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3:3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一篇: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

(1)声源:我们通常把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敲锣锣鸣是锣面振动;打鼓鼓响是鼓面在振动;歌唱

家是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小提琴独奏是琴弦在振动;吹唢呐是唢呐内的空气柱在振动。蝈蝈鸣叫是靠翅膀摩擦振动发声。锣面、鼓面、声带、琴弦、空气柱、翅膀就是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的振动并不明显,不容易观察和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体将这些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到声源。例题讲解:

1、以下几种乐器中,关于其发出乐音的物理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锣②二胡③钢琴④长号

A.锣是通过打击锣面,带动空气振动而发声的B.二胡是通过弦的振动而发声的C.钢琴是通过打击木板表面而发出乐音的D.长号发声时,管壁和空气都没有振动

解析:以上几种乐器的发生原因分别为:锣:锣面振动;二胡:弦的振动;钢琴:琴弦片的振动;长号:空气柱的振动。

答案:B

例2.小丽等同学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

到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放大法”或“类比

法”)。例2题图 解析:(1)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

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这种思维方法叫做放

大法。本实验中应用的实验方法是转化法中的放大方法,把一些不易观察的现象,通过转化,间接 的观察到。

1、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

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题图C.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2、如下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答案:

1、B2、振动

知识点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要靠介质传播。

(2)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传声的效果各种介质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液体的传声效果好,液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的传声效果好。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 m/s。

(4)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播的具体过程是:振动的物体带动周围的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这

些随发声体振动的介质,又带动其他介质振动,使振动向外传播,发声体产生的振动,由近及远地传播就形成声波。

声音是一种波,我们称它为声波,声波虽然不能被看见,但它的形成和传播与水波相似,将声波和水

8类比法:我们根据两个对象(水波和声波)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者相似,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者相似,这种推理方法叫类比法。

(5)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1、如图,将一只带有电铃的电子闹钟(以下简称为电铃)放在了玻璃罩内,在电铃与

玻璃罩底部相连的部分垫一块泡沫,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1题图

解析:空气被抽出的过程中,空气越来越稀薄,铃声会越来越小,如果能将空气全部抽出,形成真空,则 不会再有声音从罩内传播出来,本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在研究介质传播声音而设计的实验中,电铃发出的声音开始通过空气传声效果好,空气稀薄时传声效

答案:C

2、太阳上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剧烈的大爆炸,但是我们却丝毫听不到这巨大的爆炸声,其原因是()

A.太阳离我们太远了B.真空不能传声 C.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听D.以上答案都不对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

为大气层随着高度的增加越来越稀薄,即太阳周围没有空气,因此太阳时刻发生剧烈大爆炸,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我们丝毫听不到巨大的爆炸声.

答案: B.

1、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A.气体能够传声B.固体能够传声

C.电流能够传声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

2、下列四种环境不能传声的是()

1题图A.有浓雾的早晨B.冰天雪地的北极

C.宇航员走出飞船进入太空D.潜水员潜入海水中

答案:

1、解析: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土电话”利用连接两个小纸盒的铜线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将说话的同学发出的声音通过铜线振动传播到另一个同学的耳朵里.故选B.

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太空中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在太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符合题意;故选C.

知识点

三、声速

(1)声音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跟传播声音的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约为340m/s。

(3)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情况声音在介质中的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4)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时候,若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若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

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若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5)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测量原理:s=vt,其中t为从发声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例

1、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写出3个):(1)

(2)(3)解析:影响声速的因素有两种: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根据表格中的声速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1)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2)不同的介质中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在15℃的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2、有一根很长的正在送水的钢管,一农民从管的一端用锄头敲了一下,另一农民在管的另一端听到

了次响声,这几次响声依次是由传来的。

解析:这里传播声音的物质有钢、水、空气。钢管是固体,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

速度最快,在空气中传播得最 慢,题目中又指明这根管道很长,所以,在管子的另一端能听到3次响声,响声依先后次序是钢管、水、空气。

答案:3次钢管、水、空气

例3: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4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

时汽车距离高山m,汽车鸣笛时距离高山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解析:假设汽车鸣笛时距离高山为S,则2S=S车+S声,S=710m,此时汽车距离高山S/=S-S车=650m 答案:650;7101、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过4s

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m(海水中的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鱼缸边拍手,金鱼受惊离开,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说明水可以传声

B.只能说明玻璃可以传声

C.只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D.不能说明玻璃一定传声

答案:

1、3000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2、若玻璃不能传声,拍手声也可以

通过空气和水传给鱼,即这个实验不能说明玻璃是否可以传声。答案应选D。

1、喇叭在“唱歌”的时候,会看到喇叭纸盆上的小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的时候,纸盆

