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特色街 推动民族经济发展

时间:2019-05-13 20:0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民族特色街 推动民族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民族特色街 推动民族经济发展》。

第一篇:打造民族特色街 推动民族经济发展

打造民族特色街区推动民族经济快速发展

--红桥街道办事处打造“民族特色街区”实施方案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红桥街道为进一步推进辖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街道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抢抓机遇,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强化措施,改善民生,确保稳定。结合街道辖区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自然优势,着力打造民族特色街区品牌,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整合辖区资源,活跃街道辖区民族特色经济发展,为有力推动街道辖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经济基础。

一、辖区概况

红桥街道办事处位于阿克苏市城区西北角(办公场所位于新华西路11号),美丽的多浪河穿境而过。辖区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街道下辖5个社区,是地区党政军所在地,辖区有党、政、军、学校、企、事业等单位31个,辖区总人口11557户;44014人。其中流动人口10350人,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辖区居民由汉、维、回、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13个民族组成,其中维吾尔族约占总人口的80%,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和自治区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大力开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实践活动,以街道社区党建为龙头,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突破发展瓶颈,认真解决发展难题,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来加强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加快民族经济发展步伐,实现街道辖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三、优势资源

阿克苏城区有民族餐饮店140余家,其中红桥街道辖区具有较大规模、档次较高的民族特色餐饮饭店就有129家,约占阿克苏市民族餐饮店的90%。然而,其中近百家就集中在“王三街”,“王三街”曾经是一条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文化厚重的集民族特色餐饮、民族特色小商品、日用品、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民族特色乐器等多种经营的民族特色商业步行街。这里是新疆菜盖面的发源地、有南疆第一盘的大盘鸡店、维吾尔族特色火锅城等等,长久以来,自然形成了民族特色餐饮、娱乐、购物一条街。

四、创建设想

(一)打造“民族特色餐饮一条街”

新疆的羊肉抓饭、涮羊肉、烤全羊、羊肉串等特色饮食享誉全国,驰名海内外,美丽的阿克苏是闪耀在丝绸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阿克苏“王三街”的馕、维吾尔族传统纯手工菜盖面、用木碳练制而成的维吾尔族特色火锅、薄皮包子等在全疆久负盛名,但组织程度较低、经营不规范、竞争无序、品牌意识淡薄、特色不突出、档次不够高,因此红桥街道为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拟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力争把自然形成的民族特色餐饮建成“民族特色餐饮一条街”,建成规模,规范化管理,打造民族特色餐饮品牌。

(二)建立“民族特色购物一条街”

王三街是维吾尔族女性购买黄金首饰的首选地方,在这里共有黄金首饰加工店16家,首饰品种琳琅满目;阿曼商贸城、祥龙

商贸城聚集了阿克苏80%的民族特色服装,共聚集了200余家民族服装店;新疆特产干果品种丰富,是各地游客非常喜爱的佳品,更是送亲赠友的首选;这里还汇集了13家民族特色家用电器营销店,维吾尔族青年办理婚事或乔迁新居时都要到这里添置新品。针对以上民族特色产品,建立“民族特色购物一条街”,使疆内外来客既能观光旅游,又能购买到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饰品,将新疆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地方民族经济快速发展。

(三)建立“新疆民族风味第一火锅”

维吾尔族特色火锅,主要是用木碳炼制而成,用丰富的原料制出了一道美味佳肴,尤其在冬季,吃上一锅维吾尔族火锅,很快驱赶了身上的寒气,各族市民都从不同的地方来到王三街,甚至在街头摆着小桌,品尝民族风味火锅,打造新疆民族风味火锅品牌,让疆内外来客尽情品尝特色美食。

(四)依托社区资源,打造小手工艺品制作经济实体

以社区个体经营户为切入点,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经济实体,以民族手工艺编织品为主,不但可以解决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生活困难,为社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把社区的零散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之不断壮大,努力构建社区民族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五、主要措施

打造民族特色街要做到科学规划、完善设施、规模适度、生态环保、经济效益好、文化底蕴浓,坚持政策扶持、龙头带动,通过成功打造民族特色街,实现“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的目标。

(一)进一步明确思路。按照突出特色、适度集约的原则,建成特色明显、规模有序、管理规范的民族特色餐饮及观光购物一条街,将菜盖面特色小吃、民族火锅城、民族特色服饰以及地方特产等规划分类、统一管理,进一步统筹发展黄金手饰加工、民族特色服装店、民族特色家电等楼宇经济,不断推动民族经济向特色化、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科学规划,使“民族特色餐饮及观光旅游一条街”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有诸如“特色小吃一条街”等特色餐饮。阿克苏的餐饮也极具特色,但是却一直不成规模,不仅不利于管理,更无法引起外地游客的注意。因此,为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民族经济,要充分考虑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打造民族特色一条街,集观光购物、品尝民族餐饮于一体,对经营民族传统餐饮的企业及个体给予政策扶持,使其健康有序发展,让“民族特色餐饮一条街”成为阿克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进一步做好相关知识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一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品种研究等,提高服务质量,推进民族特色街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采取人才培训、专业推广、经验交流等形式,对从业培训的目标、措施、任务做出合理安排,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并建立各类人才库,全面掌握从业现状和变化情况,使民族特色产业稳步持续发展。

