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名称:探究课程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课题名称:探究课程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课题批准号:062620539
课题类别:专项
所在单位: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课题负责人:陆慧琼(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小学高级)
主要研究人员:金平、陈莉、方红、周洁、丁梅、裴军、沈军花、吴小意、蔡琼
探究课程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一、研究目标
1、建立探究课程学习主题网站,开展对动物、植物、环境、海洋、生命教育的信息调查、收集。
2、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开展探究型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与能力。
3、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在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网站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科学素养,推进素质教育。
5、结合探究型课程的学习成果,开发《小小探索家》校本课程。
二、研究内容
1、通过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收集、整理、调查有关动物、植物、环境、海洋和生命教育的相关资源,建立探究课程学习主题网站。
2、研究主题网站建设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主题网站的建设和应用与推进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写出专题研究报告。
3、研究主题网站建设与发展校本课程的关系,不断更新网站内容,不断开发校本课程。
三、研究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个案分析法,叙事研究法、调查法。
2、资料收集与整理主要采用查阅网上、图书资料法。
3、网站建设采用行动研究法,先确定基本框架,边建设边改进。
4、综合应用。最终作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网站,二是研究论文集,三是开发出的校本课程《小小探索家》。
四、研究结果
(一)建立了探究课程学习主题网站
1.探究专题学习网站初步构思与设计开发
(1)确定了网站名及专题内容
我们所确立的探究专题学习网站围绕科学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社区区位特征和时代特征,建设探究——体验型主题活动课程,所以网站题名为“小小探索家”,并为一至五年级学生设置了五个学习专题:动物、植物、环境、海洋、生命,每个专题均包括四大板块:小小新闻、小小知识、小小看世界、小小探索。
在网站的下方,我们还设置了一些网站链接,如“华夏地理”、“植物世界”、“自然之友”、“昆虫视界”等,这些网站都是经过我们老师精心挑选,安全、相关知识性强,链接这些优秀网站可供同学们学习到更多知识。
(2)明确了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和开发管理
为学习者提供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在线学习功能,实现保存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功能。四大板块内容均来自学生、家长、教师或社区人员,大家可以通过论坛把小新闻、小知识、小论文等上传给管理者,每个专题均有一位管理者进行管理,由管理者把相关内容上传至专题学习网上。专题学习网站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使学习者可以按主题分组进行交流、发问、回答等。
系统设计是对网站的整体规划,也是网站开发的基础。我们对数据库、界面风格、导航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规划。首先确定数据库,探究专题学习网站采用了mysql数据库系统,运用Php 编写动态网页和发布程序。学校的服务器是linux系统,网站就可以在安全、高效、快速的服务器环境中运行。然后确定界面风格,设计时需要符合探究型课程学习的整体色调及链接方式等。本站的导航设计采用常见的菜单和结构图等导航方式,简单、明了、易用。
(3)发现问题,寻求改进。
由于在设计网站的论坛这一版块时,没有审批功能,导致一些无关信息乃至不健康的信息进入论坛,暂时关闭论坛,我们将寻求技术支持,重新设计论坛,增加其审核功能,使学生参与网站资源建设走上正轨。在实施过程中,学校网络硬盘的损坏导致现有的动态网站添加出现困难,需要相关技术支援。
3.探究专题学习网站的再次设计
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有网站设计的内容分类不科学,内容有交叉,在咨询区进修学院分管自然、探究型课程的教研员后,决定再次修改网站设计方案。
2009年底,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多次讨论、修改,确定了新的网站设计方案,学校请来区信息中心进行技术支援,由专业人员重新制作网站。
新确定的方案共分五个版块:身边的动物、身边的植物、健康生活、生命与安全、我们生活的环境。每个版块根据内容又进行细分三至四个模块。身边的动物由有趣的动物、动物与环境、饲养小动物三个模块组成;身边的植物由各式各样的植物、植物与环境、种植植物三个模块组成;健康生活由饮食、运动、休息、疾病与防治四个模块组成;生命与安全由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用电安全、自然灾害四个模块组成;我们生活的环境由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水与我们的生活、天气、气候与我们的生活、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四个模块组成。这些内容比原来的更接近小学生的生活,探究的指向更为明确,且都是从孩子们熟悉的内容出发,易于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网站主页内容主要由活动要闻、探究指南、探究范例、收获园地、探究小明星、你问我答、活动公告和实名注册8个内容组成。这些内容安排在首页,主要起到引领作用。每个登录这个专题网站的人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中了解我们学校在开展哪些主题探究活动,搞了哪些活动,如何进行探究活动,等等。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开展探究型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能力的提高。
应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网络环境有利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2.网络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自制网页与网络的有机链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像罗湖教育信息网、K12以及中国科普网等,都收藏了许多名校的教师教案、例题分析、疑难介绍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网上找到解决的方法。学生也可以直接在网上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分析。
3.网络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为实现自主学习创设广阔的空间。
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实地考察、网页上观察等对比后,教师以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讨,最后让学生在我校的“论坛”上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促进了校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社会的合作交流,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网络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的进行协作式学习。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协作式是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最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材培养的一种教学策略之一。
5.网络环境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问、教师答”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学、教师导”的现代教学方法。
