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
《做一个钟摆》
一、填空题。
1.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叫做()。
2.摆长越短,摆动速度(),摆长越长,摆动速度()。
3.世界上第一只摆钟的发明者是(),时间是在()
二、判断题。
1.摆长就是摆绳的长度…………………………………………()
2.重心的就是物体最中间的那个地方…………………………()
3.摆绳太轻了,所以最摆动快慢没有丝毫的关系……………()
4.因为摆动的快慢和摆绳长短有关,和摆锤轻重无关,所以摆绳长短一样,摆锤长短不一的两个摆,摆动的次数一样…………………………()
三、简单题。
在我们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中,我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怎样改进?
第二篇:《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在第6课中学生通过研究摆,已经认识到摆锤重量与摆动快慢无关,摆绳长度与摆动快慢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本节课将紧紧结合第6课的学习内容来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快慢。教材重点启发学生通过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认识摆的摆动快慢规律,发现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的规律后能动手做出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同时通过测量分析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认识到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教学重点
摆长是指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
物体重心的认识,以及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准备:宽1.5cm长30cm的木条、硬盘中的强力片状小磁铁、一元硬币、铁架台、带孔的细金属杆、细线、夹线夹,实验记录单。
2、教师实验准备:宽1.5cm长30cm的木条、硬盘中的强力片状小磁铁、一元硬币、铁架台、带孔的细金属杆、细线、夹线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摆长与绳长的关系。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无关?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长,摆得慢,摆绳短,摆得快。)
2、上节课我们用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摆线长度相同摆锤短的摆摆动的速度快呢?(摆的长度不同)
4、课件展示,让学生认识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力中心所在,即重心。摆长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的重心的距离。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就在物体的中心。
5、出示宽1.5cm长30cm的木条,让学生判断木条的重心大致在什么位置。
6、在黑板上画一个窄长方体,让学生画出重心的位置。
7、小结: 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摆动的速度不同,是因为这两个摆的摆长不同。
二、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1、出示用 宽1.5cm长30cm的木条做的两个摆,摆线的顶端用夹线夹夹住,把夹线夹固定在有孔的金属杆上。其中一个摆的下端挂了重物(磁铁和硬币)
2、猜测: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吗?
3、学生组装实验装置。实验验证。
4、交流分析,为什么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不同呢?
5、得出结论两个摆的摆长不同,所以摆的快慢不一样。摆的总长度不等于摆长,摆长是指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的重心的距离。由于摆锤上加了重物,摆锤的重心改变了,摆长也改变了,摆的快慢也就会跟着改变。
(板书:摆长等于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7、分组实验:研究改变重物在摆上固定的位置是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
3.汇报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各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汇总。
(2)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有什么
规律? 让学生发现硬币位置不同,摆锤的重心就会改变,摆的快慢也会改变。
(3)小结并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慢,摆长短,摆得快。)
三、制作“钟摆”
1.揭题。(板书:做一个钟摆)
2.讨论:现在要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应该怎样调整摆长?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硬币的位置能使摆1分钟摆动60次。
(让学生参考实验时的数据进行预测)
3、你能经过分析,估计一下如果要制作一个一分钟(即60秒)摆动30次的摆,这个摆的摆长应该要多长?然后试一试,看看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4.分组实验。
5、交流实验结果。(摆长大约是25cm)
6、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7、做一个钟摆
摆长等于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摆长 摆的快慢
长 慢
短 快
第三篇:做一个钟摆评课稿
做一个钟摆评课稿
做一个钟摆评课稿1听了刘老师的《食物的营养》和《做一个钟摆》两课,就两课谈一些自己的想法。首先,这两节课让我看到了刘老师这几年的课堂积累,是两堂比较成功的常态课,只要稍加修饰就能成为优秀的公开课。自己独立的思考设计,课堂脉络清晰,环节运行流畅自然,重难点突破清楚到位,可以看出刘老师对教材的把握、理解有一定的底蕴和想法,具备了优秀科学教师的底气。
当然也有一些细节一起共勉。
1、课堂提问要有效。课堂提问不能太大,学生随便说一点都可以,没有一定思维,提问也就没有价值。课堂提问不能太难,学生一点也没有思维的准备,无从下手,课堂冷场,破坏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要加强针对性,基于学生原有基础和前概念,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2、课堂时间分配要合理。科学课的主体是实验探究,现在的科学课追求的更是长时探究,因此课堂设计时充分考虑如何精简其他环节,保障实验探究的时间。