(四)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政策引导、行业指导、市场监督的职能,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是要严格餐饮业经营主体市场准入条件,强化登记年检

工作,改善餐饮业无序竞争的状况,保证餐饮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二是建立完善、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和与制度相对应的各项考核、奖惩细则,落实工作责任制,形成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的新格局。三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使行业协会切实担负起规范经营行为、维护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发展、培训行业人才的职责。

六、建设“民族特色街区”的社会经济效益

建设该项目可以使各种资源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构建和谐街区的民心工程,既能打造阿克苏民族特色品牌,又能繁荣本地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中共阿克苏市红桥街道工作委员会

阿克苏市红桥街道办事处

2011年1月14日

第二篇:打造民族特色事业 推动中蒙医药发展

打造民族特色事业

推动中蒙医药发展

打造民族特色事业

推动中蒙医药发展

解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发展的决定》

就在当今新的医疗环境下,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医药将如何发展?近期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发展的决定》又将从哪些方面推动中蒙医药发展进程?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赤峰市卫生局、中蒙医院等相关部门,寻找答案。

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发展的决定》的具体内容?

答:首先,内蒙古将适当提高蒙医药、中医药在定点机构的报销比例,有条件的定点药店要设立蒙药专柜;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医院内部生产蒙药制剂,凡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均应纳入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符合条件的蒙医、中医或蒙中医医疗机构要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定点服务机构范围;由于蒙医中医机构收费标准偏低,内蒙古将提高定向或定额补助的标准,文件同时规定,在与现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相衔接、在编制核准的前提下,蒙医医院人员经费实行全额预算,中医医院人员经费预算要达到80%以上;蒙中医医疗机构中的蒙医人员经费同样实行全额预算,其他人员经费预算要达到80%以上。

其次,内蒙古还将制定和完善蒙医中医技术服务价格政策,对蒙医整骨、药浴及其他传统特色疗法和中医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的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医疗机构可根据蒙医中医医生的知名度和患者的接受程度,在价格部门制定收费标准幅度内规定医生的具体收费标准,更好地体现蒙医中医技术劳务价值。

问:《决定》中体现的为何针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中蒙医药大力发展?

答:蒙医药博大精深,对于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少数民族人民的健康保健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蒙医药在农村牧区群众中很受欢迎,为农牧民的防病治病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药品,特别是民族药,它的独特疗效还是被广大患者和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同的”,赤峰市中蒙医院的主任医师对记者说,“民族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实际运用和不断改革,在现代医药还没有进入我国的漫长时间里作为民族生命和健康的守护者一直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记者在卫生部门了解到,民族医药如中医、蒙医本身就具有取法自然、毒副作用比较小等突出优势,现已被证明在治疗一些慢性、地区性病症方面拥有其独特的优点,对一些特别的病症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例如蒙医药,在上千年的发展

过程中,融合了古印度、西藏、中原等各地医学的营养,流传至今的是一些在临床上被证明非常有效的疗法与药剂。以心血管疾病来说,蒙药广泛使用广枣,这是蒙古族习用药材,别的民族就很少用。

问:中蒙医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一是政府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投入不足;二是纳入医疗保险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和支付比例还相当低;三是民政对低保人群的医疗救助,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措施不到位。如蒙医机构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设备短缺、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

问:如何有效地促进中蒙医事业健康发展?

答:作为内蒙古的传统医药,中蒙医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医疗、教学、科研体系。自去年以来我区紧紧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实施的机遇,研究提出了《蒙医药研究开发规划》,启动了国家扶持西部16个国贫县中蒙医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巩固9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成果,加强中蒙医专科专病技术骨干和蒙医药技术创新带头人的培养,开展了中蒙医机构评审和放心药房建设活动,深入进行蒙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中蒙医科技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现如今,民族医药要想在市场中发展自身力量,首先就要立足于不断巩固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蒙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挥中蒙医药深厚的群众基础优势,提高疗效,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中蒙医药工作,以中蒙药的开发研究为龙头,带动医药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运用现代科技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手段,积极发展自身硬软件力量,在加强技术更新的同时不断引进更多方面的资金,积极融入到市场中去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得到更多更新的资本力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加快中蒙药产业化的步伐,不断促进中蒙医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开花,做大做强民族医药业。

问:现自治区发展中蒙医情况如何?

