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处理民营企业发展与政府间的关系
政府如何促进民营中小型企业发展
政府如何促进民营中小型企业发展
林建南
发展民营中小型企业,对经济的全面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民营中小型企
业的深远影响,研究对策,采取措施,从政策环境的角度,促进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一、民营中小型企业的政策环境要求
考察全国各地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较早、较成功的浙江省、广东珠江三角州等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历程,民
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如下六方面的政策环境要求:
(一)设施环境要求
民营企业一般资金较紧、规模不大,在设施环境投入方面在客观的困难,这是我们政府扶持的重要内容。设施环境的支持,主要是交通、电力、用水、通讯等方面的配套建设。政府要通过在这方面的前期建设,适当投入,做到“筑巢引凤”、“以园引资”。
在新形势下,设施环境要求还有同类企业集中、整合的需求。民营企业的活力不仅来自企业内部的微观所有制结构,而且来源于民营企业之间相互协同;相互增益的群落效应。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组合成一个庞大的“企业军团”,联手走向市场,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政府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注
意引导企业的合理集中整合,为企业创造形成群落效应的条件。
建立私营工业园,是目前我们加快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为企业创造形成群落效应条件的重点。建立私营工业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私营企业发展环境,在土地政策、减负政策等权益面前,更好地获得待遇;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聚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于带动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还有利于
实现社区政府职能的转变。
(二)资源环境要求
资源环境要求主要包括物质资源要求和人力资源要求。轻工类产品为主的企业对物质资源环境要求比较突出。如果当地有这些厂家需求的原材料资源,可以减少采购费用、运输费用,减少原料不济的忧虑,这对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人力资源的需求在当前是新热点。一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据调查,当前中小型企业最需要的是有专业特长的高级技术工人。二是科技开发人才。企业需要创新、需要发展,离不开科技开发人才。但是,中小型企业对科技开发人才是“请得起,养不起”,于是希望政府重视科研院所的建设,采用合作方式,来补充满足企业技术开发的需要。
(三)社会环境要求
企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包括良好的社会治安、良好的社会道德、廉洁公正的政务环境、公平法治的竞争环境。在对政府的影响的要求方面,企业需要准入、稳定、发展的一致性。过去,一些地方对某些行业,本来一家家都是手续完备才创办的,但一旦上级有个什么文件精神,有关部门就有管当地的实际,联合行个文件,搞全行业的清理整顿。清理整顿,对于手续不完善、经营不规范的企业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个别地方往往在集中清理期间,未能分别对待,随意地让一些企业关停整顿,这就导致了准入、稳定、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企业受到人为挫折。政策稳定、分别对待、多扶持少干扰,是民营中小企业对政
务环境的愿望。
(四)融资环境要求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民营中小型企业的问题。在完成初期创业开始步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支持的发展阶段后,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着重重阻力。其中融资难是制约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是融资渠道单一。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民间借贷资金、职工保险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筹集发展资金,只有少之又少的民营企业能够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县级农业银行、工商银行
等金融机构贷款融资。他们很难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二是贷款困难。中小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较,在贷款资质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有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仅占其发展资金的15%,这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高达60%的贡献率是极不相称的。担保难、抵押难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主要表现。在当前,还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有些金融部门在局部金融事故发生之后,在放贷上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存在偏见,导致另一种情况的贷款困难。
(五)市场环境要求
要发展主导产业,就必须有服务于主导产业的专业市场。浙江是民营经济发展较早的地方,他们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为民营企业群落创造 相应配套的专业市场。这个专业市场不仅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产物,也是
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依托。
(六)服务环境要求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水平的提高,影响企业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现出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使民营企业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表现有以政府支持的期望上,就是服
务环境要求。
在目前,突出的表现有三点:一是企业经营资质方面的服务。企业的创办,要涉及多种证件,关联多个部门,如国土、工商、税务、审计、银行、质监、劳动、消防等。这些部门要主动抓好政务公开,提高服务意识,努力为农民创办企业提供方便。二是企业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方面的服务。如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如何向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转变?企业制度如何完善和落实?奖惩制度如何更好执行,使员工的主体意增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面对加入WTO,企业如何掌握运用规则,提高对外竞争力?这需要我们提供咨询服务。三是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服务。随着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以及民营企业自身条件的改善和素质的提高,民营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特别是创名牌上都需要进行的创新。特别是加快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成为企业创新的关键内容。政府可以通过扶持建立技术研究所,引导成立技术协会等来
为企业创新服务。
二、落实六项措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针对民营企业六个方面的政策环境要求,各级政府重点要落实六项服务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以促进经
济发展。
(一)建设工业园区
一是要加强经济开发试验区工业园建设,形成工业园区龙头,为其他工业园区建设起了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区要规划片区工业园建设,引导中小型企业到这些工业园区中安家落户。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同类产业集中到同一工业园中来,逐步形成有凝聚力、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促进整体竞争能力的全面提高。三是要抓住新办民营企业的契机,依靠农民自身资金积累建设私营企业园。目前,可以采取“规划超前,建设渐进”的方式,一步一个印地建设私营企业园。对于老企业,由于搬迁厂房、改变设备有困难的,可以暂慢进入,在企业有扩大规模需要时,一并完成入园的工作。
(二)协调资源开发
