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葫芦岛市委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决定
中共葫芦岛市委葫芦岛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
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增强地方经济实力、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全面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这对加快实现全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保障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的实施,特作出以下决定。
一、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域和范围
(一)除国家明令禁止的以外,凡允许公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并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要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广阔的空间。
(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城乡公共服务领域。参与文化、教育、医疗、社会福利、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民营企业,可比照享受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
二、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各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要向民营经济倾斜,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拓市场、扩大就业,以及改善对民营经济的公共服务等。用好用足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1
及相关配套措施。
(四)改善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加大银行对民营经济贷款力度。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逐步提高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商业银行每年新增贷款的40%要用于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
(五)积极推进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新上市民营企业给予省政府奖励资金的1:1配套资金,由市与各县(市)区、开发区(园区)各承担50%。
三、完善民营经济公共服务体系
(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以市、县两级财政性担保机构为主体、民办担保公司为补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政府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要视财务状况逐步建立合理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建立市、县两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补偿金制度,对其所发生的代偿损失予以一定比例的补助,鼓励担保机构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七)促进创业辅导(孵化)基地建设。落实相关促进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政策,建立市、县两级创业辅导(孵化)体系,成立和引进各类服务机构,对新办民营企业进行各种专项服务和创业辅导培训。
四、引导民营经济向产业园区集聚
(八)完善产业集聚硬件设施建设。按照布局合理、特
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引导民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完善水、电、气、路等综合配套设施,改善产业集聚投资条件,吸引民间资本在产业园区投资创业。
(九)加大对产业集聚政策支持。为鼓励民营企业向园区集聚,市、县两级共同出资建立产业集群发展基金,以贴息和补助方式支持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技术研发。在条件成熟的产业集群设立专业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政府补充一定数额资本金,解决产业集群内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推动民营经济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十)鼓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建立和完善面向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服务体系,搭建自主创新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十一)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针对我市民营企业的现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引导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改善我市民营企业的产业、产品结构。
(十二)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有关部门应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推进转企升级工作。
六、支持民营经济开拓国内外市场
(十三)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民营企业加
强市场分析预测,把握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各类展览展销活动,定期发布市场信息,帮助民营企业宣传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十四)鼓励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大力实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工程,民营企业并购海外科技型工业企业,在享受省级优惠政策基础上,给予并购额10%的配套补助。对并购贷款给予五年贴息,由市与各县(市)区、开发区(园区)各承担50%。
(十五)大力实施民营企业品牌战略。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及市长质量奖的民营企业,由市级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七、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十六)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评价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营企业代表,对政府相关部门针对民营经济的政务公开、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等情况进行不定期评价,将评议结果纳入市直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
(十七)各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层级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原则加强沟通和协调。严格执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对民营企业做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应按照《葫芦岛市重大行政处罚处理决定备案暂行办法》规定的日期报政府备案。政府法制
部门和监察部门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单位和人员将按照《葫芦岛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依法追究责任。
八、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
(十八)成立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加强对全市民营经济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做好重点民营企业包扶工作。各县(市)区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十九)建立目标考核机制。为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将民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二十)加强统计监测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民营经济统计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民营经济统计制度,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动态的监测和分析;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强化民营企业诚信意识。
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第二篇:广东省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意见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广东省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
发布部门: 广东省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深发[2003]5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粤发〔2003〕4号),进一步加快观念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和环境创新的步伐,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市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民营经济是利用国内民间资本兴办的个体、私营、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产权清晰、风险自担、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和生命力较强等特点,与国有、集体、外资经济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市增创新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生力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和规范民营经济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深圳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民营企业家创业的乐园。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消除一切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弊端、政策规定和不合法、不合理的做法,努力营造民营企业人员“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发展氛围和各种经济形式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力争三至五年内使我市民营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形成一大批机制灵活、技术先进、管理有序、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群。
二、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创业
(三)全面放宽投资领域。凡是国家没有明确禁止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领域都要向民营资本开放,有关职能部门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凡是我国政府承诺对外商逐步开放的投资领域,要鼓励民营资本加快进入。引导民营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三高”农业和物流业、商贸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及旧城(村、工业区)改造,积极探索和推进在金融、电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体育等领域引进民间投资;允许民营企业开展保税加工贸易业务和对外加工装配及补偿贸易业务。对国家和我市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投资项目,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工商部门要进一步放宽对企业经营范围的核定。
(四)放宽企业准入条件。放宽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从事软件开发、设计等不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的企业,其申请者已取得合法使用权的住宅,经业主委员会同意,可不受物业使用功能的限制,作为企业住所(办公场所)予以登记;持有合法有效房地产证明文件并符合消防、安全、卫生、环保和城市规划要求的房屋可以用作为生产经营场所;企业住所与生产场所分离的,实行住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所和生产场所同时登记。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降低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要求,不能一次到位的,允许先行注册,分期注入,限期补足;允许以管理才能、技术专长等人力资本按一定比例作价入股,由全体股东签订作价入股协议并作出担保承诺,经评估机构评估和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后,工商部门予以登记。进一步放宽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名称登记,准许企业名称直接冠“深圳市”,可不标明所属区名;实行与有限责任公司名称相一致的登记管理,加强对其名称专用权的保护。放宽对投资者的资格限制,取消要求投资者提供暂住证明的做法。进一步放宽创办民营科技型企业和失业人员创办非公司制企业登记条件,其经营方式、组织机构、雇工人数等非关键条件尚有欠缺,但在一年内能够予以完善的,可由工商部门核发有效期一年的营业执照,并按正规企业实行预备期管理。降低企业设立成本,有关部门在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时,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民营企业股权转让,其股权转让合同经公证后,可到工商部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公证费用减半收取。工商部门应简化企业年检手续,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年检实行免实质性审查制度。
