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共)
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与实际工作比较
随着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择业趋向、就业方式和就业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业实行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由过去的“政府包办”真正走向了今天的“婚姻自主”。
但是,经济收入在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上越来越重要,三资企业的吸引力已远远大于以往最吸引大学生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择业地域上出现“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毕业生择业观不正确,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比较普遍,从而形成“有的学生没工作做,有的工作没学生做”的结构性失业的现状,这些现象反映在高职院校毕业生身上显得更加突出。
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毕业生择业心理,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和择业心态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做好毕业生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分析
职业(Vocation)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作为受过高职教育的高级技术人才,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的一生中,职业既是自己谋生的需要,又是承担社会义务的表现形式,因为人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劳动成果的交换,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也在满足其他社会成员的需要。同时,职业对于人的个性发展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将直接走上基层岗位,承担不同性质的工作。“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但是,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不管理想的职业是什么,都应该把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选择职业目标时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充分发挥个人素质优势,找到理想的价值取向。
二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的不良就业心理
(一)强化个人利益,淡化国家利益
受社会各种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学生择业过多地重视经济利益,往往把职业的经济报酬作为择业的首要条件。对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趋之若鹜,却舍弃了国家利益和职业的 1
理想价值。有一部分毕业生只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实际,在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上表现为唯我独尊,个人至上,择业时滋长了虚荣、攀比心理和好高骛远的心态。部分毕业生,特别是受家庭环境影响,对就业关心不够,甚至不闻不问,还有部分毕业生“跳槽”现象频繁,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盲目追求享乐,长期处于失业和待业状态。
(二)缺乏应聘技巧,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不良心态
高职院校毕业生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往往觉得自身条件比不上普通高校毕业生。很多学生毕业时害怕找工作,不敢正视竞争,没有足够的勇气到人才市场求职应聘,不会认识和利用高职教育优势,不能发挥自身所长。有些毕业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经历第一次小小的失败以后,就陷入苦闷、焦虑、失望和悔恨的体验之中,看到竞争者手中的高学历、高学位证书,显得惊慌失措,信心不足。
部分毕业生不考虑自身实际和专业方向,盲目追求社会知名度高、经济实惠的就业单位,做给别人看,而不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造成不健康的虚荣心理。还有些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工作实际,盲目攀比工资的高低和工作的待遇,不是比将来谁为社会做的贡献大,谁的发展前途更好,而是比眼前的利益和职业岗位的高低。大部分毕业生缺乏应聘技巧,往往对面试准备不足,导致面试中的紧张和焦虑,思想混乱,表达语无伦次,主次不清,不能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三)眼高手低,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
高职院校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的是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优势就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及操作能力。因此,高职教育专业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基层岗位。但是,部分毕业生对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习认识不够,只想一毕业就走上领导、管理岗位,对基层工作缺少兴趣,眼高手低,不切实际,浪费了很多基层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三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
(一)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坦然承受毕业的心理压力
处在从传统的“统包分配”制度向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以市场为媒介的“双向选择”制度过渡的大学生,应首先在观念上积极地转变并适应和接受。特别是三年学制下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而言学历稍低,择业时表面上竞争优势较小。面对分配体制的转变,毕业生只有在心理上具备了自主择业的意识,敢于正面竞争,才能坦然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自主择业在带来机会和实惠的同时,对普高和职高毕业生也带来了同等的压力和竞争•择业是自主的,但是双向的,择业的自主正表现在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之中谁把握机遇的能力更强。毕业生已没有了传统的“一锤定终生”的分配,在未来工作中可能还会面临很多次择业,如此等等。
(二)树立职业的长远意识,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与其具体的择业行为之间,总的来说虽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其根源就在于毕业生的各种具体的择业行为很容易受眼前利益所驱动,而掩盖了职业的深层价值。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一方面最看重成就、生活方式、独立性等职业价值,另一方面又似乎主要为经济利益所驱使,它实际上是缺乏远见的表现。举例来说,虽然目前看来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不景气,“老少边穷”地区相对不利于发挥才干,但有眼光的人士已经敏锐地觉察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良好经济秩序的日益稳固,随着我国开发中西部战略的实施,情况会很快发生变化。那些曾经不景气的企业或许就要成为炙手可热的部门,那些曾经贫瘠的地方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不少毕业生一味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却忽略了做人的根本,重视功利,却忽略了情感和理想。因此,毕业生完全不必要拥在所谓的“热门”小径上,而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抱负:世上原本就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三)端正自我意识,摆正择业心态,学会适时调整择业目标
择业过程也是重新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过程。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在多方的就业压力下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是在就业竞争的求职之路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要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背景下注意把握时代需求
