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管理办法
深圳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管理办法
深环〔2000〕90号
(2008年11月19日)
第一条为实现污染源排放口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现有排污单位排放口的规范化整治和新建、扩建项目排放口的规范化建设。
第三条深圳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具体组织落实排放口规范化工作,市环境监察支队与东深水源办负责配合做好排放口规范化工作,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现场监督检查和跟踪落实,发现问题,立即作出整治要求,并做好登记汇总及验收工作,及时将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工作情况汇总上报市环保局。
第四条禁止在《深圳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的Ⅰ、Ⅱ类区域新建废水排放口,禁止在《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一类区域新建废气排放口。
第五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对全市排放口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排放口设计、技术咨询、标志牌安装等。
第六条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应遵循便于采集样品、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
第七条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所需费用列入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的配套费用(含竖立排放口标志牌的费用),由各排污单位自筹。
第八条规范化排放口的相关设施(计量、监控装置、标牌等)属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排污单位应将规范化排放口的相关设施纳入本单位设施管理范围。
第九条排污单位应选派责任心强,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兼、专职人员对排放口进行管理,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二篇:安徽省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环法函〔2005〕114号)
安徽省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环法函〔2005〕114号)
各市环境保护局:
为了实现对污染源排放口的规范化管理,我局制定了《安徽省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附:《安徽省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二○○五年三月十七日
安徽省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实现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管理,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开展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发[1999]24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现有排污单位排放口的规范化整治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排放口的规范化建设。
一切新建、改建、扩建和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在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同时必须建设规范化的排放口,并作为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的组成部分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前置条件。
第三条 省环境监察部门负责对全省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各级环境监察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省管及中央驻皖现有排污企业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的实施和验收由省环境监察部门负责。
第四条 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应遵循便于采集样品、计量监测和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
各排污单位总排放口的采样口,除了接受环保部门监督检查外,还应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全省日排废水100吨以上、COD30千克以上或日排氨氮20千克以上、日排废气10万标立方米以上、所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电力企业以及被列入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计划的其它重点污染企业污染源的必须安装污染源流量计、黑匣子及污染物在线监测装置等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第六条 各排污单位每一独立厂区的废水排放口可设厂内、厂外两个串联的总排放口(或称一对总排口),监控设施安装在厂内总排放口,环境保护图形标牌竖立在厂外总排放口。
废水总排放口、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废水处理设施的进水和出水口均应设置具备采样和流量测定条件的采样口,其中总排放口的采样口应设在厂内或厂界外10米内。
第七条 各排污单位的废气排放口应设置便于采样、监测并符合《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采样口和采样平台,无法满足要求的应由市级以上环境监测部门确认采样口位置。
第八条 一切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口(源)及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1995)(GB15562.2-1995)的规定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设置位置应距污染物排放口(源)、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或采样点较近且醒目处,并能长久保留。
一般污染物排放口(源)、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设置提示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排放剧毒、致癌物及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物质的排放口(源)及危险废物贮存(堆放)场应设置警告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第九条 各级环保部门及排污单位应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排放口登记证》并按要求认真填写。登记证与标志牌配套使用,由环保部门签发给有关排污单位。各级环保部门及排污单位根据登记证的内容建立排放口管理档案,包括排污单位名称、排放口性质及编号、排放口地理位置、排放主要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排污去向、立标情况、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整改意见等。
第十条 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所需费用列入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的配套费用,由各排污单位自筹。
第十一条 规范化排放口的相关设施及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属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排污单位应将规范化排放口的相关设施纳入本单位设施管理范围。
第十二条 排污单位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后,安装的自动监控系统的设备、仪器、仪表,必须由省、市两级环境监察监督部门管理。系统中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定期经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校验。系统的运行、维护、维修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按照规定设置排放口、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或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三篇: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深圳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深圳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环〔2004〕321号
