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张家港农商行发展提示
张家港农商行的发展带来的启示
2011年08月09日 14:42:40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
近日,山东寿光农商行“内控与服务沙龙”一行23人分为三个小组,在孙国义监事长的带领下,赴张家港农商行进行了考察学习,双方就会计内控、信贷风险控制、规范服务、审计稽核等方面进行了座谈交流。张家港农商行王自忠董事长、季颖行长出席了午宴。下午在方建华监事长的陪同下,到江南农耕文化园、华西村进行了现场参观考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座谈和考察,让我们既看到了与张家港农行存在的现实差距,又看到了寿光农商行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希望。
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是2001年11月28日改制组建的全国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当时存、贷款余额只有50多亿元和30多亿元,当年账面利润28万元。组建农商行10年来,张家港农商行不断培育和建设适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提炼出“伴随你成长”的人本服务理念,积极发挥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田”的典型示范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经营实力显著增强,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多项核心经营指标跻身国内一流商业银行行列。目前下辖1家营业部、35家支行(包括两家村镇银行:山东寿光村镇银行、江苏东海村镇银行,六家外地支行:南通通州支行、苏北宿豫支行、山东即墨支行、徐州邳州支行、连云港新浦支行、徐州云龙支行)、54家分理处,机构网点总数90家,员工1000余名。至2010年末,存款余额363.10亿元,贷款余额226.71亿元,资产总额526.9亿元,净资产37.56亿元。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48亿元,占比0.65%;综合收息率99.98%,拨备覆盖率348.63%,实现利润总额8.29亿元,税后利润6.85亿元,每股收益1.25元,每股净资产6.84元。连续两年入围全国最大商业银行50强,2010年入围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世界1000家银行榜单,排名第793位,位列全国同级农村金融机构首位。
启示一:加强资本运作,率先启动上市和跨区域发展两大战略工程,是农商行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重要保障。
1、投资入股。通过开展股权合作,以货币形式入股,按20%的持股比例战略入股江苏兴化农合行和安徽休宁农合行,成为两家机构的最大股东;并入股长春农商行1000万股、江苏昆山农商行650万股,江苏泰兴联社2500万股。
2、设立控股村镇银行。在山东寿光和江苏东海各设立了一家控股的村镇银行,投资比例分别为71%、51%。
3、率先启动IPO工作。2007年5月份正式启动上市准备工作,5月29日进入上市辅导期,11月13日获得国家银监会出具的同意上市监管意见书,11月28日全套上市材料被证监会正式受理,12月3日进入上市预审阶段。鉴于宁波商行上市后涉及的内部员工及高管人员持股问题,上市预审工作暂时搁置。2010年8月11日,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正式出台《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张家港农商行及时制定实施内部职工股同比例减持方案(每名内部员工持股不超过50万元),于2010年10月底顺利完成减持工作。该行连续三年股金分红比例达30%。
4、推进跨区域经营。张家港农商行受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现象越来越明显,通过异地
设立分支机构,扩大经营规模,营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在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12月在苏中南通市通州区开设首家异地支行,2009年在苏北宿迁市设立宿豫支行,在山东省青岛市设立即墨支行,2010年在苏北设立邳州支行、连云港新浦支行、徐州云龙支行。目前张家港农商行的主攻目标是外设支行。
启示二:推行流程银行再造,构建业务条线明确、职责分工清晰、管理运行高效的组织架构体系和业务流程,是农商行跨入现代化一流银行的重要措施。
按照流程银行要求,张家港农商行推进组织架构再造,完成了总行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国际业务部、计划资金部等前台营销部门的架构调整;成立信贷管理部、授信评审部,实现对全行本外币业务、对公对私业务、授信和非授信业务的集中统一管理;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清算中心、对账中心,构建了集中会计核算体制,提升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成立了电子银行部(隶属于零售业务部),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业务运作能力;成立了合规风险管理部,加强流程的控制与改造,建立了系统化、制度化的内控体系,保障全行业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该行机关设立了15个职能部门,分别是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下设电子银行部)、国际业务部、计划资金部、授信评审部、信贷管理部、合规风险管理部、财务会计部、科技部、审计稽核部、行政后勤部、安全保卫部。其中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计划资金部、国际业务部等4个部门,属直接面向客户的前台业务经营部门;授信评审部为从事授信业务专业评审的中台部门,风险管理部、合规管理部、财务会计部、人力资源部等5个部门,属于专司内部管理的后台管理部门。另外,办公室、行政后勤部、科技部、监察安全保卫部、审计稽核部等5个部门负责为全行经营管理履行后勤、保障职能。
启示三:坚持内控优先原则,全面加强内部控制,是农商行实现稳步经营稳步发展、保证经营成果不受损失的重要基础。
(一)会计内控方面。
1、遵循七大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必须覆盖全行所有机构的部门、岗位和业务;二是有效性原则,即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违背和超越内控制度而行使权力;三是审慎性原则,即充分考虑到业务管理与经营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针对性强、高效实用的控制措施;四是效率原则,即内控机制的建立既要防范风险,又要有效控制;五是及时性原则,即内部控制要跟上业务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且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六是程序定位原则,即内控机制的设置应针对某一业务所涉及的全部要素,制定出程序明确和步骤简明、固化的操作规定;七是相互牵制的原则,即对每一业务环节的操作设计,必须配套相应制衡措施,相关部门、人员之间相互制约。