答:全区现已评审三级中蒙医院4所,二级中蒙医院41所。全区现有中蒙医人员14897人,其中蒙医药人员4777人。蒙医大、中专院校3所,即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蒙医学校。

全区24个牧业旗市也都建起了蒙医院或蒙医门诊部,农业县也基本建起了中医院或中蒙医院。同时,还重点加强了中蒙医院的内部建设,普遍调整了中蒙医院的科室设置,突出了中蒙医特色,加强了专科小科建设,全区80%以上的中蒙医院设立了针灸、骨伤、气功、推拿、肛肠及蒙医传统疗法如五疗、药浴等专科小科及各种专病门诊。问:我市发展中蒙医事业、落实《决定》条例采取了哪些相关措施?

答: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发展中蒙医事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所规定的各部门职责,确

保中蒙医药政策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统筹规划,增加投入,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农村牧区中蒙医工作先进市”活动。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把发展中蒙医药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条例》和《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的要求,每年安排一定的中蒙医专项经费,用于中蒙医事业的发展与建设。

三、培养人才,强化基础,增强中蒙医事业发展后劲。采取多途径、多渠道、多层次并举的办法,有效地改善旗县区、乡镇苏木、村嘎查三级中蒙医药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

四、深化改革,突出特色,促进全市中蒙医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分配机制,工资奖金向技术岗位和贡献大的一线人员倾斜;要充实和完善现有的专科专病建设项目,使其真正成为“两个效益”显著、中蒙医特色突出的龙头科室;要加强业务指导和规范管理工作。依法实施各级中蒙医机构、人员技术、大型设备的准入,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的日常监管,确保中蒙医机构技术水平提高和医疗安全。

五、加强中蒙医药科研工作,促进中蒙药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管理条例》,以市中蒙医院、红山区中医院、翁旗中蒙医院、右旗蒙医院作为全市中蒙医药研究、开发、利用的龙头和基地,争取各方面资金,加速中蒙医专方和专药的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与市内外有关医疗机构搞好技术协作,把中蒙医药引向全国,争取与国际接轨。

本报记者 白铖铖

第三篇:如何打造美食街

全力打造中华名小吃城

宝鸡日报2013/8/21 16:38:48

8月 20日,我市召开石鼓文化城项目建设协调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唐俊昌出席会议并讲话。唐俊昌强调,石鼓文化城是我市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对建设茵香河都市文化旅游中心区具有“桥头堡”的重要作用。全市各级要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支持配合,全力打造中华名小吃城暨中华餐饮文化交流展示基地。

(憨大师.刀尖上的舞者.西牛记.俏妹子.万匹柴火.翻江倒海 揉之道 烹牛佬 快乐包 一贯粥御鳝传奇金鳝传奇)

石鼓文化城项目总投资 26亿元,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分天膳坊、天乐汇、天美地三个功能区,采用“古韵新风”的建筑风格,与石鼓阁、青铜器博物院交相辉映,形成拥有深厚文化内涵、较强商业价值、特色鲜明地方民居的错落有致的景观结构,彰显“山、水、塬、林、城”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展示区。该项目 2010年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面封顶,完成投资 9亿元。

唐俊昌在协调会上指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突破发展、弥补“三产”短板是宝鸡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石鼓文化城是我市都市文化旅游的标志性项目,对于建设茵香河都市文化旅游中心区的意义重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凝心聚力,强力突破。要明确定位,倾力打造中华名小吃城暨中华餐饮文化交流展示基地。要明确内涵,围绕“舌尖上的中国”做文章,既让北京全聚德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台湾永和豆浆等名企名吃安家落户,又注重引进一批宝鸡小吃,打造特色,做强产业,做旺人气。要明确工作目标,突出招商引资,过筛子、选优商,确保在量上入驻 100户以上商家,形成规模,满足不同人群口味,拉动消费需求;在质上抬高门槛,精心挑选市场前景好、诚信度高、影响力大的客商加盟兴业,不断吸引回头客,把石鼓文化城打造成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金字招牌。

唐俊昌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形成合力。要认真落实相关优惠政策,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着力构筑绿色通道,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把这一造福宝鸡人民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要加大宣传力度,新闻媒体要在做好我市宣传的同时,拓宽渠道,在中省媒体全方位、广角度、多形式地宣传推介,不断提高石鼓文化城的知名度、美誉度。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项目功能定位,倒排工期,科学施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班加点、比拼争先,确保明年 5月全面开放。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白升安主持协调会,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具体要求。项目单位负责人汇报了工程进展情况和困难问题。副市长王琳通报了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意见。副市长丁琳参加会议。市财政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河道委、人防办、高新区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作了表态发言。

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斥资6000万元打造全国小吃城

新疆喀什的馕坑肉、西藏的吹肺吹肝、云南的丽江粑粑、甘肃的天水麻食、台湾的草仔粿汤……今后,一次尝遍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将不再遥不可及,汇集56个民族传统小吃、同时可容纳2000人就餐的万丰全国小吃城昨天在丰台区宣告落成,这也是北京第一次将全国56个民族小吃品牌进行集结。

万丰全国小吃城是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斥资6000万元建造的一座中式民族传统风格建筑。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上百种特色小吃,还能欣赏到少数民族民间文艺表演,购买到少数民族土特产及民俗工艺品。

