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领导人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讲话摘要
党的领导人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讲话摘要1、1949年3月5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回答美国时代公司总编辑格隆瓦尔德所提‚现在经济改革,你们教育人民致富,出现了少数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时明确指出,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是,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
3、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
4、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主持召开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时明确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是一致的……各级党委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抓住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这个根本,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
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5、2003年10月14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必须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2004年9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再次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的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6、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指出:‚要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一刻都不能放松。‛2007年6月25日,他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再次强调,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7、2006年1月6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强调指出,把推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决防止和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行为。要紧紧围绕实施中央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加强监督检查,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8、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政风建设的工作重点,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并建立健全巩固成果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2010年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家领导人讲话摘要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是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加快建设繁荣
富裕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全党全国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新疆工作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和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把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新疆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不断开创新疆工作新局面。
温家宝就新疆工作部署作了讲话。***在会议结束时作了讲话。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展和稳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各项事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胡锦涛强调,新疆工作的长期实践表明,中央在各个时期关于新疆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新疆实际和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我们要认真总结并不断丰富发展新疆工作的宝贵经验,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在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疆同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新疆同全国一样,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新疆还存在着分裂势力分裂祖国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进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努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胡锦涛指出,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到2020年促进新疆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胡锦涛强调,贯彻落实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是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途径,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必须始终把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办好老百姓所思所盼的事,加快改善各族群众特别是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必须始终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形成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合力。四是必须始终把促进改革发展同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发展和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定不移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确保新疆社会大局稳定。
胡锦涛强调,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
第三篇:领导人讲话
徐才厚:认真抓好《政工条例》贯彻落实
解放军报北京9月15日电记者安普忠报道:经胡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全军学习贯彻《政工条例》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今天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在会议上强调,要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为契机,努力把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抓得更加扎实有效,为更好地推动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保证。
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廖锡龙、吴胜利、许其亮分别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央军委委员李继耐主持。
徐才厚指出,《政工条例》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法规,是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依据。这次重新修订《政工条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对军队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进一步规范。特别是全面贯彻和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鲜明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到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到对各级党委、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的要求之中。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思想政治建设“三个确保”时代课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等重大战略思想,在新条例中得到充分贯彻,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同时,修订后的《政工条例》还积极回答和解决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吸纳部队政治工作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修订《政工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军队建设,解决好“三个确保”时代课题;对于依法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促进政治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对于推动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性;对于进一步加强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做政治工作的素质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抓好《政工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徐才厚指出,学习贯彻《政工条例》,必须深入领会精神实质,系统把握基本要求,全面抓好贯彻落实。要深刻领悟和把握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紧紧抓住带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政治要求,特别是要坚持用科学理论统领和指导政治工作,强化军魂教育,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不断打牢部队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要全面把握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任务要求,紧紧围绕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筹划和开展政治工作,切实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中发挥服务保证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建设的整体水平。要切实履行各级党组织、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的职责,结合贯彻全军党的建设座谈会精神,不断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开展政治工作的素质能力。要继承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三个紧贴”要求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同时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政治机关、政治干部发挥主体作用与其他部门、其他干部共同参与相结合,努力形成人人来做政治工作、齐心协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发展进步的良好局面。
徐才厚强调,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政工条例》是一项全局性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经常
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摆到重要位置,作为大事来抓,广泛开展学习培训,坚持依据条例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党委和政治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带头按条例办事,影响和带动条例在部队的贯彻落实。
李继耐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政工条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军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要迅速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下大力搞好《政工条例》的学习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抓好《政工条例》学习贯彻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要严格依据《政工条例》规范各项政治工作,认真检查和清理与条例不符合的制度规定和做法,促进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通过学习贯彻《政工条例》,进一步理清思路、提升标准,科学统筹、狠抓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政治工作各项任务。
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的还有四总部、全军各大单位、武警部队和军委办公厅领导等。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安普忠报道:经胡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全军学习贯彻《政工条例》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今天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在会议上强调,要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为契机,努力把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抓得更加扎实有效,为更好地推动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保证。
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廖锡龙、吴胜利、许其亮分别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央军委委员李继耐主持。
