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浙江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民营企业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在全国率先基本建立了非国有、非公有制民营经济这一产权明晰的制度基础和相关的市场运行体系,相对许多省市来说体制上有优势。但由于旧体制还存在和市场机制的低水平发育与成长,政府行为仍然深深地打着旧体制和旧秩序的烙印,政府角色错位的现象依然较普遍。主要表现在政府行为企业化、政府行为短期化和政府行为区域化。这些因素还深深制约着我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的民营中小企业以及政府在管理民营中小企业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利于企业的举措等情况的分析,找出个别政府部门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使我们的政府转变职能,正确定位,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调整政策与法规。
一、概念界定
(一)民营企业及民营中小企业的概念
民营企业: 对于什么是“民营企业”这一概念问题,目前理论界仍在广泛争论。我认为,从广义角度看,民营企业应该是,“非国有国营”的企业的集合。即除国有国营的企业外,一般都属于民营企业的范畴,包括国有民营企业在内。从狭义角度看,民营企业一般是指非公有制企业。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但个体户称不上是企业,因此狭义的民营企业往往就是指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经过改制、改组、改造后实行股份制(国家不控股的)、股份合作制、租赁制、委托经营等形式的企业(国家对这些民营化了的企业不再直接经营管理,只是凭所以者身份享有所有者权益);全部集体企业;混合所有制集团公司;私营企业、个体企业、民间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民间独资企业。总之,除国有国营之外的所有的 所有制企业都属于民营企业之列。
中小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和资金总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小型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和资金总额在5000万到5亿之间的企业为中型企业。③
(二)政府角色定位观点
政府在这种市场中出现角色错位现象,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出现的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政府角色偏离自身职责任务、活动范围、运行轨道的现象。政府角色错位,一是职责内角色与职责外角色错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对经济发展承担不同的分工,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的角色各不相同,不可代替。而现实中,政府往往以“全能者”的身份出现,涉足企业、市场、社会的职责范围,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④
二、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简要回顾
浙江是在低起点上起飞的。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浙江由于处于“三线”前沿而没有任何重大项目的投入。浙江人均只有半亩地,自然资源贫乏。从1952年至1978年的26年里,国家在浙江的投资人均只有410元,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恰恰就在这种缝隙里,浙江为中国市场经济培育了最早的主体——中小民营企业——同时为中国市场体制的演变与发展做出了最大的贡献。现在的浙江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2位升至第4位,从一个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
济大省。据统计,到目前,浙江已经是全国私营中小企业最发达的省份,拥有各类私营中小企业60多万家,约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堪称“中小企业王国”。
(二)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民营中小企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就自身原因来说,其一,民营经济公司治理薄弱。大部分私企都是家族制,这种家族治理也与市场环境不健全有关,在信任程度较差的情况下,它能较好地自我保护,但是这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业主不愿意放弃对企业的控制,但是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与高级管理者的关系。其二,民营中小企业缺乏财务公开和公司信用。不合理的税务规定鼓励企业作假账,以挽回多缴税的损失。由于财务不透明,私企很难吸引外来资金,也不容易得到大的合同。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很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所为。
三、政府在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应有的作用
我们的政府为了经济出现各种现象,就如汕头市市长马春洪的名片上就印有这么一段字“只求所在,不求所有;你投资,我服务;你赚钱,我收税;你发财,我发展”。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施政必须首先弄清自己充当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行使什么职能。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政府行为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一,就总的目标而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应该是一个廉价、有限、有效、能干的政府。二,就基本任务而言,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为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当前在转轨时期,政府还必须强化对新体制创立的推动职能和对市场主体运行的服务职能,做好下岗职工的分流和就业的工作.三,就运行职责而言,政府还必须担当好四种角色。一是决策者的角色。决策在政府施政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因此要特别重视决策问题,尽可能按客观规律的要求进行决策,确保其科学、有效。二是管理者的角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管市场管不了、无法管的事情,克服市场缺陷;(2)直接管理基础性、公益性产业。三是协调者的角色。通过协调,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市场、社会的内在潜能,有效地利用好人财物力等各种资源。四是监督者的角色。
就像是球场上的裁判一样,时刻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有违规行为,对违规者给予应有的处置,以保持良好的竞争、运行秩序。
而我们的政府也逐渐地认识到我们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正在努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要求。
四、政府角色错位,制约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发展
我们的政府角色定位还是远远落后于我们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先前告破的深圳市艾比艾实业有限公司等3家相关公司涉嫌狂骗浙江企业案件,由于案发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夜,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因此在浙江引发了“应对wto,政府应该如何抉择?”的大讨论。3家骗术并不高明的骗子公司在3年内,竟轻松卷走国内4000余家企业9000多万元巨额资金。其中,浙江企业大约占到15%~20%,被骗金额超过1000万元。被骗的六、七百家浙江企业中,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民营中小企业,遍及全省各个市县,企业的种类五花八门:化工、机械、纺织、鞋革、电器„„。因为深圳艾比艾公司许诺:只要每年交纳
1.8万元“作业费”,国际市场的大门就可以向他们打开。苦于出国无门的浙江民营中小企业面对从天而降的“机会”,急忙抓住,不料却掉进陷阱。
如此众多的浙江民营中小企业为什么舍“正门”而入“偏门”?骗术不高的骗子公司为什么如此大有市场?答案令人忧心: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尚且无法以他们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活力,通过正常渠道参与国际市场进行公平竞争,因为它们仍有不少自身难以逾越的限制,仍然遭遇不公待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这批急切扑向国际市场却铩羽而归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反思如
何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再次向政府发出呼吁:原先“错位”的政府角色要对照世贸组织新规则首当其冲进行调整,在带有强烈计划经济痕迹的领域中进一步“缺位”,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放活一片天;在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秩序上进一步“复位”,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上面的这个案例就显示出了我们的政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又如“民营企业九大盼望”是:一盼立法保护私有财产,二盼立法维护民营其权益,三盼立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四盼倡导社会优秀民营企业家,五盼同国有企业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力,六盼同国有企业享有同等的经济权力,七盼允许民营企业优惠收购国有企业,八盼鼓励民营企业优惠引进高级人才,九盼培育杰出的民营企业家。在这九盼里面,有六到七条是跟政府有关的。我们的民企对政府有这么多的盼望,也说明了我们政府的不足。下面就试着来谈谈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六点:
(一)市场秩序不佳,竞争条件不平等
对于民营中小企业,市场准入不公平,同一地域不同类型的企业税赋不同,同类型企业由于政策不尽相同,影响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由于缺乏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对我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民营企业仍然不允许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成分,得不到公平竞争的保障。
(二)宏观管理交叉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企业是按所有制关系划分类型,归口管理,对民营中小企业实施管理的部门有乡镇企业局,工商局、工商联、经贸委、劳动部门等。这种宏观交叉管理体制,必然导致政出多门,互相扯皮,无法形成集中统一和系统有效的管理,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这里,我想可以分为四点(1)旧的思想观念的制约。(2)体制制约。在一段时间内,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相比,民营经济发展所受到的行政制约和政策制约可能依然严重,一些民营企业可能因政策的所有制歧视而陷入经营困境。(3)法治制约。第一,各项法律法规不协调。第二,各项法律赋予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过多。第三,执法中的行政制约。
扶持了没有效率的国有企业,打倒了有效率的民营企业,后果是两败俱伤。
在市场准入方面,受计划经济及政策因数的制约,诸如石化、电信、航空、电力、烟草等产业部门,基本由国有经济垄断,民营企业进入这些产业部门困难重重。还有,前置审查审批繁杂,许可证过滥。据浙江省工商局的初步调查,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个体私营企业开业登记前,需前置审查、审批或实行许可证制度的有20多部法律、60多部法规和规章;需要前置审查、审批或核发许可证的有14个行业,149个经营项目,涉及公安、卫生、文化、旅游、劳动等38个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令民营中小企业望而生畏。个体私营企业征用土地、技改立项、申报贷款、产品鉴定、出国考察等,也都要经所谓的主管部门签注意见,才予受理。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出现了一些允许外商进入的行业和领域而国内个体私营经济却难以涉足的不正常现象。
在税赋方面,个体工商户没有一般纳税人资格,不能领取增值税发票,增值税无法抵扣;即使账册凭证健全、建立财务会计制度的大量民营中小企业,达不到生产性企业100万元产值、流通性企业180万元销售额的规定,也不能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
(三)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民营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自身力量薄弱,在取得贷款、获取信息、研究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难度,因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是竞争中的弱者。作为竞争弱者的民营中小企业,在投资方向、发展战略、融资、新产品开发、经营管理、技术进步、进出口
贸易、人才等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但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各级政府的经济政策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好于大企业,而一直未形成系统的民营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即使政府出台了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也比较零散。调查显示,市场竞争条件下中小企业缺少政府必要的保护。54.2%的民营中小企业对政策环境的评价是“一般”,还有8.9%的企业认为政策环境“差”。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也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现有的人事管理体制、人才分配制度、政策信息传递方式等,均使民营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一方面社会中介机构发展较晚,还不够发达;另一方面已有的中介机构往往设在政府部门,较少对企业直接开放,即使对企业开放,也是为大企业服务,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服务。一些商业性较强的服务机构,由于服务收费高昂,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从政府部门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情况看,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发展规划及相应的信息服务机构。
(四)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筹措难度大