为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餐饮商户进场,北京市商务委和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为商户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采取无进场费、无保底、无房租的“零风险”合作模式,同时,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收款的现代化经营。但是要求进驻的小吃商户必须具备独立自主的品牌或字号,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

古韵新姿食品街 打造太原特色小吃城

曾几何时,食品街是众多老太原人舌尖上的回忆。但因未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日渐衰落。今年8月起,我市启动食品街升级改造工程,要将其打造成为与上海城隍庙、天津小吃街一样的,具有山西太原特色的小吃城。

如今,食品街的升级改造工程和招商工作均已接近尾声。新年伊始,古香古韵的食品街将以崭新的姿态重迎八方宾客。改造后的食品街会有哪些变化?今后,将如何运营,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再现昔日辉煌?连日来,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飞檐斗拱古色古香

12月18日,我们沿着钟楼街来到食品街。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这里却是一片繁忙景象,各项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整条道路上不断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原来破烂不堪的路面已被光洁亮丽的大理石地面所取代。仔细一看,每隔一定距离,地面上就有一幅大型的浮雕图案,每幅图案的中心是一个古体字。552米长的路面上有五幅这样的图案,上面的古体字分别是“酸”、“甜”、“苦”、“辣”、“咸”。负责现场施工的郭工长介绍说:“这些大理石地面既耐磨又抗压,很结实。这些古体字也是提前专门刻好的,五种味道正好代表了食品街小吃城的特点。”

行至食品街中段,我们还看到两三名施工人员站在脚手架上,手持画笔刷小心翼翼地对门廊上的飞檐斗拱彩绘上色。几米外相邻的一座仿古门楼上,几名工人正在打磨刚刚打制好的门窗。而左邻右舍中,已经将仿明清风格定制的门窗安装到位,并且涂上了一层朱红色的涂料,凸显出了古色古香的韵味。

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施工,食品街路面改造基本完成,地下和地上的基础设施都进行了更新换代,作为改造工程的“重头戏”,临街的一座座仿古建筑的外部装饰工程,也即将完工。

舌尖上的美味回忆

“以天津十八街为蓝本建造的食品街,当时可火了,我们住在附近的老街坊经常去,吃一碗杨记灌肠,再去太原馄饨馆尝尝,花不了多少钱,可都是享受啊!”家住柴市巷的周大爷笑着说。如今,一没事的时候,他就会来施工现场瞧瞧,看看这里究竟会改造成啥模样。

食品街的范围是北起府东街,南至钟楼街。老太原人都知道这里原来叫“帽儿巷”,552米长,路面原本仅有5米至7米宽。1985年旧城改造时,路面拓宽至10米,道路两旁的旧房全部拆除,建成以二层楼居多的仿明清建筑。东、西、南、北口各有高大的仿古木制门牌楼一座,上书“食品街”三个大字。1986年1月,崭新的食品街开始营业。起初,整条街共有46家店铺,其中36家经营来自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这是继天津小吃城之后,当时全国第二家专门经营食品的街道,从而成为太原市的一处地标。

太原馄饨馆、太原烤鸭店、杨记灌肠、雪山冷饮等,说到这些,顿时勾起了许多老太原人舌尖上的回忆。周大爷说道:“当年,在食品街吃各种小吃,可是最时髦的。太原实习饭店的过油肉,肉嫩、味香、量足;太原馄饨馆的馄饨个个皮薄、馅大,汤味鲜浓;太原烤鸭店的烤鸭肉肥、味美……”

现今,几乎同时起步的天津食品街如今已经位列“津门十景”之一,成为每一个去天津的人必去之处,而太原的食品街却已逐渐被人们淡忘。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渐扩大,亲贤北街、长风街等新型商业圈又日益繁盛,一直未跟上发展脚步的食品街则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加之道路狭窄、没有停车位、交通不便等原因,食品街上当年气势恢宏的门牌楼漆皮脱落,部分商铺残垣断壁,房顶杂草丛生。与相距不远的铜锣湾商业中心相比,这条街更像是一个姿色尽失的老人。而街巷内,一家家新店开张,又一个个倒闭,孕婴店、音像店、理发店、网吧……“食品街”,早已名不副实。

重兴历史再造辉煌

食品街,是一条特殊的街道。宋代时,这里已是太原市的商业中心。

但令人遗憾的是,业态萎缩、道路失修、游客锐减,原来的繁华去处,后来变成城市的一根鸡肋。近两年来,我市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尽快将食品街的升级改造提上日程。采访中,有人大代表说道:“政府如果不改造,食品街的价值真会丧失殆尽,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了。但是改造如果仅仅是动个皮毛也没什么效果,需要政府下决心,从软硬件上下工夫,方能见效。”