为加强对本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监督管理,发挥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对本市污染源监督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和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我局制定了《深圳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本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监督管理,发挥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对本市污染源监督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和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和运行管理。
前款所称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以下简称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是指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流量、以及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记录装置(包括黑匣子等)进行实时自动监测监控的系统。
第三条 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由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的监测设备(以下简称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环境保护部门)建立的监测数据及信息综合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综合处理系统)组成。
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包括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分析仪、治理设施运行记录装置等;综合处理系统包括自动监测监控中心及相关设备。
第四条 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制定全市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规划、技术规范和相关管理规定,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依法定期公布市级重点污染源名单。
市、区环境保护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管辖范围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联网、调试以及总量控制监测设备正式运行前的验收和日常运行监督管理。
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制定综合处理系统整体规划、建设自动监测监控中心以及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排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安装总量控制监测设备:
(一)日均排放工业污水量在100吨以上或COD日均排放量在30公斤以上的排污单位(含城市集中生活污水处理厂);
(二)单台出力在65t/h(45.5MW)以上的火力发电厂、生活垃圾焚烧厂、设有单台容量≥14MW(20t/h)锅炉、设有炉窑且SO2产生量大于100吨/年的排污单位;
(三)处于水源保护区或其他环境敏感区内日均排放工业污水量50吨以上的排污单位;
(四)其他被省、市列为重点污染源的排污单位。
其他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安装污水流量计、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记录装置等设备。
第六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新建项目(包括改建、扩建、迁建项目)的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应与其污染防治设施同时建设。
现有的被列为重点污染源的排污单位应在本办法颁布实施后一年内安装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并投入使用;其他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在两年内安装有关设备并投入使用。
第七条 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属于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组成部分,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安装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并应将有关监测数据、图像等即时报送环境保护部门。
排污单位应做好总量控制监测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校验,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排污单位应当选用符合有关质量技术标准的在线监测监控仪器,并遵守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
排污单位安装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排污口进行规范整治。
第九条 排污单位申请总量控制监测设备验收的,应按规定提交系统调试、校准以及检测等技术报告,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安装的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
(二)排污单位已建立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具备正常的运行管理条件;
(三)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输出的数据符合国家规定的比对监测误差标准。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总量控制监测设备,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部门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中一并验收;现有的排污单位在线监测装置运行考核完成后的10天内,应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总量控制监测设备方可正式运行使用。
第十一条 安装总量控制监测设备的排污单位应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系统操作人员负责总量控制监测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建立台帐,保证总量控制监测设备正常运转。
排污单位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总量控制监测设备进行运营管理,但须将有关资料抄报环境保护部门。
第十二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进行定期校验,并做好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日常校验工作,年终向环境保护部门书面报告校验情况。
定期校验结果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排污单位限期整改,并按照有关数据审核的规定对其原有排污监测数据重新核定。
第十三条 排污单位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总量控制监测设备或使其不正常运行。需要拆除、闲置总量控制监测设备的,排污单位应提前5日报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环境保护部门应于接到报告后3日内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因突发原因导致总量控制监测设备发生故障时,排污单位必须在故障发生2小时内报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并在故障发生48小时内修复;无法在规定时限内修复设备的,应立即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并同时按非自动监测的要求进行排污监测。
第十四条 总量控制监测设备闲置3个月后重新启动、重新安装、改动,或者主要部件维修、更换的,排污单位必须重新进行校验,并按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申请验收。
第十五条 经验收和定期校验合格的总量控制监测设备输出的有关监测数据,可以作为排污申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的依据。
第十六条 排污单位不得对监测数据进行任何修改或报送虚假数据。因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故障造成数据缺损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按照有关数据审核的规定进行修正。
第十七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监督检查,并将其纳入对排污单位的日常检查工作之中,其主要职责是:
(一)对排污单位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的选用、安装和使用进行指导;
(二)组织对总量控制监测设备正式使用前的验收;
(三)对总量控制监测设备与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行、监测监控数据和图像的实时传送等情况进行检查;
(四)受理排污情况报告并核定排污监测数据(包括总量监测数据),对污染物在线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实施监督检查;
(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第十八条 市环境保护部门应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在线监测仪器设备生产商及用户等信息。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湖南省污染源排放自动监控管理办法(颁布稿)
