;省拔专款192万元,全部用于了人口和计生事业。
(二)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全力破解计生工作难题。
1、创新工作机制,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采取“以房管人、区域协作、部门配合、综合治理”的办法,解决流动人口管理难、服务难的问题。一是实行属地管理,建立城区计生工作新秩序。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市直单位、驻应企业计划生育属地管理的意见》、《关于理顺属地管理关系,加强特殊人群计划生育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对流动人口、离下岗、户口空挂等特殊人群的计生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新机制。二是强化部门职责,将36个部门列为计划生育齐抓共管单位,并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形成了综合治理新合力。三是实行“以房管人”,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办法。按照“试点启动、总结推广(来源:读书人 http://www.xiexiebang.com)、规范管理、考核评估”四步走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以房管人”工作,初步形成了定好一个章程、签好“二线”责任书,建立“三级”服务网、绘制四个平面图、落实“五同步”的工作格局。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服务管理的新方式。建成了高标准的信息中心和全覆盖的网络系统,将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全部录入全员信息系统,为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三年三步走”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加强区域协作,打造服务管理的新载体。多次组织专班赴武汉、哈尔滨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建立双向协作新平台,并在哈尔滨市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为抓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2、强化工作措施,破解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难题。一是严把“六关”,强化源头管理。严把孕妇上报、孕情检测、干部包保、合同管理、出生报告、终止妊娠审批关,加强对孕妇生育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减少了擅自终止妊娠现象的发生。二是专项治理,管好关键环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决定》,明确了相关环节的管理办法。对全市涉及性别鉴定的设备和药品进行了全面登记,对全市所有医技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和警示教育,对医疗保健机构和计生服务机构进行专项清查,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反馈、医疗卫生部门出生和终止妊娠信息反馈、公安部门新生儿入户信息等经常性工作制度,使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三是集中办案,落实责任追究。对10月以来孕情上报、终止妊娠审批、b超和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情况进行了集中清理,落实孕妇、出生、人流、引产倒查制度,发现“两非”案件线索65起,并逐一进行了调查处理。
3、严格依法行政,破解社会抚养费征收难题。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的力度,落实违法生育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党纪政纪处分,极大地抑制了政策外生育上升势头。一是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和信访举报制度,摸清了以来全市政策外生育底数,督促政策外生育群众自觉接受处罚。二是坚持试点先行,促进社会抚养费征收整体推进。在东马坊、长江埠两个街道办事处开展了社会抚养费征收试点工作,积累经验,有序推进。三是改变征收方法,提高征收质量。成立了征收领导小组和宣传发动、强制执行、综合协调、督办检查、纪律处分等5个工作专班,印发了《应城市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方案》,对以来全市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进行了全面清理。截至目前,全市已征收社会抚养费389.39万元,征收率达81%。四是加大惩处力度,落实党纪政纪处分。17名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全部受到处分。
4、强化优质服务,破解节育措施落实难题。以“宣传教育先导、知情选择先行、免费服务先知、补助奖励先进”为推手,鼓励和激励育龄人群尽早、尽快、尽好落实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节育措施,特别是对已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夫妇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实行补助奖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积极性。全市一孩妇女上环4206人,上环率达73.91%;二孩及以上妇女结扎1808人,结扎率75.74%,其中二女无儿夫妇结扎411人,结扎率为 75.69%。
5、探索统筹机制,破解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兑现难题。一是积极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独生子女保健费落实办法。市政府从公用经费中挤出了38万元,用于补贴独生子女保健费。二是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政策。按照“统一安排、分级负责、分级负担、分步到位”的办法,全力落实符合条件的企业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政策,全市各级共筹集资金596.05万元,其中市财政预算243.5万元,兑现 1703人,兑现率100%。按照“入户调查,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市镇两级审核,市、镇、村三级公示,资格确认”的工作程序,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为612名农村计生老人发放扶助资金44.06万元,为125名独生子女病残、死亡家庭发放特别扶助资金14.3万元。三是落实优惠政策,惠济农村女孩。近两年来,我市建立关爱女孩资金30万元,解决了128户计生家庭女孩在就学、就业、就医方面的特殊困难。从起,共对200多名农村独女落实了中考加分政策。又对351名农村独女和二女落实了中考加分政策,对35名农村独女落实了高考加分政策。四是落实生育保险政策。筹资8万多元,为5749名农村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妇女办理了节育保险。
(三)稳定机构,加强队伍,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是稳定人口计生机构。解决了市计划生育协会参公管理问题,并增加了人口信息中心。保留了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和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并对服务中心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解决了56名医技人员的工资报酬问题。对全市48名市、镇医技人员进行了学历教育,提高了其专业知识水平。二是加强计生队伍建设。按照“配齐、配精、配强”的要求,配备乡镇计生办工作人员105人,其中公务员 84名。采取“镇聘村用、合同管理、工资统发”的办法,配备村级计生专干431人、组级信息员2700多名。将村级专干年工资额从原来的1500元提高到了3000元,全部列入财政转移支付。组织全市421名市、镇、村计生干部参加了为期6天的生殖健康咨询师考证培训班,提高了专干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三是强化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全市建立计生协会组织634个,会员达67815人,构建了横道边、纵到底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网络。
四、关于《农业法》实施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5月26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农业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实行整体联动,不断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加强宣传贯彻。将《农业法》作为全市“五五”普法的重点内容进行宣传普及,将《农业法》宣传与全市农资经营户培训、农业生产相结合,扩大了《农业法》影响。二是健全执法体系。按照《农业法》的有关规定,健全完善了农业行政执法制度,公开了执法依据、办案程序、办事指南、办案结果,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农业行政执法结案率100%,没有发生一例申请行政复议案件。三是加大农民权益保护力度。重点开展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顿,在防治水稻“两迁”害虫的关键时期,在全市范围内认定了23家农药经营放心店,让农民买上放心安全农资,降低防治用药成本;结合“打假保秋播”活动,累计查处、退回劣质小麦种子120万斤、油菜种子500斤,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坚持“四头”并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贯彻实施《农业法》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是扩大复种指数,“增量”增收。全市农作物总播面81.24万亩,预计平均单产461.3公斤、总产374723吨,分别比去年增加0.48万亩、5.9公斤和6950吨。二是搞好土地流转,“集约”增收。建立灵活的市场机制,引导土地合理进行季节性流转,鼓励种田大户短期租赁土地,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市秋播生产中季节性流转土地面积超过6万亩。三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增知”增收。利用“科技下乡”活动和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推介高产、优质、抗病农作物新品种。共印发四季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公告近5万份,印发农业科技宣传资料4万余份,编印《应城农业信息》、《病虫情报》共40期(次)、8000余份,共开展各类农技培训200余场次、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组织农技专家讲师团深入基层进行六大农业实用技术巡回讲座。分别开办《农技大讲堂》广播节目39期、电视节目20期。结合开展“三进农户”活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抓推广、做试验、搞示范、办样板,推动农业实用技术广泛应用。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在28个村落实了万亩糯稻示范片2个,在8个村落实了棉花万亩示范片1个。糯稻高产示范片单季单产超过600公斤,棉花万亩示范片籽棉单产超过260公斤。四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技能”增收。全年共培训3650人,包括100名基层农技人员。