2、加强内部会计检查辅导。该行非常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除开展案件专项治理等检查外,建立健全了内部会计检查制度,配备了五名专职会计辅导员,专门从事对基层支行检查辅导,每年对基层网点全面检查辅导不少于2次。将业务授权制度,柜员每日三次轧库制度,前台经理每周查库制度,前台经理午间、日终对柜员进行卡把查库制度,库存现金限额制度、前台经理坐班制等作为检查重点。
3、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及考核。实行了定员定编,严格区分前、后台人员,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业务操作权限,将业务权限分为A、B、C、D等多个操作级别,不同业务对应不同操作权限,对非权限内业务通过系统进行控制。对内部会计主管(该行称前台经理)实行总行委派制,由总行财务会计部和被委派支行(部)双重领导和考核,具体负责支行会计业务的现场管理,实行前台经理坐班制,实时监督一些柜面重要业务。为加强内部人员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实行了内部柜员、前台经理等级制考核,每年根据工作质量、制度执行等情况进行等级评定,不同等级给予不同收入待遇,提升员工对制度的执行力。
(二)信贷风险控制方面。
1、通过六项机制控制信贷风险。
①市场准入机制。一是在遵循该行市场定位前提下的客户评级、分类和准入审批机制;二是对授信申请准入的逐笔分级审批机制;三是对担保条件的准入审查机制。
②用信和出账审核机制。一是建立用信审批机制,使用授信前必须进行用信审批,通过用信审批核对贷款主体、担保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二是建立出账前审批机制,出账前对所有授信条件符合情况的审核和出账审批;三是建立了个人按揭、贴现贷款的集中出账模式,并建立了公司类客户分级授权出账模式。
③风险预警机制。一是对各类风险预警信号作出了详尽的列示,并规定了各类预警信号的上报时限;二是对授权、授信业务中出现的风险预警信号及时制定有效的化解措施,并贯彻落实;三是在尽职问责制度中对风险预警工作明确有关的问责条款。
④信贷退出机制。根据对行业和客户的了解,在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客户中,按年度筛选出不符合该行准入条件或即将低于准入条件的客户,并明确应退出的贷款额度,从而达到信贷结构调整目的。
⑤质量监测机制。主要通过对信贷资产各项评价(监管)指标的持续测算,来监督整体信贷运行质量状况,并及时提出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处置建议。
⑥不良资产处置机制。一是规范不良资产催收、接收和处置的流程;二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合法合规化建设;三是实施对损失类贷款的问责制度。
2、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是通过公开竞聘,选拔组建一支信贷风险经理队伍,由总行统一委派到各支行,对信贷业务进行专业化风险管理,实现风险管理向支行一线的渗透。二是合理把握和调整贷款的投向及投量。严格执行国家的信贷政策,调整和调优信贷结构,制定信贷退出客户名单和额度,将实际完成情况作为对支行和客户经理的重要考核项目之
一。三是强化贷后检查和风险预警。
启示四,推行优质规范服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内外一致认可,是农商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推进向前发展的重要途径。
1、不断提升社会形象。深入推进以“新起点、新形象、新超越”为主题的CI工程,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内涵,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2002年8月,率先引入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整体CI形象策划,对企业核心价值进行了提炼和建构,正式推出了企业精神:“领先一步、锲而不舍、共同成长、分享未来”,即“新鉴真精神”;对外传播语“伴随你成长的银行”在当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2008年7月,随着跨区域发展和推进上市的需要,启动新一轮名为“超越工程”的品牌塑造工程。在保留原“新鉴真精神 ”作为品牌精神的基础上,提炼出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品牌愿景——最具进取心的银行;品牌核心价值——伴随你,成就你;品牌口号——对内:与你同行,创造新价值;对外:伴随你,成就你”。
2、不断做优服务品牌。立足充分体现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进一步完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实施信贷流程再造,简化服务手续,缩短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确保信贷审批投放时间“存量贷款不超过3天、新增贷款不超过7天、大额贷款不超过10天”,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
3、不断加强社会监督。开展文明规范服务系列活动,加强网点建设和对前台服务设施的维护,增设了服务设施,增设了大堂经理,增加了服务窗口,大大缓解了排队现象,有效提高了服务效率。通过开展“双文明”评选、行风建设大检查、顾客满意度调查,“阳光投诉”等活动,公开服务承诺,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4、不断加强“软件”建设。一是明确分工和责任。在营业厅环境的维护、员工的职业形象、员工服务行为、服务档案的记载、客户意见的回复等方面,将责任落实到人,出现问题将按照责任的划分给予处理。二是建立服务自查评分制度。自查内容包括服务环境、员工仪容仪表、服务行为、分层服务、服务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和非营业厅员工仪容仪表等几方面。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当月检查评分结果进行公布。三是实行柜员弹性工作制。根据业务量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排班,组织不同岗位柜员的定期、不定期轮换,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缓解人员紧张的局面。
第二篇:张家港农商行流程银行
近年来,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张家港农商行)积极适应市场竞争,顺应改革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内控,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建设流程银行,在内部运行机制与流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连续2年跻身中国最大商业银行50强。监管等级连续5年被监管部门评为二级。
流程再造理念先行
流程银行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内部管理机制的一项改革。根据银监会《中小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框架指引》以及江苏银监局关于《江苏省中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建设指引》等相关要求,张家港农商行高度重视,统一认识,结合自身流程银行建设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实施规划、推进步骤,确保流程改造的稳步推进,实现建设流程银行的既定目标。在流程银行建设总体规划上,该行坚持“两个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实现“四个突破”。