如今,终于等到了这个好消息。今年8月初,迎泽区政府提出实施食品街升级改造工程。整项工程投入1.1亿元,对食品街进行全面改造。改造中,政府统一规划道路两侧的建筑,恢复仿明清建筑风格,对食品街的产业进行重新整合,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管理,引入老字号地方特色美食。8月底,食品街升级改造工程开工。迎泽区负责人多次表示,结合食品街明清古风格的建筑设计,对路面进行恢复性整治和改造,重铺地下管网和路面,完善硬件配套设施,将食品街打造成为集餐饮、观光、休闲等于一体的特色休闲步行街。

高标准配建设施

目前,食品街沿街建筑的外立面装饰工程等都已接近尾声,一条高标准配建的商业步行街即将呈现在人们面前。食品街道路改造项目指挥部的负责人介绍说:“此次路面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为确保安全,道路全线增加了燃气管线,今后所有入驻的餐饮企业不必再自备大型燃气罐了。供暖和污水的地下管网也全部更换为大直径管道,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电力管线全部入地敷设,安全性大幅提升。各种通信管线一应俱全,宽带通讯网络系统可以为商业街区提供电子商务等服务。”

行走在食品街上,我们还发现整个道路的改造还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不断开辟出一些小广场或是绿色景观。每家店铺的外立面装修都恢复了统一的仿明清建筑风格,外立面上的彩绘都是能工巧匠手工描绘的,而且还加装了保护色,不会因风吹日晒而褪色。远远望去,青砖碧瓦,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古韵十足。

食品街中心还将建成一个小广场,专门为商户举办宣传促销活动,也能供游客休息或娱乐。畅想一下,盛夏时节的黄昏,行走在这样一条舒适宜人的观光街道上,周边是绿树环绕,欣赏着古建筑的风姿,品尝着各种美味小吃,多么惬意!整条道路上,还将实行24小时监控和安保服务,保障商户和游人的安全。

停车难曾经是困扰食品街发展的一大瓶颈。此次改造中,位于食品街中段东侧、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停车场成为一大亮点,这里不仅能容纳近800辆机动车的有序停放,主要入口处有交通诱导电子显示牌。这样,不仅开车的顾客可以方便快捷地就近停车,而且解决了路面无序停车所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在后期建设中,这里还将建成一个时下很流行的汽车影院,为广大有车一族提供一个更方便、舒适的娱乐场地。老字号焕发新峥嵘

如今,经过全方位改造的食品街已初露端倪,硬件设施得到了升级换代,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也在加紧筹建中。是否能够再现往日辉煌,现代化的管理、经营、运作等软件设施的建设,尤为关键。这其中,新成立的太原市迎泽食品街管理有限公司将扮演重要角色。

据介绍,今后食品街商铺的入驻、日常的运营和管理等,都将由该公司全面负责。经过多方学习和考察,他们已为食品街未来的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

目前,食品街一期招商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引进国内外有影响、有实力的一线餐饮机构、老字号餐饮品牌、餐饮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特色主题小吃、山西省特产专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专营等。在现已入驻的四五十家商户中,有很多是具有山西本地特色的老字号。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山西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也丰富多彩,但是至今还没有一条特色商业街能够承载着这些特色文化,呈现给广大的消费者。今后,食品街要走的路就是将众多的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到餐饮服务中。在引入过程中,不仅要引入这些老字号的食品,还要将传统的制作工艺现场展示给消费者,并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共同体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城才会有活力,也更有吸引力。

同时,食品街的消费群体也有了定位。特色文化小吃城以规模、聚集性和特色性取胜,太原市居民消费群体、旅游消费群体为主要目标。餐饮消费定位重点突出以中高档餐饮和特色小吃为主。人均消费10元至20元的,占三成;人均消费20元至50元的,占四成;人均消费50元至100元的,也占到三成左右。

为了让食品街的特色文化在市场上叫响,今后该公司将与旅游部门合作,将食品街纳入太原市城市文化旅游的范畴里,吸引更多外地游客的到来,同时,带动整个柳巷商业区的发展。

“食为天下事,街内富乾坤”。这曾是食品街上一家店铺的门联。这个舌尖上的回忆,那一缕诱人的美味,曾拨动了多少老太原人的心弦。人们期待并相信,升级改造后的食品街,会不负太原人的期望,带给我们更多舌尖上、视觉上的惊喜。

福州小吃发展遇瓶颈 将新建6家美食城打造2条美

食街

开展美食评选活动,开建美食一条街、美食城,起草编写《福州小吃》菜谱……一场由部门和行业共同推进的榕城地方特色小吃的振兴计划正在拉开。福州市商贸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与创建“中国温泉之都”一样,福州将以创建“中国美食之都”的目标,打造城市“舌尖”名片。

动态

8月中旬首度评选福州小吃名店名点

昨日,东南快报记者从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局获悉,为了鼓励福州市地方风味小吃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建立和完善福州风味小吃品牌体系并促进本土风味小吃的品牌化发展,将在今年8月中旬开展评定福州风味小吃名店名点。