(三)实施人才战略,着力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一是积极引进人才。截至目前,我市共引进“三支一扶”支农大学生14名,为我市农技推广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共培训基层农技人员近1000人次;组织100名公益性技术指导员进行技术轮训,现已培训2批、23人。三是落实以钱养事政策。实行“市包乡镇、乡镇包村”的农技推广责任机制,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考核制,将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与考核结果挂钩。同时加强了对以钱养事资金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
(四)积极申报项目,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在建农业项目14个,总投资8476万元,现已完成8个。一是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项目。三合、杨河两个乡镇标准粮田项目已完成投资85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两镇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形成“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排灌方便”的高产稳产示范样板。植保区域站项目已完成投资320万元,检验检测综合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将极大提高我市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防控能力。二是抓农业惠民项目。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5万亩,为农民节本增效4500万元。采取整村推进、包干建设的办法推进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全市沼气池建设总量达到14448口,其中总投资130万元的祝墩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已经正式投产,为农村新能源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三是抓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项目。在全市11个重点乡镇建设优质水稻板块面积53万亩;投资50万元重点在“随应线”、“盐两线”和“团结垸”的2万亩核心区域实行统一无偿供种,形成了连片生产、多镇一品的格局。加大对豪丰公司、瑞丰公司、巡检糯米协会等龙头企业的支持,鼓励企业和协会发展“订单经济”,订单生产率超过 70%。仅优质稻板块建设一项,项目区农民将人均增收70元,亩平增收62元。四是抓农业项目申报。截至目前,市农业局已申报2010年农业项目建设7 个,预计总投资1359万元。
五、关于我市廉租住房建设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7月30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房管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我市廉租住房建设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住房保障工作影响。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途径,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住房保障政策的知晓率,赢得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张贴公告80余份,出动宣传车60余次,接受电视台采访2次,参与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2 次,在应城网等市级媒体集中宣传4次,举办相关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2次。
(二)加快建设步伐,切实解决房源问题。一方面在用足用活国家廉租住房专项资金的同时,采取打包补差的办法,多方筹措地方配套建设资金。另一方面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采取新建、配建、改建等办法,不断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先后实施了工农路廉租住房、城北街道办事处膏矿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长江埠街道办事处新建廉租住房和春天名苑一期廉租住房等四个项目,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此外,全面开展了直管公房清理活动,腾退房屋86户;逐步将直管公房改建成廉租住房,完成了进香巷、航运新村两处改造工程,提供廉租住房24套,全部出租给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三)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一方面要求房管、民政、财政、纪检等部门及相关办事处和社区加强协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断完善 “社区受理,办事处审核,房管、民政部门会审,两次公示”的申报审批手续,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预防漏洞,完成了廉租住房配租对象的审核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承建单位与自来水、电力等部门积极配合,本着让利于民、保本微利的原则,采取同步建设的方式,精心组织小区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了租住户用得上、用得起;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廉租住房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开展了全市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质量安全联合监督检查,确保了廉租住房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四)全面搞好项目审计,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廉租住房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坚持先审计后招标,认真组织相关单位做好廉租住房建设工程预算栏标审计,搞好成本核算,最大限度减少建设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廉租住房资金管理,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法人、一个专户、一套专帐”的管理办法,为每个廉租住房项目设立了项目法人,开设了财政专户,建立了项目专帐,先后四次对廉租住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确保了廉租住房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和租金补贴。
六、关于应城市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9月23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应城市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5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建设,全市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4家,新增4家。继续抓好特色板块建设,优质稻板块面积达到53万亩,其中优质糯稻面积达到30万亩,成为全国糯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含套养)达到17.26万亩;“双低”油菜面积达到30万亩;速生林新增1万亩。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市共完成农村劳力转移培训8500余人,占年初计划的106.25%,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将杨岭镇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积极学习推广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经验,争取到2012年,努力把该镇建设成全省深化农村改革的先行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乡镇。目前已完成宣传发动工作,并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四是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共发放惠农补贴资金8405.4万元,比上年增加2014.9万元,增长23.97%。
(二)进一步突出工业主线,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工业经济协调服务,重点抓好电力、运力、大宗原材料的协调调度和企业发展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先后组织了4次银企对接会,签订银企信贷投入和合作协议2.35亿元,落实技改贴息资金200万元,85家企业获得了金融部门的综合信贷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启动了应城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十二五”规划前期重点课题研究。抢抓国家出台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遇,研究调整我市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理清发展方向、目标和措施,做大做强我市产业特色,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进和项目工作力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11月,全市内联引资18.13亿元,占年计划20亿元的90.6%;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091万美元,占年计划2020万美元的103.5%,同比增长10.7%。对接新增中央投资,积极申报国家和省投资项目。截至目前,已获投资计划的项目26个,总投资额3.6亿元,共争取到位国家和省投资7890万元。重大前期项目取得新进展。华能应城热电联产一期工程项目已拿到国家发改委“路条”;应城国家战略石油地下储气库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将适时开工;国家战略石油应城地下储备库项目正在进行地下储油三维造腔试验工作。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武荆高速公路应城连接线、鸿祥油品城二期、新都化工碱盐扩批、汉正街工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倾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抓好汤池温泉二期开发、应城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和旅游休闲产业的培植,带动和促进全市三产业加快发展。
