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民生问题解决的意义及总体思路(最终版)
申论范文:民生问题解决的意义及总体思路
(一)民生问题的意义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特别是改革发展走到今天,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政权能不能巩固。民生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具体问题上,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问题。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它既体现着人民群众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利益,综合起来又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从而认同和拥护党和政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理念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温家宝总理也明确宣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二)解决民生问题的总体思路
我国的民生问题表面上看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问题。如果不从政治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是解决不好或者解决不了的。第一,民生问题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和行为问题;第二,表现为经济、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民众确实从改革中获得了实惠,但民生问题却开始凸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非常值得深思;第三,民生问题与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关。第四,民生问题凸显,还与权力资本对于社会利益的侵蚀引发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失衡,以及基本制度的缺失和公众对公共政策缺乏正常的表达机制密切相关。
1.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在于通过改革建立起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
增加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投入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等,建立这样的制度而不是临时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造成目前民生问题的凸显与解决民生问题方面的制度短缺直接相关。比如,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健全、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有的制度覆盖范围很小,主要在城市。随着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他们要面对城市的物价、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高收费,这就使这些弱势群体在客观上对国家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制度有了很高的依赖,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却不能给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解决民生问题靠发“礼包”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也不足以保证民生核心地位的落实。因此,解决民生问题,迫切的是建立面向民生的制度和法律。
2.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
温家宝总理提出两大改革,即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和让人民幸福快乐的根本途径。要解决好就业、分配、社保这三个直接涉及民生的问题,必须深化改革与加大投入并举。比如,养老保险待遇不平衡问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别太大。相同资历、相同级别的人,从企业退下来的比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10年前差30%多,现在是一到两倍,激发了许多本不应当产生的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医疗保险待遇不平衡问题,比如,一些住单间、套间的患者的医药费可以全部报销,而住多人间的倒有不少是自费的。不完善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后可能雪中送炭的事情较少,相当部分却是锦上添花。近年来政府财力大大增加,加大投入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改革的任务却并未因财力增长而减轻。特别是涉及社会管理、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打破垄断行业对市场的行政性分割、铲除分配领域中的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约束社会保障待遇方面的特权、提高劳动力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等等,都是相当艰巨的任务。不解决好这些改革问题,政府送多少“礼包”也只是扬汤止沸。
3.改善民生要从国情出发,逐步进行。
民生是全体人民的民生,但不同群体的民生问题不一样,要更加重视普通民众尤其是占相当大比重的困难群体。这些年我国财富创造的速度很快,但总体来说,还不是在一个非常雄厚的经济基础上来谈民生。与此同时,民生又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民生问题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4.共享改革成果。
共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精神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社会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的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政治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需要。现阶段面临的任务是逐步由单向的、低层次的“共享”走向多元、高层次的“共享”。当然,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建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公民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机会均等化机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按贡献共享的机制;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逐步实现大体均等化原则。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实行平均化,而是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方面有平等的制度,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重视和改善民生,就要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着重点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为此,改变初次收入分配体制性扭曲,应成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政府再分配政策对初次分配结果的调节和矫正固然重要,但转型经济中初次分配的起点和过程公平尤为紧迫和重要。