湖南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2006年1月4日省人民政府第75次常务会议通过,3月1日省人民政府令第203号公布,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客观、准确、及时掌握污染源动态排放状况,防止污染事故发生,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污染源自动监控,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包括水、大气、噪声污染源自动监控。
自动监控设备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包括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第三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污染源自动监控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控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编制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规划,组建全省统一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
市州、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实施方案,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控运行后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排污者必须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
(一)拥有向大气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额定蒸发量在20吨以上的燃煤锅炉的;
(二)拥有有组织向大气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额定蒸发量在20吨以上燃煤锅炉的工业炉窑和固体废物焚烧炉的;
(三)日排放含有二类污染物的废水1000吨以上的;
(四)日排放含有一类污染物或者病毒、病菌的废水100吨以上的;
(五)其他拥有影响公共利益,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须重点监管的污染源的。
第六条 纳入自动监控建设规划的污染源,排污者必须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标准、技术要求,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
安装大气自动监控设备,采样探头附近应当按照规定预留永久性的规范对比采样孔或取样口。
排污者未按照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自动监控 建设规划规定的期限,完成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安装任务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完成。
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并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本办法实施前产生的污染源,排污者应当按照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
第八条 鼓励排污者选择使用进入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名录的自动监控设备。
排污者应当将安装技术方案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的排污者,必须按照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自动监控数据传输通信协议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对数据的采集、上传进行处理,并负责数据传输接口与监控网络端口的对接,保证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网络有效地联网运行。
仪器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标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第十条 财政部门从排污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污染源自动监控的运营和示范区(项目)的建设,具体办法 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以新带老项目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建设资金,由建设单位全额负责筹集。
本办法施行前产生的污染源,其自动监控设备建设资金由排污者筹集;筹集确有困难的,对不足部分,排污者可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予以补助。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拨款补助必须专款专用,不得弄虚作假、截留、挤占和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调试后,排污者应当立即将该设备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远程监控数据管理平台联网,并试运行30日。在试运行期满后的30日内,排污者应当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以新带老项目的自动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验收,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中一并验收。
本办法施行前产生的污染源,其自动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验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十三条 排污者申请自动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验收,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自动监控设备验收申请报告、验收申请表、项目 总结、项目资金决算书、设备验收对比测试报告;
(二)设备试运行30日的自动监测汇总打印数据,自动监控设备调试、校准、检测等技术资料;
(三)自动监控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四)符合验收技术规定和要求的其他有关资料;
(五)委托社会化运营管理单位管理自动监控设备的合同。
第十四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验收或调试校验后,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重新设定系统密码。
第十五条 经验收(校验)合格后的自动监控设备的监测数据,作为环境管理和排污收费的依据之一。
第十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自动监控设备进行现场检查,并组织环境监测机构对自动监控设备进行对比监测校验。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对比监测校验每年不得少于二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时,排污者或社会化运营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污染源排放自动监控设备需停运、拆除、部件更换、重新运行,应当在7日前报经有管理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同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7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停运或闲置2个月后重新启动,须 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由环境监测机构重新进行校验。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检修、部件更换后,须进行人工标定。
因不可抗力和突发性原因致使自动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或导致不能正常运行时,排污者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书面报告停运原因和设备情况。
第十八条 排污者必须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运营管理委托给依法取得运营管理资质证书的社会化运营单位维护管理。污染源自动监控的运营费用由财政安排。
第十九条 排污者与社会化运营管理单位应当签订运营管理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自动监控设备正常运行。
第二十条 担负社会化运营管理的单位,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供排污者选择。
第二十一条 排污者和社会化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义务,保障自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不得擅自停运、拆除、更换、闲置自动监控设备。
排污者必须保障自动监控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房屋、水、电、气等条件。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本办法施行前的排污者未按规定的期限完成安装或者不按规定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 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项目未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或者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责令停止主体工程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处理:
(一)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
(二)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
(三)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环境噪声排放自动监控设备,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条和《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5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建设自动监控设备,并逾期不改的,十年内不得申请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社会化运营管理单位违反环境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国家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取消自动监控运营管理资质。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佛山市环境保护局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开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信息行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督促排污单位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持续改进环境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东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文环发〔2007〕108号)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环境保护信用管理的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大或对环境潜在影响较大的污染源,主要为燃煤燃油火电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电镀、造纸、印染、制革、化工(含石化)、建材、冶金、发酵、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等重污染行业的企业,以及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和汾江河流域重点污染源。具体名单由佛山市环境保护局每年公布一次。
第三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污染源环境信息的采集、处理、评价、公布、反馈和监督过程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并逐步实现信息化。
第四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的评价周期为一个自然年,排污单位的环境行为按实际发生时间列入相应的环境保护信用评价。佛山市环境保护局于每年4至5月对上各重点污染源的环境保护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第五条 按照各排污单位的环境信用状况,评价结果分环保诚信、环保警示、环保严管三个等级,依次以绿牌、黄牌、红牌标识,由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在本局网站等媒体上公开评价结果。评价过程不得向排污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章 评价指标体系
第六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3项指标:
1.废水排放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排放废水的主要监测项目是否达标。
2.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执行情况。考核排污单位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3.废气排放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排放废气的主要监测项目是否达标。
4.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执行情况。考核排污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5.噪声排放情况。考核排污单位的厂界噪声是否超标并造成扰民问题。
6.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是否按规定管理、贮存和处理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7.排污费缴纳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是否按规定依法、及时、足额缴纳排污费。
8.污染物排放申报情况。核查排污单位是否存在虚报、瞒报或拒报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
9.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是否依法依规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10.违法排污情况。核查排污单位是否存在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以及私设暗管、擅自拆除或闲置污染防治设施,偷排、漏排、直排污染物的行为。排污单位阻挠、拒绝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或环境监测机构现场监测的行为也纳入本指标考核。
11.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及应急处置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是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不包括由不可抗力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是否建立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
12.环境行政处罚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是否被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
13.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是否有经查证属实、未完成整改任务的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案件。排污单位被群众投诉,经查证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若能在评价期内采取有效整改措施,投诉人对其整改效果满意的,可视为已经完成整改任务。
第七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结果分为三个等级,以绿牌、黄牌、红牌标识:
(一)环保诚信企业,用绿牌标识。上述13项评价指标全部合格,则为环保诚信企业:
1.达标排放废水污染物;
2.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总量分配指标内;
3.达标排放废气污染物;
4.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总量分配指标内;
5.厂界噪声达标、没有造成扰民问题;
6.按规定管理、贮存、处理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7.依法、及时、足额缴纳排污费;
8.按规定进行污染物排放申报;
9.按规定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10.没有违法排污行为;
11.没有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建立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
12.没有受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行政处罚;
13.没有经查实的、未完成整改任务的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案件。
(二)环保警示企业。用黄牌标识。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则为环保警示企业:
1.排放废水监测项目超标少于1倍(含1倍,pH值以超出排放标准1为界限);
2.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分配指标少于1倍(含1倍);
3.排放废气监测项目超标少于1倍(含1倍);
4.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分配指标少于1倍(含1倍);
5.厂界噪声超标造成扰民问题;
6.未按规定管理、贮存和处理处置工业固体废物(不含危险废物);
7.被责令限期缴纳排污费,但逾期未缴纳;
8.违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或“三同时”制度;
9.发生一般或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0.没有建立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
11.因环境问题被群众投诉,经查证情况属实,但没有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三)环保严管企业,用红牌标识。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则为环保严管理企业:
1.排放废水监测项目超标1倍以上(pH值超出排放标准1以上);