近几年来,尽管民营中小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金融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情况还是不容乐观。我省情况稍微好亿点,但目前企业所处的金融环境并不宽松,资金来源相当狭窄,在资金融通方面还处于相当艰难的境地。民营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仍受很大限制。浙江个体私营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额度一般仅占全社会贷款总额的10-20%,与其雄踞全省经济半壁江山的地位极不相称。同时贷款手续繁,贷款额度低,归还期限短,加上中介担保体系不健全,急需扶持的中小企业往往求贷无门。另外,国家对私营企业上市发行股票、通过银行发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有诸多限制,增加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成本。中国上市公司中只有百分之一二是私企,所以私企几乎不可能从股票市场上得到融资。四大商业银行主要为国企服务,而不是为最能有效运用资金的企业服务的。近来国家银行因为国企亏损而造成的巨额坏账,变得谨慎起来,特别对于私企的贷款更不容易通过;对私营企业进行社会融资控制严格,造成私营企业发展和民间资金利用两不利的局面。缺少资金这一“血液”的补充,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五)民营中小企业社会负担较重
对中小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政府部门常把民营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靠增设名目繁多的费用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渠道,阻碍了我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据对336家民营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有140家企业反映近年企业社会负担增加,占调查企业的41.7%;有143家认为企业社会负担没有改善,占调查企业的42.6%。企业的主要负担项目:有174家负担过乱收费,占调查企业的51.8%;有113家企业负担过乱摊派,占33.6%;有56家企业负担过乱集资,占16.7%;有63家企业负担过乱罚款,占18.8%。⑥
(六)土地等因素的制约
目前我们的土地使用指标紧缺,征地费用高,平均每亩可以到9-20万元,最高可以达到每亩50万元。⑦
五、制约政府角色转换的原因分析
虽然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正确定位政府的角色这一号召已经提出十几年了,但为什么到现在我们政府角色定位错误的现象还很普遍呢?我想原因有三。
(一)体制上的束缚
这是客观背景,是最深刻的原因。当前,我们正处在转轨时期,新体制没有完全形成,旧体制仍在继续运行。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明,政资不分,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制度上的联系,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行为就成为必然;统一的大市场没有形成,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政府依靠行政力量介入资源配置就有客观存在的条件;中介组织发育滞后,政府在社会事务中的作用还不会很快消失。因此,当前的体制状况决定了政府难以从根本上摆脱旧的格局与行为方式的影响。
(二)认识上的偏差
这是产生错位现象的内在的主观的原因。政府四面出击、包揽一切的理论依据,是把自己看成是万能的、永远正确的。其实,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定位既不准确,也不现实。政府与市场一样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作用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包打天下。政府领导对市场经济的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也是发生错位现象的重要原因。比如,认为培育市场体系就是要建市场;加强宏观调控就是用行政力量干预;搞企业改制就是让职工集资入股等等
(三)利益上的驱动
这是直接诱因。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政绩,一旦达不到目标,便置市场经济规律于不顾,滥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结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则热衷于追逐局部利益,热衷于大权在握,因而出现地区封锁、地方保护、滥收费等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六、实行政府角色转换的对策建议
既然政府的角色转换,正确的定位对我们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而现在的政府又远远不能适应民营中小企业如此快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加快政府角色转变的步伐。
(一)实行政企分开
按照政资分离的要求,遵循国家权力机构下属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国有企业董事会的目标模式,逐步把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独立于政府之外,建立对国家权力机构负责的、独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二)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是实现政府角色的载体。前几次机构改革的关键问题,在于机构设置与体制要求的脱节。
(三)转变政府管理方式
总的目标是,要实现政府管理由直接向间接、由微观向宏观、由行政手段向经济、法律手段的三大转变。第四,提高政府人员素质。在新的体制下,政府人员必须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现代管理理论以及科学决策方法,明确政府角色的定位和实现手段。
参考文献:
①《浙江民营企业家研究》课题组:《浙江民营企业家问题研究》,《嘉兴学院学报》,2002-4-16
②孔祥有、单东:《民营经济论》,《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2000年版,中华书局,第332页
③冉木哥:《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经济工作导刊》,2003年5月刊,第17页
④尹文涛:《政府角色错位现象浅析》,《理论学刊》,2000年第一期
⑤浙江省委宣传部课题组:《市场主体、政府与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2月刊,第3页
⑥《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关于我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
⑦陈昕 《浙江发展民营经济的实践》,《经贸实践》,2002年8月,第54页
第二篇: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状,分析了融资过程中所遇困难的原因,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今后的融资决策的制定与选择及所需避开的误区做了详细论述,对民营中小企业解决目前融资难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民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科技进步等,这一切决定了我们必须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为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从实践上看,仍然存在某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切实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才能把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使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有率已达到一半以上,甚至更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财政收入的顶梁柱。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省,私营企业已有十四五万户,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数的1/10还多。综观全国,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民营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也比较快;凡是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方,经济发展也较迟缓。目前,众多学者普遍认为,从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1年,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为特点。由于我国早期改革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产业进入设置诸多限制,特别是这时是民营企业从消亡走向复兴的初期,极度缺乏其自身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所以劳动密集型方式作为进入产业的选择,是其唯一的可能。
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今,民营企业进入空前的高速发展时期。由于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开始,此时期以温州企业为代表提出民营企业要在数量发展的同时进行“二次创业”的观念,这在全国民营企业界迅速得到响应。与早期传统的民营企业不同,20世纪90年代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由家族式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注重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即“二次创业”概念;二是民营科技企业与巨资的结合。
然而,同民营企业发展不协调的是,它只占用了我国金融资源的极小部分。据有关资料 引用的数据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我积累约占56%,向亲友筹资约占13%,有近80%的经营者几乎无法获得稳定的追加资金;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虽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与国有企业的贷款份额相比仍然较低,和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极不相称。
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各方面管理不规范
民营企业大多是以个体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机制再加上负债多、积蓄少,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抗击市场竞争风险能力很低,极易被市场所淘汰;此外,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在财务等许多管理方面不够规范。据调查,多数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有的甚至就没有会计报表。
(二)信息不对称,银行惜贷现象严重
银行惜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而且,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这就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极低。此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冒险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政府的扶持力度对民营企业融资难也有一定影响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发展极快。但是由于存在为赶超发达国家而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的现象,导致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我国金融机构也以大银行为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中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的互生关系非常明显,导致大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这就必然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现象。
三、制定正确决策,打破融资僵局
(一)加强中小企业的公司自身建设
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任人唯亲,家族成员占据重要管理岗位,决策上独断专行。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业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不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导致银行和投 资者不愿向其贷款和投资。鉴于此,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
(二)选择最佳融资机会
把握好商机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样,企业融资过程中选择最佳的融资机会至关重要。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机会就是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企业选择融资机会的过程,就是企业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因此,中小企业要想把握住最佳融资机会,首先要对影响融资的所有因素做具体分析。虽然企业本身会对融资活动产生影响,但与最佳融资机会这种企业外部客观环境相比较,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么企业只有主动地去适应外部融资环境,对于商家来说,谁占有主动权,谁就是赢家。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及时掌握银行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信息,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等各种外部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寻求最佳融资时机。
(三)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解决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惜贷问题
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向大银行贷款难的问题。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极具亲和力,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成为市场化的担保机构。目前,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组成的担保中心。其担保基金可由地方政府,受益的民营企业,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等多家出资。担保基金可存入商业性金融机构,由商业金融机构协助管理。
尽快搭建民间金融机构平台,例如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等。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让民营企业可以平等地讨论贷款问题,不再看国有大银行的脸色。但与此同时应当建立起相应的资本流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仲裁监督监管机构,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当然,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为民营中小企业营造出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1、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市场竞争风险大,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受到严重制约。我们应大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 制度,组织成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统一承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