首先是要加强资源调查和推介。要组织有政府有关部门、地方人大和政协、专业研究人员,深入全市各地,进行资源开发调研活动。特别要组织对轻工类生产资源的调查,并向我市轻工类民营企业推介,促进资源利用。在此基础上,各级向外推介,吸引外来投资。其次是要协调开发资源,做到依法、合理、可持续发展地开发利用当地物质资源。再次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快人才市场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要调整培养策略,有针对性地培养输送轻工类人才。要以重视民营企业的需求,注重培养思想素质好、吃苦耐劳、专业技能良好的高级技术工人。要鼓励民间发展职业技术培训,服务当地人才需要。要加快人才市场
建设,使人才集市成为常规活动,使人才交流和人才利用效益更高。
(三)优化社会环境
一方面,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防患工作,保持社会的安全、稳定、团结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创造文明的人文氛围。要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广东省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为重点,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树立文明新风,为企业发展创造文明、舒适的家园。此外,要加强政务公开,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与企业
关系密切的部门,要自觉优化服务。要坚持“严格准入,入则扶持,保持稳定”,一旦企业具备了条件,被批准创办,我们的有关部门就要主动服务,而不要随意干预。前面提到的以前出现过的大面积要求停业整顿的事情,应该少发生或不发生。要建立民营企业参与的政务监督制度,及时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改
进工作作风,保证民营企业更多受惠于政府的服务。
(四)拓宽融资渠道
融资的问题是需要逐步探索、逐步解决的。一是要进一步提供金融优惠政策。要以农行、信用社等为主体,加强服务,让中小型民营企业能及时获得贷款,灵活运营资本。要加强信贷宣传。针对当前多数民营企业以厂房、租用土地抵押贷款的情况,银行要主动协调有关方面,如需要出具证明的出租土地的村委会,与厂房产权有交割的合资者等等,加快促成贷款业务完成。二是要逐步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比如建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信用社,通过商会、行业公会、行业协会,建立中小企业基金等等,促进中小企业群落内部融资。三是发展风险投资,完善投资退出机制。要开辟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资金的筹资渠道,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畅通的退出渠道,促进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方面风险投资。四是利用和创建二板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路。中小企业一般高风险、小规模、建立时间短,一般难以进入证券“主板”市场。为便于他们上市融资,同时为风险投资退出提供“出口”,就要积极创建二板市场。二板市场上市标准较宽松,公众持股量底线低,股东售股限制时间较长,为有希
望的新兴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了融资发展的新机会。
(五)建设专业市场
一是要建设上规模的专业市场,为民营中小型企业提供核心市场环境。二是要在各地建设一批专业集贸市场,为各地民营企业提供可开发的市场环境。三是要努力向外开拓,在可能情况下,组建一些驻外代理机
构,为民营企业向外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六)增强服务职能
政府要改变对民企管理上存在的误区,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民企的引导和管理,重视增强服务职能。要做到四个服务:一是政策指导的服务。要经常研究民企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对民企的政策、法律的指导。要平等地对待民营企业,主动地、积极地为各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要积极引导民企加强法制法规教育,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在当前,要加强入世规则的介绍,帮助企业寻求入世的应对策略。二是优化管理的服务。要组织民企从传统的工业型向现代化型转移,尽快提高民企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要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传统的家庭式管理向现代公司管理转变,使企业管理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三是科技开发的服务。要加强科技研究部门的建设,组建科技开发应用推广服务公司,促进科技项目向生产项目转化,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开发提供新的服务。四是形象宣传服务。要调动一切可用的宣传工具,抓住一切机会,加强民营企业的形象宣传,特别是加强名牌产品的宣传。各工业园区要把加强民营企业形象宣传作为己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园区内企业形象
宣传,在提高园区知名度的同时,提高园区内企业的影响力。
第二篇:如何处理民营企业发展与政府间的关系
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强化和改善公共关系
目前,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开始关注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及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任何政策及理念的实施落实都需要一个过程。面对一个法制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的中国市场环境,企业家们该如何把握新时代的政商关系,仍是很多人的困惑。
民营企业家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同时也是最为脆弱的一个群体。来自各方面的危机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甚至企业家的存亡。在目睹了许多民营企业的兴衰之后体会到民营企业家的坚强与脆弱也感受到了坚定与困惑。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场不相信眼泪”是永恒的定律。作为一个企业的总舵手,他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随时应对市场变幻。但在企业的“改革、转型、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处理公共关系的尴尬。
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要注意处理好的几大关系中,“政商关系”也就是如何处理企业发展与政府间的关系是众所熟知,但也却是最难把握,所有的商业关系无不涉及政府,“政商关系”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谈到政商关系,很多企业家都会滔滔不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政商关系”究竟是什么,不是简单的 “拉关系、跑路子”,而是如何真正在企业与政府间搭建一个沟通桥梁,使企业与政府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一、如何掌握企业家与政府有关领导的关系
中国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出发点的变革,让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公民意识也在逐步觉醒。当然,中国的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由于政府的资源是逐渐“漏出”,很多政府垄断的领域是逐渐对民间资本开放,因此在经济改革初期,谁先掌握了这些资源,谁就有机会获取财富,造成的结果是,很多与政府官员靠的很近的人,或者善于政府公关的人先富了起来,只因为“中国人最喜欢也最擅长搞关系,有了关系一切都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有关系。”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关系经”。谈到如何“与各级政府及领导搞好关系”民营企业并不陌生,每个人在处理这个关系时,都有自己的一套“关系经”。
(一)政商贴面舞,人散尽曲未终
“与政府领导的关系是哥们关系,而日常维系感情的原始股是酒精。国税、地税工商环保黑社会,一网打尽,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义气相助。”按此规律行事的企业老板并不少见。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有些地方,地方官员与民营企业家的关系已经异化到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以至于有些狂妄的企业家吹嘘,地方政府官员只不过是企业养的一条狗,董事长可以随时呼唤地方政府官员为自己办事。另一方面,在转轨时期制度的夹缝中,在“官商”情节的笼罩下,中国的某些企业家和某些官员也陷入了一种纠缠不清的关系中,靠权力资源发达起来的企业家一方面想摆脱官场力量的纠缠,以示自己的财富干净和透明,另一方面,又怕因失去权力资源,自己的财富变的不安全,害怕别的企业家获得这些资源后迎头赶上自己,处于一种犹疑和彷徨中。