这也是福州首次由官方组织,并面向福州市特色传统风味小吃推出的评选活动。只要开业满1年以上的小吃经营者,近三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餐饮和糕点加工企业均可参与。符合条件的企业即日起可向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小吃分会报名。经过相关初审后,将于8月中旬组织专家认定。

福州市服务业局副局长陈源指出,希望通过此次评选活动,扩大福州市风味小吃的影响力,强化福州风味小吃企业争创知名品牌的经营理念,促进整个行业品牌化发展。

陈源还透露,除了此次评选活动外,相关部门还将牵头举办福州风味小吃专业人才培训、支持老字号传承人带徒、编写《福州小吃》菜谱等活动,并分别给予上述项目适当补助经费。现状

福州本土特色小吃行业整体“小而散” 肉燕、鱼丸、鼎边糊……曾几何时,这些打上福州印记的名小吃遍布大街小巷,然而,因传统技艺缺乏传承等各种原因,不少名小吃正面临消失。

“福州的小吃高峰时期达到了数百种,不过现在普通市民能叫得上名字就区区十多样。”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福州小吃分会一位负责人称,如今,粉蒸肉、鲨鱼皮、光饼加红糟肉等老一代福州人耳熟能详的福州小吃甚至已绝迹街头。

在被誉为福州城市名片的南后街,记者注意到,除了永和鱼丸、同利肉燕、鼎边湖、木金肉丸等传统福州特色的小吃外,多数的店铺已经被星巴克、哈根达斯、麦当劳等“洋品牌”占据。

而在汇聚着老福州各类地道小吃的上下杭街区,柴火锅边、耳聋伯元宵、花生汤、依嫩猪血捞化、壹号煎包等老牌特色小吃零散分布在洋中路、高鼎路、延平路等路段,店铺规模小,一些已经因为房屋征收而搬走。

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多数小吃店是规模小的“夫妻店”,基本上属于“不赚利润赚工钱”的状态。

探因

草根食品难敌外来巨头传承遇瓶颈

谈起福州小吃曾经的辉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利肉燕的第四代传人陈君凡感触颇深。据他回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式福州小吃遍布福州的街头巷尾,老一代福州人在“泡完汤(温泉),再来一碗热腾腾的福州小吃,堪称是绝配。”

不过历史悠久的小吃在保护和发展中,存在一些困难并遭遇发展瓶颈。一方面规模小且分散的小吃店很难与资金实力雄厚的外来小吃巨头抗衡,此外,传统的福州小吃多采用手工方式,工序复杂、定价较低,让很多从业者难以维持。

“早上两三点就要起床磨浆、压浆,耗上几个小时后并进行油炸,赶在六点之前提供给前来购买的市民。”一位曾经从事时粿制作者说,这样忙碌一天下来也就赚几十元钱。

让陈君凡更加担心的是这些传统手艺“后继无人”,已经年过花甲的他发现门下的徒弟多是四五十岁的人,近几年很少有年轻人来学他这门手艺。这些传统手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才断层。“劳动强度大,收入低”传统小吃行业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福州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与一些地方小吃发展较好的城市相比,福州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引导,至今没有形成上规模有影响的美食一条街或风味美食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特色风味小吃的保护和传播。

此外,该负责人还指出,多数的传统小吃技艺通过靠师带徒、口口相传,尚未用文字方式整理出来,加上一些老厨师文化水平的限制,用文字和数字化保护传承地方特色小吃已经迫在眉睫。破解建美食街、美食城,补助带徒传承人

除了此次推出的小吃评选活动外,一场系统性的福州小吃振兴计划正在拉开帷幕。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局副局长陈源透露,根据此前市政府通过的《福州市大众化餐饮市场建设项目整体规划方案》,年内福州五城区将负责引导扶持餐饮企业年内新建6家美食城,其中鼓楼区2家,其他各区各1家。

此外,陈源还透露,福州今明两年还将建起两条上规模的美食一条街。其中位于上下杭的三通路的美食一条街目前已经正式敲定,并将争取在2015年投入运营。

为了更大力度保护传统小吃,上下杭美食一条街运营方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了避免因为竞标形式导致传统小吃店生存困难,将重点考虑以项目招商的形式运作,也就是说调研目前小吃售价和店面租金后,结合周边上木的租金来定标准。

此外,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将给一些老字号传承人带徒实施补助,例如“福州肉燕”签约名师由行业协会发给带徒经费2000元,其他品种签约名师由协会发给带徒经费1000元。为了解决传统小吃传承缺少文字整理、缺乏统一标准,《福州小吃》菜谱以及地方标准已经正在开始起草完善当中。

第四篇:打造融资共赢链条推动非公经济发展

第51期

中共灵台县委组织部2011年5月15日

打造融资共赢链条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灵台县非公企业党工委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灵台县非公企业党工委以开展“兴商富民创新年”活动为载体,针对非公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困难、规模较小、发展缓慢的问题,与农业银行灵台县支行签订融资服务合作协议,为非公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开辟“银企合作新干线”,帮助企业融资,促进银企互动,实现银企“双赢”,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联席交流,互通银企融资合作信息。灵台县非公企业党工委充分发挥“红娘”的牵线搭桥作用,组织召开银企