3、要重视数据的积累和分析。科学课很多实验现象需要数据的积累和呈现,通过观察和分析众多数据,归纳规律得出科学数据,更是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重要手段。
4、要重视板书的书写和条理。板书是知识脉络、教学重点的展现,也是学生记忆知识节点的关键。
做一个钟摆评课稿2《做一个钟摆》这节课是在研究了钟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无关,与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课伊始,x老师就提问:“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个简单的问题很好地检测了学生对前一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我个人觉得这堂课最大的闪光之处就是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组织、协调的作用,成为学生的“参谋”和“导师”。x老师引导学生逐步通过分组实验来证明,同一个摆和不同的摆在摆动的频率上都跟哪些因素有关,所有的结论都是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获得的,那种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影响力是教师的任何讲授和教育都无法取代的。
这堂课的难点就是实验材料的准备,准备好了合适的材料,那么一堂好课也就应运而生了。实验室中没有拿来就能用的材料,x老师就自己做;试教完后,感觉实验材料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效果不好,后来受到俞超老师的实验材料的启发,再次改进。对实验材料如此精益求精,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x老师对教学的严谨,对学生的负责。
《做一个钟摆》从课题就不难看出这堂课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多。实验多,学生很喜欢,五年级学生本身就非常喜欢自己动手做一做,而不是听老师干巴巴地讲或是看老师演示。x老师这堂课上有3个实验,第一个实验请一个小组演示实验,请学生演示而不是老师演示,还学生主动权。四位学生分别担有不同的任务:操作员、计时员、记录员、数数员,间接告诉学生下面的实验你们需要做的任务是什么。接着通过一组同学演示,其他同学观察,进而讨论得到“重物的位置在影响摆的快慢”的具体实验方案。而“做一个钟摆”则是对学生前面内容是否掌握的检测。最后的课外延伸则是激发了学生课外学习及研究的兴趣,科学学习不应该仅仅集中在课堂中,科学学习更为广阔的天地是课外。
总之,这节课x老师不仅注重交给学生有形的知识,更重要的她侧重在训练学生无形的能力上。我们每个老师都清楚一个道理,就是交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要比教给他每一个字产生的效能会更大。
第四篇:《钟摆的秘密》教学设计
《钟摆的秘密》教学设计
林州市桂园学校
郭振明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单摆摆动的规律——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单摆摆动的规律)和归纳概括能力(从反复实验的数据中归纳、概括单摆摆动的规律)。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
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3.挂图或投影片:摆钟、杂技演员荡秋千。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2.谈话:(1)这是什么?
(2)这(指钟摆)叫什么?(板书“摆”)
(3)钟摆是怎样动的?这种运动方式叫什么?(讲解并板书“摆动”)(4)你还看见过什么物体像钟摆一样摆动?(5)关于钟摆,你有什么问题?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摆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讲述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
(1)讲述:摆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早在400多年前,就对这种现象进行过研究。
(2)看课文中伽利略研究吊灯摆动的插图。(3)讲述:
有一天,伽利略来到了教堂,在教堂的大厅里,他看到一盏吊灯在不停地摆动。这件事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想,吊灯来回不停地摆动,这种摆动是否有什么规律呢?于是,他用脉膊计算时间,仔细观察吊灯的摆动。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发现了吊灯摆动的规律。
吊灯的摆动究竟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像伽利略那样,通过观察、实验来揭开这个秘密。
2.指导学生认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1)讲述:怎样实验呢?(出示实验装置——单摆。)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实验。在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螺丝帽,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螺丝帽,它就会像钟摆、吊灯一样摆动起来。我们把这个实验装置叫做“摆”。每个组有 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2)学生分组安装、观察。
(3)汇报观察结果。(多数学生可能不会观察出单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而是观察到其他一些现象,这也没有关系;如果有的学生说到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好,可以使下面的实验“师出有名”。根据学生是否观察到或说到,决定下面的实验是探究性的还是验证性的。本教案下面的内容是按学生没观察到设计的。)
(4)讲述:为了更好地观察摆动的规律,我们来观察它在一定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我们首先观察它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摆来回算一次,即摆从左边摆到右边,再从右边回到左边算一次。(为了使学生明白这个观察要点,教师肯定要边演示边讲解,然后还要让全班集体观察、出声数出摆动的次数。)
(5)学生分组观察:30秒内摆动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各组学生默数,观察2次,把观察结果记在课本中的记录表中。)
(6)学生分组观察:60秒内摆动的次数。(要求同上。)
2(7)汇报观察结果:把各组汇报的数据写在黑板上,以便比较、归纳。(8)讨论:
①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现摆动有什么规律?(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可再问下面的问题。)
②每个组的摆,在2个3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相同。)在2个6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相同。)各个组的实验结果是否都是这样?这说明什么?