企业家与部门领导“零距离”接触,不可否认会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给予—些特别关照,但同时这也是一种风险极大的投资,当老板和领导亲密无间到一根绳子栓起来,说不定哪天出事也就一同载了进去。很多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企业最终还是垮掉了,其原因就是“碰到了一个糊涂妈”。这个“糊涂妈”能够干涉企业的经营,而企业为了满足她的偏好“做大做强”,涉足不擅长的行业、盲目追加投资。弄的家底耗尽,苟延残喘。“官商”关系若即若离,官商之间确立良好动机作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实现双赢。
(二)平日不烧香,难以抱佛脚?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也有很多企业家因为性格、或者是因为具有“明哲保身”的态度等等因素而与政府及政府领导保持着距离。因为有了这种距离的存在,所以就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应酬和牵扯。也因为有了这种距离的存在,也就少了一些关爱和机会。虽然暂且还是很难为这种距离是否真的会产生美下个定论,但是也有企业家表示,这种距离带给自己一些缺憾。
在2003年,谈到企业家灾祸就不能不提孙大午的名字。孙大午——河北大午农牧集团董事长,即近不惑之年的孙大午在当地人眼中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1985年,他和妻子承包了家乡一块被称为“憋闷疙瘩”的荒地,靠养殖1000只鸡、50头猪起家,至今发展成集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工业、教育业为一体的大型科技民营企业,固定资产过亿。虽然事业上很成功,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并不能代表他“做人”的成功。首先,他很“抠门”,在对外交往上,他的公司每年基本没有什么招待费,因为他从来不请客。就算逢年过节给一些单位送点年礼,也都是十几元一箱的鸡蛋。因此在当地有个说法,能吃上孙大午送的鸡蛋非常难。此外,平时孙大午喜欢和学术界的名流交往,“不屑”与政界人土交往,这使一些人感觉孙很清高,很狂。除此之外,他不愿意苟且,不愿意贿赂别人。甚至采购他的商品他也不愿给任何回扣。为此,他也没有少吃“苦头”。迄今为止,大午集团仅获得两笔政策性贷款共计430~-元。同为民营企业,徐水县的巨力集团从起步时的2000元发展到2亿元,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是国家金融机构贷款,由县政府出面协调。但在徐水县民间口碑甚佳的孙大年尚未走同这条道路。尽管曾经担任农信社负责人,但在贷款事项上,孙大午被人讥笑为“迂腐”。孙大午曾经这样感叹贷款之难,“我的企业固定资产上亿,但我贷不出钱,去年年底饲料厂需要50万,我手头有一个100万三月份到期的存款,差一个月,为了节省3000块的利息,我拿着存单去抵押,想在银行贷50万,银行却需要整个董事会的成员都签字,我说那就算了。事实上,好多企业根本贷不出钱,因为要有10%到15%的回扣。三年前我建了一个葡萄园,保定市立项,投资1200万,让我贷600万,我同意了,花几万也值得,但没贷下来,现在我的葡萄都丰产了,但我连一分贷款也没拿着。”孙大午的率直已经超过许多人可以理解的范围,据他手下工作人员讲:“在葡萄园的事情上,他在别人的劝说下终于忍不住低头走后门,给当地信用社的人送了10000元。但是10000元太少,没办成事。按照很多人的生活经验,这钱也就算了,也算是铺铺路。可是董事长很气愤,非要把这10000元钱要回来,最后终于要回了6000元。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给信用社任何关系疏通,当然,贷款也年年都没有批下来。”
率直、刚毅、不屈服,这些是作为一个军人的优秀品质。可是作为一个商人而言,实现企业发展、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根本,在此要求下学会妥协和让步也是一个商人所应该具备的。而军人出身、如今又从商的孙大午似乎并没有在这两者之中找到一个恰当的融合。无论他的这种刚毅秉直对将来意味着什么,眼下看来他却不免要成为以牺牲利益为代价换取。老一辈传下来的一句老话叫,“平时多烧香,临时才可抱佛脚”。
(三)掀起盖头来,让我看清你的脸
离领导太远,人家不认识你。和政治缠绕过紧,特别是和个别官员“零距离”接触的企业家,也往往会因此而“马失前蹄”。和政治过于贴近,就往往忘记了商人的本分,不在商业才能上长进,常想靠权力资源获利撑腰,或许风光一时,却难逃以身饲虎的结局。就连被誉为“红顶商人”的胡雪岩尚不能在此道路上全身以退,使胡雪岩在李鸿章与左宗棠的斗争中,成为李鸿章发出了“倒左必先倒胡”的密令,从而使胡雪岩最终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与孙大午的“不合作”态度相反,乔金岭在众多的社会角色间换来换去,长袖善舞,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他对于这些相互冲突的角色扮演越是长久,内心的焦虑也越发强烈。因为很多角色的扮演可能跟自己的道德要求不一致,甚至是内心深深厌恶的。人的自由并不在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在于可以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他的“外圆内方”是一种被迫的选择这便形成了他内心的焦虑和长期的压抑。也许正因如此,孙大午可以气昂昂走进看守所,乔却在强烈的内心冲突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任何改革都需要付出代价,官商之间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不是短期内就可解决的需要思想转变,更需要制度建设,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应为这场变革承担相应责任。
那么企业家应该如何掌握这种关系。民营企业的成功与政府及领导密不可分,但是具体到企业家应该如何掌握这种关系。来自浙江温州的一位老板作了很形象的比喻:“民营企业与政府领导间的关系应该掌握好火候,这一点很重要。太凉了的时候,就加点热水,太热的时候就加一点凉水。”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应该若即若离,也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是企业家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动机,才会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发展。
二、如何掌握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世界范围内,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为企业家们所重视和依赖,政府和政治是动员、整合社会资源的最强大的力量。100多年前,著名的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开山之父卡尔本茨先生就对属下有过这样的训词:请记住,与政府修好,是本公司最大的公共关系。一些世界知名企业也将与当地政府处理好关系,放在拓展市场的首要工作。如柯达公司与政府关系使命声明:“和中国各级政府建立友好相互信任和可持续的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促成有利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政策、法规和做法,同时增强柯达目前和未来的商业机会以及保护柯达在大中华区的投资。”同样国内民营企业大多也对这种政府与企业关系非常重视。来自沈阳的林总说:“我的企业是民营股份制有限公司,在这个行业内能在全国排到前五位。政府对我们企业也非常重视和支持,给我们解决了几百万的低息贷款,在竞争中我们靠自己的产品质量赢得市场,市场运营环境上则要靠政府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所以我们认为与政府保持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四川内江的老板表示:“企业发展要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依附于政府,企业与政府是发展整体。政府靠企业给税收,而企业则要靠政府给予宽松的环境。”
中国民营企业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微妙的,它是民营企业最重要的生死存亡关系。在面对地方政府“不作为”时,很多民营企业主发出无奈的感慨:辽宁的陈总说:“谈到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我感觉有些地方政府缺乏诚信,在欠款的问题上象个骗子。现在我们企业经营难度很大,政府这边的欠款一直要不回来,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我们刚开始做项目时,政府还很支持,可后来要款了,大家互相扯皮谁都不给,象皮球一样把我们踢来踢去,我们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也难言。”另外还有很多企业家表示在投资环境及政府政策的具体落实上,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浙江台州的黄总说:“企业征地50多亩,但是执照一年才给办了下来。如果企业大的话,就有可能办得快一些。”还有些企业家表示“政府有好的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可落实到职能部门时,总是推三阻四,有理由拒绝我们,‘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部分民营企业在原始积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这种“原罪”迫使一些民企利用各种手段去拉扰甚至是腐蚀政府的某些人员,而这些手段所产生的新问题恶性循环之后,企业在面对政府时是不平等的心虚,而扭曲的政企关系不仅仅让一些民营企业家日常工作的中心之一是钻营政府关系,不断地处心积虑地去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与保护,与之对应的是企业自身逐步脱离真正赖以生存的市场基础。
三、企业怎样建立与政府的平等关系?