坚持“两个原则”。即:强化组织保障,坚持自主推进原则。推进初期,该行组织相关人员分赴多家规模不等的商业银行以及同业相关银行进行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分析和权衡项目外包的利弊,明确由自身自主推进流程银行建设的原则。为确保项目有效推进,明确项目牵头实施部门责任,并做到资源倾斜,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对考察、学习及研发费用实施政策倾斜。同时,成立了两个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分别由分管行长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组织推进,强制入轨。科学分类流程系统,坚持分步实施原则。根据自身业务规模以及产品种类,该行将业务流程按条线分为:营销条线(包含公司业务条线、零售业务条线和资金业务条线)、信贷条线、营运条线、风险条线和综合条线五个类别,对五个类别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分步实施改造,按照完成一个投产一个,已经基本完成了营销条线、信贷条线、营运条线主要业务流程改造。
做到“三个结合”。即:一是流程改造与全面风险机制建设相结合。针对银监会《中小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建设指引》中要求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的精神,该行及时将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和流程银行建设同步推进,确立了“全流程管理、全员管理、全面成本管理和风险全面管理”的目标。针对流程优化基础上的组织架构与全面风险机制的组织架构之间的设计关联度高的实际,该行流程改造做到与全面风险机制建设有机结合,有效体现效率与管控兼顾和平衡,促进流程银行建设健康发展。二是流程改造与公司治理相结合。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资本要求-资本成本-风险调整后收益-股东价值增长”是构成公司治理完整链条,这一链条中,缺少哪个环节,都将影响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和发展,而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是链接这一链条中各环节的桥梁,是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持续增长的机制基础。该行的流程银行建设坚持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长期股东价值增长与短期财务指标的有机统一。三是流程梳理与风险排查相结合。在流程银行建设过程中,该行坚持做到流程梳理和风险排查相结合,实现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控制,促进内控质量的提高。这也是流程银行建设中采取外包方式无法实现的一项工作。
实现“四个突破”。该行确立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效率和管控、收益与风险有效统一”的流程银行建设目标,努力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建立客户导向性流程体系,在组织架构上实现突破。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一线服务顾客”、“二线服务一线”的组织架构,做大前台、做精中台、做强后台,强化一线营销职能,对现行部门架构进行有效整合,建立适应跨区域发展以及符合上市银行管理标准的组织架构,在组织体系上有所突破。二是以全面风险管理为目标,在风险管理机制上实现突破。加强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建设,建立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专业管理机构,提高风险识别、反映、决策的能力,初步建立职责明确、报告路线清晰、技术不断进步的风险管理框架。三是强化作业流程管控,在提升内部控制效率上实现突破。建立以作业流程为管控过程,以流程单元为管控点,实现作业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管理,在加大对重点环节控制的基础上,优化流程,缩短流程周期,为提高效率而集权,为防范风险而分权,合理配置资源,减少重复劳动,对作业流程实行前、中、后台合理分割管理。四是以价值增长为目标,在绩效考核机制上实现突破。逐步建立经济利润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产品风险定价机制,以确保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有效统一,确保股东价值的增长和短期财务的增长有效统一。实现系统化考核过程、简单化考核操作,逐步将资本成本及风险成本纳入考核范围,增强资本对风险敏感度,通过设置核心调整指标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科学的考核机制,提升对经营管理的把控能力。流程银行建设路线图
在建设流程银行过程中,张家港农商行结合自身具体实际,做到业务流程的改造与再造相结合,坚持扁平化管理模式,对业务流程实施“流程梳理-风险排查-流程优化-整合架构-规范制度-后续评价-合规监督”步骤,取得了预期效果。
梳理业务流程,全面开展风险点排查。该行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首先组织了营销条线流程(包括公司业务流程、零售业务流程、国际业务流程、票据业务流程)、信贷条线流程(包括贷后管理流程、授信审批流程)和营运系统流程(包含业务结算流程、资金清算流程、柜面业务流程)等29项业务品种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坚持流程梳理和风险点排查同步进行,共排查出1800多个风险点。一是对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借鉴操作风险管理中“计分卡”的方法,对排查出的风险点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组织合规、信贷、评审、公司、零售等相关部门进行全面论证,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形成最终评估结论。二是根据评估结论,将风险点按“危险区、警告区、控制区和安全区”分为四个层次,绘制出“风险地图”,直观地映射出作业流程中各风险点分布状况,并根据风险地图明确操作风险管理偏好,不仅为全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较为清晰的管理目标,而且总结和探索出操作风险识别、计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三是根据风险点风险级别,在流程设计中实现对不同的风险单元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对危险区和警告区的风险点实施重点监控,采取严厉的问责措施,并借助科技的力量,在流程中实现“电子化监控”。对安全区的风险点,采取主动承担的策略,并对此区域的风险点实施违规积分考核。对控制区的风险点,该行实行一般监控,并根据风险排查结果修订完善了相关业务的问责制度。