和自身需要的结合点,把满足社会需要和自身精神发展需要统一起来。同时,要根据就业中实际情况,在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学会适时调整小目标。不少毕业生目标定位不实际,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些毕业生缺乏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客观评价,或者因估计过高而盲目自信,或者因估计过低而信心不足;也有不少毕业生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因而在择业就业问题上显得迟疑、彷徨和烦恼。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身在职业技能、动手操作方面的优势,当然还要正视在学历水平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敢于竞争,不怕挫折,确立就业择业的自信心。
(四)淡化性别意识,掌握应聘技巧,积极面对择业竞争
在构成未来潜在能力的诸多因素中,女生的职业期望和成就动机弱于男生。高职院校女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心理压力往往会要更大一些,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明确表示非男生不要,大大降低了女大学生的就业热情。诚然,作为女大学生要认识到女性在职业之路上确实比男性更艰辛,但最大的障碍还是自己;只要淡化性别意识,积极面对择业竞争,充分发挥女性在细心、热情.公关等方面的优势,一定能够人才竞争的主动权。同时,毕业生要熟练掌握应聘技巧,通过召开应聘技巧专题讲座、模拟招聘会等来加强训练,克服“挫折心理”、“自卑心理”、“紧张心理”等不良的心态。在每一次面试前,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熟悉应聘岗位的基本要求,并事先为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灵活多变,争取以突出的表现赢得好评,最终取得面试的成功。
(五)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择业创造有利条件
相对而言,高职院校毕业生不甚为社会了解,自然会对学生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学校各部门,要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专业委员会、主动深入企业走访宣传等多种渠道加大毕业生的宣传力度,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校通过组织召开校内人才招聘会,为学生择业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指导毕业生制作自荐材料,做好毕业生的推荐工作。
心理是人的灵魂,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是做好毕业生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级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毕业生心理教育,特别是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指导学生正确就业,在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同时推
动我国高职教育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高职生正确的择业心理与实际工作的好坏是相辅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只有有了正确的择业心理才能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类拔萃,所向披靡。
参考文献
1何晓文.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目标及其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3(03)2刘燕.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阴.社会研究,2005,3郭漳陵,刘建新,费毓芳.大学生生涯辅导.曾祥宝.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建新,费毓芳.大学生生涯辅导.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第二篇:解决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很主要的一个方面
(二)自我层面
解决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协调,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主要的自我心理调适法有:
1、自我分析法
人要在各种环境中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理性的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能保持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随时找出并修正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所以,毕业生在择业时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首先要理性地分析原因,是自己专业、能力、个性不适合该种工作?还是自己的择业策略欠妥?抑或期望值太高?若是自己不适合该种工作,则应激流勇退,寻找新的目标;若是择业策略欠妥,则应好好总结,加以改进;若是期望值太高,则应按受现实,降低期望值。
2、自我激励法
当信心不足,出然自卑、怯懦等不良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自我激励进行调节。方法有二:一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心里重复地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可以”、“我一定会成功”、“我在微笑”、“我很强壮”、“我浑身是劲”、“我斗志昂扬”等等。二是大胆实践,有的同学还没面试就担心自己过不了关,说话吞吞吐吐、细声细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大胆实践,主动出击,用行动来激励自己。如主动地、声音洪亮地与面试官打招呼、握手、问好,把心理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不用闪烁其词、遮遮掩掩。
3、自我放松法
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身体上放松的方法,帮助人们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肌肉放松法,基本方法是先局部后全部紧张躯干肌肉群,适时保持紧张,然后放松,主要是体验由紧张到放松的感觉。如:默数1、2、3、4、5,用力握紧拳头,坚持10秒,然后彻底放松双手,体验放松的感觉。二是意念放松法,方法是:先稳定情绪,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丹田,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呼吸。吸气时,想象丹田处有一股气从腹部升到胸部,再升到头部;呼气时,想象这股气从头顶向后顺脖子、脊梁直回到丹田,反复几次,能达到消除紧张的效果。
4、自我转化法
不良的情绪不易控制,它不是人为意志可以转移的。有些时候,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当中去。如转移到自已的爱好兴趣上等。
5、自我慰藉法
实质上,就是自我辩解。当择业遇上挫折时,在已尽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结果时,可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等,让自己坦然接受现实,以求从挫折中解脱出来。
6、自我适度宣泄法
目的是要排解不良情绪,常见方法有:一是倾诉,如向老师或亲友倾诉心中的烦恼与忧愁。或用写日记的办法来倾诉不快;二是哭泣,找个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缓;三是剧烈运动,如打球、长跑、爬山等。当然,宣泄情绪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无破坏性。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学院要求的外语及计算机等级证的同时,还会取得大量的专业技能证书。由于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用人大多是择才而用,许多企业不能也不愿意拿出时间来培训员工。所以,高职学生如果有效地掌握和利用技术能力,拥有大量的相关技术资格证书,就为自己在职场上立足找到了一块坚实稳固的基石。软件资本是一种隐性的竞争力,它的实质与广义定义中的非智力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它主要表现在与招聘人员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中。软件资本表面上反映了个人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等,实质上则反映了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精神面貌、心理素质、自我规划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挖掘培养的潜力。毕业生在硬件资本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前提下,软件资本则成为是否被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相关因素分析广义与狭义竞争力之间,硬件资本和软件资本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的。任何一个方面出现“短板”,都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降低甚至失去“战斗力”。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毕业生,在明确了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组成的基础上,还应理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把握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力当中的优势方面,通过教育改革、就业指导、加强自身素质培养等多种手段提高、弥补竞争力中的缺欠,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从而达到培养或成为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目标。