(一)避免与政府问的矛盾冲突,学会与政府谈判
2003年7月5日,河北大午农牧集团董事长孙大午被逮捕,罪名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最终孙大午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期四年执行并处罚金十万元。”在事隔多日之后,孙大午背负罪名回家了。但孙大午仍然强调自己不会因为一场诉讼而改变做人的原则,而身边的人则为此感到担心。行伍出身的孙大午在部队从营职到连职,最后到代理排长,这与其他人的轨迹相逆。孙大午自1985年开始一手缔造了下辖五个公司、一所中学的大午集团,并在1995年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
有人说孙大午这次出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只是一个导火线,更深的原因则是因为这么多年来他言语上的“不检点”和行为上的“特立独行”。孙大午的大儿子孙蒙更是直言:“我父亲这次完全是因言获罪。”大午集团及孙本人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与执法机关多有过节,但孙却常常固执己见。1997年大午集团与徐水县税务局发生税务纷争,导致两个银行账户被查封,资金被划拨,虽然县委、县政府以“维护安定团结”为由居中协调,但孙大午仍将对集团加收滞纳金的上级地税局告上法院,并举报时任保定市地税局稽查局局长的姜涛滥用职权。此外,大午集团与当地工商局、卫生局、技术监督部门之间也曾有冲突。
在徐水知道孙大午的人都知道他个性很强,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常常与人意见相左,甚至发生过被人用铁棍打昏并致右手大拇指粉碎性骨折的事件。另一方面,孙大牛一直关注“三农”问题。他受邀在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演讲时,直言现在农村有八座大山,农民和农村企业在发展中受到很多限制。在一次与专家的座谈中,孙大午更是对银行的职能进行了质疑,认为银行因为担心收不回款,现在根本不给农村放贷,如果银行光从农村吸收存款,而农村又没有自己的造血功能,发展很成问题。
无论孙大牛是因何获罪,他目前所面对的问题不仅是背负的罪名及罚金,因此事件而受牵连的两个弟弟尚未出来显然是让他更为揪心。未来的道路该如何走,虽然生性率直的他言称:“并不会因此事而改变做事的风格。”但这着实让关注他的人为此捏了一把汗。
2003年对于内蒙的于总来说,也是充满波折的一年。于总的企业在当地也是颇具规模。当年于总从政府下海,放弃一个安定的生活和官衔,由仕而商让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凭着自己多年在政府机关做事而练就的一身本领以及良好的人际网,他的企业很快就红火了起来,在当地也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此时,于总又收购了市里的一个老商场,将它重新装修后成立一个鞋城分租给个体商户,马上让这个死气沉沉的老商业楼重新焕发了生命的光彩。正在事业做的红火之时,让于总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会在这个鞋城上翻了一个大跟斗,而且对手还是政府。这个跟头不仅让他在看守所里度过了一生中最为苦闷的三个月,更让他将企业也搭了进去,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他收购商场后,签约十年,正当商场运营稳定,生意日见红火之时,他却被告之此楼已被转租给一个香港老板,虽是拿着一纸合同却一文不值,生性倔强不服输的他将政府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政府赔偿其损失共计两百余万元,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边判决书还没有捂热,他转眼间又由原告变成被告。因涉嫌偷税、漏税而被拘留。狱中的生活对他来说不仅有一种窒息的孤独还有茫然。大冬天一盆水会从你头上浇下来,狱中犯人的欺压让他尝到了肉体上的苦痛,但对他来说最痛苦的折磨来自心灵,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明自己有理为何到了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刚开始进去时,自己还算清醒可时间久了,竟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忘了。”
在家人与朋友的帮助下,他被获保释,但是出来之后他并没有丝毫的轻松,判决的款项至今一分未给,商城租户为此跟他没完没了,而另一方又放出消息,只要他再提这事,马上追究他偷税漏税的刑事责任。一个一米八几、体重二百多斤的汉子,一个在政府工作多年的自认为深谙政府关系的人,在如此境地下,也不得不屈服:“我现在也算知道了,民不与官斗,当初根本不该这样义气用事,或许还可以有别的解决方式,也不至于落到今天下场。”只是还在忐忑不安的等待着是否予以追究法律责任的日子里,他已犹如惊弓之鸟,不要说做企业,日常生活中也是慌乱无终,未来的路在哪里应该如何走下去,对他而言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应该说国家与政府现在是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不可否认,目前仍有部分地方政府在一些地方,政府职能仍处于一个高度“人治”状态,这使得政策不能顺利实施,这种高度集权又使企业与政府之间处于一种微妙境地。我们的地方官员思想及政府职能必须转变,但同时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更应考虑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够避免损失尽可能达到“双赢”。
近来国内一位区域经济学者指出,“官”、“商”关系十分融洽是浙江民营企业能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进一步分析说,浙商们的政治立场稳健可靠,态度谨慎。不过激也不过火,宁可委曲求全也不争一时之短长。浙商在领会贯彻方面重实效而不赶时髦。浙江的私企党建是全国的典型,与地方政府保持有距离的融洽关系。同时,浙江地方政府也比较开明。因此,浙商中间因为政治上,政策上出问题的相当少见。
对于以上两个案例凸现了所出现的问题,民营经济发展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民营经济是“领导干部观念转变”经济,民营经济是老百姓的经济,哪里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民营经济是短缺经济,同时民营经济也是候鸟型经济,哪里的投资环境好民营经济就会飞到哪里去,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真正为民营企业所想。
同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应该认识到,我国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在具体的政策落实、思想理念的转变上仍需一个过程,而我们民营经济应该是沙漠中的一棵大树,经风雨抗干旱,大树多了成为树林,又会进一步改造沙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学会站在政府的立场想他所想,思他所思,惟有这样才能有可能影响政府的思维和决策。正如一个企业绝对不能背弃顾客一样。对政府来说也是如此。
处理好与政府间的矛盾,首先要避免与政府之间造成矛盾。这需要民营企业家学习和了解政府政策及政府各级的运转模式。其次要学会与政府谈判。大连韩伟企业集团董事长韩伟企业家认为“作为企业家当然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我认为我们之间应是一种共同利益关系。打个比方,我是董事长,有个部门经理,他老是抱怨发牢骚。我只能炒掉他,他会抱怨说意见总不被采纳,我也会说他没有水平,我们各说各的道理,而一个优秀的员工,会主动把他的想法和老总沟通:我认为这件事情应该怎样做讲道理摆事实来说服老总,其实每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更好的建议意见。一个企业能做成绝对不是一个董事长能行的,它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和作用。现在,地方政府都在绞尽脑汁发展经济,我们要争取到它的支持,只有把企业做好事情做好了,地方政府肯定会关注我们,这个企业不错啁,很好的苗子,然后再争取政府的支持,政府是一种公共资源,谁都可以去争取,获得它的支持。关键是怎样获得,当然不能通过抱怨发牢骚去获得了。”中国的民营经济虽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不断传来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贵州民营企业新源公司本来是一家负债累累的国有商场,商场从1996年到1998年通过职工现金购股,分两步改制成私有企业,其改制经验还被省领导充分肯定。但是七年之后,当新派公司还清了改制前商场欠下的74万元贷款,消化了原商场积压的42万元商品后,贵阳市政府却于2002年1月14日,将新源公司收编为国有控股企业。
