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华侨捐赠条例
浙江省华侨捐赠条例
(1995年9月28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2004年7月30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华侨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华侨捐赠,是指华侨、华侨团体和华侨投资企业(以下统称捐赠人)自愿无偿向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和基金会(以下统称受赠人)捐赠财产用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救灾、扶贫以及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行为和活动。
第三条华侨捐赠应当坚持捐赠人意愿与国家社会需要相统一的原则。捐赠和受赠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华侨捐赠的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贪污、挪用、损毁。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支持和保护华侨捐赠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华侨捐赠的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捐赠保护
第六条捐赠人有权自行决定捐赠的种类、数额、用途、方式和受赠人,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禁止以捐赠名义从事营利活动。受赠人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性质、用途。
第七条捐赠人有权了解捐赠财产的使用情况和捐赠工程项目的建设、使用情况,并提出意见。对捐赠人提出的意见,受赠人应当认真研究,及时答复。
捐赠人可以委托或者指定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
第八条捐赠人对捐赠的工程项目可以留名纪念;捐赠人单独捐赠的工程项目或者主要由捐赠人出资兴建的工程项目,可以由捐赠人提出工程项目的名称,由受赠人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捐赠人捐赠的工程项目,因公共利益需要拆迁的,应当在作出拆
迁决定前向捐赠人说明情况,听取捐赠人意见,并由拆迁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依法予以货币补偿,由原受赠人用于原捐赠目的和用途。
因城市改造、布局调整等原因导致捐赠人捐赠的工程项目需要撤销、合并的,应当在作出决定前向捐赠人说明情况,听取捐赠人意见。
捐赠人捐赠的工程项目,或者该工程项目被拆迁、撤销、合并后重建的工程或者所得的财产,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当事先征得捐赠人同意,并报县级以上侨务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原捐赠工程项目中的纪念性或者象征性标志,应当予以保留,无法保留的,应当予以说明。
第十条对有突出贡献的捐赠人,由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按规定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获得省级荣誉称号的捐赠人,在通关、就医、教育、考察、投资等方面享受相应的礼遇和优惠。获得市、县级荣誉称号的捐赠人的礼遇和优惠,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一条对于捐赠的工程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办理相关手续、交纳有关规费和配套费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
捐赠人依照本条例捐赠财产的,依法减征或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依法享受所得税优惠。
第十二条捐赠人有权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纠正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第三章受赠管理
第十三条受赠人收到捐赠财产后,应当向捐赠人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据,将受赠财产登记造册;受赠财产价值在人民币一万元以上的,应当在一个月内向县级以上侨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侨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备案的捐赠人发给捐赠证书。
用于救灾、扶贫、慈善性事业的进口捐赠物资,由受赠人向海关提出减税、免税申请;涉及实行许可证管理的捐赠物资,受赠人应当按国家规定办理许可证申领手续,海关凭许可证验放、监管。
县级以上侨务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协助办理有关入境手续,为捐赠人实施捐赠项目提供帮助。
第十四条受赠人不得将受赠物资转让或者改变用途。确需转让或者改变用途的,应当事先征得捐赠人同意;属于减税、免税进口的捐赠物资,在海关监管期内,还应当经海关许可并补缴应缴税额。
第十五条捐赠建设的工程项目,由受赠人对工程项目的兴建和管理负责。但捐赠协议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十六条捐赠建设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址,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村
庄和集镇规划,布局合理,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第十七条捐赠建设的工程项目,应当严格按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受赠人不得擅自改变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标准。确需改变的,应当事先向捐赠人说明情况,征得捐赠人的同意。
第十八条捐赠建设的工程项目竣工后,受赠人应当将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工程质量验收情况向捐赠人报告。
受赠人应当定期向捐赠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督,必要时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对其财务进行审计。
第十九条受赠人应当建立捐赠财产使用管理制度,妥善使用、管理捐赠财产,根据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积极实现捐赠财产的保值增值。对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的捐赠项目,由受赠人使用、维修、管理,受赠人维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必要的补助。