(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一是严格依法行政,提升服务效能。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和完善服务公开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并联审批制、效能考评制等制度,大力推行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百日整治”活动,全力营造“服务优、效率高、发展快”的投资环境。二是创新服务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建立情况报送、上门服务和项目服务、工作督办、财政扶持等工作制度,为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11家企业被列入孝感市“直通车”服务名单,31家企业列入我市“直通车”服务名单,重点协调解决了宜化双环公司“6改10”项目区内46户居民、新都公司“2改6”项目区内420户居民的搬迁问题,促进了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探索建设城南新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暨统筹城乡建设发展试验示范区,目前城南新区各项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一是抓好实事工程建设。认真制定了实事工程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具体要求,落实了领导责任,强化了检查督办,有效保证了实事工程任务落实。目前,除城中街道办事处和东马坊街道办事处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因资金问题没有启动外,其他工程均已达到建设进度或完工。二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依法规划,依规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把好项目选择关、环境评估关和农民利益维护关,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七、关于应城市财政决算及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9月23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财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应城市财政决算及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努力完成全年任务。一是建立精细征管机制。加强了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和分析,加大了地方税种清欠稽查力度,强化了非税收入征管,实现了应收尽收。截止11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61645万元,同比增长8.4%,增收4771万元。二是建立协调督办机制。市政府多次召开财税收入形势分析会,主要领导亲自深入一线调研、协调解决税收征管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财税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了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充分发挥新一轮财政体制激励效应,有效地调动了乡镇抓发展、抓征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对乡镇实行完成任务与资金调度挂钩考核,对征管部门实行征收任务与税务经费挂钩考核,促进了目标任务落实。
(二)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做实财政增收基础。一是支持企业渡难关。积极筹措资金8613万元,帮助20家招商引资企业解决了土地使用证办理问题;协调受理企业承兑汇票1.76亿元,缓解了企业困难。二是培植财源求发展。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企业税收奖励等政策,加大对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检查力度,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及时下拨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万元,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担保贴息、热电联产项目经费、科技三项费用、企业税收奖励资金等3000多万元,有效地支持了企业发展。三是超常举措保增长。兑现金融机构奖励资金54万元,获得新增贷款4亿多元,为实现保增长目标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加大支出控管力度,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坚持有保有压,加强对各类财政性资金的支出管理,确保了工资发放、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及重点项目支出需求。组织开展对重点单位、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检查,有效堵塞了支出漏洞,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截止11月,全市一般预算支出 68952万元,同比增长26.6%,其中社保、医疗、教育、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分别增长4.4%、23.4%、12.5%、27.9%。
(四)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和审查;强化对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和财政资金运行质量的监督和检查,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强化先有预算后有执行的管理意识,努力做好预算管理基础工作,规范预算执行行为。加强财政审计和监督,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逐个逐项分析,认真整改落实到位;对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转移支付资金,实行跟踪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拨付到位。积极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着力打造阳光财政。
八、关于应城市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9月23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审计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应城市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并提出了3条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如下:
(一)强化财经审计法规宣传,增强各部门、各单位接受审计监督的自觉性。一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审计法》和审计成果。市审计局网站上设立了专栏,市财政局开通了“应城会计网”,在开展财经审计法规宣传的同时,接受各方面的咨询和监督。二是组织开展“大接访”活动,发放《审计法》宣传资料200余份。三是坚持召开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座谈会,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部门、单位接受审计监督的自觉性。
(二)促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强化财政收入分析、征管和检查督办,加大税收清欠和稽查力度,实现了应收尽收。二是将基金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增强了市政府调控能力。三是市财政局撤销了多设的银行账户,将国库资金拨付和财政专户资金拨付统一归口国库部门管理,有利于预算执行的源头监控,加大了预算监督力度。四是全面启用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积极开展了财政性票据检验,加强了非税收入的源头控管。五是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联合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检查,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行为。
(三)强化审计整改跟踪督办,提高审计工作实效。审计发现的大部分问题已得到整改。如:地税部门已将延压的税款入库;财政部门欠拨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已逐步拨付到位,撤销了多设的银行账户,纳入国库归口管理,对国库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也进行了整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已补发参保对象丧葬费,加强了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
(四)强化审计队伍自身建设,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市审计局加强了对审计质量的日常监督和控制,促进了审计水平和质量提高。加强了审计工作效能建设,开展了全员岗位绩效考核。加强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和应用,组织全体人员参加了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认证培训和考试,在实际工作开展计算机审计并取得了实效。继续加大了审计力度,开展了15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对14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开展了预算审计,共减少预算造价1970万元;对汉宜线城区段路面刷黑工程等3个工程项目开展了决算审计,审减投资额253万元;对至扩大内需中央专项资金投资项目实行了全面跟踪审计和调查,督促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促进了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落实。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市政府在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努力解决。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进一步强化整改,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应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民政局局长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全市民政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20xx年全市民政工作回顾