与同专业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专科文凭明显属于“弱势文凭”。
专业技能方面,高职毕业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3)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低于高校学生,另外高职院校对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要求不高,造成高职毕业生在毕业求职过程无法提供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或证书等级明显低于高校本科毕业生,使得该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然而这种劣势并不是不可挽回,高职高专毕业生初出茅庐,一到工作岗位后会有不适应。同样,在与企业其他人员相比,高校毕业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比较强,肯吃苦,肯上进。沟通应变能力属于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在与标杆的对比中不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综上所述,与同专业本科毕业生相比较,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劣势和威胁,毕业生只有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认清自身的不足,积极弥补和完善,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方面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求职前,首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当前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运用多种技术的能力等。
2、积累社会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学生社团的活动,扩大交往的范围,注重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3、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基于当前形势,我们提倡“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当求职择业不能一步到位时,就要及时调整对工作的要求,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第三篇: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2009-05-13 08:19:56)
转载
标签:
杂谈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焦点。作为高职生,如何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提高竞争力是关键。本文结合税务专业的实际,认为高职生提高竞争力着重体现在提高自身素质,学好专业知识,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及就业的合理定位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自身素质专业知识能力就业定位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尤其是高职生的就业就更为严峻。因此,提高高职生类毕业生的就业竟争力迫在眉睫。税务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本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将面对的是一个综合素质较量,它包括专业知识、沟通协调、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等“硬能力”,也包含工作责任干、团队合作精神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提高本转业竞争力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在客观方面上需要政府及学校统一整合资源,建立强大的共享型高职培训基地。其中,政府在校企、校校合作上要发挥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作用,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短期的对生产见习,根据企业的用人意向安排毕业生到有关单位进行“上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政府在宏观上对高职院校进行管理,在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经济资源的结合上下功夫,切实落实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基地问题,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贴近企业和市场。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但我们认为在主观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提高竞争力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包括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明确就业定位。
一、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个人素质在当今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就业及在事业上取得光辉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素质。尤其税务专业它涉及个人、企业、国家等各方面利益,这就需要本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责任感,成为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负责任的人。所以本专业学生要在强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必需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这又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一)道德责任。古人云:“取之有道,当以德为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能自觉实践“三个代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业精神及良好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和健康的体魄,这是本专业学生所必须具有的道德责任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以理论修养为基础,实践为根本。实践做到身正:实事求是;思明:明确目标;意诚:信守诺言;欲平:平欲知足;逆奋:挑战自我。即,道德表现在坚毅、敢作敢当、开拓创新、忠诚、有自知之明,这样才能提升自己。
(二)心理素质。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所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因为心理素质好,沟通协调能力强,性格开朗,为人处事灵活的毕业生,更加受到这个社会青睐。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积极的心态,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要培养良好的性格,要有自信心。相信本专业学生只要克服心理障碍,就会更升一个阶层。
(三)身体素质。论及健康,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所有一切都是空谈。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才能更好的学习工作。
(四)职业道德素质。大学生努力发展自己,目标就是能在未来自己岗位上一展雄风,更好地为这个社会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呢?