离开起点和过程公平,仅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结果公平上,不仅难以根本缓解和抑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而且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必须用发展机会平等保障收入分配公正,使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而不是被权势阶层贪占。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就业机会以及过程的不平等:一是传统城市经济部门之间存在巨大的工资差异;二是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工资差异以及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壁垒;三是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失业和半失业人口。据初步估算,一个劳动力在农业部门特别是种植业领域的年劳动时间,是城市经济部门劳动时间的1/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使两个领域的劳动力收入实现均等,是绝不可能的。如果真想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根本的办法是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有效工作时间,这就要减少农民的数量,让大量农民尽快转移到城市经济部门。由就业状态的差距而产生的公民之间净福利的差距是巨大的。例如,行政垄断行业职工工资福利过高,而一般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又过低,工资占GDP的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的17%左右跌到了现在的12-13%。这一比例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般为50-60%,在一般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左右。
政府的积极措施应是全面提升公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尽可能使所有公民能够首先从劳动市场上获得比较接近的劳动报酬。因此,要深化就业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效率和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引起人们不满或加剧社会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平等以及竞争过程中的不平等。这类不平等主要是体制性因素所导致,它既不反映效率原则,又不受公平原则支配,是分配关系扭曲的重要表现。比如,劳动力流动中的体制性歧视、缺乏有效的劳资协调机制、行政性垄断对分配关系的扭曲等。
5.建立能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和表达机制。要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给民众充分表达的权力,尤其要重视弱势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声音。没有一个利益均衡表达机制,民生问题解决不了。民生问题与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能力、机制、博弈等直接相关。公共政策制定的时候,如果弱势群体缺乏正常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受损后又找不到正常的表达形式,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民生问题之所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与民意表达不充分有直接的联系。有专家强调,如果一个社会公平正义度比较高,即使这个社会的经济能力有限,社会利益分配得比较合理,那可能老百姓的怨声还不至于很高;如果这个社会不能体现公平正义,社会利益分配又明显不公,即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了,民众的怨声仍然会很高。
6.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解决民生问题政府是关键,政府要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基本职责。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加大反腐败的力度,遏制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解决腐败问题,关键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审批过多、公共权力滥用、与民争利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反映在解决民生问题。政府行政要为民谋利,排除部门争利,利益集团争利。
7.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多方形成合力。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作用。首先政府要有投入,职能要到位,其次企业要讲社会责任,第三,发挥民众的作用,让有条件创业的普通百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内都能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民生问题不是政府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积极参与。政府要为老百姓谋生创造条件和环境。
第二篇:党务工作总体思路
2011年党务工作总体思路
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来开展党务工作,达到不缺项、无盲区,尽量做到让上级党组织满意。
一、与综合办一起抓好机关学习工作,仍然执行过去 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是理论和业务知识相结合,学习方式是聘请专家讲授、班子成员引领学和各股室结合各自业务辅导学。(计划请党校讲二次,请法院讲二次,这要有些投入)
二、进一步完善创先争优活动,确定今年承诺践诺内 容,抓好所党总支(支部)的创先争优活动,使所属基层党组织都积极参予到活动中,以活动促进各企业经济工作的发展。同时要做好各党总支(支部)的规范化党组织建设工作,使之达到规范化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三、做好创先争优活动的总结和所属基层党组织、党员表奖推荐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到今年7月基本结束,下步要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来开展党的各项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创先争优活动总结好,同时把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推荐上去,争取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奖。
四、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开展好党组织活动。今年我们将迎来建党90周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对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都十分重视,中央外宣办和中央党史研
究室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承办了“党史上的今天”大型系列宣传史料,宣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地方各级党委也将做出具体安排,我们要根据上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开展活动,使活动即能达到上级要求又能符合我局党委的实际。
五、七.一期间,我们结合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开展一次党员集活动,活动方式和内容另行确定。