徐才厚指出,《政工条例》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法规,是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依据。这次重新修订《政工条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对军队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进一步规范。特别是全面贯彻和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鲜明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到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到对各级党委、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的要求之中。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思想政治建设“三个确保”时代课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等重大战略思想,在新条例中得到充分贯彻,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同时,修订后的《政工条例》还积极回答和解决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吸纳部队政治工作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修订《政工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军队建设,解决好“三个确保”时代课题;对于依法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促进政治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对于推动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性;对于进一步加强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做政治工作的素质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抓好《政工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徐才厚指出,学习贯彻《政工条例》,必须深入领会精神实质,系统把握基本要求,全面抓好贯彻落实。要深刻领悟和把握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紧紧抓住带根本性、方
向性的重大政治要求,特别是要坚持用科学理论统领和指导政治工作,强化军魂教育,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不断打牢部队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要全面把握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任务要求,紧紧围绕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筹划和开展政治工作,切实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中发挥服务保证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建设的整体水平。要切实履行各级党组织、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的职责,结合贯彻全军党的建设座谈会精神,不断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开展政治工作的素质能力。要继承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三个紧贴”要求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同时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政治机关、政治干部发挥主体作用与其他部门、其他干部共同参与相结合,努力形成人人来做政治工作、齐心协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发展进步的良好局面。
徐才厚强调,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政工条例》是一项全局性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摆到重要位置,作为大事来抓,广泛开展学习培训,坚持依据条例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党委和政治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带头按条例办事,影响和带动条例在部队的贯彻落实。
李继耐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政工条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军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要迅速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下大力搞好《政工条例》的学习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抓好《政工条例》学习贯彻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要严格依据《政工条例》规范各项政治工作,认真检查和清理与条例不符合的制度规定和做法,促进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通过学习贯彻《政工条例》,进一步理清思路、提升标准,科学统筹、狠抓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政治工作各项任务。
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的还有四总部、全军各大单位、武警部队和军委办公厅领导等。
李继耐在总政机关《政工条例》培训动员大会上强调
解放军报北京9月25日电记者安普忠报道: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今天在总政机关《政工条例》培训动员大会上强调,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政工条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总政作为中央军委的政治工作机关、全军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关,要在学条例、知条例、用条例上带好头作表率,更好地把握时代特征和思想政治建设的特点规律,更好地拓展工作思路和视野,更好地解决遇到的矛盾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建设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
李继耐指出,《政工条例》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法规。重新修订的《政工条例》全面贯彻了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加牢固地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方针地位,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好用好《政工条例》,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举措,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和改进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是各级党组织、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履行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要切实增强学好用好《政工条例》的使命感责任
感,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示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条例的学习贯彻。要下功夫学习掌握《政工条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带根本性、方向性的规定和要求,突出抓好新修订内容的学习理解,熟练掌握肩负的职责任务,真正做到吃透精神、掌握规定、熟悉职责、提高能力。
李继耐强调,要依据《政工条例》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认真贯彻《政工条例》这个根本法规,努力把思想政治建设抓得更加科学、扎实、有效。要不断强化按照条例指导开展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把学习贯彻条例的过程,作为强化依法办事意识的过程,作为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过程,努力形成按章办事、按职尽责、按级负责的工作局面。要以条例为统领进一步健全完善政治工作政策法规制度,做到衔接配套、协调一致,确保制定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制度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要以学习贯彻新条例为契机,按照条例要求科学统筹,加强指导,下功夫抓好政治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振起、童世平、贾廷安,主任助理魏亮等出席会议。据了解,从今天开始,总政机关干部和直属单位政工领导将分3期进行条例学习培训。
责任编辑: 天海川
第四篇:领导人经典讲话
领导人经典讲话
【习近平】
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国情复杂,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牢记责任重于泰山,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风物长宜放眼量。‛企业家的眼界决定境界、作为决定地位。希望企业家们‚不畏浮云遮望眼‛,不因一时一事的干扰因素而裹足不前,而应着眼长远,拿出更多、更好适合两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要厚道经营,兼济天下,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古人曰:‚道虽尔,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历史上有许多空谈误国的教训,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此类误国之鉴,发人深省。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紧紧依靠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人民的梦‛。
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习近平强调,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1),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面对各种诱惑保持清醒头脑,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不断增强辨别是非和抗拒诱惑的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一、习近平主席经典语录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二)‚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
‚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四)‚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 13 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五)‚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六)‚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七)‚强军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八)‚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九)‚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十)‚老虎‛、‚苍蝇‛一起打
‚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
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十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十二)‚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十三)‚要容得下尖锐批评‛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克强】
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我们愿意接受全社会、接受媒体的监督。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要使用明规则战胜潜规则。
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
——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大学是人才的熔炉、思想的宝库。科学的殿堂。
这是一个开放、多元、共生的世界,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既应相互借鉴又应彼此包容。
‚食以安为先,食以质为上‛。
第五篇:领导人讲话
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重大意义
——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一点体会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颁发的教育规划纲要,鲜明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体现了对我们党教育工作实践的深刻总结和对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贡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促进教育公平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崇高理想
争取无产阶级的受教育权,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众受教育的平等机会,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实现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真正民主与平等。马克思曾呼吁欧洲工人阶级要为本阶级儿童的利益向资产阶级展开斗争。恩格斯在其著名文章《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只要教育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工人就不可能受到真正平等的教育。”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工人阶级必须为争取教育机会的平等而奋斗,尤其是为争取其子女获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奋斗。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促进教育公平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教育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它一方面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统治人才;另一方面又把无产阶级训练成为资本的工具,剥夺他们身心正常发展的可能性,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因此,资本主义教育的权利是不平等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片面发展的人。正是在对资本主义教育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实现这种全面发展,唯一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历史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号召工人阶级不仅要在夺取政权以前积极开展争取教育权的斗争,而且在夺取政权以后,更应该广泛地普及人民大众的教育。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应该“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主张“所有儿童,从能够离开父母亲照顾的时候起,由国家机关公费教育”。关于实现教育权利与机会平等的途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有一种特殊的困难之处,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的教育制度。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只有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崭新的教育制度,工人阶级受教育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教育机会的平等也才能成为现实。
二、促进教育公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懈的历史追求