当企业与政府发生矛盾冲突时,应如何解决?多数企业家都认为,宁可“舍小为大,息事宁人”。浙江温州的李总说:“做企业就要学会‘好汉要吃眼前亏’在处理与政府等的关系上,则要夹着尾巴做人,始终保持谦虚低调。”浙江台州的张总也表示“企业与政府间没有大的碰撞,就不要与政府打官司”“商不与官斗,躲躲避避不要直接接触是上策”民营企业的发展要靠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互动来实现。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权力不是谁给的,而是利益主体争取的。落实到具体问题上,需要民营企业自己来争取。过去,解决利益冲突采取的是比较隐晦的办法。比如通过政府内部的渠道,通过一层层上报、一层层讨论来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的特色,也是中国在前一阶段体制条件下解决各种问题的一个过程和方法。随着未来中国法制化的逐步完善,逐步会把许多事情公开化,进行讨论把问题摆到法庭上解决。
在与政府发生利益冲突时,避免与政府的直接冲突。民不与官斗,但不是说要不保护企业权利,而是要讲究策略。在处理与政府矛盾,避免硬碰硬:“学会与政府谈判”。假设于总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能够与政府进行协商通过资源的置换来得到补偿,也许不失为上策。
“孙大午案”眼下尚未有定论,大午集团的命运也很难预测,作为孙大年代理律师的朱久虎认为,政府和民营企业的关系问题还是体制上的问题,政府对民营企业确实起到了巨大的扶持作用,但在现行体制下也不能杜绝政府出于经济动机而对企业的非法干预和遏制。因此,民营企业与政府建立互相信任,良性互动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二)寻找与政府合作的契机,谋求政府支持
身为一个从1980年开始从事个体经营的叶文贵与孙大午的境遇也有几分类似。1980年起,他先后办了轧铝厂、高频机厂、压延薄膜厂、微机仪器厂、铅箔厂,办一个火一个。1984年叶文贵被县政府破格提拔为金乡区副区长。从此叶文贵更忙了,除了管厂子、跑业务,还得不停地开会。光荣感和兴奋劲过后,他有些厌倦了。对叶文贵深表同情的新华社常驻温州的著名记者张和平写了一篇内部材料,题为《叶文贵当副区长的烦恼》。后来,领导有了批示。再后来,叶文贵被悄悄免职。差不多过了两年,浙江召开全省首届家庭工业会议。叶文责成了预备成立的省家庭工业协会会长的惟一候选人。他的毛病又犯了,怎么说也不愿挑这副多少人望眼欲穿的重担。理由是:怕开会,怕做报告,怕耽误时间。80年代末,他觉得动手的时候到了。他停下手中全部的生意,闭门谢客,一心一意做起了“中国农民的轿车梦”。与此同时各方面——包括地方政府对他的热情渐渐地消退。他不再有迷人的光环。然而,这几乎是一开始就注定将以悲剧结尾的故事。电动轿车从梦想到商品,需要更完善的技术、更巨额的资金。叶文贵耗尽了千万家财,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叶文贵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发展目标的锁定上过于罗曼蒂克,在具体运作上脱离了实际„„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也是不能不提及的,那就是:他近似于闭门造车,没有了政府与政治,这一强大力量的后盾,没有充分动员与整合社会资源。机会,从他的手指缝间无声滑落。
没有政府和政治做为依靠,就失去了资源整合的最佳平台。而且在某些发展的关键时刻,政府领导激动,私营业主感动,政府有关部门却就是不动。尽管上级领导在各种场合一再强调扶植民营企业要多鼓劲,上面政策可谓是“很好”,可是到了下面具体落实时却成了“好狠”。通常是检查走了一拨又一拨,各种处罚应接不暇,而真到需要帮助时则找不到人了。所以要想在这个政商关系的舞会中孤芳自赏也颇为不易。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认为,中国民营企业要发展,说到底解决好政府跟企业的关系问题。政府跟国有企业的关系处理不好这是管的太紧了,—政府跟民营企业的关系离得太远了,总觉得是异类,总要治你一下。问题就出在这儿,殊途同归,最后会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搞死了。
第三篇: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八讲政府间财政关系(——导读)
第一节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
一、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如何分权
经济效率为依据;三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为依据。财权要和事权统一。
二、财政转移支付
广义的转移支付指:一是上下级之间的转移支付;二是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补贴;三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救济、社会保障等);狭义的转移支付指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资金往来。
转移支付发生的原因:纵向财政不平衡、横向财政不平衡、公共产品外溢、调解收入原则与支出原则的不一致。
第二节我国财政体制的变迁
我国财政体制变迁的历史回顾:从建国开始到1994年,历经了统收统支型、收支挂钩型、收入分成型、包干型等;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
上述变迁过程背后是我国财政体制指导思想历经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葱国家分配论到公共需要论的转变、从收支平衡论到宏观调控论的转变、从行政决定到民主理财的转变。
第三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财政关系
一、国际财政关系
概念、国际公共支出关系及其处理、国际财政政策协调。
二、国际税收关系
(一)国际税收协调概述
(二)国际商品贸易税收协调
(三)资本流动方面的国际税收协调
为避免国际间重复课税:
①免税法:也称豁免法,居住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境外所得免于征税,仅对其来源境内的所得征税,只有少数国家采用。②扣除法:也称扣税法,对本国居民境外所得征税时,将其已纳税款扣除,只对扣除后的所得余额征税。③低税法:居住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境外所得,按单独制定的较低税率征税。④抵免法:大多数国家采用该法。居住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境外所得征税时,在其应纳税额中扣除境外的已纳税款,只就其差额缴税。好处:承认收入来源国有优先征税权力,又承认了居住国的最终征税权力;既征,又不重争,防止国际逃税和避税。
(四)财政同盟和区域性税收协调
第四篇:浅议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发展
摘要论述了企业文化的定义及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并从民营企业自身建设现状出发,建议从企业实际出发,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企业文化民营企业建设
“文化”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早在《易·贲卦》中就有这样的句子:“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是意识形态的东西,但确实具有意想不到的功效。文化力也成为一种力量摆在企业里面,管理界中,言必称海尔,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
1.1 企业文化是一种内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组织整体以及组织内各个个体的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的融合体,是企业的基因,决定了企业在一些重要的商业场合到底开展什么样的业务,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展业务。在西方,所有的企业都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开发。尽管西方人,尤其是企业家们也非常强调投资回报率,但是他们同样也非常看重商业伦理。他们非常看重利润,但是也同样甚至更加看重比如说诚信、尊重、分享等基本道德操守。无论是沃尔玛的“天天平价”,天天为客户着想,还是惠普在走动式管理中强调的员工尊重以及员工参与,都是此道理。
企业文化是一种内聚力,它能够将本来有着不同远景、不同人生目标的人聚集在一起。能够使得大家求同存异,暂时扬弃各自在性格或者风格上的不同,而选择共同为了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前进,那就是企业的整体生存力。从这个意义上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居功至伟。