2、让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法律化。国家应制定和出台有关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的法律法规,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实施细则,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有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完善,充分发挥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3、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1)该项基金应具备以下特点:它是一笔政府主导性的基金。只能作为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担保之用。它是一笔公平性的基金;加入基金的各利益主体均享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加入基金,但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也可以申请基金担保。它是一笔非赢利性的资金,但可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收入以及不超出规定的担保费收入。(2)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如下运作模式:单个中小企业向担保基金提出贷款担保申请,由担保基金对该企业进行评估。只有通过担保基金评估的中小企业才可获得担保贷款,而且贷款机构提供的每一笔担保贷款都需要经过担保基金的同意,其自身没有权力单方面扩展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额。
四、避开融资误区,保证融资安全
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企业融资当作一个短期行为来看待,希望搞突击拿到银行贷款或股权融资,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很少。民营企业要想改变融资难的局面,必须走出以下融资误区。
(一)不注重企业包装或过于重视企业外表
有些民营企业认为只要自己经营效益好,融资就会很简单,因而不愿意去包装企业,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却不知道企业短期的利润并不能吸引资金方的目光,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才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但也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不惜一切代价去作宣传搞美化工程,使本来效益就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
(二)目光短浅,临阵作难
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才想到去融资,不了解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不是救急。企业在正常经营时期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和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要学会放长线,钓大鱼。不能鼠目寸光,临时抱佛脚。
(三)把融资简单化,缺乏专业的融资顾问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中真正理解融资的人很少,不能把融资简单化。专业的融资顾问是目前民营企业所严重缺乏的。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融资顾问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广泛的 融资渠道,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能够考虑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对于企业的融资大有帮助。
(四)忽视企业内部整理,不注重通过让企业走向规范化提升融资能力
民营企业融资时只想到要钱,一些基本的工作也没有及时去做。民营企业融资前,应该先将企业梳理一遍,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权属关系、关联企业间的关系,把企业及公司业务清晰地展示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放心。企业融资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不断促进企业走向规范化,通过企业规范化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五)不注重塑造企业文化和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顾企业扩张,忽视了塑造企业文化,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很多民营企业通过融资不断扩张,但企业管理却越来越粗放、松散。随着企业扩张,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决策走上规范、科学的道路,通过规范化的决策和管理来规避企业扩张过程种的经营风险。
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对于我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实现十七大所确定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而解决好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关键所在。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国勋。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2、张厚义,明立志。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谢朝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2001(3)。
第三篇:浙江省民营经济核算方法研究
浙江省民营经济核算方法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由“单一所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过程中,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崭露头角,这就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中迅速成长、壮大,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增长亮点,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国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大好时期。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对影响非公经济发展各类政策、体制问题做出了回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正迅速成长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调整,为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让出了一条大路。党和国家对非公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战略,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初步实践的经验已经证明,这一政策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但是,目前社会各界对民营经济的理解众说纷纭,没有明确清晰的定义,现行的统计调查制度中也缺乏系统的统计方法。因此,给出“民营经济”赋予确切的定义内涵,对于研究探索核算民营经济发展规模和变化趋势是一个重要前提。
一、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定义及标准
民营经济的定义首先要从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划分开始。我省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划分,主要参照1998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以此为标准,所有制经济成分首先可以分为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两部分,其次根据我国当前的投资主体状况,按所有权将公有经济具体分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将非公有经济分为私有经济(包括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此经济成分划分与经济类型划分有所不同,它不是以整个企业为划分对象,而是根据企业实收资本中的国家资本、集体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的份额比例来确定经济成分,并按这5种实收资本的比例综合加工和计算各种经济总量的经济成分及其份额。经济成分划分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区别主要在于:第一,从反映的内容上看,前者是从微观上分析反映企业组织形式,后者从宏观上分析反映所有制经济结构。经济成分在企业的分布是交叉的,一个企业可以有多种所有制资产组成,而企业登记注册则是一一对应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内资企业主要反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分布及构成情况;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主要反映大陆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商在大陆独资经营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布及构成情况;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反映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在大陆的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布及构成情况。虽然确认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仍以企业资产的所有情况为依据,但由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重逐年增大,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已不能反映所有制结构情况。
第二,从适用的范围上看,前者适用于企业,后者适用于整个经济。根据1998年8月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发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划分对象是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不属于企业范畴的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经营户在登记注册时不划分登记注册类型,但根据统计需要可以参照该规定划分相应的类型。
将所有制分类与企业组织形式相区别,以单独的经济成分分类来反映所有制结构,不再单纯以企业为单位划分其经济成分,结束了长期以来将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形式相混淆的局面,使得所有制的概念更加单一化,同时区别了所有制占有及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二、民营经济的界定及核算原则
(一)民营经济的界定
界定民营经济,应以民间持有资本为主体的原则,从所有权、控制权或经营权三个不同层面分析是否民营。
1.所有权的判断,即按照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归属和企业投资主体进行判断。一般产权清晰、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为同一主体的,则可直接确定相应的经济属性。例民间出资兴办的单位,可以直接确定为民营,如集体、私营和个体经济等。
2.控制权的判断,即根据掌握资本控制权的主体进行判断。
3.经营权的判断,即按照出资者所选择的掌握经营管理权的主体性质进行判断。根据上述判断原则可以确定,由各级政府或政府所属的法人投资而形成的经济活动自然不属于民营经济的范畴,如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属于民营经济的范围。民营经济一般特指某一国家内的民营经济,在此“民”字隐含有“本国国民”的意思,外商投资经济自然不属于民营经济的范畴。但是,在我国港澳台商投资大陆的经济应列入民营经济的范围,因为港澳台商属于中国国民,但考虑目前港澳台统计制度方法与国内不一致,因此,没有将港澳台经济列入民营经济的范围。本文把民营经济的统计口径确定为:私营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经营户以及混合型经济实体中的私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部分。
(二)民营经济核算原则
我们以所有制成分的测算为主要依据,对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划分不再以企业为单位,而是以企业的实收资本为对象,按其实收资本的来源构成,对经济总量指标划分其经济成分。具体来讲就是将企业实收资本中的国家资本作为国有经济成分、集体资本作为集体经济成分、个人资本作为私有经济成分、港澳台资本作为港澳台经济成分、外商资本作为外商经济成分。本课题将民营经济定义为集体经济与私有经济的总和,同时结合我省的具体实际,依据现有统计资料,力求规范、统一,数出有据。
核算的一般原则是:
第一,对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经济成分,是以企业资本金的构成资料为依据,以各投资主体投入的资本所占的比例来确认各种经济成分所占的份额,并以此推算有关经济指标的经济成分构成。
第二,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团的经济成份,主要依据其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进行划分。
第三,对农业生产单位主要根据农业生产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生产资料的性质,来确定其经济成分。
在具体测算过程中,由于资料的局限,部分行业还要做一些技术处理和调整。
三、核算方法
(一)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1.农业中的国有农场计入国有经济;其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种植业,其主要生产资料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因此归为集体经济。
2.林业中人造林木生长和林产品作为公有经济中的集体经济;竹木采运和采集野生植物列入非公有经济中的私有经济。
3.牧业中除国有和集体牲畜场分别计入国有或集体经济外,其余主要是家禽的饲养等,归入私有经济。国有和集体牲畜场增加值按农业部门统计资料及经济普查时单位清查所得到的国有、集体牲畜场有关资料推算。
4.渔业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根据现有统计资料,把渔业中的养殖这一块作为私有经济成份。其依据是,养殖业的主要生产资料并不是水面而是养殖户所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因而它的产出经济成分也根据养殖户的经济成分而定。渔业中的其他经济活动(主要是捕捞),由于海域管辖权是国家,海水捕捞也往往是集体作业,核算时均作为集体或国有经济。
5.农林牧渔服务业主要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这块数据根据资料来源进行所有制划分。即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一般作为国有或集体经济,其余的增加值作为私有经济。