在不停地。

2、(2014 无锡)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于鼓面而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

人耳的。

3、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够较早地听到远处开来的火车声,是因为声音在中比在中传播得快。2题图

4、传声途径:声靠传播。声音在金属中传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在液体中比空气中传

播得。中不能传声。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

度为。

5、(2014福建福州)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人水中,会看到如图1所示的 现象.说明声音是山物休的_产生的。如图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

此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

6、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不能传声。

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

A.放在钟罩中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把两个圆形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实现10m内对话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5题(1图)(2图)

8、发生地震时,小明被困在废墟里,他处事不惊,通过敲击附近铁制管道,被救援人员发现而获救,小 明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够()

A、传声B、传热C、导电D、通风

9、关于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发出我们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B.凡是我们可以听得见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会发出声音

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

11、在一个玻璃罩内放一响铃,现将罩内的空气逐渐抽掉,则声音会()

A.保持不变B.逐渐变小C.逐渐变大D.完全消失

12、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比看到枪冒烟就开始计时的成绩()

A.少记2.94sB.多记0.294sC.少记0.294sD.无法计算

13、(2012山东菏泽)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

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14、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

是由于右边的音叉振动,在中激起想周围传播的,从而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如果该实验在月球上进行,则泡沫塑料球(选填“也会”

或“不会”)像图示那样被弹起。

15、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大的声音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

话,则听到的声音要大一些,这一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另一个同学捏在线上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

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15题图 14题图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到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

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1、振动

2、震动空气

3、金属中空气

4、介质快快真空340m/s5、振动真空

6、振动停止真空

7、B、D两个实验可以说明声产生的条件。A、C 实验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可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A9、D10、A11、B12、C13、B14、空气声波不会

15、(1)棉线能传声(2)不同介质传声效果不同(3)阻碍了线的振动(4)不能

第二篇: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

1、(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09江苏)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09太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

4、(09平原会考)如图丙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

5、(09福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振动产生的,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电磁波传递到全国各地。

6、(09烟台)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______。

7、(09江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8、(09安顺)一天,小香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将一手机的来电显示设为铃声和屏幕显示,然后将手机用线悬挂在真空罩中,将罩中的空气抽出后,用电话打该手机,结果只看到手机的屏幕显示而听不到铃声。该实验可以证明声音需要____ __传播,而电磁波可以____ __传播。

9、(09湛江)“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

10、(09常德)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而产生的。

11、(09威海)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2、关于声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凡是能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B.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C.传递声音的物质也是声源D.声波就是声源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 B.正在振动的物体并不一定发声

C.木鱼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和空气中传播得快

14、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由声源处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5、如图3-2,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

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_____通过____传给

___。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

1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

18、把发声物体放在玻璃罩里,用抽气泵把罩里面的空气抽空。

 在抽空过程中,你听到的声音将_____,最后______。如果用秒表计时,能否计算出抽空罩内空气的时间:____,这种确定把 罩内空气抽尽的时间的测定方法是_____。声音需要两个条件:振动和传播物质。这个实验是把哪个条件去掉了,答:___________。

19、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进行传播的.声音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______有关.目前,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客机每秒飞行的距离至少在_______m以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2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讲话,必须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_______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_______传播来的,22、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2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2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25、.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

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26、同学们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

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27、.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

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______.28、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9、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的不同而不同.3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32.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33.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34.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声的不同。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则是因为音叉的越来越小。

35.如图1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如图1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

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如图3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

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此实验说明了。

37.在图4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图图

3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38、一辆向峭壁方向行使的汽车,在距离前面峭壁440m处鸣笛,经2.5s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

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第三篇: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仙阳中学 张建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

(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教学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叉两只,直尺一把,纸屑若干,铁架台一只,水槽一个,音乐喇叭一个,乒乓球一只。

学生合作组器材:纸片,直尺,音叉(包括音叉和音箱)。

【设计思路】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资源,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内容的逻辑处理却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本节课是本书的第三章第一节,是初二学生学习物理学习不久的阶段。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并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本教学设计的主旨。

一开始,就进行情景创设。通过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接着围绕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设计了几个学生活动。

声音的产生:1.开展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在产生声音的过程和较多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讨论生活中有趣的发声现象,比如动物的交流方式。

声音的传播:1.通过学生讨论生活事例、设计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声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教师让学生观看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声速的估测:学生第一次在物理中涉及估测的设计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由“击敲长铁管听声”事例引人启发,让学生拓展联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

例如:鸡叫声、电话铃声、丛林中的鸟语、掌声、婴儿哭声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

(同学回答)

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同学们自己想知道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

教师在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就是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中的某几个,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探索,也可以课后去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

二、探究性活动一

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

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教室里可以用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教室里的器材,特别是音叉。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教室里可以用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演示:

击打音叉。音叉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吗?比如动物间有趣的交流„„

三、探究性活动二

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

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视频播放演示课本P36图3一7,探究声音的传播。

现象:瓶内有空气时,我们可以听到闹钟的发出的声音,当用抽气机抽气时,闹钟声或音乐声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思考:①该实验直接说明了声音通过什么传播?②声音的传播是否借助其他物质?