第二十条发生自然灾害时或者捐赠人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接受捐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将受赠财产转交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或者基金会,也可以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分发或者兴办公益事业,但是不得以本机关为受益对象。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受赠人接受捐赠后没有按规定及时备案的,由县级以上侨务行政主管部门通知其限期备案;受赠人接受捐赠或者管理捐赠财产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违背捐赠自愿原则进行强行摊派或者以捐赠名义从事营利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受赠人未征得捐赠人同意,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性质、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拒不改正的,经征求捐赠人意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捐赠的财产交由与其宗旨相同或者相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或者基金会管理。第二十三条假借捐赠名义进行逃汇、套汇、逃税、走私等违法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侵占、贪污、挪用捐赠财产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退还所用、所得款物,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照前款追缴的捐赠款物,应当用于原捐赠目的和用途。
第二十五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捐赠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外籍华人及其团体、投资企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捐赠活动,参照本条例执行。村(居)民委员会作为受赠人的,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七条本条例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山东省华侨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华侨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1991年10月11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3号)
第一条 为发扬华侨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保护华侨捐赠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受赠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捐赠,系指华侨自愿无偿向国家或集体捐献款物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受赠单位,系指我省接受捐赠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福利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承办实施捐赠项目的单位。
其它赠与关系不属于本办法管理范围。
第三条 华侨捐赠坚持捐赠者自愿、接受者自用的原则。第四条 接受华侨捐赠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第五条 华侨捐赠款物的使用,应尊重捐赠者意愿,并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六条 华侨捐赠受国家法律保护,所捐款物及项目的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华侨捐赠管理事务。
第八条 接受华侨捐赠,受赠单位应向当地人民政府(或政府侨务部门)提出申请,由当地人民政府(或政府侨务部 门)按报批程序逐级上报审批机关批准。
接受捐赠申请应包括捐赠款物的品种、型号、数量、金额、用途、进口物资的口岸等,并附有捐赠者(或其代理人、委托人)的捐赠文书及其它有关材料。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受理华侨捐赠申请,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审核。
第十条 华侨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1万元(含)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1万元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批准。
凡属国家实行限额管理限制进口的机电产品,均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经批准,华侨捐赠的直接用于本单位工农业生产、科研、教学、医疗卫生、公益事业的国家限制进口的机电产品免征关税;捐赠其它进口物资,属于自用的免税。
第十二条 华侨捐赠给科研、文教、医疗卫生、公益事业以及其他非经营性社会团体的外汇和各级人民政府接受的华侨捐赠生产救灾的外汇,经当地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可进入外汇调剂市场调剂使用。
第十三条 受赠单位经批准用捐赠外汇购买物资,属外贸部门提供的出口商品,按出口价格用外汇结算,视同外贸部门执行出口任务;国内不能提供的,可委托外贸部门代理进口,进口关税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华侨捐建的工程项目,所需土地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征用划拨手续,所需建筑材料按国家有关规定供应。所建工程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减免税费,不能减免的税费由受赠单位承担。
捐建工程建设用地,不得转让或挪作他用。
第十五条 华侨捐赠的物资,未经捐赠者同意、原审批机关批准和海关核准,一律不得转让、出售。
禁止假借华侨捐赠名义逃证、逃税。
华侨捐赠的机电产品需要报废的,应报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批准。
第十六条 华侨捐赠的外汇必须调入境内,并经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后,在当地中国银行开立专户存储。
华侨捐赠的外汇和人民币,应按捐赠者的意愿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禁止假借华侨捐赠名义逃汇、套汇。
第十七条 华侨捐建的工程项目,受赠单位应加强管理和监督。工程完工后,应将款物使用、工程建设和验收情况向捐赠者和审批机关报告。
受赠单位不得随意更改华侨捐建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标准,不得向捐赠者要求追加捐赠数额。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应对本行政区域内华侨捐赠的款物登记建档,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侨务部门报告。第十九条 对捐赠款物支援工农业生产、科研、文教、医疗卫生、公益事业作出贡献的华侨,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分别由海关、外汇管理部门、侨务部门、所在单位或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置;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平调、挪用、占用华侨捐赠款物的;