三、努力支持民营企业做专做精、做大做强
(五)实施民营企业50强计划。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和企业集团。从2003年起,每年根据企业技术进步、经营资产、营业收入、利税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等指标,确定全市民营企业50强,并在政府出版物、网站、权威媒体以及政府组织的相关活动中广泛宣传。50强民营企业平等享受政府支持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优惠政策。其认定条件由市经贸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制定。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六)鼓励民营企业走园区经济道路。我市现有产业园区要制定规划,积极引导相同、相似、相关的民营企业,以龙头企业和优势行业为依托,以资金、技术和产品为纽带向园区集聚,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入园民营企业平等享受园区优惠政策。
(七)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对已获国家、省名牌产品称号或列入市名牌发展计划的产品,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享受现有各项政策优惠。重奖民营企业的品牌经营活动,凡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或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八)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对上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求组织参加的重要展会,以及由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展会,在统一布展和组织费用方面由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贴。对参与我市对口扶持项目,并且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由市政府经济合作基金给予适当资助。
(九)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为民营企业改制、重组提供便利,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鼓励民营企业收购、重组上市公司。
(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和改造。在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逐步有序退出的过程中,积极鼓励民营企业以入股、收购、兼并、承包、托管、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联营、兴办股份制企业和组成企业集团的,取消地区和行业的限制。原国有企业改制前已办理的经营许可证和资质证书不因所有制变更而取消。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十一)鼓励国内知名大中型民营企业来我市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或将上述机构注册在我市。总部类用地可享受政府优先安排和优惠支持,并可以通过邀请招标或挂牌出让等方式解决。研发中心按市政府相关规定享受补贴。
(十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做专做精。鼓励支持民营中小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大力培育一批专业精、效益好、有市场、有品牌的明星企业;鼓励和引导民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相互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
(十三)落实对民营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政策。对吸纳失业人员就业的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其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等,均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和《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深发〔2002〕14号)及有关部门的配套规定执行。
四、重点扶持科技型、外向型和商贸物流型民营企业发展
(十四)科技型民营企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的科技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和社会各界创办和投资民营科技企业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高新技术成果和专有技术投资兴办民营科技企业,其成果经有关部门、机构认定和评估后,技术成果作价出资额占企业注册资本比例可不受限制,由投资各方协商约定。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民营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费用,以及科技成果引进、转化、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技术开发费用,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不受比例限制。先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引进,同等享受其他类型企业的优惠政策。符合国家和我市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同等享受国家和我市财政贴息、财政资助和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对已列入国家部委有关专项发展计划的企业和产品,在资金方面根据国家部委要求给予配套支持。市政府每年对民营企业开发和申请原创性的新技术专利、利用自身优势和创新能力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予以专项资助。民营科技型企业,在安排科技项目、申请科技“三项费用”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兴办各类科技开发机构,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建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或硕士实验基地。经认定的国家级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市财政一次性分别资助500万元和300万元。
大力培育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和人才引进等服务。市政府资助建设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实验室,按照“市场导向、公共财政、社会共享、开放管理”的办法,实行低标准收费。
(十五)外向型民营企业。放宽生产型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对注册资本的要求。凡我市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生产型企业,经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核准,可享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民营外贸出口企业享受我市有关鼓励外贸出口优惠政策,平等申请外贸专项贷款和出境展摊位费补贴。具备自身质量安全保证体系、通过产品质量认证或质量体系认证、依法实行电子报检的企业,符合有关条件的,享受便捷通关程序和“优检窗口”检验检疫。凡国家给予企业的进出口优惠政策,包括申请设立保税工厂、保税仓库等,都适用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出口退税指标和进口配额指标的分配,与其他类型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鼓励民营企业参加政府组团的经贸推介活动,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出口指导。市政府积极协调税务、海关和外汇管理部门,支持民营企业在国外投资办厂,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海外投资中设备、器材、原材料及散件等实物投资,经审核可享受国家出口退税、资金和外汇管理等政策优惠。
(十六)商贸物流型企业。要重点培育一批大型民营商业连锁企业、餐饮连锁企业、现代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采购分拨中心及商品批发配送中心。对列入重点扶持对象的连锁企业,可依照税收法规规定申请实行汇总纳税。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仓储分拨业务、零担快运服务、第三方物流业务、综合物流服务等。引导商贸物流型重点民营企业进入物流园区,对物流业的重点项目按规定实行用地和电价优惠。
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政、金融、税收支持力度
(十七)建立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2003年安排1亿元,而后4 年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再安排1亿元作为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市产业发展基金今后5年每年用于民营及中小企业的资金不少于1亿元。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是:(1)提供创业辅导和服务;(2)提供公共技术实验服务;(3)提供教育培训及信息咨询服务;(4)提供标准与检测服务;(5)提供融资担保服务;(6)提供理财服务;(7)鼓励专业化发展以及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8)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办法由市经贸局、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十八)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扩大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制定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损账补贴办法,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担保支持体系。市财政再安排1亿元资金作为市政府支持建立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增强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担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保能力。对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以中小企业为担保对象所产生的担保贷款额,按照担保贷款规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要加大对优质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支持力度,扩大企业受益面,每年对民营企业融资担保额不得低于担保总额的50%,其中第一次获得融资担保的民营企业数不得低于担保企业总数的30%。鼓励民营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享受我市对创新投资机构的优惠政策。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性、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通过采取股份制或会员制形式,由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民营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以市场机制运作的信用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信用担保。鼓励民营企业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担保。有条件的区、镇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有关要求,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参与、支持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十九)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体系。扩大我市创业投资机构资本金规模,鼓励创办民营创业投资机构。建立政策性创业投资机构和政府各类专项基金的沟通协调、联合投资机制,具体办法由市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二十)积极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商业银行应加大对我市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简化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手续和条件,提高信贷审批工作效率。商业银行应从优执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特别是信用保证贷款的利率下浮政策,增加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商业银行应不断创新信贷业务品种,通过开办个人创业贷款、动产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贷款等新型贷款品种,满足民营企业不同类型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票据融资,积极对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开展商业承兑票据贴现业务。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二十一)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技术开发费、技术转让费等,以及用于扶持、救济、“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按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在税前列支。税务部门执行税收政策,管理税收事务,办理具体税收事项,要不分企业经济性质,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六、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二十二)优化法制环境。全面清理和修订各种歧视和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依法取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设立、发展和壮大的法规。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侵占、挪用民营企业的合法财产、合法收入。