伴随着国家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我们走过了不寻常的20xx年。一年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全面推进各项民政事业创新发展,在重要时刻、重大事件面前,广大民政干部能够经受住考验,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关注民生,普惠民众,六项惠民工程凸显为民理念。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强力实施“六项惠民工程”,以“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践行了“以民为本、民政为民”的工作理念。一是推进困难群众救助工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在全省首创了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模式,使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延伸,救助范围进一步拓展,被国家民政部评为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大幅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确保了低保对象生活水平未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全年为32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68亿元,是上年的1.5倍。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额由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3位上升到第11位。投入专项社会救助款1.72亿元,受益困难群众88万人次。今年春节前,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惠民卡、“饺子款”及节日用品等款物8700万元,受益100万人次。二是推进爱心助老工程,养老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率先出台了养老机构“民办公助”政策。新增养老床位1622张,养老床位率由11‰提高到13‰。省厅专门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广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经验。三是推进城乡福利设施改造工程,民政载体建设呈现新局面。整合建成23所敬老服务中心,新增床位5104张,集中供养率由28%提高到35%。投资1.8亿元新建的社会福利院实现5栋楼主体封顶;智残人托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精神残疾人托管中心工程进展顺利。四是推进和谐社区工程,城乡社区建设水平得到新提高。完成了139个社区公益用房建设任务,新增使用面积27800平方米。提高了社区办公经费标准和居委会成员待遇,理顺了社区管理体制,开展了创建“和谐社区示范单位”活动。依法组织了全市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顺利推进。五是推进拥军优抚工程,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获得新成果。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双拥活动,重点优抚对象全部达到或略高于当地城乡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提高到77%,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全面落实,军供网络进一步延伸,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 “六连冠”的殊荣。六是推进慈善济困工程,慈善事业取得新拓展。圆满完成了市慈善总会换届改选,8000多人成为慈善总会会员,募集善款1200多万元。“慈善超市”发展到86家,接收社会各界捐赠75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近5万人次。今年春节,依托“慈善超市”开展普惠型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低保对象4.6万户。
(二)科学统筹,协调推进,民政事业发展呈现可喜局面。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有效的工作方法,在继承中创新,全面推进了各项民政事业的发展。一是防灾减灾和救灾救济工作进一步规范。建立了20处应急避难场所,全面规范了救灾救济基础工作。春荒期间投入资金959万元,救助受灾群众25万人。二是流乞人员救助管理得到加强。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新建社区救助点6个;全年救助流乞人员近万人次。三是福彩销量持续稳步增长。在全省福彩销售普遍下滑的形势下,我市实现销售额7.75亿元,较上年增长6.22%。四是福利生产有序推进。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利税1.05亿元,安置302名残疾人就业,为历年最好水平。国有福利企业改制稳步推进。五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全市社团发展到94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765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358个,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推进了行业协会专项治理,依法撤销登记一批社会组织。六是区划地名管理进一步强化。开展地名专项整治,新设路标1000余处,其中新式路标792处。启动了《哈尔滨市地名志》编撰工作。七是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争取市编办出台文件,婚姻登记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国介绍了经验。八是殡葬改革进一步深化。开展了系列殡葬执法活动,行业秩序进一步规范。市殡葬所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实现收入1.16亿,首次突破1亿大关。
(三)汇聚焦点,迎难而上,急难险重任务诠释民政情怀。在大事、大灾面前,民政干部尽责、尽心、尽力,发挥了“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作用。一是应对特殊节日运筹得当,受到国家民政部表彰。针对20xx年清明节第一次被确定为法定假日,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人群集中祭祀的形势,市局未雨绸缪,积极争取市领导支持,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文件,建立了民政牵头,公安、工商、卫生、城管等多个部门联合参与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平安清明、文明祭祀的目标。二是为维护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开展了大规模、长时间、高频率的流浪乞讨人员街头现场救助行动,受到民政部通报表扬;为应对奥运开幕当日婚姻登记高峰,全市婚姻登记机构推出了提前预约、分时段领证和现场登记相结合的服务方式,8月8日当天为2831对新人发放结婚证书,是平日登记量的7倍,实现了100%安全、100%合法、100%热情、100%满意的目标。3个婚姻登记机关和2名同志受到民政部通报表扬。三是在灾难面前表现出超强的战斗力。面对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全市民政人情系灾区、紧急动员,全力以赴开展支援地震灾区行动,与全国人民一道战胜磨难,共克时艰。市局第一时间代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起草了《关于组织开展支援汶川等地震灾区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积极发挥支援灾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综合、协调、组织、指导工作,协调驻哈部队装运救灾物资9批次;协调相关部门,组织了三场赈灾义演。市局领导亲赴灾区掌握前线急需物资的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向市领导汇报,与区县(市)局领导一道,亲自带队三次为灾区运送救灾物资。全系统干部职工踊跃参与,在慷慨解囊的同时,加班加点,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捐助活动,全市共为灾区募集款物2.72亿元,其中市捐赠办、市慈善总会接收1亿多元,在灾难面前彰显了哈尔滨民政人的大爱情怀。
(四)提升能力,激发活力,干部队伍潜力得到有效释放。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事业发展的关键之举、成败之策,有声有色地开展各种载体活动,使班子和队伍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带动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是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局坚持高标准起步,突出民政特色推进,较好地落实了学习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实现了以学习实践活动促进民政工作发展,以民政工作成效体现科学发展观学习效果的目的。二是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积极争取国家民政部领导支持,邀请民政部7位司长来哈为全市民政干部讲座,开创了全国民政系统的先河,民政部和省厅对我市的做法予以高度赞扬。组建了“和谐之声”艺术团,用先进的文化感召、鼓舞民政干部。20xx年1月23日在市电视台举行了“关注民生、共创和谐”迎新春文艺晚会,扩大了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的舞台,展现了全市民政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受到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三是努力改善行风。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行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千家企业评议机关活动”中,市局在40余家参评部门中名列第7;行风评议由过去名次比较靠后,上升到小组的上游;获得全市纠风工作贡献奖,民政部门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目前,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人气、士气、正气和锐气得到了凝聚并释放,全系统形成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可喜局面。此外,党建、纪检、计财、工会、信访、法制、宣传、共青团等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进展。