六、努力做好老干部、计生、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离休老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应该服务好的特殊群体,他们随然人数较少,但影响力很大,而我局管理的老干部又较多,因此我们要把爱老、尊老、敬老工作提到工作日程,要关心爱护老干,及时报销药费,把专项经费管理好使用好,努力做到使他们基本满意。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要做好育龄女职工统计报表和检查工作,杜绝计划外生育现象的发生。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面,根据县精神文明办的要求,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安排好各项活动,保持县级文明单位荣誉程号。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要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活动的开展,加强政治理论和和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陶冶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防黄、毒、赌和邪教组织的侵袭,同时做好来信来访案件查处,维护社会稳定。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建立好班子成员和科级后备干廉政风险防范档案,认真查找风险源和风险点,做到廉洁从政,警钟长鸣。
八、认真做好上级党组织和局机关临时安排的其它工作。
第三篇:绩效考核总体思路
北京永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绩效管理办法总体思路
1.概述
企业战略是企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是企业战略实现的坚强保障基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系统服务于企业战略,依托于企业任职资格系统和绩效考核评价系统。企业战略是培训需求的内在动力;任职资格系统是开发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基础,是培训的方向;绩效考核评价系统是产生培训需求的原因。
通过建立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实际人力资源状况与战略要求对接,以加速企业战略的实现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员工任用、培训、考核等各个环节密不可分,相互交织、相互制约。因此制定员工奖惩激励制度,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必须考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2.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总体思路 2.1绩效考核的目的
2.1.1通过绩效管理与考核传达组织目标,引导员工参与管理,全面了解和评估公司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发个人潜能和工作热情,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使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员工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共同实现。
2.1.2改善组织管理过程,促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保证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提高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整体动作能力与核心竞争实力。
2.1.3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和贡献,为薪资调整,绩效薪资发放,职务晋升等人事决策提供依据。
2.1.4反馈员工绩效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下属;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开放、积极参与、主动沟通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2绩效考核管理的原则
2.2.1客观公平原则:绩效考核过程中对被评者的任何评价都应有以事实为依据,对同一岗位的员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且在一段连续时间内,考评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大的变化,考核评价的方法应具有一致性。
2.2.2公开性原则:管理者要向被管理者明确说明绩效考核的标准、程序、方法、时间等事宜;考评结果对考评负责人、被考评人、人事负责人、(副)总经理公开,任何人不得将考评结果告诉无关人员。
2.2.3开放沟通原则:在整个绩效管理与考核过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要开诚布公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考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被考评者,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今后应努力和改进的方向。发现问题或有不同意见应及时进行沟通。
2.2.4常规性原则:绩效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日常工作职责,对下属做出正确的评估是管理者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绩效管理工作应成为常规性的管理工作。
2.3绩效考核管理的依据和内容
2.3.2绩效考核管理的主要依据是部门职责和岗位工作职责及部门制定的月度、季度、工作计划。因此,要求明确各部门职责,合理划分管理权限和工作界面,实行领导负责制的计划管理,并将公司经营计划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
目前,公司已制定各部门职责及岗位说明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完善。许多相关业务部门工作联系较多,业务交织,因此工作流程再造及业务范围划分上需进一步改善,以理顺公司内部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公司实际的管理机制,这就要求建立和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内部管理。
2.3.1绩效考核管理的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工作业绩,是以事先确定的个人工作目标和工作结果为主要内容,即在本人工作职责范围内,工作计划(月度、季度、)执行与完成情况,包括上级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工作能力,考核评价标准以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为标准。是针对被考评人负责或承担的工作目标、任务,所应具备的指挥、管理、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和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的发挥与运用程度,以及与相关业务部门工作的协调、配合状况。
工作态度,考核评价准以《员工考勤管理制度》、《员工礼仪及工作规范》等相关制度为标准。能否以端正、积极的工作态度,热情饱满地投入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并能承受工作压力。包括遵守公司相关管理制度的情况等评价。
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标准以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有自我发展、自我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觉意识。
2.4绩效考核管理的规程 2.4.1组织机构