2.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分配指标1倍以上;
3.排放废气监测项目超标1倍以上;
4.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分配指标1倍以上;
5.未按规定管理、贮存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
6.虚报、瞒报、拒报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
7.阻挠、拒绝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或环境监测机构现场监测;
8.私设暗管、擅自拆除或闲置污染防治设施,偷排、漏排、直排污染物;
9.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0.被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行政处罚。
第三章 评价机构与程序
第八条 重点污染源排放废水、废气的监测项目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简称环境监测机构)人工监测的项目。主要污染物对应评价期内佛山市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项目。噪音监测项目为选测项目,但出现噪音扰民问题时必须监测噪音是否超标。
监测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性监测结果和环境保护执法部门现场检查、抽查时取样的监测结果。监测项目根据排污单位所属行业类别的不同而确定(具体监测项目可参照附表1和附表2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没有行业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监督性监测由市、区环境监测机构承担,国控重点污染源由佛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监测,省控重点污染源和汾江河流域重点污染源由各区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监测。佛山市监测中心站每季度对15%的省控重点污染源和汾江河流域重点污染源进行一次抽测。
排污单位如有新、改、扩建项目处于试生产期(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可暂不对有关项目进行监督性监测。
现场监测时,排污单位认为有正当理由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的,须当场向环境监测人员作出合理解释,并出具相应的证明材料。
环境监测机构须在现场监测结束之日起30日内将监测报告反馈排污单位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排污单位若对监测结果有异议,须在收到有关监测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向对应的环境监测机构提出复检申请。
监督性监测废水项目出现两次超标的判为全年超标,废气项目一次超标(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两次超标)判为全年超标,噪声项目超标判为全年超标。省、市环境保护监察(执法)部门现场检查、抽查取样监测发现一次超标也判为全年超标。
第九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第6项、第10项和第12项评价指标以相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为准。参与环境保护信用评价的行政处罚必须是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起超过60日、当事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起诉, 或者虽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起诉但经审查、审理维持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
第十条 各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第2项、第4项以及第6至第13项信息收集整理,于每年1月31日前报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各区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第1项、第3项、第5项信息收集,按季度及时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审核,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于每年1月31日前报佛山市环境保护局。
第十一条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对重点污染源的环境保护信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初评结果(对其中已纳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范围的企业采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的评价结果,不作重复评价),并将初评结果书面告知被评价单位。被评价单位应当自接到书面告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逾期不反馈视同无异议);对初评结果有异议的,应同时提供相关资料或证据。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对被评价单位的反馈情况进行复核后,拟定评价结果。
第十二条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在本局网站等媒体对拟定评价结果公示7天,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调查、核实公众反映的问题,确定评价结果。
第十三条 评价结果由佛山市环境保护局正式公布,并书面告知被评价单位,同时抄送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佛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佛山监管分局、佛山市供电局、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各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工作人员在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损害公众利益或给被评价单位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与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佛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佛山监管分局、佛山市供电局、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加强合作,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管理,并利用经济手段,推进绿色信贷,防范信贷风险。
第十六条 对环保诚信企业(绿牌标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实施以下环境管理措施:
(一)优先推荐参加“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称号评定;
(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或技术改造申请环保专项资金补助时,予以优先安排;
(三)企业评选各类先进,在出具环保审核意见时,予以优先推荐;
(四)连续三年获得绿牌的环保诚信企业,需要出具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意见或环境保护守法证明的,免除现场核查环节,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十七条 对环保警示企业(黄牌标识)和环保严管企业(红牌标识),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加大现场监测频次和巡查力度,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督促排污单位切实履行环保责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提高治污水平。
对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排污单位,由有相应权限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下达限期治理决定。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由有相应权限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查处。
第十八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实行动态管理。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状况发生变化的,排污单位可自行提出环境保护信用等级变更申请,递交信用修复申请函、整改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对完成整改任务的排污单位给予实施信用修复(对于纳入上级环境保护信用管理的,出具初审意见),不再作为环保严管或环保警示企业,取消红牌或黄牌标识;对恶意或情节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排污单位降为环保严管企业,并且不予信用修复。变更情况及时通报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中的相关部门。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佛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原《佛山市汾江河流域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