结合业务特点,设计和优化作业流程。在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排查的基础上,该行进一步突出自身机制优势,兼顾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的监测和管控,重新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一是简化作业流程,提高流程运行效率。从整合信贷业务流程入手,减少审批层次,明确规定作业单元停留时间,实行限时作业。按照创造价值高低重新整合流程,删除重复劳动环节,在授信审批和用信审查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减少资料重复审核,在删除原流程中有关合规审查环节,强化授信审批合规审查职能,确保授信审批独立性。二是全力推进信贷管理系统建设,调整作业运行路径。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该行重新研发信贷管理系统,作为流程银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系统开发及流程设计中,重新整合业务活动次序、路线及活动间逻辑关系,坚持作业运行以并行为主、串行为辅的方式,改变原来作业行走以串行为主的方式,提高业务审批速度。三是以流程管控为基础,规范业务操作。按照“一项业务,一个制度,一个流程”的要求,构建流程管控体系,包括“一图两表”,“一图”及流程图,利用ARIS模式化工具对每项业务进行图表设计,绘制跨部门作业流程图,方便业务操作。“两表”即“风险点控制表”和“职务说明书”。风险点控制表根据风险排查的情况,将风险点级别明确载明,同时明确控制标准。“职务说明书”包含岗位性质、岗位职责、岗位目标要求、岗位任职资格,能够实现“电子化监控”的单元,通过计算机系统加以控制。
整合组织架构,强化部门间的制衡与协作。在对业务流程优化基础上,该行本着以流程决定岗位设置、以岗位设置决定部门设置的思路,以“加强控制、规范流程、提高效率”为前提,兼顾内部控制与运行效率、兼顾风险管控与业务发展、兼顾风险成本与提升盈利,对营销、信贷管理等条线进行重新整合与定位,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以及流程管控的位置。一
是按照全面风险管理要求,设置了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2009年,该行对现行风险管理架构进行深入调研,并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先进做法,深入研究《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委)、《企业内部控制指引》(财政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银监会)、《中小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机制建设指引》、《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委员会)等目前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权威的政策和文献,在此基础上,完成《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及专业化风险管理总体思路,以强化总行管理职能,强化基层支行营销职能,逐步减轻基层支行内控压力,逐渐实施向条线管理与横向制约管理过渡的管理模式。明确总行职能部门“三道防线”职责,由“贷款审批委员会”与业务部门构成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由风险管理委员会与风险、合规等相关部门构成风险防控的“第二道防线”,由审计委员会与监察审计部门构成风险防控的“第三道防线”。二是调整相关部门职责,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管理的组织架构。根据风险排查及流程设计方案,该行由董事会通过经营层提交的《调整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与部门职责,推进流程银行建设》的议案,并完成对相关部门及职能的整合。按照明确“三道防线”、坚持前、中、后台分设的原则,进一步强化部门间的制约。明确零售业务、公司业务部为“一道防线”的前台经营部门,授信评审、国际业务部为“一道防线”的中台审查、审批职能部门,信贷管理部以及营运部门作为“一道防线”的后台支撑部门。三是强化责任意识,明确问责关系。在风险点排查的基础上,该行不断完善问责体系,强化流程管控,制定出台了《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问责实施细则》,明确以过程管理为主线,根据风险点的级别实施不同的问责措施,进一步强化流程执行力;为了规范问责制度,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保障被问责任人的权益,还出台了《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罚问责程序》,明确了问责关系,“后道防线”问责“前道防线”,明确防线之间单项监督与检查关系,同时明确了“第一道防线”前、中、后之间制约关系。通过这两项制度的出台,确保了流程改造后的有效执行与推行。四是明确职责,准确定位,突出和强化各部门的专业职能。进一步强化营销功能,明确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为一线营销与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推动条线的业务营销与管理、产品研发与推广、营销的考核等职能,弱化信贷审批职能。强化信贷管理职能,逐步构建信用风险管理架构,将原风险管理部更名为信贷管理部,负责全行信贷管理工作与贷后管理相关职责。强化授信管理部独立审查、审批职责,将授信管理部更名为授信评审部,专门行使授信评审职能。突出全面风险管理,强化合规管理职责,将原风险管理部承担的全面风险管理并入合规管理部,更名为合规风险管理部,承担全面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合规管理职责。五是规范异地支行管理,建立差异化的授权机制。自推进跨区域发展以来,该行针对在省内外设立的6家异地支行,采取了与本地支行不同的管理模式。本着“立足当前与兼顾未来相结合,强化内控与确保效率相结合,相互制衡与配合协作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机构,统一各异地支行的内设部门,建立公文处理程序,完善公文处理流程,适应当地行政管理环境;转变管理思路和方法,适应新的组织架构,既发挥部室之间相互制衡的作用,又加强部室内部的配合,确保各项业务高效运行,将有限资源发挥最大化效用。建立了差异化授权机制,针对异地支行所在地区经济情况和特点,兼顾审批效率与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授予不同的管理与审批权限。
统筹制度设计,构建科学的内部规章体系。该行认为,规范规章管理,是确保业务流程能有效执行的制度保证,促进流程控制质量的提高,也是流程银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规范规章制定行为,建立规章审核流程。为了规范规章制度制定行为,确保内部规章的合规性、系统性、统一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减少制度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不唯一性、制度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冲突性等问题,该行强化流程控制,规范业务操作行为,先后出台了《规章管理办法》、《规章审查操作规程》等制度办法,明确规章制度扎口部门和各级规章的效力,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的文体、结构以及申报流程,为实际操作与流程控制提供