(二)假借华侨捐赠名义逃汇、套汇、逃证、逃税的;
(三)倒卖华侨捐赠物资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转让或出售华侨捐赠物资的;
(五)接受华侨捐赠不报批的;
(六)阻挠或强迫华侨捐赠的;
(七)捐赠项目工程建设用地挪作他用的;
(八)在兴建捐赠工程项目中,敲诈勒索、偷工减料的。
第二十一条 港澳同胞、外籍华人以及海外侨胞社团的捐赠审批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山东省华侨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1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1-10-11 【生效日期】1991-10-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华侨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1991年10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3号)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发扬华侨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保护华侨捐赠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受赠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捐赠,系指华侨自愿无偿向国家或集体捐献款物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受赠单位,系指我省接受捐赠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福利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承办实施捐赠项目的单位。
其它赠与关系不属于本办法管理范围。
第三条 第三条 华侨捐赠坚持捐赠者自愿、接受者自用的原则。
第四条 第四条 接受华侨捐赠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第五条 第五条 华侨捐赠款物的使用,应尊重捐赠者意愿,并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六条 第六条 华侨捐赠受国家法律保护,所捐款物及项目的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华侨捐赠管理事务。
第八条 第八条 接受华侨捐赠,受赠单位应向当地人民政府(或政府侨务部门)提出申请,由当地人民政府(或政府侨务部门)按报批程序逐级上报审批机关批准。
接受捐赠申请应包括捐赠款物的品种、型号、数量、金额、用途、进口物资的口岸等,并附有捐赠者(或其代理人、委托人)的捐赠文书及其它有关材料。
第九条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受理华侨捐赠申请,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审核。
第十条 第十条 华侨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1万元(含)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1万元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批准。
凡属国家实行限额管理限制进口的机电产品,均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经批准,华侨捐赠的直接用于本单位工农业生产、科研、教学、医疗卫生、公益事业的国家限制进口的机电产品免征关税;捐赠其它进口物资,属于自用的免税。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华侨捐赠给科研、文教、医疗卫生、公益事业以及其他非经营性社会团体的外汇和各级人民政府接受的华侨捐赠生产救灾的外汇,经当地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可进入外汇调剂市场调剂使用。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受赠单位经批准用捐赠外汇购买物资,属外贸部门提供的出口商品,按出口价格用外汇结算,视同外贸部门执行出口任务;国内不能提供的,可委托外贸部门代理进口,进口关税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华侨捐建的工程项目,所需土地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征用划拨手续,所需建筑材料按国家有关规定供应。所建工程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减免税费,不能减免的税费由受赠单位承担。
捐建工程建设用地,不得转让或挪作他用。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华侨捐赠的物资,未经捐赠者同意、原审批机关批准和海关核准,一律不得转让、出售。
禁止假借华侨捐赠名义逃证、逃税。
华侨捐赠的机电产品需要报废的,应报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批准。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华侨捐赠的外汇必须调入境内,并经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后,在当地中国银行开立专户存储。
华侨捐赠的外汇和人民币,应按捐赠者的意愿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禁止假借华侨捐赠名义逃汇、套汇。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华侨捐建的工程项目,受赠单位应加强管理和监督。工程完工后,应将款物使用、工程建设和验收情况向捐赠者和审批机关报告。
受赠单位不得随意更改华侨捐建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标准,不得向捐赠者要求追加捐赠数额。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应对本行政区域内华侨捐赠的款物登记建档,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侨务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对捐赠款物支援工农业生产、科研、文教、医疗卫生、公益事业作出贡献的华侨,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分别由海关、外汇管理部门、侨务部门、所在单位或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置;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平调、挪用、占用华侨捐赠款物的;
(二)假借华侨捐赠名义逃汇、套汇、逃证、逃税的;
(三)倒卖华侨捐赠物资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转让或出售华侨捐赠物资的;
(五)接受华侨捐赠不报批的;
(六)阻挠或强迫华侨捐赠的;
(七)捐赠项目工程建设用地挪作他用的;