师生在“虚拟空间”中,通过论坛进行网上讨论、咨询、交流,投稿等学习活动。
(三)依托探究专题学习网站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探究专题学习网站实现了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它更加开放、多元和灵活,真正实现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方法的掌握、感受和体验,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信息技术与探究型课程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
新课程倡导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和管理手段。探究型专题网站的开发、建设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在应用过程中体现了学习内容的主题化、学习过程的探究化、学习活动的网络化、学习伙伴的多样化、学习成果的公开化。
(五)开发了校本教材《科学的海洋》
根据探究网站的五个主题,我们结合学生特点、地域特征等方面编写了校本教材《科学的海洋》,每个主题定了3-5个章节。校本教材确立的主题和专题学习网站确立了动物、植物、环境、海洋、生命教育五个主题相匹配,教师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小小探究网”网站和网络功能进行教学。
总结:
在“小小探索家”探究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过程中,既培养了一批教师,又促进了学生、家长运用网络能力的提高。
“小小探索家”探究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提供了平台。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课程学习,实际上是利用网络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以网络环境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了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篇:课题开题报告——学科网站群建设及应用研究
1、课题名称
《学科网站群建设及应用研究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计算机有规模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发达国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80年代初也已经有了相当积极的探索。在这20多年中,计算机技术本身突飞猛进,其应用更是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尽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几乎已被全世界所公认,在学校里相对对其投入也很大,计算机却始终是“游离于教学的核心以外”。学校各学科课程的教学,并没有享受到多少计算机带来的效益。所以,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1个热点问题。学科网站群建设及应用研究专门为整合提供素材及技术扶持,对此课题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把先进的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去,就像教师们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1样自然、流畅。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均势
“整合”这个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英国在“整合”实践中强调信息技术要配合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1定的教与学的目标,还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其他教学手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近几年来,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了10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英国政府从基础教育入手,采取了有效措施,在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XX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地方教育部门、1些学术机构相继举办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专题研讨会,如全国学科“4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总课题组举办的年会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场观摩交流会”等。许多研讨会都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交流,让与会者切实感受到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生本观念,着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2章第8条第6点还明确规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之1。而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投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各级学校、全体教师在当前乃至今后1段时间内相当重要的1项工作。而本课题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指针,同时借鉴吸取国内外有关现代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已有成果,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既注重几年来信息技术教育的成功教学经验,又努力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新的教学模式,使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特色。
5、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方法
(1)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
1、软件方面寻求合适的教学平台
2、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培训模式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应用评价
4、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考核模式
5、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评估
(2)、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调查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评价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信息交流研究法、评估研究法。
6、研究工作步骤
1、软件方面寻求合适的教学平台(XX年9月)
第三篇:中学学科专题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定稿
附件
1编号:
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申 报 表
申报类别:□重点课题□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中学学科专题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黄剑完成时间: 2012.2成果形式:软件+论文+研究报告单位、职务及职称:临海市塘里中学 政教主任/中教二级 邮编、地址:临海市大洋街道洛河村1-228号(317004)联系电话:***
第四篇:校本课程建设与探究
校本课程建设与探究