促进教育公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的历史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90年来,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历史时期,一直遵循并实践着这一目标,不断丰富、实践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关心人民大众的教育。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大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还规定:“工农劳苦群众,不论男子和女子,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一切工农劳苦群众及其子弟,有享受国家免费教育之权。”1932年秋,闽浙赣省苏维埃代表大会文化工作决议案还规定:“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和统一的劳动学校制度。”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革命政府公布了《小学法》和《实施普及教育暂行条例》,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就是每个国民所必须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一方面每个人都有受这种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国家有使每个人能受到这种教育的义务。”在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东北等解放区提出,教育要普及化、大众化,并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结合起来;同时还提出免费入学的措施,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人民教育的普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扩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全体国民受教育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崇高奋斗目标,在理论、政策和实践上坚持把让人民大众接受教育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为实现教育公平进行了不懈努力。一是确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二是一切学校向工农开门。1951年8月,政务院讨论通过的《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充分保障全国人民,首先是工农劳动人民和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权利,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受教育机会,使一切学校都向工农群众敞开大门。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取向。三是创建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在改造旧中国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党的教育方针、制定教育发展计划、实行高校院系调整、建立完整的初等到高等教育体系、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教育、试行两种教育制度与两种劳动制度等措施,推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基本保障了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广大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提供了基本政策保障和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党和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人民教育事业发展,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的实现,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教育公平。一是通过恢复高考招生制度、扩大增量、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教育公平,包括取消身份限制、扩大招生范围、择优录取,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等。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重新确立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和科学的原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二是从体制改革入手系统地进行教育改革。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以改革教育体制为重点,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提出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1986年7月1日,《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实施,有力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依法保障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
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全民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90年的6年左右提高到2001年的8年左右。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为关键,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开展了一场深刻变革,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三是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顺应了广大群众对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强烈需求,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储备了大批专门人才,加快了高等教育普及的步伐,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迈出了更大步伐。一是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二是用发展的办法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公益性质,落实政府责任,不断增加教育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实行向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的政策,加强东部对中西部、城市对农村的教育对口支援,有力促进了教育的均衡。三是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同时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寄宿生生活补助,惠及约1.3亿名农村、约2800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的政策,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在职业教育阶段,设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实施农村与涉农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在高等教育阶段,初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和勤工俭学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健全了普通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国家每年用于资助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家庭贫困学生的财政投入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总额将达500亿元,惠及2000多万名学生,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或接受职业教育。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再一次奏响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强音。
三、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现实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现实需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鲜明体现,是对我们党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政策定位意义。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促进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也就意味着所有教育新政策、新措施的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都要以此为中心、以此来衡量。凡是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制度,都要加以改进,着力用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二是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工作导向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以及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特别是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些不公平问题还非常突出,必须不断加大解决的力度。因此,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明确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切实维护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充分体现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教育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新时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实际行动,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导向,三是对于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制度创新意义。促进教育公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公平从来都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社会越进步,越是追求和看重公平。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政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战略选择,必将引领中国新一轮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今后10年,我们需要继续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上进行不懈的努力,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促进公平。只有形成更加公平的教育制度,才能保证更加公平的机会。制度能够管根本、管长远。
四、新时期促进教育公平的现实着力点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绘就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对今后10年的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的精神和工作要求,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努力在促进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一是要以机会公平为关键,着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努力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是教育起点的公平,也是最大、最重要的教育公平。要以农村为重点加快学前教育的普及,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满足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二是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着力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公民的受教育权是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规定,依法维护和保障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教育公平的底线。要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教育收费、考试招生、毕业生就业、校园安全等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规范管理、依法办学,坚决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
三是要突出工作重点,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持困难群体。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持困难群体作为重点任务,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是今后10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教学资源均衡配置,要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要落实好相关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和监护网络,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持力度,重点是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努力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要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是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为根本措施,着力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基础上,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努力缩小区域差距。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建设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为重要抓手,整合互联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建设,为促进教育公平探索成本较低、便捷高效的途径。启动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所确定的重大项目,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进一步加大促进教育公平的进度和力度。
五是以促进教育公平机制为目标,着力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公平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不仅具有公益性,还有强烈的普惠性,发展和管理教育事业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在促进教育公平问题上,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义不容辞,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同时还要看到,促进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调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开拓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途径,丰富社会力量兴教办学的形式,扩大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参与度,把全社会的热情和力量都凝聚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心上来。
总之,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意味着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的意志和为之努力奋斗的崇高目标,需要共同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