问题:在生活中是否只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讨论、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也可以传播声音,教师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说出讨论的事例结果,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体验: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其他同学几乎听不到)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听的同学体会感觉,说出感觉。

演示:把正在播放音乐的音乐盒放入装满水的水槽内。同学们能听到声音吗?

现象:同学们可以听到声音,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是怎么样声音传播,即空气、桌面、水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3.交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声音的传播吗?比如古代人为了能够更早的发现敌军会趴在地上听马蹄声的交流„„

四、请大家阅读课本P37、P38表格,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1、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是v固>v液>v气。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

五、课堂归纳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 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v四>v液>v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小与

压强和温度有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5 C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v=340m/s。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2)v固>v液>v气。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空气中v声=340m/s。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难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由易到难,由显到隐,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

第四篇: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声音靠振动产生,它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切发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理解在空气中声波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视频展示一组高山流水、虫鸣鸟叫、交响乐、人声嘈杂的画面,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学习声现象。询问学生有关声现象,同学们想知道哪些知识呢?

预设: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呢?声音为何不尽相同?为什么有的声音动听,而有的声音却是噪声等等。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对其中的部分问题予以解答。(板书标题)

(二)、探究学习

1.声音的产生

学生小活动:动手使身边的尽可能多的物体发声。

活动时注意观察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何不同?与同桌讨论发声的物体又有怎样的共同特征。

预设:有抖纸张,弹橡皮筋,倒水,拍手,敲桌子,吹气球,说话唱歌等等。

通过对比师生归纳声音的产生实质都是在动。教师讲解这实质是绕中心位置来回运动,物理学中称之为振动。也即是说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

提问:那么是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

实验探究:用锤敲击音叉,请同学聆听并观察,可以听到悦耳的乐器声,但很难看到发声的物体音叉是否振动,如何才能观察呢?教师介绍一个好的办法,用铁架台下悬一只乒乓球,音叉挨着乒乓球,对比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时乒乓球的状态,发现不敲击时球静止,敲击时球有明显跳动。

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为什么跳动?请学生试着说一说。

通过观察,知道敲击音叉时才跳动。是因为敲击时音叉发出声音,音股在振动,靠近很轻的乒乓球时带动球跳动。这种把叉股看不见的振动转化为可以看见的乒乓球的跳动,物理学上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转化法。

请同学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预设有同学提出了用水或者撒上胡椒粉等。请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把音叉放置水中,对比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时的状况,可看到后者水花四溅,原因是发声的音叉的叉骨在振动,放置水中会使得水发生振动甚至激起水花。也是转化法。)

教师讲解: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均表明一切发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补充小资料:早期的机械唱片发声原理。即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这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靠振动发声的,那么声源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到人耳的呢?

演示实验:声音两个相同的音叉A与B,相隔一段距离,A音叉靠近静止悬挂的乒乓球,用力敲击B音叉,发现乒乓球也会跳动。

提问:音叉B并没有与乒乓球接触,为什么球会振动,又是谁将振动传给了A呢?

得出:他们之间只有空气,应该是空气传播了声音。

提问:那空气又是怎样传播声音的呢?

教师点拨:原来敲击音叉时,叉股不停的左右振动,引起他周围的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形成声波。声音就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最后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听力。平时我们人与人的交流就是靠空气传播声音的。

那只有空气才能传播声音吗?你还知道什么可以传播声音呢?同学们请看下面的实验看看他又说明什么问题。

用气球包裹一个手机,打开音乐,并将他悬吊起来,放入空桶中,可明显听到空气传播的音乐。接着往空桶中注入水,请学生观察并聆听是否还是可以听到声音,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什么可以传播声音。

结论:两个实验分别说明空气是气态,水是液态都能传播声音。

提问:那固态物质是否能传播声音呢?你又有什么具体实例来说明呢?

预设压在枕头下面的手表,可以通过枕头传播指针走动的声音;土电话传播声音,有细线连接可以听到,没有细线不能听见,说明细线可以传声。

总结:大量的实验表明一切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作介质传播声音。

提问:思考有没有不能传声的地方呢?

