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操作性作业:做一个保温杯
《做一个保温杯》作业设计
榆树市培英小学胡大娟
时间:第二学期(上半年)第 8 周内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热——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形式: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设计制作一个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的保温杯,自己选择材料,下节课前上交作品,进行比赛。
目的: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热传递知识正确的选择材料,设计自己喜欢的保温杯,激发学生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的能力。
要求:
1.自己选择材料,杯子的样式自己设计。
2.杯子外面的包装物厚度不超过3厘米。
3.比赛结果以保温效果好为标准。
第二篇:实践操作性作业
实践操作性作业----《Numbers》作业设计
榆树市培英小学王玉梅
时间:第一学期(下半年)第 10 周内容:上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Numbers》。形式:能听说认读数字单词one—ten.能用How many?这一话题进行简单地交流。用英语表达生活中的惯用数字。
目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了解中西方有关数字文化的差异,初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展思维,激发兴趣,培养听说能力,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要求:
1.用手指表示出十个数字one-ten,并说出单词,速度由慢到快。
2.说出中国的幸运数字和不幸数字;介绍西方的幸运数字和忌讳数字。
3.总结出生活中常用的数字,如110、119、120、等,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
以此活动引领孩子们发现生活,观察生活,进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第三篇:实践操作性作业:《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祖国》作业设计
榆树市培英小学李娜
时间:第一学期(下半年)第 1 周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我爱你,祖国》 形式:根据课文内容学习,布置学生课后将“我爱你,祖国”常识性知识设计成手抄报,到10月1日国庆节,由教师组织学生去街头宣传,然后将手抄报缩印或拍照上交任课教师。
目的:
1.培养学生的实践燥作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3.感悟和欣赏中国壮丽的山河和光辉的历史。
要求:
1.手抄报设计要图文并茂,起普及、宣传和教育的正面作用。
2.每人制作一份并去街头宣传,同时将手抄报缩印或拍照上交任课教师,在班级进行评比存档,通过评比让学生能够分享作业设计资源,潜移默化达到相互教育的作用。
第四篇:如何做一个好教师(作业)
看完本课程的内容,我感受到教师是一个基于自觉与良心的职业;好教师要富有人格魅力;好教师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好教师要有创新和开拓精神。同时教师是学生的榜样,神圣的职业必定要有规范的师德形象,因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老师。我要做一个好教师,在我平时的教学实际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富有爱心
做到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找同学谈心,及时发现问题帮学生解决问题。
二、公正无私
做到不偏心,对“好生”“差生”一视同仁;关注弱者,不歧视;考试后主动帮“差生”分析得与失,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三、有耐心
做到不轻易发脾气,不伤害学生自尊心;讲错了要敢于认错,虚心,诚恳;耐心辅导,诲人不倦。
四、幽默,风趣
努力将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显浅易懂;在学生感到疲劳时就会来几段风趣幽默逗学生快活,让学生乐于学习;做阳光型教师,微笑教学。
五、知识面广
做到爱好广泛,了解很多时尚东西;精通电脑,多多运动;努力钻研新知识。
总之,我要做学生喜欢的好教师,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可敬可亲,让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第五篇: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数学的学习关系到幼儿数理逻辑经验的最初获得和科学思维及方法的最初形成。但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3-6岁的幼儿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这就需要提供一种媒介来缓和这种矛盾。探寻适宜于幼儿发展规律及其心智水平与特点的数学学习方式及教学策略,是当前幼儿园数学学习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大王镇中心幼儿园近几年来一直在探索的内容。《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园以省级课题“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的开展为依托,让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操作过程中学习,使幼儿在对具体材料的操作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从而架起数学知识和幼儿认知之间的桥梁,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抓好四个环节,提升数学活动的价值。
1、发挥集体数学教育活动价值,丰富幼儿数学关键经验。
集体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因其特有的计划性、系统性、组织性,使其在全面观察孩子,丰富关键经验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在活动的组织上,我们准确把握本班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从目标的确立入手,精心设计活动。导入的设计、教学语言的琢磨、材料的选择、情景的创设、游戏环节的加入等方面都经过课前精心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引导感知、指导操作、梳理经验、检测经验运用四个环节,引导幼儿由感知到操作,然后形成经验并运用经验,做到活动有开始、有中心、有结束、有拓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一节数学教育活动,教学语言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做到清楚明确、有条有理、科学严谨。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数学。