将以上五个行业小类中的集体经济与私有经济相加即为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
(二)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1.工业:按现有资料分为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两部分测算。工业企业根据名录库的资本金及各类资本金构成为依据,将企业实收资本中的国家资本作为国有经济成分,集体资本作为集体经济成分,个人资本作为私有经济成分,港澳台资本作为港澳台经济成分,外商资本作为外商经济成分。按以上经济成分的资本金总量为总控制数,计算出各经济成分的资本金构成比例,并按此比例推算出工业的所有制经济成分构成。考虑到法人资本金的出资主体是各法人单位,因此,在按资本金构成比例测算所有制经济成分时,不考虑法人资本金。个体工业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测算个体工业增加值,并归为“私有经济”。工业企业中的集体经济和私有经济合计再加上个体工业增加值即为民营工业增加值。
2.建筑业:目前建筑业增加值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核定。建筑业增加值的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划分也分两部分计算,即建筑施工企业和个体户。建筑施工企业的所有制经济成分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的资本金及构成测算。个体建筑业增加值根据经济普查资料推算,作为私有经济。建筑业企业中的集体经济加私有经济再加上建筑业个体户增加值即得到民营建筑业增加值。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中有资本金统计资料的企业所有制经济成分总体上按资本金构成比例测算。其他部分,由于现行统计基础比较薄弱,我省主要是根据经济普查资料、统计单位登记名录库资料、部门资料及部分行业的非全面调查资料推算。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除铁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上这些行业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划分一般分为行政事业单位增加值、企业单位增加值和个体增加值三部分来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增加值根据经济普查资料、名录库资料以及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局调查资料推算并全部作为国有经济;个体增加值根据经济普查资料和工商局个体经济资料以及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局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并全部作为私有经济;企业单位增加值根据统计单位名录库中的实收资本构成比例把企业单位增加值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同时还需参考经济普查资料和服务业调查资料加以验证。最后按所有制经济成分汇总这些行业的民营经济增加值。
2.铁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铁路系统的铁路局一级单位为企业法人单位,其下属的站段、铁路办事处(包括原铁路分局)一级单位为产业活动单位。我省并未设置铁路局,其资本金的资料不具代表性,在核算过程中,只能参考普查国家比重进行测算。
3.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根据现有统计资料,可以分为企业与个体户两部分。企业采用与工业企业所有制经济成分测算方法相同,按实收资本构成比例进行所有制的测算。个体户增加值计入私有经济。
4.金融业。金融业的省级各单位虽然在增加值核算过程中视同法人,但其资本金的资料不具代表性,若以名录库资料推算所有制结构,会造成比例失真。全省在核算过程中,应参考国家金融业相关比重进行测算。
5.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分为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其他房地产和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业单位增加值根据统计单位名录库中的资本金及各类资本金构成比例把房地产单位增加值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同时参考经济普查资料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财务资料。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计入私有经济。
6.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在划分所有制经济成分时一般分为两部分,即一是社团及其他单位,二是不包括社团及其他单位的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社团及其他单位主要包括社团、民办非企业、社区自治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等单位(在经济普查中填
报社团财务指标表),我们把它们作为集体经济处理。不包括社团及其他单位的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一般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我们均作为国有经济处理。
(四)核算评估
对测算资料的评估不可缺少。由于资料的局限性,目前的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本身就具有较大的推算成分,实收资本的划分也有很多估算因素。所以对测算结果也要像GDP核算数据一样进行评估。一是所有制经济成分划分与年报工作同步进行,在年报工作过程中就开展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划分,这样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促进年报工作质量的提高。二是组织对不同行业所有制经济成分测算结果的评估。通过分行业的分析评估,可能会发现基础资料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技术处理。如将名录库的资本金构成与专业统计的资本金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工商登记中的个体工商户资料与抽样调查资料的比较分析等。
四、测算结果
经测算,2011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20381.05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3.1%,其中个体私营经济为18516.05亿元,占GDP的57.3%。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1979-2011年,按现价计算的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8.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年均增长27%,高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8.7个百分点。个私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截至2011年底,浙江省个体工商户达230万户,私营企业总量达到72万户。在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144席,连续13年居全国之首;全省百强民营企业中,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企业有42家,超500亿元的企业也有4家。近年来,我省民营企业积极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步伐,截至2011年底,浙江省上市的民营企业达232家,占到全省上市公司的82%,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我省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格局,第二产业仍是其中份额最大的产业领域,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第三产业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规模迅速扩大,民营经济的发展逐渐向第三产业倾斜,比重呈上升态势。2011年,民营经济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583.04亿元、11334.99亿元和7463.02亿元,占全部民营经济的比重为7.8%、55.6%和36.6%。
分构成看,民营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仍是民营经济生力军,民营工业在民营经济的比重要高于全省工业占GDP比重1.5个百分点。2011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9559.38亿元。在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中,浙江省13个支柱产业(总产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5%),其中有8个行业私营企业的总产值占该行业比重超过了50%。私营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全省的经济走势。
第三产业中,民营经济的发展仍主要集中在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行业中。2011年,这些行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其本行业的比重均在50%以上,特别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的比重都超过85%。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我省民营经济正逐步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2011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民营经济增长较快,比重明显上升。
当前虽然民营企业遭遇了生产成本增加、融资困难、企业经济管理程度较低等问题,但同时也正处于政府加速培育与转型升级并重的战略机遇期。政府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上充分认识到民营企业在转方式、保民生方面的重要性,继续在政策上对民营企业给予大力倾斜和扶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导向,加快民营企业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科学发展道路。
第四篇:江西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江西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7-19
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周叶 郭庆凤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风起云涌般发展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存在2-3年之后,就沉没在市场经济的烟波浪涛之中?通过研究江西中小企业我们可以发现:融资贷款难?技术创新难?人才引进难?信息获取难及管理实施难等诸多难题,成为制约江西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旨在对这些瓶颈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融资;信用担保;技术创新;信息化;现代企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做了如下定义:中小企业是“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按照此标准,2006年在江西规模以上工业中:大型企业35家,而中小企业共有5298家,所占比重达到99.3%;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为914.8亿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1%;此外,中小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多,对员工的学历?年龄和技术等要求不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推动江西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的主要渠道?
但是,《中国科学院院报》的资料显示:中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岁,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2.9岁[1]?为什么中小企业的寿命如此短暂?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有哪些?本文以江西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江西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瓶颈分析
1.融资贷款困难?资金来源不足是江西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目前,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途径包括:自有资金?亲朋好友借贷?企业利润积累?银行贷款?上市融资?政府扶持资金和民间借贷等几种形式?据统计,江西省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各渠道所占比重为:自筹资本率达91%,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融资率仅4.0%,非金融机构融资率为2.1%,其他渠道融资率为2.9%[2]?可见,江西省中小企业自筹资金比重很大,银行贷款和发行股票等形式的外源融资方式很困难?造成融资贷款难的原因主要包括:
首先,我国的银行信贷环境较为严格,并且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财务制度混乱?信息透明度差?信用意识薄弱及缺乏财产担保等原因,以盈利为目的的银行机构往往有很高的风险防范意识,他们设置一系列的贷款障碍?据《信息日报》报道,有些银行有一条不成文的行规:中小企业的信用至少要达到A级才可获得贷款,而江西省银行监管机构的有关数据显示,在南昌参加信用评级的近5000户企业中,只有不到18%的企业是A级以上?因此,即使有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许多中小企业办理了担保,也未必能获得贷款?可见,银行的信用评级还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其次,江西的融资结构单一,债券融资及股权融资等形式发展缓慢?例如,对于世界上应用1/3的金融租赁投资机构江西仅有一家——江西省设备租赁公司,而在浙江绍兴市,乡镇企业技术改造中的70-80%是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实现的?[3]又如在股权融资方面,很多证券市场设置的门槛很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板也设立了严格的上市标准,加之企业自身传统观念的影响,江西省的中小企业很难通过上市和发行债券拓宽融资渠道?
此外,江西的金融中介组织不完善,信用担保机构很少,且担保资金多来源于政府,社会融资不多?
2.技术创新匮乏?技术创新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及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江西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创新环境不完善,并且技术创新人才缺乏,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同质现象严重?下图显示,江西省政府投入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远远低于我国其他临近省份的这项经费,而且这些经费所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浙江为1.52%,江苏为1.7%,湖北为1.2%,而江西仅为0.86%,这也说明了江西中小企业获得的科研经费很少?而中小企业本身就面临着资金难的困境,一旦创新失败,对企业而言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中小企业的创新风险大,风险承担能力差,很多中小企业不愿冒风险将资金用于技术创新?