第一,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地扩充提升自己。
第二,要热爱本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而敬业很大成份体现在“勤”字上,“勤能补拙”、“天才出于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
第三,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关心企业形象,平等待人,办事公道,特别对于我们税务专业来讲更须廉洁奉公,文明征税及纳税,要严以自律,如实反映,要求积极维护机关企业的形象。
二、扎实学好专业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虽然德才兼备的人不一定人人能获得成功与辉煌,但一切成功辉煌者肯定是德才兼备的人。“德”是素质,“才”就是专业理论知识。在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职业者的立足之本,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者将立于不败之地。
扎实的理论知识将为高职类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一个砝码。
(一)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既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也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在专业知识方面,学生应学好基础会计,财政与税收,经济法,税法,财务会计,会计与税收电子化等。相关理论知识方面,高职生应熟悉掌握经济学、统计学、管理运筹学等。21世纪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自考本科也越来越在我们的学校中所普及。高职生更应抓住这个机遇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达到更高层次的教育平台,但自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你很强的自控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只要你还在追求,还在进取,就难免会有风险,有困难,有挫折。大海里没有不受伤的船,人世间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二)实践技能。税务专业高职毕业生应具备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能力,企业税款核算涉税文书的制作等日常税务事务的处理能力。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更要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体现对高职学生来说已不是单纯的学院专业要求,不是单纯的学习专业水平的高低,而用人单
位和社会的需求。因此,高职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也可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知识大爆炸”,“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外语和计算机知识越来越成为人类获得更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和桥梁。也是毕业生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的必要手段。同时,税务专业的学生对于加强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掌握互联网技术。
三、努力提高综合能力
(一)学习能力。高职生在提高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也要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任何知识、任何技能的获得都要通过学习去取得,因此高职生首先要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实践能力。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期和课余时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从事一些课外相关业余兼职工作。兼职对高职学生最大的收获在于了解社会,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但不能过多占用时间,以免影响学习。
(三)沟通应变能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加强沟通应变能力也是高职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需要高职生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并且锻炼自己的口才。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这种沟通能力在一个团体中也尤为重要,如何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观点,如何接纳别人的观点,都是未来有效工作的重要前提。
(四)创新能力。高职生在校学习期间,一方面要通过刻苦学习掌握本专业以外的广博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环节和自我培养,大力发展自己的创造智能,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技能,由以知识为主的模仿继承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同时,要努力培养改革创新意识。
四、合理进行就业定位
当代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为此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那么,怎样才能使就业合理定位呢?
(一)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念。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最重要、最喜欢、最需要的所表现出的的倾向或态度。它反映了一个人最重要的欲望、动机和追求目标,所以它对于一个人如何认识、评价、期望和要求自己的自我意识具有紧密的联系和重要的影响。有了明确的态度,求职时就不会一味地追求体面的职业,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就不会只求实惠,盲目地寻找报酬高的职业;就不会陕隘地理解专业,片面地强调“专业对口”;就不会一味地往热门职业里钻,不顾自身条件;就不会走不出地域社会的圈子,只强调地理因素;就不会盲目择业,不知道自己追求的职业是什么;就不会缺乏事业心,就会实现轻松就业。
(二)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对自己的才能、实力评价过高,就会孤芳自赏,好高骛远,这样无形中人为地抬高了就业门坎,使自己很难在现实社会中找到合适的就业位置。比如,一些高职大学生自以为接受了高等教育,已经学到不少知识,已经是人才了,因此,轻视实践,放不下架子,看不起基层工作和基层工作人员,甚至认为大学毕业从事基层工作、干一些不起眼的事是大材小用,有失身份,造成高职大学生就业难的假象。因此,我们高职毕业生更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力求做到准确定位、理智选择,方能在选择的路上顺利过关。
(三)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据专家分析,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是造成就业率底的一个原因。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100%的分配、铁饭碗已不复存在。现在形势不同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时代早已过去,大学生就业趋向市场化,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就业观念,放宽择业标准,要认清当前就业的形势和需求,转变理想化的求职方向,不要放弃一些工资少,条件差社会地位低的岗位。要响应国家“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思想指导,克服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总之,对于税务专业的高职生来讲,思想上比我们更有优势的本科生等而前打败他们取得胜利,最重要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在此,我们提倡:所
有的在校高职学生,从现在开始,要立志,定下目标。只要你有信心,你就能移动一座山,只要你相信成功,你就会赢得成功。最后我们送上一句话,以期共勉:就业路上的险阻再多再大,你也要勇敢地迎上去,只要有勇气和毅力,人生在零度也能沸腾!