今年四月份,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教体局统一组织的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学习活动,学习期间聆听了多位名家讲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回来后我又根据我校实际针对校本课程这一方面内容进行了探究,我认为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莱西市教体局、镇教委关于校本培训的具体工作要求,牢固确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大师训工作力度,立足学校实际扎实工作,逐步形成了“分组培训,统一考核,全面提高”的校本培训的路子,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在此我谈一下我校对校本课程建设与探究的一些做法及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一、对校本课程的总体认识。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其实都是校本课程。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还有,近年来,中考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中考升学率,反而会促进中考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中考,赢得中考”,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结果。
校本课程之所以应认真搞下去,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同时在校本课程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培训机构
校本培训是调整教师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为保障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我们将此项工作放在首要地位、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各个培训工作小组。并且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制定出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明确职责和分工,分头抓好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1、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广大干部、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目的的认识。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如果说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则关注独特性和差异性。学校课程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让每位教师都人尽其才。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我们相信老师们不但能按教科书教课,而且能自己开出学生喜欢的课来。这是一种压力,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因此,我校领导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献计献策,努力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我们学校确定每周星期二为统一业务学习日,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宣传手册》、《西教发2000、三十二号文》和其它学习材料,使教师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参加各项培训活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写出相应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和论文。其中写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心得体会不少于6篇,论文不少于2篇。学校结合创造学习工程的检查进行了详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教师的业绩档案。学校利用星期四的分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堂教学与成效评价》、《中小学课堂教学概论》。为了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全校教师分成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史地生政、音体美六个学习小组,分组学习和交流,领导干部每周分科推门听课。教师认真做学习笔记、积极写论文,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效果较好。学校组织了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评出了校级十佳论文,并推荐参加了师干训中心的优秀论文评选。
2、加强教师的普通话的学习与应用。学校将普通话的学习和应用做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定每天早晨预备铃响前15分钟为教师练习普通话时间,每周星期三组织统一辅导,师生在校期间一律讲普通话。学校采取了在各办公组和教室设置“请讲普通话”的提示标语、在日常工作检查考核中将普通话列为重要内容、举办教师普通话比赛等措施努力营造学、说普通话的氛围,推动教师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在我市今年暑假进行的首批普通话等级考试中,我校参加考试的教师全部达到合格等级以上。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率。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师干训中心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并且要求成绩要全部达到合格,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为教师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有2/3多的教师参加了培训,且均达到了合格水平,有近20%的教师达到了中级水平。另一方面,组织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学习制作简单课件,达到能较熟练地运用投影、录音、录像及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学校组织了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和课件评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加强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结合“创造学习工程的实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力争研究探讨出自己的特色。上学期学校共派出教师外出学习60人次,组织了校级优秀课和教学能手的评选。这些做法积极推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5、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历进修学习和专业培训。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支持力度,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目前,校内有13多人正在进行学历进修,有3人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法律知识和课堂教学理论的培训考试。
三、对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思考。
1、课程观念亟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不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3、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2011年9月8日
第五篇:学校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工作报告
一、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学校现有多媒体网络教室1个,微机室1个,电脑进入办公室,教师机已达到两人一台,实现了网上备课,达到资源共享,学校建成千兆多媒体交互式校园网,能运用校园网与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料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我校课题组成员,都有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科研经验,能够熟练的运用多媒体网络系统实施教学,均能够承担一定的教科研任务。学校年年拨出专款专用大力支持科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