人力资源部是公司员工绩效考核的常设机构,负责制订及修订绩效考核方案,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协助各部门按计划实施考核,并监督、控制考核工作的全过程,负责制度解释和处理有关评估投诉,及时收集和整理各类考核信息进行分析,依据考核结果和组织人事政策,向公司领导提供人事决策依据和决策建议。
各部门负责依据绩效考核方案,按计划组织实施本部门的考核工作,协调和解决本部门员工在考核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向本部门员工反馈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和组织人事政策向人力资源部提出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人事决策建议,反馈本部门员工对考核方案的看法。
2.4.2考核方式
人力资源部统一制定考核方案,采取分层考核,分步实施的考核方式。不同职级的员工考核周期、考核标准及考核方式不同。具体如下:
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属管理、决策层面,由集团人力资源中心确定考核周期、考核标准,采取述职即自我评议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考核内容以经营目标完成和管理改进为主。
中层管理人员考核:属执行、操作层面。由人力资源部确定考核周期、考核标准,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参与并监督考核工作的全过程。采取自评、直接上级评议与同级管理人员互评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考核内容以部门关键业绩指标落实、计划完成和业绩改善情况为主。
一般员工考核:属具体作业层面。由人力资源部确定考核周期、考核标准,采取自评与直接上级评议的形式,具体考核内容以目标、计划执行操作情况为主。主要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团队协作、团队建设与管理等。
2.4.3考核结果的运用
依据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分为四个等级: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考评人根据考核结果视具体情况与被考评人进行绩效考核面谈,确认考核结果,共同制定工作改进措施和提高绩效方案。
考核结果可作为工资、奖金、职务晋升(降)、任职资格、员工培训等人事决策和调整的依据。
(一)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发放绩效工资基数和奖惩比例。
(二)根据年终考核结果结合阶段性考核成果,综合评价员工一年工作表现,结合《薪资与福利管理制度》确定薪资调整范围及调整幅度及年终奖金的发放。
(三)依据考核结果,结合《员工任用、调配、解聘、辞退管理办法》做出相应人事调整。
(四)依据考核结果,结合《员工培训制度》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培训对象的确定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经考核,表现突出,具发展潜力的员工可列为培训对象,以储备人才,建立人才梯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经考核,不能很好地胜任现岗位工作,需通过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以达到岗位要求,提高工作绩效。
2.3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建立 结合公司实际建立、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一)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重要模块之一,与员工任用、培训等模块相辅相承,密不可分,共同组成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其他模块为绩效考核管理的实施提供系统支持。因此,建立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同时,需完善员工培训、薪酬福利、员工任用、员工奖惩等相关人事制度,用制度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管理激励、约束员工的效用。
(二)针对各部门业务内容、工作性质的不同,可依据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制定本部门员工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具体如下:
工作指标可明确量化的,且可以用数据衡量业绩标准的业务部门,可结合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制定考核实施细则,进行业绩考核。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依据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实施。如:销售部、成本控制部、工程部等。
工作指标难以量化的辅助部门,依据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总经办、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合约部等职能部门。
(三)建立完善的薪资福利管理体系。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应与合理、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相结合,发挥绩效考核管理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激励作用。就薪酬福利制度而言,其本身就是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完善的薪酬体系是依据组织结构的设置、任职体系、岗位分析及岗位要求等制定的,其激励作用的发挥依托于绩效考核管理,最终以员工薪酬福利的调整、职位的变动而体现。
(四)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工作绩效,是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绩效考核管理使得员工培训的目标明确,培训对象、内容以及方式更具针对性,以达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员工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绩效考核管理侧重于员工业绩,即工作成果。同时也兼顾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为提高员工绩效,规范管理,不但要求规范员工的行为,而且要求增强员工自我发展的意识,从精神层面上与公司理念保持一致,为绩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如:《员工礼仪及工作规范》、《考勤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员工社会保管理办法》、《劳动合同与人事档案管理办法》、《汇报、谈话和工作沟通管理办法》等相关人事制度。
(六)企业文化建设应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之中。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关键在于人,以人为本,任人为贤的用人原则正是基于这一点。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根本。在人才的开发与培育过程中,需要将企业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层面的思想精神植入员工的脑海里,以支配他们的行动,规范他们的行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实施绩效考核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其他各环节是不可分割的,并与之相互匹配。脱离了其他各环节的绩效考核管理都不能很好地好发挥其激励、约束员工的效用。因此,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相关人事制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建立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人力资源部