(二十三)优化政务环境。开展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清理涉及收费项目的审批事项。各有关部门要公开各项服务的程序、时限、条件和承诺,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一律不得作为前置审批条件,对法律、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各职能审批部门要实行并联审批、限时完成。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坚决清理和规范各种收费行为,严禁对民营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所有涉及民营企业的社会赞助项目,应由企业自愿参加。民营企业加入有关协会、团体,实行自愿原则,任何单位不得利用职权强迫企业入会或强行收取会员费。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投诉、监督机制。对于民营企业提出的投诉事项,政府有关部门要在接到投诉后15个工作日内调查处理终结并予以答复,情况复杂的可适当延期,但最长不得超过1个月。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投诉事项,要在接到投诉后3个工作日内移送相关部门,并通知投诉人。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二十四)优化政策环境。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废除或修订体现所有制差别和不适应民营经济特点的政策,构建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与管理平台。民营企业在申请立项、进出口、用地、职称评定、办理证照、收费以及科研项目申报、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使用、进出口配额和出口退税等方面,享受与其他类型企业同等的待遇。
(二十五)优化人才环境。市有关部门要根据民营企业发展需要,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帮助民营企业引进紧缺人才。民营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在调干、调工立户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打破所有制、部门、身份等界限,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为民营企业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尤其是特别优秀的人才。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考试、评审和职业资格的考试、注册。民营科技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岗位聘用。民营企业的人事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由市、区人才中心和职业介绍中心保管,有一定规模和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经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授权,也可以自行管理,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负责监管。
积极开展面向民营企业员工的培训,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给予一定资助。民营企业用于员工培训的经费,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我市的成人教育机构和各类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为民营企业培训各类所需人才。
(二十六)为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提高和对外交流提供便利。把民营企业家培养纳入全市企业干部培养计划,鼓励民营企业家参加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民营企业家、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因工作需要出国(境)学习考察和开展国际交流,可申办因私出国护照和3个月多次有效赴港澳商务签证。商务签证不须提供境外邀请函和年纳税额、出口额等证明。民营企业人员参加政府组团确需办理因公护照或因公往来港澳通行证的,外事部门应予以支持。民营企业因业务需要邀请外国人来华,外事部门应为其申请入境签证提供便利。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二十七)建立健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设立中介组织管理办公室,负责规划培育与发展中介组织,监管中介组织依法开展活动,协调解决中介组织有关问题。大力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建设会计、法律、资信评估、海关报关、税务代理、海外市场代理等各类公共性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加快行业协会的改革与发展,广泛吸收民营企业入会,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和代表性。逐步赋予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参与行业规划和资质审查,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和行业利益等职能。加强行业协会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协会专业化管理队伍。
七、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和规范
(二十八)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具备一定规模和素质条件的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民营企业要努力改进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逐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相互参股、职工持股、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元和开放的产权结构。
(二十九)引导民营企业规范发展。民营企业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自觉做到守法经营。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定期进行财务预(决)算,不做假账。不断强化质量监督和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确保产品合格,服务到位。对民营企业要加强消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察,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十)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制度,实现民营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与制度化。发展以相关中介机构为营运主体的信用记录、信用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采集、信用公示、信用担保、失信追究、风险防范等信用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共享网络,引导民营企业守信经营。
八、进一步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
(三十一)成立全市性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研究并制定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与组织协调。
(三十二)抓紧建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综合机构。要强化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立综合服务网络。组建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局,为市经贸局下属的副局级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国家和省、市有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政策、法规,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对民营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
(三十三)充分发挥总商会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各类企业、工商业主、行业协会、工商社团,均可以个人、企业或团体会员加入总商会。总商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反映民营经济的愿望和要求,为市委、市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主动为民营经济服务,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十四)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把设立在市总商会的民营企业党委改建为市委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与市总商会合署办公,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民营经济党的工作。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民营经济党建工作的部署,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民营经济党的建设工作规划,指导各区民营经济党委(党工委)开展工作;加大在民营经济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扩大党建工作的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覆盖面,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领导民营经济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民营企业的工会、共青团、民兵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民营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适当增加民营经济工委的编制,加强党建工作力量。
(三十五)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市委、市政府过去发布的政策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2004年4月22日 桂发[2004]16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特作如下决定:
一、统一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1、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作了明确规定。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作了全面阐述。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一样,都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区社会生产力,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破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障碍和政策制约,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2、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把民营经济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并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工作重点,努力营造民营经济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权益上有保障的良好发展氛围,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平等竞争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放宽市场准入
3、放宽投资领域。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投资领域和所有对外资开放的领域,民间资本都可以进入。民间资本投资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非限制类项目,不需要政府审批。开放基础设施的投资领域。供电、供水、供气、公共交通、道路、站场、港口、垃圾及污水处理、园林绿化以及企业铁路专线、地方铁路支线、辖区内城际铁路线等城市设施,民间资本可通过投标取得建设或经营权。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高科技领域及优势传统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出口加工业等。
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发展现代服务业。民间资本可出资参股组建投资公司及风险投资机构。允许民间资本按有关规定采取股份制等形式创办金融机构,参与地方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支持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电信、教育、卫生、旅游、社会中介、文化娱乐及全民体育健身等社会事业。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通过向民间资本出售国有企业产权等形式,形成国有资本退出的新通道。
鼓励民间资本收购地方铁路、交通设施、城市设施的经营权。对政府投资建成运营并有收益的地方铁路、公路、城市设施等,将其经营权向社会公开拍卖,加快资金回收投入新项目建设。
4、放宽注册登记。企业注册资本(金)可实行分期缴付。投资者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达不到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金)数额的,允许其在3年内分期注入,首期注入资本可以放宽到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10%。凡私人投资并控股的企业组建集团公司的,其母公司注册资本最低放宽到5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注册资本放宽到1000万元。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出资的比例不受限制,由出资各方协商约定。
简化前置审批事项。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项目外,自治区不再设立前置审批事项。前置审批项目必须向社会挂牌公示。对创办民营科技型、农产品加工型、扶贫型企业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创办企业,涉及前置审批的,除重污染项目外,可先办理登记注册,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有效期1年的营业执照,在有效期内,按前置审批的规定申办相关手续。
三、对鼓励类产业和领域给予扶持