(八)在兴建捐赠工程项目中,敲诈勒索、偷工减料的。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港澳同胞、外籍华人以及海外侨胞社团的捐赠审批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湖南省华侨港澳同胞捐赠公益事业项目标牌
湖南省华侨港澳同胞捐赠公益事业项目标牌
侨 捐 项 目
项目名称:×××××××××× 确认证号:湘()侨捐(****)******号
捐 赠 人:
建设日期:投诉电话: 授牌单位:挂牌日期:
第五篇:华侨大学建筑系
华侨大学建筑系
教学实习工作规程
教学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好这一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切实抓好教学实习工作,特做如下规定。
一、工作目的建筑系教学实习大体可分成以下类型:
(一)美术写生实习(包括素描、水彩)
美术写生实习是美术课程(包括素描、水彩)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时间的连续作业,巩固和加深对美术基础理论和技法的理解与掌握。在应用和发挥课堂所学的同时,使学生在观察自然中提高审美意识,在表现自然中提高表达技巧,从而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二)建筑认识实习
建筑认识实习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建筑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到大中城市参观学习,了解感知所在城市的建筑发展历程,体验从图纸空间到实际空间环境的切身感受,增强学生对建筑的感性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高年级建筑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三)古建筑测绘实习
古建筑测绘实习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建筑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一项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测绘与参观,增强对中国建筑传统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中国建筑历史、建筑测量、投影与制图等各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亲手把建筑实物按比例制成工程图纸,掌握测绘方法,加深对建筑造型与营造方法的了解,提高图纸表现力,为学习建筑设计奠定基础。
(四)施工图实习(生产实习)
施工图实习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建筑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习将建筑方案设计落实到施工图设计,使学生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掌握施工图的绘制方法,了解相关的材料设备、施工技术,使学生建立工程专业概念,提高实践能力。
(五)毕业实习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感性认识,从社会实践中实习建筑创作的实际经验,根据我系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在毕业设计前进行为期三周的毕业实习,希望通过现场参观、调查访问,培养科学的工作方法,收集第一手的设计资料,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从而提高其独立工作能力和建筑创作水平。
二、工作职责
(一)分管系主任主要职责
1、根据建筑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参考“全国建筑学专业学科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组织编写教学实习大纲,制定切合本系实际情况的教学实习具体措施;
2、确定实习指导教师,审定实习计划;
3、检查教学实习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二)指导教师主要职责
1、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
2、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实习内容的指导,启发诱导学生深入实习;检查学生的实习进展,督促其改进不足之处;
3、检查学生的实习纪律,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督促其改进不足之处;
4、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情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实习顺利进行;
5、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及成绩评定,收缴实习成果,统一归档。
(三)学生纪律守则
1、认真学习实习大纲,理解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的目的、要求和具体内容;
2、遵照指导教师的实习安排,认真履行实习计划,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3、严格遵守实习纪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实习期间不得外宿;
4、学生在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若确有需要,须经指导教师批准;凡缺勤(包括病假、事假、旷课等)超过三分之一实习总学时者,以不及格论。
三、工作程序
(一)实习准备
1、系和有关教研室,应提前一个学期按学生人数比例组织好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并将任务下达给教师本人;
2、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大纲,选定实习场所,制定实习计划;
3、指导教师在学生下点前一周,前往实习点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熟悉现场情况,安排学生食宿,联系参加等;
4、实习前1-2天内,应由指导教师对学生作实习动员报告,向学生讲清实习的目的、要求、方法、考核以及注意事项。
(二)实习过程
按实习大纲安排进行。
(三)成绩考核
1、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实习任务,并按时缴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成果;
2、实习成绩采用五级记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其标准由实习指导教师按具体实习条件经集体讨论后决定,并在学习开始实习前公布;
3、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原则上不得补考,特殊情况须报系领导及教务处批准,并安排其重修实习的方式及时间。
(四)经费报销
1、实习经费学生采用包干制,教师按出差标准报销;
2、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将全班票据收集整理清楚后,到财务处统一报销。
四、执行办法
1、此规程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2、此规程解释权归分管教学系主任。
华侨大学建筑系
2001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