第四篇:卫生健康服务类女高职生就业心理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卫生健康服务类女高职生就业心理分析 作者:朱心琪 丁亚军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
摘 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由于自身弱点及家庭、学校、社会多因素而承受更大的压力。调查发现,她们中的大部分学生出现自卑、自负、矛盾、从众、依赖等不良心理征兆,直接影响到成功就业。引导她们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创造良好的氛围、消除不良心理影响,需要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介入。
关键词:女高职生心理分析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35-02引言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从学历层次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1]“相对男生而言,高职女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严峻,就业中的弱势特征更为突出”。[2]我校的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包括:护理、助产、康复、医学美容、医学营养、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口腔医学技术等。如果学生想进入医院工作,除了护理、助产专业有相当一些医院还需要大专生以外,康复、医学美容、医学营养、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都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无论是从就业形势、学历层次,还是从专业需求来看,卫生健康服务类女生更是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就业问题。严峻的就业局面给她们就业心理产生了冲击,部分心理问题初步显现,如何预防调适心理上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她们的就业质量。2 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女高职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就业预期、自我认识等情况。笔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我省三所高职院校健康服务类女生开展了就业心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0份,回收率90%。调查内容涉及被调对象的目标就业区域、求职意向单位、就业形势判断、求职途径选择等方面。分析发现,52.4%的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就业压力,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就业困难,但也有近半数的学生存在着不良的心理征兆,主要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
2.1 自卑心理
高职学生经历了高考的竞争后,往往会出现自卑心理现象,对自己优势认识不足,缺乏取得成功的信心与勇气。这一心理表现在毕业求职过程中通常是对自己所学专业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认可,专业满意度低,不敢、不愿意去参与竞争。
调查结果表明,在被问到你是否认为你有就业优势时,被调查52%的人选择“无任何优势”,只有9%的人选择“较有优势”;在回答自己专业满意度的问题时,选择 “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高职女生分别为28.7%、38.2%和33.1%,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低,其代表含意是在求职竞争中她们对自己专业竞争力不认可。访谈中,部分学生表示她们在面试过程中有过紧张经历。通常她们会因为一两次挫折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久而久之产生自卑心理。
2.2 自负心理
自负心理特征在高职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中出现频率不高,但确实存在;主要表现为就业期望值高,在调查结果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就业单位的要求高。当被问及“你的目标就业单位是?”这个问题时,选择“国有综合医院”的占37.2%,“民营或外资医院”占23.6%,“社区医院(诊所)占16.4%,其它类型占24.8%。从中可以看出她们预期的就业单位主要公立医院,而适合她们专业的社区诊所、美容、营养咨询服务类岗位并不受欢迎。二是对就业地点要求较高。对问卷中“你希望的工作地点”回答中,选择留在省会、地市、县城、乡镇的百分比分别是40.4%、30.3%、18.5%、10.8%,大多数学生的目光还是集中在省会和地市,愿意回乡镇农村的只占一成。而事实上,现在我们国家的就业困难就难在大城市,对她们来说竞争激烈的岗位集中在公立医院或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
2.3 矛盾心理
自卑与自负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关系,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健康服务类专业女高职生面对就业压力心理非常矛盾,理想的工作岗位与现实能得到的工作岗位差距较大,理想目标与现实差距明显。既想得到较好的工作机会,又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这种矛盾心理表征之一是就业目标不明确。在回答“毕业后的打算”时,深造、就业、找不到工作就深造、其它等,占的比例分别是12.5%、71.7%、11%、5.8%,也就是说目标尚不明确的占到16.8%。矛盾心理直接表现,除了目标不明确之外还有就是对就业充满迷茫,当回答“你选择就业岗位的标准”时,24.6%的学生选择“没什么标准”。
2.4 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表现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是学生不想靠个人的能力、自己的努力去找到心仪的工作,而是依靠父母亲友的帮忙,托关系、走门子。关于“你将来怎么获得就业机会”这个问题,有35.6%的人选择了“父母亲戚介绍”,46.2%的人选择“学校推荐”,“到人才市场自荐”和“其它”途径只占18.2%。她们在求职过程中主动性不足,不是想法“推销”自己,而是想依赖社会关系找到工作。
2.5 从众心理
在求职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规划,无论是目标岗位还是工作地点选择没有自己的标准,只是看到周围同学这样做或者听说大家都这样做了她就这样选择,把大家的标准
作为自己求职的判断依据。比如在就业地点选择中选择“省会城市”的占40.4%,在回答就业单位时选择“国有综合医院”的占37.2%。其实她们不是真的从自己需要和个人能力出发做出这样的选择,而因为周围同学有这样的选择,大家都说这国有综合医院好,所以就这样做。找到意向性单位后她们会到处问别人对这个机会的看法,如果有人说这个岗位不好,她就很可能要后悔。有一个题目是“你对所学专业就业市场了解吗”,有25.6%的同学选择了“不了解”,占1/4,这说明她们在求职过程中不认真研究自身的特点,有随大流的倾向。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3.1 主观因素
首先是年龄因素。高职生学制大部分为三年,可能二年半时就要面对就业问题,较本科毕业生要早一年至一年半面向社会,与同龄人相比她们要较早地承受就业带来的压力。当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她们主观上还没能准备好如何应对,因此产生迷茫、困惑、烦恼、焦虑、自我否定等心理。其次,性别因素。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卫生健康服务类女生,比较男生而言,女生的心理较脆弱,更容易产生自卑、依赖等心理特征。再次是专业和学历影响。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认为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技术含量低,不如临床、影像等专业热门;她们与本科生、研究生又感觉自己学历低,所以就产生了系列不良心理特征。