座谈交流、融资合作研讨等会议,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互通银企行业信息,共商融资合作细则。非公企业党工委向农行提供私营企业融资贷款所需的党建工作、登记注册、信用分类、商标使用、合同履约等方面的情况,协助农行办理动产低押、股权质押中的低(质)押登记业务,指导企业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企业向银行介绍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情况,确定并提交短期乃至长期规划实施的重大项目,在双方融资合作领域达成共识;银行向企业介绍融资、贷款等业务办理程序和要求。促使银企双方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搭建银企融资合作沟通信息平台。

二是互为促进,推动银企双方合作共赢。按照“合作共建、优势互补、服务经济、携手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银行和企业各自特点,全面开展合作交流,促使两方互助共建。合作企业在农行开设账户,并通过农行办理存款、代发工资、企业年金等金融业务。农行积极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支持和金融服务,协助企业解决投资、理财、现金管理和战略规划定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向资金链出现问题的企业发放贷款,定期深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

争力。实行银企对接以来,农行共向正宇商品混凝土经销有限公司、鑫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6个私营企业发放贷款87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创先推优,引导企业规范诚信经营。依托企业登记、年检验照、信用分类监管优势,非工企业党工委对企业运行状况、意向性贷款项目和诚信度等方面信息进行综合比较,优先推荐信用度高、融资需求合理的企业,特别是守合同重信用、著名商标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重点企业参与融资合作。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管指导,注重提高企业诚信度,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管理科学化水平,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合法经营、诚信经营。农行对具有融资意向的企业内部管理和贷款项目进行定性评价,向符合双方约定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业务,逐步扩大企业融资范围和数量,拓宽银企融资渠道,增进银企之间的信任感。

四是联谊互动,全方位多领域携手发展。积极在银行和企业中树立“传播分享、共同成长”的理念,除融资贷款外,非公企业党工委积极协调银企双方在党建工作中结对共建,加快非公企业党建步伐,定期联合开展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联谊互动活动,组织开展行业技能比武、金融知识问答等竞

技比赛活动,共同参与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农行定期抽组力量深入企业,将金融产品和优质服务送上门,组织企业党员职工开展金融、财务知识培训讲座,向企业党员职工提供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推动银企双方在更多领域合作交流,构建和谐合作关系,为非公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报:市委组织部组织科、办公室、研究室。

第五篇: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2011年10月25日,民营经济大省浙江首次举办的“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拉开帷幕。这是浙江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浙商精英聚会,遍布全球的浙商精英、专家学者共襄浙江发展,共谋浙江未来。

选择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浙江立于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新起点之时,举行此次盛会,正彰显了浙江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坚定信心和不懈努力。

民企兴则浙江兴

有人形象地说:在浙江,每天都有200家民营企业生成、有100个人成为小老板,平均4户浙江家庭中就有1户在做自己的产品或生意,平均每19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最新统计显示,浙江民营企业总数70.4万户,个体工商户228.6万家。

提起浙江,杭州软件、宁波服装、温州皮鞋、永康五金、海宁皮革、嵊州领带等为数众多的区域特色产业名声响亮,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提起浙江,“小企业、大集群”加“小商品、大海洋”的特色为人熟识,制造业基地、商品市场联动,造就市场大省。而且,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还“激活”了国有经济,“比翼齐飞”、互促共进。

改革开放30年间,民营经济的率先试验、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最有特色、最为亮眼的风景。这个既无资源优势、也无政策优势可依的传统农业省,一跃成为经济总量全国第四位的经济强省,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浙江以中国近1%的土地、4%的人口,创造了中国7.5%的生产总值。其中,浙江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由民营经济创造。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就占了203席。目前,在海外、省外投资经商的浙江人有750多万,他们创造的财富总量,与浙江全年GDP相仿,相当于在省外、国外分别再造一个浙江。

浙江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是重要精神动力。浙江人勇立改革开放时代潮头,靠着“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创下一个个创业奇迹,完成一次次逆势上扬。

民企兴则浙江兴,民企强则浙江强。浙江的决策者深刻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浙江的立业之基、活力源泉和优势所在,也是面向未来浙江长远发展、民富省强的关键所在,“民营经济成就了浙江,是浙江的瑰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们,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优化环境促发展

“一有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的浙江民营经济,其高速发展的背后,在每个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都有“有形之手”在发挥鼓励扶持的推动作用。

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地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地党委、政府也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断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生长”的环境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浙江以改革创新精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筑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

200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为民营经济配送“政策套餐”,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新飞跃”成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关键词”,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全面提高民营经济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

2008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关键时刻,浙江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坚定信心、共渡难关,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促发展。仅2009年,就通过减免企业税收,取消、暂停和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为企业减轻负担666亿元。政企合力、危中求机,使浙江民营经济随国民经济一起,走出一个“V”型反转。