过去一年是民政工作解放思想、大胆突破的一年,是求真务实、和谐奋进的一年,是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一年。这些成就和进步,是全市民政干部职工同心同德、辛勤耕耘,共同努力,打造过硬团队,维护集体形象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民政局党委向全市民政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的工作实践,有五条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一是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委常委会两次听取民政工作汇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16次研究民政重点工作,为历史之最。杜宇新书记、张效廉市长、王颖副书记、姜明常务副市长、杜松岩部长、王莉副市长等市领导多次对民政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使民政工作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区、县(市)党委、政府都对民政工作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物力。实践证明,领导重视是民政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二是必须坚持创新思维、攻坚克难。在软环境上,我们采取超常规措施,如邀请7位司长来哈授课、举办“关注民生、共创和谐”文艺汇演,收到了超乎预期的效果。7位司长来哈授课,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为部领导了解我市民政工作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市领导和群众观看“情暖人间”专题节目,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民政业务,不仅使他们看到民政队伍的精神风貌,更重要的是让领导和社会全面了解了民政工作,是一种汇报形式的创新。在硬件建设上,我们也采取超常规手段,克服了重重困难,实施了多项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4.25亿元。实践证明,创新思维、攻坚克难是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三是必须坚持完善政策、规范运行。市委、市政府就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农村敬老院整合、动员社会力量加快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建设、村委会换届选举、退役士兵安置、清明节祭祀等工作下发了11个文件,使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进一步规范。实践证明,完善政策、规范运行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四是必须坚持加强协调、争取支持。我们积极争取上级和兄弟部门支持,争取基本建设和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自然灾害补助费等资金6290万元;争取为4家单位增加编制13个,增加直属单位内设机构7个。协调机构编制部门原则同意新建社会福利院增设管理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实践证明,争取外部支持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五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化解矛盾。面对各类矛盾,各级民政部门从群众利益出发,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比较圆满地处理了离岗居委会干部、复员军人等集体信访事件。市局清理偿还了局属单位2002年至20xx年,涉及14个项目的工程欠款4532万元,解决了多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圆满处理遗留人事信访事件13起、涉及27人,确保了全系统的和谐稳定。实践证明,以人为本、化解矛盾是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过去的一年,虽然全市民政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客观上看,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现有的工作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受经济发展制约,民政事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人民群众的期盼;民政执法力量薄弱,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从主观上看,我们部分干部研究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医疗救助金、优抚事业费等专项资金使用不当,个别县已经被国家审计署审计出问题;直属单位发展势头、发展能力还不够强,干部领导力、执行力还不强;一些民政干部工作作风不实、效率不高。从比较位置上看,全市民政工作整体水平与同类城市相比还相对落后;与省内兄弟城市比较,一些工作还不是最好的,还没有充分展现出全省当龙头的雄姿;各区县(市)之间工作水平差距仍比较大。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努力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xx年全市民政工作安排
20xx年,我们面临着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形势。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压力剧增,经济状况更趋紧张,使我们保民生的任务将更加繁重;营造大冬会和建国60周年大庆期间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们保稳定的政治任务将更加艰巨。另一方面,中央确定的加快民生工程,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重大举措和我市实施“六个一百”项目建设,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在困难中逆势而上,在机遇中谋求发展。
20xx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市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团结创新、和谐包容、优化调整、开拓发展为主题,坚持两个统筹、构建四个体系、形成六个格局,努力落实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措施,切实保障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充分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为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作出新贡献。按照这一总体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两个统筹”,促进民政事业协调发展
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市民政事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以统筹的观点来谋划民政工作,促进民政事业协调发展。
1、统筹城乡民政事业的发展。城乡民政事业统筹发展,关系到广大群众利益,决定着民政工作发展水平。一是统筹城乡社会救助。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决定》精神,在完善城区救助制度的同时,加大协调力度,拓展救助项目,大力推进农村救助项目的实施和制度的建立,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力争使农村困难群众得到更多救助。二是统筹城乡社会福利。在推进城市养老社会化的同时,以农村敬老院整合建设为牵动,加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力度,实现城乡社会福利事业统筹发展。全年建成农村敬老服务中心20所,维修改造原有敬老院13所,兴办五保新村10个。三是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在深化城市社区建设的同时,以打造“样板社区”为突破,加大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力度,力争30%的村启动社区建设,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公安等服务项目进入农村社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要建起3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信息服务站、警务室等服务站所,优化布局、硬化道路、美化环境,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生产生活服务。
2、统筹区位之间的发展。将缩小区位差别纳入日程,促进民政事业均衡全面发展。一是在资金投入上向贫困地区倾斜。统筹安排民政资金,在农村敬老院整合、低保、救灾等资金投入上,向经济发展较慢的区、县(市)倾斜。困难地区尤其要不折不扣、及时足额发放各种保障资金,避免同类对象因地域不同产生过大的差异。二是全力破解影响民政事业发展的难题。加强民政直属单位自身建设,集中改造陈旧设施,提升服务水平;研究扶持困难单位、困难企业发展政策,帮助相对落后地方努力实现整体推进,促进地区、单位、部门之间协调均衡发展;加快殡葬系统改革步伐,市殡葬所要进行清产核资,探索体制改革,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建立制度,加强管理,确保经济稳步增长。三是积极稳妥做好区划调整。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继续撤并乡镇,适当集中、扩大小城镇规模;推进县级市城关镇改设街道办事处试点,实行城市化管理。
(二)构建“四个体系”,着力提高“三个群体”保障水平
提高“三个群体”(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责任。我们要加速社会救助体系、应急救助体系、社会扶助体系和优抚安置体系建设,普惠所有需要保障的困难群众,切实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1、构建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巩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成果。探索建立城乡低保标准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和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情况同步增长的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切实做到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二是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完善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将救助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困难家庭中的所有人员,实行普惠型的定期定量救助。提高城市低保家庭大学生入学救助水平,将救助标准由1500元提高到3000元。健全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市区及各县(市)要在5月底前分别出台城乡统筹的医疗救助办法,要取消救助起付线,把按病种救助转变为住院救助,医疗救助金本金支出要达到90%以上,最大限度扩大医疗救助受益面。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好就学、住房等专项社会救助政策。三是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研究制定临时救助办法,对因病、因灾等特殊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群众给予一次性、阶段性的生活救助。临时救助资金可由争取财政列支、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接受社会捐赠等办法筹措。要积极探索现金、实物与提供服务相结合的救助方式,形成临时救助机制与慈善事业及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各有侧重、相互衔接、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四是完善低保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好城乡低保的动态管理,严格政策界限,加强检查监督,做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保障水平有升有降。各区县(市)要把加强对低保基层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政策业务水平作为重要内容。五是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推进社区化救助管理,提高人性化救助服务水平,逐步建立街头救助、站内服务、护送安置、社区源头预防干预的救助管理模式。