1.2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过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大凡能持续发展、成就卓著的企业,都在探索和创新各自特点的企业文化。今天,人们才惊叹发现或是总结出:“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十分强烈的而又凝聚的力量”,“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是鼓舞企业职工奋发工作的精神支柱”,“决定企业持续发展进步的正是那股深植于组织全体成员内心深处的抑或热情澎湃、抑或沉稳执著的文化信仰。”企业文化能促进和创造出卓越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界人士的共同的认识和觉醒,也是世界众多优秀企业所揭示的毋庸质疑的事实。波司登公司作为民营企业,1976年创办时,它是一个仅有8台家用缝纫机和11个人的村办缝纫组,谁曾料到,经过20多年的奋斗,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羽绒服生产企业,其主打品牌“波司登”羽绒服的销量已连续10年在全国遥遥领先,从1995~2003年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8.5亿元,在满足需求、繁荣市场、争创外汇、安排就业等方面,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波司登多年来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公司总裁高德康说:“作为民营企业,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发展企业的生命线,紧紧围绕培育员工企业主人翁、社会主人翁、国家主人翁的精神,在创世界名牌的过程中,让每个员工积极承担企业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使大家血肉相连、心灵相通、命运相系,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1.3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看似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但其间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哈佛商学院曾经就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方面的问题调查多名企业界人士,但同一个问题在一部分人士看来是属于企业文化范畴,在另一部分人士看来却是属于企业战略范畴,由此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并且存在着一个交叉,这个交叉既属于企业文化,又属于企业战略。企业经营理论实质上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它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而存在、企业凭什么而存在等企业经营管理
最深层次的问题。企业经营理论客观存在,没有它就不会有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对成长环境、能力、经验的归纳与整合,是企业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和让这种能力延续发展的能力,企业文化的最深层次即企业经营理论,企业文化也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理论的的反映。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经营理论决定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经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又会促进和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两者之间是相互约束、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当前的很多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经常有这样一种看法,即企业通过战略实施本身就能够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只要战略的质量高,那么由此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差不到哪里去,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2 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现状
2.1 认识力度不够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好与差都是领导的事情。这就导致领导把自己的思想、理念表现出来,强加于企业,根本无视企业的客观事实和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员工则认为企业文化是领导的事情,根本没有主人翁意识。的确,企业领导要带头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领导应成为企业文化的第一推动者和第一身体力行者,注重自身影响,热爱企业,关心员工,珍惜人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核心作用。然而,企业文化还需经全体员工认同后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殊不知,领导和员工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2.2 盲目崇拜观念
“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有为数不少的人,由于听说过企业文化的作用,因此就将其看做万能药物,无论企业出了什么样的问题,都归咎于企业文化问题,从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真正的意义和作用。IBM文化的内核,就是“高绩效文化”,GE前CEO韦尔奇也认为:“我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有效发挥作用,是因为我们花了10年的时间在我们企业里建立起一种绩效文化。”在每个企业的文化的表述都是分层面的,在不同层面上的基本价值主张,形成了各个企业文化的差异性;而隐含于基本价值主张背后并起整合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企业文化共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有相同的东西,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囫囵吞枣,以偏概全是要不得的。
2.3 无效论
由于人们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作用不够深入,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没有用处,因而也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或者碍于面子,口头说说还行,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中国古代就有“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多数企业认为,只要质量和销售上去了,品牌的市场地位自然就高,品牌形象自然就出来了,至于企业文化,那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品牌形象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个道理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而企业的品牌形象则是从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人们常常对知名产品、知名品牌点名求购,而对那些非知名产品、品牌不屑一顾。现代消费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消费者对美、对品位、对情感、对个性的需求,消费者的消费,是从他构思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所以,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3 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对策
3.1 要有循序渐进的态度
企业文化建设启动比较慢,因此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规章制度的实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企业规章制度的推广中,只采取一些非常强制的措施和手段(如制定严格的赏罚措施),这个制度推行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一般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企业文化推广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在日常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企业家们感到最难的就是企业文化的推广,为什么难呢?说到底是因为企业文化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塑造人心、改变观念,而不仅仅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企业文化和制度要求不一样,企业制度是为了维护企业秩序,大家在企业制度推广当中只要企业秩序正常运转,这个制度要求就达到了。但我们讲企业文化是塑造人的工程,因此文化的建设所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我们往往很难在的企业表层感受的到。常言道“十年树