清晰的政策依据。二是重塑制度体系,完善规章制度结构。在风险排查与流程改造的基础,重新审视现有制度体系,按照规章的级别、业务类型、流程需求,对现有制度框架进行重新整合与调整,对已经失效的、与现行政策不符的、操作性不强的制度及时进行修改调整到位。三是扎实推进《业务手册》的编制、实施与推广工作。2009年,专门成立业务手册编制委员会,在对营销条线业务流程、信贷条线业务流程、营运条线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改造以及风险点排查的基础上,规范信贷业务和会计业务操作,编制、印发《会计结算业务操作手册》和《信贷业务操作手册》,做到人手一册,方便对照学习和执行。建立《员工违规行为积分考核办法》,对员工操作行为进行规范,配合《业务手册》有效实施;加强合规现场检查,对部分基层支行有针对性进行检查;在编制《业务手册》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全行的规章制度,形成系统的制度汇编;强化合规管理建设,编制全行《合规手册》,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强化岗位管理,保障流程银行建设成果。岗位管理是流程管理的基本单元,强化岗位管理,是保证业务流程高效运行的基础,也是流程银行建设的主要内容。张家港农商行在流程银行建设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化流程和岗位管理。一是建立岗位任职资格管理机制,促进全员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张家港农商行结合流程银行改造,建立了《岗位任职资格规划体系》,通过知识、经验、能力和职业素养四个层次的要求综合平衡人员综合能力,减少在用人机制上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结合各个岗位特点,对四个层次不同级别设计针对性较强的任职资格要求,充分体现岗位专业特点。二是实施员工职业规划管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通过岗位任职资格管理,引导全行员工达到完成绩效目标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相关岗位人员,逐条对照任职资格要求,查找差距,制定个人岗位达标规划。同时,员工可以对照岗位要求,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选择和设计自身的职业规划,明确努力方向和目标,引导员工将自身职业规划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三是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岗位说明书是实施岗位管理的基本规定,是实现岗位目标任务的基本要求,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实施流程管理,建立科学绩效机制与问责机制的基础。该行在完成对营销条线流程改造和信贷条线流程改造的基础上,专门印发《关于调整公司业务部等五部门职责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部门的职责和岗位设置,并对所有岗位编制了《岗位说明书》,把岗位任职体系规划融入到《岗位说明书》中,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三篇:农商行范文
尊敬的农商行领导:
六月香果业有限公司在贵行的大力扶持下,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公司已经取得骄人的业绩,产、储、销达到了预期目标,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已成为江华瑶族自治县涉农企业的一面旗帜。
然而公司在加大投入建设冷链物流园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公司财务工作的监管,9月28日贵行在对我公司贷后检查中发现了我司财务制度不规范、不健全等问题,违背了《账户监管协议》,致使贷款资金回笼滞后,且公司资金流量处于较低水平,财会人员工作不主动,未能与贵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
鉴于上述问题,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公司董事会在9月30日立即召开专题会议,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出了整改意见:
1、加强对财务工作负责领导的工作监督,定期不定期听取财务工作汇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严格遵守银行的《账户监管协议》,规范账务处理,做到专款专用;
3、4、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尤其是超市货款的催收; 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银企联系,紧密银企关系。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的整改,使我们的工作有所提高,同时也能得到贵行的谅解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公司的健康发展。
祝:贵行业务蒸蒸日上!
江华瑶族自治县六月香果业有限公司2011-10-10
第四篇:农商行资金业务发展策略
农商行资金业务发展策略
中国有660多家农商行。面对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资金脱媒和技术脱媒的双重冲击,以及经济下行周期不断抬升的资产质量隐忧,多家农商行调整经营策略,通过做大转贴现、投资、同业等资金业务调整收入结构。策略的调整,虽然拓展了收入来源,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后遗症:影响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发展速度,偏离三农战略定位。那么,在宏观周期波动和银行业发展趋势变迁的背景下,农商行是继续坚守熟悉的三农阵地,靠赚取存贷款利差立足,还是进军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靠赚取投资收益和市场资金利差谋求新转型?这一时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要解决争论,必须厘清农商行资金业务发展的起源和特点,才能决定未来何去何从。农商行资金业务起源和特点
纵观历史,农商行资金业务的发展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农商行刚从贷差行转变为存差行,为利用富余资金,农商行陆续加入银行间市场,将资金存放同业或投资国债,资金业务的主要功能是调剂资金头寸,投资收益并非主要目的;90年代后期,农商行在存放同业和投资国债的基础上,主动开展了银证合作业务,通过证券公司将资金投向股市,随后,因违规操作被监管部门叫停,资金业务重新回归到起点。近五年来,随着资管业务的发展,农商行资金业务已从传统的转贴现、同业存放、票据业务、债券买卖发展到同业理财、同业存单、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交易策略由资产配置为主、资产交易为辅转变为资产配置和资产交易并重,业务功能更多的是增加资金业务收入,改善收入结构,应对存贷款利差收窄、不良快速反弹、利润快速下滑的趋势。