2、构建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为基础,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应急措施相配套的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一是建立灾害响应机制。建立健全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预案体系,建立自然灾害四级响应规程,及时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发挥民政部门救灾职能作用。二是规范灾情认定。落实国家新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严格执行报灾制度。完善灾情会商机制,确保灾情核实、上报及时、准确。三是提高灾害救助水平。配合市应急管理部门,同生产企业签订协议,建立厂家名录,保障救灾物资供应。规范区县(市)、乡(镇)、村三级救灾款物发放管理,确保救灾款物安全。四是加强救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储备一定数量的救灾应急物资。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救灾装备建设。大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加强防灾减灾演练工作,建立临时避难场所,积极推进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3、构建以经常性社会捐助为基础,临时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社区服务相配套的社会扶助体系。一是完善捐助网络。健全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四级捐助网络,加强捐助网点硬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救助能力。定期公开捐助数额和使用去向,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倡导社会志愿服务。积极倡导开展志愿者服务和邻里互助、社会帮扶活动。鼓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扶助服务。三是开展普惠型扶助。在开展扶助活动中,要统筹考虑、整合资源、合理安排,注重实效,尽量扩大惠及面,避免多头、重复扶助,出现“幸运困难户”现象。
4、构建以政策法规为保障,双拥共建为带动,深化改革为动力,国家抚恤与社会优待相结合的优抚安置体系。一是广泛开展双拥活动。继续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教育拥军活动,推进“双支”工作,积极帮助部队解决实际问题。组织驻哈军(警)部队继续开展帮扶百名优抚对象活动。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八一前夕,举行全市双拥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双拥模范区县、双拥先进单位和个人。组织开展以迎接建国60周年为主题的系列双拥活动。二是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完善优抚政策法规体系,待省出台《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施办法》后,修订出台我市的实施办法。继续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全年为重点优抚对象修房400户、建房200户。及时落实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杜绝挤占挪用。加大优抚事业费检查、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待遇政策落实。整合利用资源,依托农村敬老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光荣间。做好义务兵优待工作。加强烈士纪念建筑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三是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落实国家新出台的《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意见》,加大指令性安置力度,大力推进自谋职业安置,力争自谋职业率达到78%。同时,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各项复员干部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稳定工作。四是不断提高军休管理服务水平。继续做好接收安置工作,理顺军休管理服务职能。做好军休干部住房改革和货币化房补工作。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五是完善军供保障体系。各区县(市)要建立以“四个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军用饮食供应保障网络,并纳入当地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形成六个格局,推动民政事业全面发展
民政工作具有多元性、社会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决定了单靠民政自身的力量很难担其重任,必须建立健全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确保民政事业全面发展。民政固然是政府职能部门,但在运作方式上必须亦官亦民,代表政府,代表人民。
1、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格局。一是主动当好党政领导的参谋。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反映民政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支持;要结合当地工作实际,为党委、政府多提建设性意见,谋划惠及“三个群体”的具体举措;要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将新建的农村敬老服务中心列为区县(市)民政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将各项民政事业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二是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要加强部门之间、社会各界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增强合力。积极争取各级发改、财政、规划等部门的支持,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政服务水平。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好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开展文明祭祀进社区活动。探索空葬、水葬等新模式。三是提高民政依法行政水平。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开展遗体土葬和骨灰装棺土葬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打击“黑灵车”违法行为。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积极推行殡葬文化。探索建立疏导街头烧纸工作运行机制,净化城市环境。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做好《地名志》编撰工作,编制《哈尔滨市行政区划图》、《哈尔滨市街路图集》,开展地名的有偿冠名。开展行政区划界线联检,创造平安边界。加快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进程,80%的婚姻登记机关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实现全市婚姻登记网络化管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具备条件的婚姻登记机关在特殊节假日要开门登记,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需求。
2、努力形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互动的基层社会管理格局。一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社区居委会和基层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党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的关系。研究制订《社区管理办法》,加强对社区工作站的管理,完善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健全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保障社区居民民主权利。二是继续推进社区公益用房达标建设。按照高标准、出精品的原则,培育一批具有哈尔滨特色的“精品社区”。深入挖掘整合资源,继续推进社区公益用房达标建设,确保完成34个社区、力争完成60个社区的公益用房建设任务,平均使用面积300平方米。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开展十大社区工作者标兵评选活动。积极推行“村民参与、村官承诺”的村级民主管理模式。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公开面要达到100%、规范化率要达95%以上。广泛开展社区委干部、村委会干部培训,提高基层组织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3、努力形成以家庭为主体、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格局。一是深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民政部将居家养老工作纳入20xx年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摸索规律、查找不足,在做好为困难独居老人政府购买服务的同时,统筹兼顾其他不同层面居家老人的需求,扩大服务面,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档次。各县(市)要参照市里做法,适时启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要整合社区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社区老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护理、文化生活等服务。要指导、规划好社区公益设施为老服务的形式和项目,缩小为老服务半径。二是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依照《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加快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出台《实施细则》,明确民办公助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建立必要的申请和审批程序,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力义务关系,明确社会办养老机构设施功能等相关规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促进社会办养老机构快速健康发展。全年新增加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老年福利机构床位3000张。成立社会养老机构行业协会,对养老机构实行行业管理,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三是提高国有福利机构示范水平。加强对国有福利机构的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其专业化、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创新体制、创新思路、创新管理模式,引进人才、引入竞争机制,探索各类福利机构的个性化服务方式,探索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途径,探索公建民营的有效实现形式;要会同卫生、劳动等部门进行人员培训,面向全市招聘护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系统内大集体的问题要研究解决的办法。