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2003

时间:2019-05-13 20:1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200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2003》。

第一篇: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2003

听之声,转之生

历史在不断进步,沧海桑田,日复一日,总有那么一个话题经久不衰,被历朝历代所重视,不能摒弃,那就是民生。

从古至今,无数圣贤,都曾探讨过民生,从“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凄凉,再到“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壮志,我们不得不谨慎对待民生之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奏响民之声,心系民之生。

民生问题一直关乎国之存亡。

汉帝刘向曾说“失众心,足以亡”。曾经的西楚霸王,却在最后被小人刘邦打败,在垓下之围中,他悲歌辞美人,意气慷慨。在乌江畔,他马赠亭长情调悲凉。而他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明白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他的致命弱点就是不关注民生,失民心就会失天下。

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政治。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代表民意,倾听民声,关注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的政权,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长久。实践证明,只有以民生问题作为考虑问题的基点,把民生问题落到实处,科学发展观才得以贯彻,得以实施。

关注民生就是要事必躬亲,深入到人民中了解民生。才能知道最真实的群众生活,为他们切实解决一些问题。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用情于民,他在皇帝面前做谏管时,就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写了大量讽喻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他写诗力求人民群众看懂。相传他每写好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听得懂的方才拿出去。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改进税收办法,尽量节省开支等。白居易主持群众聚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后人为纪念他,修建了“白公祠”。

社会越发展,民生问题就越向纵深发展。因而,解决民生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时期,我们国家融入全球化的时期,往往也是民生问题更加突出的时期,如果不重视这些新出现的民生问题的解决,原来在民生问题的解决上所花费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发展就会受阻。

所谓国计民生,众人皆懂,民生者,国之大计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民生问题,这样的社会还能长久吗?反之,无数昔日的寒士惧会欢呼“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第二篇: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县委书记的首要职责(写写帮推荐)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县委书记的首要职责

苍海百年,民生不息。民生问题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县委书记作为县委班子的“班长”,处在领导核心位置,在揽全局、作决策、抓落实过程中,必须始终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时刻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奋力推进经济突破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一、解决好民生问题,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一心为民的思想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观点始终是我们党的基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立党之本、创业之本,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作为县委书记,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一心为民的观念,自觉地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体现到各项工作和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办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成果惠及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是要把顺应群众意愿作为决策的依据。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作每一项决策前,都要深入基层一线,认真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各项决策符合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利益,赢得群众的支持、理解和参与,真正变成群众自觉自愿的具体行动。二是要把满足群众需要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始终把群众的需要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善于从群众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三是要把解决群众疾苦作为自己的责任。树立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的观念,坚持群众利益重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体察百姓疾苦,关心群众冷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设身处地的去帮扶、去解决,满腔热情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四是要把力求群众满意作为奋斗的目标。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最高标准,一切群众不满意的言行都要及时纠正,一切群众不满意的风气都要坚持克服,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尚境界,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解决好民生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经济突破发展

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解决好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极大地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民生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面对山阳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经济总量小、财政比较困难、经济实力不强的现状,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县委书记,就要善于把中央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与山阳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善于从县域资源发展的现状中找准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推进突破发展,实现富民强县。一要立足于工业强县富财政。按照“做强医药化工、做大矿产开发、巩固建筑建材、提高农产加工、加快水电开发”的思路,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强工业企业基建技改,重点抓好千吨氮化钒项目实施和必康制药公司国家级新药五脂软胶囊生产线上线生产,加大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努力形成支柱企业更强、特色产业优势更突出、企业经济增长更明显的新格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抓工业的基础是抓项目,通过抓项目抓住资金、技术、市场的“总开关”,带动产业上台阶、大发展,为持续发展储备后劲和动力。抓项目的关键是抓开放,着力营造“招商、安商、亲商、帮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依托资源和农产品优势,谋划、推出一批优势资源开发、优势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寻求县外资金、技术支持,借助外力求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二要着眼于药业兴县富民。坚持“稳粮、兴药、优果、强牧、开发绿色食品”的思路,积极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激励、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民在产业化进程中获得更大收益。加快发展劳务业,加强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实行订单输出,着力打造山阳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三要坚持繁荣第三产业活经济。以发展大商业、建设大市场、搞活流通业为目标,加快建设商贸功能区、专业市场群、特色商业街、规模住宅区、新兴物流园区,抓好县城“十大工程”和一批小城镇小集镇开发,完善城镇功能,激活城镇经济,全面提升三产发展质量,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繁荣第三产业的重点,坚持高点起步,加大招商引资,下大气力抓好月亮洞、天竺山、漫川古镇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解决好民生问题,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扎实做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

第三篇:和谐社会建设重在改善民生

7、浅析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改善民生是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大幅度的缓解,才能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改善民生的目的意义

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只有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得更为顺利和健康。

2、解决突出问题的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例如,就业压力沉重;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尤为脆弱;很多地方教育水平不高,医疗卫生体制落后,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存在;文化事业发展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如果我们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不仅会加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且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