①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田克勤
副组长:张艳芬
成员:任西芳 赵彩霞 王丽萍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实验的领导与管理。具体包括建立实验队伍、改善实验条件、保证实验经费,、提供实验方便、检查实验工作、实施实验奖惩等。
②课题实验小组
组长:张艳芬
副组长:任西芳
组员:赵彩霞 王丽萍 郭秀敏 范明军 刘新玲 赵瑞梅
实验小组的职责是负责实验的管理、指导与实验。具体包括制订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研究方向、制订实验计划、实施实验研究、建立实验档案、收整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
2、加强实验队伍的培训与提高
实验队伍培训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思想观察的转变,二是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的过程,它既具有复杂性,又具有长期性。因此,实验中要把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实验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加强学习,加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实现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逐步转变思想,用正确的理念指导实验,用科学的方法推动实验。
针对计算机应有水平的提高,将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采用通训与专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钻自研相结合。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师的信息培养。
3、实施实验奖惩制度
实验需要严谨科学的态度,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校将根据实验小组的建议,依照实验奖惩条例,对态度认真、工作严谨、卓有成效的实验教师给予奖励,反之将依据实验情况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整改、撤销实验资格等处理。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我课题研究的成果
我校进行了科学主题资源网站子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更新,已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切实有效地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建成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科学主题资源网站课程体系。
建成的科学主题资源网站以一节课为专题,将涉及这节课内容的相关资源经过筛选、加工,并通过网络表现某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库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每课节主题资源网站都要结合网站内容形成典型的学习指导意见和教学指导意见,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其中王桂霞、王均华、王立新、王凤云、张瑞芹、刘金梅等老师的主题资源网站分别获市、县二三等奖。
3、经过本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学校进一步完备了电教设施,学校内形成了较为深厚的现代化教学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过去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相对滞后的局面,能熟练的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cai课件且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带动学校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四、经验与体会
该课题从申报、立项以来,课题研究在既定计划的指导下,在全体实验人员的齐心协力下,认真学习,踏实工作,课题组在研究方面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的研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方式逐步得到了变革。预期的研究目的基本达成。现将前段时间以来所作的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高举理论学习的旗帜,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为了提高实验人员的理论水平,确保课题研究真正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每周我们组织全体实验人员坚持围绕课题学习一至二篇理论文章,学习的同时,展开热烈的讨论,使课题实验始终处于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理论学习,课题组人员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且大多数老师能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
老师们正由原来的“教书匠”向“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转变。
(二)求真求实,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前段阶段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将课题融入教研之中。每次教研活动,我们做到有课题方面的研究专题。经常围绕课题解决一些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开设公开课,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我们认真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并且说课后大家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像赵彩霞、王丽萍等老师本学期还向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提供了生动而有丰富的公开课,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3、坚持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组织集体备课。
我们能立足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坚持集体备课。即各子课题组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利用大纲和各科组研究的实验方案,认真讨论,认真备课,并且要求要备以花木渗透为主的优秀课,实验课。
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教师的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科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科学产生亲切感。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们课题组的赵彩霞获县科学学具优质课,张艳芬的课例获县电教课一等奖,并报送市电教馆参评。好几位成员的教案、论文在市、县、校获奖,多次在县市级上公开课。
五、存在的问题与努力的方1.存在问题:
(1)课题研究还不是很深入。部分实验教师还不能很好的把握课题的内涵、方法;对科研工作缺乏自信心。
(2)在实验数据的收集上还不够全面,成果的水平还不是太高,缺乏一定的创新。
2.解决措施:
(1)继续对课题研究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培训和相关的专门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2)召开专门的课题会议,商讨下一步科研新思路,出台科研新举措,向科研先进学校学习科研经验。
(3)课题研究迫切需要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实验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