3.人力资源不足?人才是企业的根本,企业要经营产品,首先要经营人才?目前,人才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关,很多中小企业创业初期自己培养人才,在人力资源方面付出了许多人力?财力和物力,但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一批优秀人才,又因为待遇和条件等问题无法将他们长久地留下来,最后成了别人的人才库和培养基地?因此,很多企业家不愿花钱培养人才;还有些企业管理者故步自封,认为小企业养不起人才?
4.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在当今信息社会里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信息获取渠道的畅通与否是决定企业发展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就江西省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信息获取的成本高昂及信息人才缺乏等原因,很多小企业都没有自己的网站,又不愿花钱找咨询公司帮忙收集信息,因而不能及时了解产品和市场需求信息,造成生产成本高及产品大量积压?在网站建设及应用?办公自动化?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财务和产供销管理软件的应用及电子商务等方面,中小企业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性,比如:为充分利用资源,很多企业都组建了企业内部的共享平台——数据库?局域网等,但是,在合理利用共享资源方面,很多企业都还比较混乱[4]?
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中小企业又面临着信息真假难辨问题?另外,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及信息流失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障碍?
5.管理方式落后?江西省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家庭小作坊式管理模式?很多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初期,他们的底子薄?起点低,家族制管理模式在短时间内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由于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缺乏?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及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等原因,企业主怕失去控制权,企业的管理层都是家族成员,他们不敢相信外人,即使没有很高的能力,也要牢牢握住决策权?很多企业主更是目光短浅,缺乏长远规划,只想盈利不愿把规模扩大,不愿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族制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据美国一家学院研究显示,只有3%的家族企业能在第四代接班后还在经营?可见,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科学管理体制?
二?克服江西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扶持?拓宽融资渠道
1.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1)健全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获得担保难?因此,除了政府参与信用担保外,江西省还应发展商业机构信用担保以及企业之间的互助信用担保?各种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如南昌市西湖区的个私民营企业担保公司和九江焕利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使得民营与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并存,互相补充,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融资担保的需求?当前,政府应鼓励各地尽快建立起各种形式的信用担保体系,以扩大基金规模,发挥担保机构信用放大的功能?
(2)营造良好环境,健全和完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政府应统筹规划,引导中小企业强化诚信意识?目前,江西省各地财政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支持多为一次性投入,后续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担保业务的风险很大?[5]因此,各地政府要给予信用担保机构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者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协作金融机构代偿机制,由协作金融机构承担30%左右的风险代偿责任?
2.鼓励企业上市,发展风险投资
企业要成为资本市场的主体,必须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股份制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有条件上市的企业,政府应引导其充分利用证券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上市,并多组织一些国际证券融资洽谈会,为企业在香港?新加坡等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创造机会,或者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及资产重组等方式上市;对没有条件上市的高新技术型企业,政府应该大力培育风险投资基金,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建立一批高水准的风险投资公司,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鼓励银行?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并且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培育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家,从而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3.整合?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江西应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快组建地方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正确贯彻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全省经济体制改革意见中的内容:在各地区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积极引进境内外金融保险机构进驻江西;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着力打造南昌区域金融中心,加快现有金融企业集聚度较高街区的培育和改造完善;丰富金融产品,促进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综合性?多元化经营,促进传统金融业向现代金融业转换?
(二)大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要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首先,政府必须要让企业主认识到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让他们愿意把人力?财力和物力致力于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其次,政府要解决技术创新所需的大量资金,加大政府投入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对技术含量高的创新项目,应给予一定的资助?扶持一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学校或者其他外部科研机构联合,利用他们在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或者通过技术转移或技术引进的方式,实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另外,继续完善中小企业辅导基地,为企业提供前沿技术信息和市场方面的咨询?人才培训及其他方面的辅导,使其真正成为哺育中小企业成长的孵化器?
(三)制定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战略
针对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缺乏,政府和企业应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人才培养战略,以帮助企业吸引并留住人才?其中包括:1.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作用,培养中小企业管理者和中小企业指导员,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方向?商情预测?产品开发与销售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6],或者对企业的人才培训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2.建立人才评价机构?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评价工作,使企业能够科学地选聘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以形成人才选聘?培养和储备的科学机制?3.企业建立与人力资本相称的薪酬制度,以留住人才?
(四)完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市场信息?增强销售能力和加强内部管理,因此,其信息化的重点是发现更多的客户,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或者便于管理?所以,企业应该根据所处的阶段及自身的规模,购买合适的管理软件,并且建立自己的网站,在网上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以推销产品及与固定合作伙伴建立网络联系?
针对信息真假难辨的问题,政府应该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网,整合我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及各地方信息网的资源,为企业提供产品供求信息?技术信息及投融资项目信息等,并聘请专家为企业提供在线咨询,或者通过在线课堂和网上图书馆的形式,提供网上培训服务?此外,企业不能忽略网络安全问题?来自信息系统内外部的非法入侵更加隐蔽,如果商业机密被盗取,信息系统被破坏,大批数据丢失,都将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严峻的考验[7]?因此,企业必须配备专业的?可信赖的技术人员,以加强网络安全?
(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中小企业必须淡化家族制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转化企业主的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家族制管理的劣势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性;其次,要改革产权结构,实行公司治理结构,保证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实现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等的透明度;第三,要大力引进人才?相信人才和培养人才,给他们一定的决策权,以彻底改变原有家族成员包揽管理要职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天祥.中小企业赢在六大战略[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6.[2]刘建军,戚剑光.“十一五”时期江西民营经济融资问题的思考及对策建议[J].金融与经济,2006,(2).[3]吴建平.江西省与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比较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6.[4]肖明超.信息时代的39个管理挑战——管控篇[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6,(5).[5]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江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问题研究[EB/OL].江西工业网,2008-03-04.[6]余素芳,章蓉.美?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借鉴[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5).[7]杜江萍,薛智韵.江西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广场,2005,(5).
第五篇:我国民营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营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民营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来的重要作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自身原因主要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补充能力差,企业管理不规范,缺乏抵押资产等等,外部原因主要有政府和银行方面的原因。本文最后提出了对策,主要包括民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金融创新等等。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措施
【ABSTRACT】SMEs as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on China's economy sustained, stead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SM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in our country has its own reasons.For internal reasons, due mainly to have their own business situation, the bad ability to add funds, non-standard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lack of collateral assets and so on, the external main reasons for the Government and the Bank has reasons.This article concludes with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service providers, credit guarantee system, and encourage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so on.Keywords: SMEs;financing;measures
引 言
当前,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民营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在产值、销售额、就业人数等方面也都占有很高比重。2008年在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中,我国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当年实现利润分别为561亿元和29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5%和43.6%;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中,我国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当年工业增加值为2558和15547,同比分别增长11.6%矛E1 24.4%。流通领域里民营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90%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业人数占80%:工业总产值达60%以上;外贸出El为68.53%:几乎囊括了全部轻工、纺织、玩具、五金等方面的出口创汇。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几乎是100%,国民收入的90%以上靠民营民营中小企业。总之,民营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正变得日益重要,它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可替代的产业组织形式,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民营中小企业较之大企业的许多竞争优势,使其更能适应现代经济多元化、多样化、多变化、个性化的特点,更能承受经济周期的冲击,对国民经济起到了“稳定器’’和“调节器’’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民营中小企业在经济衰退中较大企业更具活力的现实和意大利通过民营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而创造出的“意大利经济奇迹”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其次,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岗位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实践证明,只有民营中小企业的广泛发展,社会的充分就业才有可能,也只有民营中小企业的广泛发展,国民经济才能更快速地发展。此外,民营中小企业是激活市场竞争、增进市场效率、促进社会化专业分工、促进社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总体来说,民营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群体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与大企业相比,它们面临着更多的困难。根据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的归纳,全世界的民营中小企业一般存在着五大困难:市场准入、资金融通、人才引进、信息共存以及科技应用。另外根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1BJY052)《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对2000多家民营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发现53.8%的企业选择资金不足为企业发展最不利的问题。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且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难题。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常表现为一种单纯的经济运行现象。因为,首先,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自身不足,如竞争乏力、管理混乱、创新能力不足等,因此经营变数多、风险大、信用低;其次,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资金的持有者在融出资金时通常十分谨慎,而且民营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对资金需求规模小,故资金零售比批发成本高,这些都决定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不但面临上述问题,而且还遇到体制和制度问题的困扰,这主要是 2 由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不仅会遇到由经济运行本身所带来问题,而且还会遇到经济体制改革滞后所带来的制约因素和一些缺乏基本金融原则的融资规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入WTO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获得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更多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先后出台了种种扶持政策和措施;在资本市场层面上,2004年6月深交所推出了“民营中小企业板“,为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打开了通道,但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有实际意义,具体表现在:
第一,一个健康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有利于高效率的配置资金,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发展。第二,建立一个完善、有效运行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最重要目的是促进实体经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将对我国经济建设和扩大就业起到战略性的推动作用。第三,大部分高科技企业属于民营中小企业,解决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会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竞争力的提升。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特点分析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融资渠道与方式
选择适合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是企业融资的前提。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选择受制于经济体制和资金管理政策,并与企业的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密切相关。从现实来看,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
1)企业自有资金。企业创办人的自有资金、家族成员和亲属的资金,不仅是企业初创时期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是企业实现发展的主要资金支撑。
2)金融机构资金。它指各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的资金,它包括银行信贷资金和其他金融机构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各级政府和其他组织主办的,如科技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虽其资金实力不及商业银行,融资额有限,但其资金供给方式灵活方便,可作为企业补充资本的来源渠道。
3)资本市场融资。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还无法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但是还有多种间接的方式可以选择。首先,可以采取成为大企业的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的形式,利用大企业的力量进入资本市场获取资金,但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设立由政府财政牵头,联合大企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创业
投资基金或者风险投资基金;第三,设立科技开发公司或者组织行业控股公司,通过它们进入资本市场。
4)商业信用融资。商业信用是随商品交易而产生的信用,除了商业担保以外,大部分商业信用都同具体的商品交易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商业信用以直接的商品交易为基础,是企业获得短期流动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它只能解决企业的货币需求,而不可能解决民营中小企业创业资本来源,也不能解决服务业的融资为题。
5.民间资金。民间融资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最原始的方式,特点是缺乏最基本的法律保障,只能在关系密切互相了解和信用关系良好的个人之间进行。民间融资一直是个人投资创办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也是民营中小企业最基本的原始资本和创业资本来源,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条件下尤其是这样。
(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1.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国内融资特点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融资渠道狭窄,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尤其是经营规模小、经营产品单一的小企业更是依靠自身积累来发展。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比例很高,但内部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即内源融资匮乏,自有资金不足,使得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创立不久即消失。
2.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对外融资特点
1)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规模偏低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条件不利于其间接融资规模的提高,间接融资困难。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机构是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和民营银
行,除了这三种金融机构外,近两年各大中城市现已建立了地方民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公司还没有发挥主要作用。民营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少。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在金融机构贷款中所占比重偏低。尽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强化了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但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大多缺少贷款所必需的资产抵押或担
保,因而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正规金融体系的信贷支持。
2)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成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
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含各类中小金融机构)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经很少。近几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抵押、担保贷款的方式己经全面推开,其中抵押贷款的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
3)企业法人贷款比重相对降低,自然人贷款成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新方式
由于企业法人的进入门槛过低,缺乏一定的社会信用和社会经济基础,一些银行在为资 金寻找出路时开始调整贷款方向,决定进一步减少对企业法人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增加对基础设施和自然人贷款。自然人贷款使用个人财产作抵押,其中多以城镇居民住房为抵押,而个体、私营企业主的生产资金和生活资金是混用的,因此这部分贷款相当程度上可视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
4)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现行的证券管理原则和标准对企业已有规模和投资回报的要求把民营中小企业排除在资本市场之外。统计表明,截至2008年4月底,我国沪深上市公司共有1171家,民营中小企业大约占9%;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没有向民营中小企业开放,债券发行办法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且要有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单位担保,这些硬性规定使得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
5)直接融资范围有限,金融机构仍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及容量有限,对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债券的发行受到严格限制,需要较多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有时还要抵押或担保,民营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可望而不可及。上市融资也比较困难,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本金有限,难以达到主板上市的条件,方便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上市的二板市场尚为建立,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被拒于证券市场之外。因此以债券和股票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十分有限。另~方面,民营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仍是金融机构信贷,但各地之间也存在差别。东部地区由于当地多为民营企业,民间资金较为充裕,因此企业自有资金比重较高,来自民间的资金也较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近几年中西部地区民营中小企业虽然改制面有所扩大,但由于企业基础比较薄弱,自有资金的比重仍然较低,加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社会闲散资金也比较少,因此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较大。
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融资比例过高,拓展空间有限
1994年以来中小型国有企业、城市集体企业、乡镇集体企业正处于大规模的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这是因为业主购买股权和企业职工集资的普遍化才造成民营中小企业内部融资比例的快速上升和居高不下,同样,民营民营中小企业由于受传统观念、自身实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内容融资比例相当的高;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内部融资越来越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1.企业主的个人投入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赢利状况决定的,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水平不会很高,因此仅仅依靠利润留成来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是远 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2.由于改制过程渐趋结束,同时由于缺乏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职工目前所拥有的企业股权难以流通变现,未来希望更多地从职工手中募集资金也会越来越困难。
(二)直接融资的渠道单一,进入障碍较大
首先是由于民营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不高,无法通过大量发行公司债券融资:其次
表现在股权融资渠道不畅。1994年以后中央政府明令禁止了企业的社会集资活动,关闭了各个地方的股权交易系统,取消了各类柜台交易。目前合法的股权融资渠道只有深圳和上海的两家股票市场,而这两个交易市场有着严格的上市要求和极其严格的审批程序,只有具备相当规模的企业才能获得上市资格,而且周期长、成本高,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在这一级市场上融资的比例较小。另外,国内的创业板市场尚未建立,海外资本市场也只有极个别民营中小企业才有实力参与,这些都限制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融资成本高,融资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与特定借款方式有关的费用。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不仅筹资渠道狭窄,而且借款成本也往往较高,表现在利率上,存在所有制歧视。政府和央行对国有大型企业给予较多的利率优惠,而对民营中小企业则不实行。在实行浮动利率时,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浮动幅度也比大企业高,少数金融机构还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方式,扭曲或变相提高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贷款方式上,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民营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借高利贷。所有这些,都加大了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使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外源性融资中,由于民营中小企业不能像国有大中型企业那样,通过招股或发行债券的形式融资,一般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外源性融资主要表现为银行借款。在以银行借款为主渠道的融资方面,借款的形式又是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信
用贷款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一直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在借款期限上,中
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若以固定资产投资或进行科技开发为目的申请中
长期贷款,则常常会被银行拒之门外。
(四)信用难题
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离不开其他经济实体的帮助及合作,融资行为当然也不例外,而信用是促成合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民营中小企业一般置身于两类信用体系中:一是与 银行的纵向信用体系。以国家信誉为基础的银行一般在贷款给民营中小企业时要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并且这审查一般都是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为标准,按等级的高低来配给贷款额度。虽然现在存在着一定范围内的“关系借贷”,其实它依然是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为基础的,只不过这种信用是在长期交易关系中形成而已。二是企业之间的横向信用关系,这包括民营中小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和民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例如支撑外源融资机制的民间借贷就是横向信用关系,其主要依赖社会成员的自律和相互约束。因而,横向信用关系实际上都寄生于企业的交易活动中。虽然民营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专业化生产是纵向合作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是为完成经济交易,提高专业化水平才合作,没有行政命令的色彩,所以我也把其归入横向信用体系之列。此外,民营中小企业银行和信用机构还不是很发达,大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又有所有制和规模方面的歧视,故纵向信用体系也不是很发达。这就使民营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种信用困境。