3、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也是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一个强大动力。要真正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逐步理顺政府、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二、改善民生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1、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全社会参与

改善民生,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收入分配,扩大社会就业,加强社会管理等,要切实强化政府在政策、规划、投入方面的职责,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贵”和“难”的问题。

2、坚持尽力而为,要做到量力而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有不少新的需求和期待。我们一方面要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且又有可能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每个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确保每个困难家庭学生不因贫困失学,确保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确保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成效。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量力而行,要考虑到国家财力不能超前过急地要求,更不能举办劳命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那样,不仅不利于真正解决民生问题,而且会损害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3、要解决突出问题,要建立长效机制

民生问题是历史的、具体的、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的需求多样化,标杆越来越高,改善民生需要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例如,促进就业惠民、创业富民、社保安民,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要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以政府为主导不断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增加廉租房房源,让所有低收入家庭做到“住有所居”;要从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出发,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切实做到“老有所养”。与此同时,还要将一系列富民、惠民、安民的政策措施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如建立公共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正常支出机制,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企业职工工资报酬、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等,从根本上为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

三、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加快解决新形势下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

当前急迫需要解决的,一是提高统筹层次,解决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提高保险基金的互济能力,以形成保障制度内在的良性循环。二是加快研究农民工、农民的保险问题,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进而推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规范化、制度化,解决百姓的就医难问题。

二、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对社会保障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也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关注民生已成为全党的共识,社会保障体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社会保障的公平。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建立收入分配跟踪监测体系,为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公正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第二,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社会保障是民安之策,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

第三,建立健全物价上涨与提高低收入人群补贴和保障标准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收入分配是民心所系,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强化政府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加大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创造条件,加强对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窗口服务、康复、养老设施建设等方面公共投入,切实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质量。

3、完善社会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

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4、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这“两个比重”,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有利于增加广大劳动者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改善民生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而改善民生工作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共同愿望的根本手段,是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改善民生工作犹如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两个车轮”,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促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篇: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摘要】和谐社会建设提倡“以人为本”,把人民当做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人为本,就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民生是人民对社会生活问题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判断,展现的是一个社会中的道德观念、社会习俗、民主文化的强大力量。人民的纠纷得不到解决,何以去谈和谐的建设;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何以去谈社会的建设;人民的基本问题得不到解决,何以去谈和谐社会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对民生的理解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老百姓的生活来源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从不同的角度看民生,对民生的理解有所不同。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 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民生是人民关心的、是需要到的解决的,得到满足的生存、生活问题;从人权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看,现代意义上的民生要从多方去思考,民生不仅仅包含了社会层面的问题,还应包含与人民有关的切身利益,甚至是涉及到人民的一切问题,是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给人民带来的利益,使人民受益,使人民的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使人民的要求得到满足。

二、关于民生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做好。

“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

“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就是要让老百姓生活的安心,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稳定是民生之盾”,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稳定压倒一切。”“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

三、为什么要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离开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就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不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四、对民生建设的建议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此,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优先发展教育,依靠教育兴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有利途径。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要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同时,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其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的看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此外,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应当支持其加快发展。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层次,制定出一套有效的社会保险转续机制,这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也有利于促进劳动人口的流动就业。

再次,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要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满足人民看病、治病的需求。

最后,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就要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维护安全生产秩序,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安全。

结束语

社会要发展,民生得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发展成果的普惠共享,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的必然要求。只有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扩大消费才有坚实基础,经济发展才有持续的内生动力,投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才能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良性互动。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真抓实干,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在政策上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得到更多实惠。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与群众“面对面”工作机制,完善群众服务平台功能,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管理等监管网络体系建设,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统筹兼顾,完善与民生相关的制度安排。做好了民生,才能做好和谐社会的建设。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们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地与群众站在一起,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真心实意察民情、听民声、暖民心,扎扎实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第五篇:关注民生 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所谓民生,就是民之生存必需。民生问题说到底,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

为民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古往今来,凡有远见卓识的执政者莫不把以民为本,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经世治国之道。改革开放以来,民生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刚结束的省第十二次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坚持以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主线。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还影响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民生问题解决得愈好,经济社会就愈能顺利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愈能如期实现。因此,关注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谋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所在,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我认为近阶段需要关注以下民生问题:

一要关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市的劳动力供求矛盾有了较大的改善,就业难的问题得到基本缓解。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对此,要进一步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要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基本实现人人有活干。

二要关注就学,教育是民生之基。这几年我市的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现在的任务是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和普及高中教育,着力提升高等教育。重点是继续加大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教育设施条件;努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力度;探索民办教育的机制,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教育券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构筑学习型社会。

三要关注社保,社保是民生之依。近几年来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

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整个发展还不平衡,多种养老方式、各层次医疗保障衔接还不够紧密,尚需要做大量的完善工作。一是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拟对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并进一步加大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的力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二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在不违反国家规定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的方法和途径。四是要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四是要关注医防,就医是民生之急。当前,因病致困返贫是困扰政府一大难题。因此,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是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为解决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但总体上还不够平衡,思想上还不够统一,需要继续作出努力。一是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二是健全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四是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完善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