与同业相比,农商行资金业务除了自有资金丰富、办理业务链条短、资金配置灵活外,还面临着众多劣势。一是政策劣势。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业务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银监会215号文”),全国监管评级二级以上的金融机构可以开办AA级(含)以下债券投资、信托产品投资、券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类产品投资等业务。但全国满足这一要求的农商行仅占总数的不足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机构不能从事资管时代的新型业务。尤其是金融债投资,大多数银行的评级在AA级(含)以下,如果将其视为普通企业的信用评级,监管评级三级的农商行就不可以购买,这显然有失公允。二是战略劣势。面对不良贷款反弹形势,多家农商行调整了发展战略,将组织的存款不再用于新增贷款,而是悉数用于资金业务。这一战略,在利率上升期,或许获利颇丰;然而在利率下行期,用3.8%~4.1%吸收的存款做传统的债券投资、票据业务几乎无利可图。三是业务链劣势。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大型城商行相比,农商行产品研发能力较弱,作为市场的追随者始终处于业务链低端,不能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轻资产业务,只能从事高资本消耗的传统资金业务,实际盈利有限。四是资本劣势。新资本协议规定“商业银行对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5%,其中原始期限三个月以内(含)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剔除国债,农商行所从事的资金业务均涉及资本占用,且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面临着资本补充和规模限制的两难选择。五是最为关键的人才劣势。一方面农商行高管层中缺乏懂资金业务的行家,不能有效识别不计成本追求绩效的交易行为,不能有效衡量资金业务的盈亏;另一方面缺乏高素质交易员,直接影响收益,并带来潜在风险。众所周知,利率管制时期,市场利率波动较小,以持有到期的交易策略做资金业务就能锁定盈利水平;利率市场化加速后,市场利率波动频繁、剧烈,持有到期的策略已不能完全适用,这一阶段,交易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资金业务的收益。笔者调研发现,市场上随时能看到月初低利率买入票据,月末高利率卖出票据的“低买高卖”亏损或债券持有策略选择失误的案例。农商行资金业务发展策略
那么,在互联网金融渗透至农村市场之际,农商行如何守住三农阵地的同时获得资金业务收益呢?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监管部门需要正确的引领,农商行需要调整战略战术。从监管部门视角分析,一是要有清晰的监管导向。随着资本市场的扩容、债券种类的丰富,监管部门在引领农商行完成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的监管指标后,应支持农商行顺应潮流调整思路,通过债券投资、银证保基合作满足优质企业的直融需求。二是要有统一的监管政策。在银监会215号文限制监管评级为三级的机构开展与信托、券商、保险合作的资管计划的基础上,各省银监局、地方银监分局又从审慎监管角度直接限制投资非保本理财,不利于农商行融入大资管时代,并从中获取风险收益。因此,监管部门应本着内控先行、风险为本的理念,建立全国统一的资金业务评估体系,用发展类、风险类、合规类指标评价资金业务的风险等级,然后按等级决定资金业务的范围。三是要有适度的监管检查。近5年来,农商行资金业务发展迅猛,年均增幅在20%以上,部分行资金业务占总资产的40%以上,但监管部门缺乏针对性的监管检查,导致交易对手资质审查、交易权限的设定、交易合同管理、岗位设置、减值准备计提、会计账务处理均没有统一标准。监管部门应结合监管政策,通过专项检查,查错纠弊,引导资金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内审合规部门共同规范流程,规范操作。
从农商行战略层面分析,一是要确定传统业务与资金业务共同发展的战略。农商行不能只发展资金业务,忽视传统业务,也不能只发展传统业务,不发展资金业务。纵观两者关系,传统业务是农商行立足的根基,是发展资金业务的前提,资金业务是全行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是应对利率市场化时代的重要业务单元,是实现收入多元化的重要途径,两者不可偏废。二是要确定自有资金和市场负债共同发展资金业务的战略。农商行在发展资金业务方面,尽量减少用全行自有资金发展资金业务,应扩大市场化负债比例,用市场化负债发展市场化资产。这一战略调整,不仅有利于农商行“立足本地市场、立足服务中小、服务三农”的战略,也有利于资金业务的成本核算。农商行在安排自有资金投向时,应结合全行公司业务、零售业务、信用卡业务、贴现业务等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合理分配资源。切忌简单从事,在不增贷的前提下,将管理好流动性后节余的自有资金全额投向资金业务。三是要确定科学发展和风险管控兼顾的绩效战略。现有的绩效考核模式有三种,一种随总行其他科室一样考核,拿全行平均绩效,这种模式不利于调动资金业务部的积极性;一种是按照交易量进行考核,这种模式容易导致交易员不计成本做大交易量,不宜提倡;一种是按照资金业务部资产负债净收入考核,这一考核模式有利于保持盈利,但容易引发不顾交易对手风险的激进配资。因此,董事会在考虑资金业务部绩效考核办法时,可以通过设置发展类指标(如:交易量、资产收益率、内部资金转移利润等指标)、风险类指标(如:流动性风险事件、违约率、资本占用区间)、合规类指标(定性的如:制度完整性、流程规范性、核算准确性;定量的如杠杆率、内外部检查违规点等指标)作为资金业务考核的主要指标,引领资金业务稳健发展。
从战术层面分析,一是调整经营思路。农商行要把握同业存单、资产证券化推广的机遇,把握好政策许可的银证、银信、银基、银保甚至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机遇,拓展市场化负债比例,增加合作伙伴和交易对手,使资金业务的经营更具主动性、灵活性。二是调整交易模式。在大资管的背景下,农商行资金业务与投行业务、贷款业务均有交集,农商行在发展模式上要做到资金业务与自身理财产品发售结合,做到零售业务、公司业务与资金业务联动,满足客户和自身盈利的需要。三是调整交易架构。从风险防控角度,资金业务部要实现前、中、后台分离;从业务分工角度,实行债券、票据、同业、理财、投行业务条线管理,培养专业人才;从产品创新角度,要研究同行产品,加大自身业务创新,力争做快速的市场追随者。四是调整核算方法。农商行在衡量资金业务经营利润时,均没有考虑自有资金成本,导致核算失真。因此,要从全行利润表的角度和全成本口径看待资金业务的盈利水平,要在核算自有资金成本、税务成本、资本成本、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的基础上核算资金业务部利润,从而发现资产配置的缺陷,调整资产配置策略。五是调整同业合作模式。尝试通过聘请同业顾问方式(见后),强化债券等标准化资产研究,学习波段交易、边际投资、杠杆交易等投资技术,提高固定收益业务的收益率;尝试参与金融家俱乐部,分享成员间在产品、服务、渠道、管理方面的经验,提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第五篇:加快农商行发展的思考
加快农商行发展的思考
转型升级中加快农商行发展的思考
泰州农村商业银行2012年取得了存贷款市场份额稳步扩大、资产质量稳步提升、盈利能力稳步增强的好成绩,实现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持续发展。在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困难和挑战频频出现的情况下,为何能取得这样好的发展成果?认真分析后答案很清楚:这是因为全行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了转型升级工作,赢得了市场竞争和业务发展的主动权。现在,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银行业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理想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进一步着力抓好转型升级。本人结合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以及银行自身发展实际,对泰州农商行转型升级提出初步思考。