三、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银行贷款作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和来源,许多民营中小企业翘首以待。相反过去,国有商业银行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了贷款程序,提高了贷款条件。而且只要国有商业银行的性质不变,就不会单纯为了满足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降低贷款条件。实际上民营中小企业能否获得银行贷款,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银行,而是在与企业自身。
(一)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补充能力差
按照国家财政部流动资金管理规定,原有工业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应从留利中拿出10%-30%补充流动资金。但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制约,地方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民营中小企业经营普遍不景气,在支付了各种成本后,利润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不具有自我补充流动资金的能力。折旧率过低,无法满足民营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低折旧制度,并且在折旧率的计算上只考虑设备使用中的有形损耗,而没有考虑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所带来的无形损耗,相当一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重置投资能力因此大大降低,维持简单再生产都十分困难,更谈不上积累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了。
(二)企业管理不规范,自我积累意识差
相当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自我积累意识较差。至于个体和私营性质的民营中小企业,由于管理人员普遍水平不高,经营管理上经验化、粗放型倾向比较突出,往往缺乏长远打算和长期积累规划。税收过重,加大了民营中小企业的负担。地方国有企业经营普遍不景气,非国有企业自然成为基层的征税重点,因而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税赋往往重于一般纳税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
(三)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
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在抵押贷款的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抵押贷款的难度较大。此外,民营中小企业向银行争取贷款的实际成效,往往还因资产评估等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足,导致抵押资产评估作价难,资产处理损失大,“以资抵贷”资产变现难、管理费用增长快,“以资抵贷’’过程交易费用高等现实问题而受到制约。
民营中小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资产少、负债务能力低,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一般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软件企业其净资产大都偏低,人力资源又都偏高,在贷款时,往往少有抵押资产;创新中的民营中小企业,虽有较高的失败率,但成功的创业将带来高额的创业收益,如果发展中的小企业以银行融资为主,银行承担了融资风险,银行信贷融资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
收益,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高收益,导致银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降低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动力,使得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抵押困难较大。
(四)治理结构不规范
由于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许多中小企
业在设立就存在先天的缺陷,近年来虽然都已经历了企业改制,但大量企业的改
制流于形式,其结果自然是产权不清和国有股一股独大。这样的企业在进行股权
资本融资时,经常是陷入内部人为纷争,使得外部的股权资本不敢进入或无法引
入,粗放式经营加剧融资矛盾。
(五)信用等级偏低
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包括个人信用等级普遍偏低,这是我国金融体系健全的瓶颈之一。我国的市场环境建设正处在一个破旧立新,百废待兴的状态下,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并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仅信用等级这一条件,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就不能列入银行信贷支持的范围之内。还有其他诸如借改组转制之机逃债、废债现象严重;部分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以套取银行信贷资金,逃避银行的监督检查;相当一部分企业间的交易经常采用现金形式,多数没有交易合同,造成银行审查资金用途和回笼资金困难等等,更加影响了银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积极性。由于民营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变动快、内部财务制度 和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和稳定,使民营中小企业的资信等级普遍不高。
(六)存在过高经营风险
一些银行管理人员估计,我国有近30%的私营民营中小企业在2年内破产或者消失,近60%在4-5年内破产消失。民营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状况,使向其放款的银行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此外,贷款偿还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对我国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中发现,民营中小企业的违约率要远远高于大企业的违约率。虽然银行的不良贷款中由大企业的所占的存量比较高,但向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比率也同大企业的不良贷款比率相差不多。
(七)政府融资服务方面的原因
1.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我国虽然颁布了《民营中小企业促进法》,但尚存在 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首先是约束民营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行为的专项法律法规
不完善。少数民营中小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损害消费者和其他企业利益,市场经济秩
序有待进一步整顿;其次是金融法制不完善,贷款出现市场性风险或信用风险时,对债务人的惩罚没有,而对债权人特别是贷款签批人的责任追究却十分严厉;再次是法律执行环境差。“法律白条”大量存在,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比较低,民营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难以完全杜绝,这样就加剧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恐贷心理”。
2.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不健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与有关配套措施不完备、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有很大关系。一是缺乏统一的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目前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都负有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责:二是专门扶持民营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三是高水平、权威性强的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社会征信系统没有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不健全;四是担保机构发展较为缓慢。基层性民营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不健全,目前包括一些省会等大城市尚无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中介机构。另外,全国或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尚未建立,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难以有效分散和化解,制约了信用担保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3.缺乏完整的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从金融政策上来看,还未形成完
整的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大多数社会资源都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
流向了大企业,银行的大部份贷款也是贷给大企业。这几年来,针对民营中小企业贷
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国家虽然颁布了一些政策,诸如要求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总行成立了民营中小企业信贷部,央行颁布了向民营中小企业倾斜的信贷政策等,但是还
未形成完整的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致使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和贷款仍
然受到了束缚和影响。
(八)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原因
1.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客观上制约了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从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情况来看,其稳健原则与民营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特点存在矛盾。首先是相当
一部份民营中小企业尚在处在初创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往往大于收益,尤其是高新
技术企业。其次是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比大企业高,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数额不
高,但发放程序、经营环节缺一不可,据测算,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
均高于大企业的5倍左右,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银行当然乐意做大企业
的“批发”业务。三是银行放贷的坏账损失与信贷员个人责任挂钩,使信贷员感
到压力沉重,不敢轻易贷款。四是政策导向使银行面临微利经营局面,银行更缺
乏积极性。此外,银行的风险准备金预提只有1%,与国际惯例3%差距很大,在 补偿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银行出于自身利益,不得不放弃一些资信较差的信贷
业务,以致弱化了金融对民营中小企业扶持的力度。
2.所有制歧视。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淘汰率比大企业要高,银行贷款
给民营中小企业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加之受传统观念以及历史遗留的影响,民营中小企业
向银行贷款还受到“所有制歧视”。一般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首先是优先保证大中型企业的需要,如有剩余,才会适当照顾国有民营中小企业,然后才是集体企业,至于私营民营中小企业就屈居末位。
3.信贷审批权制约了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商业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
险,提高信贷质量,加强了内控机制建设,普遍实行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强
化了总行一级的法人地位,大部分县、市基层行的贷款权、承兑权等被上收或部
分上收。基层行没有真正的贷款审批权,每发放一笔新贷款需通过二级分行或省
分行批准。这种信贷授权制度对于减少贷款失误、防范信贷风险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但却加大了分布于农村的乡镇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
4.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落后。我国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相
当部分的机构面临着亏损和支付风险的压力。表现在:第一,多数农村信用社经
营状况不佳,不仅缺乏良性资金循环的融资条件,而且也无力解决农村民营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第二,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没有从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角度来改革
股权结构、失去了部分信贷约束,加之结算、清算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形成功能
不全、直接影响经营效率等原因,导致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不力、主营
业务萎缩;第三,中小金融机构由于没有强大的国家信用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加
剧了原本潜在的金融风险向现实风险的转化,降低了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妨
碍了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
5.缺乏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从金融机构的设置来看,缺乏专
门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现行的金融体系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基本
上是与以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匹配。我国虽然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
业银行,但资金实力根本不能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匹比,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
济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有与民营中小企业相匹配套的地方性中小金融中介机构。
(九)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方面
1.正式资本市场上难以获得上市资格
在正式的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通常都有一个最低发行量的资本规模要求,该规模一般都高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资本需求,甚至超过这些民营中小企业的资产总规模,而且发行费用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讲也是比较高的。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准入的门槛高,加上管理日趋规范,民营中小企业已经很难像资本市场建立初期那样靠虚虚实实的“捆绑上市”获得上市资格,无法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2.缺乏一个活跃的私人资本市场
民营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民营中小企业借贷无门,不得不从非正式的金融市场上寻求融资渠道,如进行民间私募资本等。近年来,在有些地方,也出现了一些股权交易的柜台市场和所谓“第三市场”。与正规的资本市场相比,这些市场在上市规模、利润、费用等方面的要求均大大降低,从而有效减弱了民营中小企业寻找资金的难度,特别有利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但是,由于政府过于担心这些市场的风
险问题,以及所谓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所有的这类市场在制度上都居于非法地位,这使得主要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资本融资服务的渠道出现了堵塞现象。国家在整顿“乱集资”以后很多有能力集资的人不敢去做,从而导致资本有效供给和资本需求脱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十)缺乏必不可少的担保机构
从社会中介的担保功能发挥情况来看,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近几年来为了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但是从实际看,担保机构的作用发挥并不好。首先是担保机构本身的运作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既制约了资金的扩充,使民间社会资本无法进入,又使这一市场化的产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运行不畅。其次是缺乏应对担保风险和损失的措施,政府财政资金一次下拨而没有定期的损失补偿机制和来源,基金风险只得采取简单的分担摊派而不是有效的风险分散。再次是由于财政、经贸委、银行三方面的协调配合还不够密切,使一些具体操作性问题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影响了担保功能的正常发挥。
(十一)缺乏必要的融资工具
缺少融资工具和融资品种的创新,是我国金融机构的普遍现象,相对美国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局就有20几个贷款种类,商业银行贷款种类也相当多。民营中小企业的情