木,百年树人”,对员工精神境界、思想观念的塑造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
3.2 要有持之以恒的思想
企业文化始终渗透于企业经营实践的全过程。美国著名学者约翰·科特在享誉管理界的大作《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认为:“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企业文化打交道”。这样一个理念提醒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存在企业文化的有无问题。从来没有进行过企业文化建设是不是意味着企业没有文化?不能这样说,存在的只是企业文化优劣高低的问题。在企业经营中总会不同程度存在企业文化,只不过企业文化建立的目的是要把我们那样一种非自觉的、和我们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不相协调的文化剔除掉,而代之于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企业文化。概而言之,企业文化不存在有无问题,但是却存在着一个优劣、高低的问题。
有些人认为经过企业的管理咨询,企业文化就可以很快建立起来了。咨询公司帮助企业提炼几点精神出来,列出几条企业的宗旨,总结几条经验贴到墙上,然后在全公司范围内宣讲宣讲,大家精神一鼓舞,然后再过上短短的几个月,一年半载的时间就可以使企业文化完全变个样子。要知道,企业文化建设可不是一天半天工夫就可以取得很大成就的,而是要靠长年累月的积累。
3.3 要有变革的决心
无论战略还是文化都需要变革,战略的变革会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尽管战略变革前企业必须做好各种资源的评估,但由于企业文化的存在,不同个体对战略变革的结果接纳性及风险意识不同,对战略变革的态度就自然不同,甚至战略变革会激起反抗,从而导致文化变革的失败。这些压力可能来源于几个方面:股东、领导层、员工、顾客、政府、供应商和银行,这些都可能是企业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抵制变革的原因很多,企业文化变革开始往往让企业成员在观念上无所适从,文化惯性使他们怀疑变革的真实性,既得利益者更加会在非正式场合散播变革的不利因素。如何让变革深入人心,让创新价值观成为坚定不移的价值观取向,是这场变革的关键。文化标杆效应,是让成员迅速适应变革的有效方法,让反对和不支持战略变革的人离开团队,奖励在战略变革中有示范效应的员工,是使员工清楚对与错的捷径。变革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解雇不适合战略变革的成员,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取向的标杆,形成主流文化,坚决清除变革途中的障碍,是向企业成员宣示这场变革的决心的最好途径。
中国民营企业向来不缺乏文化意识,但缺乏文化管理的能力。从战略梳理和管理流程入手,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需求。建立战略导向型企业文化,强调企业文化提升管理理念,通过核心理念与管理制度规范要求相结合,讲究实效性、战略性、管理型的文化应用,回归文化管理的本质,这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诉求与其他文化类型的主要差别。但这种趋势的发展瓶颈将在民营企业管理基础的薄弱上,许多民营企业的基础管理平台较低,而好高骛远的想法使得许多民营企业期望通过一两次管理体系的导入而得到重生,更为重要的是,对管理意识的薄弱导致民营企业战略缺失,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基本没有,这样的管理基础必然使得民营企业文化虚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形式比内容重要,市场比管理重要,从而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局面,这种意识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毫无疑问会让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道路更为艰辛。
当前,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诸多不利条件的影响,它们急需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精神支柱,以营造民营企业加速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在经济浪潮中高歌猛进。参考文献李宗红.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第五篇: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育和造就在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民营企业大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家庭企业,从夫妻档、兄弟班、父子兵、亲友才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然而,我国家族人企业的发展还处于在幼稚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成长中的问题。我国较早成立的民或企业,现在多数已经走完创业阶段——在该阶段,民营企业家依靠个人能力完成了两件事:资本原始积累和业务基础初步建立。现阶段,相对于资本资源和业务资源,民营企业必须在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否则,就很难跨入新一轮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全面系统管理资源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暴露出来的主要管理问题:
一、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阶段导致的全面系统管理问题的根源
1、企业文化落后影响企业持续发展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昼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产品生产或服务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沙民营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普遍不足,企业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相错位,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1)企业文化短视行为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严重的家庭化、个人化、感情化特色,企业主一切和赤的中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自己及家庭聚敛财款。企业家急功近利,经营行为短期化。另外,民营企业家由于素质有限,无意识提升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企业取得一定成效后,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形成了盲目性和个人崇拜,企业决策层显现一言堂,决策层职能失效。
(2)企业文化的缺学行为
民营企业员工与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相比,缺少培训学习机会,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与现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机制脱节,这样造成经营管理者因缺乏知识致使信心不足,决策管理能力不能适应新变化,同时企业抵御风险能力随之下降。在管理人员增升领导管理能力的同时,专业技术水平呈下降趋势,需要区分管理人力资源与业务专业精熟资源开发培养能力。
(3)企业文化的轻才行为
民营企业中的大部分家族企业,其最大障碍就是用人唯亲,不能做到唯贤是举,很多有抱负有才能的新鲜血液不得不以跳槽来寻找自己新的落脚点。民营企业在用人上的随机性、亲情化,没有人才战略思想,只会约束企业的发展。很多中级管理领导人员,不能站在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打压和限制有能力的员工,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心存维持自己利益,影响了企业用人的基本观念,阻碍了企业发展前进的道路。