5、支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及社会人员投资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包括民营科技开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采用股份制形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可用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时作价金额20%的股份奖励给成果完成者。转制为民营企业的科研院所,可从1992年以来的净资产中划出15%作为股份,奖励给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鼓励民营企业申报科研项目。对获得国家或自治区经费资助的项目,企业所在市也应视本级财力状况给予资金支持。经自治区科技部门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其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3%以上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人数20%以上的,专利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总收入60%以上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民营企业出资创建或与国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建设的工业性试验基地、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农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或硕士实验基地,经国家或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的,除可获得国家、自治区的资金支持外,由企业所在市按国家或自治区对该项目支持资金的比例,对项目资金缺口部分予以支持。
6、支持发展优势传统制造业。积极引导区内外民间资本购并国有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我区传统产业。自治区每年将增加安排再就业资金,用于民营企业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险、岗位、就业服务、技能与创业培训等补贴。
7、鼓励民营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储运、营销和大型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各级政府安排的涉农扶持资金要进一步整合和集中使用,采取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民营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营销服务,以及研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建设和污染治理等。不管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给予同等支持。
引导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向科工贸一体化发展。经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可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所得税征免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24号)规定,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鼓励发展各类民营经销农产品的专业合作社、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进一步改善农产
品流通环境,在全国农产品绿色通道尚未建成以前,对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非重点县贫困村建立原料生产(或加工)基地,以及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农产品生产的民营企业,发给区域性农产品运输绿色通行证。
8、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凡注册资本达到300万元的流通型民营企业,以及进入各类园区、注册资本达到50万元的生产型企业,均可申请进出口经营权。鼓励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深加工产品扩大出口。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进入出口加工贸易区。民营企业在出口退税、产品认证、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和参加国内外展销洽谈活动的摊位分配上,与其它出口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外贸发展基金要向促进农产品出口倾斜。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投资办厂和参与国际工程承包。
9、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从2004年7月起,凡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自治区人民政府给予50万元奖励;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广西名牌产品的企业和国家免检的产品,自治区人民政府给予30万元奖励。所在市人民政府分别再给予不低于上述奖额50%的奖励。
10、鼓励和扶持特殊群体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城镇退役军人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及相关税项。
四、在财税、信贷、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11、加强财税的扶持力度。坚决贯彻公共财政和国民待遇原则,财政预算安排的支持经济发展资金和税收政策,在扶持对象上不分所有制性质,凡符合支持条件的都一视同仁。自治区每年安排扶持中小(民营)企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配套等。各市财政也要安排一定资金支持上述项目的建设。积极支持和协助民营企业投资项目申请国家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资金、科技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
对新办属于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民营企业,从生产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经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科研机构转制为民营企业的科研院所,从其转制之日起,可参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制科研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37号)规定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执行。
12、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信用担保体系。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每年用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担保额度,应占当年担保总额的50%以上。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股份制或会员制等形式的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积极探索企业间自愿组织互助基金会等互保联保形式。对纳入全国中小企业担保试点范围内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其担保业务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
13、对民营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根据民营企业成长特点,建立健全适合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完善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开发新的信贷品种,积极为民营企业服务。允许民营企业用房产、土地使用权、有价证券和无形资产等作抵(质)押取得贷款;允许民营企业以专利、商标等工业产权作为向担保机构的反担保。民营企业购买或兼并国有企业,资产变现和资金融通确有困难的,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办理银行抵押贷款。
14、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加快培育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利用区外产权交易市场,为我区企业资产重组和招商引资开辟常设的、有效的交易平台。
15、在建设用地(用海)方面给予支持。对民间资本投资工业、采矿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用地(用海),实行与其他投资主体相同的政策。凡进入我区规划管理的各类园区的民营企业,以租赁方式用地的,实行自治区公示的最高限价;符合协议出让方式供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在规定范围内给予地价优惠。民营企业从事商业、旅游、娱乐和房地产开发的,其用地可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方式获得。民营企业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抵押、出租、折价入股。
民营工业集中区建设用地,按自治区、市管理权限调剂安排。在征地拆迁方面享受《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计委等部门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00]39号)规定的优惠政策。民营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涉及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按下限标准收取。
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以及建设非盈利性的科研、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福利院等公益性机构,按国家规定实行划拨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建设用地,按自愿、依法的原则,允许以其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兴办企业,联合办校;允许以出租为目的建厂房、教学楼和外来员工宿舍及学生公寓等。
五、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
16、引导民营企业坚持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竞争力。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要及时规范登记为私营企业;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改为公司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推动民营企业向以产权为纽带、实行母子公司体制的企业集团方向发展。建立完善人才、成果和专利信息网络,为民营企业提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的服务平合。引导民营企业发展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其他企业间的联合协作,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拓展市场。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标准化的质量基础工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广泛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条件的企业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CMM、CE、FDA、UL、COS等国际标准认证。帮助民营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提供科技信息咨询和理财经验。
17、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民营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经营管理和知识更新培训。定期组织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学习宪法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职业卫生、劳动工资、社会保障、资源环保、产品质量、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企业信用信息库”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个人信用信息库建设。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恪守诚信原则,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树立遵纪守法、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六、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18、优化政务环境。自治区成立民营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中小企业局。各级政府部门工作重心下移,以服务公示和限时办结为突破口,保证领导力量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民营经济的快
速、健康发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企业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重大项目招投标必须向社会公示。对需要多个部门审批的项目,按照“一家受理、全程负责、协调审批、限时完成”的要求,实行首办部门负责制。公安、外事部门对民营企业出国(境)从事商务活动,要简化审批手续,提供出国指导、办理证照等服务。修改、废止或调整现行各种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全面清理对各类企业的收费、年检等事项。除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外,自治区部门不得再设收费项目。进一步完善收费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凡目录以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有权拒交。
制定和规范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城管等市场执法行为准则,严格职业准入条件。自治区投资投诉中心,负责受理侵害各类企业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的投诉。对重大投资项目涉及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投诉典型案件,纪检监察部门要及时介入,坚决查处破坏我区投资环境的案件和违规人员,实行限时反馈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投资投诉中心不定期地组织各类企业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质量进行民主评议,并向社会公布评议结果。