况复杂,不是一刀切就能解决的,需要不同针对性的手段,有针对现金流的贷款,有针对自然人的贷款,需要有一些新的工具来满足,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种类太少,很难满足百花齐放的民营中小企业实际情况。
四、完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举措
(一)建立和完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信用观念的加强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当前社会信用环境,搞好制度设计是现实的选择。国家应尽快专门设置标准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级别评价机构,该机构通过设立一系列评价指标,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真实信用级别做出真实而公正的评价。信用评价机构建立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定期发布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建立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激励和惩罚机制系统,定期发布民营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指数;逐步采取市场准入制度,凡不能提供可信信用信息的企业应在年审年检过程有所淘汰。对信用等级较高的民营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和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办理承兑汇票、信用证等信贷业务。
(二)发展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体系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普遍素质较低,无论在生产经营还是在财务管理上都需要指导。所以,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各种金融服务公司、企业诊断公司、企业顾问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等愿意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同时,应加大现有部门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深度和广度。
(三)完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充分发挥政府在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的作用
由于担保项目的金额各异、期限各异、反担保措施的落实程度难以确定,造成担保项目的离散性很大,无法精确计算出担保费率。目前我国对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仍是一种带有政策性的业务,风险和收益是不相匹配。要保证这项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应避免成为政府的“出纳”,最后的责任全部由政府来承担;应当采用“政策性基金,市场化运作,法人化管理”,政府对担保机构和担保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并加强管理,尽量避免和防止过多行政干预。
2.建立完善的民营中小企业资信评级制度
建立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法人代表资信评级制度和企业总体资信评级制度,强化企业信用观念,以信用等级确定是否贷款和担保。对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实施优惠贷款条件,甚至可以给予无抵押和担保的信用贷款,对于信用差的企业,不予贷款或提高贷款条件,或必须有反担保措施。
3.完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
首先,尽快出台信用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填补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监督管理、风险处置、市场退出等方面法律规范的空白。其次,尽快建立再担保制度。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该依靠再担保体系来分散和规避企业风险,降低担保损失的实际代偿率,提高担保倍率。适时组建作为“最后担保人“的全国性再担保机构,使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置身于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信用安全保障网中。再次,加强担保业务规范,提升业务运营能力。要实现担保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担保业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关键是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第四,建立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制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自身风险很大,如果仅依赖担保机构自身的风险补偿基金是难以为继的,应当由政府支持,或者政府、银行和企业的联合支持,建立风险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最后,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担保机构应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根据业务的进展,按比例逐步提取准备,用于冲抵代偿支出和弥补呆帐、坏账损失。担保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只靠收取少量担保费无力维持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对于政策性担保机构财政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财政为担保机构出资补偿导致机构的部分损失,看起来增加了财政支出,实际上通过担保机构商业化运营,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会增加更多的财政收入。
(四)增强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
民营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拥有一个畅通的融资渠道是必不可少 的,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求信用。树立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增强企业讲求信用的能力,对提高民营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改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条件,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会计资料处理方面,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具体规则办事,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准确无误。会计报表的编制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违背计原则的违法犯罪事件发生。资金占用上,既保持资产有一定流动性又保持资产有一定盈利性,兼顾两者之间的关系。严格按合同办事,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要按期还本付息,即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也要尽一切努力确保还款。在与其他企业或者单位的经济往来中形成的应付账款也同样讲求信用。
(五)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思路
1.正视集体土地产权的问题
我国90%以上的民营中小企业都建在县域内或乡镇,厂房用地多是集体用地、宅基地。房地产抵押是当前银行发放贷款通用的一种担保方式,也是担保公司防范
贷款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虚位和错位,使实际工作中集
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很难确定,经常以行政权代替土地资产经营权,带来集体土地
流转过程中各主体的土地产权“边界纠纷”,后果就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难抵押问题。《担保法》规定:“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可以抵押”,“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在抵押上的错位,已成为当前民营中小企业难融资、金融机构难变现、担保机构难担保的死结。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严格区分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经营管理主体和监督主体,强化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权能。
2.倡导新的融资方式
第一,拓宽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小资本市场体系应主要包括二板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前者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后者则为达不到进入二板市场资格标准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一定意义上,我国更需要后一层面的资本市场。因为二板市场仍位
于证券交易所的框架之内,很难摆脱证交所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限制,同时由于容量有限,上市成本相当高昂,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将难以进入该市场进行融资。要发展多层次市场就要发展多市场主办主体的场外交易市场,如类似于NASDAQ的场外交易市场和有中国特色的代办股份转让市场,也就是三板市场。
第二,设立与发展多层次的专业性民营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来源。一是建立政策性的民营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民营中小企业。政策性投资机构应以财政出资为主,也可由现在成立的省地两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通过出售其拥有的国有资产而出资。二是建立民间合伙制的投资公司。
在我国,与大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惜贷”现象正好相反,民间的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活动却异常活跃。特别是在私营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由于民间融资与加上各种手续费后的银行融资的费用差别不大,而民间融资又具有灵活方便、效率快捷等许多优势。从国外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历程看,在政策和制度上都留有非正式金融制度发展的一定空间。鉴于此,我国可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使资金在同等条件下在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之间合理分布。
第三,鼓励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一是放宽融资租赁公司的准入条件,支持开办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是一种集信贷、贸易、租赁于一体,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方式,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设备投资中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通过融资租赁,企业可用少量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可以边生产、边还租金,对于资金缺乏的企业来说,融资租赁不失为加速投资、扩大生产的好办法;就某些产品积压的企业来说,金融租赁不失为促进销售、拓展市场的好手段。二是进一步推广综合授信、买方贷款、异地联合协作贷款、出口创汇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等新型融资方式,为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三是加大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经济行为,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从规范的角度出发,认真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对现行的一些法律、规章和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六)降低银行贷款单位成本的思路
1.银行组织结构的改善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是按行政区域布局的,这种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是效率较高的,但在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却很容易导致大型商业银行结构臃肿、效率低下,与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灵活性与短期性产生严重冲突。而且一旦总行因为关注贷款风险而上收了基层银行贷款权或大量裁撤分支机构,又会造成县域经济真空并激化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矛盾。
与传统的层级制组织相比,基于BPR的扁平化组织的典型特征是:围绕业务流程而不是部门职能来建立组织结构,具有充分自主权的以任务为导向的流程小组成为基本的构成单位,纵向管理层次简化,企业资源和权力侧重于基层,受顾
客需求驱动。扁平化管理有利于拉近管理层和市场的距离,提供更准确及时的信
息,帮助快速决策,有利于严密监控分支机构,控制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
2.银行的信贷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存在信息不透明的特点,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信贷经理的努力。通过其努力,获得关于所在社区民营中小企业的各种“软信息“,较之标准的企业硬信息,对做出正确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决策作用更大。而目前大银行普遍存在“惜贷”、“慎贷“现象,基层信贷经理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与银行的信贷激励机制密切相关。为强化资产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各商业银行纷纷上收信贷管理权限,了解民营中小企业“软信息”的基层信贷员没有贷款权力,只有推荐权,却要承担完全的收贷收息责任,一旦出现问题,收入待遇受到严重影响。信息、标准与责任的严重不对称,使基层信贷员对民营中小企业“恐贷”,一些前景好的民营中小企业被挡在贷款门槛之外。因此若要提高信贷人员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放贷主动性与积极性,应进一步完善银行的信贷激励机制。
3.参照“格莱珉银行模式”成立中国特色的“穷人银行”
2006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66岁的孟加拉国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建的格莱珉银行(也称孟加拉乡村银行),以表彰他们“自下层为建立经济和社
会发展所做的努力”。格莱珉银行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其最为世人瞩目的贡献是创造了一种小额信贷的模式,有人称之为“格莱珉银行模式”,或“GB模式”。该模式旨在满足在传统金融机构中难以获得贷款的最赤贫者的信贷需求,穷人贷款不需要抵押、法律文件、团体担保或者连带责任。所有的贷款者都必须属于一个5人小组,目的是关注每个人的行为,并且确保不会有任何人发生偿还贷款的问题。格莱珉银行在商业上也是成功的。贷款者的贷款偿还数额超过40亿美元,还款率为98.89%,这是一个传统商业银行无论如何难以想象的数字。至今,格莱珉银行的小额信贷模式己经被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效仿。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一个灵活的小额信贷部门,成立中国特色的“穷人银行”,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强小额贷款机构的影响以及对产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宣喻、储小平.信息披露机制对私营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8(10):3 1.39
[2]王召.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析与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8(2):47.50
[3]李哲、赵芳.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6(8):141.142
[3]赵自强.第二届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论坛综述[J].经济纵横,2008(4):57.59
[4]丁瑞玲.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2):33.36
[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8(1):10.18
[6]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8(4):3.10
[7]李扬、杨思群.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02—118
[8]谢妹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47-48
[9]钟投.积极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访吴晓灵[J].中国投资,2008(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