五是要关注分配,分配是民生之源。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中要讲究效率的同时逐步提高劳动收入的比重,在再分配中要不断规范社会收入的分配方式,提高财政资源分配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全面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快形成效率与公平兼顾,促进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格局。

六是要关注稳定,稳定是民生之盾。要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管理组织网络,逐步建立起政府与民众之间缓冲地带(社会组织)和柔性机制;要重视社会稳定和信访工作制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矛盾纠纷的预警、排(调)解、处置机制,把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深化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同时要加强治安防空体系建设,积极预防、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争取社会治安状态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以上六个方面都涉及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的主要方面,温总理指出:“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在市政协六届二次常委会上,刘冬生主席指出:“人民政协为人民,政协组织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重大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协商的重点议题,通过民主协商,形成广泛共识,推动问题的解决。”因此,关注民生是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领域,必须高度重视并列入政协工作重点内容,予以密切关注。并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关注民生必须做到有的放矢。一是要认真研究经济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找准经济与民生的结合点,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来制订和确立关注民生的阶段性计划目标,然后细化项目、量化指标,确定分步推进的工作方案。二是要选准选好课题。每年调研课题的选择,既要按照关注民生的阶段性目标要求;又要符合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是党委政府迫切需要弄清楚的重要问题;更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题目不宜过大,要适中,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题也不宜过多,要少而精,能有充分的时间开展调查研究。三是要突出履职为民。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为民办事是人民政协的职能所决定的。不知民、不亲民、不反映民意,那么政协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加大反映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力度,特别要关注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计划地开展视察监督活动,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社会公告、社会听证以及社会舆论情况汇集和分析机制,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工作。

二、关注民生必须搞好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工作是政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关注民生的履职效果。政协工作要关注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只有下真功夫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只有把情况调查得更清楚,把问题研究得更透彻,才能把握和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搞好调查研究首要的任务是深入实际,收集素材。调研并不是下去一趟,听听汇报,看看材料,写篇报告就完事了。而是要深入下去,跑单位、进企业、下农村(社区),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倾听呼声、了解民情、汲取民智,只有“深”下去才能摸到真情,听到真话,掌握第一手材料。否则,双脚就会“踩空”,头脑就会“发空”,

问题就容易“抓空”。其次是细心甄别,求真务实。爱因斯坦说:“只有你的眼睛能看见东西,那是不会发现什么的,还要你的心能思考才行。”坚持用科学的观点和辨证方法去调研,既了解事,又明白理,真正做到筛选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搞准数据反映实情;分析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第三是撰写报告、真知灼见。撰写调研报告要善于总结经验,深入剖析问题,敢于反映真实情况,始终抱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握全局,审时度势、多谋善断,作出符合实际、顺应民意、切实可行的建议意见。

三、关注民生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是党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客观需要。要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解民难、去民怨、给民惠、帮民富,只有提高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本领,才能有效地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是要勤奋学习,提高履职能力。作为我,政协委员是一个全新的岗位,原有工作对象、工作内容都变了,原有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都不太适用了。如果不学习,就有可能成为政治上、工作上的盲人,参政就参不到点子上,议政就议不到关键处。因此,加强学习很有必要。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始终保持履职的正确方向;要学习联系部门的法规、业务知识,尽快熟悉本职工作开展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切实履行好职责;要学习文化、历史、哲学、科学等方面知识,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二是要创新方法,提高履职的实效性。方法是一门最深的学问,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任何事情都会迎刃而解。创新是政协工作的不竭动力,政协工作要关注民生,必须在创新上下大功夫,在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搞好政协提案等方面,不拘泥于已有的做法,不拘泥于已有的认识,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依据时代发展的趋势,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赢得广阔空间,提高工作实效。三是实事求是,提高履职的责任性。政协委员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定要牢记使命,充分认识人民政协在全面建设惠及全体人民小康社会的作用,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只有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执着的追求、心底坦荡、真心实意、愿说敢说,为民生积极做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工作,为推进嘉兴的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努力。

下载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2003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200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什么标杆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执行力

    为什么标杆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执行力? 李老师 标杆管理是目前大中型企业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益普遍采取的一种最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尽管许多企业标杆管理执行方法可行,但......

    民生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民生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京山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逐步建立了各种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制度,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困难群众的......

    重复问题是作风问题

    重复问题是作风问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于洪涛,是芙蓉宫男宾部主管!首先感谢度假村各位领导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又给了我们一次学习的机......

    关于镇雄县和谐社会建设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镇雄县和谐社会建设问题调查报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

    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富裕民生、突出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报告

    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调查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的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

    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

    1.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 丁:我认为首要问题是应该端正入党动机,我们应坚定的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一味的思索入党之后会给我......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