第一福利院要为年内启用300张床位做好准备,儿童福利院、普宁医院、第二福利院要结合各自特殊服务对象特点,探索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4、努力形成面向公众、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格局。一是以项目为牵动,加速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有利时机,按照“争取纳入一批,抓紧建设一批,编制论证一批”的总体思路,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支持,争取市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支持,谋划大项目,建设大项目。20xx年,除了大力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完成社会福利院新建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儿童福利院,年底一期主体工程封顶;完成普宁医院精神残疾人托管服务中心工程建设和江南门诊改造;完成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改扩建工程;做好天河园殡仪馆进出道路建设,向阳山革命公墓改造相关工作;做好哈西客站军供分站的选址、立项等工作。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谋划新项目,增加项目储备,力争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大的突破。二是做好福利彩票发行,为福利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深化规范管理,提升科技含量,成立投注站(点)监督管理队伍,探索社会联动打击“私彩”的运行机制,确保福彩销量稳中有升。三是积极稳妥推进福利企业改革,维护残疾职工基本权益。深化国有福利企业改革,在做好电磁线厂、东方电缆厂整体退出的同时,因企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全面推进改革改制工作,做到改革一个成功一个。积极争取支持,力争解决残疾职工安置管理问题。高度重视金融危机对福利企业的影响,进一步落实国家税改政策,促进社会福利企业发展,增加残疾人就业岗位。加强监督管理,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5、努力形成以慈善文化、慈善组织、慈善政策、慈善募捐为基本架构,政府支持、社会举办、公众参与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一是完善工作机制。以全方位、普惠型、社会化为导向,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调”的工作机制,认真履行民政部门指导和协调慈善事业发展的职能,全面落实慈善捐助税收优惠政策,规范慈善募捐和慈善救助行为。二是弘扬慈善精神。与主流媒体建立协作关系,大力宣传现代慈善理念和慈善意识,通过组织慈善人物和公益企业评选活动等形式,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慈善活动。积极开展劝募活动,倡导组织“一日捐”活动,多方募集慈善资金。三是组织实施助老、助孤、助残、助困、助学等多种慈善救助项目。打造“光明行”、“资助农村贫困高中(中专、技校)生”等品牌救助项目。积极争取中华慈善总会救助项目和引进海外慈善组织救助项目。发挥各级慈善机构作用,对更多特困群众实施应急救助项目。四是加强“慈善超市”建设。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化参与、市场化运营、多渠道多元化的运营模式,通过现金交易与代金券(卡)相结合的流通方式,提高运转活力。加大对“慈善超市”的宣传力度,通过版面及专题报道,公布相关信息,使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和支持“慈善超市”,充分发挥其助困平台作用。
6、努力形成以培育发展健全组织为基础,提升能力为核心,管理监督为手段,作用有效发挥的社会组织建设格局。一是加快社会组织发展。重点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二是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全面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管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行业协会职能,不断增强活力,发挥其反映会员诉求、维护企业权益、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的积极作用。三是深化审批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前置条件,缩短审批时限,民办非企业单位审批要实现“即时办理”,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四是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加强日常管理和检查工作,继续加大对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的查处力度,维护社会秩序。
三、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民政部门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依靠对内激励士气、整合力量、发挥才智,对外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以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民政工作要保持勃勃发展生机,需要我们与时代发展同步,树立创新理念,激发内在动力,增强软实力,加快发展步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开拓创新,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积极更新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维,树立“大民政”理念,以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引领民政事业发展。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着力在体制机制上求得更大突破,实现民政事业可持续发展;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从全市发展的宏观大局思考工作、谋划思路,跳出就民政抓民政的局限,站在全局看民政,提高工作层次;要牢固树立攻坚意识,努力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障碍,不断提高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党的建设。要强化理论武装,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履行好自身政治责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出发,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做到党建与业务统一研究、通盘部署,真正发挥党建工作在团结教育、组织引导、激励鞭策党员干部职工在本职工作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作用。要加强老干部工作,关心老干部生活,努力发挥老干部作用。
(三)加强作风建设。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该办的事,马上谋划;定下的事,马上就办。要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制,把工作责任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人。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要坚持求真务实,杜绝只说不干,形成团结奋发向上的氛围。要严肃工作纪律,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讲大局、讲程序、讲原则、讲效率、讲形象,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克服涣散、松懈的现象,进而强化对民政干部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切实打造一支优秀的民政干部队伍。
(四)加强廉政建设。要以深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为牵动,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作反腐倡廉的表率,坚持管人管事相结合,在抓好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抓好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做到管事与管人结合起来。要加强对各类民政资金、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管,确保每一笔公共开支都符合规定要求,发挥效益。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艰苦奋斗,珍惜民力,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五)加强调查研究。20xx年确定为全市民政系统调研年,要把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已列为市政府立法计划,《军人优待抚恤实施办法》、《社会救助办法》、《社区管理办法》、《殡葬管理条例(修订)》等列为市政府立法调研计划,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被列为市委重点调研课题,要按时、保质完成各项调研。同时,要围绕急需出台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低保工作管理办法、社会养老机构民办公助政策操作办法、解决孤残儿童“出口”办法等内容,深入开展调研。市局将在20xx年年中举办“民政论坛”,交流调研成果,推动工作提档升级。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民政信息化平台建设,统一开发建设政务外网系统和民政网站群,进一步整合和服务民政业务工作,实现区县(市)局、市局直属单位与市局机关专网连接,无纸化传输。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开发建设区划地名网站,为社会提供地名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网、社会救助网功能,实现网上互动。通过民政网络建设,逐步使各项民政业务实现网上查询、网上办理、网上审批、网上服务。
(七)加强宣传工作。在宣传内容上,要把握每一个争取领导支持、争取社会了解、争取群众理解的机会,抓重点、抓焦点、抓亮点、抓热点;在宣传形式上,要采取文字和音像宣传相结合、对内对外宣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宣传渠道上,要在利用好传统的媒体宣传的同时,要善于应用网络宣传载体;在宣传方式上,要从被动宣传向主动的策划式宣传转变,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和集体活动,积极参与“感动哈尔滨人物”评选,策划组织“感动民政战线人物”活动。要通过举办全市军休系统、殡葬系统书画展,积极参加全市民俗艺术节等活动,展现民政风采,扩大社会影响,为民政事业发展增劲助力。
同志们,20xx年我们面临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肩负重大而光荣的使命。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崭新的风貌、进取的精神、良好的作风、健康的心态、扎实的工作,奋力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60周年献礼!