二OO四年九月三十日
第四篇:发展总体思路:
发展总体思路:
对我市碧江区六龙山光箨篌竹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优化、提升、转变、壮大,即优化光箨篌竹产业链的规划布局,提升光箨篌产业层次,转变竹产业的发展模式,壮大光箨篌竹产业的规模。在可持续利用经营的情况下,如何向我们的青山绿水要财富、要效益,把六龙山真正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同时把我们铜仁城区打造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着力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想方法为企业创造条件,解决基本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并鼓励、引导上规模的企业来六龙山经营光箨篌竹,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二是着力做宣传、树品牌、引企业、培育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大力宣传六龙山地理,旅游等优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政策、规费征收和资金支付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三是着力加大产业模式,改变单一的光箨篌竹产业生产链,引导农民发展竹下养殖,林区配套种植,成立专业合作社等;四是着力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改变产品单一的现状,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在竹笋的食用、药用,竹编、竹板的用材,旅游景观,水土流失保护等下功夫,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科技投入、产品研发、专业人才培养上大力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第五篇:基层工作总体思路
基层工作总体思路:要继续贯彻“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强化基础、开拓创新、提高素质、规范运行”的指导思想。着力推进各项工作,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工作要点:
一、司法所工作
1、指导以司法所为重点,深入开展处置突发性群体民事纠纷工作,完善预警、预案预防工作机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经常性工作,不断强化司法所在化解、预防、减少和处置突发性群体民事纠纷的能力。
2、加强指导,进一步强化和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依照《宁波市新一轮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标准》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抓好司法所硬件和软件建设,推进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年内争取司法所全部达标,1-2家达到省“示范司法所”标准。对司法所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司法所要积极参与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在加强综治工作中心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司法所建设;通过司法所建设确保综治工作中心中有关司法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
3、抓好队伍建设。利用综治中心建设的契机,努力争取配好配强司法所工作人员,同时做好培训工作。首先是加强对司法所长的培训,到经验丰富,工作先进的单位参观学习,开拓眼界,拓宽工作思路;其次继续做好司法所内勤的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省厅开发的司法行政系统电脑软件的应用,分别指导,确保其正常应用。第三是抓好司法所新上岗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就工作职责,业务技能和工作方法进行系统培训。
二、人民调解工作
1、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转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大力加强人民文章版权归文秘写作网作者所有!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结合“综治进民企”活动,指导民营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调整充实调委会力量,逐步将一些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调解员进行调整,聘请一些有威望、年纪较轻、素质较高、责任性强的人担任调解主任,对工作不力的调解员也要做到及时调整。发挥街道、镇调委会作用,提高涉法纠纷、群访纠纷和群体纠纷的调解实效。
2、加强调解干部的业务培训。按照司法部《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组织骨干人员参加培训、以会代训、以案析法、现场观摩等方式抓好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和调解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继续协调江北区人民法院,分批组织人民调解干部参加民事案件庭审旁听。
3、认真抓好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首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农村调委会建设。要规范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纠纷活动。积极开展调解室的规范化建设活动,搞好调解室的软件、硬件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学习、例会、登记、考评、统计、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市局确定的书面调解协议制作范围、内容和要求,规范制作调解协议,协议书一案一档,按规定备案。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奖励机制,对人民调解员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和典型的宣传力度。出一期十佳人民调解员风采宣传画册和十佳人民调解协议书样本宣传册。
三、安置帮教工作
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努力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好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1、继续深入开展省府150号令和市政府127号令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充分发挥区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作用,理顺关系,加强衔接与协调。
2、积极探索安置帮教有效途径。继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帮教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做好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会议期间归正人员的走访帮教工作。努力把重新违法犯罪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年内帮教率达到95%,安置率90%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
3、狠抓安置帮教工作八项制度建设,实行对归正人员的分类管理,组织对全区安置帮教工作情况检查考核,对先进进行表彰。
4、继续抓好“三项”工程的落实。筹集使用好安置帮教专项经费,落实好安置优惠政策,创建安置基地。
5、按照上级要求,全面组织开展全区社区矫正试点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