3.2 学校因素
“目前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类似的机构,对毕业生就业进行指导。但工作任务仅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等方面。”[4]有的学校开设的“毕业设计课”,主要传授的是所谓的求职技巧,由于师资力量的原因,大都采用大班上课,个性辅导基本不存在。有的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机构,但是主要目标不是就业心理辅导,而是防止学生由于心理障碍而影响到和谐校园建设,况且心理辅导老师多是由辅导员或学生工作负责人担当。究其原因是学校沿袭了计划经济统招统分的办学模式和学校追求经济利益,重招生、轻就业。学校对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明显落后于学生现实的需要,这是学生出现不良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
3.3 家庭因素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很多,诸如父母期望、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庭社会地位与家庭社会关系等。我国家长在心理上有“凡事自己这一辈没能实现的愿望总希望在子女身上实现”的特征,对孩子寄以很高的期望,父母的期望将直接转化为子女就业预期。因此,与其说是学生自己对就业预期高不如说是父母期望值高,当期望值高于孩子现实条件的承受力时,必将产生焦虑、恐慌心理。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家长,对就读高等教育认识不全面,仍有“包分配”的思想,所以孩子如果找不到体面的工作或者回乡就业就会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还有,“很多高职学生是80后的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加之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他们对社会的了解甚少,心理承受能
力较弱”。[4]另外,家庭社会地位和家庭社会关系也是影响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一个因素,家境越好的学生越易于产生依赖心理。
3.4 社会因素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是高职健康服务类女生产生不良就业心理特征的首要因素。首先,由于扩招,各大中城市医疗机构有更大的选人用人空间,对应聘者学历、资历的要求与高职健康服务类女生现有的条件差距较大,无疑给她们形成了心理压力。其次,高职健康服务类专业中的一些专业,如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去向是公共卫生服务行业,而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还没有能引起人们足够多的重视,人们对从事康复护理、保健咨询等职业还不够认可,社会上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岗位又纳入了政府统一管理,就是说这类学生要从事的职业既没有社会认可度,获得就业岗位也没有方便的竞争途径。再次,社会上也确实存在着凭社会关系找工作的现象,促使她们产生依赖心理。因此,当她们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就业境遇,就会产生心理失衡,甚至是心理障碍。心理调适与对策分析
前文分析可知,高职院校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既有积极的心理特征,也有消极的心理表现,其形成原因是各不相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上的消极表现必将影响到她们的成功就业,需要多方共同协调共同努力。
4.1 自我心理调适
解决高职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最根本途径是学生自我心理调适,其它因素只能提供外因支持。所谓心理调适,是指改变或扩大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情境的历程。择业过程中自我心理调适的作用是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一是重新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才能合理的定位自己的求职意向,把就业的压力转变为求职的动力。二是深入剖析自我,认可自身专业价值。目前高职院校设置健康服务类专业是为了适应当前人们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其专业价值不容置疑。所以,学生调整好就业预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是可以实现的。有的学生误认为健康服务类专业是“侍候人”的而产生自卑心理是非常不必要的。三是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预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自我评价越接近实际,自我产生的心理障碍就越少,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5]高职女生就业过程中选择较适合自己的岗位,比如到社区卫生院、县区或乡镇卫生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可能更能贴近现实条件。四是加强交流,寻求帮助。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要主动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排解心理矛盾。
4.2 加强就业心理的干预
在就业心理指导方面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协调统一的思想,相互配合进行解决。在家庭方面,父母要主动与孩子交流,帮助疏导就业压力引起的焦虑、恐慌、迷惘的心理。家长要首先分
析就业形势,降低对孩子就业的期望值,不能因为爱面子抬高对孩子的期望。学校方面,一是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二是要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要多开展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及综合素质。延长实习时间,输送学生到不同层次的医院及医疗机构实习,增强她们对就业岗位的理解,锻炼工作能力。
4.3 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高职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就业心理状况是社会因素造成,创造条件帮助缓解就业压力,完善制度,保护女性劳动保障权利,提高公众对健康服务的重视程度,以从外围环境上解决她们心理上的问题。首先,提高社会对健康卫生服务的认可程度。加强对基础卫生体系的投入,在社区、乡镇设立公益岗位,招聘高职健康服务类专业学生,让她们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卫生服务,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社区健康服务,提高居民对健康服务的认识。其次,完善制度,消除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用人单位在考虑选人时往往会考虑到女生由于婚姻、生育等因素尽可能地选择男生,这是不平等的表现,要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加强《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的执行力度,尽可能为高职女生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