(9)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每个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板书:每个摆摆动的快慢一定。)当年伽利略在教堂的大厅观察吊灯的摆动时,发现的正是这个规律。
(10)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结论。3.指导学生研究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1)讨论:
①在前面的实验中,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是否相同?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②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可以相互观察一下,各组的摆有什么不同?
③要弄清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是否有关系,应该怎么办?
(2)讲述:在各组的3个摆中,选择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的轻重不同(螺丝帽大小不一样)的摆实验,观察它们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实验2次,把观察结果记在课文的记录表中。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把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5)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6)教师小结:实验表明,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7)讨论:
①现在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要弄清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是否有关系,应该怎么办?
(8)讲述:在各组的3个摆中,选择两个摆锤的轻重相同(螺丝帽大小一 3 样)摆线长短不同的摆实验,观察它们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实验2次,把观察结果记在课文的记录表中。
(9)学生分组实验。
(10)汇报实验结果。(方法同上。)(11)讨论:
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②现在你知道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即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
(12)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同时板书以上知识要点。)
(13)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摆的秘密。2.提问:
(1)什么样的运动叫摆动?(2)实验用的摆由什么构成?(3)同一个摆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4)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
(1)钟摆有什么作用?(由于同一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这样就可以利用摆控制钟表内齿轮转动的快慢,使钟表匀速、平稳地走动。)
(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得慢。)
4.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杂技演员荡秋千。5.提问:
(1)图中是什么?(2)你玩过荡秋千吗?
(3)几个孩子都玩一个秋千。力气大的孩子能荡得快,对不对?体重小的 4 荡得快、体重大的荡得慢,对不对?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研究:两个荡秋千的杂技演员能在空中准确对接,不会掉下来。这是怎么回事?用实验证明。
第五篇:机械钟摆教学设计
《机械摆钟》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人测量时间的仪器太阳钟和水钟等,但是为了更精确的计时,人们又发明了机械摆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机械摆钟。板书《机械摆钟》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观察钟摆
1.师:对于这机械摆钟,有的同学可能比较陌生,因为现在的计时工具太多了,有些家庭已经使用更为先进的计时工具。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摆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边观察边回答。2.介绍摆钟
展示幻灯片,摆钟由钟面和钟摆两部分,钟摆又分为摆绳和摆锤部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摆钟,那你知道摆钟是如何计时的吗?学生猜测可能与钟摆的摆有关。那你知道钟摆每分钟大约摆动多少次吗?学生猜测。那么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学生如果答不出,老师就要告诉他们摆过去再摆回来算一次。师:下面咱们分组实验,看看一分钟时间钟摆大约摆动多少次。
3.分小组实验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这个实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老师计时,全体同学参加数数,但是声音一定要小,不要相互干扰。反复3次。4.各小组汇报。大约是60次 师:咱们看一下机械摆钟上有没有秒针?那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没有秒针了吧。生说因为有钟摆,师说对,钟摆就是摆钟的秒针,所以钟摆也叫秒摆。
活动二:观察我们的摆
师:老师在课前也做了一个摆,看一下老师是如何让摆动起来的,示范一遍,让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说出实验的时候应注意哪些事项。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老师巡视指导。
说一下实验要求,秒表要提前教会学生使用,数数的同学也要单独培训。这个实验要求同学之间要配合默契,稍微跑神,就会引起实验数据的不准确。
2.按要求让摆自由摆,看看摆在摆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学生可能会说,有可能会偏,摆的幅度越来越小;摆的速度越来越慢。注意事项:
(1)计时与摆的摆动、数数同时开始,连续测量40秒。
(2)合理分工:可一人计时、其他同学轮换数出每十秒摆动的次数,并及时做好记录。
(3)注意力要集中,配合要默契,可用口令相互提醒。
(4)重复实验,不断修正测量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计量准确性。3.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每隔10秒的摆动次数。学生4人一组分工如下:2人数数0—10秒同学甲数10—20秒同学乙数,依次轮换,1人计时,1人记录并负责操作实验。此实验进行3次,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4.实验结束,各小组长汇报展示实验结果。5.对比各组实验结果有什么发现?
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的次数是不同的。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单摆等时性发现是1582年的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第一台摆钟的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