建立重大政策征询预告制度和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价格政策、投资项目、科研项目等政务信息披露制度。
19、优化人才环境。民营企业充分享有用人自主权,可自主引进聘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属于高层次人才的,享受自治区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对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户籍管理、职称及职业资格评定、子女入学等方面实行国家统一政策待遇。制定优惠政策,允许和支持党政机关人员依照有关规定通过辞职、提前退休,事业单位人员通过辞职、兼职等方式到民营企业工作。加快建立经理人才测评与推荐服务中心,推进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和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作用。各地可根据需要,为人桂创业的各类高中级人员安居创造条件。
20、优化市场环境。加大整治市场秩序力度,坚决取缔无照经营,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偷税漏税、侵犯知识产权和欺行霸市等行为。严禁行业垄断,企业经营需要用电、用水、环保、消防、卫生、防雷设施等物资,一律由企业自行采购符合标准的设备,自主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安装。任何部门不得借审批、验收等名义,强迫企业接受其指定的经销商品。
21、优化法治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侵占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合法财产和合法收益。不准无故检查和进行其他有碍于企业生产的活动;不准任何形式的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以及强制性订阅报刊等;不准吃、拿、卡、要;不准无故停电、断水。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民营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损害各类企业投资者及其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违纪行为。检察、法院等司法部门,要依法为各类企业投资者及其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法治保护环境。
22、优化舆论环境。各级宣传媒体要加强对民营经济投资者及其从业人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宣传报道,形成谁发展、谁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对人为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不良行为和落后管理方式进行舆论监督。
23、注意发挥工商业联合会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工商业联合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工商业联合会以及民营经济各类行业协会(商会),作为党委、政府联系民营企业及其人士的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民营经济的助手作用。各级工商业联合会,作为民营经济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部门,要积极引导和加快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与发展,广泛吸收民营企业入会,扩大行业协会(商会)的覆盖面和代表性。逐步赋予行业协会(商会)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参与行业规划和资质审查、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和行业利益等职能。加强行业协会(商会)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协会管理队伍。
24、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及其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委要加强民营企业的党建和发展党员工作,帮助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和维权活动。各级党委统战部门要认真做好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安排工作,引导他们努力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民营经济的优秀人物列入各级政府表彰劳动模范的评选范围。
25、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过去的相关规定与本决定相抵触的,以本决定为准。自治区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决定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本决定的贯彻执行实行公开举报制度。
发布部门:广西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04年04月22日 实施日期:2004年04月22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
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的意见
(2009年12月24日)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在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在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在参与国企改革、推动经营机制转换,在充分调动社会各种经济力量、促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008年,全市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6.7万户、私营企业5500多户,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29%,提供税收占全市财政总收入比重为40%左右。
但是,应当看到,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结构单
一、发展方式粗放;一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疑私、怕私、防私观念,在对“公”和“私”服务上没有完全做到公平对待,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的国民待遇还有差距;企业融资渠道窄,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企业负担较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和“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人才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自身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竞争能力不强等。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很大差距。
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提高对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切实树立“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全市经济的大发展;只有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才能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意识,真正把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力点,放到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来。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贯穿到想问题、做决策、定措施、抓落实的始终,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当作富民强市的重大举措,当作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来抓好抓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形成党委加强领导、政府全力服务、司法公正保障、社会积极支持、企业自主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我市经济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想非公有制经济之所想,急非公有制经济之所急,帮非公有制经济之所需,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提高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大提高。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00亿元以上,个体工商户超过9万户,私营企业超过2万户,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10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0户以上。到2020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50亿元以上,个体工商户超过12万户,私营企业超过4万户。
(三)主要原则。一是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在贯彻执行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政税收、土地使用、资源配置、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时,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二是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着力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素质,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本地实际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本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发展公有制经济相结合,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相结合,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相结合,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相结合。
三、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一)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实施“创业工程”,鼓励和引导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条件的各类人员积极创业,重点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创业主体的扶持力度。支持科技人员携非职务科研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允许国家工作人员以依法辞职、提前退休等方式创办企业。鼓励农技人员到农村一线创办领办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用足用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从事高新技术、环保、节能、社会福利、农业产业化等国家鼓励类行业的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依法享受优惠、减免税收政策。
(二)放宽准入条件。坚持非禁即允,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各类资本都可以进入;凡国家承诺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放宽非公有制在注册资本、经营场所、企业冠名及登记前置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对非公有制资本准入的领域设置限制条件。改革政府采购制度,在政府采购中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三)突出发展重点。结合我市特点,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现代农业、优势资源、社会事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围绕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煤化工、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重要产业,开展与国有大型企业的配套协作,提供专业化服务,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环保节能、精细化工、矿山机械、机电产品和各类加工业;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按照“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大种植养殖规模,大力发展畜牧业、马铃薯、蔬菜、茶叶、经果林、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仓储、保鲜、运销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围绕打造“凉都”品牌,依托玉舍森林公园、牂牁湖、北盘江大峡谷等重点景区,投资建设旅游景点、宾馆酒店、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消夏、休闲、度假、会展、亚高原体育等产业;围绕创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物流、电子信息、咨询、法律、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娱乐演出等文化产业;围绕壮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激活民间资本,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教育、文化、医疗、社会养老、残疾人托养等行业,允许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建设和经营。
(四)搭建发展平台。立足我市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产业集中区聚集各类要素、增加城镇就业岗位、促进城镇化的作用,引导和吸引符合规划、产业互补的非公有制企业入驻,积极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次转移,集中扶持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上下游产业耦合,提高集约化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循环经济,建成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建成红山、石桥两个工业集中区,积极推进六枝特区、盘县的工业集中区建设,在重要交通节点、重点城镇、重大项目建设地等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园区、专业市场、物流集中区等。对集中区要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完善基础设施,统一建设标准化厂房,让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入驻,缩短企业建设时间,降低企业入驻成本。