总之,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对健康服务的认可与需求不高,高职健康服务类专业女生面临着复杂的就业环境,部分学生出现了不良的心理特征,除了就业压力过大之外还有学生本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健康的就业心态,也需要这些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冯蕾.今年660万大学生将如何就业.光明日报[N].2011-02-23(5).[2] 陈玉琛.金融危机视野下高职院校女生的就业问题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9.(9).[3] 黄小露.高职女生就业心理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马旭东.论大学生职业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7).
第五篇:浅谈不同社会群体主观认知对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工作论文
摘要:不同群体对高职生就业具有不同的主观认知,笔者在分析不同社会群体主观认知对高职生就业所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指出对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工作要围绕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建立适合高职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同时要开展全方位的就业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指导;心理干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过渡,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年增加,再加上社会上“唯学历论”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专科生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挑战,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干预,引导他们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不同社会群体的主观认知是影响高职生就业心理的一项重要因素,正确引导不同社会群体的主观认知,将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水平。
一、不同群体对高职生就业的主观认知所带来的影响
1.高职院校领导、老师对高职生就业的高度重视,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要健康发展,必须为学生的出路着想,这样才能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才能增强高职的竞争力。如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充分就业,就会使高职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下降,造成生源不足,专业萎缩,形成分不出招不进的恶性循环,高职的发展也必将陷入困境。因此,各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就目前情况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尽管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由于人手少,忙于应付大量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而且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信息占有方面还是专业知识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2.人们对职业院校的传统偏见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用一种以学科为本的模式培养人才,造成人们的思维定式就是重理论、轻实践,把职业教育视为“二等教育”,由于人们对职业院校的传统偏见,造成一些用人单位不敢大胆使用高职毕业生。“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更是其形象写照。“高学历运动”刺激了高等教育的剧烈扩张,冲击了职业教育,给高职毕业生就业造成困难。殊不知一个岗位如果高中生能做的,而让本科生来做则反而效率低下,因为两者对职位的认同感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努力程度。所以在美国,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一般会录用低学历者,即使高学历者愿意低就也没用。道理很简单,用人单位要录用的是最合适的人,而不是最高学历的人。因此,要改变这种在用人上浪费学历的不良风气,需正确引导社会风气,改变用人单位的主观认知。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应当以身作则,亮出“拒绝学历浪费”的大旗,岗位需要什么学历的人才,就招聘什么学历的求职者,让人尽其才,不同的学历者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3.高职生自身就业时不同的心理预期和偏好所产生的影响
由于高职毕业生所面临的情境不同,个体就业心理偏好和定位及成长经历与心理品质不同,故在临近就业时其心理状态存在很大的差异。但还是有一些普遍的共性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焦虑,如果高职毕业生个人自我定位不当,面对就业就会有受挫感,精神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高职毕业生的这种过度、持久的焦虑体验,形成就业焦虑心理,则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就业。
(2)自卑心理,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自己在不少方面落后于本科学生,尤其在遭致较多负面的社会评价时,自卑感就会严重的困扰他们。
(3)抑郁心理,由于学业的压力使部分高职生长期处于抑郁的心态,而这一消极心态又集中体现在就业前夕,有的甚至对求职失去了信心。
(4)自傲心理,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和定位自己,期望值过高,不愿到工矿企业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去。笔者对江西省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外语系、工商管理系大
二、大三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期望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受调查总人数的8%,期望月薪1000-2000元的学生占18%,期望月薪2000-3000元的学生占46%,期望月薪3000-4000元的学生占21%。但现实是目前我国大专毕业生的一般月薪水平在800-2000元之间,而在该学院学生中能有这种客观认识的只有26%。这说明该院学生就业时普遍存在孤傲心理,这些同学往往陷入一种自设的困境,使自己择业目标和现实出现很大反差。上述这些心理问题更增加高职生就业成功的难度。
通过对不同群体对高职生就业的主观认知,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社会群体的主观认知对于高职生就业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为此各高职院校开展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工作应注意上述影响。