预设月球上,两名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通过无线电来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即是在真空状态不能传播声音。

演示实验:用小实验辅助理解真空不能传声: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用电动抽气机逐渐抽走里面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可以引导推想如果把罩内抽成真空,就不能听到声音了。再做对比实验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师生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或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生活现象:生活中电扇雷鸣的天气,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

讨论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说声音传播有一定的速度。

教师讲解:我们把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称为声速。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具体。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展示ppt,列举一系列声音在介质中的出纳博速度,请同学仔细观察数据,有何发现?

可以看到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请学生记住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一个同学在山谷间呐喊,那他的声音大概是以什么速度向外传播的呢?(340m/s左右)可是过一会儿就会听到连续不断的声音,那这是什么现象呢?

教师讲解:这是回声现象,用物理的语言描述就是声波遇到障碍物的反射现象。

提问:但是平常人们在讲话时并没有听到回声,那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听见原来的声音和回声呢?

教师讲解: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大于0.1s回到耳边,人们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而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耳难以分辨,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拓展小资料:回声现象除了测量声速之外还有很多应用。如在建筑学中我国天坛的回音壁巧妙利用回声享誉中外,医学上疾病监测,工业加工除尘,军事中利用声纳海底探测等等。

(三)、应用提升

科学世界资料补充:《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生物课上知道基本过程就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们也能感知声音。例如,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递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骨传导常应用在工业和战场上,利用骨传导原理制成的助听器、耳机等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物理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让我们不禁感叹好神奇的物理世界,它造福于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美好。

习题巩固: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四)、小结作业

师生小结:声音的产生原因与传播特性。

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听到房间里蚊子的嗡嗡声?然而蝴蝶飞行时翅膀也在振动,我们却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惑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试着寻找答案。

第五篇:声音产生与传播教案

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回声及回声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观察的方法,探究回声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疑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设施:音叉、共鸣箱、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吉他、鼓、多媒体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利用上课铃声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讲授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检查作业

教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

学生演示实验:学生敲动鼓面有纸团的鼓。分析现象: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结论:鼓面振动时发出声音

学生演示实验:学生拨动梳子使其发声,分析声音产生原因。结论:物体振动时发出声音

教师演示实验:①敲响音叉靠近泡沫塑料小球,观察现象分析原因②敲响音叉,把其放入水中。

解释振动:物体来回往复的运动叫作振动。结论: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

学生实验:拨动学生自制的六弦琴使其发声,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学生实验:摸着喉头发生,体验,分析原因

教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各种动物的叫声,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过来有嗡嗡的声音,那么,它们发生靠什么呢? 结论:翅膀的振动

板书:

1、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教师: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教师:我们知道神舟5号飞船顺利升空为咱们中国争了光,我国的探月计划已经启动,那你知道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如何交流的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演示实验:真空罩实验(用手机试试)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教师: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

结论:空气中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师:那声音是怎么通过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里的呢?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声波的形成

教师:咱们已经知道空气可以传声,其他的呢?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比如液体,学生回答水可以。

教师演示实验:把一音乐盒密封后放入水中,分析现象 结论,水可以传声

学生举例,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教师:上节课让大家做“土电话”都做了吗? 学生演示“土电话” 结论:固体也可以传声 学生举例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板书: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教师:在雷雨天,我们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光速比声速快)

学生看教材中声音表,并分析特点 板书: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光在_________ 中传播声音最快,其次是_______,光在_______ 中传播声音最慢。

教师通过图片进一步介绍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分析回声的形成 学生计算能听到回声的最小距离 已知:t=0.1s v=340m/s 求s/:

解:由v=s/t得s=vt=340m/s×0.1s=34m s/=1/2s=34m/2=17m 答:最小距离17m 教师:如果要测定海底深度,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怎么计算? 学生讨论并回答

三、小结: 本结课介绍了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且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并且利用声音的速度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基础训练

下载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声音产生与传播教案(最终定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新乡市第七中学段世宇 导入: 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观赏一段录像,依据录像内容,猜一猜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什么知识。 播放视频“声音的世界”......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导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跳舞高手,请他上台给大家秀一段好不好? (好) 【师】先将蜡烛点燃,这是一个音箱,将扬声器对准烛焰,现在打开音箱就能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物理教学教案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学号:08506013 姓名:孙广浩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08506013孙广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光村中学 王伯奇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 体验声音产生是由于......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反思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反思 罗先红 反思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 1: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案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案例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体验声源发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集锦10篇)

    篇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教材分析】一、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11篇)

    篇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思想】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