第五篇:司法局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定稿]
司法局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
司法局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2007-02-06 09:53:08
市司法局对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有关司法行政工作的审议意见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专题党组会议研究落实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落实。具体落实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
机构改革时,司法所属归镇街管理,司法所工作人员主要精力用于中心工作,司法行政工作在基层出现了“断层”现象。为此,司法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于××年月,将司法所收编,人、财、物、考核奖惩由司法局垂直管理。司法所的工作重点又转移到了
基层司法行政上来,逐步走上了规范。为了适应新的管理方式。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每年年初,根据市委及业务上级的工作安排,制定我局的工作重点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制定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百分考核标准》、《普法依法治理百分考核标准》、《政治思想工作百分考核标准》等下发至各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行日常单项工作抽查,半年初查、年终总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二是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去年七月,司法局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对全市个司法所的所长、副所长实行竞争上岗。竞争打破了身份、职务等限制,采取全面评议、个人述职、公开答辩等方式,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录用了名所长、副所长。其中新任所长五名、副所长一名。通过实行竞争上岗,新的司法所长平均年龄由下降到。下一步,我们
将继续探索完善具体的考核标准,充分调动司法所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转变工作重点。收编管理后,司法局针对司法所工作人员大多从事包村、包片、挂职的实际情况,局领导深入各镇街宣传收编管理的意义,各镇街领导也充分认识到:司法所工作人员全心身地从事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一方稳定,就是最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为此,现已有近的工作人员实现了专职专用。下一步,司法局将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到相关镇街积极做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解决司法所工作人员专职专用的问题。
二、健全组织,强化职能,构筑“大调解”的格局
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确保社会稳定积极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的大局,根据我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司法局从组织建设、完善职能、强化督导等方面入手,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工
作力度。
一是积极构筑“大调解”的格局。近年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设立了“”协调指挥中心,镇街也先后建立了“”法律服务专线、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些组织的主要职能就是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吸收各相关部门参与,共同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村委会换届后,适时对全市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了完善和充实,对近名人民调解员进行了调整为了使这些组织真正地发挥作用,司法行政系统每年都对调解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更好地做好人民调解与诉讼诉讼的有机衔接上半年,市司法局已分五期对全市镇(街)、村(居)近名调解主任进行了业务培训,目前,各镇(街)司法所正在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参加基层法庭案件旁听、现场制作调解协议书等形式,对辖区内的调解人员进行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有效推进
了基层调解组织整体素质的提高。全市法律服务所也改变工作方式,注重非诉讼服务领域,做到一般代理的案件,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法律服务工作者出面主持调解,以节省当事人的费用及时间,减少诉讼案件。今年上半年,全市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起成功调处起防激化案件起基层法律服务所共调解结案余起。
二是规范排查调处工作程序。为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促进调解工作由“抢险式”向“预防式”的转变,做到早知、早防、早化解。下一步要重点规范调解工作流程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市司法局正在根据矛盾纠纷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制定市、镇(街)调解中心工作流程,建立调解中心接访记录台帐,对接访时间、纠纷性质、案由和要求、办理情况、接访人和结案时间都做详细的记录。要全面制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流程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信息网络图、矛盾纠
纷排查调处信息统计报告单、矛盾纠纷受理批办单、矛盾纠纷受理单位回执等,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先由调解中心办公室主任提出初步处理意见,镇街调解中心主任(分管领导)做出批示,进行现场调解或者分流到有关职能部门处理,保证每一起矛盾纠纷都逐级、妥善得到处理,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
三是加大指导督查。为了真正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到实处,市司法局正在按照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着手筹备我市会议现场,准备于近期再次召开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同时要加大督导力度,每半月要分片召开一次司法所长会议,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汇总,对调处未结的纠纷实行挂牌督导,限期结案。并且要加强与信访、法院等联系,通过他们了解各所是否存在排查不细走
过场,调处不当引激化的问题。
三、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加大律师职业道德建设
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历来是我们加强律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两年来,我们以业务上级先后开展的各项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律师职业道德建设,把职业道德作为律师上岗的第一考核标准,建立起律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律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下一步,在抓律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我们将结合正在开展的“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扎扎实实落实好三项措施:一是要实行公开接访制度。每月集中一天时间进行公开接访,对接访中反映出的问题认真组织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二是加大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力度,扩展社会监督渠道。对收到的投诉案件,列表排队,逐案调查,做到件件有结果,事实责任清,所有投诉案件查处情况及时回复投
诉人。要组织专人和通过社会调查走访、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及时发现线索,及时进行查处。近期,我们已印制多份律师工作满意卡和律师职业道德调查卡,发放给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各界,征询他们对律师职业道德建设、遵守执业纪律等方面的意见和批评、建议。三是进一步清理整顿法律服务市场。为进一步摸清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的办案情况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情况,近期,我们与法院联手,对××年月以来的案件代理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目前,已对多起案件进行了登记和调查,这项工作尚在进行中。下一步,对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人员,将严肃进行查处,情况严重者,将清理出法律服务队伍。
×市司法局
二○○五年八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