(五)提高发展质量。认真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的非公有制企业,按照《六盘水市知识产权奖励暂行办法》给予奖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依法淘汰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高消耗、高污染等行业盲目发展。对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废弃物的企业,按照有关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对纳入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投资项目,按规定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
(六)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提升企业竞争力、市场创利力、品牌发展潜力,积极创造品牌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企业积极申请专利权、商标注册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开展市级“知名商标”评审工作,积极申报省级“著名商标”和国家级“弛名商标”评审工作,凡列入我市市级及其以上的名牌发展和产品创新规划的产品和企业,优先纳入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计划,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帮助。对取得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市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四、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要素短缺问题
(一)企业融资问题。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大对各类金融企业的引进力度,实施“引银入市”工程,增加金融供给,改变供需结构。做大做强城市商业银行,积极支持发展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鼓励和引导银行业机构研究改进金融服务措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建立健全政、银、企合作协调机制,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对经营前景、资产和信用状况良好的非公有制企业,贷款额度在200万元以内的,经担保公司审核,实行即保即贷。加快培育和规范发展各类民间商会、行业协会及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和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发挥融资租赁、典当、拍卖、信托等融资作用。
积极鼓励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成长性好、有上市意愿的非公有制企业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对上市成功的企业,市级财政给予一定奖励。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以商引商、以项目引资金,吸引更多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投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和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我市国有企业的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市县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能力,放大担保倍数。规范民间借贷,积极发展和规范民间信用担保。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相关部门要为非公有制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服务,为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抵押质押畅通渠道。扩大农村房屋产权登记,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形式,增强农民信用抵押能力。鼓励保险机构扩大险种,对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多形式的保险业务,对涉农保险,市县财政给予补贴。
(二)企业用地问题。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用地统一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地计划,积极盘活建设用地存量,用好挂钩、置换等政策,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合理用地需求。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土地管理法和行政许可相关规定,对符合规定的用地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审批,提供用地。鼓励节地挖潜,加强“零用地改造”,通过厂房改建和加层、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空间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三)企业人才问题。将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纳入全市人才培训整体规划和计划。推进以企业家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引进特殊岗位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根据各类企业的不同需求,有计划地选送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到有关大专院校、沿海发达地区或国外进行培训学习。整合驻市大企业与地方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资源,大力培养各类矿山、机械、冶炼、农副产品加工等技能型人才,把我市建设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和技能型人才输出基地。将非公有制企业和公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纳入统一申报体系,实行统一的评审标准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国有企业与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互派人员挂职制度。
(四)企业管理问题。鼓励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强化市场营销,完善内控建设,挖掘企业潜力,加强财务监督与风险管理。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相互参股、职工持股、引进资金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元和开放的产权结构。
五、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一)强化创业辅导。组建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结合创业群体特点,开展创业测试,量身定制培训计划,采取案例教学、成功创业者现场交流、实际演练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辅导。创建“创业项目库”、“创业者信息档案库”,跟踪创业者创业过程,并及时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加强政策引导。每年召开一次“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大会”,开展政策宣传、产业引导、经验交流、项目推介、产品展示、表彰优秀企业等活动。建立市县两级投资项目库,定期发布优先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信息,定期发布大企业、企业集团配套协作、延伸加工与产业转移项目,引导和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向专业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
展。鼓励、引导和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对外经贸洽谈会、经贸考察等合作交流活动,引导和推进区域之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三)规范行政审批。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推进政务公开,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除法律规定的以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增设前置条件。对保留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创新审批方式,将审批内容、条件、程序、时限、收费等向社会公开,实现阳光审批。积极推进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对审批项目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实行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四)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清理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类收费,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非公有制企业强制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要求企业参加各种协会、研究会等社团性组织,不得强行向企业摊派考察、培训、接待、广告、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等费用。建立检查报批制,除有特别规定的外,同一部门对同一企业的例行检查一年不得超过一次。除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年检外,不得规定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年检。禁止安排企业开展无实际意义的达标、评比活动,不得要求企业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术研讨和业务培训。禁止利用职权向企业报销费用、推销商品。
(五)加大纪律监督。整合现有行政诉求资源,在纪检监察机关设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畅通投诉渠道,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的问责制度,对在工作中行动迟缓、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弄虚作假等行为,一经查实,立即启动问责程序,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协调。各级各部门要把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大任务,作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大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召集人,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和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每年召开一次非公有制企业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基层的呼声和建议。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在推动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统战部门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好各级工商联在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引导和依法维权作用;建立健全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切实发挥其组织、推动、指导、督查和协调等职能作用,形成社会各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合力,共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市县两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参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采用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非公有制企业技术改造创新,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创业基地建设、产业集群建设、创业培训、融资平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人员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
(三)完善征信体系。建设覆盖面广、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
享,共同监管,督促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工资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自觉遵守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规定,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提高依法经营的水平。
(四)强化统计监测。建立政府统计与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调查体系,每季度发布一次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统计数据,全面、完整、及时、有效地反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统计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合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统计制度,完善统计和监测,全面准确地反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发展改革、工商、劳动社保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工作,规范统计口径。