一、推进战略定位转型,打造良好社区银行
主动顺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综合改革发展形势,围绕打造现代金融企业目标,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实现科学成功转型,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多作贡献。
一是明确市场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围绕“做优、做精、做专”发展目标,明确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市场定位,在“三农”、小微企业、社区市场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和领先优势。由规模扩张期转入稳健发展期,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外部环境变化,加快推进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客户结构、网点结构和收入结构全方位优化调整,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类型银行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二是强化内生动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不断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夯实管理基础,从管理机制上实现自我纠偏、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以内生动力支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立足现状、着眼长远,走内生驱动、创新发展的道路,切实增强服务能力,提升管理能力和金融创新活力,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推进业务发展转型,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全力做好传统业务。密切关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及时调整定价和负债业务策略,做好对公与对私两类客户群体的传统存款业务服务,存款市场份额每年递增0.8个百分点;发挥网点、人员、服务优势,培育“三农”、小微企业低成本优质客户群体,实现贷款户存款结算账户日均存款额不低于贷款总额的80%的流动性负债的合理增长。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加大“三农”、小企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信贷投放,确保农户个人贷款占比不低于20%,“三农”、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不低于70%,新兴产业贷款增速达5%,奠定信贷结构转型基础;做好新资本管理办法对接工作,采取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和税后净利补充资本金等多元化的资本补充策略,提升资本管理水平,确保核心资本不低于8%;稳步拓宽资产负债业务渠道,资产、负债业务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存贷比始终保持72%左右,净息差、净利润继续稳步提高。
二是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把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加大电子银行渠道建设,加快离行式自助银行的布点向乡镇及小微商户布放POS机具,方便持卡人之间的资金清算,为客户提供近距离、全天候的服务,重点发展24小时自助服务银行、离行自助转账汇款终端、ATM机具、存取款一体机的布放,努力提高在商品交易市场、重点小区、重点乡镇的自助终端投放数量,在行式自助服务机具营业网点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100%,有效地将低端客户小额存取、转账、缴费等日常需求引导至自助银行渠道,逐步构建较完整的电子银行产品体系和实用高效、适应不同地域、覆盖全部自助银行设备及经营管理模式的业务制度体系,切实提高电子渠道增收能力和推进网点业务经营转型。
三是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大力发展风险权重较低、资本占用较少、综合回报较高的中间业务,每年创新2-3个中间业务产品,中间业务收入每年递增20%。做大传统中间业务规模,不断丰富新兴中间业务产品种类,使其与资产、负债业务共同成为银行发展的主要业务线。把中高端个人客户群体、优质小企业客户群体作为目标客户,大力拓展传统业务市场下的个人零售业务市场,开发针对性的投资、理财业务以及个人综合贷款、个人创业贷款等信贷业务,达到“以资产业务发展带动负债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推进组织架构转型,搭建现代金融企业管理模式
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职责明确、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组织架构,搭建决策、执行、监督信息对称的平台。加强董事会决策机制建设,建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评价机制,引导专门委员会正常开展工作,确保决策、执行、监督信息对接到位。加强决策执行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授权管理体系,前移董事会对经营层执行决策的监督关口,保证经营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运行。加强行长室执行机制建设,根据发展战略、目标规划、经营管理需要,对职能部门进行进一步合理规划、调整,对营销、风险和运营职能进行横向集成,成立风控中心、放贷中心、联合办公机制、会办机制,形成扁平化、垂直化、专业化的组织架构,提高机构运营效率和服务效能。
二是加强经营管理标准化建设。围绕战略转型重点和流程管理规划,以制度建设为先导,以强化内部控制和执行力为保障,对外引进吸收相关行业的制度标准,对内提炼适合自身特点的体系标准。以信贷流程再造为突破口,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分析,将销售客户、服务客户的任务集中由客户经理和柜员承担,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和贷款审批、产品和行业研究支持等由后台集中处理。结合客户对银行的贡献、未来发展前景、贷款需求等指标制定严格的标准,创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信贷管理辅助系统、远程集中授权系统以及外包管理系统和审计稽核管理系统,建立涵盖运行、管理、营销、监督的全过程的管理标准化体系,突出客户服务、产品管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和营运管理等重点,形成“反应灵敏、目标明确、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业务前台;“防控靠前、监督有力、预警有效、反馈及时”的防控中台;“评价到位、整改全面、问责严格、执行有力”的管理后台。