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编一些数学游戏,充分挖掘游戏的教育功能,让孩子在游戏的真实情景中自发地应用数学,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让孩子在“玩”中亲近数学、感知数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幼儿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例如:为巩固小班幼儿对形状的认识,我们设计了“喂养小动物”的操作游戏,请幼儿把正方形的“饼干”喂给嘴型是正方形的小动物吃,把圆形“饼干”喂给嘴型是圆形的小动物吃,使幼儿在给小动物喂“饼干”的游戏中获得有关形状的相关经验;在中班“乘火车”游戏中,为了让幼儿认识8以内的序数,感知序数的方向性,我们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依照手中的车票号码快速找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进行查票,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序数”的经验,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为了加深大班幼儿对单双数的印象,我们设计了游戏“勇攀高峰”,两幼儿一组快速判断扑克牌上的数字,若判断正确就前进一格,谁先到达顶点谁就是胜者,让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加深了对单双数的印象。
3、创设专门的数学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开放、自主的操作机会。区域活动中开展的数学活动是集体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的拓展和补充,更有利于幼儿具体能力的发展,也更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了解幼儿的具体发展水平。我们各班都设置了专门的数学活动区域,教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学习特点,确定本班数学区的活动目标,设计活动内容并制作相应的操作材料,多层次的活动内容和材料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自主操作的机会。例如:为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提高幼儿按物点数、按数取物的能力,中班老师设计了 “夹夹乐”、“喂喂瓶宝宝”、“破译密码”、“戴戒指”等不同层次的游戏,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了操作的机会。当然,有好多的游戏,将目标略作调整,就会适用于不同的年龄班。
4、关注幼儿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育来自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例如,在加点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自己点数水果的数量;在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放碗筷和餐盘或是数数自己吃了几个包子,喝了几碗汤;餐后散步时可让幼儿数一数花草的种类数目,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排序规律;可以在幼儿排队时练习高矮排序;在上下楼梯时,可让幼儿一面走一面计数阶梯的数量;离园前讲一讲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如早上7:30入园,9:00加点等,来感知对时间整点、半点的认识等等……任何时候都可以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情景化的一种最好的表现。
二、提供适宜的操作性材料,提高数学活动的效果。
1、变废为宝,制作简单实用的操作材料。
材料的设计贵在巧,而不在繁。我们在设计活动材料时,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从易操作的角度来考虑,从身边的资源中搜集素材,加以利用,注重操作材料的经济实用。如收集各种饮料瓶、方便面碗、消毒的小药瓶、大小纸盒、废旧彩色电线、一次性杯子等,既可直接用于操作活动,也可经过简单的加工变成实用的学具,让幼儿进行排序、找规律、数物匹配等活动;收集不同颜色、种类的豆子可让幼儿按颜色、大小、多少进行分类、排序、拼图等等,这些既好玩又实用的材料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欲望,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供丰富而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
提供有层次的材料能引导幼儿选择合适自己能力的材料,慢慢地从一个较低的层次发展到另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层次。因此,我们在设计材料时特别注重了材料的高、中、低三个水平,同样的一个学习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幼
儿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以满足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开发每一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操作结果层次不同,这时教师一方面加以肯定、鼓励,另一方面,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思考他人的不同操作结果,以相互影响、促进。
例如,在“按颜色分类“活动中,我们提供了3组操作材料:① 颜色不同,大小、形状均相同;② 颜色、大小均不同,形状相同;③ 颜色、大小、形状均不同。在这三组材料中,后一组均比前一组难一些,这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说,是适宜而有益的;还是在测量活动中,给幼儿提供的测量工具既有常用的卷尺,也有从未用过的小木棍、毛线绳、纸条等,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从而顺利地完成测量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幼儿自由选择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教师也能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又如,在“认识梯形”的活动中,活动的目标是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种材料:①火柴棒(用来拼梯形,帮助幼儿体验梯形的外形特征);②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和剪刀(用来变梯形,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并体验变梯形的多种途径);③由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形象(给其中的梯形涂色,帮助幼儿感知梯形的多种变化)。虽然这三种材料各不相同,操作方法及作用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是紧紧扣住活动目标的。这种丰富多彩的材料,既可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的知识经验。
以上这些是我们幼儿园在数学活动开展中的一些做法,我们也是一直在摸索当中,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