(五)营造良好氛围。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宣传合法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宣传非公有制经济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树立非公有制企业的良好形象,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的推荐和劳动模范等各类先进的评选,都应安排一定名额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引导富裕起来的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增强社会公德,投身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
(六)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有效的督促检查机制,把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到位。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成督查组,每年对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特区、区贯彻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每年会同有关部门、单位进行一次执法检查。每年开展一次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无记名评议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质量活动。督查和评议结果要向全社会公布,并作为考核评价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五篇: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决定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决定
(2007年8月8日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发〔2007〕28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精神,加快我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特作决定如下:
一、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经过努力探索和实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经营规模小,尚未形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进程,逐步实现农业优势产业生产专业化、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品特色化、服务一体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利、财政增税、就业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强为目标,以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为主要任务,以培育农业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以优质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扶大做强龙头企业,壮大优势农产品基地,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按照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已形成规模优势,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具有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产业,推动农业资源、人力、财力向优势产业和产区集中。
2.坚持产业发展原则。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工业带动农业的能力,带动农业优势产业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格局,实现生产、服务、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3.坚持持续发展原则。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4.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本地资源,发挥当地优势,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效益农业新格局。
(四)发展目标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前景,加快发展优质谷、糖料蔗、果蔬、桑蚕、木薯、商品林、花卉、畜禽、牛奶、罗非鱼等十大农业优势产业。到2010年,主要农业优势产业产值达到221亿元,年均增长6%;实现农产品加工工业产值4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的优势产业基地;力争培育5家以上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30家以上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80 家以上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0家,其
中年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2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家,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6家;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联结带动农户 50万户,占农户总数40%。
——优质谷产业。重点在横县、宾阳县、武鸣县、上林县等县区建立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2010年优质谷产量128万吨;粮油食品加工重点发展精米加工,开发方便、休闲、早餐等系列产品,粮食产品加工产业产值20亿元,培育2-3个区内粮油加工知名品牌。
——糖料蔗产业。重点在武鸣县、宾阳县、横县、邕宁区等县区建设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2010年全市糖料蔗产量1000万吨;打造甘蔗-糖-糖深加工、燃料乙醇和浆纸系列产品产业链。糖蔗加工产业产值50亿元以上,培育2-3个国家或省级知名品牌。
——桑蚕产业。重点在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邕宁区等县区建设桑蚕产业基地。2010年鲜茧产量10万吨;重点发展养蚕-缫丝-丝织-服装系列加工,桑蚕加工产业产值15亿元,培育1-2个国家或省级知名品牌。
——果蔬产业。重点在隆安县、武鸣县、横县、西乡塘区、良庆区等县区建设无公害果蔬基地。突出抓好香蕉、龙眼、荔枝、菠萝等亚热带水果发展。2010年水果产量90万吨,蔬菜产量300万吨;发展保鲜、冻干、罐头果蔬和果蔬汁、果蔬饮料等新产品,果蔬加工产业产值10亿元以上,培育2-3个年加工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
——木薯产业。重点在武鸣县、隆安县等县区建设高产木薯示范基地。2010年木薯产量76万吨(干片);扩大淀粉、酒精加工,开发精深产品,木薯加工产业产值30亿元,培育2-3个大型企业集团。
——商品林产业。重点发展和夯实邕宁区、横县、西乡塘区、兴宁区等县区速丰林基地。2010年速丰林面积达到370万亩,其中竹林70万亩;打造林纸浆、林板材及其制品产业链,实现林产业工业产值70亿元以上。
——花卉产业。重点在兴宁区、武鸣县、横县、宾阳县等县区发展绿化苗木、花卉基地。2010年花卉苗木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重点发展商品和旅游休闲型花卉示范基地,打造全区最大的花卉集散地和广西花卉交易中心。在横县、宾阳发展茉莉花特色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重点培育国家或省级知名品牌,逐步培育成新的优势产业。
——禽畜产业。重点在武鸣县、邕宁区、良庆区等县区建设生猪生产基地;建立环市区周边、辐射到武鸣、横县、上林、隆安等县的肉禽、肉牛产业基地。在武鸣、马山、隆安县发展黑山羊特色养殖,逐步培育成新的优势产业。2010年肉类总产量达到55万吨;重点发展畜禽速冻产品和肉深加工产品,培育1-2个国家或省级知名品牌,畜牧加工业产值达到10亿元。——牛奶产业。重点在江南区、西乡塘区等县区建立黑白奶牛养殖基地;在武鸣县、横县、上林县发展奶水牛特色养殖, 逐步培育成新的优势产业。2010年牛奶产量4万吨以上,培育2-3个年加工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罗非鱼产业。重点在横县、上林县等县区建设标准化罗非鱼出口养殖基地。2010年罗非鱼产量10万吨;力争创建1个国家或省级知名品牌,培育1个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加工出口型龙头企业。
二、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工作重点
(一)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1.加快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基地。通过集中投入,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市、县(区)、乡(镇)三级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业优势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引导各地和农民按照市场需求,通过龙头带动,发展优势农产品集中连片经营,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专业村、专业乡镇。
2.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加工销售能力,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形式,带动农民建设农产品原料基地,建立
一批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3.发展农业优势产业规模经营。扩大对种植示范基地、养殖小区的补贴,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造,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适度集中,发展农业企业集团和农业经营大户。
(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增强农业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创新能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积极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与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建立鼓励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在农业科技研究中的作用,扶持、鼓励龙头企业直接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的研发、引进和推广。
2.大力培育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要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建立农业技术指导员包村包片,培育科技示范户,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应用科技生产能力,建设高水平的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队伍。
3.加快农业良种良法推广应用。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扩大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规模,加快主推技术进村入户,促进农业优新品种在生产中普遍应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快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健康养殖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开发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免耕栽培技术以及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农业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农产品生产生态、高效、安全。
(三)培育农业市场体系
1.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建立优势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补助资金,并采取优惠财税措施,支持建设培育大型农产品集散市场。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在优势农产品产区启动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加大建设“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万村千乡市场”等工程力度,大力建设农资超市和农家店,建成形成覆盖优势农产品产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农产品专业市场网络。
2.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化流通。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形成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乡村黑板报、农业专业组织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使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到企业,”架起农产品从农户到市场到企业的桥梁。积极发展网上交易、连锁经营、直销、代理等新型交易方式,构建现代化的优势农产品销售网络。
3.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强对优势农产品的营销服务,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宣传,开展优势农产品展销会和展销活动,大力推介我市优势农产品。围绕南博会平台,举办、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活动,架起我市农产品与各大城市及国际市场的桥梁。加强与优势农产品主销区和销售潜力区的协商与合作,切实做好优势农产品在主销区的质量安全检验认可、市场准入、质量安全追溯等工作,建立稳定的优势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服务管理, 确保我市农产品通向重要目标市场畅通无阻。
(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1.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监控。改善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产地环境,加强对生产投入品、生产、加工、贮运等环节的规范管理,确保农业生产、销售、经营全程质量安全。进一步完善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在优势农产品基地建立质量安全检测站(室),加强日常监督检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强化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加强推广先进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的工作力度。