三是推进风险管理架构转型。建立与发展规划、资本实力、经营目标相适应的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从单一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从分散风险管理向集中风险管理转变。加强资产风险管理,建立大额贷款限额监测制度,单一行业授信集中度限额管理制度、集中度风险监测、考核以及提示制度,实行总量限额控制、实时监控、考核、风险提示和动态调整。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推进合规管理体系长效机制建设,切实增强全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并健全二级中心建设,建立并发挥账务监督中心、远程监控中心、清算中心、贷款审查中心等非现场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财务、审计、信贷集中检查效应,开发自己的风险预警系统,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全面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四、推进经营方式转型,实现理性协调发展
一是从传统业务品种竞争向创新业务产品竞争转变。一方面有效整合现有产品和服务,创新信贷管理辅助系统,对所有信贷类业务资料进行计算机管理,实现无纸化审批,阳光信贷、授信管理,提高传统业务竞争力。另一方面从为目标客户特别是战略客户的生产、经营、资本扩张、资产运作甚至整个产业链提供全面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角度,创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理财业务管理系统,科学地进行客户关系分析,构建客户关系网,提示客户风险度,分析客户贡献度,识别优质黄金客户及潜在客户,实现客户理财资金的自动归集及到期本息的发放;对不同客户类型进行分类,实现差别化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及银行认知度。
二是从存款规模的考核向资产收益率的考核转变。改变网点、部门考核方式,建立以合理存贷比和资产收益率为重点的科学考核体系。适时引入资本约束的经营发展观,以经济增加值作为核心指标,对各个利润单元进行多维业绩评价。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结合客户的信用等级、客户贡献度,科学确定产品价格,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成本分摊、盈利分析等模块,实现运营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和纳税成本的计价以及网点经营目标考核,前台营运部门比照网点经营单位考核。
三是从与大银行抢资源向发展自身优势特色业务转型。围绕普惠型农村金融服务要求,纵深推进“快付通”,实现农村金融便民服务行政村“村村通”向自然村“村村通”的发展,促进实现农民金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围绕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试点要求,在农业特色化、产业化、农业园区、农村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等规模化融资领域,在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职业农民等专业融资领域,创新信贷金融产品,拓宽服务触角,延伸服务链条,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创新推出重点乡镇金融超市模式,提供银行通用产品、银行特色产品、小额贷款产品、担保产品、融资租赁产品等融资服务,在切实解决农户、农村青年创业、农村居民消费等贷款难问题上,发挥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现金金融产品的推广者和农村金融层次提升的引导者作用。
五、推进服务方式转型,提升地方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推进网点规划转型,提升网点服务水平。坚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抢占先机,着眼长期”原则,把握“新建”和“调整”两条主线,加快网点重构布局和低效网点调整改造进度,优化调整网点形态结构,强化网点精细化服务管理。打造社区银行,专注社区内的金融服务,利用有限的资源为社区优质中小企业和中高端客户提供高质、高效及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推进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及专业网点建设,打造区域中小企业“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设计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决策流程,针对客户类型、业务品种和风险程度差异,实行评级、授信、用信同步办理,实现“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的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精品银行,开展理财工作室试点,前期先安排2-3家支行,每家支行安排1-2名理财经理,负责对高端客户的营销,在总结和提高的基础上,力争5年后设有理财工作室的支行达50%。
二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推进人员服务转型。实施人才兴行战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全方位、多岗位培养、引进专业、紧缺人才,打造一支服务经济转型,适应改革发展的创新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制定条线业务达标标准、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员工综合培养计划,明确各岗位准入条件、准入标准及岗位职责,促进全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建立职业发展路径,加大竞争性选人、用人力度,使员工队伍的年龄、专业和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加强条线人员培养储备,建立以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营销水平多维指标为主的员工考核培训,5年员工技能及服务水平达到泰州地区中上水平;加强以营销意识管理为主的大堂经理考核培训,通过大堂经理拉近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提升离柜率及柜面服务效率,实现从服务型大堂经理向管家型大堂经理转变;加强以学历及职称教育为主的委派会计考核培养和储备,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坚持每年培养3-5名拥有国家或行业认可资格证书的理财规划师和金融分析师,提升资金业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