2010年,国务院鼓励和引导民营投资健康发展“新36条”出台后,浙江迅速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举措,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今年以来,针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困难、特别是融资难等问题,最近,浙江拿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一揽子应对措施,帮助那些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有市场、有前景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出台促进民间融资“阳光化”新规、落实信贷支持政策、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帮扶企业力度等一套“组合拳”,正在显现积极效果。

转型升级正当时

在浙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中,如何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和优势,是浙江上下、政企各界思考谋划的命题。

近年,经济先行先发的浙江,遭遇“成长阵痛”也首当其冲,经历发展的“沟沟坎坎”。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和国内外市场竞争新形势下,以往粗放的增长方式不可能再延续,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老路难以为继,唯有下决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是“华山一条道”。

对浙江民营经济来说,尽管经济总量可观,但仍须面对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较低等自身问题。要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浙江民营经济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产业结构提升、经营模式转变和增长动力转型。

咬定转型升级不放松,“早转早主动”,成为浙江上下的共识。市场倒逼机制形成的内生动力,加上政府引导扶持的推动力,使得民营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被称作民营企业“常青树”的万向集团,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坚定信心、认准方向,大力推动“绿色”的电动汽车项目。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说:“企业发展有困难,怨天尤人没有用,只有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大胆闯入汽车工业领域的“青涩后生”浙江吉利集团,牢牢依靠自主创新,成长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中坚力量。董事长李书福说:“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形成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以传统纺织织造起家的绍兴新中天集团,深感出口竞争中越来越无优势,利润空间越压越低,下决心转向技术和资金门槛更高、市场前景更看好的无纺布织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早转型、早升级,发展路子才能越走越敞亮。”董事长徐仁良感受颇深。浙江提出,要实现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将充分发挥浙商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新阶段,鼓励广大浙商继续弘扬“四千”精神,敢为人先,勇闯天下,进一步做强做大;鼓励广大浙商富而思源,回报桑梓,汇集各方力量,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更好地融合发展。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整体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2011年,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民营企业遭遇严重挑战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求进,转中求好。这主要得益于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民营经济,以科学的思路谋划民营经济,用有力的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浙江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就是浙江人民的创业创新史,也是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史。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2004年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全省首次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再创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优势,并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德江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同样对民营经济充满感

情,高度赞扬“一遇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过程中,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加大扶持力度,破除体制障碍,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11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到230万户,民营企业达到72万户,平均每18位浙江人中就有1位个私经营者。目前,民营经济的贡献率分别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0%、外贸出口的60%和税收的50%。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浙江进入了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其他因素的变化,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这就更需要以科学的思路谋划民营经济,自加压力,加快转型,扎实推动民营企业大发展大提升。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二天,浙江省委、省政府就以电视电话形式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万人大会,大会的主题就是提振民营经济,科学谋划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蓝图,突出的工作基调是“稳中求进、转中求好”,明确的总体思路是“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整体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要着力优化结构和产业升级,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鼓励民营经济坚守实体经济,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进入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快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民营骨干企业,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尽快形成大中小企业梯次结构、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要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和提高素质,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决策管理机制,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产权结构多元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管理能力的“创二代”企业家队伍。

要着力促进“走出去”、“引进来”互动融合,推动民营经济开放发展。继续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拓展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开展海外品牌收购、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经贸合作区建设。大力引进急需的新兴产业项目和高端技术、装备、人才,吸引和鼓励省外浙商回归兴业,实现“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互动协调发展。

要着力推进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推动民营经济集约发展。按照“生态浙江”的建设要求,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要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要着力提升质量诚信和强化社会责任,推动民营经济和谐发展。引导民营企业把追求经济效益和实现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坚持质量立业、诚实经营、公平竞争,走敬业、诚信、守法的发展道路。要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建设,切实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打造民族特色街 推动民族经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民族特色街 推动民族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当代技术基本特征与主要贡献 主要贡献 当代技术发展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最重要影响的有两类: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生物技术。网络时代对人类发展的主要贡献......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近年来,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我县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大力实施“科技兴隆......

    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

    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桃江县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和促进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把劳务输出作为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

    继续解放思想 推动经济发展

    继续解放思想 推动经济发展——天门市的调查报告 省市联合调查组 2008年第6期 ——本刊特稿近几年,天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视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化劣......

    推动人才辈出 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多年来,**县委精心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数量较为充足的人才队伍,引领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一、事......

    工商推动经济发展措施

    为提高全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及区委、区政府建设“两带一区一中心”的发展规划,继续开展解放......

    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发言材料

    我来xx乡已经有一年多了,是xx让我一步步了解农村工作,也是xx昂扬向上的发展姿态看到我工作努力的方向。很多人得知我在xx乡政府上班后,都会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说xx乡是个好乡......

    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

    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 扩大劳务输出 推动经济发展 扩大劳务输出 推动经济发展 桃江县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和促进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把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