2.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完善我市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把好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发展完善计算机、因特网网络监控等现代化手段,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大力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在重点地区、品种、环节和企业,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继续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加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大力发展农产品无公害、生态化生产。
(五)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1.加大对优势农产品龙头的扶持。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整合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扶持资金,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位居全国全区同行业前列的龙头企业。各级财政尤其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规模扩张、技术改造、创建品牌和名牌,建立和扩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工农互动。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解决农产品收购资金困难问题。要加大培植国家、自治区、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力度,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后劲。
2.大力引进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制定农产品加工规划,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区,搭建便利的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平台。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农业优势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特大型企业到我区发展农产品加工。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向县域集聚,鼓励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向主产区集中。重点扶持农业优势产业基地县发展农产品加工,逐步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主动承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我市,借助其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加快我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
3.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服务型龙头企业。要加大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力度,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贮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上档次的优势农产品服务型龙头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销售流通和增值。
(六)大力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1.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制定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细则,有关部门要抓紧出台具体登记办法、财务会计制度和配套支持措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2.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获得产业化资金扶持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企业必须与农民签订农产品收购订单,实行报价收购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指导工作,进一步规范订单农业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农业履约率,引导农业产业化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
3.加大对农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结合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村致富带头人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优先扶持建立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的项目,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市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采购信息设备、开展培训学习和交流活动,增强其服务能力。
(七)扩大农业对外合作开放
抢抓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发展机遇,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主动承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及中西部地区转移到沿海发展的产业,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农业对外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区域性农业合作,强化与粤、港、澳、台、闽、浙等先进地区的农业合作交流关系,引进先进地区的农业技术、品种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农产品出口,积极探索与东盟国家建立农产品生产技术交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途径,积极扩大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扩大向港澳传统市场出口,开拓东盟、欧美、日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拓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市场空间。
三、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保障措施
(一)领导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点,成立推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优势产业工作。发展优势产业实行党委政府领导、主管部门负责制,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产业主管部门要落实人员负责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工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
2.创新工作方法。要切实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探索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善于运用干部带头、基层党员帮助、典型示范、龙头企业带动等形式,使工作扎扎实实推进。
3.严格工作督查。各产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量化的工作目标,追踪各项措施的落实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要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把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成效与党政班子和干部的绩效考评挂钩。
(二)经费保障
1.建立专项资金。建立财政专项预算重点扶持农业优势产业机制,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形成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稳定的资金来源。调整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使用,增加扶持农业优势产业专项资金的比重,重点扶持农业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增值加工和流通项目。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扶持优势产业的发展。
2.整合支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的原则,将农业扶持资金“捆绑”起来,集中扶持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龙头企业。财政、发改委、农业、经贸等部门用于农业的投资开发资金和项目资金要与龙头企业的培育、基地建设、市场开拓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农产品加工扶持资金和扶贫开发资金优先向符合条件的农业优势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倾斜,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科技三项经费向农业优势产业倾斜。
3.引导社会投入。规范完善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使用,建立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发展农业优势产业项目的机制。引导工商企业、合作经济组织、集体、农民等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农业优势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金支持农业优势产业发展,通过优选项目,积极申报,把我市农业优势产业纳入国家、自治区扶持项目;招商引资促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力度,降低门槛,吸引外商和外资来我市建基地、办企业,或与我市龙头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优势,提高我市农业优势产业的竞争力。
(三)政策保障
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投入。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农经发〔2000〕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通知 》(桂政发〔2002〕14号)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 》等文件精神。对于外来资本在我市创办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的,给予享受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规费减免”、“保障项目用地”、“工业用地开发成本补贴”、“保障电力供应”、“鼓励投资兴建工业标准厂房”、“融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财政扶持”、“投资奖励”等优惠政策。金融部门要将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作为主要信贷对象,优先发放贷款,对信誉好的龙头企业给予授信,核定授信
额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及时发放贷款,解决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资金问题。税务部门要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所得税免征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24号)规定,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并与其他业务分别核算的企业,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从事优势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开发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1999〕4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免征收增值税;对农村的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其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各级行政部门要加强服务。按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要求,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恪守服务承诺,高效率、高质量履行职责,对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所创办企业或实体,做到一站式服务,着力为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四)激励保障
1.建立责任制度。凡市财政扶持的优势产业项目,组织实施的部门和县区与市政府签订责任书,明确县区政府和市县产业主管部门为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组织、监督和实施的责任。
2.建立考核制度。市、县区产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并负责组织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各单位年底行政效能目标管理考核成绩挂钩。
3.建立奖惩制度。实行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制度,对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成效突出的县区,市级在下一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对工作措施不落实、优势产业发展较慢的县区,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并在下一的项目资金安排上适当给予调减;市委、市政府每年对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工作进行考评,对发展优势产业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各县区也要制定相应办法,对所辖乡镇部门进行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