二、开展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的方法和途径
1.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手抓毕业生就业推荐,建立一套有效的就业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有其独到之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在大量的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开展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围绕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过程、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理论方面的探索研究,建立适合高职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再者高职院校要注意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利用人才信息网、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高职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咨询和开展求职就业技能训练。2.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调适就业心理
针对高职生各种就业心理误区,开展全方位的就业心理辅导,是高职院校就业干预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在高职院校进行生涯发展辅导,是帮助就业期的大专生依据个人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适应职业的一项工作,它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走向职业生活之前,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准备,从而减轻就业心理压力。
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就业辅导中心,配有专职人员、固定场所以及必备的工作辅导工具。辅导中心应全面负责学校的生涯发展辅导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计划工作,制定学校生涯发展辅导工作规划,密切注视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职业指导的调查研究工作,认真研究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就业形势及其趋向,并对未来人才消费进行超前预测,从而为学校调整和确定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供有力的参考。高职高专院校还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使生涯发展辅导走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这些教师应能客观分析当前社会的职业状况和学生个体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生涯发展规划,进而实现生涯发展目标;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总之,高职高专院校生涯发展辅导中心能确保学生从入学开始,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每个阶段都能得到指导和服务。
3.注重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品质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挫折或失败,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就业心理辅导中应重视学生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配备足量的心理辅导教师,建立良性的心理咨询、辅导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为:有信心、勇敢、坚韧、乐观、灵活、思维开放、善于审时度势、富有挑战精神、具有风险意识、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和新变化等等。有效的就业心理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焦虑,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拓展思路,放眼未来;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磨炼坚强的意识,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总之,就业心理咨询有助于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是他们直面复杂求职环境的挑战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
4.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构建就业心理辅导的新平台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是搞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重要突破口。高职高专院校应充分利用和开发社会资源:一是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经常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并主动走访用人单位,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二是聘请职业指导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进校,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面对面咨询,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中有关就业信息、就业技巧、职业道德、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使就业心理辅导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实际。三是优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由各系代表学校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校外学习,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实习中积累工作经验甚至教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四是加强与校友的沟通与联系,校友业是就业心理辅导很重要的资料,他们求职的经历和应对挫折的经验对在校学生非常有说服力,他们创办的或任职的企业也不失为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总之,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料,能使学生对未来的生涯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朱以财.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防护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3
[2]袁兴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J].文教资料.2008.32
[3]陈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