(4)组织机构未能深入开展工作
在组织机构规模和建立上,模仿其他行进企业建立的职能部门,但各部门职能不清,岗位职责不细,工作程序混乱,产生了工作推委,组织机构庸肿,不能充分认识和发展部门效能,工作上未能深入细化,专来人员与信息资讯缺乏,过于片面强调用人专业水平或一人多职一个多能的错误理念,影响了企业管理上的发展。
2、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确立正确经营理念的企业文化
海尔的奋斗目标: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消费者的第一联想。(《首席执行官》)
美国的企业管理有句名言:企业的第一位不是创造利润,而是创造顾客。
要求企业经营理念要强调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民营企业要从唯利是图中解脱出来,努力贡献社会,建立起具有远见性的经营意识和价值观,另外要做到诚实守信,竭诚为消费者服务。弃旧除陈,以产品质量为主地,增强质量意识,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2)重视企业家庭素质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家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前途,企业文化塑造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文化倡导民主决策和学习精神。前者保证决策的正确,后者则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文化素质、知识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
作为一个领导者,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张瑞敏说:优秀的领导得可以具体不同的风格,但不同的风格背后蕴藏首一个共同的物质——激励和促动他人。
(3)提倡不断学习全员参与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要用不同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至,使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一致;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意识,使工作效率直接挂钩;要不断
培训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使员工真正地感受到企业以于他和他对于企业都同等的重要,不断增强员工工作努力程度。
马洛斯原理:人有五种需求,且五种需求是不断递增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员工是企业的基础,系统的管理有赖于员工参与,某些决策和过程改进需要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知识技能培训。
如:海尔集团重视员工素质提高,他们制定了5年教育计划和计划,实行全员培训,组织36次近千人的培训班,参加全国质量管理考试有913人获得了合格证书,公司成立了32个学习小组,取得了38项成果。海尔集团推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项目的目标,是以提升品质质量为主线,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利用对事实和数据的分析,改进提升组织的业务流程能力。自2005年5月起,海尔己在全集团形成了608个“六西格玛”项目小组,己推进到产品开发、采购、制造、生产、服务的每个节点。(六西格玛:无论是产品帛还是在服务方面的缺陷或暇疵都低于百万分之四)
20世纪是发展变革的世纪。社会资源从掌握土地就能掌握财富,延伸到机器变革,掌握生产机器就拥有财富,再延伸到电器革命。这是人类的三大变革。前50年是科技学革命,后50年是技术革命。1900年是钢铁,20年代是汽车,30年代是航空,40年代是电子,50年代是原子能,60年代是石油化工,70年代是半导体,80年代是PC机,90年代是互联网。差不多十年一次,这些变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进步和财富。
21世纪企业处于多变、剧变、快变的时代。
经济学家称:世界点仓有一种变化是不变的——变化是不变的。
商场志战场:胜者无常道。
成功企业标准:一个领袖、一个品牌、一套模式。
那么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制定符合自己企业的发展目标?
老子曰:天下大事,皆作于细;天下难事,皆作于易。
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三个阶段逐一递进,短期目标是中、长期目标的基石,中、长期目标是短期目标的指导思想。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照搬或模仿了一套包括人力资源机制的管理模式。在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时,一方面强调细节决定成败,一方面又陷于对于细节问题的忽略。从而产生出阻碍企业发展的链锁反应,在管理上失去有效控制。
例如,某企业在招工用工环节,要求新员工参加入职培训,内容涉及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生产安全、规章制度等方面。看似优秀的培训模式,并不能使新员工从内心接受企
业文化,只进行了培训的过程,却被忽略了培训的结果。搬运工在作搬运、存储、防护工作时,违反规定摔打产品、超高码放增长企业成本费用;在工厂内严禁吸烟,但在隐蔽处依旧有星星之火,增加了火灾隐患,这些看起来都是无关痛痒的细微小事吗?如果说这是一线工人的陋习,那么在高层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就不容忽视。人力部门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不根据部门实际情况泛泛制定考核项目,起不到测量的结果,这些考核成绩都是上一级主管直接填写,既不准确也不真实,无法客观反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整改工作。《一枚马掌钉》的故事经常作为培训的典范材料,又有多少人去注意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呢?
国际商超巨头家乐福关于人力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接受培训和培训他人的必要。
那么,企业应如何去制定目标策略呢?
企业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各环节上建立各阶段目标。
首先,要以重视顾客角度出发。顾客和其它亲关方满意不满意的信息监视是评价企业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第一位不是创造利润,而是创造顾客。顾客的忠诚度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
有项调查表明,每一个投诉顾客后面有26个保持沉默的不满意顾客,这26个人会对10名亲友造成潜在力量意识暗示表示不满,这10名亲友有33%机会把不满意信息传递给另外20个人。现代企业逐步认识到“顾客满意”就是经营。
IBM公司名言:花大量时间让顾客满意。
摩托罗拉公司:以公平的价格提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顾客满意。
海尔人认为:现代企业间竞争已由过去的直接市场竞争转向顾客竞争。
其次,企业决策层作用。
民营企业往往是一言堂,企业主的意愿就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高指示,而忽略决策层的作用。前文提及企业受自身文化素质、能力限制,所作决策未必适应企业良性发展。
决策层要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和发展方向,他们还应创造和保持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
再次,兵随将转,无不用之材。
发挥员工能力性,决策层要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的基础,企业各个角度和环节都依赖于员工参与某些决策和改进。要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知识技能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改变只罚不奖、重罚轻奖的措施。使员工对自己工作越来越满意,更加积极提高个人发展。
最后,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当今世界,一套好的管理方法不仅仅是去学习,而是要如何才能深入理解其内在意义,更好的为企业服务。管理的系统方法是企业必修的课程,而质量的重要性,又极外显现出来。企业忽视质量问题无疑是在自杀。在管理中,将质量管理作为大系统,各个过程环节加以识别,并参与其中,建立各部门的系统管理方法,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自素养和市场竞争能力,利于企业良性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